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是如何抛头颅、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呢?

口述历史传承辛亥精神_中山文明网
当前位置:
辛亥后裔从“幕后”走向“台前”
口述历史传承辛亥精神
日 来源:
&&& 昨天下午,出席“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翠亨论坛的辛亥革命后裔,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讲述了他们记忆中的那段辛亥历史以及祖父辈的点滴故事。他们期望此次论坛通过缅怀革命前辈,教育新一代青年人继承前辈的献身精神,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共和民主富强。  ■孙必达(孙中山曾侄孙、孙中山之兄孙眉曾孙):  辛亥百年纪念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人
  头顶着 “孙中山后裔”的光环,孙中山的后人中却鲜有从政的。在孙必达的卡片上,虽然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的头衔,他却不认为那是从政,仅仅是一个头衔而已,他生命中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留给了自己爱好的专业――“酒店管理”。从1979年开始回大陆工作,32年间他走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江西、长沙等众多大中城市,期间参与建立的两家五星级饭店让他感到欣慰。一家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北京长城饭店,而另一家是广州人俗称“63层”,也就是广东国际大厦。
  孙必达认为,他走的算是从商路,这也是多数孙家后人所走的路,却不是唯一的路。“孙氏家族没有设定定律一定要从政或是从商,每一家每一房人都很自由。”
  虽然常被人称为 “孙中山后裔”,孙必达却从来没有见过孙中山先生,他是在先生逝世后16年才出生,所以他从来不按辈分称呼这位长辈,而是和其他人一样尊称其为中山先生。
  他从自己父亲的口中得知,这位伟人曾叔祖是一位特别勤劳的人。那时孙中山还住在广州的大元帅府,孙必达的父亲也搬过去一同居住。每天早晨,孙必达的父亲就看见中山先生早早地起来看书、写东西、见客人,一直到夜晚。由于时间紧,连吃饭都是特别快,三下两下吃了就完事,天天如此。
  让他感觉自己与中山先生有交集的,可能要算与宋庆龄度过的两年时光,“她在世最后两年,连最后一刻都是我陪在身边。”孙必达说。
  孙必达当年从国外回到大陆,宋庆龄知道后便把他召唤到了北京,并留住在家中。正是这段时间, 让孙必达领略了这个“GRAND MOTHER”的风趣幽默。当年初次见面,孙必达按辈分称呼宋庆龄为“GREAT GRANDMOTHER”,哪知这一喊宋庆龄却不接受,对孙必达说“你应该称呼GRAND MOTHER,我没有那么老”。此外,宋庆龄把自己的轮椅称呼为“劳斯莱斯”,也让孙必达记忆犹新。
  最近几年,孙必达经常回到中山,因为这里是孙中山先生的家,孙家的根。现在辛亥百年渐近,中山、广州、武汉、南京都在举行各自的纪念活动。他认为都是很好的事情,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这段历史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
  但每座城市纪念意义却不尽相同,广州、武汉,属于孙中山先生革命地,南京属于孙中山先生魂归地,而中山却是孙中山乃至孙家人根的所在。“辛亥百年纪念的不仅是孙中山,而是为此流血牺牲的千千万人,这些都是伟大的人。现在的人要多点理解历史、问问自己,不要让这段历史埋没在历史尘埃中。”
  ■彭宇扬 (彭素民曾孙):  搜集革命史料传承辛亥精神
  曾参加过华兴会、同盟会、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并亲身参与了江西革命活动组织工作和辛亥江西光复的彭素民,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领导人。他的曾孙彭宇扬,作为本次论坛嘉宾之一参与了论坛分组讨论。虽未在论坛上公开发言,彭宇扬仍庆幸能参与论坛,与关注辛亥革命的专家学者及其他辛亥后裔见面,分享多年来他与家族亲属收集的辛亥史料。
  在到场的辛亥后裔中,30出头、在广州从事嵌入式电子设计的彭宇扬显得特别显眼。他在讨论会上认真聆听着每一位专家学者的发言,系统地记录到自己的本子上。这种收集辛亥革命史料的习惯,可以算得上是家中一项传统。在其曾祖父彭素民1924年于广州病逝后,其曾舅父刘与存敬佩素民先生的高尚品格,便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素民先生的资料以及一些辛亥革命资料,并亲笔写下 “彭氏子孙世世宝之”的字样。
  这些重要史料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未能得以保存,很大一部分都在家人逃难的过程丢失、损毁。为了找回这份珍贵的史料,彭氏4代子弟在随后的80多年内,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这段史料的找寻。“走遍了各大城市的图书馆、把资料一字一字敲到电脑上。”彭宇扬说,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搜集,最近几年有关彭素民先生的生平史以及一部分辛亥革命史料才得以再现,并在最近以 “辛亥百年纪念盛典帅府名人系列―彭素民先生生平史料展”为主题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展出。
  如今,有关彭素民先生的史料已基本搜集完成,但形成搜集资料习惯的彭家人却保留了搜集辛亥革命史料的习惯。究其原因,彭宇扬表示原因很简单,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辛亥历史,传承辛亥精神。
  ■刘渝(刘揆一孙女):  “天下为公”普世理念让孙中山成为公认领袖
