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天苍苍野茫茫,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

答案:解析:
  1.自幼……表示我的愉快。∥……一首美丽的小诗。∥……无限乐趣。
  2.为下文作铺垫。
  3.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4.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5.绿 天空 原野 羊群
  6.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原——一个翡翠的世界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数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一句中,“柔美”写出了小丘的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语境分析,说说“茫茫”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黄冈难点课课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数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①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②,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注]①没骨画:一种中国画,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②紫塞:指长城。秦汉时筑的长城都是紫色的,因此长城又叫“紫塞”。
1.文中画线的诗句摘自一首民歌,题为________;它选自郭茂倩编辑的________。诗的开头是“敕勒川,阴山下”,结尾是文中引用的两句,中间还有两句是________。
2.根据上下语境分析,加粗词“茫茫”在文中的正确含义是__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一句中,“柔美”写出了小丘的________特点。(不超过8个字)
4.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草原过去给作者的印象并不太好,现在作者亲眼见到的草原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从三个主要方面加以概括。(不超过15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两项是
A.文章引用古代民歌开篇,与下文的草原景色形成对比,起到了陪衬作用。
B.“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生动地描绘了大草原的色彩和辽阔。
C.面对五彩斑斓的草原景色,作者感叹万千,禁不住发出了“紫塞,紫塞”的赞叹。
D.文章寓情于景,全文不着一句议论,而热爱赞美草原之情却鲜明而强烈。
E.本文多用短句,语言明快而活泼,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
科目:初中语文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诗人怕到北边去,怕见到那里空寂的景色。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地清新,天空是那么地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都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走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多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地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
开头引用的古代民歌,是我国_________朝民歌,题目是____________。引用民歌的作用是_________。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课文______。
这段文字主要抓住今天草原的_________这一特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展开描写。
文中把“草原”比作_________,把羊群比作_________。
面对草原风光,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参照加点的文字,将下面句中画线部分加以删减,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远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 ;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ndline
人们常说“春华秋实”,也就是说春以“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取胜,而秋天以“丰硕的果实”“喜人的丰收”见长,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抒写对夏的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_乐陵旅游-爱微帮
&&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最近小编的朋友圈里真是“满屏尽是草绿色”,原来大家都去草原上玩耍了一圈,感受了一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小编咨询了一下咱们乐陵的旅行社得知,最近确实是去大草原游玩的最佳时机,各家旅行社的草原线路也是异常火爆,天天发团~~~下边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咱们常去的大草原,为大家做好旅游攻略~~~木兰围场草原木兰围场是坝上草原的一部分,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内蒙古草原接壤,自古以来就是一处水草丰美、禽兽繁衍的草原。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千米的狩猎场。清朝每年都要组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射猎,史称“木兰秋狝”。1962年,国家在此建大型机械化林场,现在木兰围场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1991年国家建设部通过专家论证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木兰围场绿茵如毡,坦荡无际。极盯远眺,蓝天、白云与草原、羊群相融相连。间或传来骏马的嘶鸣和牧羊人的音哨,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木兰围场周边的坝下为冀北山地,奇峰林立。坝上为蒙古高原南麓,丘陵起伏,西部沙丘绵延,雄浑壮美。于此一地即可领略到山地、高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地貌的特有风韵。木兰围场内河道纵横,水流清辙,如玉带缠绕林中,若隐若现。湖淖沼潭星罗棋布,一龙泉、二龙泉、塞外第一泉和玉皇溪等群泉涌溢。隆冬白雪皑皑,千里冰封时节依然泉水汩汩,水流不断,蒸气缭绕,成为一大景观。木兰围场现有野兽、禽类100多种,包括豹、鹿、黄羊、黑琴鸡、天鹅等珍稀动物。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组成。