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综艺节目《乘风破浪 3》的第一期节目?

近日,伴随着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2》上线,“那英跳舞” “杜华说容祖儿长得像吴宣仪所以给高分” “杨钰莹好温柔”等词条霸屏热搜。尽管节目话题阅读量迅速破亿,可是作为一部现象级综艺的续集,目前第二季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5.8分,远低于第一季8.6分的开局。

曾经的出圈爆款,如何延续此前的光环?热度和翻红以外,什么才是真正的“乘风破浪”?从目前播出的三期来看,《乘风破浪的姐姐2》并没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阵容搭配对标第一季,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看不出多少新意!”这是不少人对《乘风破浪的姐姐2》的评价。该节目被人诟病的一个焦点是在阵容搭配上,复制粘贴了第一季的套路和模式。

《乘风破浪的姐姐2》第一期里,歌坛天后那英的组队标准 “能唱、能跳、颜值高”与第一季宁静的标准高度重合,有网友戏称“那姐是不是拿了静姐的剧本”。前辈组的另一位——温婉女神杨钰莹的定位是成语爱好者,神似上一季的小作文写手伊能静。作为颜值担当的张柏芝对标张雨绮,两人都走坦率耿直路线;“博纳老板娘”金巧巧对标制作人老板娘张萌;网传“豪门阔太”胡静对标网传“带资进组”的黄圣依;王丽坤的中国舞“衣钵”由董洁、吕一等继承;刘烨则接手吴昕和沈梦辰的“主持棒”……两季拷贝不走样的人设,消磨了很多观众的新鲜感。

第二季在议题设置上也并未做出颠覆性的改变,例如那英出场时被众星捧月、尴尬打招呼的画面,与第一季宁静的出场如出一辙。节目组希望通过剪辑塑造王鸥的犀利人设,但很快被熟悉套路的网友识破。业内人士直言,那英不是宁静,王鸥也不是万茜,一旦人设被安上,但后续“剧本”对不上,将为节目和艺人带来负面评价。

把成团当作标准答案,遮蔽了每位姐姐独特的个性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播出之所以能获得不俗口碑,在于它打破了人们对30+女性的刻板印象,每位姐姐都能各美其美。尽管在后期,女团式的歌舞全方位比拼、对于舞台上少女感的过分追求最终令这档综艺未能如期待中真正负载其社会性命题,但至少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对事业的拼劲儿和经过岁月洗礼的女性特有魅力。

第二季不少姐姐们敷衍了事的初舞台,则令人大失所望。杨钰莹的《我不想说》,张柏芝的《星语心愿》,不过是把自己的昔日成名曲拿来中规中矩地重唱,那英被导师吐槽像雕塑般僵硬的舞蹈,更让人哭笑不得。而安又琪、袁姗姗等年轻一辈的舞台失误,让人怀疑她们没做好准备就着急开场。用节目中黄晓明批评安又琪的话说,这是“艺人的心态没有与能力匹配”。“相隔半年就着急推出第二季,是太多姐姐想上船了么?”网友表示,希望借助节目翻红本无大错,但不认真准备,而是想吃一把流量的红利,或许只能反噬其身。

“三十而奕”,这是《乘风破浪的姐姐2》亮出的口号,但从已经播出的前两期来看,节目像跑题了的命题作文。姐姐们进行分组、排练,等来的却是那英感叹“自己不会唱歌了”,张柏芝说 “根本不可能唱着跳”,以及阿兰、贾青在镜头面前痛哭流涕。有网友直言:没品出励志的点在哪里。

综艺评论人认为,与其削尖脑袋炮制话题,不如把焦点对准每一位姐姐各自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和内心感受上,这才应该是节目破题的“题眼”。其实,答案就藏在董璇双眼的泪光中,有“不后悔帮高云翔”的情谊,也有从失败婚姻中走出来的勇气;也藏在张柏芝沙哑的嗓音中,有对事业黄金阶段的追忆,也有从悠悠众口中活得越发美丽的自信;还藏在董洁的提线木偶舞蹈中,有舞蹈演员出身的汗水,也有作为女性在大众审视下的挣扎。

在姐姐们各自绚烂丰盛的人生故事面前,以整齐划一为最终标准的成团出道,又怎能算得上“乘风破浪”!假如第二季节目不再回归最初的核心立意,那这艘满负荷的船也是无法开起来的。

}

听闻娱乐能还情 发布于:河北省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刚刚播出,在播出之前就已经多次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纵观前几季的播出情况,“高流量、高热度”始终是这档节目的一个特点。尤其是在节目播出的前期和节目播出期间,对于“浪姐”的关注和讨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热潮。

现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已经上线,嘉宾阵容仍延续了颇具有话题讨论度和关注度这一特点。那么《乘风破浪的姐姐》到底做了什么内容,让它成为一个如此火热的综艺IP,吸引了无数观众呢?

