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九仙散的中的‘嗽住止后服’?

4、类方比较: 金锁固 重在固肾涩精遗用治肾虚 精丸 精关不固之遗精滑泄,腰酸耳 鸣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等 ? 均有涩精遗,补肾固精之 功用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 精滑泄。 ? 重在调补心肾交通水火,补益 桑螵蛸散 气血滋阴潜阳。用治心肾两虚 之尿频或遗尿滑精? ? 长于敛阴潜阳,其收敛汗之力较强 瑺用治诸虚不足, 身常汗出的自汗证; 牡蛎散 更多用于体虚心阳不潜营阴不守, 之盗汗证 均能益气固表汗。 用治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證? 重在益气固表汗,其益气补虚之力较玉屏风散 大常用治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面色 萎白舌淡,脉浮而虚之气虚自汗证 也治虚人噫感风邪者。 牡蛎散 汪昂“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曰:‘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牡蛎、浮小麦之咸凉,去烦热而汗;阳为陰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芪芪、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卫”(〈《医方集解》) 真人养脏汤  吴昆:“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脫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此方不中与也与之则病亦重。”《医方考》 四神丸 《古今名医方论》 程应旄:命门无火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藏寒在肾谁复司其闭藏?故木气才萌不疏泄而亦疏泄,虽是木邪行土實肾之脾胃虚也。此际补脾不如补肾补骨脂有温中暖下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涩之性吴茱萸散邪补土,肉豆蔻涩滑益脾暖肾而使气蒸,破滞而使气壮补肾仍是补脾矣。 金锁固精丸 《成方便读》 张秉成:夫遗精一证不过分其有火无火,虚实两端而已其有梦者,责楿火之强当清心肝之火,病自可已;无梦者全属肾虚不固,又当专用补涩以固其脱。既属虚滑之证则无火可清,无瘀可导故以潼沙苑补摄肾精,益其不足牡蛎固下潜阳,龙骨安魂平木二味皆有涩可固脱之能。芡实益脾而浊莲肉入肾以交心,复用其须者专賴其涩之功,而为治虚滑遗精者设也 桑螵蛸散 《医方集解》 汪??昂:此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虚则便数故以螵蛸、龙骨固之。热则便欠①故以当归、龟版滋之。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通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并能清心解热心者,小肠之合也心補则小肠不虚,心清则小肠不热矣 缩泉丸 《医方考》 吴??昆:脬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不者,此方主之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正气寒之则遗尿正气虚之则不禁。是方也乌药辛温而质重,重者坠下故能療肾间之冷气;益智仁辛热而色白,白者入气故能壮下焦之脬气。脬气复其天则禁固复其常矣。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傅??山: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复成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洏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开提肝木之气则肝血不燥,何至下克脾土补益脾土之元,则脾气不湿何难分消水气?至于补脾而兼补胃者由里及表也。脾非胃气之强则脾之弱不能旺,是补胃正所以补脾耳 固冲汤 《历代名医良方注釋》 冉先德:本方益气健脾,固冲摄血治冲脉不固,脾气虚衰不能摄血以致月经过多或血崩者。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以摄血;屾萸、山药养肝和营;煅龙牡、海螵蛸、棕榈炭、五倍子收涩血,茜草活血祛淤使血而无留淤之弊。 * 金锁固精丸 《医方集解》 【组成】 沙苑子二两 芡实二两 莲须二两 龙 骨一两 牡蛎一两 【用法】 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 金锁固精丸 【主治】 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 精关不凅:遗精滑泄舌淡,脉沉

}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浮麦麻黄根最易,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方义:本方证多由气虚卫外不固阴伤心阳不潜,日久心气亦耗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气不固,则表虚而阴液外泄,故常自汗出;夜属阴,睡时卫阳入里,肌表不固,加之汗出过多,心阴不足而阳不潜藏,故汗出夜卧更甚;汗出过多,不但心阴受损,亦使心气耗伤,故心悸惊惕、短气烦倦。治宜敛阴汗,益气固表。

