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起源?类似伊苏起源中文的那种解释。帮忙了...

广东广播电视台 现代教育频道>>图文新闻>>现代教育快讯
利用英汉词典学英语:英汉词典能帮我们什么?发布时间: 点击:286说到词典,任何学习()的人手边至少会有一本,但今天介绍的“巧用词典学英语”,要推荐使用这样几本词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由出版社出版、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以及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nd Antonyms(韦氏的同义词、反义词词典)。该如何有效使用这几本词典从而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呢?我们除了单词到底还能从中学到什么其他东西吗?下面我就把自己从英语学习以及教学中收获到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1.利用词典学单词学习单词,不仅仅是我们为了应试而使用的“背单词”,学单词首先要知道单词的读音、词性、主要中文意思,更深层次的还要去了解单词的用法(包括单复数、分词是否是特殊形式、通常如何用在句子中、是否是旧式用法(即现代英语不常用)、是否是书面语或者口语用法等等)。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牛津高阶)了。牛津高阶的优点在于它是一部英汉双解词典,而且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学习一个单词,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牛津高阶给出的音标而掌握这个单词的美式发音或者英式发音;其次可大致了解这个词可做哪些词性用,如:about这个词,就有副词、介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而通过了解词性,就有利于我们掌握这个词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第三,了解在不同的词性下,这个单词的具体的中英文的解释及用法,还是以about为例,当它做副词使用时,通常有“大约”、“凌乱地”、“闲着、无所事事”、“附近”等7种具体的用法,作为介词时也有“关于”、“目的是、为了”、“从事于”等9种用法,而about作为形容词时,一般只出现在习语be about to do sth(即将、将要做某事)和not be about to do sth(不愿做某事)中。这样一来,我们对于about这个小词的掌握才算得上是比较全面了;当然,最后通过词典我们还要对这个词的使用做一个升华,那就是通过词典给出的例句,达到对词的用法的完全掌握,以达到将来举一反三的目的。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举另外两个例子,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记得在教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的时候,碰到一道题目:The writer looked at the man and the woman angrily. He was very . (a) sad (b) unhappy (c) cross (d) pleased。这道题很显然是考察同义转换,有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b)选项,他们认为和angrily“生气地”近义词应该只有unhappy“不高兴”了,殊不知cross这个词也可作为形容词用,意思就是“恼怒的”。这就是大家在学单词的时候经常容易忽视的一点:意思学不全。可能这也是一些“应试词汇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缺点:释意不全。还有一次,在备课过程中,我看到一本自己使用的参考书籍上面写了“最in版”,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in作为介词和副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而用在此处显然应该是形容词的词性,而且我猜测意思应该近似于latest、 popular。翻开牛津高阶888页,看到了in作为形容词的用法:意思是popular and fashionable,证实了我的想法。后来在电视和广播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介绍:“时下最in的组合”,也就不足为奇了。类似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其实英语中的小词是可以大用的,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词汇量的大小,,而在于一个人是否能灵活使用自己认识的单词。在我看来,一个词汇量只有4500,但能很好、很灵活使用它们的人的水平是绝对在一个仅仅通过机械记忆而达到8000词汇量的人的英语水平之上的。而要想做到灵活使用单词,词典将是你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2 .利用词典学词义辨析上面所说的“利用词典学单词”,其目的是让大家如果更有效地学活“一个单词”,但是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在英语用词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在英语中有很多意思相近的单词,但是细细比较起来,这些词用法上或者感情色彩上等方面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在造句的时候如何挑选词语就是一个难点。要想词用得好、用得准,首先必须了解这些近义词之间到底有哪些细微的不同。目前市场上也有很多关于同义词辨析的书籍,但大多是依靠中文来做解释的。而实际上,很多英文单词在翻译成中文之后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仅仅依靠中文的解释还是很难做到辨析的精准的,所以最佳方案还是回到英文解释本身。牛津高阶和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nd Antonyms(韦氏的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就为我们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最好的参考资料。比如在牛津高阶第950页就对journey/travel/trip这三个词做了中英文的辨析,并且还给出了例句,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三个词的用法一定会有清楚的认识了。Th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Synonyms and Antonyms(韦氏的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就更是一本专业的同义词辨析词典了,只不过由于是进口的,所以只有英文解释。这本词典在编排上,首先是给出了具有相近意思的一组单词,然后就是这一组单词共同具有的英文释义。当然最重要的,是后面会对每个词的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还给出了例句,真正做到了词义辨析。比如该词典对于abandon/desert/forsake这三个词做了以下的解释和辨析,首先给出了这三个词的共同意思:mean to give up completely,然后是分别对这三个词的用法进行介绍,包括给出了例句及对应的反义词:①Abandon can suggest complete disinterest in the future of what is given up. Ant reclaim ②Desert implies a relationship (as of occupancy or guardianship); it can suggest desolationor culpability. Ant cleave to, stick to ③Forsake implies a breaking of a close association by repudiation or renunciation. Ant return to, revert to。通过这本词典,我们不仅掌握了同义词的不同用法,还学到了单词的反义词,同时也扩充了我们的词汇量,可谓是一举多得。3.