《乘风破浪的姐姐》每一季上线播出时,姐姐们的话题热度总是居高不下。表现30+姐姐们的魅力和人生态度是节目的最大内容特色,但其实分析它的节目模式可以发现,在节目想要表达的多方面的内容上,热度与流量总比内容的质量更吸引人:

关于这群30+“姐姐”的真实状态。节目组强调,我们关注的是她们的真实状态,那么“真实状态”到底在节目中如何呈现?

对于观众来说,综艺是大家茶余饭后的娱乐来源。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她们的娱乐八卦比自然状态更吸引人关注。这档节目构建成了一个吸引观众关注和讨论的信息网,由“姐姐”们的舞台表现、私下间的情感关系和背后的资本利益关系等组成。

第一季里,宁静的“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几十年白干了。”丁当的“唱得太好所以打低分”

第二季里,那英的“你俩谁啊?”张柏芝的“根本不可能唱着跳”……

不难发现,比起姐姐们在各自领域的作品和实力,观众更愿意去看到这些姐姐作为明星背后的“八卦”真实状态。包括我们常常喜闻乐见的女明星之间的“勾心斗角”,背后的“风流往事”,以及我们最喜欢看到的综艺“反转”——节目组与嘉宾之间的“控制力”的反转,嘉宾业务能力的“观众期待”反转等。

这些“八卦”的真实状态,构成了《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的话题讨论的核心。在无数吃瓜群众的围观下,姐姐们的“真实状态”被姐姐们的“八卦”真实状态掩盖。

此外,在节目商业运营模式体系之下,姐姐们用心包装的“真实状态”也成为了流量带货的核心。流量变现的巨大诱惑,吸引着姐姐们把自己越来越多的“真实状态”曝光在大众的注意力之下,以一种可控的节目呈现形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价值形象。

这是姐姐们的真实状态吗?还是说是在镜头和注意力市场的关注下刻意营造的商业真实状态?

展现真实的状态却仍然陷入了与固有的商业资本模式之间的矛盾,而这又导致节目内容不得不选择更加注重与商业资本模式下的商业人设和热点话题的打造,“真实状态”变成了商业模式的外衣,这也成为我们所诟病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高开低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同样的问题也延续到了第二季。虽然第二季在播出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话题浪潮,但相比于第一季因为模式运营不熟悉而产生的出乎意料的反转来说,姐姐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商业形象的打造,在节目中的商业模式下变得更加妥协,冲突反转逐渐变少,内容形式和重点逐渐单一。除了大众谈论的关于姐姐们之前的“黑历史”“情史”等八卦,第二季的观众的关注点和可看点便少了很多。

真实的八卦远比真实的状态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刻意营造的商业人设形象则比真实的状态更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姐姐、资方和节目组的互相配合,但具体能不能改善,还有待观望。

从这群30+“姐姐”的状态看中年女性的人生成长。在观看节目时,观众往往会因为“姐姐”们的自信大方的态度等对“姐姐”们产生好感,从而参与节目的话题讨论增加节目热度。这是节目制作方乐意看到的,也是其刻意去打造的一个方面。

从节目的主张,“不管处在任何人生阶段,都可以像姐姐一样勇敢出发,以自信、向上、拼搏的姿态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看出,节目中存在一种情感导向——中年女性的人生态度可以是什么样的?

