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品引流该怎么选择?

Hey,guys~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发设计文章了,感谢你的不离不弃~ 今天这篇文章是想带大家了解一下产品分析报告怎么写,选取的产品案例是“盒马”,为什么选它呢?因为近期做的一份竞品分析报告中的竞品就是盒马,它也是当下热门领域“新零售”的代表产品之一,所以就选盒马吧。文中是个人的一些浅见,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在文末留言一起讨论~

在开始之前,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产品分析报告”的步骤有哪些,也有人可能会把竞品分析报告和产品分析报告混为一谈,两者的确有很多共同点,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不同:

产品分析报告对产品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般是由PM撰写,但是交互设计师也要掌握这项技能,UI设计师们也要了解一些,毕竟技多不压身嘛~

关于竞品分析这一块,后续找机会也分享一下,欢迎持续关注~

老规矩,还是先来看一下产品分析报告的大致步骤:

OK,那我们就按上面的步骤开始:

新零售是马云在2016年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时至今日已有三年,另一方面京东提出了“无界零售”、苏宁提出了“智慧零售”,都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商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并对线上、线下以及物流进行更好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新零售业的变革,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商业效率,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总量为8.17亿,占比达到98.6%,互联网人口红利流失,电商红利见底,传统线下门店的人效、坪效已经触达天花板,传统零售电商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或是转型,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越加明显;

在我们眼中,新零售有三种:一种是以盒马、每日优鲜、7Fresh等为代表的新零售;还有一种是前一段时间比较火热的无人零售;还有一种是以大润发、永辉、沃尔玛等传统商超为代表的,依据现有模式,也在对新零售模式进行着探索。

传统零售向新零售的升级演变,具体可体现在以下项目渐进式优化,其中人、货、场、物流的进化最为关键:

(配图来源:帆软+灰度认知社)

新零售生鲜类产品还有:超级物种、京东到家、苏鲜生、叮咚买菜、呆萝卜、生鲜传奇、大润发优鲜、谊品生鲜、食行生鲜、多点、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顺丰优选、妙生活… 真是百花齐放啊;

(配图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生鲜电商处于高速发展期,不断有创新模式涌现及新玩家入局,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生鲜电商市场虽然增速放缓,但未来两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以上的增长率,其中前置仓模式持续火热,新零售、社区拼团等新模式吸引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不断入局。

(配图来源:艾瑞咨询)

盒马是以“生鲜电商”和“外卖餐饮”为切入口,通过APP和线下门店为用户提供从生鲜食品到餐饮服务的一站式购物体验,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吃”的需求,盒马提供来自全世界108个国家的生鲜产品,涵盖海鲜、蔬菜、水果、鲜肉等,更有每日推新的早餐、大厨现做的午餐和晚餐、有格调的甜品小食、琳琅满目的休闲零食,让你体验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 摘自App

3. 产品定位:生鲜电商 OAO;

都市白领上班族、 25-35岁家庭互联网用户(偏向女性)、 爱吃的用户;

由上图可以看出:盒马app的男女比例差距不大,男性占比近51%,女性占比近49%;35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比近72%;虽然盒马鲜生的目标用户是35岁以下围绕家庭女性用户,但是男性用户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采购场景中热情较高,线下还是多以男性用户主导买单,所以男女比例接近持平;

目前中国80后有2.28亿人,90后有1.74亿人,00后有1.47亿人,线上消费趋向年轻化;而盒马面向80、90后和一二线发达城市的高收入人群,是产品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一群可能不精通但有兴趣自己做饭的群体,该群体的用户特征有:

虽然月收入较高,但是由于工作、家庭等压力,注重对时间的掌控,所以拥有着丰富的外卖经验;

线上消费的中流砥柱,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能快速接受新兴购物模式;

接受过高等教育、重视审美、愿意追求自我提升,愿意为高质量产品付费;

注重理性消费、注重生活服务质量、商品品质和购物体验;

另外,该群体的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在生鲜购物领域,55.7%的用户在购买生鲜产品时最看重食品安全,对商品质量的重视也更加明显,占比49.3%,对口味、品牌、价格的看重各占比37.2%、36.5%、34.6%;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另外,在生鲜购物领域,消费者最爱购买的五大品类依次是:蔬菜、水果、肉蛋、熟食烘焙、水产品;

盒马门店主要分布一二线发达城市,使用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目前北上广排名前三,湖北、浙江、江苏紧随其后,主要是由于盒马主打的生鲜品类对地区消费水平有一定要求;

排名基于七麦数据,留意到App Store榜单排名中,盒马在“美食佳饮”榜中一直处于前四,比较稳定;

还有其他的一些数据查询,我这里就不举例了...


6. 产品版本迭代历史

上图中最重要的几个更新已用红字标注起来,可以看出盒马迭代的重心是围绕在核心购物流程体验优化、营销宣传、扩充SKU品类等方面;上线“一桌菜”、“我的常买”、“耍大牌”、“超盒算”等主要为了提高用户的复购率;精细化运营方面上线了“盒区生活”;

以上说的是关于线上的,线上业务模式主要是:生鲜+餐饮+配送 (销售+展示); 下面再来说说线下方面;

7.1 线下业务模式:

生鲜超市+餐饮体验店 (销售+体验+前置仓);

线下门店做海鲜加工是为了引流而不是为了盈利;

从生鲜电商+实体店,逐渐走向综合品类;

用户分层、多业态组合;

针对不同的商圈、社区、不同的收入水平,运营不同的门店:

盒马鲜生(主打):门店主要布局在城市核心商圈、CBD,门店购物环境舒适,支持堂食、配送; 线上下单,门店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配送到家; 同时也承担前置仓功能;

多业态组合打法,推出四大子品牌:

盒马F2:围绕Office商圈,有点像便利店;


盒马菜市:走的是社区商业路线,菜市场化门店,跟盒马标准门店不同,其蔬果产品都以散装形式出售,也不带有餐饮区,是盒马的创新业态;

盒马Mini:类似社区超市,门店只要20名左右员工,主要进驻郊区和城镇,甚至是县市;

盒马小站:只做配送服务,相当于前置仓,对标叮咚买菜,为那些盒马无法渗透的区域提供外送服务;

这里还要提一下前置仓模式,可能很多人还了解生鲜电商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历哪些过程:

(配图来源:艾瑞咨询)

其中前置仓环节是关键一环,前置仓模式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发达城市,覆盖人群对时效性和产品品质要求较高;随着前置仓模式的持续火热,生鲜市场的新一轮混战已经开始;

只能用盒马APP支付,不能直接使用支付宝支付,目的是为了向线上引流;

线上流量转化线下体验、线下体验引流线上流量,相辅相成,通过完整地体验闭环来占领用户心智;

从上图可以看出,盒马在购物流程上已经十分成熟,页面逻辑关系和布局合理,除了能满足用户日常购物外,还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竞品的特色功能,以促进用户的活跃度;


3. 基础功能、特色功能

基础功能:搜索、分类、商品详情、支付、订单管理、大数据推荐、个人信息设置等;

