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含量会增大,其原因...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禁止燃烧煤
分析:任何物质都有其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CO2也不例外,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易使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开展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水能等;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少用化石燃料.解答:A、CO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会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故A可行;B、可以发展节能型燃料,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可行,故B不可行;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效果不好,石灰水浓度很小,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很小,故C不可行;D、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可以有计划的开采和利用,而不是禁止燃烧煤,故D不可行;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易使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产生“温室效应”,应该增强环保意识.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倾倒液体
D.制取二氧化碳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选填合理选项的字母序号,答案并非唯一).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通CO一会儿,后用酒精喷灯加热放有氧化铁的玻璃管.B.检查气密性时.先旋紧连导管的橡皮塞,再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C.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取O2时,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再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D.做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实验时,先预热整个试管,再集中加热放有固体的部位.
分析下列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______;(2)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___;(3)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取的红磷量过少: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答案带解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D.禁止燃烧煤
任何物质都有其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CO2也不例外,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大,易使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产生“温室效应”.为了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开展植树造林,促进光合作用;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水能等;发展节能型交通工具,少用化石燃料.
A、CO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会有效的利用二氧化碳,故A可行;
B、可以发展节能型燃料,限...
考点分析:
考点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考点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知识点的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概言之,就是碳元素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中循环.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转变为氧气;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例如,生物呼吸、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可燃物燃烧和物质缓慢氧化等),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有关碳循环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命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有关自然界的碳循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自然界中碳循环的原理和全部的过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生物的呼吸作用”、“岩石圈中的碳酸盐分解或酸化”、“物质的燃烧”、“食物、钢铁等的缓慢氧化”、“植物的光合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用途”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装置是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将装置内的物质混合或接触,变化前后容器中物质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A.B.C.D.
某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下列关于M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A.MCl3B.M(OH)3C.MSO4D.M2(SO4)3
能令人信服地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以再分的实验是( )A.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盛浓硝酸的瓶塞打开,瓶口有白雾C.无色酚酞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显红色D.给水通电得到两种不同的气体
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B.硫酸铜、氯化钠C.氢氧化钠、碳酸钠D.硝酸银、硫酸
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在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_百度知道
在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在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加强B.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氧气的能力降低C.由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加D.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提问者采纳
B;C,放出氧气,但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由实验室逸出的CO2量太少,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故C错误A,故D正确.故选、大量燃烧含硫燃料,不是主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故A错误,不是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能通过光合作用达到平衡,不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会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锐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低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意即较少或更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消耗.(1)许多燃料中的碳燃烧后转变成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从而导致温室效应;(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就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加压、降温的方式装入灭火器钢瓶中.二氧化碳气体之所以可以被压缩,从微观角度解释为加压、降温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空隙变小.(3)日,安徽大学等六所高校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上街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下列做法中可能成为他们宣传内容的是ABC(填序号,可多选).A、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B、尽量使用公交车或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C、纸张双面打印D、冬天开空调时,将温度调高一度(4)某工厂每天需燃烧含碳60%的煤2t用于工业生产,则每天因此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为多少吨?
解:(1)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升高,增强大气对太阳中红外线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故答案为:温室(2) 加压、降温使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故答案为:加压、降温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空隙变小(3) ①、电能来自于煤炭的燃烧,煤炭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换用节能灯节约能源,也就是做到低碳生活.故A正确.②现代入的生活绝大多数是以车代步,而车的动力来自释放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果我们能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到低碳生活.故B正确③、制造纸张的原料来自于树木等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双面打印可节省原料,也就是保护绿色植物,做倒低碳生活.故C正确.④、空调温度调高需要更多的电能,这就需要燃烧更多的化石燃料,从而释放更多二氧化碳,不是低碳生活.故D不正确.故选ABC(4)碳的质量=2吨×60%=1.2吨,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吨.解:2t煤中含C的质量为2t×60%=1.2t设1.2t煤每天向大气中排放CO2为X,则C+O2CO212&&&&&&& 441.2t&&&&&&X=,X=4.4t答:每天向大气中排放的CO2为4.4t.(1)二氧化碳的不断升高,阻止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造成“温室效应”.(2)将液态二氧化碳装入灭火器钢瓶中,是利用了物质分子间运动的特点,将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液态.(3)所谓“低碳生活”,就是较少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这就需要节约能源.(4)煤的含碳量是60%,要先计算出碳的重量,在根据反应化学式中的分子量计算.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测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