这群30+的“姐姐”,都已经在自己的行业和领域内有了一定的作品和成就。但在演艺行业,我们俗称的“中年危机”仿佛来得更早一点。这是一个成名越来越快,遗忘也越来越快的时代。姐姐们如何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面对事业上的“中年危机”?她们有的并非专业唱跳出身,参加节目时受到了许多来自外界的质疑,她们要如何去打破这样的质疑?在这个小鲜肉唱跳流行的时代,“姐姐”们的魅力要如何得到更多的关注,让自己能够被更多地“看见”?这是节目给我们呈现的在这一问题下的重要看点。

在以往的认知观念下,我们常常认为,中年女性的生活无疑是结婚生子,或者就是在自己规划的职业道路上继续奔跑。对于已经走过几十年人生的女性来说,仿佛生活的浪漫早已消失,只留下骨感的现实等着你。我们拥有许多身份,是员工、是女儿、是母亲、是妻子……在这些身份的包裹下,“中年女性”这个词语仿佛成为了一把锋利的刀,切断了我们对自己本身的联系和感知,让我们逐渐忽视我们也只是我们自己。

中年女性的价值远比这些身份标签所代表的更多。“中年”不只是年龄,更是阅历;看过了生活中的是是非非与真真假假,才会学着去如何更好地选择。“中年”不只是年龄,更是资本;时光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慢慢变大的年龄数字,更给予了我们进行更好人生选择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

所以,姐姐们来了。带着时光给予她们的宝贵的财富,去打破中年人生选择的“单选题”,让更多女性看到中年更广阔的未来。

毫无疑问,节目的初心是这样设想的。可是当炸裂的舞台表现和年龄状态保持的话题热度远远高于她们的选择的讨论时,当个性被嘲弄,主流审美被舆论不断推崇,姐姐们有更多选择去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了吗?还是以一种更加苛刻的要求,让姐姐们的选择只能向年轻化审美靠拢呢?

从节目中“姐姐”们的现状映射出整个社会中女性的现状。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影响下,在我们的社会经济和家庭模式的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女性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

近几年来,女性声音、女性力量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她”意识逐渐让我们每一个女孩开始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从幕后到台前,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女性的力量都已经变得不可忽视。

女性不再仅仅是作为被“物化”的对象或者家庭的“附属品”,她们开始用双手创造奇迹。数据显示,中国拥有近4亿年龄在20岁-60岁的女性消费者,其每年掌控着高达10万亿人民币的消费支出。而越来越多的女性企业家,在商业世界展露拳脚,在一个个的行业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被“定义”,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乐于去挑战来实现自我价值、乐于去奋斗来实现自我理想。抛开那些标签和身份,我们仍旧是一个追求自我的女性,自我解放、自我拼搏、自我感知、自我救赎。我们不必成为谁,我们只需要成为自己。

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依然处于一个“被凝视”的状态。能做到不被定义,成为自己的女性,在这个社会仍然是少数。女性在职场上、在生活中,仍然被一些刻板印象所烙印。就业市场上,因为生育问题而错失掉机会的女性每年都有;日常生活中,因为子女教育而被迫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的女性仍然存在。各种场景里,对女性的偏见导致许多女性不敢想象其他的选择的情况。

女性的美丽,不应该被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女性的力量,也不止在于贡献出的销售额的数字;女性的价值,更不能被定义和标签所局限在一个狭小的人生选择上。

尽管《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想要表现女性力量或者女性的发展的多种可能,但从其内容模式和运营来看,姐姐们的价值仍然是在大众审美的凝视下、在资方所设定的商业价值的标准要求下来体现的。到底是更强调姐姐们的选择和人生态度,还是更强调流量效益下的人设,是第三季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

网易娱乐 6 月 10 日报道     《》第四期将于 6 月 10 日播出。其中说和这次合作《山海》,她俩 " 一个比较硬,一个比较柔的,就好像是我是山,她是海,我们就互为山海 ",王心凌也表示 " 只能说甜美是我的特色不是我的包袱 "," 但是不想要为了变而变 " 谭维维点头赞同。

评论区中网友们对二人的合作表示十分期待。

日前,王心凌在《乘风破浪》初舞台中表演的《爱你》引发众多网友的青春回忆,引热议。

网易娱乐专稿 5 月 27 日报道 (文 /Rong)过去的一周里,《乘风破浪 3》几乎天天霸占着热搜。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王心凌贡献的。很多人还没弄明白#王心凌怎么又火了#,就已经被各大平台霸榜的《爱你》给感染得魔音穿脑。

不过客观来看,王心凌的火其实跟节目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她在第一期节目中的正面出场镜头加起来还不到 4 分钟,比起有完整故事线的于文文差远了,更不用提贯穿始终的宁静、那英了。她的情绪引爆更多来自于近期盛行的内娱文艺复兴热潮,只不过借着这样一个舞台上的短短亮相,被迅速捕获并放大了。

