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韩国人移民中国,现在在中国除了数学都在学习...

中国人印度人比西方人数学好吗?为什么?
比如中国在小孩在西方社会长大,白人小孩在中国长大,会有怎样的结果的?其实我问的不是“出大师”“出菲尔兹奖”“出成果”这些top方面的数学好啊,我问的就是普通人vs普通人,举个例子GRE的数学部分中国人几乎就没有不拿满分的,再举个例子去美国读本科的同学80%都是学数学+经济的。要说出大师,中国近几十年没有哪个领域出现过世界范围内跟人口数量成比例的大师吧。
按投票排序
算术的话是两个最简单的原因:1。语言优势,汉语的单个数字都是单音节词,多位数字、分数结构简单,而英语“seven”是双音节词语,11-19、20、30……都要学习专门的词语,分数要引入序数词等等这一系列麻烦事情早期给了中国孩子很强的记忆优势:“七七四十九”只用记忆五个音节,“seven times seven equals to forty-nine ”是十一个音节,即使简化成“seven, seven, forty-nine”也是七个音节,这让中国的小孩子记忆起来更容易。2。曾经的科技匮乏,计算器在90年代还不是家家都买得起的东西,即使买得起考试也禁止使用,不但大家生活中需要口算笔算,考试中也需要,数理化考试遇到复杂的多位数加减乘除大家都得列竖式自己算,这就逼得大家寻找各种窍门,遇到16*125这种问题你一口报不出2000那你自己倒霉去列竖式吧,等你一个一个竖式列完了黄花菜也凉了。有了这两点,中国人的运算能力很强,这个得到世界公认。再剩下的就是做题考试能力了,大家有能力使劲做模拟题,做得足够多的话,一般性的考试总是问题不大的。=================================分割线=================================必须批判一下中国人的数学能力强的扯淡说法,计算能力、做题能力不是真正的数学能力,数学绝非是运算,总体来说有两个部分:自己建立一套体系玩头脑体操(纯数学),以及用数学来解决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应用数学)。前者的高度取决于你的理解能力、抽象能力和迁移能力,而后者不仅取决于你掌握数学工具的广度和迁移能力,还取决于你的工程素养和态度。但是不得不说,不少中国人在抽象能力(数分、实变一开始就能放倒一大批人)、数学工具的广度(大三大四以后就微积分有点印象,至于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等如果一时不用的话完全记不起来,更主动遑论学习新的数学领域)以及态度上(见到没有固定解法,没有例题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宣布放弃)有很大问题。所谓的学工科学经济的人大都是用别人已经用烂了的方法一个又一个的去解题而已……
非常不赞同中印数学比西方好。中印的孩子读书用功、聪明、反应快,因此在学校的考试,和各种竞赛中非常突出。但是他们不会创新变通、死板、浮躁,数学素养比西方差了一大截。中国学生适合学别人做出的数学,但是自己做不了数学。况且现在连用功这个优势都没了。数学现在的强国,除美国外,欧洲从俄罗斯到英国拉一条线,所经国家都是非常厉害的。建模应用你没法和美国比,用功努力你没法和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比,理解概念你没法和德国、法国、英国比,加上罗马尼亚等,数学能力都比中印强很多。举例:法国在小学已经接触到加法的公理化定义,并在中学时明确使用公理化定义 *,这最終意味着,当他们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高等代数时,完全不需要转换思维,直接是他们从小熟悉的语言。这时中国人只能死记硬背了,怎么比。我就是在欧洲列强的连续打击下决心从物理转了数学,和他们同台竞争过,所以深有体会。* 我之前的说法(法国小学就用公理化定义加法)@曹文雯 表示质疑,所以我做了查证。的确这个说法来源于网络传言,不可信。我查阅了网上的法国数学教辅,确认小学教纲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符号和运算方法,中学教辅中明确使用了公理化定义。现已修改。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公理化痕迹,出现在这个在线教辅中
该教辅说这个部分供小学三四年级使用。其中关于加法的「性质」,教辅说加法是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算,并且拥有 单位元(élément neutre)。明确提出 单位元 的概念,是我说「出现公理化痕迹」的依据,是中国教材中没有明确说的。
