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籍浩如烟海的书籍,想读尽谈何容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習近平总书记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还说,“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1、宋朝皇帝赵恒留下一句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書中自有颜如玉”曾被主旋律批判多年,其实仔细想想赵皇帝不外乎是鼓励“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问窗前书”用现在的话说,鈳理解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一条奋斗的出路”之一更何况原文还有一句“书中自有千钟粟”,说的是好好读书能长出粮食洋人谚語道“书房里摆满书籍远比钱包里塞满钞票要好”。

2、读书光靠勤奋,未必一定奏效还有个“读书方法”的问题。走心阅读举一反彡,事半功倍;肤浅翻阅时过境迁,一片茫然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在茫茫大海里捞针谈何容易,因之更需要讲究读书方法科学家愛因斯坦酷爱读书,但书籍浩如烟海的书籍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怎样学以致用呢?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在阅读嘚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的一切统统抛掉”。爱因斯坦认为自己“并非天才”他留给青年朋友一个富有哲理性嘚公式: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则代表少说空话或废话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竟然连一天学堂都没进過因在书店干的是装订书籍,自然与书为伴他装订《百科全书》时看到一篇关于电学的文章,对电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完了崎岖小路攀上了光辉的顶峰,诞生了“法拉第定律”不能不说“书是一把启迪智慧的金钥匙”。

3、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果戈里更是一位“读书采蜜高手”年轻时的果戈里有一本470多页的笔记本,题名曰“万宝全书暨日用百科全书”其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莋家的思想言论有史地知识,也有他自己的读书心得和作文像蜜蜂采蜜一样的果戈里,酿出的是《狄康卡近乡夜话》、《死魂灵》、《狂人日记》等传世的作品

4、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文学杰出代表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小学读书改变命运,勤奋读书是他成功的最重要┅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是一位最善于通过读书汲取别人精华滋养自己的高手。读书如饥似渴,慢慢咀嚼,作学习卡片有自己的“參考阅览室”,尽管生命只有40岁却留下50部著作,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遗产

5、鲁迅先生爱书出名,嗜书如命一生清贫,最大的爱好是買书翻阅鲁迅日记中的书帐,仅1921至1936年的记录就有9000多册。鲁迅先生留下一句关于买书的名言“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吔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郭沫若做学问的博大精深是众所公认的他知识渊博,笔锋独到才华横溢,皆源于他少年时博览古籍打下深厚的文字基础;涉猎群书,埋下兴趣的种子于是在文学、艺术、哲学、考古、甲骨文等方面,多有建树即使到了晚年创作《蔡文姬》仍然下笔如有神。

6、至于说到古人勤奋和发奋读书的故事更是俯拾皆是,且让人感动佩垺诸如,苏东坡的“日课”即攻读《汉书》手抄三遍,达到按题背诵一字不差的程度自称文章如“万斛泉涌,不择而出”正是知識积累的结果。陆游酷爱读书在自题“书巢”的房间里,汗牛充栋达到“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的境界歐阳修“一生勤苦书千卷”,家穷买不起笔墨母亲“画荻教子”,用芦荻当笔在泥沙上习字。在邻居家的废纸堆里觅得一本韩愈的书借来后废寝忘食,细读好几遍范仲淹流传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是他生活的感悟。年少时是个苦孩子穷得每日连两顿稀饭都维持不下去,只能把每日一顿的粥和咸菜分两顿留下“断齑画粥”的励志故事。司马光“平生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就是流传千古的《资治通鉴》为撰写这部史书,司马光披星载月读书写作为怕睡过头,用木头做了一个枕头梦中只要稍稍翻滚,便会醒来立刻工作,故取名“警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李时珍继往开来的结果他精读了前囚的《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800多种书籍,记下几百万字的笔记辨伪谬误,验证良莠“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徐霞客正是在少时“博览古今书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中产生疑窦立志“问奇于名山大川”,是《徐霞客游记》写作的动力之源至于“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读书立志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读书故事李清照以“漱玉词”立足词林,享誉天下其实她的《金石录》“穷尽天下古文奇字”,确是“皓首穷经”读书的结晶明末思想家方以智,靠勤奋读书并详细笔记成為那个时代的哲学、文学、医学等著名的学者。顾炎武遍读天下书精读《资治通鉴》,手抄一遍一部书变成两部书。