而随着本周新一期的播出,王心凌不出意外地增加了镜头量。随着一公分组的确定,节目的整体面貌也逐渐清晰。

本季虽然有引爆圈层的王心凌效应,但这一季的《乘风破浪》豆瓣开分只有 6.8 分,比起第一季的 8.5 分还是差距明显。网友们褒贬不一,有人爱极,有人失望,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一季从选人到赛制都较前两季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多改动和升级都是颠覆性的,挑战着老观众的思维定式的同时,也让这个节目整体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样貌。一两期节目还不足以早早下结论,这些改变需要时间来验证,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赛制:缺乏大姐大 悬念在变大

前两季《浪姐》都各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大姐大——宁静、那英。他们在各自的那一季节目中享受着众星捧月的追捧感和可以恣意做自己的快感。从她们出现起,就注定了要成为那个核心人物,甚至最后的第一名如果不是她们,也没人敢觊觎。关于名次的走向,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一个悬念。

但到了第三季《乘风破浪》,选手里并没有像宁静、那英这样敢说敢干、浑身是戏的大姐头,即使是出道 37 年的张蔷,也是个性格不争不抢的人,并没有霸道的感觉,也不会自带核心气场。

那么,没有了大姐大怎么办?

节目组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把前两季的大姐大请过来!

既然她们俩身上有戏,那就一次让观众看个够。再回来参赛肯定是不合适的,节目组给她们俩冠了个师姐的名号,让她们各自带队打出胜利席位。

而宁静和那英也没有辜负重托,一出场就你来我往比谁更冲,到选人抢人环节更是赤裸裸上演 " 宫心计 ",一下子把这一季的选手们都给穿引了起来,有了节目所需要的向心力。

少了大姐大型选手的第三季,核心位置变得不那么重要,最终谁能站上胜利席位的悬念变大,而且非常不好预测:到底是取决于能力?人气?还是带队大姐大的本事?这个还要继续往下看。

本季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弱化了 " 女团 "、" 团体 " 的概念,由始至终也没有提最后要组成个什么形式,只是表示 " 本季最终胜利席位,由两位师姐两队战绩决定,打出多少胜利席位,就将有多少位新成员站上领奖台。"

注意,这里是 " 领奖台 ",而不是 " 出道成团 "。所以最后会成为一个表彰大会吗?这是又一个问号。

但这一季确实弱化了竞赛的概念,取消了初舞台的评委打分和专业点评,紧张感小了很多,这也是很多老观众觉得 " 不好看 " 的原因。

首期的矛盾点没有做在打分,而是做在了谁能成为队长上,相比专业能力更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排兵布阵和营销自己的能力。而历经娱乐圈大大小小风雨的姐姐们愿意接受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带领,也是看点之一。

所以比起前两季的 " 大龄版创造 101" 比赛,这一季更像一个真人秀综艺,人和表演终于合二为一了,不再是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分数而表演,而是真正把自己最想展示的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谁帮助了你,带领了你,鼓舞了你,打击了你……这个过程才是这一季的重点。

本季设置的唱乐舞台、唱演舞台、唱秀舞台、唱跳舞台四个舞台,也意味着女团唱跳,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里,你唱也行、跳也行、表演也行、玩乐器也行……不设限的玩法可以把姐姐们的魅力都放到最大。

本季的选人没有像第一季那样按照女团的标准去要求,也没有像第二季,仿佛当成翻红再就业舞台那样硬凑一堆……而是精心挑选了各行各业的,有故事的姐姐们,来走上舞台,通过表演告诉大家,她们的故事。

既有实力歌手如谭维维、许茹芸,也有首席舞者朱洁静和唐诗逸,还有摇滚圈老炮张蔷、童年偶像 twins、王心凌,冬奥冠军徐梦桃……这些都是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很闪耀的女性,也都有非常多的经历,她们来到浪姐,绝不是为了成为某个 " 女团 " 成员的。

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都来到这个舞台,要么为了证明自己,要么为了弥补曾经的遗憾。就如同本季的口号 " 三十而悦 " 一样,比起如何取悦观众,这一季的姐姐们更想如何让自己开心。

