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咪咕视频港剧是普通话国语配音那种港腔普通话怎么学习?

为什么给香港片配音的感觉就那么几个人?为什么给香港片配音的感觉就那么几个人?富娱乐百家号于粤语不是母语,且对粤语没什么兴趣的观众来说,国配版的剧集毫无疑问是首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堪称TVB国语配音的一个黄金时代,老的新的,人才济济,高质量的国语配音成为剧迷喜爱TVB剧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配音员说过,配音的时候最怕配演技差的演员,从另一方面说,如果遇到好的角色和演技好的演员,国配就往往会发挥到淋漓尽致,角色、演员和配音水乳交融,看着赏心悦目,听着也心旷神怡。近年来,许多大家耳熟能详和喜爱的声音相继出走国配组,一些新的声音,技巧经验暂时不够,音色也是差强人意。不仅一些经典的声音无法再在剧集里听到,很多黄金时代的花旦小生也相继离开,而且现在剧集本身也是常常鲜有佳作。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有时候都会不经意间怀念起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和声音…… 【黄河】: 罗嘉良(李奇)  1997年,精致而独特的《难兄难弟》在笑声中怀旧,大受欢迎,捞家的李奇也大放光彩,一举摘得最佳男主角奖,正式加冕“一哥”头像,就此开始了辉煌的捞家时代。李奇作为剧中最抢眼最夸张的男性角色,被捞家演绎的惟妙惟肖,尤其是一把正经八百却怪里怪气的声音,更是成为角色的重要标签,捞家的表演相当放的开,黄河对于声音的处理方式与捞家无异,但其底气更足,声音更响亮,由于其配音功底深厚,给李奇的配音很夸张却不惹人讨厌,更具喜感,貌似之后捞家的很多小品式剧集,多由黄河来配。(天龙八部里面乔峰的配音)【杜燕歌】: 罗嘉良&天地男儿& 古天乐《神雕侠侣》 魏骏杰《陀枪师姐》 郑伊健《笑看风云》林保怡《妙手人心》、江华《苗翠花》 等等 杜燕歌的声音很有磁性和张力,且略带鼻音,最适合配机智风趣甚至带点油腔滑调,会哄女生的男孩类型。由于古天乐和罗嘉良,江华常会出演这类男生,所以老杜便常固定担任此两人的角色。【潘宁】 宣萱[阿SIR,早晨,1994], 郭可盈[刑侦1,1994],蔡少芬[1号皇庭5,1997],佘诗曼[生命TAKE2,1999],张可颐[10万吨情缘2002],陈慧珊[冲上云霄,2003],苗翠花[关咏荷](《苗翠花》)、朱素娥[关咏荷](《陀枪师姐》)、升平公主[关咏荷](《醉打金枝》)、[关咏荷](《金装四大才子》等等~ 如果说杜燕歌是无线配音组的一哥,那么潘宁一姐的地位绝对是不可动摇的,至少至今仍是这样,有史料为证;潘宁是TVb配音组第一个为全部六大花旦配过音的人!! 当年潘宁刚到TVB时,配的主要是一些性格泼辣的角色[有点像现在苏柏丽的风格],有时竟会粗话连篇,但一个成功的人必须不断挑战自己,潘宁凭入台前10年的配音功力很快转型,从那些性情倔强而坚忍不拔的富家女[最经典的应该是郭霭明的两个角色][大时代和笑看风云],到温文尔雅的小家碧玉他都能处理得惟妙惟肖,在此期间她和杜燕歌共同塑造的那一对对幕后情侣的经典台词由于耳不绝,潘宁的宽声线在许多作评中都得到体现,一人配两角至多角的情形屡听不鲜,最经典的要算天龙八部中的王氏母女,此外潘宁的成功还应归功于他的敬业,在某些动情时刻,她也竟能像演员那样哭得稀里哗啦的,有时为了陪出一些高难度的声音,还得扯着喉咙吊着嗓子[现在特别明显,有时真为她捏把汗,但剧情也为她生色不少,从1992年的大时代到现在潘宁基本上担任无线每部大戏的首.席女主角配音员,人到中年的潘宁现在似乎又进入了一个事业的高峰,这令人惊喜也令人忧,TVB配音组的后辈们在哪儿呢?【苏柏丽】: 蔡少芬(李慧慧)  2004年,美丽的ADA同学才刚刚30岁,当前30岁左右的花旦,有的都还在搏上位,有的刚刚站稳脚跟,有的看来还得熬上三五年,而早已功成名就的ADA却又奉献出了一个让人惊喜的经典角色。在20集的小制作里,李慧慧这样一个不完美却一点儿都不惹人厌的角色在20集的篇幅里从出场到展开再到收尾,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而又高潮迭起,ADA那千锤百炼的演技功不可没。苏柏丽的配音再次证明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她的语速快稳准,又不失圆润和跳跃感,声音收放自如,配李慧慧这样牙尖嘴利、精明市侩的保险经纪,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小小】 :苑琼丹(殷十娘) 2001年,《封神榜》里最抢戏的当属殷十娘,这个角色也成为当年“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之一。剧集对故事传说的改编颇为丰富,乐观豁达、聪明善战、爱子情深的十娘成为剧中最亮眼的女性角色,苑琼丹轻松自然的演技分外出彩。小小的配音一如既往的饱满动听,多场感情戏里,小小不温不火的声音加上苑琼丹真实感人的表演,堪称珠联璧合,只是自此之后,几乎再也听不到小小配女主角,渐渐沦为配角和中老年角色,小小在90年代的经典声音(包括ATV)过早地退场了。有观众好奇,多年来,在大陆流行的港剧配音几乎没变,这是为什么?他们的选拔和发展机制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十多年来在大陆流行的港剧中配音一直都是那几个人?据了解,港剧里的配音基本上都是TVB的配音员配的。TVB的配音员早期有来自台湾的,也有来自大陆的。来自台湾的,大多是金话筒级别的,声线超赞。大陆帮多为香港新移民,在邵氏早期就被海选入公司参加配音工作、慢慢磨练。后来慢慢地,TVB开始开办普通话配音员训练班,一届一届招学员,由老一辈配音员进行训练、传授技巧理念,训练班结束之前会有考试,考试合格者就可以正式入职。目前,TVB招国语配音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普通话配音训练班,大概在好几百、一千人中选两三个。还有一批配音员会从北京中传媒以优才计划引入,大多是播音主持专业,学过配音,声线一流。另外,还有的配音员是突然空降而来,比较少见。还有一类是外援,就是没有TVB的全约,比较自由,多是经验丰富的老配音员,身价不匪!那么,为什么港剧里都是这些人的声音,为什么他们能够长时间保持江山不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邢金沙】 陈慧珊[创世纪等]   佘诗曼[刑.侦4/2000碧血剑]  朱茵[射雕94/原振侠] 晓凤[陈芷菁](《天地男儿》)、石伊明[邵美琪](《我本善良》)、岳灵珊[陈少霞](《笑傲江湖》) 浙江人,昆剧演员出身,但她刚入台就被看作一个天使般的配音员,应为她的声音太娇柔甜美了,带着江南水乡的淑女的优雅[我觉得特别亲切,就像南京话说快了不分前后鼻音一样]不过这是她最大的优点也成为它前进的障碍,应为长期被定位在青春少女的角色上,所以进台十多年,邢的戏路并不宽,很少去配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角.色,不过近年来有所变化,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大更成熟了,回想邢配过的角色,我想首推94射雕中的朱茵,其是朱茵自己的声音也叫沙哑[和那个大陆人差不多],可是朱茵的外表加上邢金沙的声音是一个足以向翁美玲叫板的黄蓉,此外小犹.