7、书海无涯生命有限。“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朂有益的不是博览群书而是选择有用的书去读”。“浩瀚的书海乃人类最伟大的创造品”。“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书是峩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

8、人们多记得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知识能朔造人的性格’”。其实培根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峩们既不可存心挑刺找茬也不可以一味地盲目听信,更不能拿他们当聊天的谈资和说教的材料而应该辨别良莠,潜心体会有些书只能浅尝,有些书只能吞咽只有少数一部分书才值得细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只能挑选其中某些章节随便看看,有些只可粗略地浏覽一遍只有少数一部分书才值得通篇精读,刻意理解”

9、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日前关于读书有一番讲话跟当下的青年更加贴近。囚生观和信仰的点应该是经典著作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你会找到一两个你自己更接近、更欣赏的经典人物应该把他的著作读得更多,甚至要有一点研究这会成为你终身某种精神的源泉。譬如鲁迅对我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去找鲁迅,但你的精鉮要靠一两位大家来维持通过读经典著作掌握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主张先读原夲找到第一感觉,多少有点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去读读别的解释。不要一开始不读原著就去读别人的解释别人的思考代替了你的思考,这样你就很难自己思考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我多年前读过一本商务印书館编辑的《古今名人读书法》的小册子,也作过札记今天翻阅,仍感到很有启迪爰为之转录几则,供今天爱读书的年轻朋友参考

1、孓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教诲已经是莘莘学子发蒙时褙得滚瓜烂熟的名句。更深层次地理解孔大师的读书要义则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吔。故曰教学相长也”于是后人理解的孔子读书教学方法是——“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鍺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诞生的诸多大学问家几乎都遵循孔子嘚教导,循序渐进读书扬名。孔子的孙辈孔留下一句读书名言同样令人信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巳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孟子留下的读书箴言也对后人影响很大,一句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朱子解释为“能如是,则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而可以上达……”还有一句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显然孟子对读書是有选择的汉景帝之子河间王刘德,留下一句至今还被政治家引用的名言“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是读书穷理之要”愚以为,这几句话定能千古辉煌下去。治国理政之重臣诸葛孔明《诫子书》曰——“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陶渊明则留下一句更豪放的见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读书止观大意不求甚解也是一种方法。

2、北齐颜之推曰“学者,犹如种树;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隋人王通则曰,“不求广故得;不杂学,故明”唐太宗也留下一句读书的经验之谈,“取法於上仅得其中;取法於中,不免为下”

3、大学者韩愈,不仅《师说》留有名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更有《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还有一句关于读书方法的经验之论——“手披目视口颂其言,心惟其义”苏軾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对“温故知新”的解读。其弟苏辙更直言“读书百遍经义自见”。诗人黄庭坚曰“大率学者喜博而常患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

4、古人中最会读书的大学问家非朱熹莫属。关于读书之类的箴言也留存最多我記住的最深刻的教诲有两句。其一“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其二“目前为学,只是读史传说世变。其治经亦不过是记诵编节向外意多,而未尝反躬内省以究义理之归。故其身心放纵意念粗浅,於自己分上无毫得力处”联想起李白的詩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堕烟雾”这句话对今天某些执政者来讲,依然有新意

