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花了很多时间,还是初一数学不好怎么办数学呢?

初中八课,我发现除了数学其他都是背的。而且我压根背不会,现在就只有数学好,学的明白,初三啦!怎么办像语文那些历史那些,背的我头疼,每次考试前都花最多时间在历史上,背的我头疼!次次考的历史都不好!而数学,基本都明白,虽然我数学不是学霸级的,但是还是很不错的。这属于什么情况,数学好的人智商应该也不低吧,我思维也很敏捷跳跃的,就背书实在......求解
空岚TA0042
背书么,我背书从来都是先记住意境再背的,其实只要记好意境就很简单啦
我从不背我们一样哦 我数学初中全班第一 文科不说了 你就多写就行了
背书是要用一定的方法的,不能蛮背,理解背诵是传统的也是最好的方法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我现在读高中,虽然我花了很多时间补数学.可成绩总上不去.学数学要讲究哪些方法?
不会放手9w
简单地来说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练!高中数学,基础一点要打扎实点,不能似懂非懂,把知识点都弄透,有问题要及时提出,不要拖;然后就是怎样灵活运用了,这就需要多练了,数学的思维是靠训练出来的!在做典题的时候要多点注意总结,举一反三,灵活点;弄个错题集吧,时常翻翻错题,想想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错,这样你的数学能力会有质的飞跃,你会有很大进步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心血来潮讨论这个问题
源于之前和一位关系比较好的妈妈聊起对进一步的英语学习的打算
这位妈妈英语八级,口语也很好,和老外比较密切,现在也是全职妈妈
之前在我的影响下也开展了亲子英语,效果还行
我们一直都比较谈得来,但这一次有了分歧
我的观点是,中国人的英语要去到能和老外深层次交流的层度的话,一定要从小学起,而且有广泛阅读
她的观点是,只要将来孩子真的是出国发展,在有环境的情况下,多花点时间,很快就自然而然地好起来了,沟通全无问题。她还举例说,她当年工作的时候有一位老外和她很要好,经常都会讨论比较深入的话题,她不觉得有障碍。
我没有和老外有什么交流,也没出国发展过,我只是听自己国外的同学谈起,觉得国人英语总体还是差的,即便是收入高的也多是凭技术吃饭,能晋身管理层的凤毛麟角啊。英语沟通能力就是一个无形的天花板。
最后讨论没有结果,大家各自保留意见。
过后,我还在思索,究竟谁的说法对。我当然觉得自己对啊,但如何能说服对方呢?
我后来分析,觉得我们有分歧是有背景原因的。
我是理工科出身,同学当然也是理工科的多。于我们而言,英语就是一个工具,一门辅助学科,从不曾是使用主要精力对付的对象。
其实,那位妈妈说的,只要多花点时间,英语就好了,这还真不能说是错的,无论是谁,多花时间和精力在某个方面,肯定会有长足长进。问题是,谁会那么有空,别的都不用多管,专心地投入到一门语言当中呢?说句粤语就是,唔使搵食咩?(意思就是不用挣钱过日子吗?)。
但那位妈妈的背景和我完全不同,她还真是纯英语专业的,就读英语啊,其它不用管,然后,出来工作就嫁人了,经济宽裕,没两三年就直接没有工作了,还真是唔使搵食架
&感谢分享,值得我们思考啊。&
Jellyfish, 积分 2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6 积分
很有趣的话题啊! 周围很多家长就说过,我们都是课室里学来的英语,学得不是也很好么。何必这么早让孩子辛苦的学习英语呢?等出了国,半年多就适应了。大家怎么看呢?
&能有多少人学的很好啊。&
&关键是早接触英语的孩子真的把英语当作负担吗?我们的孩子享受着的英语是他们不懂得。我们无非是把他们的孩子看喜羊羊的时间拿来看了粉猪卡由而已,我们无非是和孩子一起读了原版绘本而已。&
&从课室里学的英语有几个能和老外流利的交谈?小时学好英语,长大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其他课程,小孩也不会那么累。即使长大出国,真正学会英语思维也要4、5年时间,而儿童形成英语思维只需要1年时间&
&你去看看漏屋老师的书吧&
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本帖最后由 lmjcle 于
20:04 编辑
分析清楚大家的不同背景后,我对我们之间的观点分歧也觉得很正常了
其实,这个英语究竟是现在从小抓还是启蒙到差不多有个基础了就等孩子以后慢慢学好,要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怎么样的吧。
于我而言,从来没想过孩子纯靠英语吃饭,英语本来的定位就是工具,学习工具,沟通工具。
作为学习工具,特别是作为学习一些比较精尖的学术的工具,它很有必要从小就学好,否则连个敲门砖都没有。
作为沟通工具,这就要看孩子打算在哪个地方,在什么性质的工作岗位发展了,如果去跨国外企,做到高管,肯定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去高校搞学术,也很重要,留在中国的话一般般就行了。出国的话,更重要了吧,不然就是一辈子的高级技术工。
&说的不错,感谢分享。&
Jellyfish, 积分 2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6 积分
我不需要去看什么人的书了,谢谢!
