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学而思数学有必要学吗学数学

学数学只能学而思?不如试试这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 简书
学数学只能学而思?不如试试这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说起培养兴趣,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想到的一定是乐器、绘画、声乐等项目。其实,数学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作为一个“数学白痴”的麻麻,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数学是恐惧的。所以在培养孩子时,我似乎也在“刻意”躲避着。我总在想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只要知道数字就好,进一步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上小学后再学也来得及。直到我遇到了这些关于数学的绘本,想法就彻底改变了……1数学游戏故事绘本这是一套神奇的书,第一次拿到时,根本没想到这是一套数学绘本。环环紧扣的情节,我自己都看得入迷了。在给孩子看之前,我阅读了至少3遍。当仔细地寻找作者给我们关于数的线索的时候,终于发现原来其中包含着那么多数的概念。有些概念甚至在中学的课本中才涉及到。但这套书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理解完全没有问题。其中,我和小布丁最喜欢的一本就是《抓住贪吃贼》。憨态可掬的土豆名侦探,顶着一个大大土豆般的脑袋,通过种种线索,最终找到了贪吃贼。故事每一页的进展,就是孩子跟着秃头侦探探案的过程。孩子需要通过颜色、形状、性别、高矮,最终找到贪吃贼。可谓是对孩子综合认知的“大考验”。可是这和数学有什么关系?通过案件的层层递进,原来作者想要说的是“集合与子集”的数学概念。当家长知道故事背后的最终大“谜底”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心一笑呢?适龄:这套书适合2-5岁孩子。对于孩子的数学启蒙,将会是不二选择。每一本书都是寻找线索的过程。2汉声数学图画书汉声数学图画书这套书太出名啦!想让孩子系统地学习数学,一定会选择这套书籍。全套书有40本之多,里面涵盖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甚至可以让家长也从中探索到许多数学的奥秘。无疑成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关于数学部分的百科全书。如果孩子问起数字的起源,这时候不妨和孩子一起来看看这套书吧!《数是怎样来的?》这本书中一开头就是一首押韵的儿歌和几个启发式的问题,在我和孩子互动提问的时候,她真的有在思考呢!“你是几岁学会从一数到十的?”“小时候。”“多小的时候。”“几年前吧!”“是几岁呢?”“不知道。”“大概在2岁多的时候,你就会数数啦!”“2岁是多大?”“2岁,就是1年前的你。“”1年是很久吗?“......我发现,即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都可以衍生出很多数的概念。这就是这本书对于我的启发,其实“数”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地方。于是,我自己想了一个小妙招。用乐高来帮助孩子学习数学。当数字变得具象、具体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接受度会很好。用乐高比大小除此之外,这个系列还要介绍几本可以尝试给学龄前孩子讲解的书。《软糖666》、《图解游戏》《猜一猜,算一算》、《比零小,还有数哟!》《软糖666》这本书讲的是高深的代数。但是作者却用孩子最喜欢的“糖”元素来讲解。书中涉及到乘除法,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真是“天方夜谭”的概念,代数这个神奇名字,也是小布丁第一次听到。我用的方法就是:“妈妈有十颗糖果,你有七颗糖果,谁的糖果比较多?”“妈妈的。”“那你想不想和我有一样多的糖果?”“嗯嗯!”“好吧,我要给你一个魔法袋,你拥有这个袋子后,就会有十颗糖果啦!”“真的吗?”......