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理会考题的进!!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21
查看: 4427
6月23日晚上8点查到的物理分数是原始分还是加好之后的?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20 小时
金币:3664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23
有说物理今年要加分吗?
用户等级:高中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20 小时
金币:3664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23
又说今年物理要加分吗?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344 小时
金币:1954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30
原始分+调整后的分
用户等级:初中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19 小时
金币:1916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35
23号8点查到的是调整后的分数, 但若是之前一两天托人打听的话, 则是没调整过的分数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6:37
今年加分又?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18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23
4楼说得对...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29
加分的原则是什么??每个人都加一样的分数还是什么?比如我考130有可能会变成140吗?
最近上了网才知道物理会加分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老师从来都没和我们说过。。。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8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37
好像会显示两个,调整前和调整后,算总分按照调整后的算。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2 小时
金币:1538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37
stephanie1230 发表于
加分的原则是什么??每个人都加一样的分数还是什么?比如我考130有可能会变成140吗?
最近上了网才知道物 ...今年加分能不大,物理化学难度相当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48
大华小子 发表于
今年加分能不大,物理化学难度相当
那会扣分吗?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7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7:53
summerfly 发表于
23号8点查到的是调整后的分数, 但若是之前一两天托人打听的话, 则是没调整过的分数
这个东西还能打听得来的啊!那高考也太不严肃了吧。。。
用户等级:高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52 小时
金币:1538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8:18
stephanie1230 发表于
那会扣分吗?放心,多数年份是物理加分。原因是选化学的数学和选物理的有差距。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8:23
就算物理化学一样均分也是物理加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672 小时
金币:5778
<em id="authorposton16-6-12 18:27
今年情况还真不一定,物理、化学均分差不多,如果数学也差不多,语文的话 化学组应该优势,结果还真的难说
Powered by问两道初二物理题!物理好的进一下, 问两道初二物理题!物理好的进
问两道初二物理题!物理好的进一下 液态氮.液态氧,-190℃:a水蒸气会减少 b谁会减少 c都不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限时1小时,坐等,-78?2,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水蒸气和水将.5℃.
