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积分分是不是每个专业都要学?

解密美国高中学分制:不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解密美国高中学分制:不是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微信
  邓强和李通宝是林肯高中十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好朋友。每天早上八点,在第一节课的铃声响过以后,邓强走进了301课室,他要上英语课;而李通宝则走进了303课室,
  他第一节上的是几何。他们在第六节课的时候会一同到204课室上课,因为他们都选了方老师教的职业生涯课。&
  林肯高中是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的一所公立高中。跟全加州的所有普通高中一样,林肯高中是实行学分制的。
  在美国,假如高中实行学分制,公立高中毕业的学分是每一个校区的教育董事会根据州政府、各大学,以及教育认证机构的要求而制定的。在旧金山联合校区,高中学生必须得到至少
  230个学分才有资格毕业。当然,毕业的要求并不止这些,除了拿到最少230个学分以外,学生还必须通过加州的高中毕业考试才能拿到高中毕业证书。
  旧金山联合校区的高中学分制是这样的:在毕业要求的230个学分里面,学生必须修读40个学分的英语,30个学分的高中程度的数学,20个学分高中程度的科学(其中必须有10个学分生物科学,10个学分物质科学,如物理、化学、综合科学等)30个学分的社会科学(包括世界历史、美国历史、经济学和美国政治),20个学分的外语,10个学分的视觉或表演艺术,5个学分的健康教育,5个学分的大学与职业生涯教育,以及20个学分的体育;剩下的学分就是选修课。&
  学分是如何决定的呢?通常,一门课上一个学期,假如学生能得到“D”以上的成绩(及格以上),就算拿到了5个学分,一年就能拿到10个学分。在林肯高中,学生每天必须在学校上六节课,天天上的课都是一样的,这样,假如学生上的所有课都及格了,每一个学年就可以拿到60个学分
  。因此,通常学生从9年级开始,读了四年,每年所有课都及格,就有资格毕业了。但是,假如学生有一门课不及格,就没有学分,而学生是不允许每天上多于六节课的。因此,这个学生就必须上暑期班补课,或者比别人多读一年或半年才能高中毕业了。
  学分制给予学生多大的自由度呢?是不是学生想上什么课就可以上什么课?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每一门课程都有所谓的“资格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上这门课。比如,“微积分”要求学生必须在“三角函数”这门课及格才能上;而“三角函数”要求学生必须在“高等代数”这门课及格才能上;“高等代数”就要求学生“初等代数”及格,并且是“平面与立体几何”也合格,或者同时在上,才能选。因此,进入高中的学生,只要是同一个年级的同学,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上同样的课,最多是任教的老师不同。
  第二:某一些课程的设置,是专门针对某一个年级的学生的,不是这个年级的学生符合资格要求当然也可以上,但是马上就会发现自己会很吃亏。例如:九年级的学生大部份都会上“大学和职业生涯教育”这门课。学生当然可以在十二年级的时候才上。但是,他们马上会发现职业选择教育里面有教学生如何从九年级开始就作以后申请大学的准备,自己拖了两年,很多要做的东西,本来应该在九年级作的,已经错过了。又比如,十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学的英语课程是美国文学,社会科学课就学美国历史。这样,文学和历史学到的东西可以互相对照,加深认识。但是,假如一个学生在十年级的时候学美国文学,因为十年级的社会科学课是世界历史,就失去了相互对照的效果了。
  学分制会不会促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系列提高自己素质的课程?回答也是否定的。
  学分制以制度来说,确实是希望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有60个学分是选修课),来选择能提高自己素质的课程。因此,林肯高中在1940年建校初期,就制定的办校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为大学培养预备人材”。所以,林肯高中目前开设的选修课就有:电脑艺术;电脑网络维护;环境科学;会计初步;财富规划;办公室文员训练;银行业务训练(与花旗银行等大银行共同合办);生物工程技术;摄影与暗房技术;舞台技术;室内设计;建筑制图;心理学;新闻学以及一系列的体育选修课包括高尔夫球、击剑、健身、保龄球、射箭、射击、游泳、举重、各种球类、摔交等等。
