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一些有深度的图书批发解读,可以去哪里找到呢?

深度阅读六步走,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的「分类学习法」(Bloom's Taxonomy),它反映了我们大脑思考和处理信息的路径。我们大多数人(学渣)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还只是停留在记忆和理解阶段,学霸级别的大概在应用和分析阶段,而学神级别的就能到评价和创造阶段。在教育版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语文课时占比20%-22%,并首次在小学阶段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增加了「表达交流」的需求。原文请看以下图片红色标注部分。这说明小学语文新课标已经将「深度阅读」正式列入教学目标。升入小学后,家长开始带着孩子进行「深度阅读」是很有必要的。结合布鲁姆分类学习法和2022年小学语文新课标,我们开始「深度阅读」一本书。更加详细的理论解释请看下方视频,来不及配字幕,附上文稿。视频文稿请点击下方 链接。布鲁姆分类学习理论https://www.zhihu.com/video/1535627684972888064记忆记忆指的就是机械式的背诵,比如背诵课文、古诗、乘法口诀,英语单词听写等。以阅读《妈妈买绿豆》这本虚构类故事书为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5个问题进行亲子互动。(答案不用固定)1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 夏天,上午,中午。菜市场,阿宝家里。2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阿宝和妈妈。3 描述一下故事的主人公是什么样子?(What does the main character look like?)妈妈穿着一条无袖、漂亮的红裙子,短发,胖胖的。4 故事是以什么开始的?(How does the book begin?)故事以妈妈和阿宝一起去买菜开始5 你能在书中找到....(Where in the book would you find...?)这个问题就是和孩子讨论一些绘本中的细节,比如红豆多少钱一斤。理解理解指的是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信息,比如解释诗词、成语的含义,复述故事等。1 故事主要讲了什么?(What is the book about?)阿宝和妈妈一起去买绿豆,煮绿豆汤,做绿豆棒冰的故事。2 故事是以第几人称/视角展开的?(From whose point of view is the story told?)故事是以第三人视角/人称展开的。3 发生了什么事?(What is happening?)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孩子说出故事里的亮点,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绿豆汤溢出来,妈妈急忙去关火。4 这说明什么?(What might this mean?)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比如火上烧着东西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关注着/锅里的水不要放太满/用一个大点的锅煮汤。5 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部分?为什么?(Which part do you like best? Why?)最喜欢阿宝和妈妈坐在台阶上喝绿豆汤的情节。因为这个情节让我感到很温馨。应用应用指的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回归到阅读上,就是书中没有直接答案,孩子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结论。1 你能想到其他类似主题的书吗?(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story with a similar theme?)《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奶奶买炸酥肉》2 你能想到其他类似主人公的书吗?(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story character similar to a character in this book?)《妈妈买绿豆》讲的是妈妈和孩子的生活趣事,类似的还有《第一次上街买东西》3 有没有故事里相同的经历?(Have you had any similar experiences?)肯定有,和妈妈一起逛街,买菜,做饭,做手工,种花,观察植物,这些都是相似经历。4 有哪些故事的开头和这个是一样的?(Which stories have openings like this?)《第一次买东西》《奶奶买炸酥肉》都是类似的开头。5 你能想到其他作者写的书,和这本风格类似吗?(Can you think of another author who write in a similar style?)同作者或者其他作者风格类似的书都可以。我们可以在这里进一步强调「作者」这个概念给孩子。比如《奶奶买炸酥肉》。分析分析指的是在应用知识后,进一步分析、拆解知识。分析能够帮我们搞清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能检验我们是不是真的懂了。能够说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1 作者是如何描写主人公的感受的?(How has the author used description to show how this character is feeling?)“哇,万岁!煮绿豆了!”描写阿宝开心的样子。2 书的布局对……有什么帮助?(How does the layout help...?)绿豆汤溢出来,展示出了从开始煮(阿宝和妈妈吃饭)-烧开(阿宝注意到)-溢出(妈妈急忙去关火)的过程。3 你能解释为什么……?(Can you explain why...?)水达到沸点就会烧开,水太多,就会溢出锅。4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词汇?(Why did the author choose these words?)语气词“哇”可以加强语气,增加画面感,使得描写更生动。5 你能为你的观点找到什么证据支撑?(What evidence can you use to support your view?)水太多就出溢出锅。