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分析下列句子成分分

句子成分(语文语法)
一、注意句子成分的位置语法体系中句子成分共分为“主、谓、宾、定、状、补”6种,六种成分各有自己的位置,在对其进行初步判断时,可借用口诀进行即: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者间的关系:定语是主语和宾语的附加语,补语和状语是谓语的附加语eg:“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此句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月亮发出光芒”①先按照顺序划出主干:“月亮”(主语),“发出”(谓语),“光芒”(宾语)②再根据口诀,找出附加成分,根据其位置判断各自的成分:“皎洁”(在主语前,是定语) “明亮”(在宾语前,也是定语) “在夜空中”(在谓语前,是状语)③用符号法划分为:“(皎洁)的月亮〔在夜空中〕发出(明亮)的光芒”(助词不划入句子成分)二、根据标志确定句子成分在句子主干中,各成分常用词的词性不同,它的附加语所使用的助词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根据助词来判断其句子成分,这些助词标志是:“的”——定语的标志;“地”——状语的标志;“得”——补语的标志&&&&&&&&& 记住这些标志,就可以在句子成分划分时起到省时省力的效果eg:“他的语法学得好极了”因为在“他”和“语法”中间有“的”做标志,故句子主语是“语法”,“他”做“语法”的定语那么,“好极了”是宾语还是补语呢?因为有“得”做标志,很快判定它应是补语因此划分为:“(他)的 语法学得〈好极了〉”三、注意句子成分划分中的一些原则划分句子成分时,注意一些划分原则对准确划分成分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原则有:1、介词结构不能做句子主干介词结构是指由介词“在、对、向、于、在……中、对……来说、……”引出的一种语法结构,这种结构只能做附加成分(一般做状语或补语),eg:“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这句话中的“在我们学校”就是一个介词结构,我们不考虑它做主干只要划分出主干,然后根据它所处的位置判断出它的成分: 他〔在我们学校〕〔非常〕出名有时,介词结构会提到句子的前面,判断方法可以用“还原法”,eg:“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 句中的“在老师的帮助下”究竟做什么成分呢?我们说“介词结构常做状语”,而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前,我们就将这一结构还原到谓语“改掉”前,句子意思如果不变,说明它就是状语,属状语提前的情况我们将句子还原后变成了“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改掉了许多坏习惯”可看出句意未变,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是状语该句子的成分划分就应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改掉了(许多)坏习惯”2、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没有高低轻重之分,故在划分句子成分时一定要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否则,句子意思就不完整了eg:“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句话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一个并列短语,应划为同一句子成分即:“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改进我们不足)的(一种重要)方法”3、句子中有否定词的,否定词一定要划为句子主干eg:“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句中的“不对”应划入句子主干,即“你认为(这种方法)不对吗?”四、注意句子中“得”字和“在”字的词性“得”和“在”两个词语既可做动词,也可做助词、介词,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应注意判断它们的词性,以便能准确划分句子成分(原则是 句子中如果没有动词时,它们常做动词;有其他动词时它们常做助词或介词)eg: “我在教室里读书”句中已有动词,故“在……里”是介词结构(‘在’作介词),划为“我〔在教室里〕读书”eg:“我在教室”句中没有其他动词作谓语,“在”就作谓语动词,划分为“我在教室”eg:“我得了一百分”句中没有动词,故“得”作动词谓语即“我得了一百分”eg:“这一拳打得好极了”句中有“打”作谓语动词,故“得”作介词(补语的标志),划为“这一拳打得〈好极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请在此框输入您想分析的英文句子,然后点击“开始分析”按键。
句子成分分析:& 提示:框中标识可点击
句子语法结构详解:
句子相关词汇解释:
句子语法错误检查:
句子相关学习点:
句解霸解释
请等待 ...
