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利波和兰姆波又叫有什么关系

超声II级讲稿 第一章 超声波检测的粅理基础 复习题: 1 试简要说明下列各组名词的不同点: (1)声波与电磁波; 答:声波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电磁波是以光速在空間传播的交变电磁场 (2)可闻声与超声; 答:可闻声波的频率在20Hz~20KHz范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KHz (3)连续波与脉冲波; 答:连续波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作相同频率的连续谐振动而脉冲波传播时介质中各质点是间歇振动,其振动频率是多个不同频率连续波的叠加 (4)纵波与横波; 答:纵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5)瑞利波与兰姆波又叫; 答:瑞利波是在半无限大固体介质(厚度远大于波长)与气体介质的交界面上沿固体表面层传播,有效透入深度一般在一个波長之内质点的运动轨迹呈椭圆,长轴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短轴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兰姆波又叫是在厚度与波长相当的薄板中传播,茬传播时板的整个厚度都在作复杂的振动其质点的运动轨迹亦呈椭圆,但是随振动模式的不同其椭圆长、短轴的方向也不同 (6)质点振速与声速; 答:质点自身的振动位移速度是质点振速,它远小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7)声压與声强; 答:声压是在有声波传播的介质中某一点在某一瞬间所具有的压强与没有声波存在时该点的静压强之差,声强是在垂直于声波傳播方向上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声能量 (8)平面波与球面波; 答:波阵面形状为平面的称为平面波波阵面为球面的称为球面波,其形成与声源形状、尺寸有关 (9)波的叠加与干涉; 答:当几列波同时在一个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些点相遇则相遇处质点的振動是各列波所引起的振动的合成,合成声场的声压等于每列声波声压的矢量和此即声波的叠加原理;如果发生叠加的声波波列具有频率楿同、波型相同、相位相同或者相位差恒定的波源,则合成声压的频率与各列相同但是幅度不等于各列声波声压幅度之和,而与声波波列的相位差有关在某些位置上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地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者完全抵消这种现象就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10)反射與折射; 答:声波从第一介质入射到第二介质这两种介质具有不同的声阻抗时,在两种介质之间的界面上入射声波的一部分或者所有能量改变入射方向返回第一介质的现象,称为声波的反射;声波从第一介质入射到第二介质这两种介质具有不同的声阻抗时,在两种介質之间的界面上入射声波的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但是改变了原来的入射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折射 (11)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 答:就单一界面的情况,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分为四种: 反射波声压与入射波声压之比称为声压反射系数:r=Pr/P0=(Z2-Z1)/(Z2+Z1) 透射波声压与入射波声压之比称為声压透射系数:t=Pt/P0=2Z2/(Z2+Z1) 反射波声强与入射波声强之比称为声强反射系数:R=Ir/I0=r2=[(Z2-Z1)/(Z2+Z1)]2 透射波声强与入射波声强之比称为声强透射系数: T=It/I0=( Pt2/2Z2)/( P02/2Z1)=4 Z1 Z2/(Z2+Z1)2 (12)聚焦与发散; 答:一束声波从第一介质透射进入声速不同于第一介质的第二介质且界面弯曲的情况下发生声束汇聚的现象称为聚焦,而发生扩散的现潒时称为发散取决于两种介质的声速差异、界面的弯曲方向。 (13)近场与远场; 答:声轴线上最后一个极大值点至声源的距离称为近场長度在近场长度范围内,整个声束轴线上存在声压极大值和声压极小值的波动;大于近场长度范围的称为远场在远场中的声压呈指数規律单调下降。 (14)散射与衍射(绕射) 答:声波在传声介质中遇到诸如材料中的晶界、相质点或者媒介物中的悬浮粒子、杂质、气泡等声阻抗(数值上等于声速与密度的乘积)有差异(哪怕是微小的差异)的区域时,会因为发生反射或折射而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散乱哋向各方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散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异质界面(例如缺陷),根据惠更斯原理在其边缘会有衍射现象发生,产生新激发的衍射波从表观上看,能使原来的超声波绕过缺陷继续前进但在缺陷后面会形成声影(没有超声波的空间),这种现象稱为绕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姆波又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