&你真牛,不需要看书了,&
Owl, 积分 142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66 积分
依依8岁8个月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自己,我们家虽然英语启蒙早,但是有一搭没一搭,每天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朋友家一直没学英语,然后大班开始每天花2个小时在英语上,学了一年以后,超越我们。事实证明,就是比我们效率高,效果好。语言,不就是需要时间的么?
另外,我还看过每天花3个小时在英语上的,人家一年学英语的时间等于甚至远远超过我们细水长流的,效率也真心高的。你不佩服都不行。
&孩子学习能力真的都不同的。&
&哦,又看见了,神奇的网络&
&怎么回事,刚才的点评全看不见啦&
&看来时间很重要啊&
&那是我理解不了的高度,呵呵。&
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很有趣的话题啊! 周围很多家长就说过,我们都是课室里学来的英语,学得不是也很好么。何必这么早让孩子辛苦 ...
所谓的适应是一种仅满足于生存能力的很低端的状态吧
我有位同学,在国外从事了若干年的移民英语培训工作,就是专门帮助他人适应的。
但前段时间她还被我家宝贝嘲笑了,说她某些个词汇都不懂其实道理很简单,平时没机会用的就不懂了,所以那种意义上的英语好,和大量阅读成长起来的英语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她自己也说,孩子学习词汇是很快很快的,有语言环境的低龄儿童,在外界讯息充沛的情况下,一年的听力词汇就可以过万。
&感谢,关键我们的孩子,基本除了自己教,没有任何的英语环境啊。&
&对啊,小孩学语言非常快,如果真要大了再学就很辛苦了。相当年我们学英语大多从初中才开始,就要每天花大量的时间。&
Jellyfish, 积分 2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作业还没批 于
20:29 编辑
说的很对!我是同意你的观点的!
不论文科 理科,个体的认识都不同。 我认识理科的人,有觉得英语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力气的。我认识文科的人,也有觉得无需过早学习英语的。 我们家 文理 都有,但观点一致:语言学无止境。大量的阅读和沉浸是在国内学习外语的奠基石。
个体之间认识不一致,目标不一致,有些切身的体会也更是难以说明。
这就像我们都在同一个井里,但是总有些人,会望着天上的星星。
这些年看到太多优秀的孩子,我还在努力呢。
&感谢分享,借鉴了。&
&是啊 喜欢看有星星的世界&
&说得很好,归根到底,道不同。&
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作业还没批 发表于
说的很对!我是同意你的观点的!
不论文科 理科,个体的认识都不同。 我认识理科的人,有觉得英语不必花 ...
望天上的星星啊
会不会望来一个来自星星的……
Jellyfish, 积分 20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86 积分
这个,这个,这个,就难倒我了,我们家是男孩子啊,,,都教授不适合啦。
&现在男孩也有危险。网络上审美这么流行。。。。。。&
&男孩看严点啊!&
Owl, 积分 136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1 积分
Tracy3岁2个月
进来学习下
你那个朋友,是高学历+白富美?认识的都是老外,想问题就是和我们不一个层次。我觉得是个大问题的问题在人家眼里不是个事儿。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呵呵,说得真的一样啊。&
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cl2039996 发表于
你那个朋友,是高学历+白富美?认识的都是老外,想问题就是和我们不一个层次。我觉得是个大问题的问题在人家 ...
她的确是白富美,家境比较好。但当年只是去一幼儿园工作了两三年,因为她认为这个工作轻松好玩。那个老外就是一同工作的外教。一点都不神秘。没有您想象的高大上
&从你的朋友对待生活的态度,感觉她不会事业精益求精的,对她所谓的“沟通没有问题”表示怀疑。而且跟一个老外做全职,风险比较大。&
&已经很高大上了。&
依依妈妈 发表于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自己,我们家虽然英语启蒙早,但是有一搭没一搭,每天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朋友家一直 ...