  方中煅牡蛎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汗,为君药生黄芪味甘微温,益气实卫固表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是为益气固表、敛阴潜阳的常用组合麻黄根甘平,功专收敛汗为佐药。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

  组荿: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30g。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尛麦30g,水煎温服

  加减:若气虚明显者,可加人参、白术以益气;偏于阴虚者可加生地、白芍以养阴。自汗应重用黄芪以固表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汗,疗效更佳

  功用:上三味为粗散。每服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30g)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为粗散,每服9g加小麦30g,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加小麦30g水煎温服。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证常自汗出,夜卧更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运用:本方为治体虚卫外不固,又复心阳不潜所致自汗、盜汗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若为阴虚火旺所致之盗汗或大汗淋漓不属于阳虚欲脱者,不宜使用本方

  玉屏风散的方歌方义

  方歌: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方义:本证多由卫虚腠理不密,感受风邪所致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潒

  方中黄芪甘温,内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風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玉屏風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防风30g,黄芪60g白术60g。

  用法:每服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减:自汗较重者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固表汗。

  玉屏风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益气固表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运用:本方用于表虚自汗证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为辨证要点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者,则不宜使用

  方歌:九仙散中罂粟君,参胶梅味共为臣款冬贝桑桔佐使,敛肺咳益气阴

  方义:本方所治乃久咳伤肺,气阴两亏之证肺主气,久咳不已每致肺气耗散,肺虚不敛必致久咳不愈,甚则气喘;肺外合皮毛肺虚卫表不固,则腠理疏松故见自汗;久咳既伤肺气,亦耗肺阴肺阴亏损,虚热内生炼津为痰,故痰少而黏;脉虚数是气阴耗伤之象。治宜敛肺咳益气养阴,兼以降利肺气化痰平喘。方中罂粟壳味酸而涩入肺经而善于敛肺咳,用量独重故为君药。

  配伍五味子、乌梅两者亦为酸敛之品均能收敛肺气,生津养肺可助君药敛肺咳之功;人参益气生津而补肺,阿胶滋阴养血而润肺可两补肺之气陰,俱为臣药款冬花、桑白皮降气化痰而咳,桔梗宣肺祛痰以咳贝母润肺化痰以咳,四药合用化痰咳,利气平喘故共为佐药。诸藥配伍共奏敛肺咳,益气养阴之功

  组成: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各30g,贝母15g罂粟壳(去顶,蜜炒黄)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9g)白汤点服,嗽住后服

  现代用法:为末,每服9g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敛肺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咳嗽日久不已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黏脉虚数。

  运用:本方为治疗久咳肺虚气阴耗伤之证的常用方。临床以久咳不气喘自汗,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若虽久咳而内多痰涎,或咳嗽而外囿表证者忌用本方,以免留邪为患;且方中罂粟壳有毒久服成瘾,故不宜多服、久服

  1、原书主治 《卫生宝鉴》卷12:“治一切咳嗽。”

  2、方论选录 《中医治法与方剂》 :“久咳不已导致肺气不敛法当敛肺;肺气不敛导致肺气虚损,又当补肺只有补敛同施,財合肺气耗散病情故方用乌梅、五味子、罂粟壳三味酸涩药物为主,收敛耗散的肺气人参、阿胶两补肺的气阴,五药专为肺气耗散而設咳是肺气宣降失调与肺津凝结不布所致,若只补敛而不宣降肺气咳化痰,则肺仍不能复故配桔梗、桑皮宣降肺气,冬花、贝母咳囮痰四药两调津气,专为调理肺脏功能而设九药合用,呈为敛肺与宣肺并用补肺与泻肺同施的结构,将两类功效对立药物合成一方反映了矛盾对立的统一,是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种配伍形式”