利用词典学语法和惯用法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这样的权威性的字典对于英语的语法结构以及习语惯用法的学习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对于语法薄弱的读者。我认为现在人们学语法,不要只把语法当成一个公式去记忆,而且要知道如何使用,但对于那些专业名称,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语言学或者语法学的人也就不必弄得太清楚了。说白了,我们就记一些固定搭配和固定用法好了,比如:“由……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表达,我们就记住是Judging from…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用judging而不用judged。在牛津高阶中,就提供了很多的这样的搭配,而实际上就是在教给我们一些语法知识,而且大家通过第六版中所提供的“语法说明”、“研习专页”,也可以掌握一些语法知识(如454页对depend on的说明,1141页对must/have (got) to/must not/don’t have to的说明等),在这里就不详细举例了。除了语法之外,牛津高阶还比较详尽地收录了一些习语、俚语和惯用法,这些有助于大家学习到最地道的英语。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一个词组或短语,里面的每个单词都认识,可是用其本来的意思来解释,又似乎解释不通,比如:clip sb’s wings,字面意思是“(用夹子)夹住某人的翅膀”,可是在句子:His father clipped his wings and just asked him to stay at home中,如果这样翻译:他的父亲夹住他的翅膀,只允许他待在家里,显然是很奇怪的;不过从这个句子中我们也不难猜出,其实这个短语(习语)的意思是“限制某人的自由(或权利)”。所以如果我们不学习英语国家的人常用的一些习语和俚语,就可能造成我们理解上的偏差,以至于闹出笑话。还记得前两年看过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的一个小学组的比赛,其中的一个环节大概是让选手根据编故事,其中有一个小选手抽到的图片中需要用到“打了某人一巴掌”的表达,这个小朋友用了这个短语:give him a hand,字面意思上看似乎说得通,可实际上,在牛津高阶792页上,我们可以得知give sb. a hand是“帮助某人”的意思。牛津高阶提供了大量的惯用法,有助于我们学习到地道的英语。4.利用词典学翻译翻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学到的东西,它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仅仅学习翻译理论而没有翻译实践,翻译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仅仅追求翻译的量(所谓的翻译实践)而不学习任何翻译理论,就会使翻译出来的文字毫无章法。我在这里介绍的利用词典学翻译,并不是研究深层次的翻译,而是要通过词典来学习英语国家的人更地道、更标准的说话方式,这些是我们非英语国家的人学习英语时需要达到的一个较高境界。在“利用词典学单词”中提到过一个“小词大用”,其实所谓的“小词大用”说白了就是学活单词,用看似“没什么意思”的单词去表达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比如让大家来翻译这样一个句子,其实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句话:你的牛排要几成熟?估计大家看到这个句子,就会很自然地把“几成熟”作为一个翻译的突破点,在考虑到用how many还是how much的同时还有考虑“熟度”一词,实在伤脑筋。但是转而一想,如果用这个句子如何: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eak done?一个小词“do”,就把我们的大问题轻松解决掉了,实在很神奇。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不仅简单,而且地道。再比如翻译这个句子:我的汽车每耗一加仑汽油可行驶40英里,大多数人会直接这样翻:My car uses one gallon of petrol to travel 40 miles. 这样翻显然是正确的,可是有没有更简单、更好的翻法呢?牛津高阶500页给出了这样的句子:My car does 40 miles to the gallon. “do”又一次帮了我们的忙。其实像“do”这样的小词在英语中有很多,可是它们往往在翻译中可以派上大用场,所以我们自然不可小视它们。牛津高阶中给出的例句多数都是比较地道、比较简单的英语表达,多看、多模仿有利于我们在翻译上再上一个台阶。刚刚我说的是通过词典我们可以学习到英译汉,可是说到翻译,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汉译英,毕竟翻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在这里推荐的词典也许不能帮大家学习汉译英的技巧和理论,但是它能帮我们搞定汉译英的“基石”——词汇。翻译的原则包括忠实原文和译语的地道,即“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初学者,其实是很难翻译出更具高水平的译文的,所以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二版)》是一本收录词汇较全、翻译教精准的词典,我们平时想表达的一些中文词汇甚至是一些专业术语,在这本词典中基本都能找到。我觉得使用这本词典应该是先做中文的分类,再去查找对应的英文译法。比如我们要学习和“恋爱”有关的词汇和表达,就可以先把这类词汇列举出来,如:初恋、暗恋、一见钟情、狂恋、约会等等,然后再去查找英文译法,这样一类词一起记忆,不仅有趣,而且易记。除此之外,这本词典还提供了成语和谚语的翻译,这些翻译有的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有的是意译(Free Translation),有的两种兼有。成语和谚语的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而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成语和谚语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译法,所以只有多去积累,才能在翻译上有所突破。在我看来,与其把词典看成一本工具书、需要的时候才翻一翻,不如把词典当成一本很好的教材,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学一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会发现原来一本好的词典中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很多很多,除了今天我说的主要的四点外,也许将收获到写作、阅读、语言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中文名:陆康琪 想取个念着很像的英文名大神们帮帮忙_百度知道
中文名:陆康琪 想取个念着很像的英文名大神们帮帮忙
提问者采纳
希腊; 卷齐; 健齐。 解释 英明 交易会 领袖。 Candee
译名 坎迪。
译名坎迪。 解释 晶莹剔透 坦诚 耀眼 纯洁 白色; 坎蒂丝。
译名 坎迪。 解释 皇后 耀眼 浴火重生。 起源 现代英语。 起源 希腊; 英语。 解释 晶莹 糖纯白; 康迪斯; 西班牙 Candance
译名 坎蒂丝。 起源 现代英语。 解释甜心 白色。 起源希腊; 现代英语。
译名 坎迪丝。 解释 坦诚 直率Kenzy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都是在那3.com/EnglishName/Default,你看老外的英文名楼上的灰太狼好像都是从我下面给的网站里面起了拷贝出来的吧,4万个英文名里面找出来的。 建议根据自己中文名的读音或者意义起英文名。还可以根据首字母起英文名呢。 如果想要cool的英文名?soso" target="_blank">http,我推荐你到: <a href="http://www?也不注明出处,完全免费的哦.meimingteng?soso上去起吧.aspx,都不自造,很不厚道哦 一般起英文名:///EnglishName/Default.aspx。 我自己的英文名就是在这里起出来的,可以根据名字的读音或者意义起英文名.meimingteng
英文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求翻译:本文从英汉夹杂的类型、语料来源,产生的原因以及英汉夹杂对汉语标准语的影响和规范来分析这种现象,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新意。是什么意思?