  但是,以上这些非常吸引人的选修课,每年选修的人都非常少,以致很多课根本就不够学生,无法开设。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些选修课绝大部分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每年的“升学率”是百分之九十七的林肯高中里面,百分之四十九的学生是华裔。
  原来,因为美国没有“高考”这样的东西,名牌的大学在考虑招收一个高中学生的时候,对于该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能在大学里面继续深造,主要是看学生在高中上过哪些课,成绩如何的。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名牌大学热门专业更加是如此。另外,由于美国大学一年级的课程有不少可以以“大学预科(AdvancedPlacement)”的名义下放到高中,高中学生只要上了这些课,并通过由大学理事会主持的全国统一考试,就可以得到大学的学分。学生得到大学的学分越多,当然就越证明该学生的学术能力。由于大家都想上大学,都想读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当然就拼命选能够帮助自己在竞争中取胜的选修课。比如,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电子工程专业是非常非常热门的专业。因为太多学生竞争,入学的门坎水涨船高,现在基本是要求学生必须要在高中的阶段修过大学预科的微积分;一年半的物理和四年的外语才达到最低要求。但是,学生要有资格修读大学预科的微积分,要读五年的高中数学才行(第一年几何;第二年高等代数;第三年三角函数;第四年微积分,第五年才到大学预科微积分);要有资格修读大学物理,学生必须先修过生物;化学,和大学预科的生物或化学才行,而那半年的高级物理不可以跟那一年的高中物理同时上的。结果,不少学生为了能在高中的四年里面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每天上两节数学课或科学课。每天学生只能上六节课,又怎么会有时间上选修课呢?即使有,学生也不会上那些无关的选修课,因为学术课程已经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了。我们拿一个十年级的学生做例子,假如他想上名牌大学的话,他的每天的课程表可能是这样的:英语,高数初级,AP陶艺,AP世界历史,体育,化学。十年级的英语课要求学生分析10本小说,因此,每天肯定要看几十页的小说,同时还得找资料做分析,一个小时是肯定的了;数学课肯定有大概一小时的作业;世界历史是大学课程,要到图书馆找资料,阅读,做研究性学习,大概也得两个小时;化学作业通常非常难,大概也要一个小时左右。虽然学生每天下午三点三十分放学。但每天都必须花一个小时做英文,两个小时做世界历史作业;一个小时化学作业,一个小时数学作业。加起来每天要花至少五个小时来完成各科的作业。另外,假如要准备考试,或者学生的英语能力不那么好,要靠查字典来看懂课本的话,花的时间还不止。人人都传说美国读书容易,压力不大。但笔者所教过,想上好大学的学生,无一不是每天晚上做功课做到深夜的,很多人甚至下午六点多睡觉,然后到了凌晨两点多起来做作业,因为夜深人静注意力才能集中。如此大的压力,谁敢不选“三角函数”而去选“保龄球”这个课?除非他不想进大学了!即使是一些非常好的选修课,也经常乏人问津的。比如林肯高中跟一些大银行合作推出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修读的同时,到银行里面作有薪实习,毕业后更可以到银行工作。但是,因为这些课无法令学生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拥有竞争上的优势,选修者寥寥。另一方面,因为上面这些选修课,教师都必须拥有相关的执照才能教的,比如林肯高中前任教“汽车修理”课的老师,不仅有汽车修理的教学执照,而且还是丰田汽车公司专门培训汽车修理技术员的技术指导,但是,因为选修的学生少,无法开班,想当教师的人也不会去读这方面的执照。因此,当这位老师退休以后,林肯高中就再也请不到有执照的老师来教“汽车修理”这一科了。
  没有所谓“学术价值”,也就是得到大学承认的选修课,随着选修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逐渐绝灭。在旧金山的高中里面,“家政”,“缝纫机维修”,“木工”,“金工”,“打字”,“电脑程序”以及“烹调”课已经消失。“汽车修理”和“银行业务”等课早已绝灭,只剩一家高中在苦苦支撑这些课,当教这些课的教师退休的时候,就是这些课程走进历史的时候。
  不过,一些不服输的学校和教师仍然为了拯救这些选修课而不懈地奋斗。已经濒临绝灭的“摄影与暗房技术”课的重生就是一个例子。教这门课的老师成功地把课程改成了“数码摄影技术”并向大学申请承认,结果被承认为视觉艺术的一门课之一,成功挤进了“学术课程”的队列里面。
