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数列大题中数列部分知识预览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库(数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1页免费31页免费4页2下载券8页1下载券6页免费 6页1下载券5页1下载券10页2下载券8页免费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9页免费25页免费8页1下载券28页免费8页免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库(数列)|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库​(​数​列​)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数学中数列部分知识预览题_百度知道
数学中数列部分知识预览题
在任意两个非零实数a和b之间,也可以插入n个数,使之成为等比数列,但要注意,在实数范围内,当ab&0,q&0时,a,b之间可以插入(
)个数,当ab&0, q&0时,a,b之间可以插入(
)个数,当ab&0时,在a和b之间可以插入(
提问者采纳
在任意两个非零实数a和b之间,也可以插入n个数,使之成为等比数列,但要注意,在实数范围内,当ab&0,q&0时,a,b之间可以插入(n
)个数,当ab&0, q&0时,a,b之间可以插入(2n
)个数,当ab&0时,在a和b之间可以插入(2n+1
能稍微解释下么。。感谢
提问者评价
解释与否最佳都给了 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数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级教师2392603.6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31页免费40页免费6页免费8页免费6页免费 31页免费12页免费3页免费37页2下载券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2页1下载券8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19页免费19页免费
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库|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与​题​库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黄冈名师手拉手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31页)doc--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黄冈名师手拉手高三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数列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高考要求1. 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项.2. 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 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三、热点分析
1.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所有项和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
2.有关数列题的命题趋势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则是深刻认识函数和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求解题是对基础和能力的双重检验,而三者的求证题所显现出的代数推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  (2)数列推理题是新出现的命题热点.以往高考常使用主体几何题来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近两年在数列题中也加强了推理能力的考查。(3)加强了数列与极限的综合考查题    3.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用非常广泛,且十分灵活,主动发现题目中隐含的相关性质,往往使运算简洁优美.如a2a4+2a3a5+a4a6=25,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转化:a2a4=a32,a4a6=a52,从而有a32+2aa53+a52=25,即(a3+a5)2=25.
4.对客观题,应注意寻求简捷方法  解答历年有关数列的客观题,就会发现,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以用更简捷的方法求解.现介绍如下:  ①借助特殊数列.  ②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可更加准确、快速地解题,这种思路在解客观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数列客观题都有灵活、简捷的解法  