太,霍希贤,孟丽君这样的经典更不用提,现在邢的任务是带周萦,温畅这些新人,所以自己献声的机会少了一些,不过我相信有这么好的导师,tvb剧的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妨再给新人们一些时间【张大勇】—陶大宇—黎泓和 张sir是90年代剧集中的经典角色,更是陶大宇独一无二的经典角色。耐看的破案过程和无比般配的荧幕情侣档,使得刑侦系列成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工作时的严肃认真、大公无私,恋爱时偶尔油腔滑调,对待朋友仗义真诚,陶大宇的出色表现成全了张大勇这个角色,同样地,张大勇也成全了陶大宇的“师奶杀手”称号。如果说张大勇讲着一口标准的广东话征服了港奶们,那么内地数量庞大的刑侦剧迷,多少也跟黎泓和的配音不无关系。最近的《和味浓情》里面,还是黎陶配,黎的声音依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清晰洪亮,很有质感,只是张SIR老了许多。另外,黎泓和的阿旺虽然有特色,但个人并不喜欢,有点儿过,倒是很喜欢《创世纪》里给吴奇隆的配音,把吴的语气抓得很准。小龙女—李若彤—【于小华】 李若彤可能是除了陈玉莲之外,口碑最好的一位小龙女,《神雕》热播过后,满大街都是古天乐和李若彤的剧照贴画,两个人当时我们初中生中那是相当的受欢迎。李若彤的扮相不够靓丽,甚至还有一点儿苦情的面相,小龙女身上冷艳、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在她身上表现的非常到位。于小华的声音是偏成熟路线的,而且于老师在处理小龙女的声音的时候,情绪和语速都很平,加之她的声音本身就有一种冷的调调在里面,所以整体来说,李若彤的扮相和她的声音还是结合的非常贴切的。甘量宏—张家辉—【叶清】 有人把张家辉无情地归到了怎么捧都捧不红的艺人之列,虽然无情,却也客观。貌似他这些年来一直半红不黑,不过当年《天地豪情》里这个由忠变奸的甘量宏确实演得非常成功,角色身份的转变,心理的落差和理智的错乱,张家辉都演的很到位。叶清的音色非常突出,优雅而又律动感十足,叶清对甘量宏前后转变的声音掌控也是相当到位。另外,叶清的华丽声音最值得拿出来炫耀的恐怕还有大理公子哥段誉和黑面酷哥徐飞。现在在央视的宣传片上再听到他的声音,感觉进了国家台,声音也HX了许多。许文彪—陈锦鸿—【张艺】 张艺在配音组现在可谓是举足轻重,配音功力也是相当不弱,可想来想去,没有哪一个角色能非常鲜明地闪现在脑子里,每一个角色都配的很好,而又没有哪一个角色可能有突出的地方可以拿出来作为首席代表。鉴于张指导一直致力于陈锦鸿同学的幕后配音工作,而许文彪这个角色又是《创》里面最成功的角色之一,那么姑且拿许文彪做代表吧。张指导的声音给人感觉无比顺畅,技巧非常娴熟,不信请参考吴启华那风度翩翩的程至美,吴卓羲同学木头木脑的徐子陵,王喜同志那机关枪似的语速。韦小宝—陈小春—【卢琨】当时《鹿鼎记》在内地热播时,许多看惯了山鸡的同学们一片惊讶声:陈小春竟然演韦小宝?!事实证明,陈小春除了扮相实在是欠年轻之外, 整体的演出效果还是非常棒的,就算比不过梁朝伟,相信总会比得过那个高大威猛、鬼脸百出的黄晓明。卢琨在剧中的配音相对于他平时所擅长的老实巴交的角色来说比较有颠覆性,韦小宝的油腔滑调、巧舌如簧在卢琨的用心演绎下显得非常的到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富娱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希望入驻百度百家,分享更多娱乐八卦新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225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4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K6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1K2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3&分页:&发信人: ozzywong.bbs@ptt.cc (Edge Of Seventeen), 信区: Cross_Life
标&&题: 给普通话科普一下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Sun Apr&&6 18:25:41 2008)
转信站: NEWSMTH!news.newsmth.net!ptt
出&&处: 123.154.215.15 &&
&&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台湾及港
澳地区称作华语. &&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
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
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
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
(方言),他不仅提出了“丛苢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
省通行之话。”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
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
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
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 && 普通话的定义 &&   “普通话”的定义,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
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
间,汉民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
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 》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
共同语,就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
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
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
中,“普通话”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
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
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如何理解呢? &&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
せ砟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北京话有许多土音,比如∶老北京人把连词