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什么1,好的加30分 匿名 问两道初二物理题!物理好的进一下
高于-183℃ 高于-190℃)2。
水蒸气要想液化,温度先到达。
降温时、二氧化碳.5℃,没有温差,不能相互热传递,达到二氧化碳的液化温度。水想汽化,-78.5℃、不发生变化。而水和水蒸气的温度都是100℃。(-78,必须吸热,必须放热1,所以水和水蒸气都不变化
选a.液态二氧化碳21,我做过实验了
1.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 -183℃,-190℃,-78.5℃。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什么?-78.5℃度的二氧化碳2.
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水蒸气和水将:a水蒸气会减少 b谁会减少 c都不发生变化 d无法判断c都不发生变化
这是化学吧。。。
1.当温度下降时到-78.5℃时,二氧化碳首先液化,在液化过程中,温度暂时保持不变,当二氧化碳完全液化后,温度继续下降,当下降到-183℃时,氧被液化,氧被液化过程中,温度暂时保持不变,氧完全被液化后,温度继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190℃时,氮被液化。2:100℃的水蒸气通过100℃的水时,因为温度相同,所以不会发生热交换,所以水和蒸气都不发生变化。d正确。【推荐】《三体》中的物理学:三维人进入四维会发生什么_腾讯思享会_【传送门】
《三体》是迄今为止中文科幻界出现的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之一,不论在想象力方面,还是在规模方面,可以说是最接近世界一流的科幻小说。有些三体迷们甚至认为,《三体》超过了很多同样题材的国外科幻小说。《三体》中的设定涉及大量的现代物理学知识,甚至还涉及社会学与心理学。2012年一年,我断断续续地写了十二万多字的《〈三体〉中的物理学》,讨论这个三部曲涉及很多现代物理学知识的可能与不可能。在这里,我想简要谈谈其中的部分内容。黑洞和黑域一个相对保守的文明为了避免受到攻击,向别的文明发出信号表示自己是无害的,而唯一无害的可能就是这个文明永远不可能驶出自己的恒星系,这个恒星系成了黑域,即光无法逃离出去的区域。那么,黑域不就是黑洞吗?不是。《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应该知道,如果一个文明将自己局限在一个黑洞的视界中,这个文明将因为引力的作用不可避免地撞上黑洞的奇点,在奇点那里,一切都将毁灭。于是,刘慈欣发明了低光速黑洞,在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光速被降低了,例如被降低到逃逸速度以下,这样,这个区域就像黑洞一样了,只是不会塌缩,所以叫黑域。黑域是《三体》中的一种科幻设想,黑域在广义相对论中是可能实现的吗?原则上可以,我们要降低光速。当我们说光速变慢了,是指其他物理速度不会改变,例如,单摆在固定重力场中的周期不变,从而相关的机械速度也不变。而用基于光做成的原子钟相对机械钟变慢了。光速变小的后果有很多,首先,与光速有关的一切物理学参数变了。我们简单地看看都有什么物理学参数与光速有关。第一个被改变的是原子理论中的精细结构常数,这个常数标志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电磁互相作用强度。由于这个常数与光速成反比,光速小了一半,这个常数就大了一倍。这个常数不影响原子的大小,从而也不会影响物质结构,所以,机械钟还真的不受影响。精细结构常数涉及光速,只有具有相对论效应的物理系统才会受到影响,例如原子核的大小,当然,也会影响到太阳中的核聚变。因为精细结构常数变大了,假设核力的强度不变,质子之间电磁的排斥力变大了,最大的稳定原子核可能是比金还要轻不少的元素了,金元素肯定不稳定。这就轮到第二个与光速有关的物理学常数,核力的强度。追溯核力的来源,起源于夸克之间交换一种特殊粒子叫胶子导致的,但我们不需要这么基本的图像来理解质子和中子之间的核力。简单地说,质子和中子之间的核力可以看成交换一个有质量的粒子,介子引起的。这种交换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作用强度变了,一个是力的传递距离变了,这两个结果都会影响原子核的聚变。核力的强度与精细结构常数一样,也与光速成反比,光速变小了,强度就变大了。力程与介子的质量成反比,也与光速成反比,如果光速变小,力程也变大了。总结一下,光速变小,质子和中子之间的核力变大,这将导致原子核的结合能变大。无论是核裂变还是核聚变,都和结合能有关,结合能变大了,释放的能量也就变大了。那时,必须将行星人工移动得离太阳更远一些,否则地球上的温度将升高到液态水不再存在,动物也不能继续生存。黑域的设定是否可行,我们还要看是否与人类存在矛盾。