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也许10以内的加减法都有一定的困难,我会把袋子中的三颗糖果展示给小布丁看。于是她就知道袋子代表的是数字“3”。接下去,可以继续玩代数的游戏啦!小秘诀就是:试试看做5以内的代数游戏,用实物来奖励孩子吧!哪个孩子不爱糖果呢?《图解游戏》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图解”,整本书中,都是“点”和“圆”组成的,这些点和圆完成了最终的“姐妹兄弟”的关系图。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跟着整本书的逻辑来进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一起涂鸦更好的方式了。我的小秘诀就是:你可以准备一块白板,和孩子一起玩“指出你的姐妹”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涂鸦,画圆和点。当然,我的玩法经过了一些些改良。将姐妹变成了“公主”,原因是小布丁最近疯狂地迷恋上了迪士尼中的公主们。所以,是不是男孩子可以将“姐妹”换成汽车总动员中的人物呢?这个等着你自己来探索吧!《猜一猜,算一算》这又是一本十分贴近生活的数学书。这本书想要传达的是“估计”的概念。书中的所有启发式的问题和实验,都是在让孩子“估计”一个数值。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完全没有年龄的限制。通过量杯实验、身高实验,孩子可以通过自己“天马行空”的猜测和最后一个“准确”的数字进行对比,到底猜对了多少。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哦,也许孩子的神奇直觉,可以让他/她成为冠军哦!我在家中,也进行了一个实验。说是实验,更是一个在家长常会做的事情,就是“量身高”。我会告诉小布丁,你在2岁的时候是92cm,你猜猜现在自己多高了?这个问题,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其实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她要理解数的大和小的概念,其次她觉得自己数到100,就是数到数字的尽头了。所以,不妨给学龄前的孩子试试!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通过“量身高”的实验,还能加强自我认知,让孩子知道“身高是我成长中的一部分”,“我一直都在长高呢!”、“我的身高需要‘购票’”了等等。《比零小,还有数哟!》小布丁接触这本书的时候,简直颠覆了她的“世界观”。首先,她可以很自然地从“1”开始数数,但她对于“0”的概念很薄弱。之后,在她明白“0”就是一颗糖果都没有的时候,她就真的无法再深入理解“负数”的概念了。所以这本书,建议更大一些的孩子去看。但是对于小小孩来说,“负数”这个词能从她的耳边走过,以后她再次见到“负数”的时候,应该不会如此吃惊了吧。书中,通过用“钱”买东西的日常行为,用“欠”来描述“负”的概念。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而且对于孩子加强“财商”也有促进作用吧!当没有钱的时候,可以通过“借钱”这个行为,来购买,这不就是和信用卡是一个原理嘛!(好吧!又扯远了)40本之多的《汉声数学图画书》,我只能尽己所能介绍在亲子阅读中实践过的几本。但是这套书,售价要上千元,所以是从图书馆借阅的。适龄:5-10岁,如果孩子接受度好,可以在幼儿园就让孩子接触。3玩转数学玩转数学这套书,虽然没有之前两套那么系统。但是它有一点足以吸引很多孩子,那就是贴纸。在其中,也涉及到数列、形状、量等概念。孩子可以通过贴纸,更进一步的与书籍进行互动。这套书籍从2岁到5岁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有5本。在小布丁2岁半的时候,我开始让她接触3+阶段的书。当她拿到贴纸的时候,没玩几分钟,就开始试图把贴纸贴在其它她感兴趣的地方了。但是进入3岁后,她竟然可以在睡前一个多小时,都在玩这套书籍。其中的感悟就是孩子的成长的确着急不了,慢一点“静待花开”吧!(是不是又扯远了?)在这里,我想再分享一个小秘诀,就是让孩子自己选取贴纸后,自己找书页,这也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好办法哦。适龄:2-5岁,是有贴纸元素的书哦,所以比较“费”书。