“和(he)”说成“han”,把“蝴蝶(hudie)”说成“hudi?r”,把“告诉(gaosu)
”说成“gaosong”,这些土音,使其他方言区的人难以接受。另外,北京话里还有异读
音现象,例如“侵略”一词,有人念“q?n lue”、也有人念成 “q?n lue”;“附近”
一词,有人念“fujin”,也有人念成“f?jin”,这也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许多麻烦。
从1956年开始,国家对北京土话的字音进行了多次审订,制定了普通话的标准读音。因
此,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当前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
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为规范。 &&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
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北方话词语中也有许多北方
各地的土语,例如北京人把“傍晚”说成“晚半晌”,把“斥责”说成“呲儿”,把“
吝啬”说成“抠门儿”;北方不少地区将“玉米”称为“苞米”,将“肥皂”称为“胰
子”,将“馒头”称为“馍馍”。所以,不能把所有北方话的词汇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
,要有一个选择。有的非北方话地区的方言词有特殊的意义和表达力,北方话里没有相
应的同义词,这样的词语可以吸收到普通话词汇中来。例如“搞”、“垃圾”、“尴尬
”、“噱头”等词已经在书面语中经常出现,早已加入了普通话词汇行列。普通话所选
择的词汇,一般都是流行较广而且早就用于书面上的词语。近年来,国家语委正在组织
人力编写《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对普通话词汇进一步作出规范。 &&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
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
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
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
言。 && 普通话的由来 &&&&   普通话前身是古代北方官员的官话,因为北京做过多朝首都,官话也就更接近北京
话,今天南京方言不像其他苏南地区,也因为南京做过多朝首都,有点接近官话。 &&   “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
”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
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
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早已存在,现在定名为普通话,需进一步规范,确定标准。 &&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对普通话的含义作了
增补和完善,正式确定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
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一词开始以明确的内涵被广泛应用。 &&&&&&  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
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   目前,普通话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自古以来
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产生隔阂,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
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 &&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
语叫雅言。孔夫子的出生地用现在的地理方位说就是山东人。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
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
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
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
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明清时期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仍旧有方言存在,有方言就要有共同语。明清时期管共同语叫官话。 &&   官话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
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
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
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受日本语文生
活的影响,国语这个名词也从日本传到中国,明清时期我们的共同语叫官话,清末从东
瀛日本传过来一个词“国语”。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
得到传播。 &&   辛亥革命之后,为了发展中国的经济、文化,有些语言改革家提出我们学习日本,
在我们国家也要推广国语。国语这个词在民国时期得到当时政府的承认,成为民族共同
语的一个正式称呼。 &&   汉民族共同语从古至今有好几种说法,有雅言、通语、官话、民国时期的国语。名
称不同,内容基本是一样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国走上完全新的阶段,为了发展新
中国的文化教育,我们也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克服方言分歧造成的隔阂。      
    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要推广民族共同语,历史上曾经有好几个不同的名称,
我们叫什么呢? &&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考虑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
