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逻辑分明的文章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32|回复: 2
在进入本章节之前,大家必须回到前面第五节“Affirmative 模式和Negative模式之实例”,重温一下我所写的那篇标题为“Only Through Mistake Can There Be Discoveries and Progress”的文章,即那篇对论题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文章。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这篇总数为1548个英语单词的文章不是、也不可能是在实战状态下写出来的。我写作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检验自己能否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写出一篇独辟蹊径的作品,检验自己通过散发式的思维到底能产生出多少个支持自己立论的论点,以及检验自己是否有能力将诸多论点错落有致地组织成一篇well-structured的文章。  本章节的重点将不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征,而是重点追踪该文的思路是如何成形的,以及这些思路又能如何揭示出一个人逻辑思维的严谨性。  一般考生看到“Only Through Mistakes Can There Be Discoveries And Progress”这一题目后,在“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常规思维定势的支配下,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对这一立论的支持。但是,任何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应该是与众不同的。当然,这种与众不同不应该是钻牛角尖式的,而应有鞭辟入里的论证作为依托,做到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可以按照“Only Through Mistakes Can There Be Discoveries and Progress”这一题目所包含的深层命题原则来拟定一个类似的题目,即“唯有通过道德失足才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之人”,并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说明我们所要真正讨论的对象。  显然,铸成道德失足与变得情操高尚是两个互为独立的过程,彼此间可以存在因果关系,也可以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首先,道德失足是一回事,它本身并不能自然而然地(automatically)或必然地(inevitably)导致一个人在情操上变得高尚起来。如果认为所有道德失足者最终都能变得情操高尚起来,这是一种一厢情愿式的天真和幼稚。事实上,有许多道德失足者会像某些吸毒者无法接受戒毒那样,有可能甘愿自暴自弃,一味地沉沦下去,直至成为彻底的堕落者。因此,不是所有的道德失足都能导致一个人形成高尚的情操的。如果再进一步断言,一个人要想变得情操高尚,唯有通过道德失足这一途径的话,那将是错上加错。  要从道德失足发展到情操高尚,至少还需要经过二个步骤,或者说具备二大要件。一是道德失足者必须具备道德良知和具有改过自新的主观愿望;二是道德失足者必须拥有改过自新的客观能力,并通过这一能力将主观愿望转变为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铸成道德失足才能成为培养高尚情操的一种途径,但也仅是各种途径中的一种而已,且绝不是唯一的一种途径。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教诲,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法律的畏惧和遵守,对我们同类的同情和关爱,凡此种种都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途径。  同理可证,“唯有通过犯错误,才会有发现与进步”,在我看来也是一个成问题的(problematic)的命题。犯错误是一回事,取得发现与进步是另一回事。两者间或许有联系,或许并没有联系,取决于在犯错误向着获得发现与进步的转变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些关键的步骤。因此,我在这篇作文中所要做的就是以严谨的思辨对这一命题的诸多方面进行审视与剖析,并将这种思辨与剖析结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  因此,在全文7段文章中,我从正反两方面作了如下阐述。  在第一段中,首先指出,“通过犯错误而取得发现与进步”这种观念在大众思维中的广为流传,并通过二个具体事例来让步承认(concede)这一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但很快笔锋一转,指出这一观念是不能被当作一种普遍真理的,并用一个设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就揭示出了其本质上的荒谬性。  第二段文章以科学研究为例,通过指出某些在不涉及犯错误这一手段的情况下取得科学发现和进步的情形,从而证明犯错误并不是取得科学发现和进步的唯一途径。  第三段将原命题进行引申,进而指出错误并不能自然而然且不可避免地导致发现与进步。并且进一步指出这一命题有可能带来的两种危害,并对两种危害中的第二种进行了细分(subdivision)。  第四段很细腻地探讨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当一个人预见到犯错误的代价远远超过有可能获得的发现结果所带来的益处时,如果还坚持蛮干下去,将是极其不智的。在接下来的第五段中,告诫人们应谨防有人打着“发现”和“进步”的幌子对“犯错误是情有可原的”这一原则的滥用。  第六和第七段重申,犯错误既不是取得发现与进步的唯一途径,也不是主要的途径。同时指出了导致发现和进步的诸多正面原因。最后,归纳了题目所包含的命题的两大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总体而言,整篇文章在其所设定的各种前提(premise)下显得甚为严谨,甚至无懈可击。文章中的逻辑推理是一种advanced critical reasoning,带有较强的学术思辨色彩。文章中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英语思维模式,尤其是在最后一段文章中。
楼主啊, 能否具体指出怎样培养这样思维严谨清晰的逻辑呢?可以怎么做啊?给点建议呗。
大家网推荐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
上中国图书网,淘绝版好书!20万种特价书 2-4.9折!