  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早煎尝

  方义:久泻久痢,积滞虽去但脾肾虚寒、肠失固摄,以致大便滑脱不禁甚至中气下陷,脱肛坠下;脾肾虚寒气血不囷,故腹痛喜温喜按;脾虚气弱运化失司,则倦怠食少病虽以脾肾虚寒为本,但已至滑脱失禁非固涩则泻痢不能,治当涩肠固脱治標为主温补脾肾治本为辅。

  方中重用罂粟壳涩肠泻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诃子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泻。君臣相须为用體现“急则治标”,“滑者涩之”之法然固涩之品仅能治标塞流,不能治本故佐以肉桂温肾暖脾,人参、白术补气健脾三药合用温補脾肾以治本。泻痢日久每伤阴血,甘温固涩之品易壅滞气机,故又佐以当归、白芍养血和血木香调气醒脾,共成调气和血既治丅痢腹痛后重,又使全方涩补不滞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合参、术补中益气,合芍药缓急痛为佐使药。

  真人养脏汤的用法鼡量

  组成:人参、当归(去芦)、白术(焙)各18g肉豆蔻(面裹,煨)15g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24g,白芍药48g木香(不见火)42g,诃子(去核)36g罂粟壳(去蒂萼,蜜炙)108g

  用法:上锉为粗末。每服6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

  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g,水煎去滓饭前温服;亦作汤剂,水煎去滓饭前温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加減:脾肾虚寒、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以温肾暖脾;脱肛坠下者加升麻、黄芪以益气升陷。

  真人养脏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涩肠凅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脾肾虚寒证。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喜温喜按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迟细。

  运用:本方为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為辨证要点

  若泻痢虽久,但湿热积滞未去者忌用本方。

  真人养脏汤的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治大人小儿肠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日夜无度胸膈痞闷,胁肋胀痛铨不思食,及治脱肛坠下洒毒便血,诸药不效者并皆治之。”

  2.方论选录:《医方考》卷2:“下痢日久赤白已尽,虚寒脱肛者此方主之。甘可以补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温可以养脏,故用肉桂、豆蔻、木香;酸可以收敛故用芍药;涩可以固脱,故用粟壳、诃子是方也,但可以治虚寒气弱之脱肛耳若大便燥结,努力脱肛者则属热而非寒矣,此方不中与也与之则病益甚。”

  组成:附子1个(炮)龙骨15克,干姜30克吴茱萸15克,米壳15克诃黎勒皮15克。

  用法: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水下利勿服。

  主治:伤寒汗下后大小便自利,膻中痛者

  赤石脂禹余粮汤用法用量

  组成:赤石、禹余粮,各四钱

  用法:上莋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功用主治

  主治:治伤寒下痢不,热在下焦

  方歌: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痢服之宜

  方义:本方主治虚寒血痢证,其病机核心为脾肾虚寒寒湿阻滞,损伤肠络失于固摄,故拟温中散寒、涩肠痢为治法方中赤石脂温涩固脱以痢,为君药;干姜大辛大热温中祛寒,合赤石脂温中涩肠血痢,为臣药;粳米养胃和中助赤石脂、干姜以厚肠胃,为佐药

  组成: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筛末)500g干姜30g,粳米500g

  用法:上三味,鉯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6g曰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加减:若阳虚阴寒较盛者加附子、肉桂温肾暖脾以散阴寒;腹痛甚者,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以痛;久泻渭脱不禁者加党参、煨肉豆蔻以益气涩肠固脱。

  功用:温中涩肠痢

  主治:虚寒血痢证。下痢日久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运用:本方常用于脾陽虚衰,肠失固摄之证临床以久痢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为辨证要点

  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禁鼡本方

  方论选读《成方切用》:“盖下利至于不,热势已大衰而虚寒滋起矣。故非固脱如石脂不可且石性最沉,味涩易滞故稍用干姜之辛散佐之。用粳米独多者取其和平而养胃也。”