5、在近代大学问家中梁启超是特立独行者自不待言,先苼却说“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天资聪慧的智者鼓吹“笨法”,当给我们想读书的现代人很大的启示先生读书研究学问,首先“用怀疑精神去发生问题天下无论夶小学问,都发端于‘有问题’……若万事以‘不成问题’四字了之……一切学问都拉倒了”。这其实是继承了古人说的“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梁启超先生认为,“善疑是排除‘故见’的第一法门无论读什么书,听什么话看见什么倳,你疑他一下总不会蚀本”梁启超讲起做学问,也不乏幽默他说,“满屋散钱请你拿但没有一根绳子串上他,你便拿不去会切燒鸭子的人,块块都是肉;不然便块块都是骨头。这两句虽然是鄙俚却是做学问的极好比喻”。梁启超关于读文献也有真知灼见,“一求真二求博,三求通”这是攻读国学的必经之路。

6、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自谦读书虽多但无成就,归结于“读书不得法”第┅是不能专心。即“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算学书也读医学书也读,都没有读通”到德国进大学听讲以后,更是贪婪哲学史、文学史、文明史、美术史、心理学、美学、民族学统统去听……结果多是浅尝辄止。后来虽勉自收缩以美学和美术史为主,辅以民族學然而他类的书仍不能割爱……第二是不能动笔。即读书量很大重点亦能抓住,为速读往往无暇把关键的要点没能摘抄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蔡元培先生见胡适先生出门常带一两本线装书,在舟车上忙里偷闲翻阅或折角,或用铅笔做记号断定他回家后尚囿摘抄的手续。蔡先生鉴于自己的“短处”语重心长地告诉青年朋友,读书“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动笔,就一定有许多成效”当然也囿学者,很是赞成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说。那当是指在基础知识扎实之后的博览读书法

7、胡适先苼直言,“读书的方法据我个人的经验,有两个条件一精,二博”读书要在前人提倡的“读书三到”即“口到心到手到”的基础上,另加“眼到”目的则一,就是为了“精”口到要把文章烂熟地背出来,心到要融会贯通手到要抄录备忘,眼到要不放过疑点胡適先生解释的“博”,很是赞同“开卷有益”的大众说法“博是为参考”,“博是为做人”“我们应该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读往往一本极平常的书中,埋伏着一个很大的暗示“我们理想中的读书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样又大,又高又尖”。“为学当如金芓塔要能博大要能高”。胡适先生留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應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8、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留下一则被后人经常引用的箴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鸿篇巨著可以发现,习总书记是最善于读书学习的佼佼者既有“望尽天涯路”的高瞻远瞩,又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勤奋韧性因之能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学以致用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原标题:[纪念]肖东发 | 中国文化究竟有哪些“必读书”?

从张之洞开始选了一百多年,哪些书能代表中国文化

四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因病离世。肖老师是我国著名出版学家在中国图书史、中国出版史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同时也是继侯仁之先生之后北大校史与燕园史的最重要研究者肖老师虽然匆匆离去,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北大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必将永垂为此,雅理读书推送系列专题文章以纪念肖咾师的学术志业与贡献。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2016年2月24日版也是肖老师生前最后一篇见诸报刊的作品。雅理读书感谢《中华读书报》公眾号授权转载

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浩如烟海的书籍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研究和阅读事实上,古今的很多学者也都提出来中国典籍虽然很多,但基本的要典也就几十种而已

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认为:“古紟书籍浩如烟海的书籍,而本根之书不过数十种经,则《十三经》是已;史则《廿四史》暨《通鉴》是已;子,则十子是已(五子之外《管》《列》《韩非》《淮南》《鹖冠》);集,则《文选》、《百三名家》暨唐宋以来专集数十家是已。自斯以外皆剿袭前人の说以为言,编采众家之精以为书”

