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淘宝遇到职业打假人怎么办怎么办?

查看: 13746|回复: 37
遇到职业打假人怎么处理
在线时间214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290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银牌会员, 积分 15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5 积分
各位,我请教下,遇到职业打假人投诉要求赔偿,一般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前建筑队组织部长小和尚)
在线时间2513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1016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主题帖子积分
在线时间214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290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补充下,我们公司的都是中药材,不是食品,一般都是退一赔一,打假人不接受赔偿的话,我们就让他去食监局投诉,然后我们准备相应的材料去解释,虽然麻烦,但是现在打假人一般不来找茬了
在线时间1013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439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您是什么身份?如果是食品生产经营者,除非敢保证产品一点问题没有,否则息事宁人,企业声誉和精力比金钱重要。如果是食药监管人员,站在第三者角度,公平公正,依法合规处理就行了。
在线时间329 小时
阅读权限50
签到天数: 292 天[LV.8]以坛为家I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都只能赔偿吧
(糊涂派弟子---糊涂妮)
在线时间3494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930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的情况下,只要是产品本身有问题的,都是私下解决,要不对企业影响不好
小妮是个好孩子
在线时间21040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1307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主题帖子积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的,身正不怕影子斜
情已逝,爱还在,因为无情所以绝情,以绝情之剑游戏江湖!!!
在线时间642 小时
阅读权限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不要动不动就职业打假人不打假人的,你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购买了,记住是消费者,你该赔偿就赔偿,做企业的要有点担当,特别是做品控的;不能耍小聪明,耍滑头;企业请你来时改善提升产品质量的,不是要你拿时间去处理这样的问题的。重点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产品的质量提升。抓重点。
正合我意赞同费!
在线时间10208 小时
阅读权限100
签到天数: 131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主题帖子积分
在线时间143 小时
阅读权限30
签到天数: 92 天[LV.6]常住居民II
主题帖子积分
食药监也反感打假人,因为勒索完处理不及时还会换个人来再次勒索,变相增加了食药局受理案件的工作量。我们辖区食药局提倡收到勒索威胁主动向食药局备案,接受正常行政处罚。
慎思果行,静心守志
在线时间1525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402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这也太直接了吧
在线时间83 小时
阅读权限30
签到天数: 124 天[LV.7]常住居民III
主题帖子积分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确实是产品本身的问题,那就认真对待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食坛精英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杰出服务勋章
食品论坛认证会员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食品论坛版主勋章
十佳新人每年固定
2015年度魅力人物
2015年度魅力人物
食坛巨匠勋章
食坛巨匠勋章
2012年度魅力人物
2012年度魅力人物
2013年度魅力人物
2013年度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终身魅力人物
食坛传奇勋章
食坛传奇勋章
特邀主讲人
特邀主讲人
2016年度魅力人物
2016年度魅力人物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Powered by遭遇职业打假、恶意投诉怎么办?