  今年71高龄的刘渝,是组建华兴会的先驱,也是始终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先行者。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把精心准备、尚未来得及在论坛上交流的论文《浅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拿了出来,论述了为何孙中山会成为公认的领袖。
  1903年,刘渝的爷爷刘揆一自费留学日本,结识黄兴,参加反对沙皇俄国东北三省的拒俄义勇队,随后又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谭人凤及胞弟刘道一等发起组织华兴会,酝酿武装起义,推翻清朝政府。后于1907年1月加入同盟会,始终拥护孙中山先生,至武昌起义爆发,还曾亲临汉口前线任督战员。解放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多次与毛泽东主席书信往来。
  在辛亥革命的众多先行者中,刘渝认为孙中山是无可争议的公认领袖。曾做过雕塑家、画家,在扬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雕塑系工作的刘渝,专门为本次论坛准备了一篇论文,主要是论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三人地位问题。她认为,孙中山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领袖,得益于他的卓越见识、系统完整理论体系以及 “三民主义”、“天下为公”的普世理念,是当时其他革命党人所难以超越的。即时辛亥革命走过百年,中山先生的许多理念、“民主”意识、忧患意识、辛亥精神提供的精神力支持,仍是值得传承的宝贵财富。
  ■李季仁(李烈钧孙子):写论文促两岸交流
  李烈钧孙子李季仁,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民革江西省委会副巡视员,在江西省南昌市定居。身穿白色短袖衬衣和浅灰色休闲裤的李季仁老人显得精神抖擞。他说,他第一次来中山,但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中山,因为他的祖父李烈钧从1905年去日本留学开始,就与孙中山是多年的挚友,他小时候经常听到长辈提及孙中山的家乡――中山。“中山这个地方太美了,我来到中山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激动。”
  李季仁还讲述了他的祖父李烈钧在孙中山的广州大元帅府担任过两任参谋总长的故事,昨天上午他还专门到广州大元帅府与相关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当时的历史资料,并把自己家传的祖父的电文电稿提供出来与专家们交流学习。
  李季仁说,他这次应邀来出席论坛,为该论坛写作了一篇约7000字的学术文章《辛亥百年忆祖父李烈钧》。他出席此次论坛的目的,一是来向更多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辛亥革命历史的意义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作用;二是希望能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作些贡献。他在台湾有姑姑等多位亲朋好友,他希望把这次论坛的学术精华传递给台湾的亲朋好友,并把此次论坛上赠送的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会员墨迹》这两本书带到台湾,去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温国杰(温生才孙子):  前辈献身精神激励我前进
  “日,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还在酝酿之中,一名同盟会会员,刺杀了广东将军孚琦,被捕就义,后被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他就是我的祖父温生才。”今年已经77岁的温国杰,向记者回忆起他祖父当年的英雄之举,心中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温国杰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父母经常给他讲的祖父温生才当年参加革命党的故事。温生才出生在广东梅县一户普通人家,有六兄弟,做过小贩、当过兵,还被卖猪仔卖到南洋打工,在南洋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经过孙中山的介绍加入同盟会……
  作为辛亥革命后裔,温国杰一直在努力把辛亥革命精神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他经常站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前,义务地向来自各地的青少年讲解辛亥革命先辈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这一讲就坚持了22年。
  温国杰说,他与另外几位志士后人于1989年7月发起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旨在继承和发扬先烈遗志,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会解答孩子们的各种问题,一定要把那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讲透。”作为遗属联谊会的会长,温国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解,很受青少年们的欢迎。
  温国杰说:“100年前我们的先烈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统治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振兴中华,相比之下,我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我们要用先辈的事迹教育新一代年轻人,让他们学习革命前辈的献身精神,激励他们不断前进。”