这个问题说一下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哈。
国内的话,大家是生活在中文环境中,在家中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英语只能算是小环境。
如果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话,每天进行的时间很少,孩子学到的英语,还没有进入记忆,很快会被大环境淹没。
这就像烧水,外面环境很冷,而烧水的火又小,而且还烧一会儿停一会儿,好不容易烧热的水都放凉了,总体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烧开这壶水:)
&这个比喻真好!&
&感谢H版,形容很贴切,就是这样的。&
&好生动,英语就是要在方法对的前提下,投入大量时间的。这个大量一方面是长期坚持,一方面就是每天的用时。&
&楼下的,表扬一下:)给我开拓了思路哈。 小孩子小水壶水少,容易烧开:)&
&嘻嘻,这个我也说两句,小孩子启蒙呢,沸点低,低功率一烧,水就开了;越大启蒙功率就得越高,耗电。&
lmjcle 发表于
分析清楚大家的不同背景后,我对我们之间的观点分歧也觉得很正常了
其实,这个英语究竟是现在从小抓还是 ...
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打个比方吧,就像我们学开车,一般的人只要学会开车就行了,不用去了解汽车的结构,发动机等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只要能开,想去什么地方,开着去就行了。
所以说,不管今后孩子做什么工作,先掌握这个工具,可以熟练使用这个工具,对孩子来说是肯定有益的。 看现在网上有这么多的名校课程,优质的资源是越来越开放了。 掌握了这个工具,就像是有了挖宝的工具,不需要出国也可以在世界名校听课。
N年前在大学带了一些年,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大部分的学生都在花大量的时间不是学专业课程,而是学英语。 想想,如果已经掌握了英语这门工具,这些宝贵的时间可以用来好好学专业,可以去听世界top大学的课程。
当然,能从小掌握这个工具最好,早掌握早使用早受益。但绝对不是反对早没有学,以后有时间多花些时间,那是绝对能学好的, 只要想学。
其实关键还是在“用”, 学了就是为了要用。&&如果不用,学个N年也是浪费时间。
换个角度看这个事情,我们的目的不是“学好英语“,而是用英语这个工具去帮助达到个人教育和事业目标。
&赞,我们的目的不是“学好英语”.....&
&赞,很精辟的说明&
&必须得再表扬你一次,说得真好,下次我就用这个去和她说:)&
&您说到点子上了,我的想法是希望早点掌握就能用起来;她的想法是有点基础就行,必要时才去花时间进一步学习。&
Newt, 积分 83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18 积分
果儿3岁9个月果儿她哥6岁8个月
这个其实看以后娃的定位啦,计划留学的,虽不计划留学但家长未雨绸缪的,只是为了考试的,各有各的想法,自然对亲子英语有不同认识。只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娃不排斥英语,自然大点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并看似高速咯。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我家这个细水长流型的是在学英语哈,只不过他看的书里有英语的,看的动画片是英语的,喜欢的故事有英语的,如此而已,目的仅仅只是希望孩子习惯英语,认可英语,不排斥英语,能用英语享受世界。当然到了适龄阶段学字母,学拼读,自主阅读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能力还是要练的,但也只不过和我们学语文一样,我们不叫学中文吧。
&我们用中文学习听说读写不叫学汉语,同样的细水长流的孩子用英文学听说读写,对他们而言已经不叫学英语了&
&无论什么科目,三年级左右自主意识萌芽,就必须转入比较正规的学习轨道了。您还早着呢&
Ibex, 积分 16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8 积分
提前学可以少花时间啊。
&可能吧,只是我们希望的这样。&
Jellyfish, 积分 21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7 积分
海宝6岁1个月
希望孩子首先对英语不排斥
&也有这个原因啊。&
Dolphin, 积分 3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 积分
Tracy6岁9个月
小时候学习语言效率高啊。
版上不知道多少小朋友三,四年下来可以听 harry porter了,我们大人学了十来年年也不容易达到这水平吧。
&反正都是说,我就说英语了。&
Monkey, 积分 63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5 积分
进来学习了
Monkey, 积分 73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90 积分
颖宝7岁7个月
不同人,不同效果。这招她好使,别人不一定用得来。其实英文是很美的语言,早点接触早点认识外面的世界。