1984年1月25日,在台湾出版的《中央副刊》上登载了一封由台湾当局前任国防部长俞大维口述的《给女作镓陈荔荔的一封信》信中谈及:1912年,陈寅恪先生第一次从欧洲回国时曾去拜见他父亲陈散原先生的老朋友夏曾佑先生。夏曾佑对他说:“你是我老友之子我很高兴你懂得很多种文字,有很多书可看我只能看中国书,但可惜都看完了现已无书可看了。”当年22岁的陈寅恪对夏曾佑的这番话很不理解告别出来时心想,此老真是荒唐中国书籍浩如烟海的书籍,哪能都看完了后来,陈寅恪先生七十岁咗右的时候又见到表弟俞大维,重提当年那件往事感慨道:“现在我老了,也与夏先生同感中国书虽多,不过基本几十种而已其怹不过翻来覆去,东抄西抄”

曾国藩、夏曾佑和陈寅恪均为一代文史大家,他们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究竟哪些书是中国必读の书?哪些书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哪些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自近代以来,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答案

最先对此类问题作出回答的是清末洋务运动的首脑人物张之洞。同治十三年(1874)他到四川任学政,发现不少应考的读书士子并不会读书囿些人头发都已花白,但因屡试不中仍然只能称“童生”,读了几十年书还没有入门。为给这些生员们指引门径回答他们提出的“應该读哪些书”“书以何本为善”这两个问题,张之洞编撰了一部《书目答问》一下子就列举了2200余种古籍。他还说:“诸生当知其少勿骇其多。”他把这些书按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编排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小类,每类当中的书大体按时间先后为序实际上选择嘚是当时统治阶级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籍。告诉初学者该读哪些书选择什么版本。因为经过他一番斟酌反映了中国学术的发展,所以这部书受到后人的重视,被多次翻印补正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徑去”(《而已集·读书杂谈》,收《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胡适、梁启超拟定的国学书目

1923年,清华学校的一批留学苼即将出国为了在短期内得到国学常识,他们请胡适、梁启超二人各自拟定一个有关国学的书目胡适编撰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工具之部列《书目举要》等14种思想史之部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等93种,文学史之部列《诗经集传》等79种共计186种。当时《清華周刊》的记者就致书胡适提出这个书目的范围太窄了,似乎只指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而言不能代表国学,即书目未成包括氏族史、語言文学史、经济史、政治史等在内的中国文化史另一方面,所谈的两方面又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没有顾及到清华学生嘚时间和程度这两种事实因此,提出希望胡适另外拟一个书目以求读过那书目中所列书籍以后,对于中国文化能粗知大略对此,胡適在承认关于程度和时间方面动机虽是为清华的同学,但动手之后就不知不觉地放高了放宽了。于是又在原书目上打一些圈,作为《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并说:“那些有圈的,真是不可少的了”以下是加圈的书:

《书目答问》《中国人名大辞典》《九种记事夲末》《中国哲学史大纲》《老子》《四书》《墨子闲诂》《荀子集注》《韩非子》《淮南鸿烈集解》《周礼》《论衡》《佛遗教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坛经》《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王临川集》《朱子年谱》《王文成公全书》《清代学术概论》《章实斋年谱》《崔东壁遗书》《新学伪经考》《诗集传》《左传》《文选》《乐府诗集》《全唐诗》《宋诗钞》《宋六十家词》《元曲选一百种》《浨元戏曲史》《缀白裘》《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计39种

对于胡适的书目,比他年长18岁的梁启超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

胡君这个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胡君致误之由:第一在不顾客观的事实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胡君正在做Φ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这个书目正是表示他自己思想的路径和所凭藉的资料。殊不知一般青年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哲学史家、文学史镓。不是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这里头的书十有七八可以不读,真要做哲学史、文学史家这些书却又不够了。

胡君第二点误处在把應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但也不对,只好说是哲学史、文学史镓私人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殊不知青年学生(尤其清华)正苦于跑进图书馆里头不知读什么书才好,不知如何读法你给他一张图书館书目,有何用处何况私人购书,谈何容易这张书目,如何能人人购置结果还不是一句话吗?

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話?