特色功能:商品视频介绍、菜谱、盒区生活、盒马小镇、金币换餐盒等;

核心购物流程已经比较成熟,5个购物入口供用户进行商品的选择,符合用户已熟知的购物习惯;

5. 产品核心功能页面分析

这个部分是关于产品体验的内容,为了能和我下面说的产生共鸣,建议你打开盒马和我一起来体验一下:

盒马和阿里的关系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新零售战略上,算是阿里的亲儿子,所以在登录页面的设计上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意义层面的,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了。3个CTA快捷登录按钮,强化了deeplink到淘宝/支付宝的登录方式,方便快捷,弱化了账户密码登录方式;另外品牌基因融入的也很好,比如盒马LOGO和背景的底纹设计,包含了产品内各种SKU的品类;

搜索功能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搜索前就是搜索的入口,这里不做赘述,来说一下搜索的中、后期的体验:

盒马的搜索中期-过程:用户进入搜索页面时,搜索框被激活、光标闪烁、并显示引导搜索词、键盘被唤起一气呵成;除了对搜索历史进行删除外,盒马的搜索优势有:可以对热搜进行手动刷新;还多了新品和时令的商品推荐搜索关键词,有利于商品运营。在进行搜索输入时,关键词联想可以有效节省用户的输入,每输入一个字段就要加载一次,并将联想的结果展示出来,关联到的字体在色彩还有所对比,这也是不错的点;

搜索后期-结果页:针对搜索结果的展示,由于SKU数量较多,加入了分类的tab和筛选功能;另外,在上滑查看商品过程中,目前是只把购物车留下,顶部其余元素全部隐藏了,这样做虽然可以让用户更聚焦商品的浏览,但是让用户对商品的及时筛选造成阻碍,建议保留状态栏和筛选功能部分;


搜索功能未来的机会点:

由于热搜可能是算法推荐,也有可能是运营设定,所以出于对用户隐私的尊重,未来可以加入隐藏或关闭功能;
加入语音搜索功能、拍照搜索等;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中说到:在pc时代,用户聚焦首页花费的时间占据了浏览该网站全部时间的80%,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这80%的时间花费在了pc首页的前三屏上;我觉得这一道理在移动端同样适用,用户打开盒马的目的性比较明确,下单的可能性也很高,不像综合类电商,用户可能只是来逛一逛,为了让用户在购物时更高效,过多的信息堆积只会造成用户的选择困难和产品的臃肿;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盒马的首页前三屏的内容:

第一屏:聚焦式体验,用户在第一屏视觉就会主动聚焦到活动banner(将活动最大程度曝光)和金刚区,金刚区的ICON都是采用实物样式,将品类的传达最为直观,类别显示顺序与用户购买频次、主打商品、用户购买频次高等因素有关;

第二屏: 承接式体验,主要是为了给瓷片区的各个活动频道入口引流,有利于吸引用户,提高成交率;另外整体占据了第二屏的较大面积,各分发入口都取得了极大的曝光度;

第三屏: 沉浸式体验,第三屏已经来到了商品浏览模块,并罗列出5个分类tab置顶页面顶部,方便用户点击切换浏览;盒马将各活动频道入口也设计成竖版卡片样式,混排在商品feed流内,很好的融为一体,视觉上显得更整体,给用户更佳的沉浸式体验;

最近京东更新的v8.1.6版本中,首页也是这种设计布局,缩短了首页整体长度,聚焦前三屏,就是为了让用户更高效、更聚焦;这种布局方式其实也不算新鲜了,淘宝早已这么做了,当然这种方式比较考验算法能力,需要靠大数据来做到千人千面;

另外,首页发现一个小的体验问题,就是“下拉刷新”和下拉进入“盒马二楼”,因为是同样的手势交互,所以有时候想刷新但是不注意的情况下就会进入盒马二楼;

从上面盒马的购物流程中可以看出,用户购物路径中从金刚区点击进入的是分类页面(二级页面 图2),一级分类页是个单独的页面(图1),仅作为所有类目的展示和入口,点击也是进入到分类页面(图2),入口重叠,虽然对于类目展示上很直观,但是个人认为一级分类页有点浪费;另外这一版分类是修改过的(图2中)顶部导航栏只能展示3个大分类,并没有感觉到高效;

根据个人的想法给出一个优化方案:

直接取消一级分类页面,状态栏切换到分类tab时直接显示原始状态样式(图1);未滑动时,导航栏显示搜索入口和6个大分类入口icon,可以左右滑动切换,并且点击到第4个分类时,整体自动向左移动,方便用户浏览超出屏幕外的类目,可以减少滑动操作步骤;

滑动左侧二级分类抽屉时,商品列表位置保持不变;点击抽屉内类目超过半屏幕时,抽屉自动上滑2格,也是为了减少滑动操作步骤;

在商品列表区域上滑时,隐藏一级筛选区域,隐藏一级分类ICON下面的文字说明,以节省页面空间,更大胆一点的甚至可以隐藏标签栏;当商品列表区域下滑时被隐藏元素再都显示出来;

从金刚区点击进入分类页时直接进入对应的分类,比如在金刚区点击“乳品烘焙”到分类页面就要对应到“乳品烘焙”;

商品详情页面首屏(左图)聚焦了商品大图、商品名、价格、库存等信息,这对用户来说是最重要的,另外下面的快速送达时间和换购优惠也有利于促进用户下单。但是目前发现有部分商品第一张是视频内容,视频有利于全方位的展示商品,提高购买率,我观察了一下,进入页面后视频是显示在加载的,但是却没有自动无声播放,我个人觉得是可以自动播放的,因为既然视频已经加载了,为什么还要用户多操作一步去播放,从产品角度来说更希望用户能看见视频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可能有人会觉得是为了节省流量,但是出于用户使用场景考虑,可能是在办公室、在家里使用产品,多数可能是使用的Wifi,而且现在流量也没么紧张了,最近微信朋友圈的视频自动播放也是一个案例,而且盒马也可以做引导用户去设置里关闭自动播放功能;另外,视频播放进度条和“视频”、“图片”位置有重叠,不利于视频调节;

第二屏幕(中图)的“菜谱”功能算是盒马比较有特色的功能之一,可以有效提高用户对该商品的购买兴趣,很多不太会做菜但是有做饭意愿的用户会比较喜欢这个功能,因为可以不用刻意去百度食材的做法了;点击其中一个菜谱进入详情页面(右图)后,可以发现页面顶部是有图片或视频介绍菜品的做法步骤,这些菜谱都是由不同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盒马不可能会花这么大的运营成本在这上面;再往下是一波食材清单,可以将这些食材和商品捆绑销售,不满意还可以找相似商品;底部还可以对菜谱进行点赞和收藏,不过右下角的“立即购买”button让我有点产生疑惑,因为点击不是购买行为,而是对清单内的商品选择性的加入购物车,所以我个人觉得文案改为“立即加购”会更合适;