  然而,并不是所有选修课都那么好运。只要学生和家长们认为读大学才是在社会立足的唯一途径,选修课的命运都不会是光明的。
  看完了美国的高中实行学分制的结果,再来看看中国的高中,有没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实行学分制呢?笔者认为至少目前没有。
  首先,由于目前中国的高中是实行班级制,而不像美国,是走班制的,注定无法实行同一年级的学生上不同课的学分制。因为在学分制里面,学生像顾客,课程像超市的商品,学生上课就像购物。因此,必须是老师坐在课室里面,学生每节课走进不同的教室上课,这就是走班制。假如同一年级,同一班的学生整天都坐在一个课室里面,完全就无法实行学分制。
  另外,中国的高中没有像美国那样,完全不教书,只是指导学生并安排学生上课,并监督学生修读的学分情况的“学业顾问”。中国的“班主任”某些职责跟顾问类似,但性质完全不一样,无法相比。
  最后,美国的学分制是跟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完全配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而中国,在大学招生还是使用高考一种方法的情形下,高中实行学分制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学术资格的限制,高一的学生通常无法上高二的课;而因为高考科目的限制,开设高考不考的选修课,学生根本就不会去上。以目前国内的情形来看,高三起码至少要用一个学期来进行高考复习。高中三年的学术课程要压缩到两年来上,哪里会有时间上高考不考的选修课呢?
  本文选自《》的博客,点击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
&&& 更多信息请访问: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李叫兽】为什么你学得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
【李叫兽】为什么你学得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
为什么你学的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李叫兽】:学习商业理论的正确姿势面临专业问题,其实最悲剧的偏见并不是下面这段对话:A:“你什么专业的啊?”B:“我学计算机的。”A:“哇!那你肯定能帮我把这电脑修好了!”B:“……”我觉得最悲剧的偏见应该是下面这段对话:A: "你什么专业的啊?"B:“我商学院毕业的。”A:“哦,那算了,反正你啥也不会。”B:“……”当被问到如何看待“管理学”等专业,很多人会使用一个很虚的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就是“虚”。为什么觉得虚呢?很多人觉得学了英语至少掌握一门语言,学习计算机至少会编程序,那么学了商业理论后好像还是不会战略分析。嗯,如果你觉得把所有商业理论背一遍就算学会了商业理论,也请在学英语时使用同样的方法:把26个字母背一遍就行了。那么假设你想具备高超的商业分析能力和战略思维,应该怎么办?下面3个部分会解答你的疑惑:商业理论有用吗?为什么商业理论难以学会?那么应该如何学?1,学习商业理论有用吗?很多人觉得“经验才是王道”,“管理、营销等都是靠实战经验,理论没什么用!”请先看这样一个例子:下面两行数据,请预测第7个数字是什么。我想大部分人会直接预测第一题答案是7,而第二题没有做出来。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第一行是某一期彩票的中奖号码,前6个数字完全是随机的,你还会预测第7个数字是7吗?如果我告诉你第二行数字是梅西从2004年到2011年的联赛进球数,第二行你会预测不出来吗?所以,面对大部分事物,如果我们不了解背后的道理,仅仅是直观观察,往往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科学往往是反常识的:直观感觉,我们会说“哦,太阳升起来了。”但是实际应该是“哦,地球又自转了一圈。”直观感觉,我们觉得下雨是“老天爷的眼泪”,但是实际上是“云层水汽遇冷凝结成雨。”直观感觉,我们觉得“金钱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但是40年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在创造性劳动中,金钱激励降低了员工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创造力。直观感觉,我们觉得营销时,宣传的优点越多越好。但是现实是,这样往往会扭曲和模糊化你的定位,导致品牌塑造失败。直观感觉,产品性能越高越好。