人类的存在当然依赖于原子等组分是否可以继续存在,可惜,如果仅仅改变光速,原子不可能存在了。将光速降到第三宇宙速度,看似在宏观世界中不引起任何问题,但稍微思考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将完全崩毁。在氢原子中,电子的速度虽然远低于通常的光速,也高达光速的137分之一,也就是精细结构常数乘以原来的光速。你会问,氢原子的结构不是和光速无关吗,为什么电子的速度与光速有关?其实电子的速度与光速的确无关,只和电荷以及普朗克常数有关。但如果我们利用电荷与精细结构常数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电子的速度是精细结构常数乘以光速,这里的精细结构常数当然是光速没有改变前的精细结构常数。这样,电子在原子中就超光速了,这和光速为上限设定矛盾。原子不存在,人类也就不存在了。神奇的水滴《三体》有很多神奇的设定,智子排在第一位,水滴可能排在第二位,尽管后面还有高维空间碎块,二向箔将太阳系两维化,我觉得水滴还是足够神奇,因为它的材料虽然不重,却无坚不摧。《三体》中直接说了,水滴的质量不大,在十吨以下,刘慈欣也直接说了不是中子物质造的。然而,它的分子结构非常严密,应该是一种晶体,即使在放大一千万倍后地球人还是没有看到它的不光滑,分子排列有序没有任何振动。放大一千万倍,我们原则上可以看见一纳米了,也就是说,几乎看见原子或分子了。刘慈欣假设这种物质结构是由强相互作用力控制的,这个假设不可能正确。很简单,如果物质的基本组成还是分子和原子,那么强相互作用力是核子(即质子和中子)之间的力,这种力的力程由介子的质量决定,也就是大约厘米,这个距离比氢原子的大小还要小四个量级,所以,强相互作用力在原子构成的材料中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另一个可能是,材料不是原子和分子构成的,而是更加基本的粒子夸克和胶子构成的,但如果假设夸克是“自由粒子”,夸克之间的距离要比中子的半径还要小,这种物质的密度就太大了,水滴的物质就像夸克星中的物质了。因此,这也不可能。结论是,水滴材料的控制力不可能是强相互作用力。如果硬要水滴的设定成立,我们必须假设一种新型固体,这种固体也许存在,尚待人们去发现。我觉得,石墨烯就是类似水滴需要的材料,不过是两维的,不是三维的。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两维的网状结构,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如果放大,就会发现它的基本结构是蜂巢状的。虽然只有一个碳原子厚,一平米大小的石墨烯可以承重一只猫,也就是说,石墨烯非常结实。石墨烯的发现让它的发现者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也许,水滴的材料是一种三维的石墨烯,但还没有任何物理学家敢于想象是什么原子构成的。三维人进入四维会发生什么三体之《死神永生》中有一段关于万有引力号追击蓝色空间号,反被蓝色空间号上的人进入第四维彻底占领的故事。这一段写得惊心动魄,同时也展示了从高维空间中看三维的非同寻常的美丽和复杂:“我们进去吧。”褚岩说,然后像跳水似的钻进了那个空间。莫沃维奇和关一帆惊恐地看着他的身体从头到脚消失在空气中,在空间无形的球面上,他身体的断面飞快地变换着形状,那晶亮的镜面甚至在周围的舱壁上反射出水纹一样跳动的光影。褚岩很快完全消失了,正当莫沃维奇和关一帆面面相觑之际,突然从那个空间伸出两只手,那两只手和前臂就悬在空中,分别伸向两人,莫沃维奇和关一帆各抓住一只手,立刻都被拉进了四维空间。……人们总是喜欢用这样一个类比:想象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一张二维平面画中的扁片人,不管这幅画多么丰富多彩,其中的二维人只能看到周围世界的侧面,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一些长短不一的线段而已。只有当一个二维扁片人从画中飘出来,进人三维空间,再回头看那幅画,才能看到画的全貌。假如真的存在高维,例如第四维,我们这些“可怜”的三维生物到底能不能进入?答案,根据物理学,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异常困难的。为什么困难甚至不可能?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三体》中提到在四维空间传播无线电信号的问题。在四维空间中,无线电信号随距离比三维空间中要衰减得厉害得多。根据能量守恒,信号强度乘以距离的三次方是不变的,这里,距离的三次方就是四维中三维球面的“面积”(忽略一个常数)。所以,在四维空间中,信号强度与距离三次方成反比。而在三维空间中,信号强度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这是因为,三维中的二维球面的面积与距离平方成正比,那么信号强度乘以面积是一个不变量,这是能量守恒定律。