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高考题地理等高线和经纬度部分高考题

【高二地理】下列四幅图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看不懂答案求详细解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高二地理】下列四幅图 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
图1:从极点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可以判断该半球是北半球,
四幅图中0°指的都是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图中纬线间
隔均为30°,经线间隔均为45°,0°到180°E的经度数随
箭头方向而增大,因此,点①在本初子午线的西边45°,
①点在西经45°上,从赤道向北第一条纬线为北纬30°,
因此点①的经纬度为(30°N,45°W)。
图2:从极点看,地球呈顺时针旋转,可以判断该半球是南半球,
从赤道向南第一条纬线为南纬30°,经线间隔均为45°,
从本初子午线向西数三格为西经135°,因此,点②的经纬
度为(30°S,135°W)。
图3:本初子午线向西第二条经线为90°W,赤道以南第一条纬线
为30°S,因此,点③的经纬度为(30°S,90°W)。
图4:本初子午线以西第一条经线为45°W,赤道以北第一条纬线
为30°N,因此,点④的经纬度为(30°N,45°W)。
自转自西向东,以零读经线为界。。。箭头是东经,箭尾是西经。。。。。。
360°平分8份。。。每份45°。。。。可得出①②经度
180°平分4份。。。每份45°。。。。得出③④经度
180°分六份。。。每份30°。。。。得出③④纬度
此题可解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先把图片插入,然后把鼠标放到图片上,图片四周就出现了小方块,用鼠标拖动方块,即可改变图片大小
还有什么问题去我blog里找找吧
我的blog已...
大家还关注14-16高考地理分类-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带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14-16高考地理分类-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带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14-16高考地理分类-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带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专题18& 多个知识点交叉试题【2016年高考题】&(;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13―15题。13. 该民谣反 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 降水多&&B. 风力大& &&& C.日照强&&&D. 气温高14.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 高大、屋顶尖、窗大&& &&& B. 低矮、屋顶缓、窗大&C.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低矮、屋顶缓、窗小15. 当地居民主要从事&A. 渔业&&&& B. 林业&&&&&&&& C.种植业& &&& D. 牧业【答案】13.B&& 14.D&& 15.A&【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这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天津卷)图文材料,回答1-4题。&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 由西向东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 由北向南倾斜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4.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答案】1.C&& 2.A&& 3.B&& 4.C&【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3-4题难度小,结合等高线和降水分布,可以推出地形雨是导致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甲地是天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上海卷)(十五)澳大利亚是独占一块大陆的南半球国家。29.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都能感受到某一文化圈的浓浓乡情。这一文化圈是A.拉丁美洲文化圈&&& B.太平洋文化圈&&&& C.东欧文化圈&&&& D.西欧文化圈30.某些国家虽 然远隔重洋,但仍同属于一个文化圈。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圈划分考虑的核心依据是A.文化源地&&&&&&&&& B.生活习俗&&&&&&&& C.语言文字&&&&&& D.思想观念【答案】29、D& 30、A&【名师点晴】最早来澳大利亚的移民是英国人,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其国民主要是英国人的后裔,有着西欧的文化特点。&&& 文化圈向外迁移的不仅是整体文化的个别部分,也可能是整个文化模式。文化圈不仅限于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连成一片的。在一个文化丛相关的不同地带,只要有一部分文化元素是相符的,它们就同属一个文化圈,如东亚文化圈、北美文化圈等。文化圈是独立持久的,也可以向外迁移;澳大利亚就是西欧文化向外扩散形成的共同文化圈。(;北京卷)图4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6题。&5. 图中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图中A.地理按1:10万比例描绘,特征清晰&&&&& B.冰川地处x疆,覆盖范围山脊延伸C.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 D.海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港口数量少【答案】5.D&& 6.C&6.若该图示意中国某流域,描述了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状况,比例尺较小,特征不够清晰,A错;图中信息显示该河流为外流河,若冰川地处x疆,该河流为北疆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只有小部分在我国境内,B错;该河流为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季风区中,径流季节变化大,存在不同程度水患,C对;从图上的信息难以判断海域的位置,D错。答案选C。考点:河流特征判读【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山地、海洋、冰川、陡崖、湖泊、瀑布等信息,结合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与分析,进行综合分析。(;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8.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答案】7.B&&& 8.C&&& 9.D&【名师点睛】该组试题由文字材料和图片构成,以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教材中“水循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的迁移应用,识记植被的生态作用,理清植被破坏或恢复对下渗、蒸发、地表径流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植被破坏,将导致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同时坡面上地表径流速度加快,区域水体总量减少,蒸发和蒸腾减少,区域降水量减少;反之,则出现相反的结果。理解上述关系,第7、8小题可迎刃而解。第9题题干中的“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是重要条件,降水到达地表后,不需再考虑下渗、蒸发的部分。因此影响河流径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总量:降水越多,河流径流量越大;反之越小。图中岩层(不透水层和透水层)的倾斜是导致甲乙两河径流量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新课标Ⅱ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6.C&& 7.D&& 8.C&7.