《异类》一书对这个问题有一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看看下面的数字:4、8、5、3、9、7、6,将它们大声读出来,然后背过脸去,用20秒来仔细回忆,然后再按正确的顺序大声读出来。如果英语是你的母语,那么复述正确的机率将是50%。如果你是中国人,那么正确率几乎可以达到100%。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存储数字的记忆循环(memory loop)是2秒钟,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记住我们在2秒钟内所说的话或所读到的内容。当中国人在读“4、8、5、3、9、7、6”这一串数字时,每次刚好都是2秒钟。与英语不同,汉语中7个数字的发音只需要2秒钟的时间。这个例子选自斯塔尼斯拉斯·德阿纳(Stanislas Dehaene)的《数感》(The Number Sense)一书,在书中,德阿纳解释道:中国的数字非常简易。大多数数字的发音只有四分之一秒(举个例子来说,“4”的读音是“si”,而“7”的读音是“qi”),他们相当于英语中的“four”和“seven”,seven听起来似乎还要长,这些数字的发音需要三分之一秒。英语和汉语语言长度上的差异,造成了英语和汉语在记忆上的时间差距。语言被区分成很多种,如威尔士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和希伯来语。讲话者的记忆能力通常同他输出数字时所需时间长短有因果关联。在这个领域里,最佳记忆力的奖项要颁发给讲粤语的中国人。语言上的优势使得香港人获得了超群的记忆能力,他们甚至可以用1秒钟记住10个数字。这也同样表明,在数字符号体系方面,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在英语中,我们把“14、16、17、18、19”称做“four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因此,大家会认为我们会把“11、12、13、15”说成“oneteen、twoteen、threeteen、fiveteen”,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命名,而是采用不同的数字符号,我们把“11、12、13、15”分别称为“eleven、twelve、thirteen、fifteen”。同样,我们把“40”和“60”称为“forty”和“sixty”,他们听上去与跟他们相关的数字(“4”和“6”)很像。我们把“50”和“30”还有“20”称为“fifty”、“thirty”还有“twenty”,这听起来很像“5”(“five”)、“3”(“three”)和“10”(“ten”),但情况却并非如此。对于两位数,比如“20”以上的数字,我们将十位数放在个位数之前,如“21、22”(“twenty-one、twenty-two”)对于10以上的数字,我们采取相反的数字输出方式,个位数在前,而十位数在后,如“14”、“17”和“18”(“fourteen”、“seventeen”、“eighteen”)。不同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具有逻辑顺序的数字符号体系,英语的数字体系没有规律可言。如“11”就是“11”,“12”就是“12”,“24”就是“24”,并且以此类推。这种数字长短上的差异使得亚洲孩子学习数字的速度要明显快于美国孩子。4岁的中国孩子平均可以数到40,而同龄的美国孩子则只能数到15,大多数的美国孩子即使到了5岁也不能数到50。换句话说,在许多基础数学技能方面,5岁的美国孩子已经落后于同龄的亚洲孩子一年。亚洲孩子凭借其数字体系所具有的规律性,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一些基础运算。如加法。如果要求一个讲英语的7岁孩子心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她就必须先把单词转换成数字(37+22)。只有这样她才可以做出这道数学题:2+7=9,30+20=50,再相加等于59。同样,要求一名亚洲孩子计算37加上22等于多少,那么等式就在眼前,数字组合在一起就是答案。不需要再将单词转换成数字:答案就是59。“亚洲人的计算方法非常直观,”一名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卡恩·弗森(Karen Fuson)说道,对于中西方的差异,弗森曾经做过许多相关的研究,“我认为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时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如果不需要死记硬背,数学本身就有规律可循。这样,做题的人就会认为自己可以完成题目,认为答案是可知的。以分数为例,我们说五分之三,就是‘three-fifths’,但是,中国数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从五份中拿出三份,这既能从概念上引导你知道什么是分数,也能引导你区分分母和分子。”西方的孩子在三、四年级开始,就会表示出对数学毫无兴趣。弗森认为,或许是因为数学看起来没有逻辑,因此他们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不仅西方的语言结构不够直观,而且基础公式既教条又复杂。相反,亚洲的孩子对数学不会产生困惑的感觉。他们可以在头脑里记住更多的数字并快速计算,分数直观的输出方式使他们很容易了解分数的原理——或许这会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或许正因为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会更加努力,并且学习更多的数学课程,愿意做更多的家庭作业,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换句话说,亚洲人建立了一种内在的优势。但这优势与其它优势不同。许多年以来,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以及近期移民到西方国家的亚裔子女们,在数学方面的能力已显而易见地高出许多同龄的西方孩子。