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区别5个情节电视剧和动画片没有播放前,民间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我不是问原著和影视作品的区别。

首先定个基调,这是我看过最烂的西游电影。
不着急,本人正愁漫漫长假无以为乐,一点一点来解剖一下这部“贺岁巨制”。剧情
剧情真是烂到不明所以。大闹天宫剧情基本上大幅度偏离了原著,一句话总结就是,原著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个是牛魔王大闹天宫,并且是两次。故事背景变成了神魔大战,牛魔王不知怎么就是想砍玉皇大帝,总之就是一股国产三流网游的剧情气息。改编并无过错,很多原著经过有想法的改编之后也照样精彩,但,实际的情况证明,这部电影的剧本真是改编得足够脑残。
凡是神话故事,始终无法回避一个基本的叙述问题,故事的缘由是什么?无论是古老的西方神话、华夏神话也好,还是现代的克苏鲁神话、托尔金神话也好,都构思出了一个精彩的缘由。然而,这部神话电影却没有缘由。
整部电影一直在说神魔大战、神魔势不两立,但从来没有揭示神魔为什么势不两立,总之就是咱们有仇,上辈子有仇,下辈子也有仇,有仇就要杀,杀的就是你。这么简陋的缘由根本就是在告诉观众,我们这个故事也没啥缘由,就是一阵乱打,闹哄哄的骗上几个亿的票房好发过年红包。
看看《指环王》是怎样叙述故事缘由的?
在传说的中土世界里,第二世纪时,诺尔多精灵中的杰出工匠凯莱姆布林波在黑暗魔王索伦的指导下铸造了三大精灵戒指、七大矮人戒指和九大人类戒指。此外,索伦又在暗地里铸造了一枚权力无上的至尊魔戒,这枚魔戒可以让持有者隐身并且使其长生不老,但最可怕的是这枚魔戒能够控制余下的十九枚戒指并且具有奴役全世界的力量,正是它帮助索伦将整个中土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中。看完这故事的缘由介绍就是一种史诗大片的赶脚有没有?
光这一点就可以让我用“粗劣”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剧本。这完全是丝毫不了解神话的编剧写的垃圾剧本,一个没有开始的神话,又怎会有结尾?
剧情的破碎程度以及毫无逻辑在某些场景直追国产玄幻大作《富春山居图》,还有一句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的话,亲爱的导演们和编剧们,不要乱加感情戏!无比生硬的感情戏,还不如不加。全篇看到尾我都不清楚孙悟空和狐狸精到底是怎么对上的,小时候见上一面,200年后再见上一面,然后就搞上了,还“交尾”了!我靠!一见钟情这种烂俗的桥段简直成了这些编剧不思进取的万金油,省时省力,还自以为挺浪漫。国产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不知道是不是都喜欢看起点的意淫小说,还是情感经历匮乏,不然怎么连个正常的恋爱桥段都想不出来?另外,我全篇看到尾也是不清楚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和玉帝三人之间有什么纠葛关联(话说铁扇公主你成了玉帝的妹妹开心不开心啊?),莫名其妙的牛魔王和玉帝互殴,莫名其妙的冲出一个铁扇公主,莫名其妙的恳求放过她的老相好,莫名其妙玉帝还真的放过牛魔王了,天庭都被牛魔王拆得一干二净了,玉帝你就不考虑下别人的感受?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该片还想赶潮流玩一下深沉,扯一点佛教的生死轮回的东西,但怎奈只是触到了佛教的一层皮,还是无数香港电影都触到过的那一层皮,渲染篇幅还少得可怜,没有逻辑、没有思考,孙悟空灵光一现,然后就顿悟了上乘佛法,这一点直接把该片的剧情深度拉低到幼儿教育片的水平。
莫名其妙,不知所然,牵强附会,然而这样的剧情在首映还没完的时候就有人拍掌叫好,放言曰:“《指环王》与《西游记》是最难搬上荧幕的作品,而这部电影是比肩《指环王》的优秀大作”。哎!豆瓣的水军们!你们有点良知好不好!你们的工作这么没底线,你家里人知道吗?台词
为什么要单独说一下这个台词?因为台词实在是太浅薄和弱智了,从中我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精心雕琢的地方,特别是孙悟空和狐狸精交尾的那一段,诶呦,你是250!啊对!我是250!我靠,你全家都是250!另外,不得不说演员的港式粤语腔太严重了,再搭配那浅薄的台词,比如“你今天开森不开森啊”、“今天也要开森哦”、“天变冷了,记得加件衫哦”、“你饿不饿啊,我给个桃你吃啊”,瞬间赶脚自己正在看TVB晚间剧场。各位爷,这是神话电影,不是TVB言情剧,你们到底分清楚了自己在拍什么了没有?每一句流利的现代TVB现代鸡汤台词一出口,我就受不了啊受不了。人物刻画
这部电影基本上没有什么人物刻画的情节,话说剧情都烂成这样了,还要人物刻画有何用?孙悟空
可悲的是,这个角色仍然没有脱离六小龄童的阴影。整场下来,我看够了甄子丹挠手抓痒、上窜下跳,看够了他的努力模仿。作为一个近年来才开始流行的题材——“黑暗西游”,在孙悟空的人物刻画上完全可以从老版《西游记》中跳脱出来。日本有一部动漫作品,叫《最游记》,这里面就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重新构思,不再是一个完全的猴子,外形与人已经相差无几,也不会上窜下跳,但保留了童真、鲁莽、正直、武力高强这些孙悟空的精神属性,那这个角色仍然可以称作孙悟空吗?当然可以,他仍然叫做孙悟空,仍然是齐天大圣,只是外形变了而已。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神话人物是一个象征,是一种符号,神话是现实人类的寄托,只要形象构思出色,人们仍然会喜欢这个新的神话传奇孙悟空,试问谁又看过孙悟空真正的面貌?没有,因为那不存在。
再不济,今何在的《悟空传》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彻底的黑暗化,强烈的反差能够带来极大的张力空间,是一个很有新意的突破口。但可悲的是,这部电影就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孙悟空,什么创新和突破都没有,老不老、新不新,谁又能靠模仿而超越六小龄童的那只猴子?李连杰不能,甄子丹也不能。
PS:我真看不出来这是甄子丹的脸。
玉帝
我躲在幕后,已经一万年了......如今,我将化身为金甲巨龙,势要与尔等决一死战,哼,自寻死路,你们这是在自寻死路! 哎!玉帝真是不忍心吐槽,发哥是我认为最有型的演员,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发哥被一群低劣的导演和编剧们糟蹋。
牛魔王
牛魔王在这部电影里的重要程度可以说超过了孙悟空,是剧情的主要推动者,不过即使是重要角色,人物刻画也是少得可怜,就是不停的要灭天,你就不想想,你要杀的是你老婆的哥哥啊!难道铁扇公主对你就不存在任何的制约?这也太简单无脑的吧。但奇怪的是,在诱骗孙悟空上,却塑造出了一副高智商的样子,先是送个女朋友,然后再怂恿二郎神送仙桃、送仙丹、送火眼精金,最后还把自己的一只牛角送了,智商高到简直好人一万年。
二郎神
天界首席战将被塑造成一个不入流的门卫,没事干就喜欢拿着鞭子玩SM,顺带和仙女调调情,还送飞吻,脑袋一根筋,单纯到被人一直利用到片尾,最后眼看编不了什么戏份了就让牛魔王一招秒杀。我靠!