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8.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退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考点: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意在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带的影响。【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全球热点气候变暖位背景材料,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山自然带的影响。第一题,用排除法即可,在高山苔原带,大气的温度、降水量、植被的覆盖率都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因此ABD排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的陡缓,积雪存留的条件相关,与海拔关系不大。第二题由材料中“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加剧,可知冻害与西北坡的积雪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积雪不易存留和堆积,故此“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该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寻找关键信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第3题根据上题判断的关键信息,积雪厚度和季节是影响冻害的因素,即可直接判读答案。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积雪厚度变薄,保温能力减弱,通过材料可以推出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降雪期推后。该题组难度较大,可以把一组题全部晚一遍之后,在重新做题,第三题的选项会给以前面两道题一定的提示。(;新课标Ⅰ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2)分析勘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10分)(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6分)【答案】(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3)根据材料提示“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甲地是熊出没的地方,也就是鲑鱼河流而上必经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有森林,便于隐蔽,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考点: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特点,地形对气候影响,动物数量多少的成因,选择拍摄点的理由。【名师点睛】该题以勘察加半岛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为载体,考查从地形对气候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探究该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最后到推测熊的拍摄地选择的理由。从宏观到微观,对该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探究。同时对学生的基本规律认知,地理要素信息的提取及要素间逻辑关系的思考和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该题难度较大,是整套试题难度最大的题。(2)从该地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大型野生动物需要生存空间,生存的自然条件和食物等特点进行分析。(3)从该地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拍摄所需要的气象条件,遮挡条件及拍照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2015年高考题】(;新课标II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1.D&& 2.D&&& 3.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名师点晴】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小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0.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1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国一架满载饮水用的飞机紧急从广州飞往马累,若北京时间12:00出发,经4小时到达马累,机长身高为1.8m,到达时其在机场地面的身高影长接近于(tan55°≈1.43, tan65°≈2.14)(  )A.0.6m&&& B.1.2m&&&&& C.1.8m&&&& D.2.4m【答案】10. C& 11. D& 12. B【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定位】该组题目主要考查降水类型判断、区域环境问题类型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区域地理事件为背景,以区域水资源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区域地图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点考查降水类型、区域环境问题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主干知识,将自然特征、人类活动等放到具体区域加以考查,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地理位置)、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环境问题等)和地理计算能力(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的考查。(;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C. 地形&&&&&&&&&&&&&&&&&&&&&&&&&&&& 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 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C. 53°N&&&&&&&&&&&&&&&&&&&&&&&&&&& D. 40°N【答案】4、A& 5、D& 6、C& &【名师点睛】本组试题取材现实生活,以甘德国际机场位置图为载体,以航空运输发展为背景,考查交通运输行业的变化对某地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影响,及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的主干知识。试题强调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补充燃料”的理解,即加油。
(;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2.“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3.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A.15°&&&&&&&&& B.105°&&&&&&&& C.195°&&&&&&&&& D.285°【答案】1.A&&& 2.D&&& 3.C【解析】试题分析:1.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2.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3.春分日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根据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为360°,约为每天公转1°,则可计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考点定位】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地球公转特点等。