地球从哪儿来的来

地球上最初的水是从哪来的?_易学网
当前位置:
& 地球上最初的水是从哪来的?
地球上最初的水是从哪来的?问题描述:地球上最初的水是从哪来的?
网友回答1:( 17:39)科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水是地球在最初形成时产生的,地球刚形成时比较松散内部温度比较低,但是经过不断收缩密度不断加大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就发生了化学反应,矿物质中的结晶水得以析出随火山喷出地表,冷却后在地势较低的地方汇集起来就形成了江河湖海。第二种,宇宙间的慧星含有大量的水经过与地球的不断碰撞融合就把水带到地面上,经过漫长的积累就累积下大量的水。易学网为您提供的关于“地球上最初的水是从哪来的?”的相关答案
水是怎么来的
总体来说有两种
(1)撞击带来了水
(2)地球内部运动产生水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有人曾把水比作生命的摇篮,也有人把水比作地球的血液。那么,地球上如此庞大、晶莹浩荡的水从何处来呢?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水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如果这个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使地球上现在储存着的水全部化为水汽,大气应该能够轻松地容纳。但事实并非如此,单单是地球上海水的重量就超过大气重量的280倍。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水来自天上岂不成了无稽之谈。
应该认识,人们司空见惯的下雨现象,雨落地面汇集成江河湖泊,最后百川归海,不过是地球上很小一部分参与循环的水变化的结果,这部分水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一点点而已——大约二千六百分之一。
那么,地球上的水究竟来自何方呢?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中外智者的兴趣。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上水的起源与地球本身的起源密切相关。但是,到底地球上的水是怎么来的,现在有许多假说,例如凯萨廖夫等人提出的全球大洋水体来源的假说达32种之多。全部假说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生的,一类是外来的。
主张地球上的水是自生的人认为,在凝聚成初始行星——地球之后,才可能有水形成于原始的氢和氧。后来在温度升高、内部脱气时,在物质分异组成地球圈层,以及氢、氧从行星中部运移到其边缘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才形成了水。水流到年轻行星的表面与蒸汽和气体一起逸入大气圈,仿佛现在火山喷发时所发生的事件一样。当时,约30亿年前的火山活动比现在强烈,普遍而频繁。因此,地球形成之日起,在地球内部、表层都可以产生水。
主张地球上的水是外来的人认为,地球形成的时候,就从宇宙浮获了大量的水,以后逐渐释放并留存下来。
这些水是宇宙物质,当宇宙中的尘埃云凝聚成地球时,它们同时也被封存在地球的原始物质球粒陨石中。由于当时地球温度很高,原始物质均处在熔融状态;地球自转速度也很快(35亿年前,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现在的6倍,那时地球上的一天一夜只有4h)。地球转动产生的重力离心分力,使重物质上浮。活动性最强而又是最轻物质之一的水,便移向地球外壳。含在岩浆中的水,也随着以后岩浆的逐渐凝固被排挤出来。这些被挤压出来的水,呈水汽状态,在高空凝结为云,飘浮在地球上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气中的水汽在增多,而地表的温度却在降低。大概在太古代初期,当地表温度降到水的沸点以下时,水就化作倾盆大雨降落到地表。据估计,大约在6亿年前,地表温度降低到30度左右时,岩浆中挤出来的水,大约有99%都降落到地面,从而形成地球表面的水,构成江河湖海。
最初形成的海水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含盐量很低,组成也与现代海水不大一样。地球上最初的海水是强酸性的,它是由地内排出的H2O、HC1、HF、H3BO3 等酸性气体转入海洋的结果,此外,在原生水中还有H2S、CH4和CO2等气体。那时海水中缺少游离氧,H2S不能或极少转变为硫酸盐。
海水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与大气成分的变化有关。当大气中CO2增多时,就增强了对岩石的风化,提高了一些化学元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形成溶解于水的碳酸盐,出现了Na2CO3、CaCO3. MgCO3.FeCO3. 和MnCO3等碳酸盐沉积物,促使氯化物-碳酸盐海洋的形成。着时间推移,海水和大气一样,CO2含量在减少,而O2在增加,由火山气孔喷入海洋的自然硫和硫化氯在氧的介质中转变为硫酸盐,于是氯化物-碳酸盐海洋又转变为氯化物-碳酸盐海洋。这就是海为什么从淡到咸的过程,也是其在组成上与河水有着巨大差异的原因。
网友回答2:( 17:41)我个人觉得,应该是随陨石中来的
网友回答3:( 17:42)地球从原始凝聚成行星时,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的氢气和氧气;加上太阳发出的,也给地球带来了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水。
网友回答4:( 17:45)水从流上来
网友回答5:( 17:46)撞击给地球带来了水(彗星彗核多以冰构成)0 以下问题可能对你也有帮助网友评论相关教育问题热门教育问题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eexue.net 易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您好,分享的企鹅
那些环游世界的人钱从哪里来?