菩提祖师
曾经与佛祖齐名的人物堕落为技能学习NPC,最后被牛魔王秒杀。
东海龙王
就是一个送装备的,没什么好说的。
......
.......
话说还有出场超过10分钟的角色吗?人物问题 作为一个西游记电影,出场神仙简直少得可怜,真的可谓寥寥无几,特别是炼丹炉被破坏的时候,重要角色太上老君更是一秒钟都没出现过。诺大的天庭空荡荡一般,玉帝就是一个孤寡老人,没有伴侣,没有下属,连护卫都没有,总是被迫御驾亲征,唯一的门神还整天想造反,我都不知道这玉帝到底是怎么当的。
人物关系也毫无章法。菩提祖师,多么强大的人物(具体多强大,可以搜索知乎的一些有关答案,很多,不难找),然而,在这里却成了观音的小弟。观音说,那谁,诶就是你,去教那个猴子去。然后菩提就说,恩,好的。好你妹,菩提是什么人物,轮到观音来指挥?哎!一看这编剧就是个连西游记原著都没读过的人,改编成这样也难为他了。特效
这部电影竟然还有脸说自己的特效出众?别说比十年前的《指环王》了,就是国产《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水平都达不到。毫无创意的画面、粗糙的贴图、糟糕的细节、突兀的光影,很多镜头还严重掉帧,别说什么前期拍摄没做好,后期制作无力为天这种观众听不懂的话了,这本身就是导演应该统筹好的事,观众只看最后的效果,而结果就是,烂,非常烂!全篇特效最好的地方,恐怕就是《大闹天宫》那四个金属大字了。造型
造型也是相当的失败,特别是所谓的女娲,先上图。
女娲可不是简单的神。女娲由元神盘古所化,与伏羲、神农并列为华夏神话的三大支柱人物。女娲不单单创造了人类,还制服过危害人类的巨妖,女娲补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可以看到,女娲不只是人类的母亲,也是是人类的保护神,我们在解读女娲的符号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了母性,却没有重视一点的是,女娲也是一位强大的战神。但是,请看看上面的女娲造型,我想请问这部电影的导演和主创,这浑身上下飘散出的一种外围女的气质是怎么一回事?请问她等下是不是要穿着这身镶满水钻的紧身衣去参加海天盛宴?更令我不能忍的是,你到底用飘柔了没有?怎么头发看起来这么差!
这造型简直是在亵渎中国的神话人物。
你就是用一个人型的光圈都比上这个花瓶好,估计又是哪个投资人要让自己的XX露下脸吧。再来看何润东的造型。唔~好一个妖孽的男子。这销魂的眼神,这一抹胡子,伴随着影片中频频出现的SM情节,腐女都要疯狂了好吗?从剧照上看,身着铠甲的一股廉价皮革气息一览无余,而在实际影片中效果更甚。所谓的“银袍金甲”,就是全身的皮革分别着色,连雕花都是软绵绵的感觉,对比一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银袍金甲”,差距一目了然。虽然《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烂片,但不可否认,在这个铠甲的造型上,还是做足了气势,光看这硬朗风格,沉甸甸的“分量”,就给人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庄重感。然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就是二郎神的“通天眼”,众所周知,这是二郎神的灵魂标志,是特效部门不可以马虎对待的东西。但大部分时间内,何润东的都“通天眼”处于关闭状态,就在上面用铅笔画了几条线了事。即使开眼的时候,也多半处在静态画面中,动都不敢动,眼睛的特效也做得特别突兀,就像用PS生硬的贴上去的一样,完全没有与那张妖孽的脸融为一体。有没有搞错,不是号称投资5亿的特效大片吗?怎么连二郎神的灵魂标志都做不好?钱不够?人不行?我不信,来看看《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双面人的脸部特效就知道,什么叫差距。双面人的脸部特效运用了在电影界非常成熟的“动作捕捉技术”,半张脸贴满了传感器,再搭配适度的化妆和后期制作,整体效果天衣无缝,非常完美。由于基本上没有看到“通天眼”在运动画面的镜头,我甚至认为这部电影连动作捕捉技术都没用上。实际的观影会让这种差距的感觉更加明显,实在让人怀疑,这5亿的制作成本到底有多少是用在特效上的,不然怎么连只眼睛都做不好?特效之烂,再添一笔。发哥的玉帝造型可谓是颇具“创新”。首次把不戴头帘,不穿黄袍,身披蛇鳞甲胄的玉帝造型献给观众。暂且不论这身铠甲能否配得上玉帝的地位,不过,属下二郎神配金银色,领导玉帝配银白色,这么尊卑不分,难道是暗示二郎神必反之心吗?但我不认为这是有意为之,而是主创脑洞大开,自以为酷毙了的傻冒之举。玉帝的造型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铠甲不发光。慢,先别笑,听我慢慢解释,为什么铠甲要发光为好。根本理由是,神特别是主神,形象必须要有所不同,不能跟普通人一样毫无区别。这是一种手法强调,因为无论是哪种神话,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逻辑,先有神,后有人,人是依据神的形象塑造而成。所以,如果不在形象上做点特别处理,根本无法给观众一种画面上的隐喻,不只是让观众一目了然的认为他是至高无上的神,更是加深对人物的行为处理,让每个人对神都产生宗教般的期待,神有光,所以是神是光明,他无所不能,他拯救一切。来看看《诸神之战》里宙斯的铠甲。对比左边的哈迪斯,宙斯身上一种神圣的感觉有没有?书上都是怎么形容孙悟空的装备的?回到水晶宫,孙悟空又要龙王送一身衣服相配。龙王实在没有,但又害怕悟空乱打乱闹,只好敲响应急的金钟,叫来南、北、西三海龙王敖钦、敖顺和敖闰,兄弟三人凑了一副黄金甲、一顶凤翅紫金冠、一双藕丝步云鞋,送给悟空。——《西游记》锁子黄金甲!龙宫珍宝,想必一定金光熠熠、气宇不凡,穿在美猴王的身上那自然得有一种英气逼人的风范。但!是!甄子丹同学,你这身上一股廉价皮革气息是怎么回事?那一种用合成塑料冒充铜雕的感觉又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龙宫珍宝?一点金属质感都没有,一点咄咄逼人的英姿都没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就这么没有品位,竟然会钟意这样的“紫金战甲”?