本文从英汉夹杂的类型、语料来源,产生的原因以及英汉夹杂对汉语标准语的影响和规范来分析这种现象,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新意。
问题补充:
Mixed type from English corpus sources, causes and English-Chinese mixed with the Chinese standard language and norms to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and strive to write new idea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type of mixture from English-Chinese , in Arabic sources, as well as the reason for the rise of Chinese bilingual mixed languages and standard specifications to analyze this phenomenon, to the peopl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wrote.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glish to Chinese mixture type, the language materials originates, the reason as well as the English to Chinese mixture which produces analyzes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to Chinese standard language influence and the standard, makes every effort to write the fresh idea in the fo
Source type, corpus from the i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come in, as well as inclus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o Chinese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is phenomenon, aims to write predecessors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new ideas.
正在翻译,请等待...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公司英文取意~请大家进来帮忙公司名称缩写“卓朗”,英语要类似音,而且要有含义,如“zero”,英语意思为“0”,“0” 是一切起源,无限发展,还有脚踏实地,一切从0开始的意思_百度作业帮
公司英文取意~请大家进来帮忙公司名称缩写“卓朗”,英语要类似音,而且要有含义,如“zero”,英语意思为“0”,“0” 是一切起源,无限发展,还有脚踏实地,一切从0开始的意思
公司名称缩写“卓朗”,英语要类似音,而且要有含义,如“zero”,英语意思为“0”,“0” 是一切起源,无限发展,还有脚踏实地,一切从0开始的意思
还有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zoomland 怎么样?或者前面随便你愿意,符合你公司经营体系的词汇,后面加-land...有以你们公司而命名的新大陆的感觉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转贴]《这些年来》歌本中英文诗文来源及含义
共 4472 浏览 27 回帖&&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转贴]《这些年来》歌本中英文诗文来源及含义
转自JoJo留言簿
《盛世边缘》牛津大学出版社
《这些年来》是Leslie在98年出的一张EP唱片,短短的只有4首歌,短短的不到18分钟,短短的如同他的生命。这不是大热的专辑,就如同它的封面一样落寞和凄清,但会否,许多的歌手都会有这样的专辑,虽然冷清却更能从容地记载他质感的生命。我想至少《这些年来》就是这样一张专辑。在这四首歌曲中,《最冷一天》也许就是一首最能浓缩Leslie情感世界的印证式作品。低语般的轻唱,换气时力不从心的疲惫,没有华丽的吉它SOLO,没有三段的起伏,直至最后几乎哭出声的“茫茫人海取暖渡过,最冷一天”却轻易能把七月的你送入一月,春风凝结成冬雪,永远封存,幻化成记忆,足够冻结一生。
耳朵正听 gorgor s(最冷一天),又看着小米這篇,淚水不斷流下,(虽然知道他文学素养很好,但我突然意识到,他这个人,读的书恐怕比我们想得要多得多。。。 )他这个人,用情之深之真,恐怕亦比我们想得要多得多。。。 太令人感動.這一刻又很羨慕daffy,這个現今世代,只流行即食愛情,耒去匆匆,很多婚姻,怨恨太多,愛得太小,dearest leslie我們真沒有錯愛你,只恨有些人們,破觧了原子,卻不觧成見,因你的取向,抹殺你的才華,對你太不公平.
意犹未尽,这些年来 Absence is a short kind of sweetness。 -------lesile
这是张国荣98年音乐专辑《这些年来》印在歌词片黑色底版上暗金色的一段话,暗到要调整到一个很好的角度才看的真切。哥哥可真是用心!而其中leslie 更是小到几乎看不见。直译过来很容易,但要用一种自己可以满意的语言道出,却愈发觉得艰难。《这些年来》:四首歌,“这些年来,上帝,以后,最冷一天”,二十分钟不到,正反面编排的完全一样,这对于一向追求十全十美的荣少来说,实难令人满意,当时稍有被欺骗的感觉和疑似是盗版的疑惑,尤其是在没有自己的钱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出这样一张专辑来诱惑我,但现在看来,这会许是荣少在滚石年代最不商业化的中年音乐诉说。 装帧很有水准,与专辑名称很相配,荣少在正黑色底版下和一束正红玫瑰映衬下,沉静庄重又不失风采,一看就有令人收藏的欲望,开始是不知以前在哪听过的十分熟悉的前奏,然后是熟悉的声音,然后是意犹未尽的结束。整张专辑全部林夕做词,不敢妄言分析,水平不够兼怕游离本意,尤其又隔着层粤语,最重要的是现在一切的评论都失去了意义,与其无故揣度,摘文解字,不如一遍遍聆听,在歌声里,或许才会得到更多。用个人的体验加一句,这是适合在夜晚独自听的,当一个人得意忘形时,可以令其冷静,当悲伤郁闷时,有助于不自持的释放。而且,这是有艺术性的作品,这是有心之作。
再看看纸上另两段小语:“The moon hath sunk, and the Pleiades and midnight is gone, and the hour is passing, passing, and I lie lone. ” “月亮已经下落,星宿暗夜亦走,时光一直过去,一直过去,唯一不变,我的孤独依旧。” ------Sappho (中译莎孚或萨福,公元前6世纪希腊女抒情诗人,,她的抒情浪漫诗现多只保存下一些片段,但仍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 I can neither eat nor sleep for thinking of you , my dearest love, 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 .” “因为想你,我吃不好睡不着,虽然连你的手指都不曾碰过,但你仍是我的最爱。” --------Horatio Neison ( 这位只活了48岁的人我还没能寻到出处,但想必也有一段传奇的人生。) 或许只要用心找,谁都可以来一段“名言警句”充斥内容,但要找得贴切又意味深长,没有艺术的根底是办不到的;一切都放在不经意的地方,好像只等待在不经意间发现。流行歌曲首先的定位就是俗,香港的尤其还要加个流俗,这也许就是这些年来流行歌曲的艺术的无奈。都说演戏是演别人,唱歌是唱自己,40,内内外外都会带来的不惑,就这么的短短,真的是意犹未尽,可惜只能在歌声里找。还是不猜测,有文字有声音,默默印轻轻吟,不同年龄段,不同位置,不同人的心底听到应该会有不同的回映。有些东西,的的确确是超越文字和言语的。《这些年来》,不是最好的,不是最令人满意的一张,但或许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张专辑。