此类书籍,不建议借阅。4好玩的数学绘本好玩的数学绘本这套绘本书籍,单单看封面就吸引了我。夸张的绘画风格,绚丽的色彩。作者在书本中,通过一个个巧妙构思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接受数学概念。每一本绘本中的故事场景,几乎都可以在孩子的身边寻找到。我和小布丁最喜欢的一本是《基摩的旅行》。书中动物叙述的方式,让她觉得特别有意思。其中涉及到数字0-100,对于3岁的小布丁来说,真的有一定的挑战。快点把小猴子的身体连起来吧!小布丁的嘴里一边读着数字,一边用手将小猴子连起来。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左右脑并用呢?当孩子在连续读数字的时候,你会发现,她会有片刻的断档,有时候会忘记自己读到了哪里?而书中滑稽的小猴子形象和轮廓,她便能通过猴子形象的连续性,快速地想到自己下一个要读的数字!适龄:这套书籍适合2-6岁的学龄前孩子。可爱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色彩,文字比较少。能让孩子一眼就“看中”哦。全套书一共有3辑,共30本。所以我也是极力推荐借阅的方式阅读。5数学的魔咒《数学的魔咒》大绘本图书,看到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本适合3岁以内的孩子看的书吧!但是翻阅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简单。“1个小时是几分钟?““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几月出生的人最多?”......幸好,我没有将这本书当作普通的故事绘本,直接拿来读给孩子听。在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得做一些功课呢!在给小布丁读的时候,她被其中的图片吸引了,对于那些数学概念,我想也许她已经忘记了吧!其中充斥着各种问题,读起来倒像是一本哲学书。适龄:3-10岁,这本绘本,也许大孩子读起来会有更多的思考。也建议给小小孩读书的父母,在读之前做一些功课,不然,你一定会被各种“为什么”乱攻的。哈哈!6看里面系列-揭秘数学《揭秘数学》这本书是经典系列看里面中的之一。里面还有孩子最喜欢的“翻翻”元素。但是我个人觉得字和图片太小,有点像儿童百科全书的感觉。特别适合识字,且喜欢自主阅读的孩子。虽然书页只有14页,但是涵盖的数学知识还是比较全面的。这本书,是我送给小布丁的表姐的,已经上小学三年级的她,特别喜欢这本。毕竟里面的图片可要比教科书多很多啦!适龄: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需要亲子阅读,小年龄的孩子可能没有办法很长实践集中注意力。所以建议会自主阅读的孩子选择这本哦!7数学动手做出来《数学动手做出来》据说这本说,也是很多小学数学老师的选择里面有近50个数学动手游戏。还为老师和家长细分到小学六年的每一个年级。但是我认为,其中的一些游戏也适合学龄前的孩子,比如说手工制作骰子,可以让低龄的孩子了解到正方体是有6个面的。而且,骰子做完,还可以用作棋类游戏的工具。我的家中,就有这样一个制作工艺不精良,但是十分实用的骰子哦。适龄:小学生以及爱玩数学游戏的家长,孩子接受度好,幼儿园阶段也可以尝试其中的一些游戏哦。其中的游戏素材,都是家中的常见用品!8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我把这套书拿回家的时候,小布丁随手翻了几页,就发现了其中一本中的“迷宫游戏”。可能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迷宫游戏就和拼图一样,特别具有吸引力。她毫不犹豫地就自己完了起来。当然这套书又是日系数学绘本中的经典之作。绘画风格清新自然。每一本中,都会有四个主题,让孩子在书本游戏中,探索数学的奥秘。适龄:3-10岁,我觉得这套书挺适合学龄前的孩子以及父母和老师。主要是里面彩铅图片,几乎就成了我自己在家中做数学教具的模板。9挑战名著中的数学谜题《挑战名著中的数学谜题》这套书籍,最初是被“名著”两字吸引的。可是凭心而论,这套系列书籍不适合低龄孩子,也许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读起来,也会觉得有些难度。这套书,涉及到分子分母等一些比较难的数学概念。小学高一点年级的孩子,才能理解其中的题目。不用说,小布丁似乎只对其中的故事部分感兴趣。其他的,都留着我来吧!