特别是左下角腰带所勒出的折角,活脱脱把孙悟空的战甲穿出了西部牛仔的风范,真佩服造型师的非凡品位,你就这么喜欢皮革?据称这个造型一共还花了400多万的人民币,这笔巨款都够请一个腕了,也是让我很好奇,皮革这年头这么贵了?还有那双鞋,藕丝步云鞋,实际上给人的材质就是农村里过年用棉花做的娃娃鞋那种,没气势并且难看。其他的至于铁扇公主、狐狸精、卖肉仙女等造型,就是一股TVB古装剧的范,十分现代,屡屡让人出戏。影片中的小妖、小怪等造型堪称创造了奇迹,竟然超越了日本奥特曼特摄剧的造型水平,可喜可贺,唯一做了特效的妖怪——魔界女军师,也是一股西方老巫婆的造型,只让人感觉她更应该去给冥王哈迪斯做军师而不是牛魔王。场景设计火焰山用点心!用点心!用点心好不好?火焰山不但出现在孙悟空打破炼丹炉之前,还长的跟《指环王》里的魔多一模一样,就差个索伦魔眼了,我才明白为什么这部电影总是拿《指环王》吹嘘自己了,我们就是照着《指环王》抄的,当然是比肩《指环王》的优秀作品啦。天界但最大的败笔还是天界,我不知道这又是从哪抄的,抄的东一块西一块的,给广景的时候天界就是一副故宫博物院的造型,但进入内景之后就跟希腊的大型神庙一样,风格完全不统一,就像你买了一套40㎡的小公寓,走进去却发现跟豪宅一样阔气,这合理吗?天界是神仙之界,本应该是可以大幅度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辅以特效技术,美轮美奂的画面我简直都快摸到了。然而这一副中西杂糅的天界,这建筑!这外形!告诉我和人界有什么不同?蜀山都是悬空的好不好?毫无创意的天界,没有鲜明特色的天界,我只能报以失望,深深的失望。PS:请问天界什么时候开始是建在一只乌龟上面的?这是抄袭《魔兽世界》最新的熊猫人资料片吗?与女娲有关的故事里的确出现过一只乌龟,但那是为了拯救人界好不好?完全跟天界无关呀?花果山糟糕的特效和突兀的光影让花果山看上去跟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真的还不如上张家界实景。龙宫有吗!有吗!有吗!有吗!我怎么重来没见过!配乐电影配乐,没有好不好,只是适不适合,搭不搭配。很明显的是,这配乐实在选的太不搭,没有演绎出应有的激昂和惊心动魄,平淡过头,隐约中还带有一些京剧元素,但却没有处理好,显得很突兀,听得我起鸡皮疙瘩。打斗场面本以为有甄子丹撑场面,打戏不说“我能打十个!”,至少打个5、6个还是可以的,但万万没有想到,甄子丹继《特殊身份》之后再次让人失望,全程的打戏毫无爆点,在糟糕的特效下就是几个人在悬在空中软绵绵的发招,让人昏昏欲睡。导演和武指很明显不知道该如何设计空中格斗,只能弄出把人吊在半空双方甩兵器的效果,这种效果,业内简称为“吊打”,吊打演员。至于孙悟空变身金刚大战牛头人战士等情节都已经说得够多了,我就不吐槽了。不过全身黑色的牛头人被拔掉一只角后就变成白毛牦牛又是怎么一回事?就真的懒到连一只黑色的雄牛都找不出来了吗?再不济,那就把那只牛刷成黑色好吗?还是说这点细节你们根本都不在意?《最终幻想·圣子降临》里的打戏堪称动态格斗的典范之作,我甚至认为这就是一个标杆,以后的任何动态格斗都可以与之进行对比,最后的空中斩杀萨菲罗斯的部分真是炫到没话说,值得好好学习。或许我应该早就觉悟的,过年竟然放着好好的游戏不玩跑去看坑爹的“国产贺岁电影”,简直是讨打的行为。浪费钞票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我又给电影界流传的“贺岁档铁定赚钱,人傻、钱多、速来”的恶俗定律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幡然醒悟的我只想阻止让这条定律产生更多的受害者,少年啊,不要好奇这部电影有多烂还去贡献票房了,这是作孽啊!而在我认为自己已经看破了这些诡计之后,一点不经意间的发现,顿时让我感到自己毕竟太年轻,图样图森破。这电影竟然真的是一部国产网游宣传片!我靠!}
经费所限、筹备仓促筹备期由于经费问题大大压缩,1998年筹备,1999年拍完并完成后期,2000年播出。一言蔽之,操之过急。86版原班取经团队未完全回归86版猪八戒饰演者马德华未回归;86版沙僧饰演者闫怀礼未回归;就连白马也不是86版那一匹。服化道问题猪八戒硅胶肚皮并不好看,有点干瘪;狮驼岭大象精的硫酸硅胶脸也难看;妖精眼影以及紫色唇彩太难看。金平府斗三怪那一章节:后来因为饰演香妃而暴得大名的刘丹演的龙公主我竟然没看出来;狮驼岭那一章节:金巧巧演的孔雀精眼影太浓了,很出戏;取景地过于单一,主要在嵖岈山景区。剧本问题乱加剧情,故意增加《西游记》原著中没有的女妖精,有博眼球的嫌疑。色调问题色彩太过明艳,续集与86版《西游记》色调不统一。总结总的来看,比后来的张纪中版、浙江卫视版好,但与前作比相差甚远。}
不知何时起,网络上兴起种风气。谈起西游记,就一定有人跳出来说,西游记原著其实是黑暗的,恐怖的,86版西游记电视剧是给儿童看的,大家都被电视剧骗了。杨洁导演逝世。我搜了一下关于杨洁的文章,又看到了这种论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微信公号上有一篇署名为“有毛僧”写的《杨洁、周星驰,谁的西游记更接近原著》,这文章下面还有一个链接,名为《是时候科普一下真正的<西游记>了》。这两文章不少人附和,纷纷表示茅塞顿开,以后要找原著看看云云。我原先觉得这类论调不值一驳,《西游记》在名著里也算通俗的,不是文盲的中国人都该读过吧。每个人自己有眼睛,何必多说。现在看来,有些乐观了。你看,连科普西游记这种标题都能堂而皇之出来了(看这标题大概觉得西游记是相对论量子力学之类),还真能忽悠这么多人。这两文章都是贬86版西游,抬周星驰西游电影(包括大话和西游降魔之类)。记得过去吹周星驰的套路,大概还是什么后现代、解构之类不知所云的一大堆,大约还承认周的西游和原著没什么关系。虽把一个以恶搞为招牌的香港演员捧到吓人高度,硬塞给周一堆自己都不理解的名词,但好歹还知道边界。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捧周者,似已不满足于此,直接要把周刻画成吴承恩转世都要膜拜的知己,不仅忠实原著,还是升华原著。周星驰在这些人嘴里成了禅学天才,哲学大师,人性的深刻洞察者。