乌兰布统草原乌兰布统草原古称乌兰布通,地处浑善达克沙漠南缘,在克什克腾旗最南端,与河北木兰围场县的塞罕坝林场隔河相望,原是清朝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康熙皇 帝在此指挥清军大战噶尔丹,因而著称于世。这段历史也让这片草原份多了一份苍凉之感。乌兰布统不同与中国其他的草原,这里具有欧式草原的风光。同时乌兰布统草原处于丘陵与平原交叉地带,在这里森林和草原有机结合,既具有南方优雅秀丽的阴柔,又具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兼具南秀北雄之美。春天,这里万物复苏、绿草如茵;夏季,这里百花争奇斗艳、百鸟自由翱翔;秋季,这里层林浸染、牛羊肥美;冬季这里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由于每个季节的景色都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所以这里也被称为摄影之乡、天然画廊。这里同样也是理想的外景拍摄基地,电视剧《康熙王朝》、《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还珠格格》、《直奉大战》、《血泪情仇》、《六个梦》等50多部影视片都来这里拍摄过外景。景点主要有红山军马场、乌兰布统峰、白桦林、红柳林、乌兰公河、十二连营、点将台、古战场、将军泡子、十二座连营、佟国纲墓等。希拉穆仁草原希拉穆仁草原是典型的高原草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希拉穆仁草原是内蒙最早开辟的草原旅游点,海拔1700米,丘陵起伏,绿草如茵,空气清新,一派草原风光。希拉穆仁草原的夏秋,香花遍野,芳草依依,迷人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让人如醉如痴。在秀美的希拉穆仁河畔,还有建于清朝时期专供活佛避暑的行宫—普会寺,此寺气势宏伟,造型别致,独具特色,是各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观赏草原美景,还可以参与隆重的那达慕活动,享用草原民族典型的风味餐饮,体会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还都会举行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的赛马、摔跤和射箭三项竞技是蒙古族“男儿三艺”。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勇敢剽悍的草原健儿的精湛表演,也可以亲自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抒豪情。在牧民的蒙古包里,好客的蒙古族主人将会捧出鲜洁的奶食,肥美的羊肉,爽口的炒米,醇香的奶茶待客,草原食品那特有的风味将透入您的心田……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因其旁边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占80%。这里地域辽阔,3000多条纵横交错的河流,500多个星罗棋布的湖泊,一直延伸至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这里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中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国家级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区。呼伦贝尔草原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的地方。穿行在呼伦贝尔,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巨毯,完全是那“千里草园铺翡翠”的景象。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相互追逐,牧人举鞭歌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长着碱草、针茅、冰草等120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植物品种多达1300余种,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植被群落景观,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草原之一,真是当之无愧。代表景点有陈巴尔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莫尔格勒河畔的金帐汗蒙古部落、呼伦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尔基原始樟子松国家森林公园、白音呼硕敖包、满洲里等。怎么样,小伙伴们,现在是不是才知道什么叫做“蓝天绿地”,什么叫做“绿色净土”。大草原犹如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平铺在蓝天之下,就让我们静静的躺在秀美的草原之上,聆听着天籁之音,迷失在青草芳香之中,解除工作中的烦恼,平静烦躁的心情吧。贴心小提示:想去草原旅游的亲们,具体景点、游览安排敬请详询各家旅行社。旅行社的联系方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想关注我】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
点击展开全文
乐陵旅游,乐陵旅游的新视角,聚焦和传递最新的乐陵旅游咨询、旅游评论、旅游攻略和旅游热点,让更多的人了解乐陵。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可选城市列表
热门出发城市
热门出发城市
热门出发城市
您当前所处的位置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刘师傅 发表于 ,来源:
已有0次浏览,
收藏到“我的攻略”
攻略导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呼伦贝尔大草原
有那么一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向四方,战歌更嘹亮。”白云是哪里都看得到的,也的确千变万化,让人看不够。但草原的云,确有它的特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诗一般、画一般、谜一般的草原、河流在安岭以西的广袤大地舒展的展开。它不是一片简单的草原。一个孤立的景观,它是苍茫的大地、浩淼的天空,它是凝固的大海、奔涌的浪涛。我的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草原茫茫天地间洁白的包散落在河边我的心,爱在高山高山深处是,金色的大兴安林海茫茫云雾间,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我的心爱,在河湾额尔河穿过大草原草原母亲我爱你,深深地河水深深地祝福,白云朵朵票在我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草原风光好,葱茏望无垠。毡房两三家,牛羊聚成群。草原风光好,莫河弯又弯。此景世少有,疑是龙落天。额尔古纳波浪涌,千载沧桑是围城。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回望满洲里,便将最北边。走一路,看一路,享受一路自然的风~~唱一路,笑一路,享用一路快乐的景~~说一路,记一路,享有一路豪迈的心~~念一路,想一路,享乐一路无穷逸致~~我喜欢草原......她的辽阔容纳着我思维的驰骋,她的起伏合着我脉搏的跳动,她的悠远引导我躯体的飞翔,她的秀丽了却我对温柔的期许......呼伦贝尔草原,额尔古纳河。你静静地,蓝蓝的,让我久久地遥望——直到天地相接的地方。风,迎面拂来,吹起了我的衣襟,吹乱了我的头发.......我不知道当你从沉睡中醒来,是怎样的迷蒙,又是怎样的娇媚?那是一个凌晨的三点,我走出河边的小村。