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充电的手机充电站厂家越来越多,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绿联数码旗舰店
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很多用户会遇到手机、平板充电很慢的问题:一次充电,需要6、7个小时的情况都有发生。对数码控来讲,这类问题,真是抓狂了。为什么平板电脑手机充电慢?怎么实现手机平板快速充电?
我们从USB充电器与Micro usb数据线两方面来分析本文的主题:为什么平板电脑手机充电慢?怎么实现手机平板快速充电?
先看USB充电器观察我们周边数码产品的USB充电器,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一定要选择一款品质过硬、质量信得过的usb充电器,以免不合格usb充电器对数码产品造成危害。
手机充电器一般是5v1a,而平板电脑充电器一般是5v2.1a或者5v2.4a。消费者在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格的USB充电器,即需要达到其充电标准。如果消费者使用手机的充电器给平板电脑充电,那显然充电速度是相当慢的,因平板电脑充电需要更强的电流。另外,我们在玩游戏、看视频等高耗电的情况下充电,也会比平时慢。所以要达到快速充电,应将平板、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充电是最好的。 这里推荐绿联双口USB充电器,本款产品带有2个USB充电接口,可以同时给手机、平板电脑充电。5V3.4A的智能充电输出接口,可根据用户接入的设备,智能选择输出电流,已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一个产品,多种用途。兼容市面所有手机、平板数码产品,如ipad、小米平板、小米手机、三星手机等等。
再来看Micro USB数据线 目前的安卓手机、平板电脑充电接口大多是Micro usb接口,数据、供电皆是同一接口。一条数据线对我们数据传输、平板电脑、手机充电快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Micro usb手机数据线的内部线芯主要包含数据线与电源线,劣质产品为了节省成本,其电源线用料不足,线芯采用铜包钢甚至更差的产品,且线芯很细,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线芯太细,且不是全铜芯,所以导致电阻太大,在给平板电脑、手机充电的过程中发热等损耗严重,导致了平板电脑、手机充电超级慢。推荐使用绿联 Micro usb手机数据线,绿联产品采用加强全铜线芯,完美解决了手机、平板电脑充电慢的问题。即使是3米的长度,也能达到平板电脑、手机的充电标准,实现平板电脑、手机快速充电。科技侦查兵
LG 曾做过一个调查报告,称有 90% 以上的人会因为手机没电感到焦虑,有 41% 的人会在手机低电量时错过重要电话,而 17% 的男性则很容易因为手机没电而失约——这种现象被称为「低电量焦虑症」(low battery anxiety)。
(LG 关于「低电量焦虑症」报告,图片来源:Dailymail)
随着手机搭载越来越多的重要功能,手机断电也成了一件大麻烦。在兼顾手机轻薄的同时,要减缓现代人的「低电量焦虑症」,那就只能尽量提高手机的充电速度了——「快速充电」(简称「快充」)技术应运而生。
包括 2017 年的三款新 iPhone 在内,主流智能手机或多或少都兼具了「快充」功能。「快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让手机充电充得更快呢?
小技巧:怎样让手机充电变得更快?
弄清楚手机快充的原理和类型之后,提高手机充电速度的办法也就一目了然:
充电时少玩手机
开启「省电模式」进行充电
选用合适的快充充电器
前两点很好理解,属于能够小幅提升充电速度的技巧。
对于采用「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的手机,由于在手机内部存在降压过程,会产生热损耗,因此亮屏时通常都不会激活快充,以防机身过热。
而开启「省电模式」(iOS 称为「低电量模式」)后,手机系统的各项功耗都会有所减少,因此充电速度也就更快。目前,Fast Charging 等号称能够让充电速度变快的 App,也都是采用类似的原理——通过严格地控制手机的功耗,来提升手机充电速度。
(iPhone 的「低电量模式」开关)
事实上,选用合适的充电器,看似微不足道,却是最影响手机充电效率的部分。
支持快充的 Android 手机,原装充电器的充电速度通常都是最快的(不过也有反例存在,华为 P10 就没有标配快充头)。
如华为 Mate 10 使用标配的 HUAWEI SuperCharge 充电器,就能以「5V 4A」的低压大电流进行充电,但如果使用其他的充电器,则无法保证快充效果。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手头的充电器是否支持快充,也可以简单地通过充电头上标识的参数进行判断:
「圆圈闪电」标识表示支持高通 Quick Charge 技术,只要你的手机搭载了高通处理器,基本上都可以用这种充电头实现快充。
「输出功率」则决定了充电速度的快慢,功率在 15W 以上的充电头都属于快充头。一般来说功率较大的充电头,充电速度会相对更快一些,但具体还要视机型的支持情况。
比如用小米 6 标配的充电头,给小米 6 充电能够以 15W 的功率进行充电,但给红米 Note 4X(骁龙 625 版)就只能以 10W 的功率充电,虽然都属于 Quick Charge 的范畴,但充电速度差距明显。