&&全部图书&特价图书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作&&&&者:
出 版 社:
条&形&码:
I&S&B&N :
出版时间:
开&&&&本:
页&&&&数:
定&&&&价:
一&星&价:
21.1 元(66折)&&
二星价:21.1 元(66折)&&
三星价:21.1 元(66折)
免运费政策:
定价:31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定价:29元售价:<font color="#cc元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特色及评论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职场人士必读的商务文案写作指南、前麦肯锡顾问高杉尚孝倾力之作
为什么麦肯锡的文案最具说服力?看问题永远能直击要害?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归纳了麦肯锡公司盛行数十年的经典写作方法,结合作者自创极具实用价值的思考表达技巧,一次性帮你完成商务文案写作的四大关键目标:
【逻辑思考】遇到问题思考周密严谨,不重复、不遗漏。利用读报纸、喝咖啡的时间激活思维,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流畅写作】搭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结构框架。将金字塔结构和SCQOR故事展开法完美运用到商务报告与PPT简报中,一气呵成写出精彩文案。
【解决问题】一眼看出问题要害,迅速提升解决效率。运用高杉法先厘清问题类型,再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展现你的做事能力。
【超级说服力】逻辑思考,加上心理学技巧,一句话就让客户心动买单。优先传达“有用”信息,适时拿出替代方案,说服别人其实很简单。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本书根据作者高杉尚孝在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详细介绍了世界一流公司的商务文案写作方法,是一本让你学会逻辑思考方法、提高写作能力的实用工具书。本书分为基础篇和实践篇两部分,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介绍了运用逻辑思考,制作一份兼具逻辑力与明确表达力的精彩商务文案所需的诸多方法,如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分辨问题类型的高杉法、SCQOR故事展开法以及具体制作报告与简报的方法等,帮助你自动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五分钟就构思出一篇逻辑清晰、说服力十足的商务文案。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会用逻辑,你的故事就会精彩
提升书写技巧,用有逻辑的故事表达想法,说服大家
这是一本让你学会逻辑思考方法,并提高写作能力的工具书,目标是提升你的文案写作技巧,帮你写出一篇兼具逻辑思考和明确表达的文章或报告。“逻辑表现力”是所有工作业务的基础,堪称职场白领必备的“操作系统”(OS)。学会这套方法,一定会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巨大帮助。
本书的内容,对初学者来说简明易懂,高手看后回味无穷。全书在编排上除了有教科书的系统性之外,也非常重视实际应用的案例;里面还包含许多与思考和表达有关的“关键技巧”,其他有关逻辑思考的书籍几乎没有讨论过这一块。
我听过MECE,所以呢?
大家都知道,执行工作任务时,逻辑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有很多书籍都在讲“逻辑思考”。这些书多半在介绍金字塔结构或者介绍MECE的统合方法。并且,有的书会介绍各种应用金字塔结构和MECE来分析问题的架构。确实,这些方法对于整理事物或是将事物结构化非常有帮助,学好它们会让你获益良多。
可是,只靠MECE这类分析架构,未必能让你自动养成逻辑思考能力,也无法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别说对你撰写报告或做简报的文案能力会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教你“用得着的”逻辑技巧
大家都知道,执行工作任务时,逻辑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有很多书籍都在讲“逻辑思考”。这些书多半在介绍金字塔结构或者介绍MECE的统合方法。并且,有的书会介绍各种应用金字塔结构和MECE来分析问题的架构。确实,这些方法对于整理事物或是将事物结构化非常有帮助,学好它们会让你获益良多。
可是,只靠MECE这类分析架构,未必能让你自动养成逻辑思考能力,也无法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别说对你撰写报告或做简报的文案能力会有任何实际的帮助。
提升写作技巧,增强逻辑性
基于这个观点,本书从理解逻辑表现力的原点,也就是“信息”这个概念开始谈起。重点放在如何清楚地表达,让大家通过学习写作技巧,自然而然地学会逻辑思考。
具备这些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再学习如何设计文案的架构,并从中学习结论法、抽象化、题目设定等技巧。在后半部分的实践篇里,我们还会学到高杉法的问题解决型故事展开法,以及许多增加说服力的小技巧。
另外,为了确认各位的理解程度,在前四章当中,每一章最后都附有练习题,请大家挑战看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简目
前言:会用逻辑,你的故事就会精彩
本书架构:一流人才必备的表现力
第1章信息
第2章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
第3章你的思想如何以精彩文案呈现?