版权所有:广州奥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英语难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英语难句子成分分析例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句子成分简介;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状语]+(定语+[状语]+谓语+&补语&;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多表示人或事物;2、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对主语;树叶黄了;3、宾语: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是谓语动词直;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描写性定语,助词“的”
句子成分简介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
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多表示人或事物,常用名词或代词。说明是“谁”或者是“什么”。简而言之―发出动作的主体就是主语。
2、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怎么样”。简而言之―主语发出的动作就是谓语。 漫天的乌云顿时消散了。
树叶黄了。
3、宾语: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是谓语动词直接作用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和工具等。可以回答主语做了“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简而言之―主语做的事情就是宾语。
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描写性定语, 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5、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U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U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U仔细地看了半天”
他[已经]走了。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深的回忆。
6、补语: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结果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程度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状态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趋向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数量
她生〈在南海〉。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处所、时间 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我们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干部分,它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但在否定句中,找主干时做状语的“不、没有”等不能删去,否则句子意思会完全相反。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1 我们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2 北京的紫禁城有四座门:午门,神武门,东化门和西化门.
3 她又认认真真地把书看了好几遍.
4 我们的春雁,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飘落下来.
5 家乡的端午节有很多和外地一样的风俗.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1、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
12、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
13、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
14、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
15、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
16、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51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小学版等内容。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小学版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句子成分简介 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口头...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_四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划分句子成分一、 主语: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主语一般用名词或 代词...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详解_韩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语文句子成分分析详解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与讲解 一、主语、谓语 1、主语 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小学版 隐藏&& 句子成分简介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1)主语: 一般上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或...(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  小学语文划分句子成分_二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1)主语: 一般上由...(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  语文基础知识之句子成分分析一、 知识要点 1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 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  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强化训练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语文句子成分分析及强化训练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 修改病句专项练习所谓...  语文句子成分训练(含答案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句子成分与句子主干一、 ...2014教师资格材料分析辅... 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句子成分分析法与改正病句
&&&&&&&&&&&&
句子成分分析法与改正病句
有的同学对病句之“病”,茫然无知:也有的同学虽知道“病”之所在,但不明白发“病”的原因,因此,对改正病句往往不能对症下药。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改正病句上掌握一些规律,改变那种茫然不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我想介绍一下利用句子成分分析来改正语法方面的病句的方法。掌握这个方法,有助于看准句病,了解病因,从而为医治句病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借助句子成分分析法改正病句,首先要掌握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成分,一般可先抓“主干”,即找出主、谓、宾;后理“枝叶”,即找出定、状、补。除了倒装句子以外,按照句子成分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位置:
主————谓———— 宾
————————————
例如:(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补语[& ]
(1)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
(2)〈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3)高粱〈又〉熟得[火红一片]。
(4)我〈不禁高兴〉地〈称赞〉道:“好,好恰当的比喻。”
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里,说明三点:
(1)句子或词组(包括介词结构)作了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不必再加以分析。如例(1)中“在……时代”作了“生活”的补语;例(4)中“好,好恰当的比喻”作了“道”的宾语;例(5)中“在……上”、“代表……大多数”、“向着……冲锋陷阵”、“最正确……最热忱”均作“英雄”的定语;例(6)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认识到”的宾语。
(2)按照《暂拟语法系统》,例(5)判断词“是”与“英雄”为合成谓语。“在……民族”在“英雄”前,仍作定语,不能作状语,这与句子成分的位置似乎不一致,但“英雄”是名词,修辞和限制名词的只能是定语。现在按照《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英雄”作判断动词“是”的判断宾语,“在……民族”作了“英雄”的定语,那就与成分的位置一致了。
(3)例(2)中,“在这样的时代”这一介词结构,虽在主语前面,但它不是修饰、限制主语“人们”的,而是修饰、限制谓语“产生”的,说明(人们)“在什么时间”产生(这种新的联想,新的感情)的。在主语前面,当然也在谓语的前面,这也符合上述各种成分在句中的位置。
为了帮助记忆,有人作了一段顺口溜,可作参考: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
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结构助词莫记错;
六者关系辨分明,&&&
分析正误心有数。
掌握了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来改正病句。首先作好句子成分分析,然后着手改正病句。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先看主、谓、宾是否残缺,多余或搭配不当。例如:
(1)(三位解放军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破冰救人)的事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对他们这种精神〉〈十分〉敬佩。
(2)(有的)教研室和教师提出了(一定要为人师表、教书教人,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3)〈在会场里〉,我
看到了(无数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例(1)中,“对他们……敬佩”缺主语,谁“敬佩”?“事迹”吗?显然不是。“广大群众”吗?但“广大群众”在句中已作了“赞扬”的定语。主语和谓语在句中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意思就不完整。毛病找出了以后,就可针对病因进行改正。本句可在“对他们……”之前加上“我们”。
例(2)中,“提出”(谓语)什么?缺了宾语“要求”。什么“要求”?就是“一定要……向上。”可见“一定要……向上”是“要求”的内容,作为“要求”的定语。毛病找准了,可在“奋发向上”之后加上“的要求”。此外,为使意思表达确切起见,可在“提出”之前加上一个介词结构“对自己”作为“提出”的状语。
例(3)中,看到
彩旗,动宾配搭是恰当的,但看到
歌声,动宾配搭是不当的,歌声只能听到,不能看到。这就是说在“看到……彩旗和……歌声”中,“彩旗和歌声”这一联合词组作“看到”的宾语,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针对病因进行修改,可删去“和”,在“彩旗”后加上“,”号,并在“一片”之前加上“听到”。
第二步,逐一检查连带成分跟中心词配搭是否恰当。
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 行为 是
看得见、摸得者、学得到的。
②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③你们〈总是〉〈积极而热烈〉地帮助
例①中“……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是“的”字结构,事实上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思想和行为”中,“思想和行为”是中心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定语。“行为”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思想”可以说“学得到”,但不能说“看得见”、“摸得着”,这是“定中”搭配不当,也是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例②中,“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作了“打扫”的补语,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动&
补”搭配是恰当的,但“打扫得整整齐齐”,“动&
补”搭配是不当的,应把“整整齐齐”删去。例③中“积极而热烈”,作为“帮助”的状语,“积极帮助”,“状&
中”搭配恰当,但“热烈帮助”,“状& 中”搭配欠妥,可把“热烈”改为“热情”。
第三步,检查连带成分内部是否有错误。
①大家
认为,《浙江日报》报导了浙大化工七七班的先进事迹后,对学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创“三好”的活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②〈通过学习〉,我们〈对调整国民经济的意义〉理解得[非常清清楚楚]。
中,“《浙江日报》……促进”是“认为”的宾语,这个宾语有毛病。把这个宾语单独进行分析:〈《浙江日报》报导了浙大化工七七班的先进事迹后〉,〈对学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创“三好“的活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通过分析,可见”是……促进“这一动宾短语的主语缺乏了。可删去“了”、“后”,使“《浙江日报》报导……事迹”作为“是……促进”的主语。
例②中,“非常清清楚楚”作为“理解”的补语。“清清楚楚”就是“非常清楚”的意思。因此把“非常清清楚楚”改为“非常清楚”或删去“非常”,以免用语重复。
以上例句均是单项错误,有时句病不止一处,那就要综合运用上述的方法,找出毛病,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如:
①(他勤学苦练、勇于探索)的精神,〈不仅对革命文艺工作者,而且对全国文艺战士〉〈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②〈通过学习雷锋同志的事迹〉,使 同学们
发扬了(雷锋的“钉子”)精神和(学习)主动性。
例① ②两句,通过句子成分分析,按照三步检查,可知例①中有两个毛病:其一,主谓配搭不当,“精神”是抽象的,“榜样”是具体的,“精神”怎能说是“榜样”;其二,连带成分内部有错误。“不仅……而且……”是作“是”的状语。在这一连带成分内部,“全国文艺战士”和“革命文艺工作者”是同一概念,没有递进关系。针对以上错处进行修改,把“全国文艺战士”改为“其它战线上的同志”;把“……一个……榜样”改为“值得学习的”。例②也有两个毛病:一是缺主语。缺谓语“使”的主语;二是动宾配搭不当,“主动性”如何发扬?针对不当之处,删去“使”,使“同学们”充当“发扬”的主语,或删去“通过”,使“学习……事迹”这一动宾词组做“使”的主语;在“学习”前加上“发挥”,使“主动性”作为“发挥”的宾语,这样动宾配搭就恰当了。
综上所述,掌握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对改正病句帮助很大。如果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并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分析、改正语法上的病句,就能减少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病句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病句往往同时会出现几种毛病,一种毛病也有几种改法。修改要抓住关键选择一种改法,进行修改和说明。
至于改正病句的一些具体要求,如改后要符合造句者的原意,不能增加、减少或改变原意,不能将句子改得面目全非等,不是本文着重阐述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析下列句子成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