但是现实是,过剩的产品性能无法创造溢价,这时不如牺牲一部分性能来提高灵活性。虽然经验非常重要,但是“靠直观感觉在经验中归纳总结”和“有意识地实践被科学证明过的理论”之间有显著差别。凭借经验和观察,古人觉得鸟能飞是因为它有翅膀,因此觉得人有了翅膀之后也能飞。但是历史上所有这样的尝试者都被摔死了。直到后来牛顿、伯努利等人揭示了飞行背后的理论,才让人类对飞行的尝试第一次变得可能—人们第一次意识到,鸟能飞不是因为有翅膀,而是因为通过整体的构造塑造了一个升力体系。同样,凭借直观的感觉和长时间经验积累,即使你不刻意学习任何东西,等你到了40岁,你可能也懂得很多知识和技巧。但是区别在于,自己的单纯经验归纳,不仅不准确(见上面例子),而且进步很慢。现在经过科学的学习训练,普通大学生可以用1个月时间掌握微积分,而在200多年前,即使是顶尖聪明的人,掌握微积分也需要30年—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教材,而几百年前的人只能通过慢慢积累经验和摸索。所以你需要知识和理论,以帮你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否则,当你看到苹果的广告,想当然得觉得苹果的成功是因为其“Think Different”的广告和营销,这和“古人看到鸟有翅膀且能飞,想当然地觉得鸟能飞就是因为有翅膀”有什么区别?有人说“没必要学习知识,因为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我想问:放弃了知识,你就能得到经验吗?我觉得恰恰相反,正是具备了知识和理论,你才能更好地从经验中学习、训练。所以,不要说商学院的知识不重要,只是你不会去学而已。2,为什么商业理论难以学会。好了,假设我们都知道商业理论很重要,可是为什么“学了之后没什么进步”?为什么我可以学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①学习的难点不是学习新知识,而是忘记旧知识。“学习”意味着大脑中形成了新的神经突触,并改变了认知和行为。有研究发现,人老年后普遍性的学习能力下降,并不是因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降低,而是因为忘记旧知识的能力降低了。所以,人7岁以后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握一门新语言的发音—如果你是7岁以后开始学英文,那么不论你怎么练,发音里总是有一点中国强调——因为7岁以后你难以把被母语固化的发音习惯给忘掉了。同样,这就是为什么你难以学会商业理论—放弃熟悉的旧知识太难了。假设你是数学系的,在学习微积分之前,你没有任何能力和经验去计算曲线下的面积,因此一旦你记住了微积分这个方法,你肯定会去使用,你几乎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放弃旧知识。而假设你是商学院的,在学习“决策树理论”之前,你早就已经做了20年的各种决策了(比如每天决定自己去哪吃饭),你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决策方法。这时当你学习了更加先进的决策理论,你就很难用新学会的知识去替代旧的知识—这意味着你不得不放弃自己已经习惯了20年的思维方式。2,必要性是进化的基础除了学习难度之外,使用意愿是阻挡我们学习商业理论的另一大因素。根据进化学说,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源于必要性的需求。比如我们都听说过“乌鸦取水”的例子—乌鸦也会把石子扔到水瓶中,以提高水瓶的水位来取水。而且大量的动物实验也证明乌鸦的确具备这种“高级智能”。那么为什么乌鸦没有继续进化成人类一般的智慧动物呢?研究发现,在实验环境之外,乌鸦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用这种方法取水—自然界到处都是水,乌鸦只要飞一飞就能发现水源,没必要学习“工具”这一高级技能。所以,必要性是进化和学习的动力。(PS.这个例子来源于我前几天做的一篇雅思阅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二战时突然涌现了这么多发明,因为这是当时国家想要存活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同样,当你面临一个题目“如何计算曲线下的面积”,你必须通过学习微积分才能解决。因此这种情况不断地强迫你去学习和练习微积分。但是,当你面临一个问题“为什么iPhone市场份额在下降”,即使你什么都不学,你也可以侃上几句—“因为乔布斯死了”。(即使这就是扯淡)因此这种情况下,你并没有必要性去学商业理论。而几乎所有的管理学、营销学等理论都是“非必要理论”—有了它们,你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没有它们,勉强也能应付。