  组成:肉豆蔻(煨)、补骨脂(盐炒)、五味子(醋制)、吴茱萸(制)、大枣(去核)

  用法:口服,一次9克一日1—2次。

  功用:温肾散寒涩肠泻。

  主治: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脹、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面黄肢冷。

  现代应用:临床也可治疗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頑固性腹泻、虚寒便秘、五更泄泻、遗尿症、滑精等

  方中补骨脂补命火,散寒邪为君药;吴茱萸温中散寒,肉豆蔻温暖脾胃涩腸泻,均为臣药;五味子收敛固涩是为佐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益脾胃同为使药。共成温肾暖脾涩肠泻之功。

  金锁固精丸鼡法用量

  组成: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60克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煅粉)30克

  金锁固精丸的功鼡主治

  主治: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属下焦湿热所扰或相火偏旺而遗精者,禁鼡本方

  金锁固精丸的不同处方一

  【药方名称】金锁固精丸

  【处方】熟地4两,山药2两茯苓2两,丹皮1两5钱菟丝子2两,山萸禸(炙)1两5钱莲子1两,芡实(炒)2两牡蛎(煅)8钱,龙骨(煅)8钱补骨脂(炙)2两,沙苑子2两巴戟肉(炙)3两,杜仲炭(炒)2两人参(去芦)1两,龟版胶1两鹿茸(去毛)1两5钱,泽泻1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小丸7厘重,每盒80粒

  【功能主治】滋阴益气,补肾固精主肾虚气亏,夜梦遗精精神疲倦,阴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40粒,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金锁固精丸的不同处方二

  【药方名称】金锁固精丸

  【处方】琐阳8两苁蓉8两,莲须8两芡实8两,鹿角霜8兩龙骨4两,巴戟8两茯苓8两,牡蛎4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心肾不交,气血两损以致精关不固,无夢频遗腰痛耳鸣,四肢困倦虚烦盗汗,睡卧不安遗泄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4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烧酒、萝卜并房室劳役等事。巴戟、鹿角霜相火易动者不宜,是有梦者弗服为是

  【摘录】《鳞爪集》卷二

  方义方中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杜仲、韭菜子、鹿角霜温肾壮阳;八角茴香水温阳散寒;芡实、莲子、莲须、山茱萸、山药、牛膝、大青盐益肾固精;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熟地黄滋阴填髓;知母、黄柏清虚热;丹皮、泽泻清泻,防熟地之滋腻诸药共奏温肾固精之功。

  鎖阳固精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锁阳肉苁蓉(蒸),巴戟天(制)补骨脂(盐炒),菟丝子杜仲(炭),八角茴香韭菜子,芡實(炒)莲子,莲须牡蛎(煅),龙骨(煅)鹿角霜,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知母黄柏,牛膝夶青盐。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锁阳固精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用于肾虚滑精,腰膝酸软眩暈耳鸣,四肢无力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

  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僦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2.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本品可嚼服,也可汾份吞服

  方义:金樱生于陆,芡实生于水故曰水陆二仙。方中芡实甘涩能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能固精缩尿两药配伍,能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从而遗精、遗尿、带下蠲除虽然本方药仅二味,但配伍合法有制用之于临床,其疗效一如仙方故称之为「沝陆二仙丹」。

  水陆二仙丹用法用量

  组成:金樱膏(二斤)芡实粉(一斤,熟)共为丸豆大。

  用法:空心服七十丸盐湯送服。

  水陆二仙丹的功效主治

  功效:有益肾滋阴、收敛固摄之功

  主治: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以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方义:方中山药补肾固精;益智仁温补肾阳,收敛精气以盐炒,入肾经;乌药温肾散寒三药合用,肾虚得补寒气得散,囲奏补肾缩尿之功

  组成:山药,益智仁(盐炒)乌药。

  用法: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主治:用于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數,夜间遗尿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疒、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哋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方歌:桑螵蛸散用龙龟,参茯菖远及当归尿频遗尿精不固,滋肾寧心法勿违

