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孩子注意力的培养?怎么样才能让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听听专家的几个建议-中新网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听听专家的几个建议
□幼教课堂&&&&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们今后学习成长道路的有力保障。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每个家长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专注力,因为专注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加聪明伶俐。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后天的培养。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的从小培养了。那具体该通过什么方法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新东方幼儿园的谷文花园长给家长朋友们提出了几个建议:&&&&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2.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3.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孩子学习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4.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5.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6.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7.跟孩子一起过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增加注意力的稳定。&&&&8.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9.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每天坚持做练习。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可以给予红五星奖励或打分。&&&&10.采用盯点法可以随时训练的,在教室和家里,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的,还可以采用舒尔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当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训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的专注力基线(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培训才是成功之道。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刘创)&&&&□写作课堂&&&&怎样引导孩子写好作文&&&&“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讨厌写作?怎样才能让他写出好的作文?”这是当前困扰很多家长的重要问题。据了解,现在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大一部分决定因素就在作文上。但对孩子来说,作文却是一大难题,一篇作文往往要绞尽脑汁、拼拼凑凑才能完成,家长为此也非常担忧。&&&&为什么很多孩子一想到写作文就犯难?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写作文的难关?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的记者走访了翰林写作,就如何培养孩子写好作文这一问题,郭校长愉快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写作来源于生活。郭校长认为,应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活动中学会写作。比如在翰林的作文课上,老师会先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小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番,从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才拿起笔转化为生动的文章。为了让写作文变的更生动有趣,翰林写作还专门举办了“我爱记唐诗”比赛,开设了每周末亲子DIY特色课,这比静静地在教室里空泛地写作更有针对性,也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除此之外,思维的训练也非常重要。孩子们写作能力的真正提高不能依靠短时间的强化与模仿,而应该多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文章充满童真童趣,富有生命力。         (美美)&&&&□家长课堂&&&&职场妈咪的 超人优势&&&&世界因孩子而精彩。做母亲的过程,让女性具备了更丰厚的人生经验,沉淀和重新思考让职场妈咪们的身心笼罩上一层温润的光彩,使得她们拥有了更具竞争力的优势。&&&&1.明确的目标&&&&妈妈级人物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已经能够对过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所以和初出茅□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却多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这使得她们能够排除各种干扰,专注地对待本职工作,对于职场人来说这是第一重要的素质。&&&&2.强烈的责任感&&&&从孕育、诞生到把一个新生命抚养成人,这个过程让妈妈们焕发出超乎常人的责任感,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的亲力亲为,稍有差池都可能 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妈妈们,不会像小女生一样任凭自己的喜好和心情随意对待工作,更懂得对一份工作负有自己的本分和责任。&&&&3.难以比拟的人脉关系&&&&妈妈级人物除了工作经验,更有本行业的人脉关系,和小女生的朋友圈子相比,妈妈级人物的朋友圈更稳固和实用。&&&&4.随性流露的亲和力&&&&生过孩子后的女性母性洋溢,稳重成熟,有着特别的亲和力。和小女生相比,妈妈级人物少了几分娇嗔,多了几分稳妥的幽默,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但会让人如沐春风。&&&&5.细心稳妥的处事之道&&&&带孩子需要胆大心细,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和耐心,和上司、同事、客户相处也不外乎这两点,妈妈级人物经过生活的培训,自然能够在职场中与人共事愉快,这也是职场成功的必备素质。&&&&(宗和)
【编辑:刘虹利】
>生活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信息加载中...