语言文字一律平等,而民国时期的国语实际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不是其他少数民族的
共同语。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
所以上世纪50年代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
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不叫国语叫什么? &&   经过研究最后决定叫普通话。普通话这个词不是上世纪50年代才发明的,在19世纪
末已经有文献里面提出普通话。19世纪末一直到民国时期,当时讲的普通话和上世纪50
年代人民政府推行的普通话,在内容上不完全一样。普通话这个词原来就是说讲不同方
言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懂这样一种话,特别是在五方杂处的大都市,讲不同方言的人马马
虎虎能够沟通的话叫普通话。 &&   我们把这个概念拿来,又给它加上科学的内涵,把它的内容科学化,更明确。这就
是人民政府建立以来,直到现在我们讲的“普通话”。 &&   我们今天讲的普通话有明确的内涵,有科学的界定,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
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是195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
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里面明确规定的。从1956年到现在,普通话的含义就像我刚才介
绍的那个样子。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不难理解,所谓普通话就是现代的汉民族共同语。显
然在我们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我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 && 1)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2) 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 3) 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 && 4) 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 5) 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 && 6) 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 && 7) 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 9)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 10) 普通话∶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 11) 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 12)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 13) 普通话----让生活更精彩,让社会更温馨 && 14) 普通话同青春携手,文明语和时尚并肩 && 15) 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 16) 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 17)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 18) 普通话,使你我靠得更近 && 19) 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 && 20) 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 && 普通话的票选产生 &&&& ~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参加
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中央一级的文字改革、教育、科学、作协
、外交、邮电、新闻、广播、 && 出版、民委、总政、全总、青年团、妇联等部门位,共207人。 && 主要内容有汉字简化和普通话的确定,其中普通话的确定是投票的,各种方言的票数是 &&&& 北京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北京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52 && 西南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西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成都语音为标准音) 51 && 吴语 (以吴语为基础方言、以苏州或上海语音为标准音) 46 && 粤语 (以粤语为基础方言、以广州语音为标准音)&&25 && 中原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中原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开封语音为标准音) 7 && 冀鲁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冀鲁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济南语音为标准音) 6 && 江淮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江淮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扬州语音为标准音) 6 && 闽语 (以闽语为基础方言、以福州或泉州语音为标准音) 2 && 东北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东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沈阳语音为标准音) 1 && 西北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西北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兰州语音为标准音) - && 胶辽官话 (以北方方言次方言胶辽官话为基础方言、以旅大语音为标准音) - && 晋语 (以晋语为基础方言、以太原语音为标准音)&&- && 客家语 (以客家语为基础方言、以梅县语音为标准音)&&- && 赣语 (以赣语为基础方言、以南昌语音为标准音)&&- && 湘语 (以湘语为基础方言、以长沙语音为标准音)&&- && 弃权&&&&&& 11 && 总计&&&&&& 207 &&&& 语音的结构单位 &&&&   一个语句是由许多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构成的。词有的是一个音节的,如“