第4章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第5章有说服力的故事,如何展开
第6章金字塔结构,如何转成报告和简报
第7章文案的高明说服技巧
出版后记
细目
前言:会用逻辑,你的故事就会精彩
本书架构:一流人才必备的表现力
第1章信息
1.1如何理解信息
用对信息,就能写一流文章
“明了表现”主语与谓语的关系,才是信息
1.2信息分三种
记述、评价、规范信息,你得会灵活运用
区分信息,只看“字面意思”
辨别信息种类,不等于辨别内容正确性
1.3记述信息
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
1.4评价信息
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
我说“记述”信息,让你以为在“评价”
测量结果并非评价,却有暗示效果
利用评价条目和标准,让你自动做出好评价
1.5规范信息
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该采取的行动
运用评价信息,对大家产生规范效果
心存“行动原理”的默契,让对方听话就范
滥用“必要”、“不可或缺”,大家没感觉
建议“应该……”时,不要贸然失礼
复合式信息,怎么抓重点?
1.6活用各种类型信息
当别人说“听不懂”时,你可以这样解答
我知道你说什么,但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办?
这时候,你最好在结尾处传达出规范信息
促使对方行动,你可以故意不传达规范信息
只传达记述信息,更委婉
1.7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不是信息,但同样重要
用“主题”标示“信息”的范围
尽量别把主题写成一个句子
讲了一堆信息,你会推理出主题吗?
主题切忌“太扯”,相关信息量要足够多
用“时间”替主题定调,增加吸引力
主题定调时,你希望给人哪种印象?
主题性质跟信息种类要一致
你可以自己演练
第2章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
2.1善用主语,影响别人思考
请使用主语与谓语关系明了的句子
说话没主语,别怪别人不懂你的意思
让对方自行推断主语,很不保险
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用主语?
想要刺激思考,用及物动词就对了
要对方别想、照办,你就用不及物动词
刺激自己思考,不刺激他思考?
哪个才是真正的主语?
想吃面的是“今天”,不是“我”?
逻辑:将没意识到的思考方式意识化
语言就是思考的工具
视情况,主语有时应刻意省略
这种句子,让人喘不上气
连来两个主语,让人困惑
2.2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小看连接词,思考就成了一团糨糊
状况一: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归结”因果?
状况二: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强调“手段”?
广告文案这样润饰后才有力
重点都写了,但为何读不下去?
模糊衔接害人脑筋不转弯
连接词是文章“通顺”的灵魂
逻辑衔接,减轻接收者的负担
不动脑袋写出的文章,你看得出来
看报纸就可以练习逻辑思考
检查完语句衔接,再重新检视全文的脉络
2.3用字具体,表现负责的态度
商业写作,别把解释的责任丢给读者
“活性化”、“多样化”既圆滑又闪躲
“赶快调整库存”这句话传达了什么?
“××性”、“××力”,滥用让人没性又没力
具体表现可以惊心,可以动情
委婉语法无法提醒“不长眼”的人
委婉语法容易招来误会(和趣味)
2.4分段:表达多个信息的窍门
段落可以随性,分段不可随性
分段:更加严格定义的“段落”
分段就是以完整区块传达单一信息
你可以自己演练
第3章你的思想如何以精彩文案呈现?
3.1金字塔结构:逻辑思考的核心技巧
商务文案必须结构完整
金字塔结构:一件事情要想到三层
金字塔分两种:并列型和直列型
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的好处
专业的沟通:先确认双方主题在同一层次
3.2信息的设计:我要表现什么?用哪种表现技巧?