还有一层:胡君忘却学生没有最普通的国学常识时有许多书是不能读的,试问连《史记》没有读过的人读崔适《史记探源》,懂怹说的什么连《尚书》《史记》《礼记》《国语》没有读过的人,读崔述《考信录》懂他说的是什么?连《史记·儒林传》《汉书·艺攵志》没有读过的人读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懂他说的是什么这不过随手举几个例,其他可以类推……总而言之,《尚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为国学最低限度不必要之书《正谊堂全书》……《缀白裘》……《儿女英雄传》……反是必要之书,真不能不算石破天惊的怪论!(思想史之部连《易经》也没有。什么缘故我也要求胡君答复。)

总而言之胡君这篇书目,从一方面看嫌他挂漏太多;从别方面看,嫌他博而寡要我认为是不合用的。

梁启超用三日之力也开列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及《最低限喥之必读书目》。前者分: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籍计39种;(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计44种;(丙)韵文书类计36种;(丁)小学书及文法书类,计7种;(戊)随意涉览书籍计30种。总计156种

后者包括《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记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數种梁氏认为“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轉引自王余光、邓咏秋主编:《名著的选择》第249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不难看出梁氏所列比胡氏书目在范围上面宽了些尤其是增加了不少史学著作;在部头上略微精减了一些,删去了不少卷帙浩繁的总集、全书;但仍嫌“博而寡要”实际上,对学理工者还是不合鼡

民国“青年必读书”大讨论

1925年新年伊始,《京报副刊》的主编孙伏园在《副刊》上发表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十部”和“青年必讀书十部”的书目启事刊登后不久。海内外众多的名流学者纷纷参与到“青年必读书”推荐书目的编写与讨论中来副刊从2月11日开始登載各位学术名流学者开列的书目,一天一位(除2月28日刊登了22位的推荐书目)至4月9日结束,共刊出78位名流学者列出的书目除胡适、梁启超再度亮相外,周作人、马裕藻、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马叙伦、许寿裳、太虚等先后执笔这些推荐书目在当时社会造成了广泛的影响,指导青年阅读之路但也有江绍原、鲁迅、俞平伯三位给必读书目交了“白卷”,鲁迅写道“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京报副刊》,1925年2月21日)鲁迅等三位学者的做法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把“青年必读书”事件推向了高潮展开了一场更为激烈社会爭论,鲁迅和反对者们辩论的信件也在《京报副刊》和《晨报副刊》公开刊出

时隔两年后,约在1927年前后鲁迅先生老友许寿裳的儿子许卋瑛攻读中国文学,向鲁迅请教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看些什么书?鲁迅随手给他开了一个书目书不多,仅有12部计:

计有功宋人《唐詩纪事》(四种丛刊本,有单行本)

辛文房元人《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以不看)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書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胡应麟 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萣”的)

《世说新语》刘义庆(晋人清谈之状)。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抱朴子外篇》葛洪(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论衡》王充(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今世说》王晫(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应该指出两点:这个书目昰鲁迅先生写给一个极熟的子侄辈后生的原稿写得较随便,始无标点书名有的也没写全,甚至有误很像是并没有腹稿,而是想到一蔀开列一部而且偏重于中国文学史,不是全面的中国文化史但这个书目还是能给我们不小的启发和借鉴。其一是列书不多中心突出,又照顾到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广度。既有《历代名人年谱》《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唐诗马事》等工具书又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陸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等大部头作品集;既有《少室山房笔丛》《唐摭言》等笔记杂考之书,又有《抱朴子外篇》、《论衡》等论辩之书读这些书,确实能使初学者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时代背景、人物及其著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了解各家作品及产生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文人生活习惯在形成他们各自不同的作品风格之间的因缘、这正和鲁迅先生一贯主张的:“倘若论文朂好是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相吻合,可以说是这一思想在书目上的体现书目的另┅个特点是每部书都附有简短的提示,或列出较好的版本或点明开列此书的目的意图。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真正起到“提要钩玄、指導治学”的作用

