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九道关于光的传播或光的折射教案, 比较有...

光的折射习题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光的折射习题5
||文档简介
总评分4.1|
浏览量60972
&&选&#8203;填&#8203;,&#8203;简&#8203;要&#8203;介&#8203;绍&#8203;文&#8203;档&#8203;的&#8203;主&#8203;要&#8203;内&#8203;容&#8203;,&#8203;方&#8203;便&#8203;文&#8203;档&#8203;被&#8203;更&#8203;多&#8203;人&#8203;浏&#8203;览&#8203;和&#8203;下&#8203;载&#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B.C.D.-九年级物..
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陕西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B.C.D.-九年级物..”主要考查你对&&光的折射现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光的折射现象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到盆底深度变浅;潜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等。常见折射现象及解释: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会造成许多光学现象,如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半斜捅入水中的筷子变弯曲,鱼缸中的鱼看起来变大,海市蜃楼等。要解释这些现象,首先要知道看见的并非实际物体,而是物体经折射后成的虚像。2.举例分析光的折射现象以池水看起来“变浅”为例,其原因我们可以作如下分析:&&&&& 我们能够看见物体是由于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里,假设从水池底的一点A射出的两条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如图甲所示),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的感觉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就会觉得光好像是从水中的A’射入我们眼睛里的,因此我们会觉得A’比A高了,即看起来池底升高,池水“变浅”了。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在叉鱼时,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 若从水中去观察岸上的物体,P点的位置将会升高,如图乙所示。例如跳水运动员在水下观察10m跳台,就会感到其高度超过10m。&&&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从岸上看水里和从水里看岸上相同,都是看到升高了的虚像。&&& 补充:人眼之所以看到物体的虚像,都是因为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而人眼总认为光沿直线传播,这就使人在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一个虚像。光的折射的特殊情况: 全反射 1. 定义:光由光密(即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的)媒质射到光疏(即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2. 原理:公式为n=sin90°/sinc=1/sincsinc=1/n (c为临界角) &&&&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达到90°,这时在光疏介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全反射全反射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必须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 所谓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是相对的。两物质相比,折射率较小的,光速在其中较快的,就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光速在其中较慢的,就为光密介质。例如,水折射率大于空气,所以相对于空气而言,水就是光密介质,而玻璃的折射率比水大,所以相对于玻璃而言,水就是光疏介质。&& &临界角是折射角为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只有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3. 全反射的应用:光导纤维是全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蜃景的出现,是光在空气中全反射形成的。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的是[]A.B.C.D.-九年级物..”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7350541835265139212574391998288803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
一、知识概述
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二、重点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致使人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物体位置有所区别。
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
如图所示,水中物体A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呈发散状态,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点射来的,人眼看到的是A&点,A&点在A点的上方.所以,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光从水斜射进入空气,眼睛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即看到的物体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浅。
2、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如图所示,空气中的A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是发散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空气中的A&点射来的,眼睛看到的就是A点的虚像A&点,由于A&点在A点的上方,所以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物体实际的位置高一些。
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了光斑;
B. 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 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水中的&白云&是白云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是由于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就觉得筷子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本题答案为C。
例2、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_______侧是空气。
这是一道比较经典的题目,一般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来判断,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解这种题的巧妙方法:将图中MM&与NN&在平面上所分成的四个区域看成数学上的四个象限,由图可知在第一、三、四象限是相邻的,且每个象限内均有一条光线,则该三个相邻象限中的中间象限内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即OC为反射光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很容易看出 ,所以OB为入射光线,NN&为界面,MM&为法线,空气中的角是最大的,由 ,所以界面的右侧为空气,答案:BO,OC,OA,右。
注:(1)若题中没有给出界面(NN&)和法线(MM&),我们可以模仿图,自己先画出界面和法线,从而得到四个象限,使其中有三个相邻的象限内均有一条光线,则这三个象限的中间一个象限内的光线即为反射光线。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不管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总之,在我们所见的常见介质中,光在空气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一般是最大的。
例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如图2所示,未加水前,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容器底处形成光斑S,往容器中逐渐加水时,光线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当加水至图中 处时,入射点为O,过点O的光线经水折射后在容器底形成光斑 ,可见光斑向左移,继续加水至 ,同样画出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 ,光斑也逐渐向左移,由此可知选项A、C、D都是错误的。应选B。
(1)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画图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此类题目的关键;
(2)画图时一定要清楚光是从什么介质斜射入什么介质,从而可以确定折射角比入射角大或小。
例4、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3所示,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方向,并判断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大小及玻璃在界面的哪一方?