一些人迫切寻找偶像来供自己膜拜的饥渴心理,确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不过这么搞,倒也未必是坏事。扯到原著,那就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毕竟原著的文本就放在那里,信口开河是容易戳穿的。有毛僧的文章里有这么一句:“孙悟空的可爱、勇敢、善良,与原著中的吃人、凶残、暴烈的性格也完全不符。杨洁导演将孙悟空描绘成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妖怪。”杨洁导演的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不知道,但说原著中的孙悟空吃人、凶残、暴烈,他看的大概是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原著。第一个问题,原著中的孙悟空吃人么?说吃人的,回去再把原著重读一百遍。原著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里说得清清楚楚:“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这明白交代孙悟空是不吃人的。这是旁白,也就是作者的设定。一些人断章取义,把打白骨精时孙悟空吓唬唐僧,说的一段话当根据了:“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原著里孙悟空喜欢吹牛、吓唬人,欺哄人不是一次两次。平顶山时为吓唬唐僧就揉出眼泪,装出一副哭包脸。他说自己过去吃人如何如何,能当真么?如果对乌鸡国时作者特意加的旁白还不信,看在花果山时的描写好了,别说吃人,吃荤的都难找。没当猴王时“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当了猴王后,“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访师前,众猴设宴相送,是些什么食物呢:樱桃、梅子、龙眼、荔枝、枇杷、梨子、枣、桃、杏、李、杨梅、西瓜、柿子、石榴、芋栗、胡桃、银杏、椰子、葡萄、榛子、松子、榧子、柰子、桔、蔗、柑、橙、山药、黄精、茯苓、薏苡。全是水果坚果植物块茎之类,这是猴子们把能想到的喜欢吃的食物都列出来了。再看拜师回来,除掉混世魔王,众猴奉承孙悟空的食物:“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个是合家欢乐”,人肉自然是没有的,就连其他动物肉都找不出来。更能说明孙悟空不吃人的一段,打死白骨精后被赶回花果山,听众猴哭诉猎人残杀群猴 “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的惨状,大怒,用飞石打死上山的猎人,然后呢:“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在那万丈深潭里;把死倒的马,拖将来,剥了皮,做靴穿,将肉腌着,慢慢的食用。”明明白白,死人尸体都是丢在深潭里不吃的,死马倒是特地点明剥皮腌肉,这还是花果山被烧成荒山后缺少食物,养活不了大批猴子,否则估计马肉都不吃。这段描写又是作者特意交代孙悟空不吃人。第二个问题,孙悟空凶残么?求仙问道前的孙悟空,原著中的描写是“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从“合契同情”,“不胜欢乐”“享乐天真”分明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究竟从什么地方看到凶残?当然也可解释成这时不会法术,没有凶残的资本。那学艺归来呢?除掉奴役猴子的混世魔王和凶残没关系吧,从傲来国搬运兵器算是抢劫,不过抢劫之前还特意吹阵风把人都吓在家里,然后才搬兵器,不伤一条人命,这是凶残么?龙宫强索兵器披挂,地府注销生死簿,是仗着有本事欺负人,但连个虾兵蟹将都没打死,也说不到凶残上去。再接着当弼马温、当齐天大圣、看守蟠桃园,闹天宫,说他爱慕虚荣,贪玩任性,监守自盗都可以,和凶残扯得上关系么?他把七仙女定住了,都没打死一个,这叫凶残?你要说《封神演义》里的哪吒无端打死夜叉,打死龙太子,射死女童,(其师)烧死石矶,才是真凶残,倒还说得过去。接着就是和唐僧取经了,打死妖怪,是本分。先后打死过一些拦路抢劫的强盗,算是防卫过当。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杀猎人,是猎人虐杀猴子在先,是正当的自卫反击。还有就是让猪八戒沙僧摔死黄袍怪的两个儿子,这确实有些过分。但算起来黄袍怪的儿子毕竟也是妖怪,黄袍怪平时吃人,到皇宫里还忍不住啃了宫娥吃。若是美国拍的科幻片里,出现人与外星吃人怪兽(比如异形之类)杂交产生幼种,被美国政府抓住了,恐怕多半也要送到实验室解剖研究,或者直接消灭的。即便按现代观念来说,也可理解。纵观整部原著,凶残这帽子还真戴不到孙悟空头上。五庄观,被清风明月骂得狠了,也就是推倒人参果树,要逃走也就送了几个瞌睡虫给两个道童,也没害了他们性命,哪里说得上凶残?在盘丝洞七个蜘蛛精洗澡,又因为考虑名声,不愿一下子打死。就是和《水浒》里那群好汉比,孙悟空都谈不上凶残。第三个问题,孙悟空性格暴烈么?没当猴王前“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当了猴王,和群猴关系是相处的极融洽的,“享乐天真,何止三五百载”,这是性格暴烈能做到的?在人类世界游荡时“在市廛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 碰见樵夫唱满庭芳就认作神仙,恭敬施礼,到了斜月三星洞前,又不敢直接敲门,反而跳上松树摘松子吃玩耍,直到有道童出来询问,才跳下来作答。比许多人类都来得温顺腼腆吧。菩提祖师问他姓,又说自己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这话当然也未必全真,但也不全假。从后来表现看,有人骂他也会恼,打他也会嗔,但情绪变化也在正常普通人范围之内,是某些人胡乱夸大的什么凶残暴烈么?孙悟空被菩提打了三戒尺,被同门抱怨 “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学了法术后,师兄弟要他变松树取乐,他也一点不藏着掖着,乖乖就变了。