稿源:卖家资讯
职业打假人现在路径主要是四个:第一个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购买,他主要针对广告、标签,容易出质量问题的商品,比如说一些牛仔裤色牢度、苯超标等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第二,如果买了以后,卖家如果自己协商不成的话,就发起投诉举报,主要是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希望通过行政调解加快赔偿的速度,如果这个没达到目的,第三就是复议。我们去年有一个例子,一个人一次就复议了120多件。复议是针对工商部门的,向上级工商部门提请复议。第四,就是诉讼。他走这过几个途径以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一个目的,即使走完程序以后没有达到目的,也给你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他以后打假获取利益提供方便。 对策方面从四个方面看:第一个商家也要不惹事,就是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商家要积极学习法律法规,诚信经营,让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自己过硬。第二个是不怕事,真的被职业打假盯牢了,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一个是要积极整改,另外,要是真的错了,就主动配合相关的部门,向平台、向执法部门说清情况,争取从轻处理。第三是不轻易妥协。应对职业打假人的过程中做到有礼有节,如果有合理的诉求,也是要满足的。最后一点就是希望建立相应的名单库,这一点,阿里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些对策。 原来我们会卖一些便宜的衣服,款式好看,但是品质肯定比大牌的要差一些,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买家也知道情况的。市场上有需求,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现在对商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打假、抽检什么的,是不是以后只让大品牌卖东西,不让我们这些中小卖家做生意了呢? 冯世联:这个问题确实现在比较普遍,我这里想说几个方面,第一,销售商品都应该是合格商品,应该符合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商品的内在质量以及标识标签。 第二,现在一些比较便宜的衣服存在一些假冒侵权的情况,要避免商标不能相同,不能近似。随着对网络交易监管的日益深入和规范,对于网络商品质量的监管也会进一步加大力度。那么这是会成为一个常态的。目前,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在杭州成立了两个中心,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杭州)中心和国家工商总局网络商品质量监测(杭州)中心,从今年开始,杭州市场监管局会对所有网络销售的商品加大商品质量的监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重视。 第三,现在市场完全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所以价格低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低质量,价格高也不一定意味着质量高。前段时间抽查一些大牌,也有质量差的。所以这个要分开来理解,价廉物美的商品消费者还是欢迎的,现在消费层次还是不一样的。 第四,希望淘宝、阿里加强品牌的培育,当然我们也一起参与,淘宝培育了很多淘品牌,也是一个小的品牌慢慢长大的。所以希望阿里出台一些举措,一些政策,对自有品牌怎么加大培育,我们共同扶持中小卖家能够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所以小商家也有大市场,欢迎各种商品、各种业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我经常收到各种刷单平台发给我的消息,工商对这些平台有进行管控吗?如果我因此去刷单,这种工商也会管吗? 冯世联:这个工商当然会管,因为刷单是一种通过虚假交易获取商业信誉的违法行为,现在确实比较普遍,不只是网上交易刷单,现在一些评比活动,马上会收到很多保证名次的短信、留言等等。这种行为都是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所以说,一个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这是非常明确的。 第二,我们也在积极的查处,去年杭州有260多件,傻推网、整点抢等等多个从事网络刷单炒作的平台都被查禁了,现在还在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前段时间又跟阿里巴巴合作查获网络空包物流的案件。 