5.在数列的学习中加强能力训练 数列问题对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运算能力、归纳猜想能力、转化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更为突出.一般来说,考题中选择、填空题解法灵活多变,而解答题更是考查能力的集中体现,尤其近几年高考加强了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对能力的培养。  6.这几年的高考通过选择题,填空题来着重对三基进行考查,涉及到的知识主要有:等差(比)数列的性质. 通过解答题着重对观察、归纳、抽象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进行考查,其中涉及到方程、不等式、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等,综合性比较强,但难度略有下降.四、复习建议1. 对基础知识要落实到位,主要是等差(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前n项和.2. 注意等差(比)数列性质的灵活运用.3. 掌握一些递推问题的解法和几类典型数列前n项和的求和方法.4. 注意渗透三种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5. 注意数列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利率,分期付款等问题中的应用.6.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且往往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应给予重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不仅考查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而且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五、典型例题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例1】 已知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若前项之和等于它前项中的偶数项之和的11倍,第3项与第4项之和为第2项与第4项之积的11倍,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q=1时,又显然,q≠1 ∴依题意;解之又,依题意,将代入得
  【例2】 等差数列{an }中,=30,=15,求使an≤0的最小自然数n。  解:设公差为d,则或或或 解得:==> a33 = 30 与已知矛盾
或==> a33 = - 15 与已知矛盾或==>a33 = 15
或 ==> a33 = - 30 与已知矛盾∴an = 31+(n - 1) () ==> 31 0 ==> n≥63 ∴满足条件的最小自然数为63。  【例3】 设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已知S4=44,S7=35(1)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2)求数列的前n项和Tn。  解:(1)设数列的公差为d,由已知S4=44,S7=35可得a1=17,d=-4∴a=-4n+21 (n∈N),S=-2n+19 (n∈N).  (2)由a=-4n+21≥0 得n≤, 故当n≤5时,a≥0, 当n≥6时,当n≤5时,T=S=-2n+19n 当n≥6时,T=2S5-S=2n-19n+90.  【例4】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2项是8,前10项和是185,从数列中依次取出第2项,第4项,第8项,......,第项,依次排列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  解:由 得 ∴
∴  【例5】 已知数列:①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并求它的公差②设,求的和。  解:①由条件,∴;∴故为等差数列,公差②又知∴∴  【例6】 已知数列1,1,2......它的各项由一个等比数列与一个首项为0的等差数列的对应项相加而得到。求该数列的前n项和Sn;  解:(1)记数列1,1,2......为{An},其中等比数列为{an},公比为q;等差数列为{bn},公差为d,则An =an +bn (n∈N)依题意,b1 =0,∴A1 =a1 +b1 =a1 =1 ①
A=a+b=aq+b+d=1 ②A=a+b=aq2 +b+2d=2 ③由①②③得d=-1, q=2,
∴∴   【例7】 已知数列满足an+Sn=n,(1)求a1,a2,a3,由此猜想通项an,并加以证明。  解法1:由an+Sn=n,当n=1时,a1=S1,\a1+a1=1,得a1=当n=2时,a1+a2=S2,由a2+S2=2,得a1+2a2=2,\a2=当n=3时,a1+a2+a3=S3,由a3+S3=3,得a1+a2+2a3=3\a3= 猜想,(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成立。当n=1时,a1=1-,(1)式成立假设,当n=k时,(1)式成立,即ak=1-成立,则当n=k+1时,ak+1+Sk+1=k+1,Sk+1=Sk+ak+1\2ak+1=k+1-Sk
又ak=k+Sk\2ak+1=1+ak \ak+1=即当n=k+1时,猜想(1)也成立。所以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解法2:由an+Sn=n得,两式相减得:,即,即,下略  【例8】 设数列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数列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又。(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2)当时,试判断cn的符号(大于零或小于零),并给予严格证明。 解:(1)设数列的公比为q由条件得 (2) 证明:①当n=5,c5<0命题成立②假设当当也成立由①,②对一切n5,都有cn<0。    【例9】 是等差数列,数列满足的前n项和。(1)若的公差等于首项a1,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有;(2)若中满足,试问n多大时,Sn取得最大值?证明你的结论。  解:(1)当,∴原命题成立假设当成立则 (2)由故中最大  【例10】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满足条件,其中b>0且b1。(1)求数列的通项an;(2)若对4,试求b的取值范围。  解:(1)由已知条件得当n=1时,故 (2)由    【例11】 两个数列、 中,成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1)证明是等差数列;(2)若的值。  解:(1)是等差数列(2)又,又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练习一、选择题1.设(
) A. B. C. D.2.等比数列中,,那么  的值为(
D.3.11.等比数列 {a} 中,a=7,前三项之和 S=21,则公比q的值是(
(C) 1或 -