信息设计的模式: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法:将信息分群组
先给主题命名,再将信息分组
由下而上,导出信息:结论法和摘要法
下结论:将信息划分群组后,“因此……”
根据可见范围内的信息下结论
搞清楚,老板要你做假设,还是做结论?
含糊带过的结论,小心被行家揭穿
逻辑思考也欢迎做假设
做假设还是下结论?你得能区分
最终结论应避免跳跃感
3.3用什么信息做什么推论
“记述信息”如何推论:因果法和实证法
根据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做出“评价信息”的推论
“规范信息”的背后一定藏有行动原理
3.4摘要法:把“多个”具体信息整理为“一个”抽象信息
信息这么多,你得一句话抓住全部
抽象思考的摘要,不是删除而是萃取
抽象化是脑力工作者必备的思考技术
通常你得先抽象、再推论
接着你得学会先推论、再抽象
3.5抽象化,化繁为简的技巧
适度抽象表现,反而促进具体理解
太具体和太抽象都很难懂
抽象化并非“连锁想象”
“部分抽取”不算抽象化
“一言以蔽之”,才是抽象化
日本经济很发达,但没有经济学
什么推论法,决定什么金字塔
3.6由上而下法
由上而下法:将信息加以分解
由上而下,拆开解析:理由法和详述法
详述法:告诉别人如何做
用由上而下法验证由下而上法
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经常同时进行
3.7主题金字塔,解析的利器
把三层主题架构成金字塔
每一层的主题都具体,逻辑就清楚
好的商务文案,同时包含主题和信息
主要主题只能有一个(好吧,最多两个)
关键主题最好三个,最多七个
关键主题最少三个
五个也可以,最好是质数
3.8MECE的技巧,意义在于“思虑周延”
MECE:不重复、不遗漏
想不出自己的MECE架构,先用现成的
养成MECE的习惯
些微重复无妨,切勿遗漏
设定“其他”为主题,可预防遗漏出错
整理“其他”案例,你就不会遗漏
独到见解通常藏在“其他”类当中
文案不是烧肉,“霜降”是大忌
先构思好主题金字塔,就容易设计信息
你可以自己演练
第4章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1解决问题的步骤
商务文案的展开,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4.2第一步: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现状与期望之间有落差
问题分三种:“恢复原状”、“预防隐患”、“追求理想”
一个问题常会包含多种类型
展开故事前,要先意识到问题类型
能够解决对方的问题,才是好提案
厘清问题类型,做出切题提案
别让恢复原状成了找替罪羊
你的理想,可能是我的隐患
4.3第二步:设定具体的课题
不是所有的商务写作都是“提案型”
如何立刻掌握课题范围?
针对“恢复原状”,核心课题是“掌握状况”
“预防隐患”时,核心课题是“诱因分析”和“预防策略”
“追求理想”时,核心课题是“选定理想”和“实施策略”
4.4第三步:确定课题后,要列举替代方案
三类问题各有相应的替代方案
用头脑风暴法构思替代方案
4.5第四步:评价各替代方案
根据必要条目和优先条目来评价
替代方案不能只评估好处,风险也要评估
4.6第五步:实施解决策略
如果问题太简单,公司就不需要你了
不管什么策略,实行不外乎五步骤
“动脑的”别忘了和“动手的”沟通
学会高杉法,局面立刻扭转
你可以自己演练
第5章有说服力的故事,如何展开
5.1故事的本质
有逻辑的故事,就是“关键层级”环环相扣
连接词,将你的故事情节变紧凑精彩
5.2用SCQOR铺陈
故事展开的基本流程为S→C→Q→O→R
5.3SITUATION(设定状况)
先介绍主角
然后叙述持续至今的稳定状况
要设定好故事的涵盖范围
一开场的状况描述要勾起认同感
5.4COMLICATION(发现问题)
颠覆现状,但让对方起共鸣
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定感
5.5QUESTION(设定课题)
你能马上看出该解决的课题是什么吗?
思考周全,以免当场被考倒
故事的导入部分“SCQ”务必紧凑
5.6OBSTACLE&RESOLUTION(克服障碍、解决收尾)
“OR”找回失去的安定感
5.7故事的核心部分如何展开?