  ■陈木奎 (辛亥后裔,家族多人参加了辛亥革命):  筹建主题网站继承先烈遗志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应该要纪念和缅怀辛亥志士为国家进步、民族独立所作出的流血牺牲,更要通过重温历史,弘扬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辛亥革命后裔、辛亥革命网的发起人陈木奎与记者谈起这个话题,就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如何发扬光大辛亥精神而呐喊。
  陈木奎告知,他的家族有多个人参加了辛亥革命。他牵头成立的辛亥革命网是面向全球华人的一个非商业的纯公益性网站,是以辛亥革命为主题,目的是发掘辛亥革命历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中山精神。
  “我们走遍了全国各地,访遍了目前仍存活的辛亥革命后裔,就是要把我们这些辛亥革命后裔联合起来,一起为这个民族的振兴而奋斗。现在一些辛亥革命的第四代后裔已经根本不知道辛亥革命是怎么回事了,跟他们说起辛亥革命的历史,他们都不一定理睬你。所以,继承辛亥革命前辈的精神,不能只从血统上来继承,而应该从精神上来继承,我们要纪念先辈们为这个民族做了些什么贡献。”
  陈木奎对中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论坛给予高度评价 : “这次论坛的‘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主题非常恰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每一个烈士的家庭都是相当宽裕的,很多都是留洋回来的海归,但他们为什么还要献出生命去改变这个旧社会呢?完全就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要有一批批人为它付出甚至要献出生命,整个社会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以精神和灵魂为第一。”
【】【】【】
 精彩图文
广东省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联系电话:0
设计制作及技术支持:  中山文明网版权所有让信仰点亮人生-中国青年报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 & 往期回顾 & && &&&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让信仰点亮人生
郑薇 姚秀秀 徐吟寒
中国青年报
在茅坪八角楼革命旧址,基地带班老师对学员进行现场主题教学活动
&&&&日,正值五四运动95周年,革命摇篮井冈山,一个致力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和良好作风养成的教育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下文简称“青少年基地”),正如火如荼地举行“五四魂·井冈情·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这是根据团中央的总体部署开展的一次主题活动,在活动期间,通过组织青少年认真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聆听五四运动史讲座、寻访历史足迹、重走红军道路、与红军后代面对面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零零后”的第一批团员在炽热的红土地上上着第一堂团课,收获他们人生中关于价值观与“信仰”的一次重要启蒙。
&&&&在井冈山青少年基地,“信仰”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关注青年教育成长,如何让信仰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些疑惑,我们或许都能在青少年基地找到答案。
&&&&不忘使命——信仰是我们的目标
&&&&冲破黑暗的振臂一呼,挥洒热血的义无反顾。万千共产党人的炽热理想,汇聚成一条信仰的大河,承载着数不清的壮烈卓绝。
&&&&在英勇悲壮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五四运动一样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井冈山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注入民族血脉而传承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井冈山,仍旧保留着众多的革命旧址遗迹,流传着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并积蓄和传承着红军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传统。
&&&&“继承先辈遗志,点亮信仰之灯”。在人们呼喊着信仰缺失的年代,井冈山青少年基地作为党中央倡导建设、团中央直属、目前唯一一家针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全国性培训机构,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全国青少年信仰教育的重任。