第三,当前确实多发,接下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今年的红盾网剑行动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打击刷单炒信,这个是我们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最后,这个违法行为我希望商家不要参加,因为大家还是要坚守诚实、信用、依法经营。其实现在被处罚以后,有两方面的信用记录都会留下来,一个被处罚以后,在行政部门会留下信用记录,另外在平台上也会留下不良记录。接下去信用的联合惩戒会进一步加大,我们说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希望广大商家不要参与这种行为,对这种行为也会加大打击力度。 前两天一个买家说我们店铺违反广告法,让给500块钱了事,没有给他。过了两天他直接投诉到工商局了,《广告法》禁止的绝对化用语受到投诉。我该怎么处理呢? 周珍珍:我们的商家朋友首先自己对照《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看看是否真的构成了违法。《广告法》中出现禁止出现的情形不得出现,比方说现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最高级”、“最佳”、“最好”等绝对化的一些表述。当然不是说所有使用了极限用语或者绝对化用语都是违反的,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依据去判定。如果说这个事实依据完整,且表示清楚的,而且又不至于引人误解的,这样的表述是可以用的。 如果说商家朋友在宣传中确实违反了《广告法》,发现之后,必须马上要立即改正,并且可以向平台进行报备,那么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对我们这个主动去报备的商家,处理上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倾斜。 如果说工商部门已经立案调查的,我们要积极配合,说明情况,并争取从轻处罚。 还有一点,希望卖家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要加强自查,发现问题的及时进行改正,因为现在新广告法处罚力度都加强了,希望大家都可以规范经营。 买家投诉到我夸大宣传到工商局了,工商打电话来问我是否参与调解,是否接受消费者的赔偿要求,这个我要怎么做?不接受赔偿要求会面临巨额罚款吗?后果是什么?如果我们赔偿之后是不是就没事了? 周珍珍:首先,也是自己对照《广告法》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确认自己是否构成了夸大宣传。还有一点,卖家朋友要清楚的是,消费投诉和举报是两个问题,消费投诉根据《消法》进行处理,调解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司法、仲裁等形式进行维权。举报,一般工商部门在收到举报件之后,我们会根据这个线索去开展调查,如果一经确认违法,还是要立案查处。关于纯投诉件,如果在调解的过程中发现商家存在违法行为,一样会进行立案调查。还有一类是既有投诉又有举报的,即使商家积极配合调节处理好了,如果违法行为事实是存在的,一样会进行查处。 虚假宣传是不是构成欺诈消费者行为?这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虚假宣传都构成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如果说虚假宣传的行为严重,构成了欺诈消费者行为的,那么《消法》的55条也规定了,增加赔偿消费者的金额为货款的3倍,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我在宣传中用了极限词,但是在给买家发货的时候就发现了,并且马上进行了修正了处理,情节我们认为挺轻的,但是买家又投诉到工商了,我们也马上做了改正,这种情况工商会不会出发吗? 冯世联:其实法律是宽严相济的,法律不是单纯的以处罚为目的的,是教育、引导、处罚并存的一个处理方式。所以说像类似这种情况,一个是《行政处罚法》,一个是《广告法》或者《广告法》的一些办法。《行政处罚法》有原则的,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甚至可以免予处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没有造成很大的后果,主动改正、及时已经改正的,我觉得是可以免予或者从轻处罚。 我在宝贝里写了最高洗涤温度是40度,这个算极限用词吗? 吕国威:这个不算,因为这个虽然出现了最高级的用语,但是要表述产品的使用方法,而不是来宣传自己的形象、性质。 我是卖毛巾和短裤的,我在毛巾里就标100%全棉,这个100%算不算违禁词,算不算极限化用词? 吕国威:极限词存在是不是广告问题,第一,你在商品页面上宣传的,如果是相关法规要求必须标注的商品内容,如实标注了,哪怕是100%也是没问题的,因为这个产品本来这个含量就是客观的存在就是100%,而不是说虚假的。另外这个页面说明的这部分内容,本身就不属于《广告法》。 