(D) -1或4.首项为1,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中的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前3项,则这一等  比数列的第四项为(
D.不确定5.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那么这个数列中的奇数项依照原来的顺序构  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B
D. 6.数列{an}的前n项和Sn=3n-2n2 (n∈N),当n>2时,就有( D )
A.Sn>na1>nan
B.Sn< nan<na1
C.na1<Sn<nan
D.nan<Sn<na17.有下列命题:①x=是a, x, b成等比数列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②某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一定是常数列③已知Sn表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S,那么{an}一定是等比数列④设,则这三个数a, b, c成等差数列其中正确的命题序号是:(
D.①②④8.若两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n?N),则的值等于( C )
D.9.在等差数列中,3(a3+a5)+2(a7+a10+a13)=24,则此数列前13项之和为( A )
D.15610.等差数列,=-5,它的前11项的算术平均值为5。若从中抽去一项,余下10  项的算术平均值为4,则抽去的是( D
D.二、填空题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为,则通项公式为
。2.数列{a}的通项公式为 前n项和为 S,若  (a为实常数),则a的值等于
。3三、解答题1.(1)(2)(3)  解:(1)(2)②-①得(3)当n=2k(k∈N)时,当n=2k-1
(k∈N)时,2.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已知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试比较 的大小,证明你的结论。  解:依题意, 可设则从而有(Ⅰ)当q = 1时, a2 = a3 = ... = 0∴(Ⅱ)当q > 0且时,(1)当n = 1时, ∴(2)当(i)若q > 1时, 则 (ii)若0 < q < 1时, 则3.已知数列
(1)分别求出。  (2)当n39且n是自然数时,试比较与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解:(1);(2)时命题成立  4.已知,⑴比较与的大小。⑵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一切大于1的自然数,不等式恒成立。  解:(1)∵f(n+1)-f(n)=S2n+3-Sn+2-(S2n+1-Sn+1)=...=>=0,∴f(n+1)>f(n)。(2)∵f(n+1)>f(n),∴当n>1时,f(n)的最小值为f(2)=S5-S3=∴必需且只须<...............①,由得m>1且m≠2令t=则不等式①等价于,解得:0<t<1即0<<1,即-1<logm(m-1)<0或0<logm(m-1)<1,解之得:。  5.某人年初向建设银行贷款10万元用于买房。  (1)如果他向建设银行贷款, 年利率为5%, 且这笔借款分10次等额归还(不计复利), 每年一次, 并从借后次年年初开始归还, 问每年应还多少元(精确到1元)? (2)如果他向工商银行贷款, 年利率为4%, 要按复利计算(即本年的利息计入次年的本金生息), 仍分10次等额归还, 每年一次, 每年应还多少元(精确到1元)? 解:(1) 若向建设银行贷款, 设每年还款x元, 则 105×(1 + 10×5%) = x(1 + 9×5%) + x(1 + 8×5%) + x(1 + 7×5%) + ... + x, 105×1.5 = 10x + 45×0.05x, 解得(元) (2)若向工商银行贷款, 设每年还款y元, 则 105×(1 + 4%)10 = y(1 + 4%)9 + y(1 + 4%)8 + y(1 + 4%)7 + ... + y
其中1.0410 = (1 + 0.04)10 = 1 + 10×0.04 + 45×0.042 + 120×0.043 + 210×0.044
+ ...1.4802
答: 若向建设银行贷款, 每年需还12245元; 若向工商银行贷款, 每年需还12330元。数列的综合应用(1)  【例1】 已知无穷数列{an},Sn是其前n项和,对不小于2的正整数n,满足关系。(1)求a1,a2,a3;(2)证明{an}是等比数列;(3)设计算  解:(1)S2= (2)猜想
a(1) 当n=1时,命题成立(2) 假设n=k(k≥1)时命题成立,即(*)同理有
1-Sk+1=ak+1
(**)由(*)式和假设由(**)式,得,1=(Sk+ak+1)故
ak+1=∴当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n∈N,a此时
(2)另证:对
n≥2, 1-Sn=an-1-an1- Sn+1=an-an+1
两式相减,有(3)=  【例2】 已知,数列 满足 (1)写出数列的前五项,试归纳出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求。(3)若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Sn。  解:(1)由得数列前五项(ii)假设时等式①成立,即当时即等式①对也成立由(i)(ii)可知等式①对都成立(2)(3)  【例3】 已知a>0,a≠1,数列{an}是首项为a,公比也为a的等比数列,令bn=anlgan(n∈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2)当数列{bn}中的每一项总小于它后面的项时,求a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知an=an,bn=nanlga. ∴Sn=(1 ? a+2 ? a2+3 ? a3+......+n ? an)lga.a Sn=(1 ? a2+2 ? a3+3 ? a4+......+n ? an+1)lga.以上两式相减得(1-a)Sn=(a+a2+a3+......+an-n ? an+1)lga .∵a≠1,∴.(2)由bk+1-bk=(k+1)ak+1lga-kaklga=aklga[k(a-1)+a].由题意知bk+1-bk>0,而ak>0,∴lga[k(a-1)+a]>0.