盒区生活是盒马的特色功能之一,根据LBS定位会有群聊推荐(图2),加入该群聊后,群主会不定时发出优惠券,可促进用户购买,另外根据群聊内的用户讨论和交流,有助于挖掘用户真实需求。热门话题详情内(图3),用户可以对已发布的话题进行分享、点赞、评论,有利于构建用户社群,用户自己也可以在话题内发布动态,整体形成了良好的购物氛围;用户可查看商品信息与他人交流之后再去选择购物,延长了用户使用产品时长;为了鼓励用户发布动态并互动点赞,可以收获盒花作为奖励,盒花可用于真实商品的兑换;

发现一个小问题,标签栏点击“盒区生活”tab无法置顶页面;

购物车页面没什么问题,右上角“删除”button在购物车为空状态或未选中商品时是置灰不可点击的;之前一直比较疑惑这个字段为什么叫“删除”,好像提醒用户去删除购物车内商品似的,特意去看了一下淘宝的购物车,淘宝内是叫“管理”,试了一下,除了有删除选中商品功能,还有“移入收藏夹”和“清理”功能,而盒马只是“删除选中商品”,恍然大悟;

确认订单页面也没什么问题,新上的“配送服务备注”功能,目前只有3个备注可选,期待今后可以手动输入。另外,建议产品今后还可以在这个页面中加入换购商品和开通会员的功能;

盒马小镇是产品的特色功能之一,算是把签到功能换了一个玩法,也有点类似支付宝蚂蚁森林收取能量,为的是促进用户的活跃度,有利于增加购物的趣味性,延长用户使用时长。

目前观察下来获取盒花的途径有:每日登录获取、盒区生活内点赞互动获取、搜寻盒花获取(图2 实际是查看推荐商品的详情)、偷取盒花(随机推送的陌生好友盒马小镇内偷取)…收取到的盒花可以兑换商品,但是个人感觉底部的商品对我的吸引力不大,一方面是因为每天可获取的盒花有限,另外可兑换的商品盒花价值过大,用户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比如我想获得下面第一个价值580朵盒花的购物袋,可能需要我连续积累10天以上的盒花,而它的实际价值就5.8元;

退出盒马小镇时,每次都会用弹窗提醒我要每天都过来收取盒花,说实话会对用户来说是一种打扰,建议可以设置“不再提示”或是每天只在第一次进入盒马小镇时提醒一次;

关于开通会员,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开通后我会有哪些会员权益、购物会有多少优惠、还能得到哪些其他特殊服务、能否让我感到作为会员的高端之感,这些条件都会影响用户决定是否开通会员;当然,开通会员所需要的费用是关键因素;

进入盒马会员页面,设计上想突出会员的“9大权益”,但是视觉冲击力上略显不足;9大权益tab可以左右滑动切换,方便用户查看各个权益对应的介绍详情,但是为了能在一屏内显示完,避免用户上滑,ICON就显得略小,冲击力就会被减弱;

页面底部的2个开通会员button,方便用户点击,重点突出了“花呗开通盒马X会员”,2个button在上滑时消失并最终置于页面底部,这是个很好的细节;

目前会员的入口是在“我的”页面和首页第三屏,个人建议可以将开通会员入口加到“提交订单”页面,可以贴合用户购物场景,转化率也会提升;


5.11 扫一扫/会员码入口

个人认为“扫一扫”和“会员码”的入口在“我的”页面中陷进去了,不容易被发现,在线下购物场景中,两者应该会是比较常用到的功能;


5.12 关于页面的加载方式

目前体验下来盒马内的页面间的加载方式最多的是全屏加载和进度条加载,虽然这些都是细微之处,但是还是建议酌情使用多种加载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分步加载的方式,在一些重要的页面先加载出页面框架;

5.13 关于“消息”二次授权

消息通知对产品运营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用户未授权消息通知,产品可以在用户进入“我的”页面或是“消息”页面使用弹窗的样式进行引导,或是在“消息”页面顶部采用通知栏的样式进行引导,点击后可以deeplink到设置中打开;还有一种更优的方法就是将消息授权融入到购物场景中,比如在“提交订单和收货前”的订单详情页面之间可酌情加入开启消息通知的引导,用户去打开的几率会更高。另外,对于以后拉新的用户,产品还是应该使用预授权的方法,从一开始就避免用户拒绝授权;

引用一个设计理论“美即好用效应”:如果你的设计足够美观时,用户会容忍一些较为轻微的、影响很小的可用性问题;盒马作为一款成熟的购物产品,背靠阿里大山,坐拥设计人才,UI设计上肯定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是UI设计一般由设计团队多人协同负责,所以肯定是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设计规范来形成视觉上的一致性,下面就举几个列子来说一下:

(左图)“我的订单”页面发现了2点问题:单个订单的点击触控区域有点小,目前点击订单号、交易状态、商品图才能进入订单详情页面,应该设置图中红色框内全部区域,这样不易造成挫败感;“删除订单”和“再来一单”区域的灰色底和整个订单在视觉上存在割裂感,仿佛不是一个整体,视觉表现上完全可以直接使用白底,白灰白灰错落造成页面视觉有点错乱;

(右图)“订单详情”页面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单个商品“申请退款”如果错过了退款时间,建议就直接不展示,就不会造成用户的困惑;信息详情部分的字号小到看起来有点困难,间距也很拥挤,还有可优化的空间;“不开发票”button完全不像可点击,不符合设计规范,也有可能是故意为之,但是不建议欺骗用户;针对订单编号应该添加可复制功能;页面底部应该加上“删除订单”button,操作上的一致性;

我的地址详情部分,字号有点小、间距有点太挤了,地址“家”的标签也很小,整体不易识别;但是有一个很不错的点就是在这页截图会有隐私保护的提醒,超出了我的预期,是个爽点;

目前盒马App内ICON风格多样,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比如盒马小蜜有2个不同的设计样式;

目前是7个列表导航集中放在一起,个人觉得可以将其分为两组,比如将“支付设置”、“收货地址”、“开启通知”为一组,其他4个为一组,分组后会看起来不会那么拥挤;

盒马在品牌设计方面做的很不错,在闪屏、下拉刷新、页面加载、促销banner、商品列表底部、标签栏ICON、缺省页、个人中心底部背景图等细节处都融入了品牌吉祥物元素,有利于强化用户记忆点和品牌感,和用户建立情感化纽带;

但是也有部分位置的样式不一致问题,违法了一致性原则,比如:商品详情页面下拉刷新样式、我的页面猜你喜欢商品列表最底部…

产品还有其他的UI分析,就不多举例了~

盒马占据着生鲜市场的头部效应,依靠线上线下的产品优势和阿里的大数据赋能,可以判断生鲜商品的进货量,保证每天销售完毕和货源的新鲜,杜绝传统销售模式造成的鲜品损耗,降低成本;另外,通过算法判断配送范围和配送员的最佳配送路径等,这些必须通过技术去解决,对于传统公司而言,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盒马全国门店的数量已达160+,城市内覆盖率稳步上升,多业态组合打法更有优势;

线上产品已经成熟,且线上线下融合的优势明显;

一二线城市发展的很成功,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还是有巨大的挑战;

微信小程序目前正在蓬勃发展,而盒马和阿里的这一关系,让小程序的发展受到限制;

