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主要内容音乐内容?

1、《黄河大合唱》八大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怒》《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音乐代表作。创作于作于1939年3月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

2、全曲由《序曲》(管弦乐)、《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

3、《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全曲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广泛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使这部巨著的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懂。这部合唱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现了抗战必胜的前景。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史诗性、交响性的特点,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为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1938年冬,武汉沦陷后,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东渡黄河,到达山西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光未然亲临险峡激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险地,目睹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聆听了水手们高亢激越、深沉有力的船工号子……这一切激起了他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一首长诗——《黄河吟》应运而生。1939年,光未然与冼星海在延安相见。在西北旅社的一间窑洞里,演剧队举办了一个朗诵会,光未然亲自朗诵了这首长诗。冼星海听后,约请光未然将其改成歌词,并激动地表示:“我有把握把它写好。”

冼星海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六天的时间便谱好了《黄河大合唱》。1939年3月31日脱稿后,4月13日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演出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便传遍全国。同年5月11日,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由冼星海亲自指挥再次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又对《黄河大合唱》进行了加工整理,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理想。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大合唱8个乐章主要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