【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天气系统、农业活动、地球运动等主干知识放到同一题组,凸显了近年来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气寒冷,将凝结”、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等),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现象(农业活动)分布等做出准确推断,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 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答案】1、C&& 2、B&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是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洋流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名师点睛】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陆路运输的颠簸是硬性碰撞,瓷器易损坏。海运中船只的摇晃是和缓的,可以减少碰撞损失。古代航海晚上只有靠北极星定向,北极星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纬度太低,不易看到北极星。利用风力和洋流行驶,所以要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知识。乙处是季风洋流,船向西行,东北季风在右后方。
(;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28、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答案】27.D&& 28.C&& 29.B&& 【解析】试题分析:27.从图中的经纬度或者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于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 28.甲为湄公河入海口处形成的湄公河三角洲,为河流下游流速降低,从上中游携带而来的泥沙随着流速降低沉积下来所形成故C正确。29. 该区域水热丰沛,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或者为季风水田作业,该题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农田地块小,机械化水平低;季风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所谓的精耕细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靠传统经验种植,科技水平低等。故B正确。【考点定位】考查区域定位及区域地理特征、地貌成因、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等。【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 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从而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甲地地貌是河流地貌,结合书上所学知识,在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类型的区别,位于河流入海口出的三角洲地貌是属于堆积地貌;第3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上的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广东卷)1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答案】A&【名师点睛】此题难度较大 ,广东15年高考最难的一道题,主要是考查知道点较新,学生不容易理解,同时学生对选择项中“冻融作用”这个概念不理解,因而导致得分较低。冻融作用,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江苏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14.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答案】13.B&& 14.B&【名师点晴】本题组以热点话题“一带一路”为切入点,以亚欧大陆和周边地区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小题具体考查“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关键是对已学知识的调动和运用,沿线东、中、西三个区域人类活动有较大差异;第二小题考查“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具体沿线气候特征,解决该题时应注意轮船航行的时间段――6月至8月,再去判断各地的气候特征。
(;四川卷) 日,我国帆船物驾驶“青岛号”帆船荣归青岛港,实现了中国人民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图1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图11、此次航行中,最能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航程是(  )A、南美洲以南→非洲以南&&&&&&&&&&& B、非洲以南→南海&C、南海→台湾海峡&&&&&&&&&&&&&&&&& D、台湾海峡→青岛2、帆船返回青岛港当日,青岛(  )A、日出东南方向&&&&&&&&&&&&&&&&&& B、于地方时6时前日出C、昼长较广州短&&&&&&&&&&&&&&&&&& D、正午物影较春分日长【答案】1、A&&& 2、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地球运动基本知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名师点睛】材料中只告诉了到达时间,是帆船航行,说明要借助风力和洋流的力量。要根据图示航线的位置,判断所在风带,所经海区的洋流状况。所以要熟悉气压带、风带知识,洋流分布规律及特征。运用所学的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分析。自转的意义包括地方时、昼夜交替现象、地转偏向力。公转的意义包括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
(;海南卷)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问,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8.小明旅游的省是(  )A.云南省&&&&&& B.海南省&&&& C.贵州省&&& D.广东省19.某天的下午l点20分,太阳直射小明头顶。此时他可能位于(  )A. 23°N, lOO°E&&&&&&&&&&&&& B.23°N, 120°EC. 24°N, lOO°E&&&&&&&&&&&&& D. 24°N, 120°E20.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答案】18.A&& 19.A&& 20.A&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文字材料呈现地理信息,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于第一小题而言,材料中所给出的“高原”、“高山峡谷”、“橡胶园”等地理信息的准确提取是区域定位的关键。第二小题依然是区域定位的问题,该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区域定位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结合,其实质还是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三小题则将考查重点放在特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原因分析上,即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一般可从地形、洋流等方面着手。
【2014年高考题】