在购物场景之外,用户还有社交、娱乐、休闲、文化等消费场景,购物场景之外的精准流量和消费决策,将是新零售流量的巨大增量;

以数据为驱动,重构消费场景,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需要越来越重视,徽章、成就激励等有趣且有利的机制激励用户自发进行社交分享实现裂变增长;

重视用户评论,尤其是差评,用户评论里一般都是用户使用产品后的反馈,有利于产品发掘用户需求,对后期的版本迭代和产品规划有指导意义;

押注80、90后,他们作为中高端消费的主力军,产品发展要顺应这代人的生活方式;

个性化定制产品皮肤,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给用户自主定义产品的皮肤,目前盒马已经是产品成熟阶段,品牌感已经深入人心,个性化皮肤的定制也可以是未来的机会点;

情感化设计不至于线上,线下也可以多多使用,擅用IP形象,可以给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线上还可以围绕节日大搞活动,给用户带来惊喜;甚至可以在用户生日当天送赠品或是优惠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品牌形象立刻会被提升;

发力下沉市场,麦肯锡有过预测,未来十年,三四线城市的中产群体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

另外,即将到来的AR、5G等商业化应用会给行业带来的改变,也是产品需要考虑的部分;

随着生鲜赛道玩家的增多以及巨头布局的扩大,生行业竞争将持续升级,同时也将推动传统商超的升级转型,行业格局将加速洗牌;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对前置仓模式的重视,都将会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以上就是我针对“盒马App”进行的一份产品分析案例模板,部分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也还有一些可以分析的点,有的地方我也有点鸡蛋挑骨头,毕竟没有完美的产品,都是慢慢打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还是希望这次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

《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本文原创,未经作者允许不可转载!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Eason张UED!

}

为什么短短几年的时间,家具销售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今天家具销售渠道多元化的成因是什么。

  自2018年开始,家具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多数家具经销商面对这种多元化的渠道变革很是茫然,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尤其是长期坚守传统渠道的大家具经销商。

  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短短几年的时间,家具销售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今天家具销售渠道多元化的成因是什么。

  一、传统主流销售渠道家居卖场严重过剩、租金持续高涨、产品售价居高不下。厂商需要寻找新的获客入口。

  大家都知道,曾经家具产品的销售渠道是比较单一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主要是依靠大家居卖场这一渠道进行销售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等全国家居零售连锁巨头以及区域性家居零售连锁巨头的主因。

  开家居卖场的,几乎是“躺着”就可以轻轻松松的靠收租挣钱了。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全国性家居零售连锁巨头,还是区域性家居零售连锁巨头开店扩展的速度非常之快。虽然,目前很多城市的家居卖场已经达到了严重过剩的程度,但是,似乎并没有影响大巨头开店扩张的步伐。虽然大家居卖场的商户的销售业绩在下滑,也出现过多起商户联合抗租事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大家居卖场租金的持续上涨。

  在大家居卖场里开店做生意的家具经销商,面对高涨的租金和不低的用工成本,其不得不把这部分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商品的售价提高。网上不断的有人爆料,一款出厂价8000多元的皮沙发,在大家居卖场的售价至少是出厂价的2.5-3倍以上,即使是这样,经销商也不见得能赚到钱。可见家具销售的渠道成本有多高!

  降低渠道销售成本,在终端销售竞争中具有超高性价比是赢得消费者的不二法则,这也是家具厂商开拓新渠道的动因。

  二、大家居卖场的客流持续下降,门店业绩持续下滑,行业大品牌及大经销商在弱化对大家居卖场的依赖,自建销售渠道引流势在必行,也是被迫无奈的选择。

  行业的大品牌及其经销商之所以选择在大家居卖场开店,是因为他们能获得想要的客流。如果客流的获得过多的是靠经销商自己的行销引流,那么,入驻大家居卖场就显得没有了意义。更可况租金又那么高。何不自建销售渠道引流呢?反正也是需要自己做行销引流才能活下来。近几年,行业大品牌纷纷布局独立大店就是很好的例证。很多区域性的大经销商纷纷在大型社区开设社区店或者在小区建样板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三、寻找获客成本最低的售点(销售渠道)是所有厂商都关心的问题。获客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售价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哪个渠道获客成本低,厂商就更有意愿去哪里。单一的销售渠道被打破。

  从2013年逐步升温的家具电商热到2016年家具电商品牌纷纷开设线下体验店。无不说明降低获客成本的重要性。刚开始大家去网上购物,多数人的认知是,网上卖的东西“便宜”,便宜的逻辑是卖家没有高昂的开店成本和人工成本,因此也更可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短短几年时间网购成为了消费者一种主流的购物渠道,尤其是85后、90后和00后的消费者。一时间,电商冲击实体店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很多实体店的老板纷纷抱怨电商毁了中国的线下实体店。

  近几年,随着家居电商的大热,家居行业的大品牌也纷纷完成了本品牌的电商化。时至2018年,家居电商销售排名靠前的家居品牌,通常也是线下主流销售渠道的行业大品牌。

  近两年随着微信小程序的不断迭代,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也纷纷在布局小程序的获客入口。

  随着定制家具品牌“全屋定制”的快速发展,以定制设计为流量入口的家具销售模式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销售模式。行业的大品牌纷纷在自己的线下门店配置了设计软件及设计师来抢占设计获客的流量入口。

  以互联网家装和装修公司主导的“全屋整装”模式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家居产品售卖模式。如果日后成为一种主流模式的话,作为单独售卖建材和家具品牌的经销商而言将是致命的打击。对于以收租模式生存的家居卖场而言更是致命一击。因为消费者不用去卖场了,消费者根本不用自己亲自买装修材料和家具了。

  以房地产企业为主导的精装房模式也逐渐热起来。房地产企业具有天然的获客优势,随着国家精装房政策的推进。会进一步压缩以零售为主的家居门店的市场份额。

  以“工厂展厅”为活动落地地点的厂商联合促销模式近几年大受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这一厂商联合促销模式解决了工厂、经销商、消费者三方的多个曾经无法克服的痛点。行业大牌纷纷加入到了工厂展厅团购模式的行列。工厂展厅团购模式正在成为一种购物时尚,成为工厂及经销商抢夺目标消费者,拉升销售业绩的杀手锏。行业诸多大品牌已经加入到了工厂展厅团购的行列。

  四、消费者消费认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使得家具销售渠道多元化有了更多的可能。

  任何商业行为都要以目标消费人群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这些变化,零售业态的人、货、场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看看如今超市零售业的发展变化你就可以发现点什么。超市模式整合了分散的街边店,发展到后来高度集中的综合性商超。随着消费者对购物场景、消费认知、购物习惯、购物便利等等的变化,你突然发现,超市没有前些年火了,倒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特色便利店火了起来。很多人读不懂这是为什么。一站式购物曾经是超市业态对外高调宣扬的口号,是击垮街边店的一句最具有杀伤力的广告词。有多少街边店因此而关门歇业。到如今,社区便利店(沿街店)却又“死灰复燃了”!这是怎么回事?是社会倒退了吗?