适龄:小学生,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其中的题型以及出题方式,倒是很值得借鉴的。10BBC《数学的故事》除了推荐的绘本书籍,在影像部分,我要推荐的是BBC出品的《数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分为4个部分。每一集都在50分钟左右。可能对于低幼龄的孩子来说,完全写实的叙述画面,不能快速吸引他们。其中涉及的一些地域位置,也没有办法很好的理解。小布丁在这个纪录片上专注的时间大概在10分钟。不过,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太有意思的纪录片了。我会用自己的时间看完,然后用我的理解方式再次解释给孩子。比如埃及人发明的计数方式,就有点类似于我和孩子玩乐高的计数方式。但积木是有限的,却很难描述无限的数字。所以,这时候引入阿拉伯数字,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数字,孩子马上就能理解了。我会告诉她,1后面跟着两个0,就像一个小小的毛毛虫。如果0变得更多,这个毛毛虫就会越长越大,这样数字也就越来越大了。而这类书,对于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将会是比教科书更直观的学习资料。我看后,深深地感叹,如果我的小时候能看过这一系列的纪录片,那也许我会对数学有极大的学习兴趣。这系列纪录片不仅让我知道了“数”的来源,同时还了解到离我们很遥远的年代,人类对于了解世界的求知若渴。如果你的孩子,对于数学练习题产生了恐惧或者厌恶,不如从这系列纪录片开始吧!《数学的故事》①数学-宇宙的语言-讲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巴比伦在数学上的成就http://t.cn/zOIzc72②中国东方的天才 - 介绍中国和印度的成就http://t.cn/zWpLUXR③空间的边缘 - 中世纪之后欧洲的成就http://t.cn/zWOkacD④无穷大及其超越 - 近代的成就http://t.cn/zOmyujH这次的数学绘本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我相信你也一定有更多有意思的绘本推荐。重磅推荐:今天介绍的一些书籍,很多都是借来的。对于大体量级别丛书,十分经典,值得一读,但苦于家中没地方放,而且价格小贵。办一张借书卡,就是最好的方法。点击链接,进入“小牛时代借阅卡”购买通道哦!
小牛时代亲子平台创始人
前携程商旅中国区销售总监
以上三个身份都是暂时的,一个男孩的妈妈,是永远的。
1.《我爸爸》:对爸爸的描述,孩子很有共鸣 (英)安东尼·布朗著、余治莹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的图大而夸张,文字很少,关键是书中的爸爸和现实中孩子对爸爸的印象超级一致,孩子会觉得说的是自己的爸爸。有一幅画配文说“爸爸吃得像河马一样多”,宝宝觉得很有趣。 2.《石头汤》:...
女儿下半年上小学,我没有打算送她去学前班,因为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在为她上小学做准备。比如每天坚持不断地讲绘本、听故事,养成阅读好习惯,这是在为语文打基础。再比如,有针对性地买数学绘本,从有趣的故事中了解数的概念,学习数的知识,或者日常生活中,去超市买东西,尤其是她自己...
感谢邸长慧从开心网帮我整理的资料,超级感谢! 亲子话题六--亲子书目--孩子1很不好意思这篇文章拖了好久,向耐心等待的好妈妈道歉! 心里一直惦记着,今天终于有新的电脑,搞定了电脑上的很多事,终于可以开写了。 本人属于书虫一类,所以对于买书很少吝啬,借着妈妈的...
权威太空书单 童书妈妈+环球科学重磅发布:最值得看的19本太空书 原创
童书妈妈 童书妈妈三川玲 童书妈妈三川玲 最懂童书的童书妈妈,最懂科学的环球科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搞出件重磅大事:两个团队历经三月,数次讨论,从上千种太空探索科普书中,严格筛选...
自打当了妈,真是为了孩子操碎了心,现在网络上资源很丰富,各种牛娃被通过各种途径给爆料出来,更是增加了我们的焦虑。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咱自己不是凤凰,偏偏有一颗想让孩子成龙成凤的心。今天听说隔壁的小龙会从1数到1000了,明天听说隔壁小区的小凤会1...