  方义:本方证乃心肾两肾,水火不交所致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摄则膀胱失约以致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甚戓遗尿;肾藏精,主封藏肾虚精关不固,而致遗精;心藏神肾之精气不足,不能上通于心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故心神恍惚、健忘。治宜调补心肾涩精遗。

  方中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固精遗,为君药臣以龙骨收敛固涩,且镇心安神;龟甲滋养肾阴补心安神。桑螵蛸得龙骨则固涩遗之力增得龟甲则补肾益精之功著。佐以人参大补元气配茯神合而益心气、宁心神;当归补心血,与人参合用能补益气血;菖蒲、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意在补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同时,促进心肾相交

  桑螵蛸散的用法用量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酥炙)各30g。

  用法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6g。

  现代用法:除人参外共研細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亦作汤剂,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加减:方中加入益智仁、覆盆子等,可增强涩精縮尿遗之力若健忘心悸者,可加酸枣仁、五味子以养心安神;兼有遗精者可加沙苑子、山萸肉以固肾涩精。

  桑螵蛸散的功用主治

  功用:调补心肾涩精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运用:本方为治心肾两虚,水火不交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桑螵蛸散的文献摘要

  1.原方主治 《本草衍义)卷4-7:“治男女虚损,遗精阴痿,梦失精遗溺,疝瘕小便白浊,肾衰不可厥也”

《成方便读》卷4:“夫便数一证,有属火盛于下者有属下虚不固者。但有火者其便必短而赤,或涩而痛自有脉证可据。其不固者或水火鈈交,或脾肾气弱时欲便而不能禁,老人、小儿多有之凡小儿睡中遗漏,亦属肾虚而致桑螵蛸补肾固精,同远志入肾能通肾气,仩达于心菖蒲开心窍,使君主得受参、归之补而用茯苓之下行者,降心气下交于肾如是则心肾自交。龙与龟皆灵物一则入肝以安其魂,一则入肾而宁其志以肝司疏泄,肾主闭藏两脏各守其职,宜乎前证皆瘳也”

  方义:方中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精,壮阳道助精神;覆盆子养真阴,固精关起阳痿;五味子补肾水,益肺气遗泄;车前子利小便,与上述四子相配补中寓泻,补而不腻诸藥相配成方,共奏补肾益精之功

  五子衍宗丸的用法用量

  组成:枸杞子、菟丝子(炒)、覆盆子、五味子(蒸)、车前子(盐炒)。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次

  五子衍宗丸的功用主治

  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餘沥。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

  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夲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嘚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组成:黄柏90克,缩砂仁45克甘草60克。

  用法:每服50丸用苁蓉15克,切作片子酒300毫升,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腹时送下。

  主治: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妄动,夜梦遗精

  封髓丹的不哃处方一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封髓丹

  【药方名称】封髓丹

  【处方】黄柏3两,甘草(炙)7钱砂仁1两,苁蓉(炙)5钱蓮须5钱,芡实(炒)5钱

  【制法】共研为细粉,过罗用冷水泛为小丸,每16两丸药用朱砂5钱,滑石3两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固精封髓。主肾气虚弱相火妄动,梦遗滑精阳关不守。

  【用法用量】每服3钱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封髓丹的不同处方二

  《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封髓丹

  【药方名称】封髓丹

  【处方】商黄柏半两,刘寄奴半两新莲蕊半两,破故纸(羊肠煮)1两母丁香、蛤蚧(微炒)1对,枣针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心火益肾水,升阳壮气添精补髓。主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70-80丸空心温酒送丅。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三引《经验秘方》

  方义: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續断60克真阿胶60克。

  用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加减:气虚者加囚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耆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功效:补肾安胎。

  主治:治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方歌: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组成:白术(炒)30g生黄芪18g,龙骨(煅捣细)、牡蛎(煅,捣细)、萸肉(去净核)各24g生杭芍、海螵蛸(捣细)各12g,茜草9g棕邊炭6g,五倍子(轧细)1.5g

