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忙看看这个是什么文言文特殊句式句式????...

相关链接:eg ……者,……也 这个句式 。与日语中的……は、……です。十分相像还有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与 “これは、……です”还有 “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也是把动词放在最后,与日语很相像。白话与文言,差异这么大,真的很无奈啊Orz。高考文言文大概得分是个位数,嘤嘤……
不喵自来。题主一下子提了好几个问题,必须要一个个回答;而不幸的是,我的日语也只有半吊子——确切说,只有能够读懂句法学文献的份儿……文言文的句式,特别是判断句式,并没有体现黏着语的特征,倒是可以说体现了主题优先语言的特征;黏着语和SOV顺序并没有独占关系(并非所有SOV语言都是黏着语,反之亦然),而文言文本身的确部分容许SOV语序的存在。首先,讨论黏着语的问题,需要辨别词素(morpheme)的存在。作为典型的黏着综合语,日语的语素划分是十分明确的,通过添加语素来改变句子的时态、动作的施受关系等。这里引用一段当时我曾经写过的介绍黏着综合语的文章来解释“黏着语”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和英语不一样的是,日语表时态、主被动、否定、情态的方式都是在动词词干后面直接附着有关的语素,同样是看见“見る”,在正式场合下表否定时并不是单独使用新的词,而是在后面加上词缀,变成“見ません”,表示使动的时候也采取黏着词缀的方式,变成“見させる”,但是每个词缀本身并不表达一个独立的意思。在黏着综合语里,通常一个词缀只能表达一种意思,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使用不同的词缀,词缀和词缀的边缘是清晰的,不会产生混淆。就目前书面留存的文言文样本来看,我们并没有办法来确定它是否像日语一样有着黏着词缀的结构:首先,我们无法确定文言文里的一个“字”当时会不会有屈折或黏着变化的发音,其次,就目前留存的文本看来,如果每个字都是一个固定的音的话,我们也并没有找到典型的黏着词缀——比如说文言文里表达否定、过去时、使动态,并不是采取“动词+否定词缀”、“动词+过去词缀”、“动词+使动词缀”的模式,要不高中也不会那么纠结于“这里是普通用法,这里是使动用法”了……而题主所说的“也”与“です”之间的“通性”,也并不在于黏着词缀方面,而是在其作用与出现的位置方面。“です”是出现在句尾的助动词,带有判断的意味;而“也”从判断词逐渐变为语气词(见),和助动词的性质并不相同。“也”的应用范围,比“です”广泛很多,比如说可以用在疑问的结尾(如《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而“です”则通常不会出现在疑问句的结尾(特殊语气、人物设计除外,讨论这些就跟找尤达大师学英语一样);作为语气词,“也”也不一定需要出现在判断句的结尾(如《游褒禅山记》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这二者唯有在表意上可以等同,语法性质却完全不一样。题主对日语的了解可能并非十分深入——这里妄加推断,如有误判,烦请告知——如果稍微多了解一点日语的话,大概会知道,日语有两个类似于case marker(格位标记)的助词,实际上非常相近,它们分别是系助词は和格助词が。在西方语言学特别是句法学对日语的研究里,は被称为topic marker,可以译作“话题标记”,而が则是nominative marker,可以称为“主语/主格标记”(相对的,を被称为accusative marker,也就是“宾语/宾格标记”)。は和が的功能较为近似,初学者也很容易搞混,我日语既然是半吊子,那么也就引用一下专业文献的说法,全文可以参照这里:。简而言之,一句话的主题(topic)是用は引出的,而一句话的主语则是由が标记的;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出现は和が的共存,比如这一句:スイカは僕が全部食べた。如果转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这么说——西瓜|我全吃完了。我相信题主一定会有这么说的时候的,如果不这么说的话,至少也不会觉得这句话很别扭。这样的现象称为主题优先,也就是在这种语言里,需要强调的、作为语境内含义核心的成分可以前置到主句之前,无视其本身的语法成分。像这两句里的“西瓜”,本身作为“吃”的宾语,都应该出现在主语“我”之后(现代汉语为SVO,日语则为SOV),但是由于主题优先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强行抽出来放在前面,而不影响整句的表意——大家绝对不会认为是西瓜把我给吃了对不对。