“Q”决定了“O→R”的故事铺陈方式
“恢复原状型”问题,故事要提到“说明状况”
故事的精彩之处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应对策略要聚焦,切忌什么方法都提出
不需要写入所有的对策,除非是报告书
“预防隐患”的故事,一定要分析诱发原因
给对方三个选择条目,太多反而显得你糊涂
“追求理想”的故事,一定要说出实施策略
故事收尾要简洁有力,未必要有大结局
5.8SCQOR的实例
开场紧凑,过程精彩,结尾简洁有力
有主题、有标题、有摘要式的故事展开
第6章金字塔结构,如何转成报告和简报
6.1用金字塔结构当设计图
讲故事,要先想好架构
先写出“主题”金字塔
填入“信息”,建成上半层金字塔
建成完整版金字塔
6.2金字塔如何写成“报告”
内容很长,就将主要摘要放在前面
万一写得太长了,怎么删?
“标题”要犀利,主题可以省略
标题别凭空而出,正文中也要提到
6.3简报,怎么用金字塔结构呈现?
构成简报的基本要素仍然在金字塔结构之中
每一页都只放三项信息
页面的顶端放“标题”
每一页都设定一个主题
并列型支持信息使用“追加”连接词
直列型则使用“追加”以外的连接词
简报封面:第×页,标出主要主题
摘要页面:先“一口气”讲完整个故事
关键信息页面:逐条列出整个内容
一开始就重复,好处多多
以次要信息支持关键信息
最后以摘要页面收尾
第7章文案的高明说服技巧
7.1信息传达,由上而下效果最好
商务文案,一开始就讲重点
“商用”故事的说明顺序RSCQOR
由上而下,先说结论让对方安心
由上而下,借用对方的思考能力
由下而上,勾起的是敌意而非兴趣
由下而上,难怪大家看资料不理你
别让听众一路猜结论
慢慢导入结论,害你无暇捍卫自己的观点
不想让人惊吓过度,才由下而上说明
7.2问题有三大类,如何提案让客户愿意掏钱
高价商品或服务怎么销售?想想“预防隐患”
没有顾客愿意花大钱只为“恢复原状”
你想帮他“追求理想”,结果他把你延后处理
效益大、情况急,潜在问题值得花大钱
教我赚一百万,不如教我怎么不赔一百万
预防问题之后追加追求理想,效果更好
公司高层只想“追求理想”,别跟他维持现状
别固执于你的认知,对方的认知才是重点
7.3风险不能避免,只能管理
解决方案必须提及风险
“万一……怎么办?”的疑问,不可闪躲
可以回避的话,就不叫风险
对方容许的风险范围才是重点,你做保证没用
损失金额与发生机率,决定是否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时,只看金额、别管机率
什么时候可以不提风险?
7.4替代方案该给几个?提出顺序有学问
单一选择就是没得选
给出替代方案,以三个为原则
第一个方案,会产生心锚效应
第一印象,通常也是永远的印象
一般人喜欢中庸,请给他中间选项
7.5规范信息如何提高说服力
和他的命题一致,才可能说服他
规范命题:人在无意识中的行动依据
善用规范命题,不下命令也能改变行为
对方无意识,你得意识化
强调实利命题,人人都吃这一套
强调伦理命题,但是别讨人情
伦理和实利,软硬兼施
老板的实利就是员工的伦理
组织成员无意识中遵守的行动规范
7.6描述、评价信息,一样有说服力
说因果、举实证,描述现象变成规范行为
评价命题:大家都认定的标准
用错评价命题,说破了嘴也不动心
用对评价命题,一句话就让人心动
用因果与实证来推论时,想象不宜太跳跃
出版后记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第二章写出流畅有力的文案――主词、连接词、具体性,三大重点
2.2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小看连接词,思考就成了一团糨糊
前面提到,“模糊”是因为我们省略主语,导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连接模糊不清。在商务文案、新闻报导、会话等沟通媒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清不楚的连接词。这些连接词,都是把主语的多个可能的解释连接起来的表现方式。
模糊的连接词无法明了地连接多个信息,因此成为阻碍正确信息传达的最主要因素。每一则信息之间的关系如果模糊不清,那么上下文的关系以及主旨,当然也就变得模糊不明。所以,为了传达正确的意思,大家应该尽量正确地使用逻辑连接词,以清楚表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当我思考逻辑连接词时,不禁觉得经常听到的“日语是一种模糊的语言”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原因在于,不是日语这个语言的表达让人感觉模糊,而应该是使用者本身的问题比较大。如果日语这个语言的本质就是模糊,那不就表示只要使用日语,就永远表达不清楚?在逻辑表现力中,信息的明了度只能依赖于使用者的表达,其影响大于语言本身。
同样,将逻辑套用在主语上也是如此。日语里面并非没有主语的概念,而是使用者不习惯意识到行为者,也就是主语。相反,大家都说英语是表达明了的语言,但是只要连续使用太多“but”和“and”,句子的意思一样模糊不清。换句话说,一个句子表达得明不明了,最终仍然是回归到语言使用者本身。
请大家多多活用我整理出来的“高杉逻辑连接词表”(图2-1)。现在,很多企业都采用这份逻辑连接词表。但是,它还不是最终版,顶多算是一份入门导览,在内容的全面性上尚嫌不足,还需要继续补充更多逻辑连接词。
状况一: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归结”因果?
