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洋周围四川刚刚是不是地震了最多

原标题:又地震了?环太平洋地震带短短几天内地震70多次,世纪大地震真的要来了?!

温哥华是很多人尤其是华人移民加拿大的首选城市,可是由于温哥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关于温哥华却有一个近乎可怕的预言那就是“世纪大地震”!

虽然温哥华地区的居民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就会传来的地震消息,可是最近环太平洋地震带显得尤为活跃,这让人不禁担心难道传说中的“世纪大地震”真的要来了?

昨天温哥华岛西北岸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在Port Hardy以西,震源深度仅为10公里,而就在今天早晨,温哥华当地时间凌晨1:30分,太平洋西岸发生了6.2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源在BC省以南,美国波特兰西侧的海岸震源深度仅有10公里,众所周知,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震感越强烈,此次地震温哥华和美国西海岸居民报告均有震感。就在此次地震发生后两小时,又发生了3.5级的余震,此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也没有任何伤亡和损害报告。

不光是温哥华,最近处在太平洋火环地震带上的不少地区都发生了大地震。委内瑞拉当地时间8月22日5:30分,在其沿岸近海发生了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10千米,由于震源较深,对于地面的破坏力不是太大,但是城市的地面还是出现了很多裂缝和大洞。此次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当地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

根据当地居民回忆,地震发生时,在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加斯能够感到地面和房屋的明显晃动,当地居民紧急离开办公楼和居民楼到空旷地带躲避,晃动时间大约持续了半分钟。

除了委内瑞拉,温哥华时间8月18日,南太平洋的斐济群岛发生了8.2级强震,震源深度570千米;印尼时间8月19日,印尼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了10人死亡,21人受伤,并伴随有房屋和公共建筑物损毁;8月5日,印尼龙目岛发生7级地震,造成436人死亡。根据统计,自8月18日起,环太平洋火环地震带上爆发了70多次4.5级以上的地震,多在印尼,日本和斐济,近期开始到加拿大BC省。

中国地震网研究员表示,火环地震带的活动水平是比较高的,同时有不少地震专家近几年表示,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太平洋沿岸遭受百年一遇的超级大地震的可能性已经非常高!下图中黄色标示的是火环地震带,蓝色星星表示的是在过去50年中已经发生过大地震的区域,BC省所在区域居然是唯一一个在过去50年间还未发生大地震的地方。

而这正是让人最担心的地方,能量积攒越久,爆发时就会越恐怖,有专家预测,美国加州和BC省所在的版块在未来30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几率高达75%,且地震会引发海啸,BC省的一些地区将遭到重创!

这样看来,待在卡尔加里还是比较安全的,这“山火雾霾天”也不是那么的难以忍受了,祝大家都各自安好!

}
环太平洋地震带呈马蹄形,其东南端起于南美洲南部的奥斯特岛,沿着科迪勒拉山系至阿拉斯加,转向太平洋西北的西太平洋岛弧(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至印尼岛群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相交,转向东南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新西兰,全长4万余公里,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

(全球地震与板块分布图)  

    太平洋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区域,地幔物质不断的从这里涌出,每年以0.5-5厘米的速度向东西两边扩展,逐步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壳,新生的大洋地壳推动太平洋板块与相邻的大陆板块不断的摩擦、挤压,板块相接的区域形成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例如太平洋板块与东部的美洲板块形成科迪勒拉山系以及与亚欧板块形成的西太平洋岛弧和一些列的深海沟,这些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断层和活火山,地质活动十分频繁,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圣安地列斯大断层位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西边的太平洋板块与东面的北美洲板块分别向西北和西南方向移动,平均每年滑动距离33-37毫米,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1906年的旧金山8.6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该断层)
(太平洋板块在西北沉入欧亚板块之下,形成大海沟和西太平洋岛弧,包括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和日本列岛,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国,历史上的东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以及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海沟的9级大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世界上共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脊地震带,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面积分布最广、地震次数最多的地震带,该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2011年世界7级以上地震分布图)

历史上(自1900年)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发生过5次9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震级高达9.5级的智利大地震(1960年)和日本东海9.0级大地震(2011年),5次地震都发生在近海海域,并引发大海啸,海啸波及范围更大,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整个太平洋,包括夏威夷群岛和日本,人员伤亡惨重,而2011年的日本东海大地震引发海啸席卷了1.5万人的生命,强烈的地震还会引发火山爆发,1957年阿拉斯加的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1级大地震,除了引发15米高的海啸,还导致休眠达200年的维塞维朵火山爆发。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属于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地震虽然有一定规律可循,却至今无法准确预测,我们只能根据历史记录、监测数据以及地质活动来推断,近期太平洋地震带地震较为频繁,可能预示着环太平洋地震带已经进入活跃期。