&&&&让信仰点亮人生——井冈山青少年基地从创建初就提出了这个宏大使命。团中央高度重视基地作用的发挥,强调基地首先要把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用好用足井冈山的红色教育资源,坚定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为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基地把培训课程和体验教育、仪式教育、朋辈教育等结合起来,力争使课程具有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又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和趣味性,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在培训中真正触碰信仰、净化心灵、提高能力、锤炼作风。通过寓教于乐,让学员的情感和灵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截至目前,基地共培训青少年8.2万余人次,学员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730多所大中学校,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的普遍认可和一致欢迎。
&&&&唯念精神——信仰是我们的生活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圣地,每一条路、每一道水都流传着特别动人的故事,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可能蕴藏着非常悲壮的史诗,每一处革命遗迹,都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信仰。”如青少年基地工作人员所言,每到井冈山的一处地方,都能感觉到自己是受教育的,灵魂能够得到洗礼。
&&&&4月20日,微雨濛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迎来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百余名大学生记者。庄严肃穆的吊唁大厅里,基地老师为学员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许多同学泪水盈眶。来自陕西的李尤在瞻仰过程中几次潸然泪下,“我自小就爱听爷爷讲革命故事,这次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堂,对我的冲击很大,仿佛被带进了革命年代。”
&&&&“不要说是学员了,我自己每讲一遍这些革命故事,还是忍不住被感动”。作为基地的授课教师,谢京的工作是对学员讲述革命烈士的事迹。每一期学员到来,谢京都要和同事们一起,带领学员参观旧址、讲述革命斗争故事。面对同一个景点,同一场课程,一次次地重复并没有让他们厌烦,反而成了大家一遍遍深思反省和重新体悟的过程。
&&&&“最初怀着志愿的热情和对井冈山的向往,什么都没想就来了。工作一段时间后,很认同基地的办学理念,‘让信仰点亮人生’的使命也非常打动我。”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的王单是2012年来基地的第一批志愿者,在第一年的志愿服务结束后,她选择了续签一年服务。而且,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基地已经决定在她志愿期满后聘她为基地的正式教师。井冈山的信仰,已不断融入在这群90后年轻的革命精神传播者心中。
&&&&信仰在井冈山似乎不需要刻意寻找,它就像可以燎原的星火,已经融化、渗透到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身上,成为这里的一部分。
&&&&慎思笃行——信仰是我们的未来
&&&&柴丽薇是井冈山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第二次来基地培训,她对基地的一切仍抱着极大的新鲜感和探求欲。其实,她第一次踏上井冈山,不过是10天前的事。然而这短短10天,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我现在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了,最晚6点20分也会起来。”说起这些,柴丽薇很自豪,相比之前常常睡懒觉宅寝室的大学生活,从井冈山回去之后,她变得勤勉了很多。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祭奠井冈山革命英烈,体验“红军的一天”,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她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地认识:“井冈山这里的人,这里的物都是有故事的,而且时刻传递着力量。”
&&&&“朱德40岁的时候还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那时候山路肯定更加崎岖。”柴丽薇说,再上井冈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完挑粮小道全程。“井冈山之行是对我的精神洗礼,我从中学会了拒绝安逸享受!”
&&&&在井冈山基地的实践活动不过短短几天,但留给学员的思考和感悟却很长很远。“今天的青少年已经很少有机会真正感受战争年代人们的奉献精神。这一次井冈山之行让我深受震撼,大学生需要红色教育。相信日后我们会努力践行此次学习到的井冈山精神并发扬光大!”来自四川大学的霍逸冰发表学员感悟时说。
&&&&信仰,在这里成就了人生的新思考,成为了人生的新方向。
&&&&作为基地管理中心负责人,刘爱平自2011年7月奔赴这里参与项目前期筹建,已经与基地一起迎接了168期学员的到来。她认为,面对青少年群体在信仰、价值观、行为选择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化,用什么样的视角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用什么样的举动来传递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与社会责任,未来这个使命将继续被时代赋予给井冈山青少年基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青少年基地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精神,化为一次次的热血沸腾,一回回的心灵震撼,使之成为广大青少年成长中的一簇簇信仰之火,点亮人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方杨网摘】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