  再来看看建材家具零售行业,未来也会出现这样一种趋势吗?我认为很有可能,而且已经开始显现出了这种趋势。我们不妨来看看消费者的变化趋势。

  1、消费者消费场景的变化趋势

  大家看看上图,消费者购物所选择的购物地点,是不是和超市零售业态的整合演变惊人的相似。

  2、消费者对消费场所认知的变化趋势

  上图是消费者选择在不同购物场所考虑的不同因素。当然,目前这些购物的场所都还存在,但是不同购物门店在整个家居零售中所占的份额和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他们是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变化在不断的变化。目前,大家居卖场仍然是市场的主导,但是已经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3、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消费场景的认知变化,消费观念的迅速迭代、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消费观念的多样化,消费场景的多样化,越来越懒的消费者是需要被卖家读懂的。家居卖场业态的规模优势,全品类的产品布局,不见得就是未来90后,00后的首选。随着电商的发展,虚拟场景销售会越来越多,面积再大的卖场相对于虚拟场景而言,都显得太小了!在大家居卖场客流越来越小的市场条件下,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真的读懂消费者了吗?我们是在做迎合消费者的事情吗?

  对于家具经销商而言,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家具销售渠道变革带来的影响?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只以目前主流家居卖场中店中店专卖店的家具经销商为对象,来探讨一下经销商的应对之策。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里讲的店中店经销商是指目前在主流大家居卖场内开设品牌专卖店的经销商。这是以下文字所讲策略和观点的前提,抛开这个前提,很多的策略和观点是不一定成立的。

  如何应对渠道分流?

  通过对多个店中店成功经销商的个案分析,以及对整个市场竞争环境的分析、总结、洞察,以下店中店经销商的经营策略在当前阶段是走的通的。也是经销商成功突围的发展路径。

  1、聚焦经营单品类产品,做卖场内该品类的老大

  大家都知道,大型家居卖场内的品类分区是很明确的,不同品类的产品被放在不同的楼层或同一楼层的不同品类区,即使是同一品牌,多数情况下也是不允许跨品类的。

  有两种类型的店中店的大经销商正在快速的衰败。一类是经营同品牌多品类多系列的经销商。一类是经营多品牌多品类的经销商。

  我们首先来看经营同品牌多品类多系列的经销商的发展瓶颈。

  多品类多系列发展是行业很多大品牌的发展路径。我们会经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经销商在同一卖场经营了同一品牌不同品类分布于不同楼层的多个单系列产品专卖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个行业大牌经营的品类很多(有儿童板式系列、有实木乌金木系列、有欧美系列、有定制系列等),而卖场是按照产品属于的品类分区的,不同品类的产品系列当然要在不同的品类功能区了。

  这种模式曾经在竞争不激烈的市场条件下,经销商由于实现了品类的多点布局,纷纷取得了成功。然而现在,这种模式的经销商很快就败下阵来。因为其经销的任何一个品类的专卖店在该品类区都比较平庸,虽然其在该卖场开设了多个专卖店,但是其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单个专卖店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建立起来。随着卖场客流的锐减,卖场内的每个门店都在做店内拦截和行销抢客。只有在该品类区的前三名才可以活得好。由于该经销商的门店多而又不集中,管理粗放、其几个店所在的品类专区都做不到前三名。有的店销售业绩极差。各专卖店导购员由于所熟悉的产品类别有很大的不同,也很难协同作战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这类经销商开了好几个专卖店,看起来是做大了,实际上其并没有建立起任何的竞争优势,跟开一个专卖店的经销商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再来看经营多品牌多品类经销商的发展困境。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店中店的大经销商:其在同一卖场开了多个品类多个品牌的专卖店,或者在当地不同卖场开设了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家具专卖店。目前这类经销商纷纷都在缩小店面面积,或者关店。

  以上两种类型的大经销商都被一种模式的经销商打败。那就是在当地的同一卖场开设不同品牌同一品类的多个专卖店的经销商,或者在当地多个卖场开设不同品牌同一品类专卖店的经销商。大家想想看道理在哪里。道理就在上面的解读中。

  这就是我给店中店经销商的经营策略之一:聚焦做单品类产品,把单品类产品销售做到该卖场或该市场的第一名。

  2、优先选择能做“工厂展厅团购模式”的工厂合作

  我们来看看,工厂展厅团购模式解决了哪些冲突和问题。

  A、解决了单个专卖店面积小,产品单一,消费者可选择产品少、顾客流失率高的问题;

  B、解决了单个专卖店不具备活动策划能力、活动推广操作能力的问题;

  C、解决了推广期间锁定的目标客户只去工厂展厅团购不去竞品专卖店的问题;

  D、解决了顾客对品牌(看到工厂的规模会产生信赖)、产品质量(很多工厂会安排消费者参观工厂生产线并配有专业的解说员)、环保、价格(很少有人会怀疑工厂展厅的价格会随意虚标)的信任问题,提高了成交率和客单价;

  E、解决了专卖店在人员组织、活动推广、产品标价、销售议价、产品解说等方面的先天缺陷;

  F、加盟专卖店的销售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的签单在大家居卖场专卖店进行,工厂展厅团购模式的签单变成了在工厂的展厅。家居卖场中的专卖店变成了一个顾客的体验店及集客中心;

  G、加盟店不必再开大店,避免了经销商对装修费用的大量投资,同时也减轻了专卖店租金的压力,专卖店的盈利水平会大大的增强。

  工厂展厅团购模式,也许是目前,解决店中店模式专卖店经营惨淡的最佳方式。

  截止到目前,加入工厂展厅团购模式的家居企业也越来越多,如:新中源陶瓷、新濠瓷砖、A家家具、联邦、顾家家居、斯可馨、全友家居、双虎家居、南方家居、掌上明珠、阳光林森家居、帝标、赖氏家具、蓝鸟家具、平安家具……

  现在有很多经销商已经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纷纷在切换品牌的时候,把工厂能否做“工厂展厅团购模式”作为其是否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

  3、单渠道开店,多渠道引流

  随着家居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很多经销商都慌了神。纷纷进行多渠道开店布局。比如开设线下独立大店、线上开商城、在小区附近开社区店、在当地的知名热卖场开形象店、在城市的郊区开仓储店、做成品的家具经销商开定制店、开定制店的经销商做全屋整装店等等。但是从结果来看,效果并不好。无论是哪一种销售渠道,都有其优劣势。如果经销商做你不擅长的事情,做你不专业的事情,你去与该渠道的专业经销商去竞争,胜算的机会是不多的。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渠道的家居门店,没有足够的流量都是无法良性运营下去的。因此,我提醒广大的家居经销商要慎重开店。不要盲目投资。我建议经销商要坚守选择你最熟悉最擅长的渠道开店。你需要改变的是由以前的单渠道获客变为多渠道引流。家居产品渠道的变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要解决门店的引流问题和更好的抢夺目标客户赢得销量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流才是门店生死的关键。经销商的引流能力将会成为未来任何销售渠道竞争的核心能力。在为门店引流的过程中,要善于整合当地多渠道成员的各自流量,使参与的各方互相借力,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共赢共生。