首先要确定界面的位置。可能是界面的有两条直线AB或CD。究竟哪一条直线为界面,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判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3可以看出EO和FO相对于CD对称,与CD夹角都为 。因此AB为界面,则CD为法线,而EO和FO其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
其次,通过折射光线确定入射光线,在界面AB另一侧OG肯定为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知EO为入射光线,那么OF为反射光线。
最后通过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确定介质的位置。从图3可知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应是从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到空气中。因此,玻璃应在界面AB的左侧,而界面AB右侧为空气。
光线方向如图4所示,入射角为 ,反射角也为 ,折射角为 ,玻璃在界面AB左侧。
一、选择题
1、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 )
A.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发生改变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2、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出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分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现象是( )
A.              B.
C.              D.
3、如果人潜入水底后,再看岸边的树稍,他感觉到树稍的高度是( )
A.变高了                B.变矮了
C.高度不变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原地不动
5、一束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
A.逐渐增大               B.不变
C.逐渐减小,但会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90&
6、当你漫步在小河边,看到岸边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影子,关于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
A.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影子由光的反射形成
D.倒影由光的反射形成,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7、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传播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8、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太阳,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与F&的温度相比(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测试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光的折射一、知识概述1、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3、在折射中光路可逆。二、重点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致使人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位置与实际物体位置有所区别。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  如图所示,水中物体A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呈发散状态,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点射来的,人眼看到的是A′点,A′点在A点的上方.所以,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光从水斜射进入空气,眼睛看到的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体的虚像,虚像在物体的上方,即看到的物体位置比物体实际位置浅。&2、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如图所示,空气中的A物体发出的光线,进入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是发散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光线好像是从空气中的A′点射来的,眼睛看到的就是A点的虚像A′点,由于A′点在A点的上方,所以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物体实际的位置高一些。例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了光斑;B. 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D. 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解析:  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小空隙在地面上留下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水中的“白云”是白云的虚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这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是由于水中的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就觉得筷子向上弯折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电线杆在阳光下出现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本题答案为C。例2、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__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___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_______侧是空气。&解析:  这是一道比较经典的题目,一般就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来判断,这里我们介绍一种解这种题的巧妙方法:将图中MM′与NN′在平面上所分成的四个区域看成数学上的四个象限,由图可知在第一、三、四象限是相邻的,且每个象限内均有一条光线,则该三个相邻象限中的中间象限内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即OC为反射光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很容易看出 ,所以OB为入射光线,NN′为界面,MM′为法线,空气中的角是最大的,由 ,所以界面的右侧为空气,答案:BO,OC,OA,右。  注:(1)若题中没有给出界面(NN′)和法线(MM′),我们可以模仿图,自己先画出界面和法线,从而得到四个象限,使其中有三个相邻的象限内均有一条光线,则这三个象限的中间一个象限内的光线即为反射光线。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不管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总之,在我们所见的常见介质中,光在空气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一般是最大的。例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处形成一光斑,这时往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水面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解析:  如图2所示,未加水前,光线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容器底处形成光斑S,往容器中逐渐加水时,光线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当加水至图中 处时,入射点为O,过点O的光线经水折射后在容器底形成光斑 ,可见光斑向左移,继续加水至 ,同样画出折射光线形成的光斑 ,光斑也逐渐向左移,由此可知选项A、C、D都是错误的。应选B。&总结:  (1)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画图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此类题目的关键;