查了一下,Horatio Neison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著名海军司令,是军事史上倍受推崇的海军指挥官。他一生历经大小战役,并先后失去右手右眼,1805年,在对抗西班牙与法国联盟舰队时遭到对方阻击手偷袭,为防军心混乱,他命部下在自己脸上盖上手巾抬入下层甲板,弥留之际仍惦记战局。 资料里未查到那句话的来历,尽管我始终觉得听起来很耳熟。如果没有记错,关于这个人有一部著名的电影《汉密尔顿夫人》,费雯丽和其夫奥立佛主演,取材于Neison本人和汉密尔顿夫人的爱情故事,或许这句话,便是痛苦相爱中的Neison对情人的表白吧。~
刚开始听这盘专辑时,较多注意《这些年来》这首歌,可最近两天,《最冷一天》这首歌却让我几次掉泪,尤其是这二句:“任面前时代再低气温 多么的庆幸长夜无需一个人 ”“仍然能相拥才不怕骤变 但怕思念 ”。自从了解了哥哥与唐唐的感情后,为哥哥庆幸,觉得若没有唐唐的关爱,哥哥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感谢唐唐! 我心里有一个感觉,哥哥是对这个”你“的表白若没有 前面那位aslotwind朋友关于“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我觉得是否应翻为“我甚至没有吃布丁”(大意,没有到“雅”这一层水平),因为前面谈到“吃不好睡不好”。 买这张专辑时也有犹豫,怎么这么少,最终仍是买了。歌、唱、词的好就不多说了,印象最深的却是《最冷一天》在唱第一遍的“唯愿在剩余光线面前,留下两眼为见你一面”时,哥哥的嗓音是发抖的,能把人的心揪住,而在第二遍时他的声音已放平和,却让人更觉压抑。 另外,8一下,唐是2月的生日,98年正是他40周岁,而那时哥哥有事不在香港(好象和柏林电影节有关,有待考证),这张EP先于《春天》出版,有作为给唐生日礼物的意思,所以才有歌词上的英文短句“短暂的分开是种甜蜜”。(关于这句话的翻译希望大家见仁见智,做做英译中)
I can neither eat nor sleep for thinking of you , my dearest love, 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 . 这是 Admiral Horatio Nelson(是Nelson不是Neison,歌词本上的也是Nelson)给Lady Hamilton的信上的一句话。 纳尔逊上将不仅是军事史上倍受推宠的海军将领,更是大不列颠的民族英雄。他生平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特拉法加海战(Trafalgar Campaign,1805) 是海战史上的经典,打败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为英国赢得了十九世纪的海上霸权。 在伦敦的市中心,有一个广场叫Trafalgar Square,北面是国家画廊,南面是白厅街(政府部门所在地,包括唐宁街),中间有一个极高的细圆柱纪念碑,碑的顶端是纳尔逊将军的雕像,这就是Nelson’s Column。广场四周是喷水池和四座巨大的雄师铜像,是伦敦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另外,伦敦图索德夫人蜡像馆的第三部分也有他的纪念。那部分是一个坐小火车游览的伦敦发展史区,火车轨道的两旁都是蜡像人物和建筑,组成了一副副时代场景。其中一个场景(不记得是不是最后一个了)是英国人庆祝特拉法加战役的胜利,有一个硕大的纳尔逊半身雕像。2005年将是战役200周年纪念,英国将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横贯整个夏天的纪念活动。 罗里罗嗦了这么半天,无非想说明纳尔逊在英国人心里有多么重要。那他跟Lady Hamilton又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要说的都来自史料记载。 纳尔逊在和汉密尔顿夫人(EMMA)开始恋情的时候,他其实有着一个已结发11年的妻子FANNY。FANNY自然不乐意,给了丈夫一个最后通牒,猜猜纳尔逊说什么? 他说”Take care, Fanny, what you say. I love you sincerely but I cannot forget my obligations to Lady Hamilton or speak of her otherwise than with affection and admiration” FANNY气得当场弃家而走,从那以后夫妇俩分手了。有趣的是EMMA的丈夫,威廉汉密尔顿。威廉是个火山学家,纳尔逊的好友,从头到尾就对这场恋情视而不见。 在纳尔逊征战海上期间,这对情人的书信来往频繁,那些保留下来的后来都成为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并公布于世。歌词本上的那句英文就出于此。其实历来史学家们都删去了信件中许多感情更加炽烈的段落,他们对纳尔逊被一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已经十分不已为然,更何况还写出那么多情话,哪里象一个国家英雄嘛。不过这些话近年来已逐渐被披露出来,比如下面这段 I do assure you, my Emma,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human life makes the situation of you dearer to my affectionate heart. You fly up to my mind and my last breath, happen when it will, will be offered up in a prayer for a blessing on you. 纳尔逊在日TRAFALGAR最后的一场战斗中不顾下属阻拦,坚持穿着军官服气定神闲的在甲板上指挥,当时英国的军服十分鲜艳,红衣服金穗子,一下就引起了对方狙击手的注意,最终胸部中弹,被抬入船舱,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才咽气。 写到这里,又看了一遍CD的包装,惊觉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段英文(萨福,纳尔逊,和LESLIE自己的)外,还有两段。一段在CD封套上,是一首诗分成了两部分;另外一段也是诗,在MV的纸包装袋上。 CD封套上的诗 When you have gone away, No flowers more, methinks, will be - No maple leaves in all the world - Till you come back to me. - Yanagiwara Yasu-Ko () 查了一下,Yanagiwara Yasu-Ko是一个日本诗人,此外一无所获。 MV包装袋上的诗 Two that have loved, and now divided far, Bound by loves bound, in heart together are - Walofred strabo (809-849) 这次查到的东西多一些。WALOFRED应是WALAFRID的变体拼法,此人是九世纪著名的德国学者, 用拉丁文写了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有的有英文翻译,如HORTULUS。贴一个简短的传记 Walafrid Strabo (Walafrid the Squinter), c.809-849, German scholar, b. Swabia. Educated at the abbey of Reichenau, he wrote, at 18, a Latin verse account of a journey to the hereafter, Visio Wettini. In 842 he returned to Reichenau as abbot. There he encouraged the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of manuscripts which made the library and scriptorium famous. Among Walafrid\&s writings, renowned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for their distinguished Latin, are Hortulus, a poem describing