美”;有的是两个音节的,如“祖国”;有的是三个音节的,如“普通话”;有的是四
个音节的,如“计算机系”。那么,音节是什么?它以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   (一)音节和音素 &&   音节 音节是自然的语音单位。人们说话,总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发出来的。在汉语
是,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我是中国人”五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五个汉字。有
极少的情况例外,“一下儿”这三个字念实际上是两个音节,“下儿”是一个音节,念
“xiar”。 &&   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语音,分析到音素,不能
再分了,所以它是最小的。“绿”可以分析出i和u,“红”可以分析出h、o、ng来。当
然,这种分析,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才能做到,不过,如果我们把声音拖长念,是
完全可以体会得到的。   (二)元音和辅音 &&   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和辅音。 &&   元音 发音时,颤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如a、o、u。 &&   辅音 发音时,不一定颤动声带(有的颤动声带,如m、n、l,有的不颤动声带,如
s、sh、x。)声音不响亮,气流在口腔要受到不同部位不同方式的阻碍。如∶b、d、
g、c、ch、q、f。 &&   辅音一般要跟元音拼合,才能构成音节。 &&   (三)声母、韵母、声调 &&   声母、韵母、声调是我国传统分析汉语单节的结构单位。它不是最小的单位,因为
韵母还有第二层次的结构单位∶韵头、韵腹、韵尾。也叫介音、主要元音、尾音。 &&   声母 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例如∶“买m?i、卖mai、明ming媚mei”开头的“m”
就是声母。“二er”、“矮?i”这样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叫做“零声母”音节。 &&   韵母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它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鼻韵母有鼻辅音n或
ng作韵尾)。比如∶“发达f?da”的a,“机器j?qi”的i,“电线dianxian”的ian就是
韵母。韵母是每个音节不能缺少的构成成分。没有韵母,就不能构成音节。韵母里面分
韵头、韵腹、韵尾。比如“ian”i是韵头,a是韵腹,n是韵尾。只有一个元音的韵母,
这个元音就是韵腹,如i、a。做韵头的元音只有i、u、u,如ia、ua、ue。做韵尾的只有
元音i、o(u)和辅音n、ng,如∶ai、ao、an、ang。 &&   声调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是由音高决定的。比如∶“辉hu?”、“回hu
i”、“毁hu?”、“惠hui”四个音节的声母都是h,韵母都是ui,但是它们的声调不同
,就成了不同的音节,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声调是构成音节非常重要的成分。一个
音节没有标上声调,这个音节就毫无意义,好像一个人没有生命。 &&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相拼构成的基本音节(包括零声母音节)有400多个,加上声调的
区别有1200多个音节。这1200音节的能量非常大,它构成我们语言里成千上万的词。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音系就是北京音系。 &&   (一)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   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u”和“铺pu”,“变bian”和“骗pian
”,“标bi?o”和“飘pi?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 &&   人类能发出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某种语言或方言选择一定的
声音来区别意义是有限的。在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这些能区分意义的音素互相对立,互
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   普通话能区别意义的音素有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构成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 && 元音音素∶ && 舌面元音∶ 前元音 i衣 u 迂 e && 央元音 a啊 && 后元音 o喔 e婀 u乌 && 舌尖元音∶ 舌尖前 -i(zi资 ci疵 si韵母) && 舌尖后 -i(zhi知 chi吃 shi诗 ri日的韵母) && 卷舌元音∶ er儿 &&   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
后元音-i蛤zh ch sh r拼合构成音节。e、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
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 && 辅音音素∶ && 塞音 b p d t g k && 塞擦音 z c zh ch j q && 擦音 f s sh r x h && 鼻音 m n ng && 边音 l &&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
