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啊啊,大一新生该如何学习干嘛?

大一新生的困惑_百度知道
大一新生的困惑
我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大一女生,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看这个专业的就业面很广,而且可以考那个据说很“值钱'的注册会计师证。我现在也已经报考了一门了,但是我发现我才刚刚报一门最简单的经济法已经感觉学习挤占了我的很多时间了,大一下学期很多专业科也已经开了,我觉得学习很忙,根本没时间去做学生会,学社联,社团啊等等我上学期在做的事,于是我把这些都退掉了,但是退掉之后我觉得很空虚,尤其是看着别人在忙活动的时候心里觉得很羡慕,虽然我不是那种很擅长管理啊交际啊什么的人,但我也觉得我对活动的兴趣大于学习,虽然只是略微大于吧虽然我觉得大学期间应该多参加活动提高能力,但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很多活动也没见提高什么能力,除了认识了一堆关系一般般的人,我觉得真正能提高能力的只是那些能做到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的人,但能有几个人会做的那个角色呢?况且我想从大一开始考,拿到注册会计师证,但考那个证就意味着我要把我自己的几乎全部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那我以后工作了,发现我的能力和别人相差几年的水平怎么办呢?我爸我妈都劝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他们当年在学校里也是这样的,工作之后才一点一点提高能力的,可现在这个时代,那样还能行得通吗?而且关于未来的就业方向问题我也很困惑,家里希望我考财务类的公务员,但我怀疑考公务员我现在就该去搞活动,因为公务员需要的不是证,而是能力。而我自己憨迹封克莩久凤勋脯魔从小看到爸爸妈妈作为公务员整天忙于应酬,对公务员有很大的反感,可他们又劝我说做大城市里的财务类的一般公务员没有什么应酬,又轻松又赚钱,他们说天下第一职业就是公务员了,可是我觉得很多像我这么大的应该都是对那些白领啊公司啊什么的比较熟悉所以对那种有那么一点点的憧憬的吧,但是我又想做什么做到高处都免不了应酬啊,所以对我爸妈给我提出的道路又有点倾向了总之,很困惑,想问问那些高年级的以及已经工作了的学长学姐,请帮忙提点意见。谢谢了
提问者采纳
我觉得还是学习更重要吧,但学习并不意味着你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把自己变成一个书呆子,我觉得大学应该两样都兼顾,但并不代表要两样都做好,最好在大一没开学之前就想好自己的目标,即你是将来准备考研做学术还是毕业了就去就业,如果准备毕业就去就业的话最好是多专注于活动,多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如果要考研的话就要大一起就抓紧学习。但是不管怎么说学习和活动两样都不能丢,我觉得你考注会证也就跟考研差不多,你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但是也要多参加活动,你说学生会锻炼不了什么能力这点我认可,像你如果想专心学习憨迹封克莩久凤勋脯魔的话就可以只是参加一些社团什么的,或者选些其他的比较自由的活动去参加。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学到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即便你不是那些在活动方面做的很出色的人,你也可以通过与那些人的交往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你就业的时候就不会差太多。至于就业的方向那真的是看你的个人兴趣了,如果你真的从小就讨厌公务员的话你为什么要去做呢?不管怎么说就业方向上听一听父母的意见,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
提问者评价
回答一下liuxinghui249的疑问:我现在把那个问题关了,当时忘记了自己的百度账号,那个是在网吧申请的
我是一名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从我当初第一步踏进大学的门开始,我很紧张、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来度过大学的四年生活,差不多和你一样。现在毕业了,工作。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生活。我给你几点建议吧:学习上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尤其是英语。高数什么的除非你考研,不考能及格就可以了。最好能干点管理、组织之类的活,因为能锻炼自己,男生的话会比较外...
其他类似问题
大一新生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学习比什么都重要。考公务员不还得看学习。
你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证书,爸爸妈妈的期望,虽然很重要,但是未来还是要靠你自己去走的,会计证书很重要也非常的有用,前两天我去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招会计的是最最多的,但是证书只是你的一个敲门砖,真正进去以后还是要看你的能力的,在大学学的东西都非常的广,但是并不是每门你都需要,或者说你并不需要把样样都给精通了你知道吗? 那样的话不仅会占用你很多的时间,我敢肯定也学不太好,所以,还是那句话,你自己需要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最清楚,包括你的爸爸妈妈也无法代劳,还有就是,我觉得在大学里适当参加一些活动是很好的,那样的话,它带你的效益不仅仅局限在你参加的那个活动上面,你会结识到除你专业外更多的朋友,你的交际,处理事情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些不用我说你应该清楚它们的重要性不是吗?至于你的爸爸妈妈说的“劝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因为他们当年在学校里也是这样的,工作之后才一点一点提高能力的”,我认为,工作以后肯定是会提高你的能力的,但是那是在你已经有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吧!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你没有能力,空留满腹纸上谈兵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你现在才在大一,等你毕业的时候,形式会更加的严峻,没有一定的能力基础是无法自己立足的,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你的交际面,你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咱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当然不能和父母辈去比了,人家那个时候,上个学出来都可以分配的,而且那么哪有什么就业压力啊~~~呵呵,别困惑了,拿出你的精神头,好好加油吧,既然你提出了问题,说明你很有心,相信只要你肯努力,你会成功的!!