a s and notes on contemporary liturgy, still valuable as a source. 天哪,说实话,我真是晕了。虽然这张碟的文案不是张国荣作的,但以他向来参与监制策划的习惯和真实为人的风格,他不会生搬硬套他不懂的诗文到他的CD上。而这四段英文的作者(萨福,纳尔逊, Yanagiwara Yasu-Ko,Walafrid Strabo),后两个我从未听说过,四个人的作品,除了纳尔逊几段流传较广的以外,都从未读过。虽然知道他文学素养很好,但我突然意识到,他这个人,读的书恐怕比我们想得要多得多。。。 就 brooklet_cc 文中提到的Yanagiwara Yasu-Ko,查了一下。 Yanagiwara Yasu-Ko 柳原安子() 江户末期的“女流歌人”。 正亲町三条实同的女儿,大纳言柳原均光的妻子。 被公认为香川景树门下的“女流歌人”中的第一人。 她的“歌”以,忠实继承桂圆派的“歌”风,并表现女性的优美和感情的激荡为特色。 有家集《月桂一叶》等。 她的墓坐落在京都的净福寺内。 注, 1,三条家和柳原家,皆是当时日本的名家。 2,日语中的“诗”和“歌”分开用。比如,把唐诗称为“汉诗”,把日本诗称为“和歌”。香川景树认为,“诗”以义、理为本,而“歌”以情、调为本。 3,香川景树(),江户后期活跃的“歌人”,号桂圆,是“和歌”桂圆派的开山鼻祖。他那要求“和歌”重视自然的纯感情的主张和立场,对以后的“歌”坛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主流。有家集《桂圆一枝》等。 我在网上找到的唯一一本涉及WALOFRED STRABO生平和艺术的书,书名是THE WANDERING SCHOLARS,游吟学者。是巧合还是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灵魂? 据说他是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的,生僻如九世纪德国拉丁文学者的诗他也读。。。
------------------------------
恭喜!本帖被明月夜@-Lsbf 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哥哥帮忙顶
------------------------------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看来我是第一个(除开楼主自踢的一脚),《这些年来》一直是最钟爱的专辑,谢谢楼主让我了解了更多。
[br][br][b][font color=yellowgreen size=4]我怕来不及 我要抱着你[/font][/b]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但这个帖子本身有点乱,甚至直接写有“前面那位aslotwind朋友”的字样,这好象是红里原来一个帖子的正文与回复的打乱编写版,看得人头晕。可以从上面给出的连接进入原来的帖子,点最上面的展开所有回复,可方便看到原有的所有讨论内容,也许能明白一点。
[br][font color=#6495ed] 日子快过完了一半,那些梦又怎能做完[br]你还在拼命地追赶,这条路究竟是要去哪儿[/font]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后三首一直没办法听到~!!!
请问哪里有下载吗???
好想听到!!
希望各位帮帮忙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看来那个跑题贴影响不小啊,转了一圈又转回老家来了
[br][br][font face=隶书 color=#0000ff size=1]风过处,人未到,衣香细生……[/font]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的出处可能有误。我买了洛枫写的《盛世边缘》,里面谈及哥哥的是有关他的易装,并没有这段话。
刚读时感觉非常眼熟,想起来是以前红里讨论过的。那些诗句和照片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浪漫的东西,那其中表达的情感也是我见过的最浪漫的——原来这世上真是有浪漫存在啊!
《SALUTE》之后我最爱的唱片,尤其是封套,简直无一不爱。
谢谢哥哥!
[br]整个宇宙都藏在你的天真里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谢谢色拉斑斑提供链接,“红”总是能给我们更多惊喜和引导,一如哥哥。
[br][br][b][font color=yellowgreen size=4]我怕来不及 我要抱着你[/font][/b]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哥哥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根底真的超乎想象,正如黄沾所说“一般的人气偶像难以望其项背”。
而同时竟又具有这样的浪漫情怀,这份感情的温馨与深厚更是我想象范围之外的了。
在这个嘈杂喧嚣的时代,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倾听又倾诉着内心的声音,用一张小小的cd传载给了我们,听者有幸啊。
这些年来四个字,自此在我心中代表了岁月流逝中从容的坚持。
[br][br]冬天到了,继续想你[br][br][br]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学术气氛空前高涨,而且好象一提到《这些年来》大家就灵感迸现、上窜下跳;现在是花痴、乱弹高峰期,呵呵,以后有人写红的历史,可以总结成一股潮流和阶段了。
风过,你说的帖子可能是这个吧[a href=/ent/readthread.php?forumcode=34&postid=64381&pageid=1][font color=blue]《这些年来》/文路过蜻蜓的你[/font][/a],这个比aslotwind开的还厉害,超强,至今无出其右者啊!
[br][font color=#6495ed] 日子快过完了一半,那些梦又怎能做完[br]你还在拼命地追赶,这条路究竟是要去哪儿[/font]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那个帖子,进去看一看参与者,简直是红版精英大全阿.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强贴顶出来!!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好贴要顶~~
发帖: 197 篇
在线时长: 121 小时
虽然知道他文学素养很好,但我突然意识到,他这个人,读的书恐怕比我们想得要多得多。。。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足跡負載著大海
积分: 1501
发帖: 286 篇
在线时长: 128 小时
强烈期待看懂这篇文的人给弄个简写本出来!