我在销售一种玩具类的产品,我这个商品完整的包装盒消费者已经拆封了,我用来固定的一些玩具这些包装都已经拆掉没办法复原了,这种再退回来,这种是不是适合无理由退货。我的理解,不同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对待。 吕国威:这种情况比较特别,外包装总的来说是否完好,不作为不能退货的理由。判断标准应该是以是不是影响二次出售为主。你这个包装可能消费者真的为了察看内部的产品而必须要拆掉你的包装,虽然损坏了你的包装,你还是要退的。 我被职业打假投诉到工商部门,我妥协了,直接赔了钱,这种行为工商知道以后,会不会对企业有影响。我的理解,卖家这样赔钱了,这个赔钱的过程或者记录工商会不会放入黑名单,就是妥协了私了了,在工商方面会有什么影响? 周珍珍: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主动的一个和解,工商这边如果发现商家还是存在违法行为的话,我们还是会去调查的。对于你之前的这个行为的话,我们不会列入异常的名单。 营业执照是在很久以前租住的地方,现在搬到了新的地址,这个事情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冯世联:根据登记法规的要求,企业的住所跟实际的经营场所是要一致的,这个卖家如果地址变化以后,其实现在也是蛮简单的,因为商事制度改革以后,登记变更是非常便捷的,只要把地址变成实际经营的地址就行了。如长期不去变更,工商部门在原址找不到你这家企业的时候,有可能会被列入异常名录名单,以后会有一个联合惩戒,跟平台通报信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我们建议你尽快把你的地址变更到现在的实际经营地址就行了。 我的食品是定量包装好的,密封的,客户如果拆封了,卖家是不是必须给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这样的政策? 冯世联:关于食品,国家工商总局的《暂行办法》第九条就有规定,对超出查验和确认商品品质功能需要而使用商品,导致商品贬损较大的,可以视为不完好,不完好就影响第二次销售可以不退。以食品为例,规定食品、化妆品等,必要的一次性密封包装被损坏的,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因为食品要预包装和密封。 买家退货寄快递,但是寄快递过程中没有用纸箱把礼盒保护好,我收到的时候礼盒已经坏了,这个问题怎么处理? 吕国威:从法律关系讲,主要应该是卖家和物流公司之间发生的这种关系。因为消费者如果在寄还物品的时候,物流公司应该肯定是查验过的。那么查验过肯定是完好才收下的,如果你再退到卖家手里而发生了问题的话,这个应该是物流公司的责任。应该是卖家先承担责任,然后卖家再向物流公司追偿,追溯这个责任。 本文"遭遇职业打假、恶意投诉怎么办?"为卖家资讯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转载于:卖家资讯http://www.maijia.com/news/article/263308)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400-800-2210
400-800-2210
订阅号:damaids
【大搜查】遇到职业打假人,你该知道的
广告法套路深,电商人都知道,质量君本期讲的就是一个广告法违规赔偿的案例,但在此案例的背后,有那么特别存在的一群人——职业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本身的打假技能、手段以及对消费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也随着15年的成长变得更加纯熟。 但不愿意看到的是,这样的群体中存在有很少一部分以盈利甚至勒索为生的人群,“以假打假”,利用法律和商家息事宁人的心理获得灰色收入。——名词解析来源度娘
质量君今天来分享一个疑似遇到职业打假人的案例:
前段时间,某卖家接到买家向工商局投诉称,网站宣传使用绝对性用语“最”字样-——宝贝页面宣传”产品符合国际最高品质标准“,涉嫌虚假宣传,要求退一赔三。随后,卖家联系买家和解,买家提出赔偿1300元 。最终结果是卖家与买家达成和解,赔偿买家完事。
(投诉通知)
哎哟,闲着没事的买家竟然对广告法那么熟悉?
从卖家跟买家的和解过程中发现,质量君发现,卖家违反广告法的确有错,但买家也不简单哈~
在本次案例中,买家是在申请退货后才投诉卖家(这个细节非常专业),然后跟卖家谈私聊的价格,最后在卖家索要和解函的时候,买家居然神一般速度地给了自己的一个和解函版本。如此熟练!
职业打假人管用手法:以前部分打假人大多会在没申请退货的时候,就进行打假投诉,如果被识别出是职业打假人后,职业打假人账号会被直接拉黑,当然就敲诈不了。但现在的职业打假人普遍团伙作案,手段升级,他们会在申请退货后,才进行敲诈。
更让人亮瞎了眼的是,本次的打假人的身份是一个70后的农村妇女。
咦?农!村!妇!女!看来近来国家广告法力度宣传力度非常透彻,70后农村妇女已经非常懂广告法了。
但质量君不禁陷入了灰暗的思考、、、、按这样的手法,真有可能是个职业打假人啊!!!
看到这里,广大卖家是不是背后有种凉凉的感觉?
记住啦~一般敲诈成功后,卖家要跟平台报备,平台会拉黑相应人员账号哦~
那么,在鱼龙混杂的电商江湖,广大卖家又该如何快速准确识别出那些人是职业打假人呢?