至于 OPPO 采用的 VOOC 闪充方案,由于定制化程度更高,因此只有使用标配的 VOOC 充电器以及充电线才能实现 20W 功率的快充。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充电的功率是由手机进行控制的,不同标准之间存在「握手协议」。充电器会自动根据手机的指令对输入功率进行调控,因此不必担心大功率充电器把烧毁手机的问题。反倒是大功率充电器不容易满负载运行,因此发热量会比小功率的充电器更小一点。
至于万年标配 5W 慢充头的 iPhone,建议购入苹果官方的 12W 充电器,这也是性价比较高的 iOS 设备快充解决方案。
iPhone 8 / iPhone X 虽然支持快充,但需要额外购买苹果官方的 29W 充电器以及 Lighting 转 USB-C 的数据线,二者分别为 388 元和 188 元,也就是你要多花 576 元才能使用 29W 的充电头。
如果选购 149 元的 12W 的充电器,虽然输入功率上不如 29W,但已经比 5W 的慢充头快得多了。根据 AppleInsider 的测试,给 iPhone 8 Plus 充满电,12W 充电器虽然比 29W 的慢了约 20 分钟,却足足比 5W 慢充头快了一个小时。
(iPhone 8 Plus 充电测试,图片来源:AppleInsider)
此外,12W 充电器还能给旧款的 iPhone 6s、iPhone 7 充电,可以实现最高 10W 的充电功率,这也比原装的 5W 慢充头快多了。
在电池技术没有大步阔进的情况下,「快充」对用户体验的确有显著的提升。但混乱的快充标准、配件的兼容性问题,又成为制约「快充」的短板。
得等到什么时候,Android 才能统一快充标准,iPhone 才会标配快充头呢?我要问数码:手机快充哪家强?
[摘要]手机是如何做到快速充电的呢它是如何实现,是否安全?又有哪些种类?未来发展又会有哪些技术革新?
腾讯数码讯(马炯慧)智能手机时代,我们目睹了处理器从单核、双核升级到四核、八核,到现在出到十核也不会惊讶;手机摄像头像素从十万级、百万级到千万级的跨越;屏幕的尺寸也是如此,4英寸、5英寸现在6英寸以上的也是一抓一大把。但唯一遗憾的是,手机电池方面的技术革新依然缓慢,电池续航能力不足以满足用户日常使用,仍旧是制造商最大的痛处。对于这个短板,此前手机厂商普遍的做法是在手机厚度、重量极尽平衡的前提下配备大容量电池,但这毕竟很有限。不过随着近两年另辟蹊径的快充技术的诞生,似乎让整个业界看到了希望,在一番探索之后,众多手机快充解决方案应运而生。那么,手机是如何做到快速充电的呢它是如何实现,是否安全?又有哪些种类?未来发展又会有哪些技术革新?今天我们就来逐一来解答这些问题。
正在加载...
如何实现快速充电?我们先来看一下决定充电效率的物理公式:能量W(可以看成是电池容量)=功率P×时间T;功率P=电压U×电流I,因此可以看出,在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功率的大小决定着充电时间的快慢;功率越大,充电时间才会越短。再根据公式功率P=电压U×电流I,可以很容易得出,要想提升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可以通过下三种方式来实现:1、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流;2、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压;3、电压、电流同时提高也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对于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我们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好比你给一个浴缸里注水,提高电压、电流就好比提升单位时间的出水量以及水流速度。当其中的一个参数或者两个参数都提高时,充水效率自然得到提升,浴缸也就很快充满。注满水(充满电)的速度也会有显著的提升。目前不少厂商的快充解决方案都是依靠电压提升(或是同时提升输出电压电流)来实现。主流快充技术分类:以上3种方案是技术上的大前提,但在几经厂商的技术演变之后,我们可以将闪充分为高压快充和低压快充两种大类别。这其中,国产OPPO手机采用的是低压快充(高电流);芯片商高通Quick Charge、联发科Pump Express采用的是高压快充方案;还有一个PD充电规范,使用的是电压、电流都提高的方案,但也属于高压快充,它的最大电流限定为5A。低压快充代表:OPPO VOOC闪充最早于2014年上半年提推出的VOOC闪充技术,当时搭载在Find 7手机上,当时有报告称VOOC闪充成为Find 7被用户买单的最大因素。 OPPO的VOOC闪充使用的是低电压高电流的方式给智能手机进行快速充电。在保持USB充电固有的5V充电电压的前提下,提升充电电流。这种充电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不仅提高了Android手机的充电速度(相比传统充电速度提高4倍之多。官方声称充电30分钟,可以达到3000mAh的75%)的同时,VOOC闪充还也能减少手机充电时适配器与手机的发热情况,进而闪充性能以及手机安全性都有最直接的保障。高压快充方案:1、高通Quick Charge 3.0高通是快充技术的方案提供方,目前在智能手机的快充技术中,高通的Quick Charge 3.0解决方案各被手机厂商采用较多,应用相对广泛。现在高通Quick Charge已经升级到了3.0版本,要比之前2.0版本的充电效率更高。据高通介绍,Quick Charge 3.0首次采用“最佳电压智能协商”算法,在转化效率上有所提升。Quick Charge 2.0仅提供5V、9V、12V和20V这四档充电电压。