(;上海卷)(八)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m),回答问题。&18.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19.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 一个岛&&&&&&& B. 两个岛&&&&&&&& C. 三个岛&&&&&&&&& D. 无岛 【答案】18、D& 19、D&【名师点睛】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 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1.由图名可知该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 图,反映图示地区地形的分布和高低起伏。2.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第18题,由左图可知,AB与MN的交点为鞍部。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MN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所以答案为D。第19题,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米,所以选D。[规律总结]地形剖面图的一般判读内容和技巧: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它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地形剖面图上的内容和相应的判读技巧见以下:(1)地形特征的判断首先,要进行“定量”判读,从纵坐标的标高读出剖面线最高点和次高点、最低点和次低点的海拔;其次,要进行“定性”分析,从剖面线的海拔、相对高度、弯曲方向和坡度陡缓等判断出具体的地形特点、类型。(2)区域特征的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判断某区域的信息载体,一般以剖面线附近或“以线带面”来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判读时首先要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根据试题提供的经纬度、地形起伏、海拔、海陆位置等要素作出区域判断;其次解答剖面线所经过的大洲、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组成、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最后归纳区域的典型特征。
(;新课标II卷)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国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3.甲国位于(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4.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5.该批产品运往甲过,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答案】3、D& 4、A& 5、C&徐州(约34°N,117°E)与甲国首都(10°N、67°W)共同位于北半球,徐州往东经度相差176°&180°,为劣弧、距离短,徐州往西经度相差184°&180°,为优弧、距离长。因此最短航线应该向东航行、穿越太平洋,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大西洋。而非向西航行经过印度洋再抵达大西洋,因此不会经过ABD三处。从徐州经太平洋,穿过巴拿巴运河,到该国,是四条航线中最近的。故选C。【考点定位】世界区域地理 、地球运动的意义。【名师点睛】第3题,区域定位可知,甲国为委内瑞拉,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主要在10°N-55°S,40°W-75°W;欧洲所处的经纬度主要在40°N-70°N,10°W-60°E;非洲所处的经纬度主要在30°S-30°N,20°W-40°E;北美洲所处的经纬度主要在20°N-70°N,60°W-150°W。第4题,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6月21日太阳直射点大约位于23.5°N,此日徐州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34°-23.5°)=79.5°,甲国首都正午太阳高度约为90°-(23.5°-10°)=76.5°,故A项正确;该日越向北昼越长,两地相比,徐州纬度高,白昼更长,B项错误;该日徐州正午物影应朝北,甲国首都正午物影朝南,故C项错误;此时两地均日出东北,但由于地球是球体,故越向北日出方位角越大,D项错误。第5题,我国江苏徐州和甲国均位于北半球,而好望角、麦哲伦海峡均位于南半球,若该批产品经过好望角或者麦哲伦海峡运往甲国,则明显延长了航行线路,故排除A、D两项;若该批产品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运往甲国,则航行线路有折返,故排除B项。
(;广东卷)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如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B&【名师点睛】欧洲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沿岸暖流影响,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从而使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
(;重庆卷)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完成5-7题。&5.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 B.流速增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7.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 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 D.水面面积扩大【答案】5.B&& 6.C&& 7.D&【名师点睛】第5题,年降水量少,不利于滑坡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多,A项错误;图中显示该地5~9月降水多,即夏季降水多,B项正确;而12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即冬季降水少,不利于滑坡的产生,D项错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项错误;第6题,一般情况下,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坡面易松动,导致滑坡发生概率增加,C项正确;水库蓄水后,导致水体流速减小,B项错误;水体流速减小会使滑坡概率减小,A项错误;水位稳定,不易诱发滑坡,D项错误。第7题,渔业天然捕捞量与水生植物量无必然联系,A项错误;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死亡,渔业受损,B项错误;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面积增大,鱼类生存空间扩大,所以鱼的产量增加,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但该地的水生环境与鱼的种类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
(;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槽江。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槽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31-32题。&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2所示地区(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答案】31.A&& 32.C&【名师点睛】东亚冬季风的势力强于夏季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冬季该地为偏北风;夏季7、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于我国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位于29.5°N附近,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为无风区,故该地区盛行偏南风的时间要短于盛行偏北风的时间,全年以偏北风为主。由沙山的物质组成(松散沙粒)和垄槽相间的地形特点可知,该地貌是典型的风力作用地貌(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新课标I卷)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径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 夏至日P&0&&&& C. 全年日P&1&&&& D. 冬至日P&1【答案】1、A&& 2、C&& 3、D&【考点定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新能源开发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名师点睛】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故选A。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 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第3题,设高塔正午影长为X,塔高为Y,则P=X÷Y。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X大于0,因此P不可能为0;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X等于0,因此P等于0;冬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X大于Y,因此P大于1。故选D。