质量君悄悄告诉你,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特征来质疑:
1)看买家信誉;
2)&买家强调对广告法相当熟悉;
3)买家重点强调投诉对卖家造成的后果;
4)买家以工商判定结果等为由不停催促卖家赔款;
5)买家对赔付流程相当熟悉。
最后,假如有卖家遇到相同的情况,不妨参考一下质量君以下的建议哦:
1)广大卖家要格外注意广告法极限词条款要求;
2)页面上线前,不管紧急程度如何,均需严格审核是否存在广告法违规情况,再安排上线;
3)在赔钱前索要并识别“和解函”;
(和解函)
4)识别出买家为职业打假人时,应及时向平台报备打假人相应信息。
本期质量【大搜查】就到这了,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大麦电商原创出品 转载联系公众号获取授权 侵权必究
广州大麦干货邮箱订阅服务
免费为您提供各类型高质量电商干货,方便您随时阅读感兴趣的干货!(acaaaaaaat)
(料峭春风吹酒醒)
(绿毛菠萝)
(一颗芋头酥)
第三方登录:职业打假人因纠纷被打 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工作?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昨日是“3.15消费者权益日”,在央视报道出了不少企业造假问题的同时,一个职业也再度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职业打假人。
  说到打假,或许多数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曾经的“打假斗士”方舟子身上,但其实,方舟子打架一般针对的是中国国家研究部门和高校的著名教授和研究员、行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
  方舟子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类的职业打假人,他们的目标,一般都是一些贩卖假货、制造假货的商家,而对于他们来说,打架也成了自己的赚钱的饭碗。
  职业打假人被店主殴打 报警后又遭派出所长殴打
  据安徽商报3月16日报道,3月6日到8日,蚌埠市的职业打假人石先生在该市五河县东刘集镇的华运超市,先后9次购买过期“双汇”火腿肠等食品,然后向超市提出了9000多元的索赔要求。可就在3月9日,石先生在超市里和经营方发生纠纷,据他本人介绍,自己不仅挨了打,一部手机也被对方扣押。随后石先生向当地派出所报警。然而,在派出所里,石先生又被派出所所长和一名民警殴打。
  石先生脖子上有明显的伤痕
  据他介绍,他在东刘集镇的华运超市发现,超市所售“双汇”火腿肠部分过期。于是,3月6日到8日,连续9次购买了“双汇”美味餐饮香肠和其他商品。
  随后,石先生向东刘集镇市场监督管理所举报,并提出9000余元的赔偿要求。
  3月9日,石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让他来超市协商,到超市后,双方发生纠纷。
  石先生称在冲突中遭到三名男子殴打,一部手机被扣押。脖子上出现几条伤痕,鼻子淤青,外套的右口袋被扯破。
  当天15时30分许,东刘集镇派出所出警,将双方带回派出所。在派出所里,石先生反复要求超市归还手机。超市一方则认为石先生敲诈勒索。
  在民警了解情况时,石先生询问民警姓名,但是未获回应,于是,石先生喊了对方制服上的警号号码。“可能这句话刺激了他(指所长)”,石先生称所长和另外一名民警李某对他进行了殴打。“他揪着我的衣领,把我拉进了办公室,按坐在椅子上,按着我的头,往我的膝盖上撞,还用拳头打我。”
  职业打假人到底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一个单子或赚400万
  从1995年为了北京隆福大厦出售的两副假冒SONY耳机索赔开始,山东人王海在无意间开创了中国职业打假之路,成为中国职业打假标志性的“第一人”和“打假”的代名词。
  现龄43岁的王海已经是4家公司的老板,外界关于他商业成功的猜测和财富此起彼伏并不断被刷新&&“低于30万的案子不接”。
  市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他现在接一个“案子”的起步价是30万,最多的时候,一个“单子”曾经赚到400万。
  “那些都是有的。”对于自己的盈利,他并不刻意回避,也没有更多夸耀的意思。
  但他承认,这一行很赚钱,而且并不非常困难&&当然,他说他有自己的独门秘诀,这些不能说,不过“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说到这个,他笑得腼腆又坦白。
  职业打假人常用四种手段:抠字眼,索取“巨额”赔偿
  一般职业打假人在打假过程中常用四种手段:
  手段一:向超市索赔,厂家被迫掏钱
  职业打假人周某在沈阳某连锁超市购买了多桶某品牌食用(植物)调和油,购买后该职业打假人并未找超市退货,而是向当地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法院(1)判令超市退还其购买产品的货款;(2)判令超市赔偿其购货款10倍的赔偿金;(3)由超市承担诉讼费。
  在这一案例中,职业打假人没有找食用油的生产厂家,而是找超市索赔,是精心选择的结果。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超市是最重要的流通渠道之一,失去了超市,食用油企业要想成功在市场立足,几无可能。超市和厂商是紧密的利益相关方,同样应对职业打假人,超市的谈判能力和专业能力总体要比厂商弱,选择超市起诉索赔,正是“攻其必救”。
  手段二:选择法规盲区,跟厂家打疲劳战
  职业打假人张某在某超市购买了90多瓶某品牌食用(植物)调和油,购买后直接向当地食药监部门举报:认为该食用调和油没有标明各配料在成品中的添加量,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要求超市赔偿其10倍货款及相关费用。
  手段三:抠字眼,索取“巨额”赔偿
  刘某在超市购买了一桶某品牌食用油,随后向当地质监部门投诉称该食用油在外包装标签中“营养成分表”一栏标注了“饱和脂肪酸”,但是没有标识“营养素参考值”,违反相关法规,要求依法立案查处不合格产品,并责令被申诉举报企业产品下架停止销售,并给予申诉举报人奖励;依法责令被申诉举报企业退回货款49.50元,并依法10倍赔偿495.00元;责令被申诉举报人赔偿申诉举报人因申诉而产生交通费、打印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共计12365元。
  手段四:抓厂家疏忽,比窦娥还冤?