&提高注意力用拍球、跳绳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和集中注意力等等。在训练结束后,一般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内容包括语言、数学、记忆、图形识别和空间知觉等脑力活动,目的是使孩子的左右体能脑协调起来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搭积木、拼图、剪纸都可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趴地推球 主要训练协调性拍球、推球: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1训练首先从运动的肌力入手,锻炼他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训练,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庭中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2进入视觉&运动能力的训练,即手&&眼协调性。如上抛接球,要求两脚站稳,双手上抛球过头,并用双手在胸前接球。3最后一个阶段训练他的运动协调能力,在运动中发展他的节奏感、空间感、和协调性。此阶段可进行拍跨球练习,要求一拍一跨,脚不能挪动,上身要保持垂直,节奏要均匀。跳绳也是训练协调性的一种好方法,要求速度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包括各种跳法4可在家做的训练。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一、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小孩的注意力。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5训练馆这些训练内容的意义是:1. 滑板游戏 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庭和触觉功能。2. 平衡台游戏 平衡台: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失调,手、眼足、身体主要协调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3. 滑& 梯 持划板俯卧式由高处划下推球,划下取球投球、划下投保龄球,主要作用是全身感统训练,以前庭功能为主。4. 趴地推球 主要训练协调性。5. 独脚桥 单足站立,双手外展平身,两足轮换进行,主要训练平衡能力。& 跳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6. 网& 揽 网缆: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手眼协调不良。将患儿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7. 袋鼠跳  将小儿放在跳袋中,双脚并拢,手提跳袋向前跳。其作用是训练下肢协调性,锻炼肌力等。8. 跳& 绳  连续跳200跳,主要训练协调性、方向感、方位感等。&& 9. 平衡木 平衡木:前庭失调。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徒手走、正直走、侧身走、头顶物走,主要是锻炼平衡感。10.拍 球  单手排球、双手排球、跨腿排球,主要锻炼协调性。11.羊角球 小儿跨坐在羊角球上,目视前方,向前跳,主要训练全身协调,视觉,前庭觉。12.圆桶  圆筒:触觉敏感,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等,前庭功能失调训练前庭觉,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在摇动中进行手眼协调游戏,促进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1.让孩子做旋转圆筒的运动,从而就训练了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2.让孩子做拍球等协调性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5小时,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20次后进行测验,鉴定效果。1、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2、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 3、拼图、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速度。 4、让孩子听和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那种配套图书。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3. 玩智力游戏可以有效的刺激脑细胞:多玩玩棋类、字谜或是数字游戏都不错。  训练开始前,先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在他的爱好中挑选文静的活动,如讲故事、画图、拼板&&从这些内容开始训练注意力,每日多次,每次几分钟,直到注意力不能再集中时停止。可挑选讲故事作为训练注意力的项目之一,具体做法是:讲故事前,先与孩子面对着面手拉着手坐好,再开始中有声有色地为孩子讲故事,并经常用眼神和体态、语言与孩子交流,还可用提问形式让孩子参与讲故事。直到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实在无法坚持集中时,立即宣布&今日故事讲到这里,明日继续。&随着听故事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提高,可以发展到让孩子听电台里的故事。 一.在孩子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再做较复杂的作业,还可以口头作业与书写作业相互交替着做。  一、培养孩子善于集中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质量好,效率高。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在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持久的注意力是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一方面。&二、给孩子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它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和柜子最好上锁,以免孩子随时翻动;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要贴其它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的书桌上不宜放置镜子;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三、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在孩子身边&站岗&,这不是有效的办法,长期下去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孩子年龄有关:5~10岁孩子是20分钟,10~12岁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8岁的孩子持续60分钟做作业是不科学的。&四、对孩子讲话不要过多重复。有的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听好几遍才能弄清。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五、训练孩子良好的听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所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1、感觉统合训练视知觉障碍属于感觉统合失调的范畴,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视知觉功能。2、视觉训练(1)增加视觉刺激,让孩子多看各种不同色彩的物体,多参加户外活动;(2)拼图、搭积木,提高视觉辨别能力和视觉综合能力;(3)下棋,提高空间知觉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4)找图形,即在比较复杂的画面中寻找特定的图形,如三角形、小兔子等;(5)填图,给孩子看一些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物体,每个物体都缺了一个重要部位,让孩子说出缺了什么。3、识字训练文字和图画有三点不同,图画有封闭的轮廓线,大多数汉字没有轮廓线;图画的整体性比细节重要,文字则相反,多一划或少一划就变成了别的字;图画和许多物体一样,对称性较强,左右颠倒影响不大,文字方向性强,不能左右颠倒。所以,会画画的孩子不一定会写字,完成了视觉训练之后还要进行识字训练。第一步,在方格里写字,把方格当作轮廓线;第二步,把孩子容易忽视的笔划涂上颜色,以便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细节上来,逐渐形成注意细节的习惯。左右颠倒的问题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矫正,如规定左边的偏旁一律用红色,右边的部件一律用绿色。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做对了,应及时表扬和奖励;如果做错了,也应给予鼓励,不能打骂,以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学习的乐趣。&父母在家也可以借鉴。包括:、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他休息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的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这些都可加强孩子的自信,让他感觉我能自觉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离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父母的唠叨和训斥只会让孩子对相应的事情产生厌烦,从而注意力更不可能集中。不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每天安排一个时间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能逐步南昌市,理解能力也会增强。
&&&&发布于日 01:10 |
阅读数(8191)
上一篇: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啦!