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 &&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   (二)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 从声韵调系统来看,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调4类。 && 声母 上面所列的22个辅音,除ng不作声母外,其余21个都作声母。 && 韵母 39个韵母按它们的结构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 ****单韵母10个,上列10个元音都作单韵母。 && ****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三个元音复合而成。有∶ && ai ei ao ou && ia ie ua uo ue && iao iou uai uei && ****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n或ng复合而成。有∶ && an en ang eng ong && ian in lang ing iong && uan uen uang ueng && uan un &&   声调4类 && 1.阴平念高平调(调值55)。如∶飞妈书家音乒; && 2.阳平念高升调(调值35)。如∶池河神床笛重; && 3.上声念低降升曲折调(调值214)。如∶马把始可果表; && 4.去声念高降调(调值51)。如∶电灭醉亚进贡。 &&   音素系统和声韵调系统,都可以用来说明汉语的语音结构。这两套系统可以结合,
但不能混淆。比如∶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等于声母,因为辅音除作声母外,
还可以作韵母的一部分--韵尾。韵母虽然主要是由元音充当的,但韵母不等于元音,
因为韵母里面还有辅音。   汉语和其他地方言音系相比较,普通话音系比较简单,它
的声母、韵母、声调,一般来说,比其他方言要少,因而比较容易掌握。 &&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跟英、法等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
语音的最大特点是∶声调区别意义。 &&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
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
标准. &&   普通话,是汉语标准语的通称。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
除舌尖后擦音r、鼻音n,m 、边音l外,没有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另外
有轻声和儿化韵。 &&&& 普通话水平测试 &&   1994年,国家又提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对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进行检测
和评定。这一年,国家语委、原国家教委和原广电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
测试工作的决定》,并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1998年国家语委
再次审订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并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同时还制定了《普通话
水平测试大纲》。 &&   日,全国人大又审议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十九条中明确
规定∶“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
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把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一级可称为标准的普
通话,二级可称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可称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每个级别内划分
甲、乙两个等次。其中对教师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是不低于二级乙等水平,而播音员、节
目主持人等岗位不低于一级乙等水平。并从1995年起在这些岗位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
证书上岗制度。
※ 引述《yeun (野云)》之铭言∶
: ※ 引述《Kyral (kyral)》之铭言∶
: : 国语跟普通话应该是同一个概念。
: : 我看过教汉语的书上写∶"普通话,即为港澳台称的国语"
: : 也就是平常大家在说的话。
: : 是为了跟各地方言区分开来,所以才有普通话或国语这样的称法。
: : 若硬要有所区别,也只能说个别地区的人说的普通话带有口音,
: : 但这就像同一套拳法,不同的人打出不同的感觉,拳法本身还是统一的。
: : 另外若是「台湾国语」的话
: : 并不是指台湾地区的普通话,
: : 而是指带有严重台语口音的普通话,
: : 通常是老一辈的人或是常讲台语的人才会有的情况。
: : 普遍情况下大家的普通话都还是很好的。
: : 话说我老爸考普通话水平考了96,没有人相信= ="
: : 他们觉得台湾人的普通话都很烂……
: 我觉得真正的老北京人的普通话才是最不标准的……
: 当初选定国语的时候以北京话为标准
: 直接导致了北京人把自己的很多口音都当作标准普通话而坚持了下来
: 最明显的就是儿化音问题,还有很多词语的老北京发音
: 现在北京城里的腔调有所改善,是因为外地人越来越多的缘故
: 北京可能只剩下二环以内的胡同里还是纯正的北京话
: 像一些商圈、新兴住宅区,基本都是南腔北调大杂烩了
: 台湾腔我倒是觉得比较标准,除了一些特别的字音比如和读成汗之类的……
: 而且讲话的时候也注重吐字清晰
: 以前跟台湾同学交流的时候,仿佛他们对儿化音特别感兴趣
: 但是其它部分说起来比北京话要标准
: 北京话有一个特点就是“舌头懒”
: 有些词语为了说起来省力或者方便连读,就把字音改掉,或者在嘴里囫囵一声就过去了
&& -- &&&&&&&&&& osservi la verita del partito !&&che cosa il inferno in cina !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123.154.215.15 && &蓝猫淘气3k问·荷兰篇发信人: Hakkk (蓝猫淘气3k问·荷兰篇), 信区: Cross_Life
标&&题: Re: 给普通话科普一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Apr&&6 20:30:43 2008), 转信 && 那再顺手贴个wiki的 &&
&&&& 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国大陆、香港 [1]、 澳门[2])、国语(台湾)、华语
(东南亚),是指现当代于“汉语”主要流传地区被当成汉语标准音的汉语口音,广
泛应用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及海外华文社会。这些标准语均以北京话为基准音,
以汉语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 普通话、国语、华语,三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本文以“标准语”
而非这三个词的某一个来指代现代汉语标准语。 &&&&&&&& 历史沿革与地位