菩提祖师要赶他走时,又满眼堕泪。花果山到学艺阶段,有些人大概会说是因为没本事,才做小伏低。但性格和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充其量不过是孙悟空本事大了之后,更喜欢卖弄自己的能耐,更迫切的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而已。性格还是这个性格。学艺未成之前,无论和群猴相处,还是和同门相处,随和可亲,这不是刻意掩盖压制而成,恰恰是他本身性格自然流露的结果。太白金星一请就上天,很容易说话,封了个弼马温也兴高采烈,喜滋滋尽职尽责的照料马匹。听说弼马温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自尊心受到伤害,才反了下去。取经后,也基本温顺。紧箍咒也就一开始起作用,从书中描写看,其实后面就算没紧箍咒,孙悟空也都是心甘情愿保着唐僧上西天,甚至对唐僧有很强的依恋之情。原著里的孙悟空,不但和性格暴烈无关,倒是性格单纯天真,爱笑又爱哭,又多愁善感。黄袍怪那段,孙悟空被猪八戒请回去,经过东海,怕分别久了,被唐僧嫌不干净,还要先下去洗洗澡。打隐雾山豹子精,孙悟空在先打死妖精还是先解唐僧的绳子之间来回纠结,反复多次。作者描写的相当有趣:行者道:‘师父不要忙,等我打杀妖精,再来解你。’急抽身跑至中堂。正举棍要打,又滞住手道:‘不好!等解了师父来打。’复至园中,又思量道:‘等打了来救。’如此者两三番,却才跳跳舞舞的到园里。长老见了,悲中作喜道:‘猴儿,想是看见我不曾伤命,所以欢喜得没是处,故这等作跳舞也?’”要说86版西游记有改动,那也只能是把孙悟空的性格变得更刚强成熟一点,而不是相反。一些不读原著的人,大概只知道唐僧爱哭,殊不知孙悟空也特别爱哭,不但爱哭,一哭了就喊“师傅啊”。不妨略微列举一下西游记里孙悟空落泪哭泣的情形。在花果山宴会上担心寿命将尽,不能永享欢乐时落泪哭泣。菩提祖师要赶他走时,伤心落泪。三打白骨精,哭,还不是哭一次。被赶的时候,用分身术变四个包围唐僧下拜“噙泪叩头辞长老” ;驾云在半空中,听见东海潮声又落泪,“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然后回到花果山看见被烧得一片焦枯的惨状,又哭了起来:“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平顶山被银角大王施法压在山下,伤心的哭,“遇苦思三藏,逢灾念圣僧,……,叹罢,那珠泪如雨”。还是平顶山,变作小妖去请九尾狐狸精时,又哭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在号山枯松涧被红孩儿烧得假死过去,被猪八戒救活后, “止不住泪滴腮边,又叫:师父啊……”。给青牛精用金刚镯收了金箍棒后又哭,“扑梭梭两眼滴泪,叫道:师父啊!指望和你……”。真假美猴王那段。杀了强盗,被唐僧赶走,到观音菩萨那里,哭得死去活来,从头哭到尾:“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行者垂泪再拜道,……行者噙泪叩头道……”黄眉老怪那里,悟空看见对付不了布袋,又哭:“咬牙恨怪物,滴泪想唐僧,仰面朝天望,悲嗟忽失声,叫道:“师父啊!”多目怪那里,对付不了蜈蚣精的金光,也哭 “力软筋麻,浑身疼痛,止不住眼中流泪,忽失声叫道:‘师父啊——’”,接着又和黎山老母变成的妇人对哭:“行者点头嗟叹道:‘流泪眼逢流泪眼,断肠人遇断肠人!’”好不容易收服了蜈蚣精,看见唐僧八戒沙僧中毒情状,又伤心哭泣了;“行者径至后面客位里看时,他三人都睡在地上吐痰吐沫哩。行者垂泪道:‘却怎么好,却怎么好’”。在狮驼城,被装进了阴阳瓶,烧软了孤拐,还是哭:“忍不住吊下泪来,这正是: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道:‘师父啊……’”。同一回,听说唐僧被夹生吃了,更是失声大哭,一哭再哭。“八戒道:‘师父没了,昨夜被妖精夹生儿吃了。’行者闻言,忽失声泪似泉涌。”“沙僧滴泪道:‘哥啊!师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夹生儿吃了!’大圣听得两个言语相同,心如刀搅,泪似水流,急纵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东山上,按落云头,放声大哭,叫道:‘师父啊——’”听说唐僧死了,简直是打开了水龙头,眼泪没法停止了,去见如来还是哭:“见如来倒身下拜,两泪悲啼。……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无底洞那一回,唐僧刚被救出,又被老鼠精捉了去,孙悟空又哭了:“只见那路旁边斜身单着半截儿缰绳。他一把拿起,止不住眼中流泪,放声叫道:‘师父啊!我去时辞别人和马,回来只见这些绳!’”隐雾山豹子精把唐僧捉了去,孙悟空还是哭,猪八戒还比他刚强点:“行者道:‘……天,天,天!却怎么好!’止不住腮边泪滴。八戒道:‘不要哭,一哭就脓包了!横竖不远,只在这座山上,我们寻去来。”等妖怪拿其他人头哄孙悟空等人说唐僧已经被吃了,又是痛哭:“孙行者认得是个真人头,没奈何就哭。八戒、沙僧也一齐放声大哭。八戒噙着泪道:‘哥哥,且莫哭。天气不是好天气,恐一时弄臭了。等我拿将去,乘生气埋下再哭。’”原著的孙悟空是碰到点困难就要哭,自己受苦要哭,看见唐僧受苦要哭,唐僧赶他走时会哭的加倍厉害。至于听说唐僧死了,更是哭的惊天动地,难休难止。对唐僧的感情之深,到了难以言喻的地步。这是一些人胡扯的孙悟空性格凶残暴烈,你逗我玩吗?原著里的孙悟空,就是个单纯的猴子,个性一点都不复杂。当美猴王无忧无虑了三百多年。担心生死,就一门心思求仙学道,不是菩提祖师提醒,都想不到回花果山。回了花果山,天上请去当弼马温,就专心致志养马起来,把马养得膘肥体壮。当了齐天大圣,也不计较品级俸禄,成天游玩,没大没小,和各路神仙称兄道弟,呼朋唤友。得了看守蟠桃园的差使,又一门心思吃桃子了。觉得自己不受重视,蟠桃会没邀请自己就不服气,去捣乱。到西天取经,又全部心思都放在唐僧上,三句话不离唐僧。伤心了能当众落泪,开心了能手舞足蹈、上蹿下跳;生气也立刻外化为语言动作,绝不压在心里。哭得多,笑的更多。伤心时哭的厉害,乐的时候又喜得没心没肺。