}

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在积极调整:空区地震几率增大

    自9月14日以来,中强地震在环太平洋地震带频繁发生,东西南北有很好的对应性。9月20日,当地时间凌晨俄勘察加半岛的希外鲁奇火山喷发出带有白色气体的火山灰,高出海平面3500米。此前一天,希外鲁奇附近监测到500多次地震。俄罗斯希外鲁奇火山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7级地震空区值得关注。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增强地震活动,如1999年。

快讯:日本伊豆半岛发生里氏5.3级地震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日本伊豆半岛北京时间24日22时55分,发生里氏5.3级地震。震源深度51.6公里。

新西兰北岛发生里氏5.6级地震 
  新华网惠灵顿9月24日电(记者刘洁秋)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报告,新西兰北岛24日晚发生里氏5.6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

  报告说,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24日19时47分(北京时间15时47分)。震中位于北岛中部小镇托科罗阿以东10公里处,震源在地表以下200公里处。

  地震发生时,北岛中部地区有明显震感。

快讯: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海岸海域发生里氏5.4级地震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东海岸海域北京时间24日1时13分发生里氏5.4级地震。震源深度14.1公里。

智利中部发生里氏5.3级地震


  新华网圣地亚哥9月23日电(记者栾翔)智利中部地区奥希金斯23日午间发生里氏5.3级地震,截至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地震发生于南纬34.879度,西经71.612度,震源距离地表44.5公里。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有较明显震感。

  智利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今年2月27日,一场里氏8.8级地震造成超过500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新华网利马9月22日电(记者 贾安平)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公布的消息,秘鲁中部海岸地区当地时间22日凌晨3时(北京时间22日16时)发生里氏5.9级地震,首都利马有强烈震感。

  据报道,这次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利马东南180公里处,震源深度48.8公里。

  秘鲁官方目前未公布关于此次地震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的任何消息。

  秘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07年8月15日,秘鲁伊卡省发生里氏7.5级地震,造成约600人死亡、1200多人受伤。

台湾莲花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 深度31.9公里

  中国台湾网9月20日消息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今天上午11时17分,花莲近海发生里氏规模5.2级地震,花莲以南及台中以南有震感,最大震级4级。

  根据台“中央气象局”地震测报中心地震报告,这次地震震中在花莲西林地震站东偏南34.7千米,位于花莲近海,深度31.9公里,里氏规模5.2级。

  台湾各地震震级情况为:花莲光复4级,花莲市、台东成功、彰化员林、彰化市3级,日月潭、宜兰南澳、台中德基、阿里山、草岭、斗六、嘉义市2级,南投、台中市、高雄桃源、台南楠西、台南市、台东市、屏东市、澎湖马公1级。(中国台湾网 吴斌)

阿富汗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核心提示: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格林尼治时间17日19时21分(北京时间18日3时21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兴都库什地区格林尼治时间17日19时21分(北京时间18日3时21分)发生里氏6.3级地震。

墨西哥北部纳亚里特发生里氏5.6级地震

  新华网墨西哥城9月14日电(记者刘健 王玉珏)墨西哥北部纳亚里特14日下午发生里氏5.6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根据墨西哥国家地震局发布的公报,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8时32分(北京时间15日7时32分),震中位于纳亚里特西南94公里的比亚·伊达尔戈村,震源深度10公里。

  这是墨西哥14日发生的第二起地震。墨西哥北部下加利福尼亚州当天上午发生里氏5.4级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俄罗斯希外鲁奇火山喷发敲响自然灾害的警钟 
俄罗斯希外鲁奇火山喷发3500米高火山灰[图]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梁旭 选稿:张侃理

  东方网9月20日消息:当地时间凌晨俄勘察加半岛的希外鲁奇火山喷发出带有白色气体的火山灰,高出海平面3500米。此前一天,希外鲁奇附近监测到500多次地震。

  俄新网报道称,希外鲁奇火山内也监测到异常温度,火山口被雾气笼罩。此外,当地地质局专家表示,已发布了橙色航空危险警告。目前,火山灰对过往飞机以及游客会构成威胁。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9月为第三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2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8082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9月2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9月8日为日月大潮,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26度,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9月1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71213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9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9月2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7度,9月23日为日月大潮,23日为秋分,太阳潮和月亮潮都在赤道达到最大变化值,三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为最大,自转变最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9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关注22-23日潮汐组合对冷空气活动、地震火山活动的激发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刚刚是不是地震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