--------------------------------------------------------------------------
1949年以前 && ·现代汉语标准语继承于始于北宋、定命于元明的“官话”体系。&&&& ·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 && 这是汉语标准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新老国音&&&&&& - 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汉语标准语推动计划被重新进行。1913年的中国读音统一 &&&& 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它的特点是“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具 &&&& 有入声。“统一会”还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 - 此后,“国音”在中国全国范围内推行。到了1924年—1926年,增修国音字典委 &&&& 员会将国音修订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 ·“国语”的定形&&&&&& - 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以新国音为准《国音常用字汇》,这 &&&& 代表着现代汉语标准语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的正式成形。1932年-1949年以来的 &&&& 国语广播,基本上都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基准的形式,各地的汉语标 &&&& 准语是一致的。&&&&&& - 1949年以后的国语系统、普通话系统、华语系统,均源于这个时期的国语系统。&&&&&& 1949年以后 && 1949年之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汉语标准语(分别为国语系统和普通话系统)沿不同
的轨迹发展。此外,在东南亚等华人地区,有源于国语系统的华语系统。 && ·国语系统:&&&&&& 台湾于1945年至戒严结束,一直以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国语发音作为汉语标准语, && 尽管台湾大多数人的国语发音与这种“标准音”有着明显的区别。戒严结束后,台 && 湾大多数人的国语发音已被台湾主流社会所接受,被称为台湾国语,而自中国大陆 && 带来的不带“台湾味”的“标准”国语发音(如邓丽君的发音)则不在台湾青年人 && 中流行,成为了“老派国语”。&&&& ·普通话系统:&&&&&& 中国大陆于1955年[1]开始,用普通话来称呼汉语标准语。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机 && 构的解释,“普通”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不称为“国语”是对少数 && 民族语言的尊重。普通话仍以北京音为基础,与(老派)国语相比,在单字的发音 && 上几乎相同,但在听感(涉及到语调等)、词汇上又有不同。自1950年代起,各时 && 期普通话的特点亦有所变化,两者已有一定的区别。到了现在,普通话和台式国语 && 的差别已经相当明显了。&&&& ·华语系统:&&&&&& 在东南亚华人社区里,华语是汉语的意思,但实际上,华语往往特指汉语标准语, && 而不指东南亚华人最常见的母语-几种汉语南方方言。东南亚华语的标准语大致继承 && 了老派国语-普通话的体系,但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发音、词汇甚至语法往往带受母 && 语方言和非汉语的影响,与普通话、国语有一定的差别。&&&&&&&&&& 地位
--------------------------------------------------------------------------
政治地位 && 普通话和国语分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官方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以往,
方言经常被政府视为不上台面的土话,现代化的阻碍。 && 在中国大陆,“推广普通话”被作为重要的政策之一,甚至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方言的使用则受到了限制。二十世纪末期,中国大陆曾对方言在公众场合的
使用进行限制,除粤语因其统战价值外,方言一般严禁在电视媒体使用。近年来,这
种限制有所放开,各个地方电视台方言类节目层出不穷,不少城市有方言类新闻节目
和电视剧,但多以娱乐类为主,例如上海台的情景喜剧《老娘舅》,苏州台的苏州话
新闻《山海经》,南通台的《总而言之》,广东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等。教育部
也推行“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运动,致使在某些省的某些学校出现了禁止学生讲
方言的情况。在某些地区,一边倒的推普政策致使九十年代生的小孩子无法流畅地使
用方言,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强制推普遭到了网络舆论的批评。在上
海,厦门等城市,政府对传承方言已有一定的认识。 && 在台湾,中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也曾有强制推广国语、限制方言的政策,但现在已废
除,限制方言被视为国民党执政时期的错误政策。目前政府的政策是推广母语,台湾
河洛语已经成为多数政治人物事实上必须学习的语言。 && 在新加坡,李光耀执政的新加坡政府鼓励民众使用华语沟通(说华语运动)。 &&&& 生活地位 && 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前,习惯说普通话的人很少,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使用当地方
言进行交流。近年来,这种现象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关于“是否应该推普(推广
普通话)”“推普同时是否要限制方言使用”“推普是否必然造成方言萎缩”等命题,
在中国大陆民间一直有争论。&&&& 在移民地区,如深圳特区,普通话已取代当地原住民方言(客家话、围头话)和当地
强势方言(粤语)成为第一交流用语;但粤语的影响力近年不断攀升,客家话则仍在
原住民中使用广泛。&&&& 在许多特定场所,如大型机构、地级以上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一般而言普通话是唯
一通用的语言。&&&& 在许多北方地区(主要是流行中原官话、晋语的部分地区),城市里已经出现当地年
轻人不会说当地方言,只会说普通话的情况;在南方某些城市则出现小孩子基本上不
会讲方言的现象;在其它地区,城市年轻人的母语也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方言表达