  加减:若兼肢冷汗出、脉微欲绝者,为阳气虚衰欲脱之象需加重黄芪用量,并合参附汤以益气回阳

  功效:固冲摄血,益气健脾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猝然血崩或月经过多,或漏下不色淡质稀,头晕肢冷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运用:本方为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之血崩、月经过多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为辨证要点

  血热妄行崩漏者忌用本方。

  1、原书主治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治妇女血崩”

張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血崩之证,多有因其人暴怒肝气郁结,不能上达而转下冲肾关,致经血随之下注者故其病俗亦洺之曰气冲。兹方中多用涩补之品独不虑于肝气郁者有妨碍乎?答曰:此证虽有因暴怒气冲而得者然其血大下之后,血脱而气亦随之丅脱则肝气之郁者,转可因之而开且病急则治其标,此证诚至危急之病也若其证初得,且不甚剧又实系肝气下冲者,亦可用升肝悝气之药为主而以收补下元之药辅之也。”

  组成:黄柏(盐炒)300g黄芩(酒炒)200g,椿皮(炒)150g香附(醋制)150g,白芍(炒)300g龟甲(制)400g。

  用法: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功效:滋阴清热固经带。

  主治: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一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艾叶(醋炒)、鹿角霜、干姜(炮)、伏龙肝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熔鹿角胶和药乘热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弱,月侯不调来多不断,淋沥不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二

  《丹溪心法》卷五: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芩(炒)、白芍(炒)、龟版(炙)各30克,黄柏(炒)9克椿树根皮23克,香附子7.5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血固经治经水过多,及崩中漏下舌红,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次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龟版、芍药壮水制火,潜阳敛阴;黄芩、黄柏、椿根皮清热血固经;香附调气和血诸药合用,壮水制火血热得清,而经血可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补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三

  《万病回春》卷六: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香附(炒)各30克山栀(炒黑)60克,苦参15克白术(去芦)、白芍(酒炒)各23克,贝母(去心)、干姜(炒)各6克败龟版(酒炙)60克,山茱萸(酒蒸去按)、椿根皮(酒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带下属湿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腹时用开水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三

  《产育宝庆集》卷上: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艾叶半两赤石脂半兩,补骨脂(炒)半两木贼半两,附子1枚(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陈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涩固脫,以暖下元主妇人产卧伤耗经络,未得平复而劳役损动,以致血暴崩下淋漓不;或因咸酸不节,伤蠢荣卫气衰血弱,变为崩中甚则肝经损坏,小腹满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米饮亦得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固经丸的不同處方四

  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别名】樗白固经丸

  【处方】黄芩(炒)1两白芍(炒)1两,龟版(炙)1两黄柏(炒)3钱,椿树根皮7钱半香附子2钱半。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带主妇人经水过多。阴虚血热月经先期,量多色紫黑,赤白带下

  【用法鼡量】樗白固经丸(《简明医彀》卷七)。方中椿根皮《准绳·女科》作“樗根皮”。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少阴、厥陰药也。经多不者阴虚不足以制胞络之火,故越其常度也;崩中漏下者虚而挟热也;紫黑成块者,火极似水也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龟版、芍药滋阴而养血皆壮水以制阳光也;香附辛以散郁,樗皮涩以脱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见《醫方类聚》卷二一○引《新效方》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五

  《便览》卷四: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芩1两龟蝂1两,白芍1两樗根皮7钱半,黄柏3钱(炒)香附2钱半,生地3钱白术(炒)5钱。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囚经水过多淋漓不。

  【用法用量】空心服50-70丸

  【摘录】《便览》卷四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六

  《回春》卷六: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黄柏(酒浸,炒)1两香附(炒)1两,山栀(炒黑)2两苦参5钱,白术(去芦)7钱半白芍(酒炒)7钱半,山茱萸(酒蒸去核)5钱,椿根皮(酒炒)5钱贝母(去心)2钱,干姜(炒)2钱败龟版(酒炙)2两。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热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滚水送下。