近日,山东男子翟峰卖房卖车,花34万买船,带着妻子和女儿8个月游览6个国家,后驾船归来,获媒体广泛报道。不少网友在羡慕嫉妒的同时也有疑问:这点钱怎么够环游世界?今后旅行经济来源靠什么?
网友“龙岗居士”环游世界好像不是那么简单随便的事情吧?不干活挣钱吃什么?都那样能活着,那个渔民不是这样的航海家啊!呵呵!有钱才能玩的事吧?编辑胡不沉:环游世界究竟需要多少钱,没有人能知道。不过正如著名旅游指南 LonelyPlanet的创始人所说的:"一旦你决定好出发,这段旅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就已经过去了。"那些环游世界的牛人有勇气,更有智慧。他们既掌握了省钱的诀窍,又懂得发现并利用旅行本身的价值。 01 攒钱:你永远不知道多少钱才够许多人的梦想是攒够钱,然后环游世界,但从来没有人知道周游世界到底需要多少钱。那些上路的人往往义无反顾,把庸碌众生远远抛在了后头。2000年,艺术家翟墨兴致突发,几乎花光积蓄,用三十多万买了一艘二手帆船。用两年半的时间,航行经过40多个国家。听说了翟墨的故事,36岁的翟峰也按捺不住。他本来在铁路系统有一份稳定清闲的工作,却辞职卖房卖车买船,揣着39万家当出发了。三十多万并不是"上路"的标准费用,香港一对"80后"夫妇20万港元(约15万人民币)走遍37国的故事曾在微博上大热。这些年媒体不断曝出《3万元穿越欧洲16国》、《80后情侣4万元走18个国家》等新闻。2002年,旅行达人朱瑞峰仅仅花费3000美元(约人民币两万多)的交通住宿费用,就行走了世界四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许多时候,拦住你脚步的并不是钱。据《新闻午报》报道,一位旅行爱好者卢晓,曾计划游遍37个国家和地区,他准备了150万资金,花了三年时间准备仍未出发,原因是一些国家的签证办不下来。02 省钱:能吃苦多做功课才是王道穷也有穷的游法,网上不乏驴友总结的穷游攻略,攻略的要义在于多花时间做功课,充分掌握优惠、折扣信息。2002年,朱兆瑞环球游时,从纽约去波士顿可以花300美元坐飞机,花180美元坐火车,或者花80美元坐长途汽车,可他偏偏前往唐人街,仅花15美元就乘上了纽约与波士顿之间对开的巴士,还顺便在车上同中国同胞请教出行、吃住等。此外,选时间也很有讲究。驴友"行走40国"是一名普通的工薪族,他的省钱窍门主要是反季节淡季旅行,这个时期一般机票价比较低。在国外,还流行一种"间隔年"的旅行方式,分散完成旅行目标,可以减少一些经济压力。如果你不是"独行侠"或胆子够大,选择就更多了。你可以做"沙发客",到当地人家里借宿,《我睡沙发去旅行:22岁走遍世界》作者龙泓7年走遍33国,花掉4万多元,期间他睡了100张沙发,经历了500次跨国情缘。2009年夏天,环球旅行者谷岳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搭便车经过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见其女友。03 赚钱:要么有创意要么一文不名环游世界并不是富人的特权,那些在路上的背包客,多半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没有多少钱,但灵光一闪的创意常常带来意外收获。Lonely Planet 品牌,最早就诞生于新婚夫妇托尼和莫琳的一次跨越大陆的旅行。别忘了,最初他们只是想做一本旅行手册,到后来把旅行做成了一生的事业。据英国媒体报道,2009年,一位英国自由作家保罗·史密斯靠着在Twitter发帖,得到全球各地网友的无私帮助,30天内畅游欧洲、美国和新西兰,并且全程不花一分钱。此外,他还吸引了观光局的赞助和慈善组织的募款。你还可以自食其力,到当地的旅社、小店做短期兼职工,以获取住宿和食物的报酬。你可以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物,挂到网上售卖,或者到异地出售,赚取差价。如果你多才多艺,且大大方方,甚至可以考虑在街头卖艺。翟峰在个人博客上表示,"希望是站着挣钱。"他提出一个浪漫的想法:在船上的空间,帮普通人签上名字,每个签名10元钱。另外,他还打算通过和媒体合作,供稿以及寻求商业赞助等多种方式帮助自己完成旅行。网友蒋旻宸还提出了一个新奇的建议:“最简单有效的环游世界的方法就是去NGO(非政府组织)做义工……大多数的NGO机会都会cover基本的费用(虽然比较艰苦),少部分还能给你一些收入。”
专家称,12年后,中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已成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是什么将中国推向肺癌第一大国?除了吸烟还有什么?