(;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答案】7、C&& 8、C&【名师点睛】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 mm。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知,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x疆伊犁谷地附近地区,由图示等高线信息可知伊犁谷地受两侧山脉夹峙,形成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喇叭口状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容易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山地降水,图中③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故年降水量最多。第8题,该区域山地面积广,且降水少,因此荒地面积最广;在山地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和河谷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地分布,仅在灌溉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地区有耕地分布,因此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为:荒地&草地&耕地。
(;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2题。&图1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A&& 2、A&【名师点睛】第(1)题,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主要是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所致。因此处于东南迎风坡的甲地年降水量最多,而处于西北背风坡的丁地年降水量最少。第(2)题,甲地位于阳坡,且海拔相对较低,光照和热量条件均优于其他三地。
(;北京卷)北京时间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图1,回答第1、2题。&1、玻利维亚(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C、西南山地垂直地带谱复杂&&&&&&&&&&&&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2、卫星发射当日(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答案】1、C& 2、C&【名师点睛】读图可知,玻利维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西四区,卫星发射当日,区时为13时左右,A项错误;12月21日接近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B项错误;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我国南极昆仑站有极昼现象,C项正确;冬至 日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D项错误。
(;北京卷)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第9-10题。& 9、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10、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答案】9、A& 10、D&【名师点睛】餐馆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在其源地一定会广泛分布,结合题肢信息可知,川菜馆在四川、湘菜馆在湖南、粤菜馆在广东数量众多,故①②③分别为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西餐是舶来品,在我国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且开发较早的地区。各类餐馆的分布均呈现“全国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各菜馆由形成地向全国范围扩散 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扩散。
(;大纲卷)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图3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答案】9.B&& 10.D&& 11.D&【名师点睛】第9题,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及经纬度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第10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建设港口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第11题,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答案】5、B&& 6、C&& 7、D&【名师点睛】GPS的功能其实很简单,就是针对一个“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或者针对“点状”地理事物运动进行导航,对线状、面状事物的分布、分析之类的要求无能为力。在城市交通中,应用GPS技术可进行定位和导航,因此应用GPS技术可以确定待救援车辆的位置。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应用RS技术;解译积雪遥感影像属于遥感影像的判读;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需要应用GIS技术。
(;天津卷)结合图文资料,回答第7-9题。&图4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地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蚀能力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图4所示L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9、近年L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L城(  )A、优化了景区功能分区&&&&&& B、增加了景观文化内涵C、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 D、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答案】7、B&& 8、C&& 9、D&【考点定位】外力作用、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的开发。【名师点睛】第7题,从材料中信息“淤泥质海岸”可以判断出三地泥沙沉积作用明显。从“地壳持续下沉区”可以判断出内力作用导致三地地壳下沉,而题干中“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表明甲地泥沙沉积速度与地壳下沉速度相当,“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表明乙地泥沙沉积速度比地壳下沉速度快,“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表明泥沙沉积速度小于地壳下沉速度,故三地海岸线变化差异的形成与泥沙沉积量直接相关。第8题,地震对一个地区的破坏程度主要用烈度来衡量,因而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要依据地震烈度,A、B、D项都是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第9题,结合材料中“水晶之乡”“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可以判断出近年来L城游客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水晶)。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二生物高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