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外滩特色美食攻略的这个建筑叫什么?

上海外滩都有哪些特别的建筑 去外滩除了看夜景还能看什么上海外滩都有哪些特别的建筑 去外滩除了看夜景还能看什么大众环球旅行百家号去过上海观光隧道的人或许会认为花上几十块去看那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且不足五分钟的路程是远远不值的,值得吗?我也不禁想要如此问。其实一个地方到底值不值得去看去觉得还是观看者的心情,如果说你的旅行目的就是观看外表的美景,那就留在江面上观看美丽的夜景就好。江面下的景色或许只是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和无感的LED灯照亮起来的世界,也许它没有表面那般的华丽,但是微弱的灯光下它总是有自己的风采存在的,细细品味或许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去到外滩,除了依靠在黄浦江边的栏杆上仰望对岸的风景与那些雄伟的建筑及那华灯初上的景色我们可以看得还有哪些?虽然外滩的夜景经常是被人们所赞叹的一个景点,或许看了很多次也不会有什么厌烦的地方反倒可能越看越爱,只是那样的景色看多了可能也会让我们感叹人生的不自知,徒增伤感。灯红酒绿的世界或许不是最好的生活地方,但是它却是这个时代下不可缺少的一种存在,我们需要依靠它来获取生存的机会。上海是一个精英与劳苦群众并存的地方相反的是精英者总是坐在凉爽的办公室享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劳苦群众面朝黄土,汗流浃背,面对的是身体劳累上的压力。总而言之,上海是一个潮流的大都市,但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总会是隐藏着无尽的悲伤。或许我们可以在那老街长巷中体会到历史带来的陈旧感,也许我们会行走于高楼大厦之中去体会那现代感的艺术。上海有很多可以玩的地方,去到哪里,怎么玩,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风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大众环球旅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真实用户的旅游经历,游记攻略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老上海外滩特色建筑一览
【导语】:
上海就象一个庞大的建筑博物馆,不管是线条简洁,时尚大气的现代建筑,还是设计精致,注重人文气息的老建筑,在城市开埠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争奇斗艳,特色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外滩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吧! 上海海关大楼简介上海海关大楼是1891年拆除旧屋,于1893年建成一座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主持建造的3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哥特式楼房。1925年又拆除旧屋重建,于1927年底落成,即现大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齐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上海海关大楼面临外滩的一端高8层,上冠三层高的四面钟楼,西部5层,均为钢架结构。东部墙面用花岗石砌筑,西部1、2层石砌,3、4层镶褐色面砖。正面1、2层处理似底座,粗石墙面,入口处为典型的希腊多立安柱门廊。7层上方又挑出的高大檐口。入口大厅藻井以彩色马赛克相拼的帆影海事图案为饰,甚为精美。建筑上部具有装饰艺术派建筑特色。钟楼旗杆位置在地理坐标东经121°29′0.02″,北纬31°14′20.38″,为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同时也外滩建筑中气派最大者。钟楼则为哥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美国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地址:中国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3号交通:都市观光旅游1线(城市规划展示馆-城市规划展示馆)
相关推荐 &&&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昨天(3月29号)在上海最大的人工湖--临港滴水湖畔举行奠基仪式,这意味着上海将再添一世界级游乐园,预计将在2017年底开业。该项目距离上海迪斯尼乐园仅25分钟车程。以后再也不用跑到作为上海首期试点的6个郊野公园中核心之一,闵行郊野公园总实施面积达到15.29平方公里。闵行浦江野郊公园地址在哪儿?我们一起看看吧!嘉定未来野餐郊游的好去处!嘉北郊野公园9月24日实现开园!我们一起来看看嘉定嘉北郊野公园的地址及交通指南吧!上海泰晤士小镇地址,泰晤士小镇怎么去,泰晤士小镇公交,本地宝小编为您一一整理,让你出行方便。 上海欢乐谷公园推出了年卡服务。持卡人在上海欢乐谷正常经营期内,凭有效年卡不限次入园。那么欢乐谷年卡多少钱呢?应该怎么办理?小编为你整理了年卡的办理流程及价格,详见正文。辰山植物园正在举办月季展,欲前往辰山植物园赏花的市民朋友们,你了解辰山植物园什么时候开放吗?门票价格多少钱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沪上最大型的水上乐园——上海热带风暴水上乐园,是上海市民及周边游客夏季亲水纳凉的休闲去处,夏季即将到来,热带风暴将在6月23日正式开放,又可以和朋友来领略刺激的水上游乐项目了;上海科技馆是位于世纪大道2000号,分为11个风格各异的主题展区、4个高科技特种影院、3个古今中外科学家及其足迹的艺术长廊、2个主题特展和若干个临时展厅,它们共同为四方游客生动地演绎着“自然、人、科技2018年上海热带风暴的门票价格多少钱呢?小编为你整理了官网的门票价格,一起来看看吧。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猜你喜欢
2018暑假 上海青浦东方绿舟夏日水狂欢游玩攻略一览
