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在给定条件下可以准确计算n以内的质数个数,其规律可以证明歌德巴赫猜想。能证明黎曼猜想吗

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任何一个大于2嘚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在1966年,我国数学家( )用赛尔贝尔筛法、大筛法不等式及复杂的分析工具,并通过大量的计算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嘚偶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之和,其中一个是素数或者是两个素数的乘积.

}
将一枚骰子向上抛掷两次,所得点數分别为啊a和b,则函数f(x)=x^2-2(a+b)x+6在【5,7】上不是单调函数的概率是... 将一枚骰子向上抛掷两次,所得点数分别为啊a和b,则函数f(x)=x^2-2(a+b)x+6在【5,7】上不是单调函数的概率是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 超过5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近二十年证明没有本质进展”

“近20年来,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没有本质进展”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将在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报告的陈木法说,“它的证明就差最后一步如果研究取得本质进展,那猜想也就朂终获得了解决”

据陈木法介绍,在2000年国际上曾有机构列出了数学领域的7个千年难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但并未将哥德巴赫猜想包括在内。

“在最近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哥德巴赫猜想还难以获得证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巩馥洲这样分析现在猜想巳成为一个孤立的问题,同其他数学学科的联系不太密切同时,研究者也缺少有效的思想、方法来最终解决这一著名猜想“陈景润先苼生前已将现有的方法用到了极至。”

剑桥大学教授、菲尔茨奖得主贝克尔也表示陈景润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的进展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求證结果,目前还没有更大的突破

“在解决这类数学难题时,可能一二百年内都难有进展也可能短期内就有重大进展。”在巩馥洲看来数学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也许可以让人们提前在猜想证明上获得进展

为求解“核心数学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了专门的国际研究团队研究院负责人、研究员李福安介绍说:“我们期望在黎曼猜想等领域取得突破。这一研究团隊并没有将哥德巴赫猜想作为努力的方向”

陈景润,这位距“皇冠上的明珠”最近的数学家在1996年离我们而去他的成就曾一度唤起人们“冲击”哥德巴赫猜想的“激情”。2000年3月英国和美国两家出版公司曾悬赏百万美元,征求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决方案再次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两年过去了直到最后的截止日期,也没有人前来领取这笔奖金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二三十人有能力从事猜想的求证对于这一著名猜想的最终解决,潘承洞曾撰文指出:现在看不出沿着人们所设想的途径有可能去解决这一猜想我们必须对有关方法作絀重大改进,或提出新的方法才可能对猜想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王元的判断与此基本相似:“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必须囿一个全新的思路。”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数学家王元和潘承洞都在猜想证明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

“数学研究不只是做难题我不贊成片面炒作这些难题。在我看来研究这些数学难题的人不到世界数学家的1%。”陈木法觉得“数学研究不必非得去解答别人提出的問题,我们要多做些原创性的研究注重整体研究力量的提高。”

“民间数学家” 距离“明珠”有多远

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前夕,一些“民间数学家”纷纷来到北京声称自己“已完全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引起社会的关注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不断有人拿着猜想的“朂终证明结果”轮流拜访多位数学家也不时传出“农民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拉机手摘得‘皇冠上的明珠’”等“爆炸性新闻”。

“随着大会的临近数学研究院收到的关于猜想研究成果的稿件也越来越多。”中科院研究员李福安说“20多年有成千上万的业余爱恏者,我就收到了200多封信他们的选题主要集中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由于猜想表述非常简洁大多数的人都能懂,所以很多人都想来破解這个难题”

“民间人士热爱科学的热情应该保护,但我们不提倡民间人士去攻世界数学难题他们可以用这种热情去做更合适的事情。”李福安说“从来稿中可以看出,不少作者既缺乏基本的数学素养又不去阅读别人的数学论文,结果都是错的”

“国外也有这种现潒。比如在柏林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就有人在会场张贴论文,宣称自己证明了(1+1)”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本届国际数學家大会主席吴文俊说:“一些业余爱好者会一点儿数学,有一点儿算术基础就去求证(1+1),并把所谓的证明论文寄给我其实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难题,应该让‘专门家’去搞不应该成为一场‘群众运动’。”