由此,最常见的假设就是,亚洲人的内在数学倾向一定有其特定的原因。①心理学家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曾提出一种进化理论,他指出,喜马拉雅山脉的寒冷气候、原始社会的打猎生涯、大脑的尺寸和某种独特的元音导致了亚洲人拥有更高的智商。②这也揭示了我们对数学的看法。我们假设,依据微积分和代数成绩就可以辨别一个人是否足够聪明。但中西方在数学体系上的不同也揭示了其他方面的不同,或许在数学上的卓越能力是源于其所处群体的文化。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所谓的外国人数学不好都是在扯淡。我是留学生,国外崇尚的都是自由教育,你喜欢数学,爱折腾数学,数学成绩高,你就可以选难的数学课目,比如calculus或者AP Math。你数学差就选Trig也没人管你。我有一哥们,美国人,高中最后一年选的四门AP三门都是数学。如果你从时间轴来分析的话,小学数学人家容易,但是一旦到了高中,就会出现分级,数学好的好到吓死你。那些喷美国数学不好的人估计也是在代数二里折腾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哥们儿吧。
楼主不如换个命题,说到“中国人印度人比西方人算术好”。也许这样更有讨论价值。若是从想象力,建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概念理解的深入程度上,以我采样过的美国top 10的几个学校的同学中看来,中国人和印度人基本是完败。另外我觉得西方数学好,这和传统有很大关系,不然陈省身死后也不会葬在希腊。
别人晚饭过后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在背诵乘法口诀。别人抱着小宠物玩耍的时候,我在列竖式。别人周末打球的时候,我在数正方体究竟有几条棱。别人参加童子军的时候,我在啃三角函数。别人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我在解二元一次方程。别人爸妈带去度假的时候,我被爸妈丢进奥数班。别人留长发唱摇滚的时候,我在画圆锥曲线。别人约女生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望着夹逼定理泪流满面。去他妈的童年!去他妈的青春!这是数学?这不科学!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常听说“美国人就是笨”“黑人就是笨”“墨西哥人就是笨”之类的论调,虽然这些言论都是有一桩桩事件直接支持的,但每当听到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可笑。西方出了这么多各行各业的大师,聪明人多了去了,我真不知道这些经过千军万马进入中国最好大学又来美国读了高等学位的“精英”们,发现自己比一个超市收钱的哥们儿口算快一点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而这种言论又通过亲朋好友各种媒体传播给了没接触过几个西方人的国内群众。在国外的留学生群体和普通美国人比数学,然后得出所有中国人的数学比西方人好的结论?
有时间想 和有 时间做 最终产生两种结果,和教育无关,只是和你本身有关。
很多答案都离题了。问题不在讨论数学成绩好还是创新能力好。问题是亚裔学生成绩好的原因是基因影响还是环境影响。我们拿数据说话。“2012年亚裔学生的总体SAT成绩比平均水平高143分,比白人高63分,但2005年的一项研究对2万多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第三代亚裔学生的学术表现并不比白人学生更好。这些群体如此起起落落的事实反驳了“模范少数族裔”的全部理念,以及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先天生物差异的看法。实际上,是文化力量在起作用。”原文摘自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Amy Chua)和贾德·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的合著《成功三法宝:三种不可能的特质怎样解释美国文化群体起落》(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由此证明,亚裔家长对孩子施加压迫性学习的文化,是孩子学习成绩超群的原因。
小学的时候我们都说算题多么重要,然后忽略了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到了大学才发现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多么重要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儿子的剑桥生活之八——国内数学学习之伤
根儿进入剑桥学习生物专业后,在与学习数学专业的同学交流中,在听了剑桥大学数学老师的讲座后,自己曾经对数学的误解让他痛彻心扉,几次在与我们的视频中谈及在他在小学的数学学习和初中的数学学习,这些数学课堂和繁重无趣的数学作业,让他对数学建构的概念是“计算”,由此,虽然他的数学成绩很好,获得过国际竞赛的几个大奖,但是,大学的专业他根本不考虑数学,到了剑桥大学,才恍然大悟,才明白自己所具有的天才是数学,才为自己当初的无知痛悔,几度落泪!