而升级后的Quick Charge 3.0则以200mV增量为单位,可提供3.6V~20V电压进行灵活选择。同时,Quick Charge 3.0还能与之前版本的充电器进行兼容,供更多OEM厂商进行选择,这也是高通Quick Charge在智能手机快充中应用广泛的原因之一。体现在所有时间、效率来看,高通称Quick Charge 3.0能在35分钟左右将一部典型的手机从零电量充电至80%,而普通移动终端通常需要花费约一个半小时的时间。2、联发科Pump Express联发科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快充解决方案----Pump Express,它内置于PMIC的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它的特点允许充电器根据电流决定充电所需的初始电压,由PMIC发出脉冲电流指令通过USB的Vbus传送给充电器,充电器依照这个指令调变输出电压,电压逐渐增加至高达5V达到最大充电电流。目前有它两种技术规格,输出功率小于10W划分在Pump Express,而输出功率大于15W划分为Pump Express Plus。以上联发科的快充方式已经有通嘉、Dialog等电源芯片厂为其配合开发专属电源管理IC。这个解决方案常见与国内以及新兴国家中、低阶智能手机产品市场中。3、USB 3.1 PD近一段时间在手机圈比较火的USB Type-C,除了数据接口以及传输速率上的改变外,其实还提升了自己的供电能力(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简称USB PD),Type-C目前最大可以支持连接20V/5A的供电。随着未来更多搭载USB Type-C(USB 3.1)接口的手机上市,市场前景也很广阔。高/低压快充技术有什么差别,不足之处在哪里?既然都可以达到快速给手机充电的效果,那么高压、低压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在解释这两种技术的差别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的5V/1A慢充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国家采用的是民用220V电压,在进行传统的充电时,输入端在经过充电器之后转成5V/1A的充电电流输出。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次降压转换,所有的能量并不能100%备转换,损失的这一部分能量会变成热。具体就体现在我们使用充电器进行充电时,能够感受到充电器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而转换成的适合充电的5V/1A电流,又会经过手机内降压电路,转换成4.2V或者4.4V适合给电池充电的电压,进行充电。这个过程中又存在降压转换,也就会有充电时手机会发热的现象。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高、低压快充的差别。高压快充(包括Quick Charge、Pump Express、USB 3.1 PD)的转换则是从220V到20V/12V/9V再到4.2V/4.4V,也就是说这种方案会让充电端拥有更高的电压输入到手机降压电路。然后手机降压电路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行降压转换,当然这样的转换过程损耗也更多,直接表现为手机充电时机身发热更明显。而OPPO的VOOC闪充低压快充则是从220V直接降至4.2/4.4V。手机充电过程中的所有降压环节,都放在了搭载智能MCU芯片的充电器里完成,它可以直接将220V电流转换成可以直接为锂电池进行充电的4.2/4.4V电流。即充电时不调用手机内的降压电路,所以充电时温升控制良好,不会明显发热。所以良好温升控制又会带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那就是整个快充的使用体验,也可以说是闪充性能,是非常优越的。在这里可以举一个场景作为例子:比如我们在使用低压闪充为手机充电,可以一边闪充,一边玩游戏,无论玩多大的游戏都不会影响到闪充的工作。而换做高压快充,这样则可能产生两个发热源:一个降压电路工作发热,一个手机工作CPU发热。如此一来,快充只能坚持一会儿,为了让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手机快充就只能降回普通充电了。OPPO 7pin接口充电线缆普通接口充电线缆当然,每种方案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的地方,就低压充电来说,目前OPPO掌握着大量专利,技术仅限于OPPO自己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自然有兼容性上的限制。具体的表现是,OPPO手机有自己定制的充电器、8触电电池以及7pin接口充电线缆,如果你换了普通电池,或者换了其他手机的Android数据线,那么闪充也就不起作用了。高/低压快充未来如何发展?既然是快充,那么未来的发展方向自然是比快更快。低压快充方案未来的最大发展瓶颈在电池上。充电器的输出功率可以做到很大,但怎么让电池能够都承受住这么大的电流输入是OPPO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在今年年初的MWC巴塞罗那展览上,OPPO小秀了一把采用低压脉冲算法的全新超级闪充,它在15分钟以内,就将2500mAh电池的手机充满。这可以说是快充技术上的新突破。高压快充方案,除了要解决电池问题外,未来还需要解决快充时所带来的发热问题。