原著的孙悟空就不存在什么压抑阴暗的心理。紧箍咒戴在他头上,从来没戴在他心里。说穿了,孙悟空的性格是儿童的性格。和儿童一样争强好胜,也和儿童一样有些欺软怕硬。喜欢充好汉,但输了也认栽。有什么好东西就忍不住要拿出来和人攀比炫耀,自己有本事恨不得满大街人都知道。在乎别人的看法,特别希望受到重视。喜怒爱憎都放在脸上,情绪来得快,变化也快。明代李贽有一篇文章《童心说》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西游记》可以说是《童心说》最好的体现,一个有童心的作者,刻画了一个童心。西游记本身就是童心的产物。不过在一些人看来,童心大概成了跌份掉价的事情。所以他们是一定要把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塞给孙悟空的。大概觉得把西游记说成暗黑,把孙悟空说成阴气森森残暴吃人,能把自己提拔出于庸众之上。这和他们吹捧周版西游的心理或是相通的,想表现出高于儿童阶段的深刻,又苦于思想浅薄、无处发力,就在西游记上乱做文章。属于中二病。不过这种中二病形成大规模共鸣效应后,在一些人身上就长久延续下来,乃至过了青少年时期,还深信不疑。和把孙悟空丑化、魔化互为镜像的情形是把孙悟空过度拔高。国人也许是一段时期以来被灌输压迫反压迫的思想太深了,受了点委屈,就觉得是全世界欠他的。恨不能每个毛孔都渗着悲壮,控诉黑暗。比如《悟空传》里就有一些肉麻的句子:劈头就是“我要听到天的痛哭,我要听到神的乞求。”当中还有一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一本正经过头,就成了滑稽。文人硬要拗出一副恨天恨地、孤高冷傲的绝世英雄的姿态来,就显得矫情。这种用扩音器呻吟的做派,和《西游记》的气质恰是格格不入的。——————————————————————————————补充下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西游记》的评价最精辟: “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尤未学佛”。 《西游记》不是控诉这个控诉那个,阴气森森的作品。书中既展现了瑰丽壮观的神话世界,也把人情世态融入仙佛妖魔的社会,涉笔成趣,诙谐幽默。有讽刺,有影射,但都是好玩有趣之下的随意点染,而非苦大仇深的刻意经营。书中所有对象都开得起玩笑。车迟国三清塑像能被扔茅厕里,如来身边的人能呈现公然索贿的丑态。妖魔鬼怪可以时而诡诈凶狠,时而憨傻可爱。全无僵硬陈腐,一定要怎么样的冬烘气。揭道教短,也揭佛教短,更揭天庭的短,把一切宗教用世俗化的态度来描写。这种毫无压力、随意挥洒的讽刺嘲弄,恰恰让西游记呈现明朗轻松的气息,与压抑沉重绝缘。这类揭短讽刺,不是一腔悲愤的控诉揭露、否定打倒云云,而恰恰是让那些本来似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容亵渎的宗教神仙更接地气、亲切可爱。对比一下当今某些高度敏感,一触就跳的宗教之类,这点更易理解。作者以童心写西游记,其本身的文学素养,思想储备,人情阅历,又使得最后呈现出来的西游记小说,不仅妙趣横生,充满各种让人解颐喷饭的情节,同时也有引申联想空间,让人回味。其总体的基调又是明朗乐观的。正是这样一种特色,使得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能历久不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在对原著的各种戏剧和影视改编版本中,毫无疑问,86版西游记是总体上最忠实的把握住了原著整体风格。这不仅体现在情节上大体遵循原著,而且也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审美风格,氛围意境的营造上。杨洁导演的洞察力和执行力甩开了现在许多改编者一大截。86版西游记既不是最早拍摄的西游记电视剧,也不是特效最先进的,但其受到的欢迎持久度和广度,在所有版本中一骑绝尘。这和其忠实原著风格是有内在联系的。现在一些人以踩踏抹黑贬低86版西游为荣,这里面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种是先卷入到对周星驰和港式大话西游的传销式造神运动中,以膜拜周和其大话西游为时髦,其实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自恋式合群。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种膜拜周式恶搞西游的心理状态,就需要寻找理由贬低86版西游,以获得某种优越感。另一种是陷入名著妄想综合症的状态里,这些人形成了一种教条,既然是名著,那就一定有普通庸众所无法觉察的深意,于是挖空心思穿凿附会,挖掘各种所谓原著中阴暗恐怖,以彰显自己之卓尔不群。还有一种是自己本身有一些小众癖好,单纯的表达出来,显得矫情。把西游记这个最具大众认知度的题材内容附会上去,说这才是原著要表达的意思云云,能显得更加高大上一些,也更便于扩散和传播。当然也有些人是单纯通过对86版西游记的不屑,希望表现出自己脱离童年的幼稚。。不管是哪个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目的,也不能完全无中生有,还是需要在原著里找到一点发挥的根据,以传播所谓西游记原著恐怖黑暗,大多数人都被86版电视剧骗了的观点。最常用的手法是把某些片段,断章取义出来,放大凸出,以偏概全,曲解夸大,说这才是原著面貌云云。比如一个最容易拿来做文章的点就是孙悟空的外貌。据他们说,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应该是丑陋狰狞恐怖的,书里多次提到许多人见了孙悟空都害怕。初看这观点,似有理。但实际上,不过是用了一种偷换概念的忽悠手段。孙悟空外貌,书里没什么含糊的地方,那就是猴子的形象与人的结合体,比普通猴子应该还漂亮点。书中的猴子群体本身就是人化的,既然称之为美猴王,那也是更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猴子。猴子什么形象?没到过动物园,那电视上或照片上总是看见的。会觉得有多丑陋,或多狰狞可怕么?