一切都隐约在蓝色的迷雾中,我看不清近房......远山......,只感到清冽的晨雾浸润着身躯......我听到沙沙声由远而近直到脚边,在雾气被风吹散的瞬时,才看见那是默默吃草、缓缓前行的羊群。蓝山在远处时隐时现,雾中的羊群像仙界的精灵那样以捕捉,即便被我的相机定格,也是模糊片片。额尔古纳,你要以怎样的迷蒙来索取我的魂魄?你怎么能够这样,隐匿了被我熟知的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当还在地平线下只是些许地显露微光,额尔古纳,已在瞬间把山和水变得雾气蒸腾、漫天金光。于是,我再也不能够像置身于通常的草原那样,让目光延伸到无限的悠远,让心境平和得波澜不起了。那金色的田野、山峦飘渺着发出流光溢彩,额尔古纳河中的炫光让我痴痴地注视、慢慢地飘去........在天地的分界处、金色的雾气中,伫立着一匹白马。我不知道这是人间的马,还是仙界的灵?当金色渐渐消退,额尔古纳在梦幻中微睁睡眼,摇曳着暧昧的碧绿。晨风从河的那边劲吹而来,雾气迅疾地掠过,刹那间变幻着清晰和迷蒙。低射的阳光让原野显得起伏错落,还是那匹马...........我喜欢这安宁、纯净的感觉,我要把它当做心灵的和净化园,我要让思维在这自由的空间里不受任何干扰地驰骋,带着躯体一起翱翔。当日出的绚烂渐渐消散,对面的小村还在雾气中飘渺着,没有从沉睡中醒来。额尔古纳河,隐去了她的金色,在蔚蓝中静静地永恒地流淌......而影人的身影,也同额尔古纳一起,静静地永恒地流淌着——在我的画面和我的脑海中......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
版权申明:
①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 在本网本稿发表言论者,不代表本网评论,文责自负。
③ 如您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guide_(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特别注意:本站所提供的摄影照片,插画,设计作品,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呼伦贝尔热门路线推荐
所有官方攻略目的地
更新时间:
最新发表攻略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更新时间:
拼命加载中,请稍后
收藏成功!
已添加过收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描写的是_百度作业帮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描写的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描写的是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南北朝民歌具有显著的差异,前者轻艳绮丽.委婉缠绵,一如江南少女,多情而温柔;后者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恰似塞北健儿,勇悍率真,豪爽坦直.若用西洋美学概念来表示,前者属于“优美”的类型,后者则更具“崇高”的倾向.这种审美趣味上的差异,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不妨从《敕勒歌》来作些分析,这对理解《敕勒歌)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不过,北朝时敕勒族活动的地域不在今天的新疆,而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 前四句是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咏唱.“敕勒川”,不知是今天的哪一条河流,而且即使在当时,也未必是一个固定的专名,恐怕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区的河川罢了.阴山,又名大青山,坐落在内蒙古高原上,西起河套,东接内兴安岭,绵亘千里.敕勒人歌唱起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就以这样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为背景.就具体的地理位置而言,这样说未免有些含糊,但作为诗的形象,一开始就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接下去,诗人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苍茫辽阔的图卷: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如此风光,使人心胸开张,情绪酣畅. 在江南,山岭起伏,河流曲折,植被丰富多彩,景观充满细部的变化,人的注意力,也就容易被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所吸引,形成细腻的审美感受,关注于色彩与线条的微妙韵味.而在北方,特别是在大草原上,自然景观是单纯的,色彩和线条也没有多少变化.由于缺乏可供细细观赏的东西,于是抬眼就望到天际,开口就是粗豪的调子. 这里面还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因素在起作用.草原上的人,是没有土地私有观念的.他们逐水草而居,天地之间,凡可放牧的地方,都可以视为自己的家.即使,由于习惯,由于不同的种族分别占有了各自的疆域,他们的活动也有一定范围,这范围也决不像农业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那么狭小:一座村庄、几所房屋、若干亩土地.在视界里,牧民的“家”仍旧是无边无际的.这种生活.培养了草原上人们自由豪放的性格,也培养了壮丽的美感.他们不会像江南人那样,歌唱小小荷塘里娇艳的莲花,村头路旁婀娜的柳丝;在他们的感觉中,敕勒人共同拥有着望不到尽头的大山,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望不到尽头的草原,而天恰似“穹庐”(现在所说的蒙古包),笼盖着他们共同的“家”,他们便讴歌这样的“家”. “天苍苍,野茫茫”,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是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那是未被农业社会文明所驯服、所软化的充满原始活力的人性.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不断得到新的东西,也不断失去原有的东西.因而,就像成年人经常回顾童年的欢乐,生活在发达的文明中的人们,常常会羡慕原始文明的情调.《敕勒歌》在重视诗的精美的中国文人中,也受到热烈的赞美,原因就在于此吧?前不久,电影《红高梁》大放异彩,歌坛“西北风”劲吹不息,也是类似的现象.但是,当江南人向往草原的壮阔的时候,草原上的人们又何尝不向往江南的温媚?人类的生活极其丰富,美感也同样是丰富的.最可厌的态度,就是在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之间,随意拿一种来否定另一种.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而我们如今只能阅读它的歌辞而无法欣赏它的曲调,实在遗憾.一个著名的传说也许可以稍微弥补这一遗憾:据说,在公元5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这个故事令人想象:《敕勒歌》的歌声,该是多么雄壮豪放?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会用敕勒语唱.大约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那么,最初的歌辞又是什么样的?真是令人神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苍苍野茫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