  4、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有行销引流能力的队伍

  店中店家具经销商普遍综合实力普遍较弱,多数经销商还是夫妻店管理模式。甚至很多开设了多家专卖店的“同城多店”模式的经销商,也是按照夫妻店的管理模式运营的。

  在卖场过剩、大家居卖场客流锐减、专卖店同质化竞争、市场需求锐减的大市场环境下,经销商能不能成为一方霸主,就取决于其能否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有行销引流能力的专业队伍。比如专业的企划人员、专业的设计师、专业市场推展专员、自媒体文案专员、能冲锋陷阵的店长、会做售后服务管理的售后经理、会做财务分析的财会人员、专业跟单员、内部培训师等专业人才。人才的竞争将是未来家居经销商赢得市场竞争的核心。

}

“中国品牌自建商城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平台的寡头现象比较严重。而平台的抽成也越来越高。”增长黑盒创始人张希伦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

入驻平台电商,对品牌而言确实比较省事。宝尊新兴渠道及行业事业部总经理高绮峰表示,平台的机制是比较完善的,特别对于品牌在起步阶段相对容易开展业务。

但正如纷析咨询创始人兼CEO宋星所说,平台的策略本质上就是“砍腿策略”,给你一切满足你完成交易的能力,让品牌不需要自建这些能力。相当于砍了你的腿,再给你一把可以驰骋在院子里固定路线上的轮椅。

然而,商业的原则是等价交换,品牌享受平台服务的同时,也有必须要承受的付出和掣肘。

首先要给到平台一定的抽成,其次流量成本日益攀升,国内大型电商平台的公域流量本身都到了瓶颈,品牌除了在站内购买引流产品,同时需要在各社媒渠道建立营销获客点。第三,也是最让品牌忌惮的一点,数据信息非品牌私有,而是留存在平台手上。

所以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可过于茂密的树枝也遮挡了其他植被往上生长的空间。品牌们纷纷把注意力转向了私域,努力建立自己的用户池。

美妆行业,除了完美日记、WIS等几个极少数提前布局的新锐品牌,还有其他“闷声发大财”的微商品牌,大部分品牌对私域的启动都在去年下半年或今年年初,疫情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去年提及私域,不少品牌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比较含蓄和犹豫,今年已经直言不讳对私域的重视。

“今年私域这块,在我们公司是战略级别的,直接拉到一级架构。”通盛达副总经理赤苏表示。(注:通盛达为幸美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品牌有植美村、泉润等)

半亩花田去年7月份开始做私域方面的尝试,今年升级为公司战略级别。“疫情让公司更加坚定去运营私域。”半亩花田私域生态发展部负责人舒馗说道。

私域也是满婷在今年非常重要的业务单元,具有战略意义。满婷品牌运营中心执行总经理刘彬表示,去年满婷就启动建设私域,今年加大了投入,618的时候要彻底把私域闭环测试一遍。

腾讯广告美妆日化行业负责人王艺坦言,今年很多美妆品牌把微信小程序的GMV目标定到了全年回款的20%,甚至和天猫旗舰店的年度目标持平。

私域对品牌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能够作为品牌自有电商渠道,通过不断提升复购率,在整体上降低流量成本,还能在掌握用户数据的同时,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共创产品与内容,终极目标是实现用户终生价值的管理。

但品牌运营私域上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私域流量的载体如何选择?从公域引流到私域后,如果是建立社群,如何保持长期活跃度?在社群内或者一对一服务上,内容输出怎么统一规划?私域运营后台怎么打通,获得清晰的转化和漏斗路径?

要知道,刚开始私域的运营成本也是很高的。张希伦简单拆解过这个成本结构,首先是获客成本,他以金融行业为例,单人平均拉新成本要100多块钱。

刘彬也表示,私域流量的来源是公域,如果品牌在公域中的粉丝数量并不多,那建立私域的拉新成本会很高。

其次是内容体验成本,包括内容生产和管理、小程序,还有精细化成本,从线索到销售的转化,其中包含的运营人员成本、活动成本,软硬件成本等等。

△图片内容来自增长黑盒创始人张希伦的公开演讲

如果品牌花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搭建起私域,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一定的复购率,也没有获得品牌与用户粘性的增强、更好的产品迭代模式,甚至有些社群运营到最后成了“死群”,这就得不偿失了。

“私域不是投机型的事情,而是夯实基础型的工作。私域非常考验品牌内容产出的能力和会员运营的能力,技术含量很高。如果一个品牌能在私域里做起来,那么它在其他矩阵和平台上,能力也一定很强。”刘彬说道。

那么,我们先从私域流量的载体切入,探讨私域应该怎么做吧。

微信社群不等于私域,但微信是目前最适合的私域载体

去年,还有不少人在认知上将私域和微商画等号,认为在微信上拉群就叫建立私域。但今年,这些已经试水私域运营的品牌,对私域已有清晰深入的理解。

在刘彬看来,任何平台上属于自己可控的流量都叫私域流量。包括微信、QQ在内的腾讯系社交平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都可以承载私域流量。

舒馗表示,今年年初,半亩花田在做规划时就讨论过在哪儿做私域,包括公众号、微信群、QQ号等,都加以考虑。

“我不觉得微信社群等于私域,而是目前它是做私域最适合,也是最便捷的工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人拉到其他平台,比如快手上,因为快手的氛围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可以把人都拉到微信里。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微信社群搭配小程序的形式来做私域。”舒馗说道。

现在,微信毫无疑问是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社交app,2020年1月微信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微信月活账号数超过了11.5亿,这是其他app都望尘莫及的。用户基数庞大,意味着能覆盖足够多的人群。

其次,为什么很多品牌选择微信作为私域的载体?相宜本草内容营销中心负责人张凯认为,这是因为品牌可以在微信里和用户双向互动。无论是天猫京东,还是抖音快手,都属于伪私域或者半私域。因为这些粉丝还掌握在平台的手中,只不过有些平台在红利期,粉丝活跃度相当高。

“快手有老铁文化和粉丝群,抖音也在做品牌社区,但可能还是单向沟通偏多。当这些平台里的粉丝沉淀到一定体量,势必要把人往微信,即自己可控的平台上导流。像李佳琦和薇娅在天猫上也有很多粉丝,有旺旺群,同时他们也在做天猫到微信的引流。”他说道。

△从左到右:李佳琦专属店微淘、会员机制、微信社群

张凯认为,私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品牌能把用户数据拿在自己手上,否则或早或晚依然受制于平台,而微信端作为私域的载体可以做到这一点。

宋星曾表示,品牌在腾讯系私域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技术手段,比如线下通过二维码获取消费者的信息,在小程序里埋点、加代码,看到消费者的行为等,从而达到自己控制、管理消费者的目的。

这是品牌选择其他平台作为私域用户池,暂时无法做到的。

此外,从长期来看,还有一点可能是腾讯系给到品牌的安全感。不少品牌都感觉,腾讯系在商业化上是比较欠缺的,更偏向一个技术型平台。腾讯可以开发很多用于私域运营的工具,但这些工具如何搭配使用,很大程度上需要品牌自己或服务商摸索,并不会以平台的角度给予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正如张凯所说:“正因为腾讯是这样,微信才是大家做私域的主战场,如果它开始商业化,那作为平台会变得强势起来,微信也未必是做私域的一个好选择了。”

从引流到后期留存,社群活跃度如何维护?