请稍候,正在为您努力加载...
别看头像,真人比这萌多了。希望提供有阅读价值的新闻。
他们曾经说我是白富美,后来他们说我是土豪,其实,我是以苦逼编辑出现的大龄剩女。
云南人,天蝎座,悲观主义者,人家说的文艺青年。
一边搬砖,一边刷墙,一边干新闻
学中文的非文艺女青年,人生观时刻在刷新
编辑:秀忠
编辑:胡不沉
编辑:花花 胡不沉 秀忠
编辑:秀忠
编辑:花花
Copyright & 1998 - 2013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们希望收到的问题是
1.遵守法律法规的。
2.内容真实、逻辑清晰的。
3.与新闻有关的,无论是发生在你身边,还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你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官号“我爱问编辑”来参与互动。我们会选出我们认为对网友最有价值的问题重点回答并制作成一期栏目。地球从哪来啊?
地球从哪来啊?
其他回答 (7)
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被喻为地球科学的三大难题。尤其是地球的起源,长期以来信奉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观念,哥白尼、伽俐略、凯普勒和牛顿等人的发现彻底推翻了神创说,之后开始出现各种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的假说。德国哲学家康德1755年设想因较为致密的质点组成凝云且相互吸引而成为球体、因排斥而使星云旋转,是关于地球起源的第一个假说,尽管今天已失去科学意义。
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96年提出行星由围绕自己的轴旋转的气体状星云形成说。星云因旋转而体积缩小,其赤道部分沿半径方向扩大而成扁平状,之后从星云分离出去而成一个环、颇象土星的光环。环的性质是不均一的,物质可聚集成凝云,发展为行星。按相同的原理和过程,从行星脱离出来的物质形成卫星。拉普拉斯的假说既简单动人,又解释了当时所认识的太阳系的许多特点,以至竟统治了整个19世纪。
前苏联的天文学家费森柯夫认为太阳因高速旋转而成梨形和葫芦形,最后在细颈处断开,被抛出去的物质就成了行星。抛出物质后太阳缩小,旋转变慢;一旦旋转加快,又可能成梨形而抛出一个行星,逐渐形成行星系。旋密特设想太阳在参加银河系的转动中,在穿越黑暗物质云时俘散了一部分尘埃和流星的固体物质,在其周围形成粒子群。后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并与太阳一起继续其在银河系的行程,最后从这些粒子群发展为行星和慧星(一部分成了流星和陨星)。
当然还有其它形形色色的假说,如英国天文学家金斯。他认为地球也是太阳抛出的,抛出的机制,在于某个恒星从太阳旁边经过,两者间的引力在太阳上拉出了雪茄状的气流,气流内部冷却,尘埃物质集中,凝聚成陨石块,逐步凝聚成行星。由于被拉出的气流是中间粗两头细(雪茄状),故大行星在中间,小行星在两端。
人类进入宇宙时代以来,发现行星和卫星上有大量的撞击坑。1977年,肖梅克提出:固态物体的撞击是发生在类地行星上所有过程中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宇宙撞击和爆炸的假说。这种撞击是分等级的,第四级的撞击形成月亮这样的卫星。具体过程是:一个撞击体冲击原始地球,引起爆炸,围绕地球形成一个气体、液体、尘埃和“溅”出来的固态物质组成的带,最初是碟状的,因旋转的向心力作用而成球状,失去了部分物质的地球也重新成为球状。
随科学的发展,地球起源之谜一定会被解开。
地球起源的几种假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几千年来,人类从没有间断过对自己居住的这个星球的探索。但直到18 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以及望远镜的发明,才使得地球起源的科 学假说被相继提出,有代表性的主要假说有如下四种:
(1)1755年德国哲学家1?康德在其《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 说〓康德认为,宇宙太空中散布着微粒状的弥漫的原始物质,由于引力作用,较大的微粒吸 引较小的微粒,并聚集形成大大小小的团块。团块形成后,引力也随之增大,聚集加速,结 果在弥漫物质团的中心形成巨大的球体,由于排斥力和集结时的撞击力,使这一巨大的球体 成为旋转体,原始太阳由此形成。而球体以外的原始物质在原始太阳的作用下,围绕太阳赤 道形成扁平的旋转星云,其星云物质又逐渐聚集成不同大小的团块,逐渐形成行星。行星在 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下绕太阳旋转并自转。其模式是:基本微粒——团块——行星。
(2)拉普拉斯星云说〓1796年法国数学家PS?拉普拉斯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中,独立地 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是炽热的呈球状的星云 ,直径远大于现今的太阳系直径,并缓慢地转动。因散热冷却,星云逐渐收缩并变得致密, 转动速度也逐渐变快。由于赤道附近离心力的不断增大,星云逐渐变成星云盘,当离心力超 过向心力时,赤道边缘的物质便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旋转的环(拉普拉斯环),并相继分离出 与行星数目相等的另一些环。星云的中心部分最后形成太阳,各环在烧太阳旋转过程中,环 中的物质逐渐向一些凝块聚集形成行星。行星又以同样的方式分离出环,再凝结成卫星。这 一成因模式可概括为: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3)霍伊尔—沙兹曼假说〓本世纪60年代,英国天文学家E?霍伊尔和德国天文学家E沙兹 曼从电磁作用机制提出新的假说。他们认为,原始太阳系是温度不高,转动不快的一团凝缩 的星云,随着收缩的加剧,转动速度加快,当收缩到一定的程度时,两极渐扁,赤道突出并 抛出物质,逐渐形成一个圆盘。此后,中心体继续收缩,最后形成太阳。由于星际空间存在 着很强的磁场,太阳的热核反应发出磁辐射,使周围的气体圆盘成为等离子体在磁场内转动 ,当太阳与圆盘脱离时,其相互间就发生了磁流体力学作用,而产生一种磁力矩,从而使太 阳的角动量转移到圆盘上,并使圆盘向外扩展。由于太阳风的作用,轻物质远离太阳聚集成 类木行星,较重的物质便在太阳附的聚集成类地行星。
(4)戴文赛星云说〓1974年中国天文学家戴文赛提出“星云说”,使中国对太阳系起源的研 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戴文赛认为,57亿年前,有一个比太阳系大几千个的星际云,因此缩 内部产生漩涡流,并破裂成上千个星云团,其中一个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由于该星云团 是在涡流中形成的,所以其一开始就自转,而且角动量很大,并且因自吸引而收缩,在收缩 过程中,由于角动量守恒,转速加快,星云渐扁,并释放大量能量使温度逐渐增高。原始星 云收缩到大致为今天海王星轨道大小时,其赤道处的离心力等于吸引力,赤道处物质便不再 收缩,但是星云内部的收缩还在继续,于是便形成了边缘较厚,中心较薄的双凹镜形的星云 盘。盘心部分收缩密度较大而形成太阳,其余物质的固体微粒通过相互碰撞和引力吸积作用 ,逐渐聚成行星
约在50亿年以前,银河系中存在着一块太阳星云,它是一团尘、气的混合物。在它的引力收缩中,温度和密度都逐渐增加,尤其在自转轴附近更是如此。于是在星云的中心部分便形成了原始的太阳。其余的残留部分围绕着太阳形成一个包层。由于自转,这个包层沿着太阳的赤道方向逐渐扩展,形成一个星云盘。星云中较大的颗粒叫做星子。在引力、离心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星子和尘埃物质向星云盘的中间平面沉降,在那里形成一个较薄、较密的尘层。尘层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很快瓦解成许多小的团块,由于自身的引力又积聚成小行星大小的第二代星子。由尘层形成第二代星子,估计约需1万年。
第二代星子绕太阳运行时常发生碰撞。碰撞时,有的撞碎 ,有的合并增长 。当一个星子增长到半径约几百千米时,它的引力就足以干扰附近星子的运行而使它们靠拢。星子越大,它的引力也越大,体积的增长也越快。大星子很容易将它附近的较小星子吞并而积聚成一个行星的核心。在尘层中,只有几个星子能增长成为行星,其余都被吞并。