发表评论 &
The Music Within
Life...What is it?
See it in the colors of autumn,
A gentle snowfall in winter,
A sudden shower in spring,
The radiance of a summer day.
Behold it in the laughter Of the young and the old.
Know of it in a surge of hope,
The blessings that are bountiful.
What is life?
It is joy,awareness,
And the music within.
Frow New Voice in American Poetry
每日一句 点滴学英语|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16
评论数量:27
访问数量:81079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当前位置:
有些孩子很聪明,可是由于上课不专心听讲,说悄悄话,做小动作,在家写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玩,磨磨蹭蹭,做事情总是有始无终,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我们认为父母及教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孩子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儿集中注意地学习,就要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种准备,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适当。学习前也不要让孩子玩新颖的玩具或有趣的游戏,使孩子在平静愉快的心情中开始学习。创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是集中孩子注意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力求单纯固定。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孩子有一个固定的学习地方,没有条件的学习环境也要力求单纯。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听广播、看电视,就会严重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作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2.适宜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幼儿注意的条件
人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直接影响人的注意。如果让孩子学习的内容与他的需要无关,或是教的内容太深,超出他的经验范围,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如果内容太浅,也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善于从纷杂的现实中,选择孩子尚未掌握、但经过努力能理解的内容教给他,其注意自然会集中。还有,孩子坐下来刚学习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让他们学习最感兴趣后较容易的东西,待集中精力后,再学习其他东西,这样效果会更好。
3.安排好学习、休息、活动的时间
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时间不宜太长。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7~10岁儿童20分钟,所以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让孩子放松或休息一下。孩子疲劳了就让他们动一动,喝点水,吃点东西,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儿童坐着一动不动,越是这样,儿童就越不专心。
4.明确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
如果在窗台上种一盆蒜,孩子不一定会注意它。但如果大人对他说:“这些蒜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长出了绿芽,就赶紧来告诉我”这样孩子就会经常注意它。如果这任务是对两个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发现者就是优胜者,或者还能得面小红旗,那幼儿就会更经常的来察看这盆蒜。为什么呢?因为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幼儿的注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么,甚至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意义,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这样任务明确,愿望强烈,注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还想再学,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一点,但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情绪高,就无限增加,那会引起孩子厌倦、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注意不集中,记忆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兴趣正浓或刚开始降低时及时停止,使其留有余兴,下次还愿再学,这样注意就能持久不衰。
5.游戏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在幼儿园和家庭活动中,老师和家长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比如玩拼图,搭积木等,使孩子在浓厚的兴趣中,养成专注的习惯。此外,孩子在玩游戏时常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其聚精会神时家长和老师切不可随意打扰,干涉,因为此时不断的干扰孩子,不仅会使孩子玩得不开心,而且不利于他养成做事专心致志的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如何让孩子更能干?培养孩子注意力从一口饭抓起
培养孩子注意力从一口饭“抓”起
如何让孩子更能干?教育专家提了4个注意事项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关海芳 实习生 覃春兰  核心提示
希望孩子能干,有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是所有家长的心愿;然而,有时候却事与愿违。不少家长很困惑,孩子做事老拖拖拉拉,父母吼来吼去也不听话,孩子怎么变成这样?
近日,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教育专家周健和家长们分享了她的一些观点。对于专家提出的以下几个问题,你会如何看待呢?
常对孩子吼叫和认真听课,有没有关系?