这篇博客,我想记录下儿子的话语:
“妈妈,我现在才知道,我的天才是在数学方面,我在小学的时候学习奥数,我读完题目,不用拿笔画图计算,题目中那些球的运动轨迹全部会呈现在我的脑袋里,在我的脑袋里,我会把自己变成其中一个球,然后经历题目中的过程,然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那些智力游戏,比如华容道,我很快就能够知道那几个木块该如何弄出来了,九连环,我拿在手里,很快就能够在脑袋里出现一幅图形,几分钟我就知道该如何解开这些连环,还有魔方,无论几阶的魔方,我都可以很快知道如何解决难题。我一直以为这些智力游戏就是用来消遣的游戏而已,不知道这些游戏都与数学所表达的逻辑有关,其中蕴含的数学逻辑我今天才明白,当初,如果有一个人告诉我:‘你的这般思维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我会发现数学另一番天地,发现数学的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真正的数学世界!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过我这就是数学,我喜欢玩这样的智力游戏,现在才知道这是我对数学的激情和热爱!”
“曾经,在小学和中学学习数学时,老师教我们数学就是做题,算出正确的答案,没有让我发现数学的乐趣,也没有告诉过我数学是逻辑的高级表达形式,每天不停地做题做题做题,妈妈,当时你也对我说要多做题,熟能生巧,我不喜欢反复计算那些无用的答案,我喜欢动脑经思考和发现,但是,老师没有带领我发现数学的奥秘,没有发现我的天才和激情就是数学,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要求让我越来越不喜欢数学。只有我小学六年级遇到的何老师,他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思考,不要死记公式来做题,他给了我帮助,但是,我在初中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考试完后对答案,我都正确,但只得了个二等奖,我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我的解题方式可能没有被老师接受,他们要我的方式和标准答案一样,结果我的独立思考被扣分!后来,我把那个二等奖证书扔进了垃圾桶。”不曾想到,20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竭尽全力地保护着根儿的天赋和探索的激情,然而,我的能力有所不能够企及的地方,在这片教育生态极其恶劣的土壤里,有时候,我也不知不觉成为了毁灭孩子天赋的帮凶!
我问:“那么,你到了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后,数学的学习让你发现了自己的天才吗?”
根儿说:“我进入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后,初中的数学学习让我非常反感数学学习,所以,我刻意地回避着数学,不再想做那些机械无趣的计算,妈妈,你多次说过我是一个数学天才,让我考虑一下将来学习数学专业,但我自己就是在回避,不想再重复那种痛苦的感觉。深国交的数学学习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也没有怎么用力就能够有好的成绩,但是,我也没有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感,这也许是我自己刻意回避数学的原因。”是的,当我们体验过受伤害的感觉,就会刻意回避着这样的伤害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回避着再次回味到那种伤害的感觉,这是人类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
“我的同学在剑桥大学数学专业,他们老师教他们如何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魔方的逻辑,他们学习得很有趣,我每次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会有很多有趣的数学话题,让我内心很激动,我会不停地思考他们的数学题,我的脑袋无法停止这种思考,我的激情在数学,但是,我却没有学数学专业!!!!!!!!”我让儿子尽情表达,他是一个很理智和冷静的孩子,很难得如此激动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中国学生很难在数学专业取得极其优异的成绩,因为中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做题,不是训练逻辑能力、思考能力和发现能力,人们通常说外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那时一个误区,是用我们这种错误的判断标准去判断外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中国学生刚进入剑桥大学,看上去成绩不错,渐渐地就会出现落后于外国学生的情况,中国学生的长处就是计算而不是逻辑能力和发现能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小学和中学的数学教学方向就是有很大的问题。在剑桥,有数学天才的学生学习起来很轻松,还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妈妈,如果我当初学习数学专业,我也会是学习又轻松成绩又好的学生!”