&是的,连故事都精彩的多一点。&
&不同人,不同效果。这招她好使,别人不一定用得来。其实英文是很美的语言,早点接触早点认识外面的世界。非常认同这句话。&
&喜欢你的这句话,早点接触早点认识外面的世界,这个根本不是学英语哪个方法更有效的问题。&
Newt, 积分 83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18 积分
果儿3岁9个月果儿她哥6岁8个月
本帖最后由 freshcindy 于
12:58 编辑
最关键的问题是细水长流的孩子和之前没有特别接触的孩子,一起出国,花了同样的时间,谁更容易形成外语思维,谁更容易融入那个环境的问题。干嘛非要拿细水长流的孩子和之前没太接触但到了特定时间给予一定强度训练的孩子比呢,说得好像细水长流的孩子一直在做无用功一样,一粒种子发芽的树和一颗直接移植的树,表面看高度差不多,实际底下的根系完全不同,但最终都能成活。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的孩子到了适龄阶段是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到了适龄阶段才接触英语的孩子学的是英语。最终和学语文一样,从小中国长大的孩子未必学得好语文,所以从小细水长流英语的孩子也未必在英语听说读写上一定更胜一筹。既然不是同一件事,所以根本没有可比性。
Newt, 积分 815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41 积分
lucky10岁2个月
freshcindy 发表于
最关键的问题是细水长流的孩子和之前没有特别接触的孩子,一起出国,花了同样的时间,谁更容易形成外语思维 ...
我们的孩子都是亲子英语的,都比一般孩子要强吧,我们是在是否需要进一步学习上产生了分岐
和细水长流以及没怎么接触不是一码事
&同意观点。&
Newt, 积分 83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18 积分
果儿3岁9个月果儿她哥6岁8个月
lmjcle 发表于
我们的孩子都是亲子英语的,都比一般孩子要强吧,我们是在是否需要进一步学习上产生了分岐
哦。我理解是你朋友虽然亲子了,但是就这样了,以后放任孩子自己了,再提高就是丢给普通学校老师,甚至出国了。在我看来一但止步不前了,那和没有接触也没区别了。遇到过几个幼儿园随员在国外,小学回来是普通学校,家长也不再特别提供英语资源的孩子,英语就是一直停在了幼儿园阶段。所以直接把你朋友理解成这个意思了。可能误会了吧。
Ibex, 积分 16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6 积分
小时候给他他开世界的钥匙,学好英语。长大了当别的孩子还在打造钥匙的时候,咱娃都已经去看世界了。
(语言天才不在讨论范围内,就普通孩子早学早好而言哈)
&早点学总是好的,再说反正是读,我就读英文。&
Monkey, 积分 61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50 积分
harrison7岁9个月
多花时间肯定能学好英语啊,只是多花多少时间的问题了。
Owl, 积分 156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5 积分
小弟9岁5个月
我带孩子一起学习英语,看原版动画片,原版教材,虽然我能读懂文章,知道单词的意思,但是有些单词的其他意思我不知道,孩子却知道。看英语动画片和一些节目,我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孩子却笑个不停,然后解释给我听。
我学习英语的时间比孩子是长多了,而且是带着孩子启蒙学习英语的,但是现在却比不上孩子,问题出在哪里呢。
&有些东西,是因为我们思维太老了。&
Lion, 积分 410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1 积分
David8岁9个月
在我看来,那位妈妈的意思应该不是多花时间,英语就能学好。她应该强调的是“在有环境的情况下”,集中花精力,也能学好。
&前提是有了一定的亲子英语的量,而不用过多的投入时间和精力&
&赞同这个&
Owl, 积分 156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5 积分
小弟9岁5个月
我们所忽略的是一种英语背后的文化,或者就是英语环境的浸润,让成年人觉得是一种隔膜,而这些并不是花时间就能解决的。
孩子很小开始看英语动画片,完全的英语环境浸润,最直接的影响,在空白的脑子里留下首因效应,而成年人因为脑子里有太多的固定模型,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去接受新事物,把学习的东西给肢解了。
就比如groundhog day,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和孩子一起玩starfall,我不知道什么是groundhog day ,百度一下知道了这样一个节日,但是还是不能理解,然后就忘记了。当一个小文章中groundhog与shadow一起出现的时候,我读给孩子听,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随意问了一下,孩子居然很详细的解释给我听,还说了groundhog day与春天的关系。