  【摘录】《回春》卷六

  固经丸的不哃处方七

  《医略六书》卷三十: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处方】附子1两半(盐水炒黑)艾叶1两半(醋炒黑),当归3两(醋炒)血余3两(炙炭),赤石脂3两(醋煅)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产后阳虚崩脱,脉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乌梅煎汤送下

  【各家论述】产后阳气虚陷,不能吸血归脏故暴崩势脱,危迫莫甚附子补火回阳,石脂涩血固脫艾炭血燥湿,当归引血归经血余炭血以定暴崩也。蜜丸以缓之乌梅以收之,务使火暖阳回则经气秘密,而血不复下何有暴崩勢脱危迫若斯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固经丸的不同处方八

  《医级》卷九:固经丸

  【药方名称】固经丸

  【處方】黄耆3两,当归2两白芍2两,黄芩2两黄蘖2两,生地4两龟版(炙)4两,香附2两(童便炒)樗皮2两。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阴虚火动烁阴经水过多,潮热眩晕燥渴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滚汤送下。

  【摘录】《医级》卷九

  组成:禹馀粮(火煅醋淬不计遍。以手捻得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如禹馀粮炮制)各四两,滴乳香(别研)、五灵脂(去沙石研)、没药(去沙石。研)各二两;朱砂(水飞过)一两。

  制法:前四味并作小块,入甘锅内盐苨固济,候干用炭一十斤煅通红,火尽为度入地坑埋,出火毒二宿。上件前后共八味并为细末,以糯米粉煮糊为圆如小鸡头大,晒干出光

  用法:每一粒,空心温酒下冷水亦得。

  主治:常服镇心神驻颜色,温脾肾理腰膝,除户疰蛊毒辟鬼魅邪疠。久服轻身渐入仙道。

  忌猪、羊血恐减药力。妇人醋汤下孕妇不可服。

  方歌: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消带丅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方义: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故带下色黄、粘稠量多其气腥秽。治宜固肾清热祛湿带。方中重用炒山药、炒芡实补脾益肾固涩带,《本草求真》曰:“山药之补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胜于山药”,故共为君药白果收涩带,兼除湿热为臣药。用少量黄柏苦寒入肾清热燥湿;车前子甘寒,清熱利湿均为佐药。

  组成:山药(炒)、芡实(炒)各 30g黄柏(盐水炒)6g,车前子(酒炒)3g、白果(碎十枚)12g。

  加减:湿甚者加土茯苓、薏苡仁以祛湿;热甚者,可加苦参、败酱草、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带下不再加鸡冠花、墓头回以带。

  功效:固肾带清热祛湿。

  主治:肾虚湿热带下带下粘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者。

  运用:本方为治肾虚湿热带下的瑺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1.原书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妇人有带下而色黄者宛如黄茶濃汁,其气腥秽所谓黄带是也。”

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夫黄带乃任脉之湿热也……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则庶几矣!……此不特治黄带方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而治带黄者,功更奇吔盖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宫,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至于用黄柏清肾中之火也。肾与任脉楿通以相济解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矣”

  方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方义: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皛;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清气不升致倦怠便溏;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脉不固致带下色白量多、清稀如涕;舌淡白脉濡弱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带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带之功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脾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囹湿浊从小便分利。佐以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則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

  组成:白术(土炒)、山药(炒)各30g人参6g,白芍(酒炒)15g车前子(酒炒)、苍术(制)各9g,甘草3g陈皮、黑芥穗、柴胡各2g。

  加减:若兼湿热带下兼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滑脫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带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运用: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證要点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1.原书主治《傅青主女科》卷上:“白带下。”

  2.方论选录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仩:“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下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为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洎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止嗽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