  某职业打假人实名举报北京某商超销售的某品牌食用油未标注质量等级,属不合格产品。超市及厂家多次与北京某主管部门沟通告知其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因该企业标准中的质量指标已严苛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故产品企业标准文本中未再实施质量分级。
  职业打假人让正常的消费者维权变得困难?
  职业打假人一般非常专业,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同解释来找企业索赔,这些问题大都不涉及食品安全。事实上,不仅企业,工商、行政及司法部门也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应对打假人。
  多名乳企负责人表示,随着职业打假人的不断涌现,企业公关、法务等部门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来应对职业打假人,相比普通消费者,职业打假人耗费企业的精力远超普通消费者。
  “职业打假人存在很多年,这个群体从最初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角度出发,对整个市场良性发展起到很正面的作用。”重庆沁山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律师杨瑜琳认为,现在这个群体发生了异化,部分打假人看到盈利空间,变成职业打假人,并逐渐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造成了很大的行政、司法资源浪费,让正常的维权陷入被动。“我觉得用职业索赔人来形容这个群体更适合。”
  提到职业打假人,一家国内主流奶粉企业公关部负责人向记者举了两个例子,曾经为了促销设计过一个广告网页用于推广,促销活动结束后这个网页就留在那里没再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新《广告法》出台,一些职业打假人找到了他们曾经做的那个几乎被淡忘的网页,指出里面的一些用语不符合新的《广告法》,并提出索赔要求。该负责人感慨道:“这件事让我觉得这些职业打假人真是太细致,细致到无孔不入。但不论如何,我们的确存在一些疏漏,我们也认了。”
  另一个例子是,一些海外生产包装的奶粉在进入中国前,曾经标注了某元素的含量,该含量在中国是不需要被标注的,于是公司将该含量的标识上加贴了一层遮挡。上述负责人表示,“然而,产品进入中国后,打假人发现了这一层遮挡,要求公司给出解释,我们按照法律法规做出了解释,并出具了进口检验检疫证书等,打假人还是不依不饶坚决认定我们是想要掩盖什么,后来只能再次找相关质监部门检测,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书才算打发了这些打假人。”
  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出现了什么问题?食药监总局的文件指出了问题所在,食药监总局在“正确对待‘职业举报人’的问题”文件中提到,针对地方食药监部门不断反映受理处理“职业举报人”投诉举报占用大量监管资源的问题&&
  不仅如此,司法资源也被大量占用。“不停的多地重复投诉,造成司法资源过度占用;另外,他们起诉针对的问题往往并不涉及真正的质量问题,很多都是为了给企业施压、钻法律空子或者指望企业疲于应对而获利。”杨瑜琳表示。
  相关阅读
  公关:职业打假人“黑白通吃” 专业得让人害怕
  职业打假人让正常的消费者维权变得困难?
  职业打假人常用四种手段:抠字眼,索取“巨额”赔偿
  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曾经一个“单子”赚到400万
  (一财网综合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新闻网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商遇到职业打假人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