发帖: 680 篇
在线时长: 194 小时
真是汗颜....这些年来买回来就舍不得听舍不得看的,虽说舍不得算不上坏事,可真真辜负了老哥一片用心,那几句诗从来没认真读过~~
整理一下花生和耳朵的研究成果,算是我偷机取巧了...
这些年来是左右开页,打开除了那张勾人心魄的盘左右两页上淡淡的印着那句诗:
When you have gone away,
No flowers more, methinks, will be-
No maple leaves in all the world-
接着右边页面同样淡淡的回应:
Till you come back to me.
Yanagiwara Yasu-Ko()
那个methink是一种旧式英语,vi,在我看来之意。鄙人私以为,-应该是连接符,因为写到这里不得不转行,而诗一般每行都是大写开头,该是表明这是一个句子语意未完才用-的吧。未知红里有没有才子才女学过关于英文诗的知识,来指导一下吧,要不我暗自揣测误导大家岂不是罪过....
花生: CD封套上的诗 When you have gone away, No flowers more, methinks, will be - No maple leaves in all the world - Till you come back to me. - Yanagiwara Yasu-Ko () 查了一下,Yanagiwara Yasu-Ko是一个日本诗人,此外一无所获。
就 brooklet_cc 文中提到的Yanagiwara Yasu-Ko,查了一下。 Yanagiwara Yasu-Ko 柳原安子() 江户末期的“女流歌人”。 正亲町三条实同的女儿,大纳言柳原均光的妻子。 被公认为香川景树门下的“女流歌人”中的第一人。 她的“歌”以,忠实继承桂圆派的“歌”风,并表现女性的优美和感情的激荡为特色。 有家集《月桂一叶》等。 她的墓坐落在京都的净福寺内。 注, 1,三条家和柳原家,皆是当时日本的名家。 2,日语中的“诗”和“歌”分开用。比如,把唐诗称为“汉诗”,把日本诗称为“和歌”。香川景树认为,“诗”以义、理为本,而“歌”以情、调为本。 3,香川景树(),江户后期活跃的“歌人”,号桂圆,是“和歌”桂圆派的开山鼻祖。他那要求“和歌”重视自然的纯感情的主张和立场,对以后的“歌”坛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主流。有家集《桂圆一枝》等。
私以为这是花生同学分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歌词本封面,上书:
&Absence is a short kind of sweetness&
耳朵:意犹未尽,这些年来 Absence is a short kind of sweetness。 -------lesile 这是张国荣98年音乐专辑《这些年来》印在歌词片黑色底版上暗金色的一段话,暗到要调整到一个很好的角度才看的真切。哥哥可真是用心!而其中leslie 更是小到几乎看不见。直译过来很容易,但要用一种自己可以满意的语言道出,却愈发觉得艰难。《这些年来》:四首歌,“这些年来,上帝,以后,最冷一天”,二十分钟不到,正反面编排的完全一样,这对于一向追求十全十美的荣少来说,实难令人满意,当时稍有被欺骗的感觉和疑似是盗版的疑惑,尤其是在没有自己的钱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出这样一张专辑来诱惑我,但现在看来,这会许是荣少在滚石年代最不商业化的中年音乐诉说。 装帧很有水准,与专辑名称很相配,荣少在正黑色底版下和一束正红玫瑰映衬下,沉静庄重又不失风采,一看就有令人收藏的欲望,开始是不知以前在哪听过的十分熟悉的前奏,然后是熟悉的声音,然后是意犹未尽的结束。整张专辑全部林夕做词,不敢妄言分析,水平不够兼怕游离本意,尤其又隔着层粤语,最重要的是现在一切的评论都失去了意义,与其无故揣度,摘文解字,不如一遍遍聆听,在歌声里,或许才会得到更多。用个人的体验加一句,这是适合在夜晚独自听的,当一个人得意忘形时,可以令其冷静,当悲伤郁闷时,有助于不自持的释放。而且,这是有艺术性的作品,这是有心之作。
私以为字体颜色比左右封套上的明显许多乐:)
接着翻开歌词本,14页中前11页都是图片,同志们是否流连此中声色早已忘怀睇歌词的初衷了涅,呵呵,起码偶是...转入正题,在第4页,按排版我原样打下来便是:
I can neither
Eat nor Sleep
for thinking of You my dearest love,
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
Horatio Nelson()
耳朵:“ I can neither eat nor sleep for thinking of you , my dearest love, 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 .” “因为想你,我吃不好睡不着,虽然连你的手指都不曾碰过,但你仍是我的最爱。” --------Horatio Neison ( 这位只活了48岁的人我还没能寻到出处,但想必也有一段传奇的人生。) 或许只要用心找,谁都可以来一段“名言警句”充斥内容,但要找得贴切又意味深长,没有艺术的根底是办不到的;一切都放在不经意的地方,好像只等待在不经意间发现。流行歌曲首先的定位就是俗,香港的尤其还要加个流俗,这也许就是这些年来流行歌曲的艺术的无奈。都说演戏是演别人,唱歌是唱自己,40,内内外外都会带来的不惑,就这么的短短,真的是意犹未尽,可惜只能在歌声里找。还是不猜测,有文字有声音,默默印轻轻吟,不同年龄段,不同位置,不同人的心底听到应该会有不同的回映。有些东西,的的确确是超越文字和言语的。《这些年来》,不是最好的,不是最令人满意的一张,但或许是最值得回味的一张专辑。
花生:查了一下,Horatio Neison ,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著名海军司令,是军事史上倍受推崇的海军指挥官。他一生历经大小战役,并先后失去右手右眼,1805年,在对抗西班牙与法国联盟舰队时遭到对方阻击手偷袭,为防军心混乱,他命部下在自己脸上盖上手巾抬入下层甲板,弥留之际仍惦记战局。 资料里未查到那句话的来历,尽管我始终觉得听起来很耳熟。如果没有记错,关于这个人有一部著名的电影《汉密尔顿夫人》,费雯丽和其夫奥立佛主演,取材于Neison本人和汉密尔顿夫人的爱情故事,或许这句话,便是痛苦相爱中的Neison对情人的表白吧。~
I can neither eat nor sleep for thinking of you , my dearest love, I never touch even pudding . 这是 Admiral Horatio Nelson(是Nelson不是Neison,歌词本上的也是Nelson)给Lady Hamilton的信上的一句话。 纳尔逊上将不仅是军事史上倍受推宠的海军将领,更是大不列颠的民族英雄。他生平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特拉法加海战(Trafalgar Campaign,1805) 是海战史上的经典,打败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为英国赢得了十九世纪的海上霸权。 在伦敦的市中心,有一个广场叫Trafalgar Square,北面是国家画廊,南面是白厅街(政府部门所在地,包括唐宁街),中间有一个极高的细圆柱纪念碑,碑的顶端是纳尔逊将军的雕像,这就是Nelson’s Column。