职业的定位与规划师一辈子的事情。如果有条件,应该找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咨询一下。比如下面这个~ 职业规划中国网是第1家在中国创立的职业咨询案例最多、效果最好、最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为有职业困惑的人就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问题提供现实可行、有根有据、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一直坚持不做自动生成结果的职业测评,因为这种职业测评往往不准。做完职业测试题后必须通过与专家交流,进行修正、确认,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95%以上的人选择网络视频交流,咨询效果跟面谈一样。咨询了《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去找工作或学习的,90%以上的人找到了自己喜欢又做得比较成功的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南海网报料热线:
大学生创业存在困惑 专家:政府应给予指导培训
  南海网2月4日消息(本网记者王晓灵)近年来,海南省政府大力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在2月4日的海南省第二届人才劳动力交流会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存在一定的疑虑。
  大学生创业三大困惑
  一是自身经验不足。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的文小姐表示,虽然考虑过自己创业,但创业需要很多准备,这些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完成的。“比如说个人的工作经验,没有经验怎么敢去创业”,文小姐说,大学毕业生刚出小门,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而这些是自主创业当中最基础的东西,凭着一腔热血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二是资金缺乏。接受采访的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没有钱是不创业的最主要原因。他们表示,创业所需要的资金来源一个是向家人朋友筹措,一个是向银行贷款。“家人供我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能再向他们借钱呢?”海南大学的大四学生小陈说,如果创业,他肯定选择银行贷款。但问题在于大学生缺乏商业信用,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融资借贷困难重重。“银行肯不肯借,借多少都是个问号”,小陈说。
  三是创业不知从何下手。虽然有创业的意愿,但做什么、怎么做,却成了大学生的困惑。毕业于平顶山学院的小吴说,“希望政府能有个指导性意见,帮助我们了解市场”。她表示,政府应该定期组织创业培训,对当前的市场进行分析,指导大学生如何创业。同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政府应有个对口部门进行协助。
  专家提议:形成工作机制
  对此,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的有关专家提出,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创业政策与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的工作,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小额货款、税费优惠等服务。要通过努力,把大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把创业项目开发与创业培训结合起来,把劳动者创业与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创业环境营造、创业能力培养、市场开拓与政策扶持的良性互动,形成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优惠相结合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工作机制。
  政府:出台创业收费优惠政策
  据了解,2008年海南省财政厅出台政策,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两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凡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以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作者: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匿名发表:
?在发布信息时,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管理人员有权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 有奖纠错 |
 广告刊登热线:8 客服QQ:
               分类信息广告
&&网友热评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大学生创业存在困惑 专家:政府应给予指导培训大一新生半年未解四大困惑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生活费“提前见底”水土不服难适应 对调剂专业有落差感 为人际关系发愁——大一新生半年未解四大困惑
新生王阳来京读大学后,每天都会给家里打好几个电话,跟父母亲诉说大学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同学间沟通的冷漠……说着说着,常常哭起鼻子。
和王阳一样,从9月入学至今,2009级大学新生的第一学期已接近尾声。一学期来,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活状态如何?遇到了什么困惑?