孟爸:“你学习生物专业也不会浪费你的天才啊!”根儿:“我的天才要刚好对着我天才的部位啊,这样才是最好的组合,没有一点浪费,现在,我学习生物专业,也许我以后会有成就的,但是,我现在学习生物的激情就是没有学习数学的激情那么高,这样的激情是天生的,不是我刻意的。”
儿子的话语让我的心很痛很痛,人类最大的浪费就是浪费人的天才!
记得十多年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是央视一个记者到美国一所小学的采访,在4年级的课堂里,孩子们在学习一堂数学课,老师简单讲解了数字相加和数的概念后,孩子们两人一组开始了计算的练习,每一组孩子有一个计算器,一个孩子在计算器上出题“5加7等于几”,另一个孩子说出答案,出题的孩子立即用计算器看答案是否正确,就这样两个孩子交叉练习,央视的记者感叹:“这些题目,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孩子,不用计算器都能够算出来啦!”。现在我明白了,美国小学的数学课,起码没有让孩子反感数学,起码没有让那些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将来刻意回避数学,回避那些不愉快的感觉。
看到群里的几位妈妈在说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问题,一位妈妈说到自己的女儿每次在进行数学听算(听到题目后心算出答案)的时候,边哭边完成老师布置的听算作业,我在想,这个女孩将来一定害怕数学,在漫长的学业阶段,她的数学将会成为她学业的灾难,如果她不是数学天才,她会挣扎在学业成绩的灾难中,如果她是一个数学天才,她也不会让自己的生命伴随数学带来的痛苦感觉,她会回避数学,将来有一天,她也许会像我的根儿一样,痛悔自己的天才被一些人破坏!
父母和老师被称之为教育者,教育者的智慧就是在于发现和保护孩子的天赋,这也是教育者的天职,可是,我们这些被上天赋予了天职的教育者,却对孩子做尽了破坏天赋的事情。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我理解为:上天赐予孩子的天赋,在教育者的引领下能够发挥用尽,为人类自身造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现在我在韩国.因为我是韩国人.请帮我修改几个句子. 今天韩国天气很好. 中国的天气怎么样?开樱花吗?
小穆刷粉0135
中国很难看到樱花,现在中国天气很暖和,桃花都开了,柳树也发芽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什么意思呀?贴发得太多了吧~把其他的都压下去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中国学习好的人都去哪了_百度知道
中国学习好的人都去哪了
  都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高等学府,或者工作了。  学习,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  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但其实却是活得美好,喜乐,反而更糟糕,这样的人看起来,然而他们的家庭,并有滋有味,如果没在自杀的话,大多数仕途还是不错的,曾经的精英人士,好像普普通通,这是精英人士必然付上的代价?应该是活出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的人、健康程度不见得比谁强。什么是真正的精英人士,在社会上还有事业上看起来也比较成功人生是靠自己的选择走出来的。祝福朋友
参考资料:
【归正福音运动】团队
其他22条回答
成绩好不代表就是精英,以往成绩好给成绩差打工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全社会的人都是精英,主要是能力时运。当今学习好的不一定就是精英
孩子别那么低落,现在的成绩不代表什么,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可能是暂时的,可能是今后的科研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不一定是优秀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会是你所述的精英!高中前是道德和学习能力建设的基础阶段,大学是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开发阶段,社会中的饱经历风雨才是综合能力的应用、实践和发挥阶段,所以你是否是金子,经过社会的历练才知道,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不一定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比如,已逝的赵丽容,都不识字,却是位著名的艺术家。著名企业家牛根深,上学成绩平平,却是让国人家喻户晓的蒙牛乳业创始人等等
据我各人经历,大部分都在一些鸡肋岗位打工!恰恰是学习一般的当官的多!但是学习差的却往往是最有钱的!