比如推销学可以帮你提高劝服成功率,但是没有推销学,你也有基本的劝服能力。归因理论可以提高你思维的客观缜密程度,但是即使没有归因理论,你也可以进行“天黑要下雨”的简单归因。很多人面对新知识的做法类似乌鸦,毕竟这是生物的本能—如果一件事已经可以做的好不多了,就没必要通过艰苦地学习和训练让它更上一个台阶了。所以,商业理论很难学。3,如何学习商业理论?我根据知名的“安索夫矩阵”,改编了一个“知识问题矩阵”,下面的前4个论点将根据这个矩阵展开。①知识渗透—改变行为,而不是记忆知识。商业理论就像“肌肉训练法”—你把所有关于如何有效训练肌肉的理论全部学会了,但是不按照这些方法去训练,你的肌肉增长还是0。所以Information是不够的,你需要Transformation。如果问学习商业理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我想是:让它去改变你。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有学过经济学的人还觉得“公积金制度唯一的好处就是企业帮你交一半,相当于自己交1000,可以获得2000”,可是经济学明明告诉过你“税收成本并不取决于谁来交的钱,而取决于双方的需求弹性”啊。有学过营销学的人还企图在自己的简历上突出“责任心”“创造力”“领导力”“执行力”等十几个特点,可是定位理论明明告诉过你“你需要聚焦定位,如果你想成为一切,你就什么都不是”啊。有学过统计学的人还说“你是双子座的,那你一定很有好奇心。” 可是即使抛开星座理论已经被证伪(《Nature》,1985)这个事实,你也应该知道星座不可能解释一个人性格方差的100%啊,你做数据分析时应该知道—没有什么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有这么高。即使你明明记忆了课本上的“税收成本”“定位理论”和“回归模型”,当你面临新问题时,可能还在使用自己在学这些理论之前所习惯了的方法。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自己“7天内看了5本商业书籍”,而是真正至少把一本书上的内容练会,让书上的理论变成你的习惯。与其说是“看书”,不如说是“练书”。我自己就曾花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去刻意练习《金字塔原理》(即使只花了几天时间久看完了),记得那段时间,就连给朋友发短信都要“背景-冲突-疑问-解答”。②知识扩展—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指“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更具挑战性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决定今天中午去哪吃饭”时,你为了练习自己刚刚学会的决策理论,使用高级的决策方法去分析吃饭的目的地,即使这时没有必要使用这种高级方法。曾有研究证明,决定人长期成功的2个最重要的行为习惯就是“推迟享受”和“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所有的动物只会为了生存练习必要性技能,而不会尝试使用非必要的新方法。(比如上面例子中的乌鸦)所以如果你想在低挑战性的日常生活中练习高级的商业技巧,不妨尝试:用新方法解决日常问题。比如当你考虑如何在面试时自我介绍时,你可以看看能不能用新学会的理论:使用定位理论,聚焦一个差异化定位点,而不是宣传多个优点。使用推销理论,综合使用“中心路径说服”和“外周路径说服”。使用组织行为学理论,证明自己的“性格”可以匹配你的“组织文化”。③用法扩展—为知识找用法,而不仅仅是学习新知识为什么你在经济学课堂上学会了“税收成本并不取决于谁交的税,而是取决于双方价格弹性”,但是面临类似的“公积金”问题时,就不会了?因为面临这个问题时,你并没有激活大脑中相关的理论记忆。(上图是我们大脑集中注意力处理问题的模式。)我们大脑记忆分为工作记忆(相当于电脑内存),和长期记忆(相当于硬盘)。当你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大脑的会抓取部分长期记忆的内容,放到工作记忆区进行处理。而这个过程叫启动(Priming)。所以,当你觉得你学会了某个理论时,你其实只不过知道了该理论在课本讲的案例中的用法,而当你遇到了其他问题,可能并不会联想到调用该理论来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就需要在学习理论时寻找该理论的众多可能用法。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我可以使用这个理论?”④多角化—新知识新问题不要总是停留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用熟悉的方法解决熟悉的问题。