主要语序允许主题优先的语言,就被称为主题优先语言()。题主所说的日语、古代汉语,以及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都是比较典型的主题优先语言。在主题优先语言里,也有不同的情况(术语称之为parameter):日语选择依靠语法成分标记主题,来凸显出“啊,它就是这句话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标记,刚好就是题主一直在想的は;现代汉语选择不依靠语法成分,而是用微妙的语气差别、停顿等来标记主题。文言文在这方面和日语略微靠近,可以选择用“者”、“乃”等方式来标记主题,但是也可以不采用,而是用停顿来标记(这种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如《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而除了判断句以外,“者”作为单词乃至于分句的主题标记,也与は表现出了很大的一致,具体可以参照董秀芳的。而与此同时,古汉语里却没有对应が的成分,所以与其说是“者”类似于黏着语的语缀,实际情况更接近于“者”类似于主题标记。介绍到这里,大家也应该能发现,主题优先语言和黏着语两个概念是完全不相关的:前者是句子内部不同成分的结构,后者则是词缀的使用与搭配。主题优先语言可以有多种可能性,可以是孤立语(如现代汉语、越南语),也可以是黏着语(如日语、韩语)。剥除了这两个概念互相关联的可能性,我们就可以说,题主所提出的古汉语和日语的“共通点”,实际上更多来自于主题优先语言的性质,而非黏着语的性质。最后则是关于黏着语、孤立语和语序的问题。不管是黏着语还是孤立语,都容许SVO和SOV二者的存在,正交出现的四个种类里,SVO的孤立语代表为越南语,SOV的孤立语代表为缅甸语,SVO的黏着语代表为马普切语,SOV的黏着语代表则为日语。所以并非说出现SOV语序则可以被一概而言是黏着语。至于古代汉语的语序问题,特别是小宾语的SOV顺序,碰巧我之前写过一篇专栏专门讨论了这个事情,这里不妨附上链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只允许小宾语出现SOV结构,正常的不加强调的名词性宾语依然遵循SVO顺序,而日语则是以SOV为基准顺序的,所以这两者之间在句法学上还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就像大家知道飞机和鸟都会飞,可那能一样吗……大概就是这样吧,我感觉我得继续去认真学日语了&w&
和 Chris桑一样,不请自来。非古汉语专业,也非韩语专业,能看懂一点日语。&br&—————————————————&br&题主和Chris说了日语和中文,我来说说韩语,这样给题主一点类比的例子。&br&&br&在中国古汉语中,语法现象有很多,题主将 者~也。 &br&&br&这样的句式列出来对应的是 &br&日语中 は~です &br&韩语中 ?/? ~?? 这样的句式。&br& 是不是很相像?我个人觉得原因在于sov句子中,助词是标识各语言成分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很难分辨出主语宾语 和谓语的位置。这个应该是黏着语比较显著的特征。&br&&br&但是,不是sov句式的古汉语中就不能体现这个特点了。&br&&br&例如&br&&br&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r&&br&就很难找到对应的黏着语特征。&br&&br&(日语您应该比我懂得多,我就不献丑了)&br&用韩语表示一下语句顺序:&br&永州之野?? 异蛇?/? 产?,黑质?白章?/? ??。&br&我相信 用同样是黏着语的日语写这句话 结构应该是差不多的。&br&&br&&br&——————————————&br&附注&br&?产 这个动词 在这句话中 如果 作为自动词来看,前面的宾语助词应该是?/?。
和 Chris桑一样,不请自来。非古汉语专业,也非韩语专业,能看懂一点日语。—————————————————题主和Chris说了日语和中文,我来说说韩语,这样给题主一点类比的例子。在中国古汉语中,语法现象有很多,题主将 者~也。 这样的句式列出来对…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超现实系秋叶原地下偶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什么文言句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