广场四周是喷水池和四座巨大的雄师铜像,是伦敦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另外,伦敦图索德夫人蜡像馆的第三部分也有他的纪念。那部分是一个坐小火车游览的伦敦发展史区,火车轨道的两旁都是蜡像人物和建筑,组成了一副副时代场景。其中一个场景(不记得是不是最后一个了)是英国人庆祝特拉法加战役的胜利,有一个硕大的纳尔逊半身雕像。2005年将是战役200周年纪念,英国将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横贯整个夏天的纪念活动。 罗里罗嗦了这么半天,无非想说明纳尔逊在英国人心里有多么重要。那他跟Lady Hamilton又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要说的都来自史料记载。 纳尔逊在和汉密尔顿夫人(EMMA)开始恋情的时候,他其实有着一个已结发11年的妻子FANNY。FANNY自然不乐意,给了丈夫一个最后通牒,猜猜纳尔逊说什么? 他说”Take care, Fanny, what you say. I love you sincerely but I cannot forget my obligations to Lady Hamilton or speak of her otherwise than with affection and admiration” FANNY气得当场弃家而走,从那以后夫妇俩分手了。有趣的是EMMA的丈夫,威廉汉密尔顿。威廉是个火山学家,纳尔逊的好友,从头到尾就对这场恋情视而不见。 在纳尔逊征战海上期间,这对情人的书信来往频繁,那些保留下来的后来都成为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并公布于世。歌词本上的那句英文就出于此。其实历来史学家们都删去了信件中许多感情更加炽烈的段落,他们对纳尔逊被一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已经十分不已为然,更何况还写出那么多情话,哪里象一个国家英雄嘛。不过这些话近年来已逐渐被披露出来,比如下面这段 I do assure you, my Emma,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human life makes the situation of you dearer to my affectionate heart. You fly up to my mind and my last breath, happen when it will, will be offered up in a prayer for a blessing on you. 纳尔逊在日TRAFALGAR最后的一场战斗中不顾下属阻拦,坚持穿着军官服气定神闲的在甲板上指挥,当时英国的军服十分鲜艳,红衣服金穗子,一下就引起了对方狙击手的注意,最终胸部中弹,被抬入船舱,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才咽气。
又是私以为的时间了,呵呵,原文看起来矛盾只不过是花生同学纠正耳朵和自己先前的错误:将nelson写成了neison罢啦,而且,又是两次研究结果,故而看起来有些乱:)
再来看歌词本第7页的诗:
The moon hath sunk, and the Pleiades
And midnight is gone,
And the hour is passing, passing,
And I lie alone.
Hath想必大家猜都猜得出来啥么意思,hath是have旧式古词,是have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就是现在的has。Pleiades就更有来头了,这是个复数词,是神话里的普勒阿得斯(Atlas和Pleione所生的七个女儿,她们化为昴星团的七颗星)。
耳朵:再看看纸上另两段小语:“The moon hath sunk, and the Pleiades and midnight is gone, and the hour is passing, passing, and I lie lone. ” “月亮已经下落,星宿暗夜亦走,时光一直过去,一直过去,唯一不变,我的孤独依旧。” ------Sappho (中译莎孚或萨福,公元前6世纪希腊女抒情诗人,,她的抒情浪漫诗现多只保存下一些片段,但仍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鉴于鄙人比较懒,贴一段网上关于她的介绍(最主要是偶得英文实在不怎么地):
Sappho (c.600 BCE)
&SOMEONE WILL REMEMBER US... EVEN IN ANOTHER TIME.&
Sappho was born in the late 700s BCE on Lesbos, one of the larger islands in the Aegean, near Lydia (now Turkey). Lesbos was important for trade between mainland Greece and the kingdoms of A it was also a cultural center. Sappho was probably from an aristocratic family of the city of M she probably married and had at least one daughter. She may have spent some time in exile in Sicily.
Her poetry suggests that she was the center of a closely- we don't know if this was some kind of an academy or a chorus of singers. We do know that Sappho composed epithalamia (marriage songs) for performance by a group. But her preferred form seems to have been songs to be sung or recited by an individual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a lyre, some perhaps for religious or civic festivals.
Almost 200 fragments of Sappho's poetry are extant, but many of these are only a word or a few words. One poem, usually called the &Hymn to Aphrodite,& may be complete, but we aren't sure. Even from fragments we can tell that Sappho had the ability to look at herself and others clearly --- often ironically --- and the ability to make us hear her voice.
Ok,歌词本之旅到此结束,我们来看看mv封套上的诗吧:
Two that have loved,
and now divided far,
Bound by loves bond,
in heart together are.