实验表明,在我们的世界中,信号强度确实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也许你会说,在四维空间中能量也许是不守恒的。好吧,我们退一步接受你的说法,在四维空间能量不守恒。能量不守恒的结果是很可怕的,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中,能量是与时间有关的。如果能量不守恒,物理学定律会随时间变化。也就是说,一个在四维中的人,下一个时刻的体积和体重会剧烈变化,等等。我们还是不要接受这种可怕的假定。好,接受了能量守恒定律,你就得接受信号强度在四维空间中与距离立方成反比这个结论。比如,我们从远处看一盏灯,灯会随着距离迅速暗下去,比在三维空间中暗下去的速率要大。我们都学过库仑定律。这个定律说,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也随距离平方成反比,这和信号强度类似。其实,这两个定律的起源是一样的,因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电磁场传递的(如果你学过力学,你还知道,两个电荷之间的势能与距离成反比,而力是势能的导数,所以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我们还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两个质量之间的万有引力也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其实,物理学家早就知道了,在三维空间中,所有长程力都与距离平方成反比。那么,四维如何呢?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四维空间中信号与距离立方成反比,所以,四维空间的库仑定律就是: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距离立方成反比。这下就糟了,学过一点力学的人可以计算一下,如果两个电荷之间的力与距离立方成反比,质子与电子形成的束缚系统——氢原子,是否还是稳定的?结论很悲观:只要给一点扰动,这个“氢原子”很快消失,不是电子逃逸了,就是落到质子上去了。那么,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什么?结果更加糟糕,除非电荷被调到一个与质量有关的固定值,氢原子的束缚态根本不存在!也许,只是很少的物理学家知道这个结果,但任何学过量子力学的人自己都可以简单地计算一下,束缚态不存在。现在回到蓝色空间号。我们问,当这艘被追击的星舰进入四维“气泡”时,它会怎么样?答案很清楚,立刻灰飞烟灭。这是因为我们人的身体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而分子原子之所以成为分子原子是因为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电磁力。分子原子进入四维空间就不存在了,人当然也会随之解体。当然,三维人更不可能通过翘曲点进入四维空间。我们可以问一个更深的问题。假如电磁学只在三维空间中成立,当三维空间与四维气泡连接时,会出现什么现象?一种可能是,电磁学完全被囚禁在三维里,电磁场不能进入四维空间。这种情况确实出现在超弦理论中,三维空间是一个三维膜,三维膜上的一些物理场被囚禁在膜上,不能进入四维空间。那么,人身上的分子原子可以进入四维空间吗?在弦论中,一般是假定进入不了的。当然,我们可以假想分子原子中的原子核和电子可以进入四维空间,那么我们问,电磁场能进入吗?我还没有看到一个自洽的理论说电磁场不可以进入,如果这样,人还会解体。一种办法是,让分子原子与电磁场永远囚禁在三维中,但让这个“三维体”随意进入四维,这就要求我们发明强大的机器来实现:这有点像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拉扯皮球的皮,但没有强大的能力是做不到的。最后,顺便谈一下其他维。二维如何?既然三维中库仑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那么在二维中库仑力与距离成反比。其实,二维中的束缚态的尺寸非常小。如果我们二维化了,不见得会变大,很可能会塌缩,而且,二维中的质量会导致二维空间闭合——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今天不谈了。更高维的空间呢?只要高于三维空间,库仑力导致的束缚态都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在四维和四维以上的空间中,不存在原子,也不存在稳定的太阳系和美丽银河系。所以,三维空间的存在不是无缘无故的。你问我为什么,我不知道,也许上帝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太阳系,有一个美丽的银河系,并且,有智慧的人类。二向箔和空间灾变一张不起眼的二维小“纸片”,导致整个太阳跌落到二维空间,毁灭了几乎整个人类,这可能吧?