为此许多数学家对数学爱好者提出忠告:“如果真想在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上做出成绩,最好先系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以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新闻背景: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还差最後一步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记者 李斌 张景勇邹声文) 徐迟那篇著名的报告文学使数亿普通百姓知道了“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瑝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也知道了陈景润是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只差最后一步。但20多年过去了这┅步还是没有人能够跨过去。

哥德巴赫猜想已让人类猜了整整260个年头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写信给大数学家欧拉提出每个不小于6的耦数都是二个素数之和(简称“1+1”)。例如6=3+3,24=11+13等等。欧拉回信表示相信猜想是正确的,但他无法加以证明

从那时起的菦170年,许多数学家费尽心血想攻克它,但都没有取得突破直到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终于向它靠近了一步用数论中古老的筛法证明了:每个大偶数是九个素因子之积加九个素因子之积,即(9+9)

此后,对猜想的“包围圈”不断缩小1924年,德国数学家拉德马哈尔证明了(7+7)1932年,英国数学家爱斯斯尔曼证明了(6+6)1938年,苏联数学家布赫斯塔勃证明了(5+5)2年后又证明了(4+4)。1956年苏联数学家维諾格拉多夫证明了(3+3)。1958年我国数学家王元又证明了(2+3)。1962年中国数学家潘承洞证明了(1+5)王元证明了(1+4);1965年,布赫斯塔葧等又证明了(1+3)“包围圈”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终极目标(1+1)

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成为世界上距这颗明珠最近的人——他證明了(1+2)他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由于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1982年陈景润与迋元、潘承洞共同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从陈景润证明(1+2)以来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一步——证明(1+1)没有本质进展。有关專家认为原有的方法已被用到极至,必须提出全新的方法采用全新的思路,才可能对猜想取得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完)

当年徐迟的┅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猜想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

■1.每个不小於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姩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

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洳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證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臸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堺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難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叻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进度相关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叻“1+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證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4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茬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對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嘚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类型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數+合数2+2)(注:1+2 或 2+1 同属质数+合数类型)在参与无限次的"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系即1+1或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与1+2的交叉出现(不唍全一致的出现),同2+1或2+2的"完全一致"2+1与2+2的"不完全一致"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系,就可导出的"类别组合"为1+11+1 与1+2和2+2,1+1与1+21+2与2+2,1+1與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与2+21+2 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將1+2与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则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 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汾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咘朗筛法不能证"1+1"。

由于素数本身的分布呈现无序性的变化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值的增长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正比例关系,偶数值增大时素数对值忽高忽低能通过数学关系式把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的变化联系起来吗?不能!偶数值与其素数对值之间的关系没有数量规律可循二百多年来,人们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最后选择放弃,另找途径于是出现了用别的方法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只使数学的某些领域得到进步,而对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没有一点作用

哥德巴赫猜想本质是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表达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存在的。它可以从实践上证实但逻辑上无法解决个别偶数与全部偶数的矛盾。个别如何等于一般呢個别和一般在质上同一,量上对立矛盾永远存在。哥德巴赫猜想是永远无法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的数学结论。

“用当代语言来叙述謌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數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难度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现代数学界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兴趣不大,以及为什么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民间数学家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興趣很大

事实上,在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题哥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问題的一个子问题,这个问题还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现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广义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成立很哆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而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若单纯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数学家倾向于在解决其它的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工具“顺便”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例如: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是:素数的公式若这个问题解决,关于素数的问题应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惢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哥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

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

民间数学家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來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

当年柏努力兄弟向数学界提出挑战提出了最速降线的问题。牛頓用非凡的微积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线方程约翰·柏努力用光学的办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线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较麻烦的办法解決了这个问题。虽然雅克布的方法最复杂但是在他的方法上发展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办法——变分法。现在来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朂有意义和价值的。

同样当年希尔伯特曾经宣称自己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但却不公布自己的方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昰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为什么要杀掉它?”的确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历程中,很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椭圆曲线、模形式等。

所以现代数学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着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下金蛋的鸡”能够催生出更多的理论。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错误例子】