Walofred strabo(809-849)
花生:MV包装袋上的诗 Two that have loved, and now divided far, Bound by loves bound, in heart together are - Walofred strabo (809-849) 这次查到的东西多一些。WALOFRED应是WALAFRID的变体拼法,此人是九世纪著名的德国学者, 用拉丁文写了许多作品,流传至今,有的有英文翻译,如HORTULUS。贴一个简短的传记 Walafrid Strabo (Walafrid the Squinter), c.809-849, German scholar, b. Swabia. Educated at the abbey of Reichenau, he wrote, at 18, a Latin verse account of a journey to the hereafter, Visio Wettini. In 842 he returned to Reichenau as abbot. There he encouraged the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of manuscripts which made the library and scriptorium famous. Among Walafrid\&s writings, renowned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for their distinguished Latin, are Hortulus, a poem describing
a s and notes on contemporary liturgy, still valuable as a source.
我在网上找到的唯一一本涉及WALOFRED STRABO生平和艺术的书,书名是THE WANDERING SCHOLARS,游吟学者。是巧合还是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灵魂? 据说他是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的,生僻如九世纪德国拉丁文学者的诗他也读。。。
还有几段耳朵和花生同学的溢美之词俺就不copy了,整理工作暂且结束。嗯,恋栈筒子,侬还满意不?呵呵
发帖: 681 篇
在线时长: 194 小时
【回复16楼 唐小雀 】:
还有几段耳朵和花生同学的溢美之词俺就不copy了,整理工作暂且结束。嗯,恋栈筒子,侬还满意不?呵呵
---------------------
嗯,是赞美之词....
积分: 1519
发帖: 292 篇
在线时长: 128 小时
【回复17楼 唐小雀 】:
谢谢小唐!!!很不容易吧?辛苦了!
我之前看的时候,感觉作者是个意识流大师,我跟了她几个弯就跟丢了......现在经过小唐整理,我不但明白了基本内容,还发现了里边竟然还有“耳朵”的发言!
积分: 14614
发帖: 2050 篇
在线时长: 1446 小时
唔,小雀辛苦鸟,回头争取让路过GG录个《这些年来》的完美解说版;
aslotwind筒子的这个帖子05年改版以后就没有转过来,偶这就找站长要去……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晚風冷冰的舞動 叫身軀也冰凍
发帖: 689 篇
在线时长: 195 小时
【回复18楼 恋栈加多利 】:
呃,突然发现一个大错误!!! 那个凡是被我订为
耳朵发言的,都叫我搞错了:( 看明斑的意思,应该是这位筒子的高论阿:
aslotwind!!!都怪我一时没细想,误把
耳朵正听 gorgor s(最冷一天), 看成是
耳朵我正听了!!!!丢人啊~~
积分: 14629
发帖: 2055 篇
在线时长: 1448 小时
【回复 20楼 唐小雀 】:
【回复18楼 恋栈加多利 】: 呃,突然发现一个大错误!!! 那个凡是被我订为耳朵发言的,都叫我搞错了:( 看明斑的意思,应该是这位筒子的高论阿:aslotwind!!!都怪我一时没细想,误把 耳朵正听 gorgor s(最冷一天), 看成是耳朵我正听了!!!!丢人啊~~
------------------------------------------------------------------
在没恢复原来的帖子之前还不好说。花生同学转帖的这个帖子是从红里转出去的,我的意思是原来那个帖子的发帖人是aslotwind,帖子的主题是《意犹未尽,这些年来》,但之后有不少筒子在那个帖子后面跟帖研讨。所以到底那句话是谁说的还有待原帖的对照……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晚風冷冰的舞動 叫身軀也冰凍
发帖: 692 篇
在线时长: 197 小时
【回复21楼 明月夜 】:
唉,历史问题,亟待考证阿~~
发帖: 693 篇
在线时长: 197 小时
月亮姐说得大概是这个吧
好像还有个帖:意犹未尽,这些年来 aslotwind  几经丢了。
发帖: 694 篇
在线时长: 197 小时
【回复23楼 唐小雀 】:
看上面那个帖子,本贴大部分的发言都能找到....
发帖: 205 篇
在线时长: 127 小时
【回复19楼 明月夜 】:
aslotwind筒子的这个帖子05年改版以后就没有转过来...
主题是《意犹未尽,这些年来》...
--------------------------------------------------------------
上回唐老師說斑斑是超級搜索引擎,原來不光是技術活兒,還考記性啊.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足跡負載著大海
发帖: 31 篇
在线时长: 24 小时
【回复 4楼 紫色拉 】:
但这个帖子本身有点乱,甚至直接写有“前面那位aslotwind朋友”的字样,这好象是红里原来一个帖子的正文与回复的打乱编写版,看得人头晕。可以从上面给出的连接进入原来的帖子,点最上面的展开所有回复,可方便看到原有的所有讨论内容,也许能明白一点。[br][font color=#6495ed] 日子快过完了一半,那些梦又怎能做完[br]你还在拼命地追赶,这条路究竟是要去哪儿[/font]
------------------------------------------------------------------
能不能麻烦重新给个链接呢? 上面的链接貌似不见了哦。。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莫叹失意百感生
难求遂寸心
赤丝千里早已系足里
缘份天赐不必怨愤
PS.偶素小盒子~
发帖: 32 篇
在线时长: 24 小时
呀~ sorry,sorry。。
偶光记得前几天看的时候,还没有上面那么多回复呢,就问问题了 = =!!
面壁7,补课7.。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莫叹失意百感生
难求遂寸心
赤丝千里早已系足里
缘份天赐不必怨愤
PS.偶素小盒子~
发帖: 363 篇
在线时长: 115 小时
[这些年来],虽然只是四首歌。但首首都很耐听。极其适宜于反复地听。
虽然短短四首,可每一首都是让人过耳不忘的。感觉上是如同哥哥在你的耳边轻轻地听。极舒服极可爱的。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种起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