地球形成时基本上是各种石质物的混合物。初始地球的平均温度估计不超过 1000℃,所以全部处于固态。形成后,由于长寿命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和引力位能的释放,内部慢慢增温。当地球内部开始出现熔融的物质,重力分异作用就开始,液态的铁元素逐渐流向地心,形成地核,地幔的表层也逐渐分异出一层薄薄的地壳。一个具有分层结构的地球开始形成。
大气与海洋的形成
原始地球形成之后,地表温度慢慢升高。因此,地球从表面开始变暖。这个时期的地球,越靠外侧温度越高。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表面物质开始熔化。这些熔融物质类似火山岩浆,覆盖在地球表面。随着岩浆覆盖面积增大,其中的挥发性物质逸出,形成原始大气。这种大气以水和碳酸气为主要成分,气压是现在的100 多倍。后来,大气温度下降,大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水,降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地核的形成
地球的地核是铁集聚于地心形成的。刚刚诞生的地球与多个小行星互相碰撞,释放的能量使地球变暖。温度升高后,岩石变软,铁马上沉积到地心。铁释放出来的重力能又进一步使地球变暖。据推测,这个原始地核全部是熔化了的铁形成的液体。在地核里,铁的熔点越往中心去越高。随着对流运动的冷却,地核中心部位的温度将降到比铁的熔点还低,最后在中心部位析出固态铁,形成内核。
地球的年龄
地球的年龄被认为是46 亿年左右。太阳系行星也都是这个年龄。另外,在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是38亿年前的,这些测定有赖于岩石中微量铀、铷、钾等元素的放射性。铀、铷、钾等放射元素具有10 亿年以上的半衰期,为测定地球的年龄提供了线索。
元素裂变与年代测定
存在于太阳系的元素同位素中绝大部分是稳定的元素,在整个太阳系的历史里,其存在量不变。但是,一部分叫作放射性元素的元素不稳定,它们以一定速度裂变成别的元素。因为这种放射性裂变是热反应,所以成为包括地球的各种行星内部的热源。另外,由于元素的裂变速度不受周围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是一定的,所以可以较为准确地测定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岩石的年代。
地壳的变迁——大陆漂移学说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领域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起来,一些地图也开始被测绘出来。1912 年,德国气象学家、地质学家魏格纳系统地发表了关于大陆漂移的理论,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
1、大陆海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
2、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
3、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
4、化石。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兰齿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板块构造说
年,法国的勒皮雄、美国的麦肯齐确立了板块构造学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全球的广大板块可能在它们还作为一个整体时就已经形成。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和南极板块曾经是一个整体,后来发生分裂漂移。板块构造说以整体的研究观点开拓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
海底扩张说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并且找到海底扩张的证据。现在,人们知道位于地壳之下的地幔物质是沿着大洋中脊、中轴部位的洋壳岩石圈的裂缝处喷涌而出的,由此引发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把原有的洋壳向裂缝两侧推移扩张,新的洋壳就在这里生成了。