  (2)画图时一定要清楚光是从什么介质斜射入什么介质,从而可以确定折射角比入射角大或小。
例4、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3所示,在图中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方向,并判断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大小及玻璃在界面的哪一方?&解析:  首先要确定界面的位置。可能是界面的有两条直线AB或CD。究竟哪一条直线为界面,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判断。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3可以看出EO和FO相对于CD对称,与CD夹角都为 。因此AB为界面,则CD为法线,而EO和FO其中一条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
   其次,通过折射光线确定入射光线,在界面AB另一侧OG肯定为折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知EO为入射光线,那么OF为反射光线。
   最后通过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确定介质的位置。从图3可知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应是从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到空气中。因此,玻璃应在界面AB的左侧,而界面AB右侧为空气。&光线方向如图4所示,入射角为 ,反射角也为 ,折射角为 ,玻璃在界面AB左侧。
A卷一、1、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 )&A.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发生改变&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2、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出光线射到空气与水的分界面上所发生的物理现象是( )&A.              B. &C.              D. 3、如果人潜入水底后,再看岸边的树稍,他感觉到树稍的高度是( )&A.变高了                B.变矮了&C.高度不变               D.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C.向上移动               D.原地不动5、一束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A.逐渐增大               B.不变&C.逐渐减小,但会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90°6、当你漫步在小河边,看到岸边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影子,关于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A.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影子由光的反射形成&D.倒影由光的反射形成,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7、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传播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8、一凸透镜的焦点为F,一凹透镜的焦点为F′,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着太阳,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与F′的温度相比( )&A.F点的温度较高            B.F′点的温度较高&C.两点温度一样高          & D.无法判断9、图中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A.        & B. &C.        & D. 1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早晨,我们能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一定与物体大小相同&C.工程师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D.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11、晚间看星光闪烁不定,这是由于星光通过疏密不同的空气产生了( )&A.反射                 B.漫反射&C.折射                 D.反射和折射12、有关光的反射和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漫反射是一种折射现象&B.平面镜成像是一种折射现象&C.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的路径是弯曲的,这实际上是折射现象&D.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这是由于丛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3、平行光线在水中射过其中的气泡,折射光线将( )&A.平行                 B.会聚&C.发散                 D.不确定14、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时,则(  )&A.只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只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C.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5、在海上旅行,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到高楼大厦、热闹的市场等,实际上大海上什么也没有,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B.光从云层上反射的缘故&C.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光在不均匀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16、在均匀木条一端缠上一小段铁丝后,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玻璃缸内,恰能竖直漂在水面,其中露出水面部分长度为l1,浸没在水中的部分长度为l2,那么从水面上斜着看下去( )&A.l1看起来变短了些,l2不变&B.l1和l2看起来都不变&C.l1和l2看起来都变短了许多&D.l1长度不变,l2看起来变短