以下2篇博文摘自红色tohoi博客&
第一篇:李大钊、方志敏、萧楚女等革命先烈遗嘱
来源:红歌会网 | 作者:林伯野 |
原标题:先烈精诚动天地,侪辈追随继征程
——《忠魂铸长城》读后感
&&&我的老战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离休老干部罗小兵同志,拿来了一本他用了多年功夫收集编印的包括一百四十多位革命先烈们的遗言的好书:《忠魂铸长城》,嘱我写个读后感,我欣然从命。
大家知道,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才建立起来的。有二千多万先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和炮火中。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忘过去的绝好教材。
它收录了在牺牲前己是我党我军省、市、军、师以上重要领导骨干的先烈有:李大钊、瞿秋白、萧楚女、刘志丹、杨靖宇、方志敏、彭湃、王若飞、叶挺、毛泽民、袁国平、邓中夏、吉鸿昌、李兆麟、何叔衡。刘伯坚、赵博生、李硕勋、周炳文、邓恩铭、何挺颖、贺锦斋、刘绍南、向警予、夏明翰、毛泽潭、刘华、阮啸仙、车耀先、罗世文、等.的遗言。也收录了革命先烈杨开慧、赵一曼、周文雍、刘胡兰、董存瑞、陈然、江竹筠、和毛岸英这些事迹感人、广为人知的英雄们的遗言。
它还収录了民主党派著名人士如李公朴、闻一多,以及文学家郁达夫、名将杨虎城等人的遗言。这说明编者心胸开阔,尊重一切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们。
在这些烈士中,牟纪最小的才十五岁,叫张锦辉(女)。还有两个才十六岁,即刘胡兰(女)和朱振汉。十九到二十九岁的有五十六人。三十岁以上者八十五位。绝大多数是英年早逝,可敬,可佩,可惜,可痛。我们纪念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熟读此书,学习他们的光辉榜样,,努力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
具体地说,我认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认真学习:
第一、要学习先烈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祟高理想。
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前对敌人说:
“我告诉你们,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己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撒遍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方志敏同志在牺牲时说:
“共产主义世界的系统,将代替资本主义世界的系统,而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从痛苦死亡毁灭中拯救出来。全世界的光明,只有待共产主义的实现。”
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罗章凤烈士说:
“我己粗通革命道理,今后,决心把青春和生命,全部献给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为人类崇高的目的奋斗终身,百折不回,以实现此远大事业。”
向先烈们学习,首先要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世界观。
第二、要学习先烈们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立场。
萧楚女烈士说:
“一个人从生到死,都要做对人民有益的正大光明的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
周炳文烈士说:“我为劳苦大众谋幸福而死,死得其所,死得光荣。”
瞿秋白烈士说:“为中国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荣。”
周文雍烈士的《绝笔诗》说:
“头可断,血可流,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吉鸿昌烈士的《就义诗》说:“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向先烈们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第三、要学习先烈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恽代英烈土在其《狱中诗》中说: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高文华烈士说:
“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快活的人。”
陈然烈士在《我的‘自白’书》一诗中说: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李少石烈士说:“丹心己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不作寻常床篑死,英雄含笑上刑场”
有一位女烈士叫魏嫲,她在赴刑场时唱了这样一首通俗的讽刺讥笑敌人的山歌:
“又吹号筒又拿枪,咁多士兵来送丧,咁多官员做孝子,死到阴间心也凉。”
这里的凉字是指凉爽、高兴。
向先烈们学习,就要像他们那样永远蔑视困难,蔑视敌人,满怀壮志豪情。
第四、要学习先烈们在正确处理革命全局和个人家庭局部之间的关系上的高风亮节。
革命者谁都有家庭。可是为了干革命,有时候无法同时去孝顺父母,照看配偶和抚养儿女。这时就要牺牲局部,顾全大局。先烈们正是这样做的。
二十五岁的王孝锡烈士在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留连!”