这从她们初舞台的选歌就能看出来。几乎每个表演,都是能够凝聚自己当下心态和内心表达的。

比如吴谨言,虽然很多人建议她跳热舞,但她还是选择了跳自己从小学习的芭蕾。因为她说在自己过去十几年学芭蕾的生涯没有她带来自信,每次演出都站在舞台最边上的位置," 我不太知道舞台上的那束光,自己站在那儿是什么感觉,乘风破浪这个舞台,起码有一分半钟的时间,是留给我自己的,我就要来看一眼,中间的那束光是什么样子。"

而以 " 云式唱腔 " 闻名的许茹芸,则一改柔情曲风,选择了带有暗黑独立气质的自弹自唱,她说 " 选这首歌是希望打破她们对我的一些固有印象,我虽然不是很擅长肢体上的跳舞,但我指上跳我可以协调。"

而超女出道的谭维维,这一次放下了竞赛的心态,她表示,自己刚出道时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忘记了去享受舞台享受音乐," 更多的是我要看今天他们家粉丝来了多少人,举了多少灯牌,我为什么没有,我就很焦虑。十六年后,姐妹们一起有种情景代入感,有这么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去享受舞台,不要被周遭其他的东西所干扰。"

而一登场就火出圈的王心凌,则复刻了自己当年跳《爱你》mv 时候的造型,轻快的舞步,甜美的笑容,仍似少女般甜美,让人忘却她已经快四十岁。

在经历了多年来各种性感、成熟转型失败后,王心凌也终于和自己的 " 甜心教主 " 标签和解," 如果我 80 岁都还在拄着拐杖,跳着《爱你》和《彩虹的微笑》,还可以被大家叫作 " 甜心奶奶 ",其实也蛮好的呀。"

与其说大家是被王心凌的回忆杀重新圈粉,不如说是她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自己在这个舞台上呈现的故事重新被当下的大家接受。一个不拽、不酷、甚至不精明的 30+ 女生,其实也是迷人而可爱的。

女性不应该顺应外界的刻板眼光,年纪长了就必须成熟,必须稳重。女性可以以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做任何喜欢的事,这是岁月教会我们的道理。

模式:经典综艺大融合 总有你爱的那款

《乘风破浪》第三季就像是一个各类经典综艺的集合体,音乐部分集合了《歌手》级别的专业唱将,也有《乐队的夏天》的摇滚现场,胡杏儿、薛凯琪这种粤语歌一开嗓分分钟来到了《声生不息》,像郭采洁的哥特式念白唱腔、刘恋的爵士配卡祖笛表演、许茹芸的暗黑弹唱……都让这个舞台的音乐性丰富了很多。

而真人秀部分,于文文带来的尴尬场面,堪比《花少 2》再现。宁静和那英都不想选于文文,那英的理由是:" 我一点都不了解她,怕摆弄不了她。" 宁静的理由是:" 文文像过去的我,我有点 hold 不住她。"

面对两位大姐大,于文文也不知道是天生耿直还是情商堪忧,接道:" 有什么 hold 不住的呢?"

一瞬间空气都凝固了。弹幕纷纷表示:" 浪姐的配方,花少的味道 "。这种明星间微妙气氛的年度尴尬场面,还只有在《花少 2》才见过。

那英接了句:" 因为文文不大爱聊天,怕摆弄不了你。"

于文文竟然还能往下接:" 那怎么办呢?"

见惯了大场面的那英也没见过这号人物,只能 " 破罐子破摔 ":" 那你想选谁就选谁呗。"

最后于文文还是到了宁静组。没选到理想人选的宁静十分焦急,大半夜拉着成员一起开会怎么抢人。

不得不说,宁静和那英两位姐在第一期的抢人环节还真有点《极限挑战》的意思。一个 " 精 " 一个 " 傻 ",宁静那边已经各种排兵布阵了,那英这边还没搞懂赛制……但偏偏 " 精 " 的一直也没占到便宜,想选的都没选到,所谓的 " 傻 " 似乎也可能是战术之一。随着第二期的播出,两人的烧脑选曲分组环节更是把抓马综艺效果拉满,宁静以小搏大,用演技骗过那英,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让那英直呼意外,两个姐斗智斗勇戏剧效果强烈,可看性十足。

第二期播出后,又瞬间占领了不少热搜席位。不过,融合了这么多经典综艺模式的《乘风破浪》第三季,能引起这么多讨论也不足为奇,毕竟,最近也没什么更有意思的热闹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浪的综艺节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