①(1)若a>1,则lga>0,k(a-1)+a>0,故a>1时,不等式①成立;(2)若0<a<1,则lga<0,不等式①成立恒成立.综合(1)、(2)得a的取值范围为    【例4】 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又有数列{bn},它们满足关系,对有。(1)求证{bn}是等比数列,并写出它的通项公式(2)求  解:⑴证法一:当 n=1时,。同理,(2)-(1),即由 于是由(3),(4)知的等比数列,证法二:同上算得,......猜想且数学归纳法证明,(1) 当,命题成立(2)假设时命题成立,即成立。∴ 又 由(1)(2)知对 猜想成立 的等比数列,⑵ ∴   解法2:由,∴{bn}是等比数列;且  【例5】 已知是首项为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是首项为1,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设,若 ,求d和q。  解:;又;=1
又   【例6】 已知等比数列中a1 = 1,公比为x (x > 0),其前n项和为S。(1)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的公式;(2)设,写出bn关于x和n的表达式;(3)判断数列{bn}的增减性;(4)求。  解:(1)(2)(3)当;∴当n1时,综上知为递减数列。(4)当数列的综合应用(1) 一、选择题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前n项和S等于(
(D)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该数列各项和为(
D.任意实数3.已知数列{an}满足an+1=an-an-1(n≥2),a1=a,a2=b,记Sn=a1+a2+a3+...+an,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A
).  (A)a100=-a,S100=2b-a
(B)a100=-b,S100=2b-a  (C)a100=-b,S100=b-a
(D)a100=-a,S100=b-a4.设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为S,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的前n项和为S',则的值等于(
(D) 25.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 < 0,则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公比q满足(
) A.q > 1
C.0 < q < 1
D.q < 06.设首项为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 的前n项和为S,首项为2、公比为3的等
比数列{a} 的前n项和为 S',则 的值等于:(
(D) 27.已知数列中,,则这个数列前n项和的极限是(A)(A)2
(D)8.等差数列的通项,则由所确定的数列的前n项和是(
D.9.已知等比数列{an}中,公比qR,且,,记则Sn等于(
D.  解:由已知可得所以得:所以10.已知数列此数列所有项的和等于(
) A.0.25
D.0.375二、填空题1.设等差数列共有3n项,它的前2n项之和是100,后2n项之和是200,则该等差数列的中间n项之和等于
. 752.在数列该数列所有项的和为,则的值等于
3.某工厂原来年总产值为a,以后连续两年平均以10%递增,若连续两年中第二年产值为b,则a占b的百分数是
。4.数列中,
。5.已知、都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且则的值为
。6.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若且
. 16三、解答题1.数列中,前n项和其中a,b是常数,且a>0,a+b>1,n∈N.(1)求的通项公式,并证明;(2)令,试判断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大小.  解:(1)当n=1时也能满足上式,∴∴(2)由(1)及对数的性质可得数列中各项皆为正值又∵,∴.∴
2.已知数列,前n项和为,对于任意总成等差数列。(1)求的值;(2)求通项(3)计算.解:(1)∵当n≥2时,成等差数列∴;∴∴∵,∴类似地∴∴ (2)∵当n≥2时,,即∴②-①得
∴为常数∴,,,...,,...成等比数列.;其中故∴(3)∵=∴= 数列的综合应用(2)  【例1】 已知函数具有下列性质:    
(1)当n一定,记求的表达式
(2)对  解:(1)     即又  ,即,由n为定值,则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于
(2),欲证,只需证明,只需证明          【例2】 已知函数f(x)=(1)求f(x)的反函数f-1 (x)的表达式;(2)数列中,a1 =1;an =f-1 (an-1)(n?N,n≥2),如果bn =(n?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3)如果g(n)=2Sn-17n,求函数g(x) (x?R)在区间[t,t+2] (t?R)上的最小值h(t)的表达式。  解:(1)
