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和b互为相反数+A+A+B+B=6.4;A+A...

当前位置:
>>>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B与..
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 B与一定质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A.1:4B.4:1C.1:2D.2:1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B与..”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相对分子质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定义:相对分子质量就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符号为Mr。如化学式为AmBn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易错易混点:①化学式中原子团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其个数(但BaSO4中的4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不表示原子团 SO42-的个数),计算时先求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如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40+(1+16)× 2=74; ②化学式中的圆点,如“CuSO4·5H2O”中的“·” 表示和,不表示积。即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H2O的相对分子量×5=160+18×5=250; ③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书写时省略不写; ④计算多个相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时,应先求出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前面的系数,如2KClO,的相对分子质量=2×(39+35.5+16×3) =245; ⑤若已知化合物中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和原了个数n及其质量分数x%,则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发现相似题
与“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B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8876131252228450173811221051234756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为
int m=7,n=4;
float a=38.4,b=6.4,x;
x=m/2+n*a/b+1/2;
cout<<x<<
}A.27.000000B.27.500000C.28.000000D.28.500000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两个同类型的指针可以进行比较运算B.可以用一个空指针赋给某个指针C.一个指针可以加上两个整数之差D.两个同类型的指针可以相加2A.virtual int func (B.void func(in=0;C.virtual void func=0;D.virtual void flmc(in{}3A.返回值B.this指针C.指针参数D.返回类型4A.a=7+b+c=a+7;B.a=7+b++=a+7;C.a=7+b,b++,a+7;D.a=7+b,C=a+7;5A.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的长度B.算法的效率只与所处理数据的规模有关,而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C.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是一一对应的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2014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小题全取+考点通关+课时检测)6.4简单线性规划课件 新人教A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4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基础知识+小题全取+考点通关+课时检测)6.4简单线性规划课件 新人教A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根据A+B=C+D,已知AB两种物质格8g充分反应后,生成C为6.4g,D为1.8g,已知A物质已完全反应了,此反应中B与C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_百度作业帮
根据A+B=C+D,已知AB两种物质格8g充分反应后,生成C为6.4g,D为1.8g,已知A物质已完全反应了,此反应中B与C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根据A+B=C+D,已知AB两种物质格8g充分反应后,生成C为6.4g,D为1.8g,已知A物质已完全反应了,此反应中B与C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 B = C + D8g (0.2g) 6.4g 1.8g【(6.4g+1.8g)-8g=0.2g】所以反应中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0.2g:6.4g=1:32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总质量为6.4+1.8=8.2克,参加反应的A、B质量和也为8.2克,A反应了8克,说明B反应了0.2克。故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0.2:6.4=1:32
生成物的总质量=6.4+1.8=8.2克已知A物质已完全反应了,B参加反应的质量=0.2克A、B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反应物的质量比=8/0.2=40:1> 【答案带解析】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 B...
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当6.4g&B与一定质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此反应中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A.1:4B.4:1C.1:2D.2:1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条件“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以及D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C的质量;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A的质量=C的质量+D的质量-B的质量;然后写出两者的质量比,进而算出相对分子质量比,据此选择即可.
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设生成C的质量为x,则
A+2B=C+...
考点分析: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考点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书写化学方程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主要是以计算题为主.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审题是非常关键的,一般是抓住“三找”;即一找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找已知量和未知量x,三找用到的相对质量关系.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一般可以简记为:“六步七行”.其中的“六步”,又可以对应着简记为:“设、方、质(分为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两行)、比、算、答”.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1)设未知量x时,x的后面不要带单位;(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切记严格地按照“写→配→标→注”步骤细心书写;(3)找质量关系时,最好先找下一行的实际质量关系(即已知量和未知量),然后再对应着找上一行的相对质量关系.并且,切记将它们都写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分居上下两行.(4)列比例式时,要按照“上一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一行的实际质量比”的顺序来列;保证是对应比相等.(5)求算x时,可以参考着化学方程式下面的两行质量关系中的上下或左右的倍数关系来求算.当没有倍数关系时,再按照一般的方法来求算便是.(6)在写答案时,只需要简明扼要地答出关键语句即可.
相关试题推荐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①滤液中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的固体为铜;②滤液中有硫酸亚铁、硫酸铜,滤出的固体为铁;③滤液中只有硫酸亚铁,滤出的固体为铁、铜;④滤液中只有硫酸铜,滤出的固体为铁、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室内装修导致的室内污染物质之一是甲醛(HCHO&).下列有关甲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B.甲醛中含有三种元素C.HCHO是保持甲醛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甲醛中碳的质量分数是60%
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小冬以为用温水可以洗净餐桌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原因是( )A.洗洁精具有催化作用B.洗洁精和油污发生了化学反应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D.洗洁精的成分和油污的成分相似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为相反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