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问题如图1 2所示所示

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和类型
分析:读图,掌握洋流、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和山地等温线的判断方法.
解:A、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暖流经过,故不符合题意;B、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C、1月份,南半球为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相反,故正确;D、山地等温线中心低、四周高,故正确.故选:CD.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图为“我国南方沿海某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问题.(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有.(2)未来城市中心商务区规划在甲处,原因是.(3)乙、丙、丁三处中,大型仓储超市宜选址在处,理由是.(4)在火电厂四周建设防护带的意义主要有.
科目:高中地理
如图表示我国2011年春节(1月23日)四地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乙甲丙丁D、丁丙乙甲
科目:高中地理
如图是某日的光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F为晨线还是昏线?(2)图中A、C两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图中B、C两点中,昼长较长的是(3)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假设当天太阳直射点在17°N,则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科目:高中地理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如图为经纬网图,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S1=0.5S2B、S1=S2C、S1=1.5S2D、S1=2S2
科目:高中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荷兰位于欧洲西部,海岸线长1075千米(如图所示),全国土地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为了生存和发展,荷兰人民长期与大海搏斗,利用沿海1800多千米长的海坝,围海造陆,共困垦7&1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材料二&&荷兰农业发达,最早是利用风车来碾磨谷物、粗盐、烟叶、榨油等;现代农业&更是实现了高度机械化,是世界主要蛋、乳出口国之一.荷兰享有“欧洲花园”的美称,花卉&种植是其支柱性产此.荷兰把美丽送到世界各个角落,花卉出口占国际花卉市场的40%-50%.(1)简要分析荷兰自然环境对莱茵河的影响.(2)荷兰人民是如何利用海坝进行围海造陆的?(3)木鞋、风车、郁金香、奶酪被称为荷兰“四宝”,从古至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重要&影响.请你任选其一,分析其被称为“宝”的原因.
科目:高中地理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第二季度,浙江省政协组织一调研组就食品药品安全专程赴杭州、台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调查数据显示:20%的农用地不适合种植绿色农作物.杭州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且主要是人为污染,直接威胁百姓生命健康.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材料二:如图为杭州城郊部分农产品重金属和砷超标情况统计图.(1)结合材料二,说出铬和铅两种重金属主要污染的农作物品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防治农田污染的主要措施.
科目:高中地理
我国政府将2006年定为“俄罗斯年”.图15是“俄罗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①山脉;②河;③港口;④工业区.(2)莫斯科市的道路网表现为典型的环行放射式,其主要优点是.(3)根据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中俄两国最适宜在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知识点梳理
及其特点1、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的叫.2、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相反,且不重合.即: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如图:
生活中有关的物理常识: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三、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  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  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  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  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  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如图所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铁的N极在地理位置...”,相似的试题还有: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_____极附近.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重合,我国宋代学者_____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_____极附近.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_____(选填“是”或“不是”)重合的,我国宋代学者_____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体的磁感线分布与_____磁体的相似,它的北极在地理的_____极的附近.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并不重合,而是存在一个交角,叫做_____,我国宋代学者_____是世界上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的人.高一地理问题,如图所示,要有理由 1.四副图中表述正确的是A.1.2
D.3.42.若正确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_百度作业帮
高一地理问题,如图所示,要有理由 1.四副图中表述正确的是A.1.2
D.3.42.若正确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
高一地理问题,如图所示,要有理由&1.四副图中表述正确的是A.1.2&&&&&&&B.2.3&&&&&&&C.1.4&&&&&&&&&&D.3.42.若正确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P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B.P地气流较对岸湿润C.P地大陆沿岸一片热带季雨林景观D.P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3.下列选项中能反应图示内容的是A.该日,大约在1月中旬B.该日日落后,M.N俩地的目影朝向东北C.该季节,沂源比北京白昼短D.该季节法国马赛的海滨浴场游客很少
答案:BDC有事,所以现在不能给你解析了
没事,你回来再跟我说
临时先说第一题。根据陆地等温线都向北弯曲,得出月份是7月(你可以试着画一下,1月份不管南北半球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弯曲,简称“一陆南”,记住了做题省事)。7月份,越向北去,昼越长,所以1和2中,1符合条件;3和4 中4符合条件。
那刚才你为什么说选B
不好意思,太着急了,CBC
第二题,从第一题解析知是7月份,本题又说是最冷月,那么只能是南半球了,P地位于中低纬度海区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比如东澳大利亚暖流;对岸受寒流影响,比如秘鲁寒流,所以P地更湿润。选B。
第三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越往北去昼越长,马达加斯加岛在新西兰的北边,所以昼更长些,选C
请问,怎么判断晨昏线对错的,我一直看不来的,还有等温线也看不来,能告诉我吗,谢谢
第一个问题好回答,晨昏线是这样判断的,沿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向东,由昼进入夜则为晨线;反之已经晨线也就知道了哪边是昼哪边是夜。如果越往北去昼越长则为北半球夏半年的图,反之则为冬半球的图。
第二个问题用文字不好讲解,建议你先记住:“1月分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这句话,然后能应用。开学后让老师详细给讲一下吧,好不好?
看在哪个半球,是南,则温度越北越高,越南越低……北半球与南半球相反……判断一下就行你的图看不清,只能靠你自己这种题挺简单的……不过你的图看不清,没办法只有告诉你先判断半球,在北,则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在南则相反,根据纬线和等温线的关系去判断第二题看季节,注意南北季节相反这个图看得清吗no 靠自己吧...
no 靠自己吧
我先给你个提示,这个题不会有人回答的,因为看不清楚啊
这样可以了吗?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为__________,它的石油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和国家。
(2)海上石油运输路线B绕_________角,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海上石油运输路线A经_______海峡,到达_______。
(4)海上石油运输路线C经_____运河,到达_______和__________,可以缩短路程。
题型:读图,填图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中东;美国;西欧;日本(2)好望角;西欧;美国(3)马六甲;日本(4)苏伊士;西欧;美国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主要考查你对&&中东&&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欧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其中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和土耳其。其中,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三条石油运输线路对比:
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
到达的国家和地区
&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阿拉伯海
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欧、北美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
日本中东地区主要地理信息:1.重要的地理位置:中东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周围有五海,分别是地中海、黑海、里海(湖)、阿拉伯海和红海。2.丰富的石油资源: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2)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3)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4)主要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3.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的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2)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4.文化差异: (1)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2)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3)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5.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巴勒斯坦地区。6.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文化之争、领土之争。 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分布图:迪拜塔: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世界最著名的石油输出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9703186274715006572041680113790初中地理结业识图题汇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中地理结业识图题汇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1 2所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