祁笙儿是"浣沙"最有名的特工,可一不小心穿越越曽世,创造了一个庞大地美男队。
21.这部分内容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难接受:你给别人打工可能永远不会变富有。如果你有很高的薪酬依然有机会进入1%的群体,但仍然是别人薪水下的奴隶,不管公不公平,资本主义也就是资本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世界上经济增长长期停滞的地方(欧洲、日本甚至美国),所有权变得非常重要,...
会议纪要的要素:时间、会议议题、参会人员(主持人、与会人员)、地点、会议内容 1、会议开始前要熟悉会议参与人,如若是客户,可以索要名片(此步骤也可会后要),之后可制成Excel表格,方便公司里其他人使用,可用印象笔记打印电子版名片,方便以后查询。 2、会议开始之前需要回报前...
初春的阳光,和煦又令人慵懒,信步于思南路街头,不徐不疾,步履如是,心情亦如是。 道旁梧桐树粗大的虬枝被阳光投射在老洋房的墙壁上,纵横交错拉得老长,一如心头之思绪,仿佛就在这里,过一会,光线一转,又去了别处。 节后的工作日,来思南路一带走走,是不错的选择。没了节假日的人流如织...
武侠:继承与创新 武侠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它里面的世界观深深印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这些烙印里面最明显的一个,是崇古。 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敬祖宗,爱父母,这种强调在现实中不断加强,到了最后成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祖宗说得对,而一般人能够做的,就是守祖宗之法,觉得上古流传下来的东西...数学思维到底该咋建立?学而思的奥数班究竟有没有用?
我的图书馆
数学思维到底该咋建立?学而思的奥数班究竟有没有用?
熟悉我的粉丝知道,我是数学系出身,本科学应用数学,研究生是概率统计专业的,目前在双鸭山大学(哈哈,中山大学)的统计系担任专业硕士导师,每年参与研究生答辩。
所以自从开始讨论教育,就有很多粉丝在后台问我,如何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学而思的奥数班到底有没有用?
日常生活中我也碰到过很多家长,自己对数学毫无兴趣,却格外关注数学学习。
有的出于应试考虑,希望“学而思”等课外机构学奥数,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进而获得一个好学位;
有的可能看得更远,希望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人工智能已经步步逼近,可能未来就是一个算法的世界,是数学家统治的世界,感觉不学好数学,未来的精英之门都要向TA关闭了。(其实也没这么夸张,还有艺术之门呢)
看来,谈教育就很难绕得过学而思,也很难绕得过数学这个“难题”、“话题”。
到底什么是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在我们的人生中到底有多重要?如何培养数学思维?今天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什么是数学思维?
先跟大家说件最近听说的事儿,大家也练练脑:
朋友的公司最近正在招人,由于公司效益好,简历特别多。
一开始他们只是设定了专业的要求,没有设置学历的要求。朋友就跟HR说,我们要提高招聘标准,不然面试的人数太多。
随后HR就给出了一个新的招人条件——
原先只看专业,现在的条件变成“先看专业,如果专业不合格就看学历”,只要学历高,也可以进面试。
这就是这位HR理解的所谓“提高”了面试条件。
我这个朋友是学理科出身,当时就乐了。
我听了之后,也是笑坏了。
这个HR说,先看专业,专业不行的再看学历,这哪里是提高招聘标准的意思?这明明是降低标准嘛。
用数学的语言来解释——
原先只看了专业,如果要提高标准,应该是取专业合格且学历也合格的交集;
若是先看专业再看学历,这就变成了专业和学历的并集,只要专业和学历有一个达标就可以进入下一级了。
相信很多朋友看了这一段还是云里雾里的,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缺乏数学思维的HR闹出来的笑话。
交集和并集,这是高中学的数学知识点,相信大部分人都学过,却早已经还给老师了。
把具体问题抽象到数学思考里,我还可以讲一个著名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Abraham Wald)与失踪弹孔的故事。
1902年,亚伯拉罕·瓦尔德出生于当时的克劳森堡,隶属奥匈帝国(后隶属罗马尼亚)。瓦尔德是一位天生的数学家,凭借出众的数学天赋,他被维也纳大学录取。后来去了纽约。