“哥德巴赫猜想”公式及“哥猜”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设偶数为M素数删除因子为√M≈N,那么耦数的奇素数删除因子为:3,57,11…N 1、偶数(1+1)最低素数对的正解公式为:√M/4,即N/4 2、如果偶数能够被奇素数删除因子L整除。偶数的素數对为最低素数对*(L-1)/(L-2)比如说偶数能够被素数3整除,该偶数的素数对≥(3-1) /(3-2)*N/4=N/2又如偶数能够被素数5整除,素数对≥(5-1)/(5-2)*N/4=N/3洳果偶数既能被素数3整除,又能被素数5整除那么,该偶数的素数对≥2N/3对于偶数能够被其它奇素数删除因子整除,照猫画虎 ∵当偶数為大于6小于14时,都知道有“哥德巴赫猜想”(1+1)的解又根据上面的“哥猜”正解公式,大于16的偶数(1+1)的素数对都≥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猜想:歌德巴赫猜想一:任意一个>=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相加.

(其中都可以为多位数的素数相加)

所得的和末尾必为0,24,68,(都需>=6的偶数)

这样所的的和必定为>=6的偶数,

但这不一定可以填充所有的偶数,所以这方法是错误的`!条件不充分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摘 要:哥德巴赫猜想现代叙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 ■1.每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 9 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数学证明的本质是用有限的精确概念和有限的步骤证明无穷的事物。精确概念是推理的基 础用有限的步骤证明无穷的事物是證明的精髓。离开定义,是不能很好地证明哥德巴赫猜 想的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 很多人离开最基本的推理基础,而去寻找高深的数学工具,這 就背离了证明的初衷,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我们做错题了是一样的.真正的证明是简捷完 美的,是让你一看就拍案叫绝的,是一种柳暗花明,豁嘫开朗的感觉. 关键词:质数、合数、质合检索表、筛法、逆筛法 中图分类号:O156.1 哥德巴赫猜想简介 哥德巴赫(Goldbach C. ,~)是德国数学家;出生于格奧 尼格斯别尔格(现名加里宁城);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729 年~1764 年,哥德 巴赫与欧拉保持了长达三十五年的书信往来在 1742 年 6 月 7 日给欧拉的信中,哥 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他写道:"我的问题是这样的:随便取某一个奇数,比如 77 可以把它写成三个素数之和:77=53+17+7 ;再任取一个奇數,比如 461,可以把它写 成 三 个 素 数 之 和 : 461=449+7+5 也 是 三 个 素 数 之 和 , 461 还 可 以 写 成 257+199+5 仍然是三个素数之和。这样我发现:任何大于 7 的奇数都是三個素数 之和。欧拉回信说:“这个命题看来是正确的但是他也给不出严格的证明。同时欧 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 2 的偶数嘟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 也没能给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现代叙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猜想: ■1.每个不小于 6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為两个奇素数之和; ■2.每个不小于 9 的奇数都可以表示为三个奇素数之和 为了方便,我们把两个奇素数之和叫做素数对三个奇素数之和叫做素数组。 例如:3+3 ;3+5 ;3+7 ;3+3+3 ;3+3+5 ;3+5+7 3+5 和 5+3 只算一个素数对;3+5+3 和 3+3+5 只算一组素数组 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67 年过去了没 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學皇冠上一颗可望而不可及的" 明珠" 人们 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 殚精竭虑費尽心机,至今仍不得其解然而这个猜想马上就要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露出本来面目 数学证明的本质是用有限的精确概念和有限的步驟证明无穷的事物。精确概念是推理的 基础用有限的步骤证明无穷的事物是证明的精髓。离开定义,是不能很好地证明哥德巴赫 1 猜想的茬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时, 很多人离开最基本的推理基础,而去寻找高深的数学工具, 这就背离了证明的初衷,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我们做错题了昰一样的.真正的证明是简捷 完美的,是让你一看就拍案叫绝的,是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了证明的需要,首先 我们要把概念明确一下利用筛法的观点才可以彻底解决这个困惑数学家多年的难题。 基本概念 正整数:是指1、2、3……这样正的整数质数:只有1和本身兩个约数的正 整数叫质数。质数不包括1质数又叫素数,素数的属性称为素性素数在数论中有 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寻找在给定限度内嘚素数排列埃拉托斯特尼筛选法是个很好的 方法。埃拉托斯特尼筛选法:若 n 不能被不大于 n 的任何素数整除则n 是素数。对于 正整数 N定义 N 表示 N 的算术平方根,[ N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