引流是做微信私域的第一步。首先,微信相对于其他平台,公域流量池的属性没有那么鲜明,品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从其他端口拉到微信里。最常见的是从电商平台,通过包裹卡片的形式引流。这是无论品牌还是淘宝C店都在做的事。

“做冷启动前,品牌可以分析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判断从什么地方引流。比如线下门店多,可以从门店社群、社区团购开始;导购团队强大,可以从导购分销开始;内容策划能力强,可以从公众号IP打造、直播电商等方式入手。”有赞CMO关予表示。

关予提到阿芙精油的案例,阿芙精油从2018年8月开始做私域运营,在微信端引流上有3个方向:

1、强化公众号内容,从纯粹的品牌展示进化到工具+带货属性。比如在公众号,用户可以查询到精油配方;2、通过小程序模板推送消息,打开率是短信的10倍;3、朋友圈广告拉新。在有赞广告后台建立定向人群模型,吸引对精油产品感兴趣的潜在用户,推广公众号加粉,再引流到微商城。

高绮峰认为,知名品牌做私域,用户存在于两个地方,一是公众号,应该具备了一定的体量;二是整个CRM系统的沉淀,这是起步的资源。

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引流。第一,在线上做虚拟导购。品牌注册企业微信号,导购是企业微信的工作人员,可以在销售终端、分销社群渠道内做引流。第二,在一些KOL的社群,或者比较looklike(相像)的媒体资源里做活动式、CPS的分销活动,来进行首批种子用户的培养。

在引流上,目前专门的引流工具还比较短缺。如赤苏所说,用户迁移成本过高,还有对过往会员的触达过低。“从电商平台引流到微信上,包裹卡片的形式还好,但之前成交过的老客户,触达手段只有短信和邮件,迁移率会低很多。”

某红人品牌私域负责人表示,朋友圈或者公众号卡片广告,扫码关注、加客服微信的二维码工具,他们都有不断尝试,但也仅限于把原有的流量沉淀在微信个人号上。如何在微信里去投放广告,做裂变,让微信系的公域流量变成品牌的私域流量,也还需要一些方法和入口。

不过,目前品牌在引流上遇到的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后期留存才是关键。

在刘彬看来,品牌必须要思考,完成引流后,私域的承载能力如何?是否真的具备留存、运营用户的能力。

维持社群活跃度,是所有品牌做社群私域的痛点。

某新锐品牌私域负责人告诉聚美丽,他们在2019年曾经有过试错。当时决定做私域,在后期运营没打通的情况下就开始拉新引流,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微信社群里攒下12万粉丝。但很快问题就来了,不知道怎么维护和运营,客服每天就在群里和粉丝闲聊,缺乏有计划的活动和内容输出,到最后都成了无效的“死粉”。

走过弯路后,今年他们将这12万粉丝精选,剩下1万5千人。针对这部分人群去进行精细化运营,把社群分层。

比如在最高级的社群内,是能够与品牌深度利益捆绑和产品共创的人员,其他社群可能会做一些促销活动,而活动也分成不同类型,有留存类的、促销类的、裂变类的,还有持续变现的活动等,根据用户不同的兴趣点去做。

先说社群分层,高绮峰表示,在接手品牌私域运营的项目时,宝尊首先会看社群的起步架构,即品牌本身已有的用户池子。

比如一个商超品牌,本身已经有几千个比较松散的群,那么首先要做的是,把所有用户信息放在一起,通过数据技术做一轮清洗,给用户打上兴趣标签和属性,搭建不同的社群。在后续的拉新上,也依据标签来进行分类导流。

这种分层,在后期内容分配上也有体现。高净值的VIP群,用户本身经过精挑细选,社群的人员构成和活跃度都很健康。这些群会重点维护,输出更多branding(品牌)层面的内容,以及marketing(营销)方向的活动。

普通群,互动率可能不是很高,而且活动投放太多,反而会导致用户退群。“这样的群,我们就会看每个群的标签定位来运营,不会很生硬地输出,可能一个星期做一次活动,有时是促销,有时是门店活动。”

此外还有快闪群,比如一家线下门店要做一次大型活动,那么建群的目的非常直接,就是为了拉新,时间周期一般是三周或者一个月。

“我们会通过数据工具来监测社群的健康程度,群也有生命周期。如果有些群在尝试后做不起来,我们会建议把它的生命周期终结掉。社群运营是个比较累的工作,品牌做私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做整个计划。”高绮峰说道。

促销活动是常见的运营方式,谈及这点,很多人都会提到完美日记。先到完美日记的微信社群:小完子玩美研究所里暗中观察一阵子,似乎成为大家做私域前心照不宣的事。

一位美妆行业从业者直言,完美日记的社群已经变成活动群,每天基本靠促销活动来支撑社群的运营,除了固定的几个水军账号,也没多少活跃的用户。

而且,完美日记的社群活动以两点为主:上新、折扣。上新产品包括完美日记的彩妆品、完子心选的护肤品、完美日记或完子心选与其他IP联名的产品,还有其他类目和品牌的产品(从同个彩妆类目的小奥汀,到电动牙刷、吹风机、美容仪、颈椎按摩仪不等)。

折扣的活动力度非常大,尤其是今年疫情后,完美日记更是放低了价格。去年,如浮光香水、小粉钻、小金钻等产品,从未有过5折活动,今年却突破了这个价格线。下单5折、第二件1元、买一送一、99元3件、满减送赠品(礼物有电动洁面仪、帽子、洗漱包、单肩包、全套化妆刷等),此类活动层出不穷。

△完美日记社群促销活动

这两种做法对其他品牌而言,可复制性实在不高。上新的SKU数量和频次,这涉及到后端整个供应链体系,不是负责私域的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品牌只有在内部打通供应链到营销前端的链路,才有可能实现上新的频率提升。

而高频+大力度的折扣,对很多品牌来说是望而却步的,但凡思考到品牌溢价和净利润、自有资金链,如果长期依赖折扣来促活,无异于饮鸩止渴。

某红人品牌的微信社群也会做活动,有秒杀、折扣等常规方式,但同时会发起互动类型的活动,比如五一期间,在群里安利家乡的美食美景,引发大家讨论并产出图文内容,然后评选出几个内容比较好的,发放奖品。

“在微信私域,内容的强项真得突出。我到现在没有看到一个在社媒上内容做不好的品牌,能在私域里做得好。”刘彬说道。

内容输出是做私域的重中之重,这已经是所有品牌的共识。

内容中台+数据中台,是品牌私域运营的强力配置

当下,各个媒介渠道的内容已经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植观创始人唐亮曾表示,比如公众号,是技术和原理主导,内容侧重产品机理;短视频平台,产品要强功能,容易可视化;小红书,“颜值即正义”,流行好看的图文。