∴f-1 (x)= (2)∴
∴是以1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3)g(n)=2Sn-17n=n2-16n
x?R∴g(x)函数图像是以顶点M(8,-64)且开口向上的抛物线(i)当t>8时,g(x)在[t,t+2]上是增函数
∴h(t)=g(t)=t2-16t(ii)当t+2<8时,g(x)在[t,t+2]是减函数
∴h(t)=g(t+2)=t2-12t-28(iii)当6≤t≤8时
h(t)=g(8)=-64∴  【例3】 在数列{an}中,已知(1)求证:;(2)求证:;(3)若存在,使得,求证:。  解:(1)证明:当,命题成立。假设时,命题成立,即则由归纳假设,则,由平均值定理得所以时也成立因此,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2)证明:;由(1),又(3)证明:由及得由此得;于是又,解得  【例4】 已知数列{an}满足a1=2,对于任意的n∈N,都有an>0,且(n+1)a+anan+1-na=0,又知数列{bn}:b1=2n-1+1。(1)求数列{an}的通项an以及它的前n项和Sn;(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3)猜想Sn和Tn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⑴∵∴
∴,∴。即。∴。∴,又,∴。∴。⑵∴,∴。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猜想:当时,。即。亦即。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前面已验证成立;假设时,成立,那么当时,。∴当时,也成立。由以上、可知,当时,有;当时,;当时,。  【例5】 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为d>0,等比数列{}中,公比q>0且若,求a的取值范围.  解:由已知不等式,得
∵,∴①当时,,∵,∴∵若,则,∴若,则,∴②当时,∵,∴若,则,∴若时,则,∴综上:若时, 或时,或数列的综合应用(2)练习一、选择题1.设Sn =,则等于( A )
D.2.已知数列中,,那么等于( B )
D、31053.在等差数列中,(
D、不确定4.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4,它的第一项、第七项、与第十项成等比数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D、5.设等于(
D、16.数列1,b,c,8中,前三项1,b,c成等差数列,后三项b,c,8成等比数列,则必有( B
D、b<07.设等差数列的前4项之和为26,其末4项之和为110,又这个数列的所有的项之和为  187,则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A
D、项数不能确定8.设数列满足且 等于(
C、101a100
D、100a100二、填空题1.若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为Sn,且
。1002.已知数列,它的前n项和记为Sn,若是一个首项为a公比为q(q>0)的等比数列,且
. 3.在等比数列中,记:,若则公比q=
34.数列的前n项和为的值为
。15.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为(a为实常数),则a的值等于
。26.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且前n项中最大的一项为54,
。4三、解答题  1、若分别表示数列的前n项的和,对任意正整数n,。(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直线的斜率为,且与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与y轴交于点Dn,记;(3)若.  解:(1)解法(一)由已知当由于由于b1适合上式,  解法(二)由于为等差数列,当n=1时,,当由于b1适合上式,(2)设的方程为 ∵直线与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
则从而      (3)    =    2.都是各项为正的数列,对任意的自然数,都有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1)试问是否是等差数列?为什么?(2)求证:对任意的自然数成立;(3)如果,求。  解:依题意......①
......②  (1)∵,∴由②式得从而时,代入①,∴∴是等差数列。  (2)因为是等差数列∴∴
(3)由及①②两式易得∴中公差∴∴..................③又也适合③、∴ ∴∴∴????????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高考数列大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