近几年,周健作为特约专家在录制电视台教育类节目时接触了大量的“问题青少年”,这也引发了她对孩子们独立能力的思考及研究。她认为,所有家长都想让自己孩子能干,但家长自己的很多行为却又常常让孩子变得不能干。
周健首先提了一个问题:“小时候,常对孩子吼叫,或是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成长,会带来哪些影响?”有的家长说:“会让孩子逆反。”而周健认为,除了逆反,很可能会在以后对学习造成影响。
根据医学研究,孩子在3岁时,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的60%。而大脑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知觉等渠道接收外界信息的。如果孩子小时候,父母和孩子说话总是大吼大叫,孩子从小接收的就是这种重分贝的刺激,习惯了这样的接收模式。到了上小学,老师说话是轻声细语的,有的孩子很可能就会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没法认真听课的现象。
会吃饭和注意力,有没有关系?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好习惯,做事、学习能做到注意力集中。但孩子的问题,很多是从不好的吃饭习惯形成的,这是周健老师的又一观点。她认为,一天三餐,有些孩子该做的事,家长都给替代掉了,孩子不爱吃饭,父母或老人甚至喂他(她)吃。这时候孩子往往脑子就想别的事去了,比如手拿别的东西,或者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周健举了个例子,一个孩子7岁多了,还不太会用筷子,都是老人喂饭。细一问,原来在孩子小时候,老人很怕孩子搞脏手,或是吃得满桌都是米饭,所以干脆就喂,一喂就喂到7岁多。也有家长困惑,孩子就是不爱吃,拿他(她)有什么办法?周健也给家长们支招,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到食物的制作中来,如果孩子还小,可以配合大人做。比如可以让孩子自己淘米,丢一些红豆下去,就变成了红豆饭等等。孩子就是这样,自己参与了的东西,他(她)就容易喜欢。
周健表示,很多家长只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行为,却从不深究导致这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比如一个孩子上了小学,家长发现他(她)写作业总是漏字、跳行,批评孩子不认真。但这背后,其实是孩子的注意力出了问题。而注意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从孩子的一口饭开始“抓”起,让孩子学会专心吃饭。
做家务和会学习,有没有关系?
孩子会独立睡觉和学习能力,有没有关系?做家务和会学习,有没有关系?把这些问题抛给家长,很多家长并不会把二者相关联。但在周健眼里,其实二者息息相关。
她表示,从干预的大量青少年案例的情况看,孩子做家务等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莫大关系。想让孩子能干,首先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干。比如,如果一位小学生的书包和床总是乱七八糟的,那他在某方面的学习能力很可能会产生问题;又或者,孩子从不做家务,他(她)遇到学习困难时,就很容易退缩。
因为,在周健看来,一个孩子会做家务,自理能力强,会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那么这个孩子就有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有了责任意识,这正是学习需要的重要能力。所以,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往往不需要家长总是大吼大叫地督促,往往对学习会更自觉,遇到难题往往会更有自主克服的意志。
当然,周健认为,做家务和学习有时其实也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孩子帮家里安装小物件,就可以引导孩子先看懂说明书,或者上网查询产品的更多知识。让孩子能干,都是靠点点滴滴积累的。
讲话动作和沟通效果,有没有关系?
孩子上小学了,特别是高年级,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那么,和孩子沟通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周健表示,从心理学研究来说,亲子间进行沟通时,你在说什么,即词语文字仅占沟通效果的7%;你是怎么说的,即声音语调占沟通效果的38%;你的身体语言是怎样的,即表情动作,占沟通效果的55%。
因此,家长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时候父母说的,孩子却不接受。有的家长来咨询,也很苦恼,说夫妻吵架也没当着孩子的面啊,为什么孩子就说看到父母有压力。那是因为,孩子可以从大人的表情、声音、身体语言等去感受父母的关系。父母的一次不当言行,都有可能伤害孩子的心。
所以,和孩子沟通不在于父母付出了多少,而在于孩子的感受。有些父母总以对错来评判孩子,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的情绪中,往往会有产生一些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与其苦口婆心地和孩子讲道理,不如先考虑一下是否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该以怎样的语气和音调来面对孩子。
作者:关海芳 覃春兰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46423条
评论214495条
评论151990条
评论134521条
评论124201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