假设在高压快充方案下,将充电器输出功率提升到70W,在手机降压电路处的转换损耗按照损失10%来计算,发热将达到7W。而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解决难度不小。小结:毫无疑问,快充是目前能够有效解决智能手机续航问题的最佳方法,也是未来几年手机厂商、方案提供商角逐的主要战场。如果说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具有快充功能的智能手机,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选择的就是那些充电更快、性能更稳定以及兼容性更好的快充手机。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判断自己的手机支不支持快充?最后,我们再教大家几个方法去判断自己的手机是否支持快充功能。在这里OPPO手机就不多做解释了。1.看充电器上标识“通信标准YD/T 1591《移动通信手持机充电器及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明确规定:手持机充电接口直流输入电压为5V±5%,最大吸收电流为1800mA。因此只要适配器的输出突破这一条件,就都可以算是快充。”2.通过实际记录手机充电时间。根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来讲,如果在0~10%的电量时开始充电,经过半小时左右时间手机电量可以基本恢复到60%左右的,基本可以判断你的智能手机是具备快充能力的。3.另外,你还可以去去相应手机的官网查询以及咨询客服,当然线下销售人员也是可以的。
[责任编辑:miyaliu]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快速充电的手机越来越多,它是怎么实现的呢_百度知道
快速充电的手机越来越多,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三星问答服务
三星产品问答服务
三星问答服务
三星产品使用咨询服务支持
若手机支持加速充电功能,当使用原装充电器,手机屏幕关闭或设备关机状态下即可实现加速充电。部分机器需要单独开启加速充电功能,打开方式:设置-电池-快速有线充电-开启即可。提示:以上操作仅适用于支持加速充电功能的手机。
三星问答服务
三星产品问答服务
三星问答服务
三星产品使用咨询服务支持
若所用三星手机支持加速充电功能,当使用原装充电器,手机屏幕关闭或设备关机状态下即可实现加速充电。部分机器需要单独开启加速充电功能,打开方式:设置-电池-加速有线充电-开启即可(部分机器:设定-省电-加速充电)。提示:以上操作仅适用于支持加速充电功能的手机。
采纳数:55
获赞数:249
通过提高电压和电流呗,原先的手机充电都是5V电压,大概500mA电流,那些快速充电的一般是将电压提升到12V到24V,电流提升到2000mA到5000mA这样
什么是快充技术?如何实现快速充电?我们先来看一下决定充电效率的物理公式:能量W(可以看成是电池容量)=功率P×时间T;功率P=电压U×电流I,因此可以看出,在电池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功率的大小决定着充电时间的快慢;功率越大,充电时间才会越短。再根据公式功率P=电压U×电流I,可以很容易得出,要想提升充电速度,减少充电时间,可以通过下三种方式来实现:1、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流;2、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提升电压;3、电压、电流同时提高也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对于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我们可以打个简单的比方,这就好比你给一个浴缸里注水,提高电压、电流就好比提升单位时间的出水量以及水流速度。当其中的一个参数或者两个参数都提高时,充水效率自然得到提升,浴缸也就很快充满。注满水(充满电)的速度也会有显著的提升。目前不少厂商的快充解决方案都是依靠电压提升(或是同时提升输出电压电流)来实现。既然都可以达到快速给手机充电的效果,那么高压、低压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在解释这两种技术的差别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的5V/1A慢充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国家采用的是民用220V电压,在进行传统的充电时,输入端在经过充电器之后转成5V/1A的充电电流输出。而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次降压转换,所有的能量并不能100%备转换,损失的这一部分能量会变成热。具体就体现在我们使用充电器进行充电时,能够感受到充电器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而转换成的适合充电的5V/1A电流,又会经过手机内降压电路,转换成4.2V或者4.4V适合给电池充电的电压,进行充电。这个过程中又存在降压转换,也就会有充电时手机会发热的现象。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快速充电80%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