二战期间,瓦尔德都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研究小组(SRG)中工作。统计研究小组是一个秘密计划的产物,它的任务是组织美国的统计学家为“二战”服务。
当时军方需要解决飞机被击落的概率问题,只要降低飞机被击落的概率,就可以夺得空战的优势。
数据分析后,有人发现返航的飞机中,大部分的弹孔出现在机翼和机身,而发动机几乎没有弹孔,所以军方就认为应该对机翼和机身披上装甲。
瓦尔德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他说,需要加装装甲的地方不应该是留有弹孔的部位,而应该是没有弹孔的地方,也就是飞机的引擎。
瓦尔德的独到见解可以概括为一个问题:
飞机各部位受到损坏的概率应该是均等的,但是引擎罩上的弹孔却比其余部位少,那些失踪的弹孔在哪儿呢?瓦尔德深信,这些弹孔应该都在那些未能返航的飞机上。胜利返航的飞机引擎上的弹孔比较少,其原因是引擎被击中的飞机未能返航。大量飞机在机身被打得千疮百孔的情况下仍能返回基地,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机身可以经受住打击(因此无须加装装甲)。
如果去医院的病房看看,就会发现腿部受创的病人比胸部中弹的病人多,其原因不在于胸部中弹的人少,而是胸部中弹后难以存活。
当然,瓦尔德是对的。
为什么瓦尔德能看到军官们无法看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瓦尔德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养成的思维习惯。从事数学研究的人经常会询问:“你的假设是什么?这些假设合理吗?”
在这个例子中,军官们在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假设:返航飞机是所有飞机的随机样本。如果这个假设真的成立,我们仅依据幸存飞机上的弹孔分布情况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一旦认识到自己做出了这样的假设,我们立刻就会知道这个假设根本不成立,因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无论飞机的哪个部位被击中,幸存的可能性是一样的。用数学语言来说,飞机幸存的概率与弹孔的位置具有相关性。
——素材选自《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数学思维的力量》
数学带来安全感?
个体心理学的大家阿德勒曾经这样谈论“数学”:
我们将一个孩子是否运用数学视为一个孩子是否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因为数学是少数几个给人安全感的学科之一。
数学上的思想操作,可以让我们周围混乱的世界,通过数学间的运算而稳定下来。但具有强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在数学方面都有欠缺。
——《儿童的人格教育》&
听起来,在心理学大师眼里,数学也是极为重要的。当然,除了数学,他也提到了写作、绘画、体操和舞蹈等。
我的理解是,为什么数学能带来安全感?因为世界是无常的,而数学能够通过形式逻辑把事情变得确定。
当然,就算数学这种方法是可信的、科学的,可是由于掌握的数据不足,我们依然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是在这种安全与不安全之中游离。
如果只看到那些我们把握不了的东西,毫无疑问,心理就会不健康,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需要去思考那些能把握的东西,而能把握的东西,其实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的方式。
数学教育渠道有哪些?
数学对于未来教育而言,非常重要。
现在的孩子,能够接触到的所有跟数学相关的教育渠道有哪些呢?
从家长们的讨论看,自己数学不好,想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感觉就是无门了,好像必须推给“学而思”了。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什么资源都不缺。这些年,关于数学思维的讨论多了,数学学习资源也多了。
第一类,最常见的就是课内数学的补充,比如学而思这种课外辅导班、奥数班;
第二类,不以应试为目的的数学思维启发课程,以低龄为主,一般针对5-10岁的孩子;
第三类,网络课程资源,比如说像可汗学院这样从数学起步的慕课课程,可以从数数一直教到微积分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经过很多人验证,完全可以达到相应的数学层级的要求。
这么多资源,如果要培养数学思维,真正可以用得上是哪些资源呢?
关于奥数班
奥数班、学而思到底好不好?
