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数字出版网专业怎么样

数字出版专业_百度知道
数字出版专业
数字出版怎么样?前景就业如何?
提问者采纳
目前国内对于数字出版的一系列问题都还比较混乱,所需要的专业型其实不是很强。而且就出版行业而言。就当前情况这个专业感觉会误人子弟数字出版说不上是一个专业,不建议选择这种专业性太弱的专业就读,出来工作的时候会感觉非常迷茫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数字出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数字出版专业怎么样_主要课程_就业方向与前景,91高考网
全国高校大全:
2016最新高考动态
2016高考录取分数线
2016高考成绩查询、中考查分
数字出版专业怎么样_主要课程_就业方向与前景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
数字出版专业怎么样_主要课程_就业方向与前景
高考填报志愿时,数字出版专业怎么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数字出版专业介绍,包含:数字出版专业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以及毕业后具备的能力等,同时还推荐了一些数字出版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1、数字出版专业主要课程
2、数字出版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本专业培养能网上编辑出版内容,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数字出版和计算机的基本技术,受到数字出版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
3、数字出版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从目前状态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毕业生可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书刊、杂志、报纸的数字化出版与传播工作或者是从事新媒体、网络与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的采集、组织与印制工作等。
4、数字出版专业比较不错的大学推荐,排名不分先后
2016高考信息不断变化,本站提供的高考成绩查询、2016高考录取分数线、高校等招生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相关考试部门的信息为准!
也许你还关注以下信息:
91高考网是2016年高考资源信息门户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2016高考复习资料、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
2016高考成绩查询、高考查分、2016高考分数线、志愿填报、高考本科、专科录取分数线、学习方法等高考生需要的信息
Copyright@16高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91中考网青年记者会员登陆
· · · · · · · · · · · ·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如何发展数字出版
  ● 杨 勇 闫华忠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数字出版认识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数字出版已成为当前国内出版界最受关心和议论的热点。我国正式使用数字出版这一概念始于2005年,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据统计,201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比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了近6倍。短短七八年时间,其在我国就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出版潮流和趋势已经势不可挡。
  何谓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新生事物刚出现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数字出版也不例外,它的出现对传统出版形成了极大冲击和严峻挑战,出版界不少人惊呼“狼来了”。尤其是一些实力较弱的传统出版单位,更是视其为洪水猛兽。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诚然,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形成了巨大挑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数字出版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机遇。再者,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各有优劣,二者之间并不是有你无我、无法共存的矛盾体。数字出版前期投入巨大、至今缺乏盈利模式等已成为业界公认的事实。
  大学出版社大多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型出版社,数字出版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严重匮乏,其数字出版进程当前已远远落后于业界众多出版商,大多数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还处于“摇旗呐喊”阶段,迄今仍无实际行动,更不用说什么实质性进展了。但是数字出版作为未来出版的主流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已无法阻挡,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与其“被数字”,不如主动出击,果断抓住数字出版这一历史机遇,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在数字出版盛宴中分得一杯羹,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笔者认为,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要想在数字出版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主动参与数字出版;其次,立足自身实际,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数字出版;再次,大力培养数字出版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主动参与数字出版
  最近五年,数字出版呈加速发展态势。国外,影响力较大的报刊纷纷由纸质版转向网络版;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借助互联网实施数据库出版,已由出版商向网络信息提供商转变;众多IT企业也纷纷涉足数字出版,从技术、平台、终端等不同角度全面介入,且已经深入国内市场。国内,为推进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极大地提升了数字出版发展速度。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377.88亿元,比2010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
  手机、掌上阅读机等数字载体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出版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已成为数字阅读的主力军,且这一群体相当庞大并在不断增加。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的国民有29.9%的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10年的18.1%增加了11.8个百分点;有27.6%的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个百分点;有5.4%的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10年的3.9%增加了1.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数字阅读“潜读者”的不断增长,势必导致传统出版业市场份额的锐减,必将迫使传统出版转型。