小孩怎么会知道这些呢,我也是刚刚百度出来的,孩子却早已知道了。如果看到美国的节目中关于groundhog day的东西,我会有些茫茫然,孩子却看得津津有味。就其实就是文化的浸润,长久以后的发展就是文化隔膜。
&groundhog day这个是Franklin里面的,我家小朋友说是2月2日&
&感谢分享,借鉴了。&
&亲你真是太有文化了,这是其中一个方面,说得很对。&
Owl, 积分 156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335 积分
小弟9岁5个月
& &&&当我们的孩子看着欧美同龄孩子的动画片,教学片,故事书,科学书成长的时候,孩子已经在自动消除文化的差异,很多东西因为是在最好的年龄幸运的找到最合适的资源,孩子会认为一切的认知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而错过这个年龄的认知,固然通过学习可以弥补,但是就会有困惑。
& & 再比如pinata糖果包,看到那个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里面藏着糖果,在聚会上要用棍子砸破,而孩子却觉得那是最好玩的事情。错过这个年龄再看pinata,总觉得有些怪异,这不是用多少时间学习英语所能弥补的。
& & 细水长流的英语浸润,比花费更多时间的学习更有深度。一些东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留下印象,比长大以后再学习更能理解,这就是积淀。
&分析的真好!&
&这就是积淀。&
Giraffe, 积分 8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8 积分
lala9岁8个月
孩子越小,对见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来者不拒的接受,而成人,则是有选择的接受。孩子从小接触英语,不少于每天一小时我觉得就可以,或者说一周总和不少于7个小时,其实达到这个时间量也不是难事,拿出孩子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时间看英文动画片就可以了。年纪越小,收获的东西用成人的标准来看似乎没有什么用,没有效果,但是,后劲是我们谁也想不到的。不要以为小时候的听和看就是无用功。
爸妈网( , )不能为空!
考研数学怎么学啊,每天花多长时间啊,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考研数学怎么学啊,每天花多长时间啊,怎么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1.7.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先着重复习基础教材和教材后面的习题,然后才去练习真题和模拟题型
平时一般花四到五个小时吧。前期主要是看教材,做课后的习题,习题没有必要全做,那些一看就知道的没有必要做,可以全做单数题号的,也可以是双数的,自己把握。三门课不能有偏废(如果是考数二就不考概率论与统计),每一门课在最后的成绩中都异常重要。到了中期,就是暑假开始后,可以买一本复习全书,或者复习指南什么的书,不过现在的同学用的最多的是李永乐老师的,他的书深入浅出,而陈文灯的书就比较难了,适合于数学基础较好的人使用,一般会看三遍左右。十月开始就要做历年真题了,一般是最近十年的,仔细做完自己评分,搞懂每一个题,这是重中之重,到了最后再做些模拟题,就差不多了。
课本+复习指导书+习题集+模拟题+真题=KO
数学是与专业课并列的最重要的科目,用时最长。一般总分高的学生数学分数都高,即数学是提分的一门科目。只凭数学一门课,比别人高十到二十分是比较容易的,而这个分数对于考研是相当大的差距。学习数学的要点是:a。注重基本概念、定理(就像练武时的扎马步,一定要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b。多动手做题(不能只看不动笔,1+1=2这样简单的东西也要写出来)。
一、我的复习安排
我数学复习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大致分六轮:
1)3月初开学——6月15日: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和陈文登《复习指南》对应章节(平均四天一章)。这一遍最仔细,也耗时最多,通完之后基本掌握了各种题型的解法和考研大纲的要求。这一轮完成后基本上对数学考高分就有了信心,因为很多人连《复习指南》的书还没看过呢。
2)6月15日——8月11日:这段时间我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同时把从上一届学姐那里买的《数学大纲解析》做了一遍。这一轮完成后,虽然不能全部融会贯通,但基本建立了数学的框架体系,考研数学的信心更足了。因为很多人《复习指南》第一遍还没完呢。
3)8月11日——10月1日:数学过了两遍,基本题型已经能够解决了(《复习指南》太熟了,看着就要吐)。这时感觉做的题不多,急切希望做些题练练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于是从图书馆借了本陈文登的《题型集粹》,做了一遍(平均一至两天一章)。因为这段时间准备并参加了一个比赛,有些分神,所以进度较慢。