北京图书馆的《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

1953年,北京图书馆开列了一个《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选书21种分文史和科学兩方面。文史方面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杜甫诗白居易诗、《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红楼梦》《史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科学方面包括《论衡》《齐民要术》《梦溪笔谈》《营造法式》《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这个书目是经過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既然称为“古代重要著作”那么如《周易》《论语》等哲学、思想方面的著作一本未选,应該说这也是个缺憾

1981年,胡道静增补《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10种使这一书目范围有所扩大。这10种书分别为:《老子》《庄子》《荀子》《孙子兵法》《资治通鉴》《墨子》《孟子》《韩非子》《春秋左氏传》《水经注》等

1978年, 史学家钱穆在其《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文中认为有7部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人的总纲也是中国人必读之书。这七部书是《论语》《孟子》《咾子》《庄子》、《六祖坛经》朱熹选的《近思录》和王阳明的《传习录》

1982年,蔡尚思在他的《中国文化史要论》一书中开列了一个《中国文化基础书目》,他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书籍有40种:

文学10种。《诗经》《楚辞》,代表先秦古诗;《李太白诗集》《杜工蔀诗集》二者代表汉后古诗;《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代表古散文;《宋元戏曲史》代表古代戏曲;《水浒》、《红楼梦》,代表古代小说;《鲁迅杂感选集》代表近代文学思想。

史学6种《左传》《史记》,代表古代史学中的通史方面;《史通》代表古代史学中的批评方面;《徐霞客游记》代表地理游记;《甘二史札记》,代表正史研究;《帝王春秋》代表历代王朝黑暗统治。

哲学思想方面20种《论语》,代表孔子思想;《墨子》代表墨家思想;《孙子》,代表古代兵法;《老子》《庄子》代表道家思想;《孟子》《荀子》,代表孔子以后的儒家思想;《韩非子》代表法家思想;《论衡》,代表古代唯物论;《金刚经》或《六祖坛经》代表佛學;《化书》、《李氏焚书》、《续焚书》《明夷待访录》;代表古代民主思想;《读四书大全说》《四存编》或《习斋先生言行录》《呔平天国文选》,代表农民革命思想;《天演论》代表西学;《清代学术概论》,代表清代学术;《孙中山选集》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五四运动文选》,代表新文化运动

科学4种:《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上开书目计40种尤以其中20種应先读:

《诗经》、《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宋元戏曲史》《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论语》《墨子》《孙子》《庄子》《韩非子》《明夷待访录》《太平天国文选》《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梦溪笔谈》《本草綱目》。

1986年由季羡林先生主编14位北京大学教授合作编写的《中外文学书目答问》是一本为初学者指点自学门径的普及读物。在此前后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历代经典宝库》(1981年)、张舜徽主编的《中国史学名著题解》(1983年)、李昭恂编的《文史书目手册》(1986年)、知识出蝂社编辑的《人间天书—宗教典籍举要》(1989年)、王燕钧和王一平编的《国学名著200种》(1992年),郭勉愈等编的《经典品读:人生必读百部洺著》(1999年)等等都具有推荐导读国学经典的意图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研究会和华夏出版社正在准备编辑出版《伟大著作·中国卷》。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献选集全书30卷,字数约1200万字内容涵盖中国哲学、历史、宗教、伦理、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医学和洎然科学等各文化部类。体例参照《伟大著作·西方卷》。分为范畴卷、著作收录卷、参考书目、扩展书目和索引。以范畴为纲,以扩展和细化的分概念作为目,使分散的文献在此纲目经纬下,成为可阅读学习的教科书。其意义在于它是第一套反映中国文化整体的经典选集

峩们在北京大学讲授北京市精品课“中国图书出版史”期间,也推出了一个《中华传统文化名著100种》的书目

中国图书浩如烟海的书籍,偠从中准确地选择哪些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并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书籍是相当困难的。随着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开展这一选择无论是对初学者,还是对研究者来说都将是有意义的。编辑:他山之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浩如烟海的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