提示:  1、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B对;当光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D对。  2、光由空气进入水中,在水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画出对应的光路图再判断。  4、当向容器逐渐加入水后,由于入射光线方向不变,所以随着水面升高,光线的入射点会向左移动,则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也自然向左移动。  7、对照凸透镜上部对光线的作用而得出。  8、凸透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10、我们能看见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的缘故。  11、大气不断流动,密度不断变化,星光透过不同大气层的折射光线也不断移动,人眼看到的星光闪烁不定。  12、A、B都是光的反射现象。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些,是由于从池底射向空气的光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也不对。  13、光线先由水斜射入气体,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继续从气体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认为“气泡”类似于“凹透镜”,对光线应是起发散作用。  14、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即有反射现象产生,也有折射现象产生,反射现象遵循反射规律,折射现象遵循折射规律.所以正确答案是C.  15、海市蜃楼现象是地面上的物体发出的光射向大气层,由于大气层不均匀,折射后的光线发生弯曲,折射光线进入旅行者的眼睛中,人沿着折射光线看回去,便是地面上物体的虚像DD“海市蜃楼”。  16、水上部分木条上射出的光线沿直线射入人眼,如果距离不太远,应该看起来长度不会变化;水下部分就不同了,木条上射出的光线要经水和空气的界面折射后才能进入人眼,在折射时,由于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或使人觉得l2变短,选项ABC都不对,正确选项为D。
第1题 ! 正确答案为 BD&第2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3题 ! 正确答案为 A&第4题 ! 正确答案为 A&第5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6题 ! 正确答案为 D&第7题 ! 正确答案为 B&第8题 ! 正确答案为 A&第9题 ! 正确答案为 BC&第10题 ! 正确答案为 A&第11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12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13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14题 ! 正确答案为 C&第15题 ! 正确答案为 D&第16题 ! 正确答案为 D中考解析如图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在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在图中画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MM′和法线NN′,并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析:要确定界面、法线及三条光线,应注意三点:  ①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依据这三点,可以确定上图有三种不同的结论,这是一道多结论的开放性习题,如图(甲)、(乙)、(丙)所示。&课外拓展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在我们的辞典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可是真的要我们把它的原理说清楚的时候,恐怕还是会有很多种答案出现。拿我自己来说好了,我曾经就以为它和一面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墙壁上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到哪里去找这面巨大的镜子呢,我就这样把自己问住了,于是去翻书,接着就知道了这不是因为反射而产生的。  是光的折射产生了海市蜃楼。  我们先来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光线在穿过密度均匀的物质(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和速度一般保持不变;当光线倾斜地穿过密度不同的两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接触的地方,或者叫界面,不仅传播速度发生改变,而且行进的方向也发生偏折,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光折射现象。当光线由密度较小的物质中射入密度较大的物质中,也就是说,从疏介质进入密介质时,要向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会大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很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你会发现筷子似乎是被水折断了。当然,再没有人的物理学得比我糟糕的了,所以我想当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应该很快就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我们看到筷子在水下的部分是折向水面还是折向水底?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示意图:&光的折射现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水下的筷子反射向我们眼睛的光线在通过水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时候,发生偏折,水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我们逆着光的来向所看到的虚像就处于实物的上方了――筷子折向水面。用鱼叉捕鱼的人将鱼叉刺向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刺中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看海市蜃楼的原理就清楚多了。它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大气层中传播,经过多次折射造成的结果。根据幻景的方位不同常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蜃景。  上现蜃景。幻象看上去像是空中楼阁  凡是幻景看上去好象是由空中某一气层反射形成,称为上现蜃景。我们知道,热空气的密度要比冷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如果近地面层是强逆温时(气温通常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如果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我们称之为逆温),空气密度会随高度迅速减小,光线在这种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锐减)的气层中传播,会向下屈折,远方地平线处的楼宇等的光线经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观测者看到的虚像处于实物的上方,这就是上现蜃景。  上现蜃景常出现在海上,和北方有冰雪覆盖的地方。这是因为海水表面蒸发时要消耗热量,同时海水温度的升高缓慢;而在冰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冰雪面能将大部分太阳光反射掉,同时冰雪融化时也要消耗大量热量。这样,这些地方下层的温度就变得很低,最容易出现强烈的逆温现象。  下现蜃景。幻象看上去像是水中倒影  凡是幻景看上去好象由地面反射而来的,称为下现蜃景。下现蜃景大都出现在热季的沙漠上或冬季暖洋流的海上。在晴朗少云且平静无风的天气里,阳光照射在干燥的沙土上,沙土温度上升极快,由于几乎没有水分蒸发,土壤分子传热极慢,热量集中在表层,接近土壤层的空气温度也因此迅速上升,当上层空气仍然很凉的时候,气温随高度很快降低,空气密度随高度很快增加,而光线在气温随高度而降低的气层内传播时会向上屈折,远方景物投向地面方向的光线,经折射后反而向上折,而进入观测者眼帘, 于是观测者就看到了如同水中的倒影似的下现蜃景。     另外,当水平方向的大气密度很不同,使大气折射率在水平方向存在很大不同的时候,便可能出现侧向蜃景。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的折射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