你可以尝试新的环境并学习新的知识,离开自己的“舒适区”。⑤使用“扩散式学习”学习的路径有两种,集中式学习(Focused Learning)和扩散式学习(Diffused Learning)。集中式学习是指你集中精力看书、练习,也是被大部分人熟知的学习方式。而扩散式学习就是,即使当你不在看书做题的时候,仍然在学习。比如你刚刚学习了一天的经济学理论,然后去跑步,跑步的过程中你的大脑其实还在有意无意地回顾刚刚学习过的理论。科学家们多次用实验证明了扩散式学习的作用。比如AB两组儿童,A组儿童学习单词后当晚测试,B组儿童学习单词后第二天早上测试,结果发现B组儿童对单词用法的掌握明显好很多。这是因为晚上睡觉时,大脑并没有“关机”,它仍然使用扩散式学习来巩固当天的内容。我想参加过雅思托福GMAT考试的人也有这个感觉,你连续一个月每天学3小时的进步,远远大于连续一周每天学12小时的进步。因为并不是说你坐在图书馆集中精力的时候,你的大脑才算是在学习。(当然,集中式学习是必须的)所以,当你学习商业理论时,需要在走路、跑步、睡觉前等时间回顾或者想想自己学过的东西,你会发现很有帮助。你也可以发现,历史上很多伟大的创意都是通过扩散式学习找到的,比如阿基米德洗澡时的灵感。5,减少“虚假学习幻想”(Delusion of Learing)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克制自己,集中精力看书,就算是在学习了。而实际上你一天做10套题而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努力(坐在图书馆一整天),就必然得到回报(获得学习成果),这就是“虚假学习幻想”。无数研究证明,盲目的重复性训练、无意识阅读和强迫式记忆的学习效果很低,甚至有时几乎为0。但是你仍然可能强迫自己为了“学习”而坐一整天,结果唯一的作用就是减轻自己不学习的负罪感,但是没有能力上的进步。那么如何减少这种“虚假学习”呢?“回顾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你可以每学半小时左右,停下来回顾刚刚学习过的内容。然后每学习一段时间,要设定计划去及时回顾旧的内容,这时就会有新的发现。6,不要急于求成假设你要建造一个楼房,你可以雇佣100个工人在1年内造好;但是你不可能通过雇佣10000个工人在3天内造好。为什么?因为水泥等都需要客观的时间才能干燥,而这些必要时间是你用多少人力都无法减少的。同样,不论你多么努力,想在短短的1天内就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中新的神经突触本来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成,而习惯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改变。所以,不要迷恋朋友圈和知乎上的干货文。(包括本文)你永远不可能花费10分钟阅读一篇文章,就显著提高了商业思维。你在文章中所看到的,只是别人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本文也只告诉你,如果你想学习商业理论和商业思维,你应该怎么做。这并不代表仅仅看完了本文后就有立马有了改变,你需要付出的永远是持续的努力。不过我相信,通过本文的信息,你的努力会更加有效!——————————————————————————最后,我想说明:我自己也是商学院的,受够了别人对商学院的偏见。我想用持续的行动告诉别人:商科知识并不是学而无用,商学院的人也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学无术!包括开设这个自媒体,也有这个目的。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改变自己,我们可以成为未来的商界领袖。李靖————————————————————————更多意想不到的商业思维,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每周一更新,回复以下标题前序号可以查看历史内容:【李叫兽公开课系列】视频1 神奇的2X2矩阵2 行业领头羊如何变迁3 消费者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 如何让你的表达逻辑清晰5 分钟展示自己的魔鬼公式【李叫兽必杀技系列】图文a
选职业的14大认知偏见:你知道几个?b 如何在讲座中提出有“逼格”的问题?c
一张图告诉你:面试最大矛盾d 12种职业定位,你知道几种?e 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喷子思维?f 为什么你学得会微积分,学不会管理学?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微积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