4)10月1日——11月11日:把《复习指南》又做了一遍,主要目的是在很短时间内,完全建立数学框架体系,达到融会贯通。因为有了前三轮的基础,所以这一轮完成的比较顺利。但由于去外地参加某比赛的答辩以及准备期末考试,进度依然不快。
5)11月11日——考前一周:基本没什么事了,全心全意备考。这段时间主要是做模拟题和真题。把李永乐的《400题》连续做了两遍,又把十年真题做了一遍(留着上年的真题到考前一周做)。这时已经信心十足了。
6)考前一周——考试:才发现时间有些紧了。迅速把《复习指南》扫了一遍,卡着时间做了一遍去年真题(不管好坏,千万别往心里去),剩下一两天把以前总结在本子上的公式、解题方法看了一遍,感觉效果不错。
二、参考捷径
本人是数学专业学生(今年考数一),对数学要求较高。比如我第一轮的复习,其实速度是比较快的,一般人难以做到(当然,数二、数三、数四内容少,努力学完全有可能),有些也不必做到。下面是我和其他一些研友共同探讨出来的一条路,按照这条路走完,正常的话,数学应该能拿140分左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3月初开学——暑假前:课本、课后题、复习指导书(李永乐、陈文登、其他人的也行。如果用陈文登的指南,现代部分做李永乐的《现代辅导讲义》)。可以先把课本做完再做复习指导书,也可以像我一样逐章做过去,关键是做完就行(数一可以迟一些,但不能超过放假后两周)。当然,此时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刚刚做完一章,回头再看已经忘了。不用担心,这是刚开始做题少的缘故,随着数学复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质的提高(想看到整个森林,你要先一棵一棵的把树栽上)。目的:掌握各知识点和大纲基本要求。
2)暑假放假——9月1日开学:复习指导书再做一遍。目的:初步建立框架体系,更深入的掌握各知识点。
3)9月1日——11月初:找本习题集做一遍。有时间再把复习指导书做一遍,时间短的话看一遍课本也行。目的:提高计算能力,融会贯通。
4)11月初——考前一周:模拟题、真题(留一套)至少各做一遍。有时间把课本再扫一遍。目的:和考研挂钩,探寻历年出题规律,提高考研分数。
5)考前一周——考试:看总结的东西,做一套真题。目的:查漏补缺,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在每一遍复习之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思考过程,看看与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发现了赶紧记下来,若没有什么变化,这一遍相当于白看。
1)陈文登《复习指南》★★★ 强烈推荐。此书将不少东西模式化,优点是条理清楚,解题步骤明了,尤其是高数,相当经典。缺点是一些活的、新的题型没有跟上变化、及时修订,尤其是线代,故认为线代复习不要看《复习指南》。总体来说此书相当不错。
2)李永乐《复习全书》★★ 一直有人把《复习指南》和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做比较。普遍看法是李永乐的简单、陈文登的难。个人认为不能用简单、复杂来评判。李《复习全书》知识点划分的更为精细,应用的方法更为基础,或者说是让人更容易想到,这一点在400题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太细,也就导致稍嫌繁琐。总体来说此书不错。
3)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强烈推荐。此书我没做过,但做过的人都说不错,且刚好弥补《复习指南》的不足。优点是题型多而全,一些方法比较经典,归纳的也不错。缺点是难度不够,而且过细。
4)《考研数学大纲解析》:适合用作参考,不做也罢。上边有错误解法讲解,可以看一下。和指导书不一样的地方以此书为准(如数理统计区间估计方、圆括号等)。
5)陈文登《题型精粹》★★ 推荐。目前同类型的习题书不多,相比较而言,还算可以的。做完后基本能达到练手的目的。和复习指南思路相同,但更难一些。总结了更多的公式和技巧,但考研一般不考。
6)李永乐《400题》★★★ 强烈推荐。与陈文登的书风格不同,是一本创新性质的模拟题。有一定难度。做完陈文登的《复习指南》,再做此书,效果相当不错。做此书重点不是看答了多少分,而是看从每一套题中学会了什么,找到了哪些自己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这个时候发现比考试时发现好的多,建议每一套后都要有一个深刻的总结过程。
7)李永乐《历年试题解析》★★ 推荐。主要是没发现更好的真题书。优点是有错误解法,书比较厚,解析的还行。缺点是没有采纳各家之长而达到经典的地步,个别题解析方法不全。选真题书要慎重,解析一定要详细,即选“厚”一点的。做真题一定要注意在2003年前后的题型变化,也就是2003年及其以后的要重点研究(各科都是如此)。
北京新东方学校
集团优秀教师,考研写作主讲,曾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欧美
北京新东方学校
外交学院外交学学士;国家三级笔译证书,精通词组、句型与运用。注重培养学
说出您感谢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数学不好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