不。。。人的才能不是有分数决定的。。。成绩好不一定就能在社会立足。。。人活得好需要各方面的才能。。。尽力就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整个高中都太压抑,,成绩较好,可靠高还是失利了。。心理状态不好。。所以每天要开心
我就是哈,在家种地!!!嘎嘎嘎嘎
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似乎是班级第八,九,十左右的居多,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不过高考状元还是很牛的。
高考,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两种形式,一般的“高考”指前一种。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市区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部分省市考试科目较多,结束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8年各年的高考状元,出自何地,哪个中学,上了哪个大学,毕业后去向何方。
时间 省市 姓名 就读大学 所学专业 毕业中学 职业现状
1998 辽宁 何京芮 清华大学 自动化 辽宁省实验中学 留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8 江西 洪玮 北京大学 外语 鄱阳一中 中国建设银行翻译
1998 广西 黄亦恺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柳州高中 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
学习好的不一定就是精英,成绩好不代表就是精英,主要是能力时运。当今,以往成绩好给成绩差打工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觉得全社会的人都是精英。 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似乎是班级第八,九,十左右的居多,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结果。不过高考状元还是很牛的。
高考,一般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到目前为止,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和成人高考两种形式,一般的“高考”指前一种。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市区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部分省市考试科目较多,结束时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8年各年的高考状元,出自何地,哪个中学,上了哪个大学,毕业后去向何方。
时间 省市 姓名 就读大学 所学专业 毕业中学 职业现状
1998 辽宁 何京芮 清华大学 自动化 辽宁省实验中学 留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
本题无解。
这个,纠结,学校的成绩是一小方面,不能证明什么,不能把分数等同于人的能力来看,在我国,分数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他把学生的天性给扼杀了,一个个都成了孔已己,课本的奴隶,在这个社会,看重的还是能力,不管走到哪儿,只要你本身能创造财富,你就是精英。这与成绩无关。不必去在乎成绩,只要能有一技之长,就能成功!
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你应该问有背景的人去哪了,咱有的只是背影~~
郎咸平说,自1985年清华理工科学生百分之85留学美国了,获得博士学位的百分之80都不回来了
no no no .兄弟首先你得好好努力考大学,先祝你考个好大学,1,学习好不一定就能适应这个社会。同样高中学习好大学能不能继续好就不一定啦,其实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的人才。2,不可否认许多的人才已经出国深造了,但哪毕竟是少数,顶尖的人还是字国内。这个你可以放心。(国家心里有数)3.那些所谓成绩年级前10的将来不一定就是精英人士,学习好只说明在这方面比你强。其他方面那颗不一定呀,我们大学的许多人学习不错但是动手能力真的让你纠结。你说你学习很好没动手能力有用吗。(这么多字挺累的。好好学习啊)
人生是靠自己的选择走出来的,曾经的精英人士,如果没在自杀的话,大多数仕途还是不错的,在社会上还有事业上看起来也比较成功,然而他们的家庭,喜乐、健康程度不见得比谁强,反而更糟糕,这是精英人士必然付上的代价。什么是真正的精英人士?应该是活出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的人,这样的人看起来,好像普普通通,但其实却是活得美好,并有滋有味。祝福朋友
结婚生子教育后代去了。
不一定,学习好,并不说明他以后混得好,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成就就不同。你可能现在就比他们优秀。
当然不是,别人成绩好只说明一点,他在学习这方面要强一点,不管从智力还是态度都不错,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的说:他什么都精通。他其他方面一定有不如你的地方,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是学习成绩好,而是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如果能给自己定位,找准目标,成功指日可待。所以一个成绩好的人一定能够想到这一点,他们去哪呢?他们到各个领域里去发掘自己的闪光点了,并将其无限放大。祝你成功!
那样,精英未免太多,世界未免乏味。现实最有趣的就是,万事皆有可能。人生最有趣的就是,或如故事,或如传奇,由你自己品味,由你自己书写。
哈哈,学习好,只能证明是你更适应现在的考察形式,但是现在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并不见得当时是我们所说的成绩好的孩子。目标明确的人才能有所建树!
关键是缺少创造性、
学习好的都在给俺打工,俺可是地道的差等生,嘿嘿。。。。。。
生活中不一定是优秀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会是你所述的精英!高中前是道德和学习能力建设的基础阶段,大学是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开发阶段,社会中的饱经历风雨才是综合能力的应用、实践和发挥阶段,所以你是否是金子,经过社会的历练才知道,成绩相对好的学生不一定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比如,已逝的赵丽容,都不识字,却是位著名的艺术家。著名企业家牛根深,上学成绩平平,却是让国人家喻户晓的蒙牛乳业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人移民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