地球会变化吗
地球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的大小和形状却在不断地变化着。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在变小,科学家们说法还不一致。实际观测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地球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没有什么缩小或增大的迹象。
宇宙大爆炸
从我们身边来
只要清楚了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地球,不就都懂了嘛。。。。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地球是从哪里来的,生命又哪来的
怎么地球上会有生物?地球哪来的呀?
家做过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模拟了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与原始海洋,他们最终在这个实验中合成了无机小分子,也就是说原始地球生命的诞生,是能量的结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从哪里来的
共 3203 浏览 3 回帖&&
发帖: 8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从哪里来的
见过几乎所有的教科书上都写着“地球是在太阳系形成的时候与太阳一起形成的”!
脑残啊!恒星形成之初是有一片以氢元素为主的星云经引力收缩到恒星核心,由压力引起的超高温导致引起核聚变反应发生而使太阳发光发热,氢经过太阳的核聚变形成氦!而绝不会形成铁,钴,镍等元素!!而地球的核心--地核是由以铁为主的金属元素为主,地幔亦是如此,并且占据地球重量的绝大部分。
地球真实的来历是:
最早,一颗超新星爆炸了,在其爆炸前在极端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热核聚变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元素,并在爆炸中被喷射出来,飞向宇宙空间,最初为等离子态,逐渐冷却后,逐次变为液态,这液滴在穿过其他星系时由引力作用吸附了氧,从而形成了地壳的主要成分金属氧化物,最后被正在形成的原始太阳引力俘获而成为他的行星,在进入形成原始太阳的星云时,俘获了大量的氢!在高温下,大气层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了地表的原始水,在最初的高温下只能以气体的形式存在于大气层,随着地球的不断冷却,才逐渐凝结成水形成了原始的地球海洋,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离心力使最初液态的地球受离心力作用形成了赤道直径略大一些的扁圆形,铁核内部的流动形成了电流从而形成了地球的磁场。这就是地球的真实来历。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82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一个恒星的灭亡,必然是一批行星的诞生,如同凤凰涅槃,佛家的说法:死既是生。
发帖: 1305 篇
在线时长: 141 小时
一切都是猜测或是个人推断 ,至于真实情况谁会知道呢?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楼主说的 事 ,基本是正确的,地球上的 铁镍 氧等 元素,肯定不是从 太阳获得的,而是从别的星系中超新星爆发喷出的物质 被新形成的太阳 巨大的引力所俘获而形成的。在 几十亿年前,恒星之间的距离肯定比现在要短的多,更加容易形成 由重元素组成的类地行星。当然还有一种可能 是因为II型超新星爆发,把整个太阳系 一起喷到现在的位置,然后 这些被喷出的物质 重新因为引力的用 形成了 新的太阳系。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夏季轻装上阵 赢家用吸尘器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从哪儿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