评价评价指的是我们学习知识后,要学会评价、评估,以培养批判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1 哪个故事更好?为什么?(Which text/story is better? Why?)《妈妈买绿豆》《奶奶买炸酥肉》作比较,更喜欢哪个都可以,孩子说出一个理由即可。2 故事哪部分可以更好的改进?(Which parts of the text could be improved?)《妈妈买绿豆》关于绿豆发芽长大的描写比较少,可以稍微再详细一点。3 哪个故事更具有说服性?为什么?(Which text is more persuasive? Why?)这两个故事都有很有说服性,因为都很贴近生活。4 故事的结局符合你的预期吗?(Did it have an effective ending?)符合or不符合。如果不符合,让孩子说出一个他喜欢的结局。5 你会把这本书推荐给谁?(Who would you recommend this to?)同学,家人,朋友,老师等,可以进一步追问推荐的理由。创造创造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指的是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创作出新的内容,我们才把知识变成了自己的。1 从书中找到证据支撑,你认为……?(Using the evidence in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about...?)从阿宝熟练地帮妈妈拿锅,拿糖,扫地,可以看出阿宝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2 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If you were the main character,how would you have reacted to this?)故事里,妈妈收拾碗筷去刷碗了。如果我是阿宝,我让妈妈休息一会,然后帮妈妈刷碗。3 主人公会怎么想?(What would this character think?)阿宝肯定会觉得妈妈买菜,摘菜,做饭,喂自己吃饭肯定很累了,需要休息。4 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Are there any other reasons why this might have happend?)这个问题也属于细节题,比如阿宝帮妈妈做家务为什么?因为阿宝很懂事,被妈妈教育的很好。比如绿豆汤为什么会溢出来?因为锅太小了,火太大了,又或者妈妈在专心喂阿宝吃饭,忘记了火上还煮着绿豆汤。5 故事里提出的观点对你有影响吗?为什么?是怎么影响的?(Have the views in this text affected your opinion? Why? How?)观点:「绿豆需要泡大了才能煮」认可or不认可。绿豆不泡大也可以煮,只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注意:以上6个层次30个问题,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和孩子探讨,也不是每个问题孩子都能回答出才叫深度阅读了这本书。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日常阅读书籍的深度和广度来综合考虑。上文提到的问题很多都需要孩子认真思考,给孩子一点时间,循序渐进即可。读书报告最后,我们可以按照下图模板,简单记录下和孩子的探讨过程。我比较喜欢落实到纸面上,积累下来厚厚一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是 @李崇 ,专注家庭英语学习规划和跨学科项目式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一起探讨更多学习方法。
@知乎亲子 }
在阅读的时候带有自己的思考,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定期做思维导图或者读书笔记。做思维导图既可以按照章节,也可以按照自己对于书的理解进行发散式的导图制作。平时我爱用的两个思维导图:幕布和X-MIND。做图书笔记我比较喜欢用微软自带的onenote。幕布的好用之处在于它可以将大纲模式转换成导图形式,这样分级输入文本就可以直接转换成图片了。X-mind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直接制作思维导图,里面可以随便建立自由主题,一般适合进行制作发散性思维导图的时候用。还有里面的组织结构图,这个尤其适合按章节进行读书导图的框架制作,视觉上看起来会很舒服。因为它跟一般思维导图从上往下看的习惯不同,它是从左往右这样进行进行不同主题的创建,每一个主题下面可以向下添加子主题。其实读书的根本是更好的理解书里的内容而不是做思维导图,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如我一般看小说就不会做思维导图和读书笔记,最多会在某瓣找一些书评看看,但是看学术类或者工具类的书籍会制作思维导图。加深理解和思考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将自己代入书中的情景,会假设自己在这种情状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然后我和书中的人物的反应有什么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人物做某件事的动机是什么......平常看书的时候可以多问一问这些问题,甚至遇到经典的章节还可以多读几遍。可能开始的时候不太习惯这样的思维反刍,但是看书时间长了之后就行了。甚至不用刻意训练,只要能够坚持读书,慢慢的突然你会发现自己对于书中事物的理解和思考更深刻了。方法是加深理解的捷径,实质是多读,坚持读。}
自我提升必读的100本书1.《把力气花在你想要的生活上》2.《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3.《走到人生边上4.《目送》5.《灵魂有香气的女子》6.《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入》7.《当你学会独处》8.《我决定活得有趣》 0x511.《云边有个小卖部》12.《皮囊》13.《不被情绪左右的28个练习14.《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15.《一个人住第九年》16.《活着》17.《看见》18.《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1《人性的弱点》22.《围城》23.《小王子》24.《晚熟的人》25.《罗生门》26.《你总是给自己添堵》27.《我们仨》28.《你今天真好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书批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