二十八岁的烈士夏明翰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吐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离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二十九岁的烈士罗义妹说:“为了革命,家里吃点苦不要紧,等胜利了,普天下都有好日子过了。”
刘伯坚烈士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路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育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我葬在大瘦梅关附近。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的革命敬礼。”
李少石烈士在《寄母》诗中写道:
“赴义争能计养亲,时危难作两全身。望将今日思儿泪,留哭明朝无国人”。
他在《寄内》诗中写道:
“一朝分袂两相思,何日归来不可期。岂待途穷方有泪?也惊肘难忍无辞。生当忧患原应尔,死得成仁未足悲。莫为远人憔瘁尽,阿湄犹赖汝扶持。”(阿湄是烈士的女儿。)
牺牲时才十六岁的小英雄朱振汉是此书编者罗小兵的战友。这位烈士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
“我最亲爱的妈妈:我这次写给你是最后的一封信,也是最后一次和你谈话,你儿子的死是光荣的,为了全中国的人民解放而死是有价值的。妈!一个人是没有两次死的,一个人一定有死,但有的死了是无声无息的,我想一个人生出来做什么呢?其最有价值的就是为了光荣的死!妈!你或许认为你的儿子大不孝了呕!其实你应该欢喜你有一个光荣的儿子,你辛苦抚育是有价值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忘不了你。好了,最后我希望你努力教育好伟汗仔,准备建设将来的新中国。并祝快乐。”
牺牲时才三十一岁的女英雄赵一曼在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中说: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斗争,今天己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在你成人长大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40年11月,年仅19岁的金方昌被日寇逮捕。敌人打断了他的一只胳膊,又残暴地挖去他一只眼睛。在牺牲的前夜他给两个哥哥写了这封催人泪下的遗书。他写道:
“我在敌人的牢狱里、法庭上、拷打中、利诱中始终没有半点屈服、惧怕。我在被捕后,没丝毫悲伤。我只有仇恨和斗争。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牺牲。我在牢狱里向这些罪人工作着。我没有想过我会再活,我只有死。不过我在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
我要求哥哥们:
一、能坚决地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到最后胜利的时候。这不仅仅是你们要有这种人生观,能为这种事业干,并且得把自己锻炼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一样会运用马列主义到实际中去。这样才能使自已坚持到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时候。……
二、要求哥哥们能把咱们弟弟侄侄们都能抚养成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
哥哥们永别了!……你的弟弟写于敌人的木牢。十二、二”
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好同志啊!
第五、要学习先烈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联系实际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的光辉榜样,彻底批判现代修正主义。
许晓轩烈士牺牲时才三十三岁。他的遗言是:“请转告党,我做了党教导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党在胜利以后,经常注意整党整风,提高党的战斗力,不断纯洁党的组织。”
现在党的组织严重不纯了。许多资本家入了党,许多党员贪污腐败。人民群众对党己很不满意了。难道还不该彻底整顿么?
重新确立马、列、毛主义的指导地位。重新回到正确路线的轨道上来。
我流着热泪,拜读和引述烈士们的遗言,深感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及先烈们的万分之一。
此文如有错误,希望读者指正。
&&&&&&&&&&&&&&&&&&&&&&&&&&&&&&&&&&&&&&
第二篇:中国人民需要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政府.
一枝清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府?
&&&&感谢这个“特色社会”,它让我见识了一次又一次的“和谐”画面:从贵州的火烧警车的瓮安事件,到全国各起校园血案;从上海的杨佳杀害6警察,到永州的屈小军用机关枪连射3名法官——这些血淋淋的现实给了我们最直接、最干脆的回应:民不惧死,何以死惧之?看来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
机关内部矛盾只能用机关枪来解决了。
感谢这个“精英世界”,它让我饱尝了一幅又一幅“稳定”的画面:从黑煤窑到富士康的N级跳,从“平棉大罢工”到佛山本田近两千工人参与罢工——当这些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还认为改革开放的春风是在滋润我们还是在肆虐着我们?难道精英们就没有意识到,当国家的血管被切开的时候,外部在给你输血也是为了可持续地吸你的血?
感谢这个“拆迁时代”,它让我领略了一波又一波的“拆迁”奇闻:先别说四川唐福珍浑身裹着火球的痛苦表情,武汉被活埋的老人那纵身一跳的悲壮惨烈;也不说河南古稀老人魏克兴因为“没有地方去了”,而只能在麦地里啃吃麦苗的悲惨画面,我们就从最近的庄河上千名农民在政府门前跪诉的场景,到政府人员居然用枪来顶住人民群众的头,以200多人手持棍棒去围殴20来个手无寸铁的拆迁户——这些只有在旧社会才能出现的画面,现在活生生地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真实实地上演着。这个时候,清荷不禁要问,这是我们为民请命的人民“公仆”,还是专门来请民命走的“公捕”?