  数字出版的美好前景诱使国内外众多企业投身其中,出版业以外的各类实体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运营商也加入其中,媒体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一进一步挤压了传统出版业的市场份额。根据保守估计,到2018年,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将超过传统图书。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表明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新时代。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实力弱小,市场竞争能力差,受 “数字化”的影响首当其冲。因此,更应顺势而为,不能对数字出版有抵触心理,应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并谋求发展。
  立足自身实际,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数字出版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要深度涉足数字出版,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长期以来,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在国内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原因在于:(1)有高校作为依托,教育资源丰富,读者对象稳定;(2)依托高校优势专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3)大学出版社往往是专业出版社,专业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度一般比较小。这同样是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优势所在。
  1.借助高校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开展数字出版的前提条件。由于搭建独立的门户网站需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因此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一般是挂靠在高校网络平台上。高校网络经过长期建设,已比较成熟,软、硬件齐全,运行、维护规范,对于资金、技术人员匮乏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来说,借助高校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不失为一条捷径。
  目前,多数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仅仅具有浏览功能,缺乏互动、电子商务、数据库资源查询、个性化服务等功能,不能适应数字出版的需要。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门户网站不能仅限于图书宣传,而是要根据自身的读者对象、选题方向等,建设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功能强大的网站,包括用户注册、资源发布、数据库、产品销售等多种功能,引导读者的同时,方便读者营销与互动。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要把建立特色专业数据库和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作为自身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以自身特色内容和优势产品为依托,建设自身网站和数据库,这是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基础。
  2.利用现有品牌,整合特色内容资源
  数字出版,内容为王。内容是数字出版的核心价值所在,数字化只是改变了传统出版内容的形态。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在长期的出版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出版市场领域和出书特色,建立了庞大的作者群,积淀了丰厚的出版特色资源。谁拥有了优质的内容资源,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应结合所服务行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特色内容资源和作者资源,建立各个类别的特色数据库,并通过“深耕细作”,向专、深、透的方向发展,通过再创造,使这些资源增值。同时还应做好自身特色资源的保护工作,以免为别人做嫁衣。
  大力培养数字出版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数字出版是一个新兴的开放型产业,传统出版社在过去专注于纸质书的出版,技术公司往往又对内容缺少了解,两者之间缺乏沟通和对接,这造成当前数字出版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数字出版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应该既具有创新能力,又能熟练运用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要策划出符合不同受众口味的数字出版物,这样传统出版单位才会在数字化过程中占得主动。
  复合型人才获取有两条途径:一是社会招聘;二是自己培养。对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来说,比较可行的是自己培养。首先,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优势,所提供待遇无法与大的出版集团相比拼;其次,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方面大多处于最初阶段,所引进的复合型人才有可能因“水土不服”而导致无法达到初衷。对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来说,可以从单位内部选拔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进行培训,并使其尽早参与单位的数字化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即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成长,最终培养出适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第一对出版社忠诚度高,第二了解出版社实际,这对于中小型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出版工作往往受到资金与规模的限制,通过与第三方合作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例如可在淘宝、当当、京东商城等网站上建立销售区,扩大知名度,同时促进电子书的销售。利用数字出版开发商提供的平台,出版单位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市场的反馈信息。此外,专业性比较强的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可依托本行业,利用多年来凝聚的广泛人气和人脉资源,结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局域网这一平台,为数字出版服务。也可与某些政府、企业等达成协议,共同投资开发专门服务于某一行业或特定人群的网络平台,推动数字出版做细、做精、做大、做强。
  数字出版之于出版界是挑战,更是机遇。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必将遇到重重阻力,对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来说,关键在于能否树立信心、突出特色、培养人才、加强合作。
  参考文献:
  ①《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②罗时嘉:《专业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之路》,《出版广角》,2010年第11期
  ③高标 陆小新 袁夏燕《专业出版社之数字出版思考》,《科技与出版》,2012年第2期
  ④《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编辑: 解西伟
已有 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来评两句
后发表评论。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 &&&&&& 邮编:250014 &&&&编辑部电话:(97 196286&&&&&& && &&&《青年记者》投稿邮箱:&&& 杂志发行电话:(3&&&&&&&网站电话:(11&&&&&&&&&&&&& &&& &&&&& 《青年记者》邮发代号:24-213 &&& 《今参考·政界》邮发代号:24-216&&& &《今参考·商界》邮发代号:24-61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转载需注明来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世界数字出版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