我从小学开始进入奥数班,一直到中学六年,后来又专业读数学。虽然不才,没有成为数学家,好歹也有些经验。
坦白讲,我认为解答难题是进入数学思维的开始。如果永远谈基础要扎实,不断把过去学过的简单知识反复应用,这是无助于数学思维的,这叫理科学习文科化、数学学习政治化。天天把加减法背到烂熟,也和数学思维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中国的老太太,在菜市场可以轻松玩转加减法,她们可不一定有数学思维。
最近,国内有个教育机构邀请了美国奥数队的教练,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数学教授罗博深做了一个讲座,他也谈到这个问题:中国孩子做题很快,而数学真正的乐趣在于做难题,挑战自己,而不是重复计算机可以做的事情。
我读书时还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都是学校老师召集一些尖子生在搞奥数;现在听说已经不同了,学校老师不敢z也不愿意去承担这项工作,奥数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全民学奥数,成了商业机构的盈利点。
学而思或者奥数班,能够推动孩子们,从具体到抽象,去解决较难的、进阶的问题,这是好的一面。
可是我们见到的奥数班普遍存在着一种倾向——同一类问题的熟练程度掌握(刷题)。虽然提高难度很有意义,可是难度提高之后,就在这个难度上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套路,这就犯了与课内教育相同的错误,又偏离了向数学思维行进的方向。
关于数学思维启蒙班
上周,我就带着8岁多的儿子,亲身去体验了一个数学思维启发课程:教具十分新颖,教学思路也比课堂和辅导班有趣得多。
可是它的不足在于,它的高度并不是逐层向上累进,而是一种散点式的头脑体操,比如说今天拼个图,明天做个棋类的数字游戏。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只能起到一半的作用。
关于网络学习资源及其他
可汗学院的数学课应该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现在也已经有了中文版,不了解的可以到搜索一下。刚才说的罗博深教授也做了一个网站(https://www.expii.com/solve),据说是选出了350道有趣的题目让大家免费挑战。
现在也有很多翻译著作非常好,如我已经推荐过的《数学很好玩》(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就是从身边的数学谈起,引申到6个数学难题,展示了数学之美与深奥。
《迷人的数学》这本书,是儿子的同学家长借给我的,也是很不错的书,适合中学的孩子了解数学史。
这类关于数学思维的书籍,近些年来随着这个概念的兴起,而不断传入中国。有心人都可以找到。
我来总结一下,数学思维培育的大致路径是这样:
通过课内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解决基础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数学思维课进一步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找到可汗学院这样的系统学习平台,通过不断推进学习新知识来强化旧知识的掌握→有兴趣的同学学奥数解决数学难题
有了这种抽象的思维能力之后,再去看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头绪纷杂的事情,能够根据已有的形式的符号代入,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的一种循环。
怎么规划数学学习?
虽然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可是有多少家长会对如何进行数学学习这个问题做系统性的思考呢?根据我的观察,很少很少。
很多家长本身从小就对数学充满了恐惧,现在忽然意识到数学思维是影响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因素,既茫然又焦虑,更容易无方向地乱撞乱试。
到底该如何制定一个有目标的整体的数学学习规划?