在弦论中,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在弦论中,空间维度的变化可能看成是类似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相变,只是相变更加剧烈。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这样的:当水达到沸点的时候,液体中开始出现小气泡,这些小气泡慢慢地变大,最后吞食整个液体。气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差别可以看成一种物理量,这个物理量物理学家喜欢故作高深地称之为场。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二向箔。在二向箔中,有一种场,这个场的能量比较低。当我们像《三体》中想象的那样,用什么东西将二向箔包起来,它就不会危害我们的三维空间。可是,当二向箔一旦与三维空间赤裸裸地接触,它就变得像水中的气泡那样,开始膨胀起来,但由于它是二维的,只会增大面积。二向箔来了,就像来了一个二维的能量比三维真空还要低的气泡。它触发我们三维空间的那个场向能量更低的地方跳。在这个场跳的同时,二向箔却越长越大。读者在此会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场向能量更低的地方跳,就像体液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改变了真空,三维空间怎么变没有了呢?”好吧,现在我要讲一个弦论的故事,让你相信,确实有这种可能:当某个场向最低的能量的地方跳过去,空间就变没有了!在弦论中,曾经有一个理论,叫玻色弦论。在这个理论中,空间有25维!不幸的是,这个理论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真空中存在一个场,它的能量变化像水相变的样子。在这个25维空间的弦论中,这个场处于能量最高点,所以,这个理论是不稳定的。也因此,弦论家将这个场称为快子场,它的速度超过光速。但不要担心,这种粒子不会破坏相对论,因为它一旦出现,就出现了真空气泡,这个气泡将以光速膨胀,迅速让真空衰变。真空衰变后的产物是什么?目前弦论家们的意见不同。很多人认为,气泡中什么也没有,连空间也没有!也就是说一个内含“无”的气泡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膨胀,迅速吞并25维空间。这个25维空间尽管是真空,毕竟还是空间,而气泡内连空间也有,有的是无。“有的是无”这四个字有语病。但事实如此。我想起海德格尔就虚无谈论了半天,今天我们不在他的那个层面上谈虚无。我们谈物理学如何定义空间与无。在空间中,物体可以运动。物体有几个运动的独立方向,这个空间就是几维的。例如一根直线,物体可以左右移动,在平面中,物体可以左右和上下移动。三维就又多了一个独立方向。在25维空间的弦论中,真空虽然是不稳定的,但弦是可以存在的,弦的各种振动都可以存在。其实,使得真空不稳定的快子场也是弦的一种振动形式,能量最低的形式。只要这些弦可以在25个独立方向移动,那么,空间就是存在的。当快子场在空间的区域向能量更低的地方移动时,也就是说,当快子的“气泡”形成并膨胀时,气泡中弦会怎么样?计算表明,弦的任何状态都不能存在。一个气泡中物体无法生存,当然这个气泡就是无。请记住空间虽然空,但物体可以在其中存在,而一个空间中任何物体都不能存在,这个空间虽然“存在”也等于不存在,就是无。所以,在弦论中,25维空间中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中含有“无”。当气泡以光速膨胀时,“无”以光速蚕食整个空间。这种可怕的现象,威腾1982年在一个5维的理论中已经发现了。他发现,当这个4+1=5维的理论中的4维空间其中一维是一个圆时,剩下的三维空间是不稳定的,一种“无的气泡”会产生并膨胀,最后什么也不会剩下来。回到二向箔。我们可以理解二向箔的情况了。当二向箔出现时,诱导了本来就不稳定的三维空间的某种快子场。当这些快子场在空间一点滚到能量更低的地方时,气泡出现了,这是无的气泡,里面什么也没有,但二向箔本身还是存在的,所有物体可以在二向箔里存在,但不能在它附近的空间中存在,由于能量守恒,也许那些空间中本来存在的东西跌向二向箔。但根据我对弦论的经验,更有可能的是,原来三维空间的东西会变成碎片飞向更外层的空间,不会全部跌向二向箔。但是,你总可以假想某种理论允许物体跌向二向箔,也许全部跌向二向箔。在12万字的《〈三体〉中的物理》中,我还讨论了更多的有趣的物理学设定,有的可能,有的不可能。无论是可能还是不可能,都无损《三体》这部科幻巨著的魅力。我希望能够唤起一些读者的好奇心,去阅读《三体》三部曲。思享会的微社区已经开张了,入口在首页下方自定义菜单的最右侧,或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欢迎互动~-------初二物理 会的进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物理会考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