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一个男的在陌陌上认识,然后都是我找他聊,他都不搭理人的?

农村人,非东北。抛开个人情感立场,这篇乡村调查极尽情感渲染也难掩其选择性报道的偏颇。表面看似乡土情怀心系农村的忧虑,实则是掌握话语权的媒体在利益驱使下的舆论造势。

那么农村现状到底如何,比如文章提到的儿女不孝老无所依的情况存在吗?

存在,甚至更甚。我之前的一个回答就提到过村里一位盲老太太因儿子外出打工无人照管暴毙家中的例子。

但这毕竟是个例,村里也有像我父亲一样为了侍奉卧病多年的奶奶而坚守着一亩三分地,每日侍羹喂药直至老人安然西去的朴实农民。

农村赌博盛行也所言非虚,像文章描述的一样。这些懒汉整天聚集在小卖部的麻将桌上,孩子放学回家不做饭,扔两三块钱让孩子买个面包充饥。

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叔叔伯伯们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淹没在农民工的大潮里,他们在工地小作坊工厂里挥汗如雨,每个月握着几张皱巴巴的票子满脸期许的打给远方读书的儿女。

婆媳不和哪里都有,网恋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这里有温良恭简让的乡民,也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懒汉。这里人性的善恶不比其他中国人更多也不更少。他们可以是朴实热情的乡亲,也可以是狡狯鸡贼的农民。怎么看待农村不过是取决于你愿意怎么看待。

我并不是因为作者指出农村的弊端所以炸毛。只是作者选择性的报道试图展示出的这些弊病最后都归结到礼崩乐坏宗族道德上,实在难以让人相信其动机纯良。

我们把文章梳理一下和最近官媒的报道作一下对比就不难发现个中意味。

新时代老人的“旧社会年关”
孝道礼教的殆尽,宗族传承的断裂,也许正随着这个村的民风凋敝而来。
未有节制的娱乐&在攀比和竞赛中的春节
娱乐逐渐鼎盛,男盗女娼的不良之风也继而蔓延。
“面子”是村里最为讲究的声誉,攀比是村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村人的思维中,宗族传统权威早该被打破。
近十多年来,风气每况愈下,几代祖先努力营建的乡村秩序毁于一旦。
宗族约束力完全凋零,传统礼教全线崩裂。

整个就是一高中的命题作文啊,不得不夸一下作者紧扣主旨,情感充沛。简直想给他胸前戴上一朵小红花。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眼前浮现出村里拖拉机转向的恼人情景,漫天的灰尘中响起尖锐的叫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陌陌聊着聊着不理我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