数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儿童认知的发展。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先看一看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到目前为止,这还是被广泛认同的。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认知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这时进行的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思维不必从具体事物和过程开始,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
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但这些阶段都是必经的。
在此,给大家几点可以操作的建议:
直觉思维阶段
在孩子早期的时候,例如四到六七岁,可以用形象的方式让孩子对数学开始有感觉。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游戏,包括益智类桌面游戏;还有现在层出不穷的数学绘本。蒙特梭利教具,也是这一阶段不错的选择。
在早期,孩子对抽象思维是没有兴趣的,应该用形象的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十分认可这种引导孩子学习数学的入门做法。可是,作为一个专业学数学的人,我也得明确告诉大家——真正的数学思维恰恰在于抽象的能力,不要指望完全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建立数学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力心理学》),很多孩子的智力不差,但是数学能力却不好,这是一个世界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什么是智力?智力是我们解决问题本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可是数学却是了解逻辑结构的专属科学。
我们不了解逻辑结构但依然可以用逻辑用得很好,就好比很多人不了解乐理,但是唱歌唱得很好,但这样的人不能说他音乐素养很高。同理,很多智力很高、数学能力很差的孩子也佐证了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益智游戏是可以激发人的智力,但是如果不加引导,还是无法转化为数学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大概在7-12岁,就是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开始密切观察,当孩子对这些益智游戏有感和某些数学难题有兴趣的时候,要开始进入数学思维的引导。
如果家长自己无法把游戏转化为数学语言,就要借助专业机构的一些课程,比如学校的数学学习,或者可汗学院的初级课程。课外的某些数学思维课程,也是可以尝试的。这些课程普遍会在形式上下功夫,比较有趣。
这类数学游戏其实在某宝上特别多,大同小异,可以让孩子玩玩,不要太迷信就是了,会玩游戏和学数学还是两码事。
形式运算阶段
到了初中阶段(12-15岁),就是真正塑造数学思维的阶段了。在这个时候,如果真要培养数学思维,就应该快速向前,推动孩子从形象表达、图形表达中迅速上升到抽象表达,要鼓励孩子迈过抽象这个难关,这可能才是真正培养数学思维的开始。
当观察到孩子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对数学建立起一定的认知,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后,要马上进入下一步,进入抽象的能力。
什么叫抽象的能力?前面说的失踪弹孔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抽象能力,把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的语言,再通过数学中已有的结论来解决。
这个过程恰恰是形象思维的反过程,是真正体现数学思维的过程。
我认为数学思维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一个是用数学的方式把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能力;
第二个是感受纯数学之美的能力。
数学之美的传递,绝不是依靠机械传统的数学教育,很多数学家都在数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父母自己也可以先去看看。
在《爱与数学》这本书中,著名的数学家爱德华.弗伦克尔这段话写得非常好,就好像是我们中国的数学教育的写照,看来全世界的数学教育都差不多——
如果学校在我们必修的“美术课”上只教给我们粉刷篱笆的方法,却从来不各我们展示达芬奇与毕加索的作品,那么大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这样做能提高艺术鉴赏力吗?你还会有学习的欲望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学校就是这样教授数学的。因此,在大多数人眼中,学习数学毫无意义,就像在篱芭旁边坐等油漆干透。
想要看到美术大师们的画作并不那么困难,但是数学大师们的研究成果却通常被束之高阁。
数学教育是如此僵化,我们也只能依靠自己了。
要敢于去理解抽象,敢于去挑战,这是建立数学思维需要具备的能力。这是父母必须传递给孩子的,鼓励他们,而不仅仅是把他们送到辅导机构,学会刷题。
当然,到了这个阶段,自学能力是更为重要的,父母除了精神鼓励、帮忙找找学习资源之外,已经很难进行具体的指导了。
关于进入形式运算阶段的年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可能要到12岁以上,才会有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不过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可能十四五岁时已经在学微积分了。
皮亚杰的时代已经过去几十年,时代环境都在变化,其实是不能迷信的。但是目前很多早教和儿童发展的观点还是延用了他的观点。
我的态度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前面提到的数学思维,其实并不属于专业的数学家范畴。
数学家爱德华说,我们学几个和弦可能就能弹奏吉他来点缀生活,但绝不是要求你成为一个音乐家或吉他演奏专家。
我们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能够感受数学之美,就能在生活中、学习其他学科时游刃有余了,并不是要求孩子们都成为数学家。
残忍地说一句,如果你不想当甩手掌柜,数学思维的培养,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要依靠家长自身的视野和对资源的把控力(另外,你自己首先要克服当年对数学的恐惧吧,否则这种心态也是会传染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数学的学习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给孩子制定更加系统的成长和学习的规划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而思培训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