当然不会!这里的关键是,任何事物给人的感官印象,都是在一定的心理预期和事件背景之下形成,如果剥离了这个预期和背景,断章取义的谈论孙悟空的形象,就是误导。如果你的心理预期就是看到一个猴子形象的神话人物,那猴子形象并不可怕,甚至可爱,至少绝无狰狞恐怖之感。这也是观众看到以视觉化手段呈现出来符合原著形象的孙悟空时应有的感觉。但如果你在现实生活里,心理预期看到的是个人,却突然看见一个长着一张猴脸,浑身长毛的东西跳在你面前,还说着人话,那当然会惊骇,有避而远之的本能反应。一些仅仅是浑身长毛的毛孩都要被人侧目而视,更别说脸部和猴子类似了。国宝大熊猫,大家都会觉得可爱,那是在大家心理预期就是看到一个熊猫时候的感觉。但如果一个人,长的和熊猫一样,嘴里有尖牙,脑袋臃肿肥大,皮肤黑白两色相间。猛然一撞见,你会觉得可爱么?当然不会,只会吓一跳,觉得可怖。孙悟空也是这个道理。原著中的路人龙套,没有和读者一样开全知视角,没任何心理预期。猛然看见孙悟空,当然就和我们现实里猛然撞见一个怪物的感觉类似。如果因此就认为孙悟空比正常猴子的外貌还要丑陋狰狞,甚至如周星驰电影,说弄成一个猥琐丑陋到极点的狰狞侏儒猩猩的模样才是忠实原著,那就偷换概念。真仔细看原著就知道,孙悟空平常状态下的形象并不狰狞恐怖。西梁女国子母河遇见艄婆,面对孙悟空的问询是“微笑”,到了河边的村子里,老婆婆看见孙悟空问询时的反应是“喜哈哈”,“欣欣的笑”。出来三个半老不老的妇人,也不害怕,反而看着唐僧笑。到了西梁女国城中,市民看师徒四人,也是“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围观者“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惟闻笑语”。这时候靠摆弄嘴脸来把人吓散的,也是猪八戒。另外如朱紫国,市民见了师徒四人也非但不怕,反而争相观看,哄笑作戏:“那两边做买做卖的,忽见猪八戒相貌丑陋,沙和尚面黑身长,孙行者脸毛额廓,丢了买卖,都来争看。三藏只叫:‘不要撞祸!低着头走!’八戒遵依,把个莲蓬嘴揣在怀里,沙僧不敢仰视,惟行者东张西望紧随唐僧左右。那些人有知事的,看看儿就回去了。有那游手好闲的,并那顽童们,烘烘笑笑,都上前抛瓦丢砖,与八戒作戏”这里猪八戒是藏着嘴脸,但孙悟空则完全没有,东张西望,围观者也毫无害怕。只要有心理预期,那大部分人见孙悟空和见一个猴子是差不多的。86版西游对孙悟空外貌的特效化妆已经基本做到了技术条件许可下最大限度的还原了,而且远比其他版本来的更为逼真生动(包括比央视续集补完版的)。大话西游那种港式劣质化妆就不提了,至于《西游降魔篇》那个侏儒猩猩,说那是孙悟空,那是有些走火入魔了。《西游记》另外一个容易拿来做文章的点是妖魔吃人,最典型的如描写狮驼洞的这一段“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一些人据此大加渲染,宣称原著是如何黑暗恐怖,86版只是童话云云。先不说这段剧情86版因经费关系关系没拍。单说原著,我小时候看书,来回反复看过不知道多少次,书都翻烂了。狮驼岭这段当然也反复看过。扪心自问,可有丝毫害怕之感么?完全没有啊。一方面这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段落,眼睛一扫就过去了,哪个正常读者会盯在这里不断想象渲染,然后说服自己这个景象多么恐怖云云?书和影视是两种表现手段。书里一带而过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给读者感官上造成的刺激可能相当薄弱,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仅仅占据了极小比例。如果影视改编,单纯机械的把书上的某段话转换画面,反而会破坏原著传递给读者整体感受的比例关系。这种情况下,真要忠实原著,不是无视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客观差异,而片面渲染放大原原著里处于次要从属位置的枝节片段。举个俗点的例子,小说里有女人裸体,或一群女人洗澡,那应该还不至于构成色情。但如果电视里表现成图像,那给受众的感受和阅读小说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就成了色情了。在所谓恐怖与否的问题上,也是类似。真要忠实原著,就不会这么机械转换。另一方面,影视也好,小说也好,其是否给人以恐怖之感,往往并不在于它具体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而是这个对象和人物的关系如何,所处情势如何。死人恐怖吗?是不是死的人多就是恐怖片,死的人少或者不死人就不恐怖?若按此种逻辑,那战争片就等于恐怖片了。显然不是!给人造成恐怖感觉,不是对象的威胁性大小本身,而往往是某种危险的不可知性,难以预测性、突然性。就比如有个变态凶手躲在暗处,主角在明处,这可能就构成一个恐怖片的剧情。整个片子不直接出现死人都可以。再如鬼片通常都和恐怖联系在一起。那是不是鬼越多就越恐怖呢?。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到冥界那段,那鬼多了去了,难道读者阅读的时候会觉得很恐怖,比日本鬼片《午夜凶铃》之类恐怖无数倍?当然不会。鬼之所以让人觉得恐怖,也无非是其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和黑暗未知联系在一起。如果类似孙悟空到地府那样,毫无恐怖可言了。再如有大堆尸体死人腐烂的景象就一定恐怖么?照如此说美国的丧尸片一定都是恐怖片么?显然不是。彼得杰克逊早年就导演过一部丧尸片《群尸玩过界》,看这个片子也没什么恐怖的感觉,反觉得是在看喜剧。文学或影视中的反派威胁力量,只要在明处,也有办法对付,都不会让人觉得多恐怖。有些人没明白这个道理,教条式列举原著描写了什么内容,然后证明多恐怖黑暗云云,令人失笑。实际上,其他小说或影视里令人胆战心惊的东西,到了西游记里,往往就不恐怖了。鬼和阎王让人觉得滑稽可怜。很多妖魔甚至显得天真老实。不少人童年时期或许有这样的体验,看恐怖片的时候,只要想一下这种鬼怪,对孙悟空来说,不过是一棒打死了,也就减轻恐惧的感觉了。《西游记》原著特色恰恰是消解恐怖。