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干支历法中,“癸戌月”存在吗?

说到阴阳五行,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天干地支。之前小编也给大家讲了,那么天干地支又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天干地支”又被称为“干支”,是天文历法,主要是源于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天干”数一共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数一共有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都知道“地支”和十二生肖是对应的,即子对鼠、丑对牛、寅对虎、卯对兔、辰对龙、巳对蛇、午对马、未对羊、申对猴、酉对鸡、戌对狗、亥对猪。

“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是有联系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从“天干地支”与“阴阳”的关系来看,在“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是“阳天干”,乙、丁、己、辛、癸是“阴天干”;在“十二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是“阳地支”,丑、卯、巳、未、酉、亥是“阴地支”。

从“天干地支”与“五行”的关系来看,在“十天干”中,甲是栋梁之木、乙是花果之木、甲乙是东方木;丙是太阳之火、丁是灯烛之火、丙丁是南方火;戊是城墙之土、己是田园之土、戊己是中央土;庚是斧钺之金、辛是首饰之金、庚辛是西方金;壬是江河之水、癸是雨露之水、壬癸是北方水。在“十二地支”中,子属阳水,北方;亥属阴水,北方;寅属阳木,东方;卯属阴木,东方;午属阳火,南方;巳属阴火,南方;申属阳金,西方;酉属阴金,西方;辰、戌属阳土,中央;丑、未属阴土,中央。

}

  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每个月份都有每个月份的美丽之处,每个月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而不同人对于月份的偏爱也是不一样的,三月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份,那么三月是什么月?天干地支月份要怎么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农历的三月是农历年中的第三月,是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在八字中三月为辰月。
  除此之外,农历三月还有不少的别称:蚕月、桃月、雩(yú)月、花月、嘉月、夬(guài)月、禊(xì)月、桐月、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花老月、稻月、辰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季春、殿春、残春、余春、春暮、春末、春晚、春杪、春归、雩风、姑洗、桃缘花饰、青章、莺时、暮律、暮阳、桃浪、樱笋时、小清明。

  天干地支月份要怎么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

  月份的地支是不变的,正月是由寅开始,二月为卯,以此类推,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
  而天干则有一定规律的变化。在干支纪年法中,我们把取月干的方法称为年上起月法。具体说来,年干为甲、己的,丙即为正月的天干,丁则为二月的天干,其余各月以此类推;凡是年干为乙、庚的,戊寅月指的便是正月,己卯月指的便是二月,其余各月依此类推年干为丙、辛的,正庚寅月指的便是正月,辛卯月则为二月,其余各月依此类挹年干为丁,壬的,壬寅月指的是正月,癸卯月为二月,其余各月依此类推;年干为戊、癸的,甲寅月为正月,乙卯月为二月,其余各月依此类推。
  以1998年为例,这一年是戊寅年,当年三月便是丙辰月,又如2000年为庚辰年,当年八月便是乙酉月。

}

在中国的历史书中,经常会见到以年代命名的历史事件,比如甲午中日战争(公元1894年),戊戌变法(公元1898年),这时候我们就会对这种纪年的符号产生疑问: 这是什么样的纪年方法 ?
从哪里来的 ? 有什么规律 ? 查阅了一些资料,简单总结一下。

其实,在中国采用公历(也称西历)纪年(例如 公元1898年)之前, 中国古代纪年常采用皇帝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两种方法,比如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北京,这一年用传统的干支纪年是庚子年,皇帝纪年是清光绪26年。

简单说,皇帝年号纪年就是某个皇帝所命名的年号纪年方法,比如清朝光绪皇帝公元1875年登基,年号光绪,故1875年为光绪元年,1876年光绪二年 ... 顺延下去。
说到干支纪年,先了解下什么是干支,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天干地支 简称 干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

天干地支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据推测产生于炎黄时期,用于描述地球,月亮及太阳等星辰运行的相对位置和规律,反映了时空动态变化的规律。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顺序依次相配,即从天干地支组合 : 甲子,乙丑,丙寅,... , 癸酉,甲戌,乙亥,... ,癸亥 组合成为六十个基本单位,组成了干支纪法。

干支计法使用的地方很多,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最早主要用于纪日,后来逐渐用于纪月、纪年、纪时等。 今天先看看干支纪年用法。

总听人从说 六十年一个甲子,其实就是上述的干支表用于纪年时候,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
比如公元1894年的中日战争,干支纪年是甲午(见上述表格31)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4年后的公元1898年就是戊戌年(见上述表格35),这一年的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公元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并占领紫禁城,这一年是庚子年(见上述表格37),史称庚子国变;
公元1901年,清政府与侵华国家谈判签订条约,因这一年是辛丑年(见上述表格38),称为辛丑条约。

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

由上我们知道,六十年一个甲子,所以单纯由干支纪年,无法直接推断出公元纪年法对应的年份,所以我国古代用皇帝年号纪年并配合干支纪年,才能对应到公元纪年。
但反过来,如何由公元纪年推算出干支纪年对应的年份呢 ? 简单的推算方法分公元前和公元后两种情况进行推算:

公元后的年代,比如公元2013年,需要借助于如下的表格并按照如下步骤计算:
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2013年 3为癸;再用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巳。那么2013年就是癸巳年了。

公元前的年代,如公元前2013年,先用年份的尾数查出天干,公元前2013年 3为戊;再用公元前2013年除以12余数为9,9为子。那么公元前2013年就是戊子年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干支庚辰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