人民与公仆的对立,带回了我们今天需要思考的话题:水与舟的话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谁都懂得,平静的水平,轻舟荡漾——自然,这是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但是,当没有人去在乎水的洁净与水的健康的时候,甚至威胁到水的生存质量的时候,水就成了洪水猛兽,舟也就开始飘摇不定了。事实上这个时代已经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我们的舟,开始飘摇了。那是因为,作为“舟”的精英在执政之后完全堕落,与大众的裂痕日益加深,与人民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脱节,解决社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十分差劲。人民公仆已经丧失公众的尊重,社会责任感完全缺失,普遍的腐败与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降到了民众无法接受的底线,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就会走向全面的腐烂,国家也将与这样的社会同步走想衰败。如果到了这么一天,我们的执政党也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
重塑执政党——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就到了紧急迫切的时刻了。这些年,中央天天在提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何尝不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感?开展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那是因为我们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共产党员已经不先进了。有的不但不先进,而且很差劲。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要提“和谐”?因为社会已经不和谐了;为什么要提“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那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凸显出许多不稳定的因素。贫富分化,贪腐横行。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道义的包装,赤裸裸的利益征服不了民心。国企改革、医疗教育改革、房地产泡沫以及这些改革中精英表现出来的霸道与专横,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民众心里已经丧失了起码的信任。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精英们的表现,由于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不具备全局性、长远性的大视野,导致一两代人的历史观空前萎缩。......
以往的政治理念瓦解,革命叙述中断,导致原有的精神世界坍塌。你把“文革”与“改革”一刀切得那么整齐,并且以断裂与否定地形式来完成,使得我们的“过去”与“未来”这两个维度在历史视野中消失,只剩下一个被切断的,短暂的不稳定的孤零零的“现在”。于是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该向哪里去。我们只知道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清醒的时刻是虚无的,沉醉的床榻却成为唯一的温床。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当信仰之甍坍塌的那一刻,所谓的“和谐社会”又怎么去建构?
作为新的政治精英的中国共产党,曾经在20世纪的东方世界里,书写过一段辉煌而光荣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是怎么得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洒血,前赴后继,用两千万颗人头推翻了三座大山,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手里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在哪里?力量来自哪里?中国共产党的根,来自于江南那条渡船上宁静的桌椅上,来自于天安门城楼上那荡涤历史阴霾的伟人之音中。每一个路过天安门城楼的人,都要面对这位历史伟人的炯炯目光,这位从韶山冲出来的农民之子——毛泽东,他将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中国整整一个时代的旗帜。他带领了中国共产党,靠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靠着“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群众修桥补路,打土豪分田地,为人民服务。靠着“牺牲在前,享受在后”几十年一点一滴从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战士,每一个干部做起,任劳任怨赢得全国老百姓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曾经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是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精英集团而存在的。在那个天空下,他们能够超越一己之私,在其价值谱系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体现出作为共产党员行为的高尚性。从革命和建设这两个不同的时间段里,我们都可以真实而真切地感受到党的高尚:一次是在1949年之前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到建国前夕,登记在册的中共党员人数为300多万人,而自1921年以来牺牲的党员人数有姓名可稽者已经达到370万人。这正是当时处于弱势的政治集团能够夺取政权的原因之一。另一次是在1949年之后的建设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群众同甘共苦,共同践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1956年以后,行政10级以上干部曾经3次降薪,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均降至行政3级。正是这种同甘共苦的作风,使中国仅仅只用了四分之一世纪就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而这条路,西方人却曾经走过一百年。
整个毛泽东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依靠着信仰而凝成的钢铁团体。事实上,也只有超越一己之私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凝聚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才能抵御随时可能袭来的艰辛困苦乃至死亡的威胁,才能经受权力、金钱、美色等世俗的考验和诱惑。
然而,自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金钱法则迅速席卷社会各阶层的心理、伦理和行为。一方面是原有的政治信仰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市场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甚嚣尘上。自从1992年那首著名的诗篇谱成后,中国的权力精英腐败进程日益加快。权力精英与商业精英、文化精英的共谋成为这一年代独特的风景。掌握权力的精英与商业、知识等领域的精英相互腐化。中国共产党的威信,也随着这些精英们的作为而江河日下。毛泽东时代枪毙了张子善、刘青山这两个贪官,老百姓不相信那么好的共产党里,居然有那么坏的人;而现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里,老百姓却在想:共产党里,能够有那么好的人?
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靠着信仰缔造的,我们党的政权是革命先辈们从血与火的斗争中夺来的!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夺取的红色政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夙愿,这一切一切历史重任,如果夭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这一代是否会成为千古罪人,永远承受历史的骂名呢?那么,面对历史,我们是否该作如下的思考: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和谐?
16:32 | 作者:一枝清荷|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洒热血写春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