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在这点上是还原了原著,而非某些人自己臆想的弱化原著。原著里涉及妖怪吃人的内容,86版电视里也是有表现的,电视剧中白骨精洞府里的阴森吃人还是书里没写的;蜘蛛精给唐僧上菜时的人脑之类,电视里也有特写。但只要忠实于原著整体风格,也就不会让观众觉得多可怕。一些人为此贬损86版西游,其实依据的仅仅是他们想象出来的原著。由以上可见,打着原著旗号贬低86版西游的人,立论基础多虚假有些人一口断言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彻底放弃了吴承恩的本意云云,那吴承恩的本意是什么呢?单纯论讽刺性的情节,大部分在86版西游记里是得到保留的,甚至某些地方还加强了,那么这个所谓彻底放弃本意从何谈起?放弃而至于彻底,究竟是怎么个彻底还有说杨洁导演的罪状是“将唐僧师徒变成了相对和睦的一群可爱的人”,现实的荒诞,佛教的蝇营狗苟,道教的伪善虚假,人性的凶残肮脏云云难道是通过唐僧师徒四人来表现的?现在因为杨洁对唐僧师徒四人性格和关系的塑造不符合他的说法,就成了彻底放弃所谓吴承恩本意云云?那逻辑跳跃得倒是颇有荒诞派的风范。还有说原著里唐僧脓包猥琐伪善云云,
86版美化了唐僧。唐僧怎么就伪善了?他要真伪善,那朝夕相处的孙悟空才是和他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他犯得着为了素不相识,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群强盗的死,去责怪埋怨孙悟空么?怎么会得出唐僧是伪善的结论?唐僧在埋怨孙悟空时,会说如何连累自己云云。理解力正常的人,会认为唐僧真的怕受连累才责怪孙悟空么?唐僧的善,本完全是出于信念原则,但宁可找些自私的理由来劝说不要滥杀,而非一味居高临下说大道理。这也是唐僧的可爱之处。书中比丘国一段,唐僧看见鹅笼中关着小儿,就扯住驿丞一定要问个明白,驿丞不肯说,唐僧“一发不放,执死定要问个详细”。书中描写唐僧软弱脓包,但遇见这个情形,却偏偏格外的倔强执着,正因为唐僧之仁善实出至性,绝非虚伪做作。若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绝不会有这样的表现的。我小时候四大名著里,最喜欢反复看西游记原著。一个原因是好玩有趣,另一个原因就是书中的价值观更对我胃口。水浒原著里许多好汉是滥杀无辜的,武松、李逵之类都有恶行,看书的话,常有不舒服的感觉。三国演义还有杀妻给刘备等人吃的情节,更让人反胃。唯独看西游记,几乎没什么能让我反感的地方。唐僧那些“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看似迂腐的说教,是让人有些感动的。对比一下水浒和三国里动不动视人命如草芥,简直是异常清新。这价值观和现代人完全一样,甚至超前。现在也是说即便对罪犯,也不能滥杀吧。唐僧为杀伤人命责怪孙悟空不够慎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许多人认为电视剧把唐僧形象拔高了云云,恐也是种误解。书中对唐僧其实是采取了一种似贬实扬的手段。经常描写其如何胆小,被吓得魂飞魄散,软瘫在地。但你再仔细一想,被吓成这样,却从来没有动摇往西天取经的意志,这不是更了不起么?没有恐惧、混不吝,没心没肺,那也不算本事。明明有正常人的恐惧,还能克服恐惧,毫不动摇的前行,才是大勇,才更让人佩服吧。一开始唐僧的人类徒弟都被吃掉了,只有孤身一人,书中是怎么描写的“独自个孤孤凄凄,往前苦进”,只这“苦进”两个字,就胜过千言万语的赞誉吧。谁说原著中的唐僧不够坚毅、勇敢的?看后面的环境描写“只见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所命。”换了一个意志稍微薄弱点的人,面对这种环境,早就放弃了。但书中唐僧仍没动摇决心。再如孙悟空探听妖怪消息,回来报信说妖精凶狠,山高路峻,不能前进时,唐僧一边“恐惶悚惧”,另一边却仍旧是要坚持前行,“扯住他虎皮裙子道:‘徒弟呀,我们三停路已走了停半,因何说退悔之言?’”。仅凭书中一些外部动作描写,就认为原著中的唐僧真的如何软蛋脓包,电视剧拔高了云云,也是错读了原著。书中对唐僧的褒扬含而不露,这使得唐僧形象更生动,更有喜剧色彩而已。其他人前面也都分析了,这里就再说一下沙僧吧,一些人所谓恐怖杀人狂云云,大概是指流沙河阶段,这个86版西游记电视剧里也有直观表现,九个骷髅头做项链,清清楚楚。然后沙僧是不是自私腹黑呢?原著中宝象国百花羞公主那里有一段描写:“沙僧已捆在那里,见妖精凶恶之甚,把公主掼倒在地,持刀要杀。他心中暗想道:‘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遂喝道:‘那妖怪不要无礼!他有什么书来,你这等枉他,要害他性命!我们来此问你要公主,有个缘故,只因你把我师父捉在洞中,我师父曾看见公主的模样动静。及至宝象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从这段来看,沙僧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视死如归的好汉。只不过吴承恩不遵循那种好人一定高大全,形象通体光辉圆满的俗套罢了,所以沙僧有时也会和猪八戒一起分行李做出要散伙的姿态。关于西游记就说到这里吧,最后再总结一下。一些人似乎失去了单纯欣赏好玩有趣诙谐的事物的快乐,阅读什么东西都戴着沉重的枷锁,一定要分析成苦大仇恨,挖掘出黑暗恐怖,才心满意足。他们喜好周星驰恶搞电影无厘头这一口,本来也可以理解,毕竟人各有所好么。这些人偏偏又没自信,不能容忍自己喜欢单纯为搞笑而搞笑,一定要在周星驰的恶搞西游记的电影里挖掘出什么深刻意义,什么后现代思想,什么禅学奥义,什么忠于原著精神,然后才能有信心。这种心态也是值得玩味的。种种有黑暗癖、控诉癖、说教癖的人来解读西游记,还非要一本正经做出一副吴承恩的隔代知己,吴承恩代言人的姿态,谁若不接受就做出鄙视状,对给自己童年带来欢乐的86版西游记也要摆出鄙视状,那只能是把西游记作者童心成就的美感和趣味糟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的区别5个情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