麦可思公司近日发布对2009年入学的大学新生调查报告,样本量共2759份。报告数据显示,部分大一新生在入学后,遇到学习、人际沟通、理财、饮食水土等四方面困惑。四大困惑困惑一理财不易 生活费“提前见底”“报到时,父母给我2000多块钱作为前2-3个月的生活费,1个半月后就花没了。”人大新生俞寒涔每个月定期向父母要钱。
新生报到时,许多父母往往会把整学期的生活费给他们,但不少学生却出现了“前半学期是富翁,后半学期是乞丐”的状况。
俞寒涔说,上大学后,手机通讯费用、各种社团、考试报名费、同学聚餐等开支是过去所没有的。学校附近商场超市多,花钱很容易失控,“最多时,我一星期光聚餐就要用200元以上”。■数据分析“必要支出”过多
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在经济方面,高职高专比本科新生、男生比女生更多存在问题。其主要方面是手机费、考试报名费以及交际投入过多。
困惑二水土不服难适应
干燥、寒冷的北京让不少来自南方的新生水土不服。
中央民族大学新生梁珊珊入学后的前两个月,每晚都会被渴醒。学校食堂的饮食相对于她的家乡浙江,口味偏重偏辣。“有时候会莫名其妙肚子疼。”珊珊说,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水土不服。
北大校医院副院长周广华证实,今年新生入学后,因水土不服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人数明显比老生多,新生入学的前两个月是高发期。■数据分析37%的新生饮食不习惯
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有37%的新生存在对学校食堂的饮食不习惯的情况。困惑三有落差感 学习缺动力
今年9月,于健夫顺利入读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填志愿时,我的5个志愿里没有这个专业,都是财政、法英双学位等相对就业较好的专业。”于健夫说,当他得知自己最后被录取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时非常意外。因为有落差感,入学后,于健夫一时不能进入状态。
辽宁籍新生石悦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是该校的王牌、全国排名第一的新闻学。可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新闻是她志愿表上的第五志愿,她是被调剂过来的。
石悦说,她到现在都觉得不太适应,“我想转专业,或辅修”。
和石悦同宿舍的6人都是理科生,其中有4人是被调剂到新闻学的。
这种专业落差感及带来的学习缺乏动力在相当一部分新生中存在。■数据分析三成新生有落差感
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初进大学,有三成以上的新生出现落差感。
此外,有54%的本科新生和51%的高职高专新生遇到了学习问题,其中,比重最大的是进入大学以后“缺乏学习动力”。
困惑四室友相处“并不易”
开学后一个多月,刘洁就从就读的学院路某高校学生宿舍搬了出来,自己租房住。“宿舍同学间交流困难,卫生、作息等习惯不一样。”刘洁说她没办法和大家一块儿生活,因为大学前,她从没有过住校经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新生习惯了过去在家父母照顾下的独居生活,入住集体宿舍后,在人际沟通方面遭遇了困难。而这,在女生中尤为明显。“女孩子心比较细,计较得多,沟通得少,就容易出问题。”新生徐雪解释这种相处的不易。■数据分析人际关系女生比男生愁
麦可思统计数据显示,大学新生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女生比男生更发愁,有32%的女生在与室友相处中存在这一问题,其中,与他人作息时间不协调的原因占38%。
专家支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工部部长李庚新生需学会自律
对于新生入学后的困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工部部长李庚表示,部分大一新生入学后难免会遇到一些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在这过程中要学会调整,尽快度过。
她建议,新生入校后,要学会正确认知自己,合理接纳他人,懂得尊重他人,搞好宿舍关系十分重要;生活上,新生在树立独立意识的同时,如遇到难题,可寻求老师、家长及同学的帮助;学习方面,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自律,第一个学期成绩的好坏会影响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信心,学习不能放松。
理财方面,同学们以前在花销方面主要依赖父母,现在得靠自己。建议同学们在花销时,先考虑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花销,制定一个合理的花销计划。
李老师同时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同样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大一新生离家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寂寞感,此时不仅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还要同时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学校方面则要加大对新生的辅导力度,多和学生交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段“不适应期”。北京大学校医院副院长周广华两个月到半年后不适应症状会减轻
新生遇到气候、饮食习惯不适应,甚至出现水土不服,很常见,不必担心。可以通过合理调节饮食、多喝开水、加强运动来减轻这种水土不服出现的身体反应。通常两个月到半年后,症状会减轻直至消失。
如有必要,可寻求医生的帮助。新闻延伸高校多可转专业及申请辅修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旋天颖表示,对现录取专业不满的新生,可以通过转专业、辅修、选修等方式,修读其他专业课程。
据了解,大部分高校均开辟有新生入校后转专业的途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新生在入学后第二学期可提出转专业申请,通过资格审查及相关院系测试后,通过者,可从大二起就读新专业。目前学校对专业转入转出学生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
此外,各高校还有申请辅修、第二学位,以及选修课程等多种途径。文/记者张航实习生隋昊言
&&&&&&&&&&&&&&&&&&&&&&&&&&&&&&&&&&&&&&&&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法制晚报 2006 京ICP备号 京新网备号 京公网安备本站通用网址:法制晚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新生该如何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