针对这种现状,有意识的品牌都在内部成立了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媒介渠道生产相应的内容。

品牌做私域,对内容的基础配置有相当要求,因为在私域里内容输出的频率,比其他任何媒介渠道都要高。让微信客服每天思考输出什么内容,显然是不现实的。建立一个内容中台,进行统一的基础素材生产和各渠道精细加工、分发,就非常必要。

半亩花田搭建了这个内容中台,把小红书、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团队都系统整合到一起,把视频、图文等内容素材全部整理出来,进行升级。

舒馗表示,内容中台里面,包括半亩花田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的官方号,微信社群的内容也将从这里输出。

餐饮行业中,西贝莜面村的私域运营也有内容中台。每个西贝的店长有自己的个人号和微信社群,都由专门的运营团队负责,通过技术工具规模化地运营几百个账号,统一内容输出,提高效率。

“我们内部还建立了数据中台。”舒馗说,“之前我们就有数据部,更多的是研究趋势、竞品、行业数据、流量玩法,对人的研究是比较少的。现在半亩花田在11个平台上有16家店铺,各个平台店铺里的消费人群我们要在社群里进行统一管理,留存数据。”

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屈红林公开表达过数据的重要性。接下来,品牌需要基于数据、AI(人工智能)辅助来生成内容。其次,在数据基础上,机器与消费者即时交流和产生的洞察,不断迭代下一代产品的方案。

所以,数据中台和内容中台是相结合的。高绮峰表示,在私域运营中,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AI写手等提效工具,帮助品牌高效生成文案,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能最大程度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官方也在开发一款名为“珠玑”的AI写手工具,为品牌提供这方面的应用。

除了夯实品牌本身的内容基础,在内容价值上也需要每个品牌去认真思考,因为这涉及到品牌在私域板块的长期战略。

某新锐品牌私域负责人表示,在社群中如果只强调品牌内容输出,可能会导致内容链路过窄。比如产品只有20几个SKU,即使每个产品写一个星期,也很快就写完了。所以要扩宽内容的广度,甚至去跨界共创,让粉丝觉得这个社群不是品牌功利性的一个群,而是贴心的精致生活管家。等后期用户池到一定量级,在平台上弱化品牌。

张凯有个预判,可以对这种类型的私域长期路径做个总结,叫品牌平台化。未来,品牌和平台的观念会比较淡化,得人者得天下。比如小米有品是品牌,但它也建立了商城,做平台。反过来,一条是自媒体平台,但它也开设了线下店,做品牌。

完美日记的社群,目前来看也在走这条路径,把品牌私域做成产品集合式平台。这种方式,是侧重SKU数量的角度去进行用户终生价值的管理。

而强调branding(品牌)思维的人,可能更倾向于在私域里强化品牌和用户的粘性,以及与用户共创,优化产品迭代的层面。

花西子算是属于这类代表,到目前为止,花西子在微信里也没有建立社群,只有名为“花小西”的微信客服、体验官小程序,还有花西子店铺小程序。

花小西不做直接销售,只做品宣和售后的触达,朋友圈以新品信息、产品调研链接居多。体验官小程序是花西子自己开发的,专门用于把新开发的样品给一定数量的粉丝试用,收集反馈,改进产品。同时还能拿到用户对产品的评价,在内容上进行共创。

△从左到右:花小西朋友圈中的产品调研,花西子体验官小程序,花西子店铺小程序

相比侧重SKU数量之广,这种方式与用户的链接程度更深,更容易培养出“死忠粉”。这两条私域长期路径,在给予用户的内容价值上,会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显现出差异。

线下私域的运营模式:智慧零售门店

腾讯广告大客户销售运营总经理、腾讯智慧零售副总裁范奕瑾曾表示,一些庞大的线下流量往往是被忽视的私域流量。品牌可以通过数字化导购的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承接,沟通与管理。

高绮峰举了一个国际品牌的案例,这个品牌的线下自营门店很多,他们选择其中一家店改造成智慧零售门店。从消费者进店到出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触达,转化为会员。

首先,通过LBS定位消费者处于的门店位置,是否有活动可以预约,或者提供试用装、美妆课程,你也可以在线上预约化妆师,线下到门店享受化妆服务。

进店后,店内有AR试妆设备,每个试用产品流程到最后都有二维码,可以扫码保存影像资料,还能直接加购产品到购物车里。同时,在店内可用微信支付,不用排队,并且可以加载一些DIY互动的商品定制功能,带给消费者更私人的体验。

“这就是小程序串联的模式,我们会发现相比其他店铺,这家智慧零售门店的进店客群停留时间和客单价明显增高。”高绮峰说道。

微盟智慧商业事业群运营副总监钱华提到梦洁家纺的例子,他们通过搭建小程序商城,以及会员精准化营销、导购社群、分销体系等能力,帮助线下加盟商建起一套数字化系统,在线下不断沉淀品牌私域流量池。

同时,梦洁家纺线下加盟商通过门店导购,发展粉丝成为合伙人导购、社会人导购;此外,导购也可以申请成为智慧门店加盟商,因此每个粉丝导购都能成为私域流量入口。梦洁家纺还通过与其他企业、商场做流量互换,来扩充自己的私域规模。

而梦洁家纺小程序商城的产品类目也不止家纺,还有其他洗护产品、食品、日用品,甚至疫情期间还上架了消杀防护产品。

品牌与线下门店的流量如何打通,一直是美妆行业的痛点。因为美业的线下渠道尤其是CS渠道,往往是多品牌专营店的形式,品牌对门店BA的掌控力很弱,利益分配也是老大难的问题。

但对于可以掌控的渠道,品牌完全可以通过门店BA来扩充线下私域池。张凯表示,在相宜本草的商超渠道,有针对BA用户进行拉粉。BA通过微信和用户沟通,品牌则通过企业微信,可以把BA的用户转过来。

高绮峰表示,一些奢侈品美妆品牌,大型美妆集团也在通过企业微信对线下BA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业绩考核、培训、任务发放追踪,以及提供品宣内容池的打通。BA在微信上与用户沟通时,从内容池里直接挑选去进行分发,维护品牌形象。

企业微信,可以看作是微信的Pro版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用户留存在私域内,不用考虑用户数量的上限,以及品牌内部运营私域的交接等问题。不过当前,也有不少品牌表示,企业微信和微信是打通了,但在面向用户上怎么具体使用,还不是很清楚。

其实不止企业微信这点,如前文所说,腾讯的平台属性更偏向技术,它可以提供给品牌各种各样的工具和端口,而在使用方式上,更多的需要品牌自己排列组合。

当下,很多品牌的私域都在冷启动和从0到1的摸索过程中,大到资金投入、人员配置,小到社群变现转化路径、腾讯系各类运营工具,品牌们都有不少疑惑的地方。

今年,私域运营是聚美丽重点的研究方向之一,针对大家当前的痛点,出于为品牌提供实操上的帮助支持的初心,聚美丽与腾讯广告将合作举行“探索·新增长”主题的美妆私域运营大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零售客户经营技巧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