能力相对上一代有较大的退化。&&&& 台湾:政府已经改采推广母语(本土化政策),但国语仍是主要交流用语,普及率远
高于说普通话之于中国大陆。由于大众媒体的强势作用,包括新闻台、亲子台、新知、
娱乐、综艺、卡通等类型节目及电视广告仍以国语为主,其他母语方言的生存受到威
胁。&&&& 近年来本土化政策的推行,在小学增加了乡土语言教学。而除了偶像剧以及有配音的
外来戏剧(如韩剧、港剧等)仍以国语发音以外,晚上八点档的连续剧有不少是以闽
南语发音的,而客家电视台亦推出了客语戏剧、节目,原住民电视台亦是。但这些闽、
客语节目的收视群定位较偏重于年长者,年轻一代的母语传承仍有一定危机。&&&& 台湾闽南语的传承比较没有危机,多数台湾人听的懂、也有一定数量的年轻人及儿童
是以此为母语或双母语—华语台语双母语、但是许多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台语
能力已经大幅下降,父母间对话用台语、与子女交谈用国语的现象也很普及;客家话
的传承出现相当危机(许多客家年轻人听不懂客家话),原住民语言则是最惨的(有
灭绝危机);另外,台湾的识字率虽然接近100%,但精通母语的比例仅有ㄧ、两成。 &&
东南亚、港澳:本地华人主要以闽南语、粤语为母语。近年来,国语、普通话在这些
地区升温,逐渐成为商业通用语之一,但离日常交流用语还有很大的距离。&&&&&&&&&& 语音系统
--------------------------------------------------------------------------
单音节发音 && 普通话的声韵母系统基本沿袭了北京话系统,两者主要的不同在于zh,ch,sh在北京话
多发卷舌音而普通话多发翘舌音;台湾国语则避免发出卷舌音。普通话的声调亦大体
继承北京话的系统,即阴平55,阳平35,上214,去51,以及轻声;台湾国语的上则为
21。 &&&& 单字声调 &&
普通话四声音值在普通话里,只有平声有阴阳分立,没有入声,因此除轻声外共有四
个声调: && 国语等的音调与普通话相同,单字音调值则有些许区别(上声为21)。 && 中古汉语的入声,在普通话里被划入各种声调里。这点与绝大多数汉语方言不同。 &&&& 轻声 && 与北京话轻声频繁出现的情况不同,台湾国语的轻声较普通话少得多。此外,在普通
话里,轻声并非区分音位的条件,读轻声字的多少可能因人而异,大抵而言,中国大
陆北方人读轻声的频率要比南方人高一些。 &&&& 儿化 && 与北京话儿化现象频繁出现的情况不同,台湾国语的儿化现象几乎不出现。此外,在
普通话里,儿化并非区分音位的条件,儿化现象的多少可能因人而异,大抵而言,中
国大陆北方人儿化现象率要比南方人高得多,许多南方人甚至不使用儿化音。 &&&&&&&& 汉语标准语的内部差异
--------------------------------------------------------------------------
国语、普通话、华语 && 北京话、(新派)普通话、老派国语、新派国语(台湾国语)、东南亚华语等在语音、
语法、词汇:等方面有所差异。 && ·台湾国语:与普通话的词汇相比,台湾国语的词汇除了融入部分闽南方言词语外, && 还有一个特点是保留较多的古语词。台湾国语词汇另一个特点是,保留一些1949年 && 前使用的词语继续指称某一群体的人。&&&&&& 带有口音的汉语标准语 && 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无口音)”和“非标准口音
(带口音)”的区别。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大类“方言”。 &&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以普通话为例: && ·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 && 国大陆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事实上, && 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但 && 仍可认为是标准的普通话。&&&&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例如,声调系统与 && 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 ·受方言或其它语言一定程度影响,但完全不影响交流的普通话,是否被视为带有口 && 音,则因人而异。例如,一定程度“京味”、“东北味”普通话。&&&&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台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而发像北京话那样的
卷舌音则会被视为装腔作势。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 口音的有无、高低,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但这种情况也造成能够使用
流利标准语的人士被视为高水平,使用方言的百姓被认为粗鄙,进而间接打压方言存
在的空间。 &&&& 【 在 ozzywong.bbs@ptt.cc (Edge Of Seventeen)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
: 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在台湾及港
: ...................
Darkness beyond blackest pitch, deeper than the deepest night!
Lord of Darkness, shining like gold upon the Sea of Chaos,
I call upon thee, swear myself to thee!
Let the fools who stand before us be destroyed by the power you and I possess!
GIGA SLAVE!! &&&& ※ 修改:·Hakkk 于 Apr&&6 20:30:53 2008 修改本文·[FROM: 131.211.182.*]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31.211.182.*]
&发信人: monkeydry.bbs@ptt.cc (monkeydry), 信区: Cross_Life
标&&题: Re: 给普通话科普一下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 (Mon Apr&&7 07:02:27 2008)
转信站: NEWSMTH!news.newsmth.net!ptt
出&&处: 218.94.142.3 && 其实我觉得台湾那边的国语比普通话更好听些
特别是台湾甜甜的女生说的时候很赞哦
瓦卡卡~~~~~~ && --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 From: 218.94.142.3 && &文章数:3&分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港剧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