状况一: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住宅行情持续下跌。
这句话中出现了模糊的语意衔接,究竟“陷入困境”与“行情下跌”这两个信息之间表示何种关系?是表示一个关联性松散的追加信息,还是表示一个紧密连结的因果关系?看第一遍的人不会有想法,信息的传递者(你)得引导他。
如果你想表达的是“追加”说明(比前一信息更进一步)的话,应该改成“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困境,不仅如此,住宅行情也持续下跌”比较好。其他还有很多表示追加语气的连接词,像是“除此之外”、“而且”等。
如果想拆成两句来说明,句子可以改成:“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苦境。而且,住宅行情也持续下跌。”除了“而且”之外,还可以用“并且”、“此外”。如果想表示强调,还有很多选择,像是“特别是”、“同时”、“尤其”等。
如果想表示因果关系,可以用结果在前、原因在后的“理由”连接词,或者是反过来,用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归结”连接词。
如果用归结连接词,句子会是这样:“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苦境,所以住宅行情持续下跌。”其中,表示原因的“各企业开始陷入苦境”,在支持着结论“所以住宅行情持续下跌”。在归结连接词方面,一般还可以使用“因此”等。另外,就像追加说明的连接词一样,归结衔接也可以拆成两句来说明。例如,“由于市场不景气,各企业开始陷入苦境。结果,住宅行情持续下跌”。
状况二:你想“追加”说明,还是强调“手段”?
状况二:削减对各国课予的义务,推行排放交易,为一种有效方式。
从上下文来看,后面的句子可以用“追加”连接词来衔接,也可以用“手段”连接词来衔接。(就看你要表达哪种意思)如果是追加的意思,那就要改成与状况一相同的句型:“削减课予各国的义务,并且促使排放交易,为一种有效方式。”“并且”只是追加用语的其中一个,你也可以用“还有”。
如果“削减对各国所课予的义务”是一种手段,那么它的目的就是“推行排放交易”,这时候要用“手段”连接词来衔接。“借由削减课予各国的义务,(目的是)促使排放交易,为一种有效方式。”
问题不在于这个句子的正确解释(二者到底是追加关系还是手段关系)因为我们没有足够材料可供判断,而且我的原意也不是要大家找出这句话的正确连接词。以上这些尝试的目的在于,如何借由连接词来表达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明了关系。
广告文案这样润饰后才有力
以下这篇广告文案刊登在某报社的网站上,从中可以找出几个存在“模糊衔接”的地方,包括不是连接词的部分也一样。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润饰一下吧,应该加上连接词的地方,我会标出号码。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高杉尚孝,全球战略顾问,日本高杉尚孝事务所代表,筑波大学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协助美日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拟定经营策略及并购计划,并在美商咨询顾问公司担任常务董事,从事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业务。1997年成立高杉尚孝事务所。目前在逻辑思考、商务写作与交涉等领域从事企业研习、培训与写作工作。著有《解决问题的理论》《压力管理的实践理论》《交涉的实践理论》《逻辑思考与交涉技术》等书。
郑舜珑,毕业于辅仁大学日文系、台湾大学日文所。曾任台湾戏曲学院日文导览人员、版权代理公司日文版权业务人员。译有《老板要的是:你对未知的处理能力》《到别人的地盘当老大》等书。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方案写作&&&&&&&&
本类畅销排行
作者:吕叔湘
本类五星图书
作者:陶行知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31 ¥17.1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篇好文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