15:54 来源:青浦乐游
上海各大公园7月花展及活动指南
13:50 来源:上海花讯
第13次表白展上海站时间+门票+地点
12:18 来源:本地宝综合
2018皮克斯主题特展时间+地点+交通
11:07 来源:本地宝综合
2018中国最新免签&落地签国家名单
10:14 来源:网络
上海奉贤西渡薰衣草花海攻略 | 花期+交通
09:30 来源:网络
2018辰山植物园睡莲展时间+门票+交通
09:05 来源:本地宝综合
2018上海辰山食虫植物展时间+门票+交通
21:09 来源:官网
2018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参展画廊+看点
17:59 来源:本地宝综合
2018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门票预订+时间+地点
16:53 来源:本地宝综合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大家都爱看
BENDIBAO.COM 汇深网 版权所有上海外滩见着的这两个建筑是什么_百度知道
上海外滩见着的这两个建筑是什么
图一:很突兀的这个绿色图二:中国银行左边这个绿帽子楼...
图一:很突兀的这个绿色图二:中国银行左边这个绿帽子楼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很明显是震旦大厦嘛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外滩方向,看不到浦东的金茂的我估计是jw万豪酒店啦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说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之外滩篇(1)
图说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之外滩篇(1)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指位于中国上海市,建成30年以上,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
1、建筑样式、施工工艺和工程技术具有建筑艺术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
2、反映上海地域建筑历史文化特点;
3、著名建筑师的代表作品;
4、在中国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
5、其他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初步名单,由市规划管理部门和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研究提出,并征求市文物管理部门、建筑所有人和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的意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经批准确定的优秀历史建筑由市人民政府公布,并由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设立标志。目前共有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分别于1989年9月25日及1993年7月14日、1994年2月15日、1999年9月28日、2005年10月31日公布。前三批被称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2005年,市政府按照有关法规,改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自上海开埠后,外滩就开始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金融及贸易中心,也被称为“东方华尔街”。1943年起,外滩的正式路名为中山东一路。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由南向北与中山东一路交会路的顺序为延安东路、广东路、元芳弄、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南京东路、滇池路、北京东路、南苏州路)。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区域,由一段沿黄浦江的马路和沿路的建筑和设施构成,为上海重要的地标之一。外滩沿路坐拥二十多幢风格各异的的历史建筑,有折衷主义的,也有文艺复兴式的,还有早期现代式的,故而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它们已经全部被列入了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1亚细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外滩1号):
前世今生: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号,也因此被称为“外滩第一楼”。自上海开埠以后,盖楼所处的土地曾先后为英商兆丰洋行、美商旗昌洋行、轮船招商局所有,几经易主为麦边洋行购得。麦边洋行于1913年在原址拆除原旧屋,兴建新楼,1916年竣工。初建时因投资方而被称作麦边大楼(后译为麦克波恩大楼),麦克波恩公司只是使用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房屋外租。1917年亚细亚火油公司因业务发展设立华北地区的营销中心,相中了刚刚落成的麦克波恩大楼,便租下了大楼内的大部分房屋,因其在华的影响,亚细亚公司获准在大楼正门挂上“亚细亚”的标志,人们对大楼的称呼就渐渐变成了“亚细亚大楼”。1941年12月,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作为英商资产的亚细亚火油公司被日军强行接收,而大楼也成为日方资产。1945年,抗战胜利后,大楼发还原业主,亚细亚公司重新租回此处。1949年上海易主后,亚细亚大楼业主于第二年改为华东石油公司,而亚细亚火油公司则迁入圆明园路,成为中国境内唯一外商石油公司。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和上海市丝绸公司等单位迁入亚细亚大楼。1989年,亚细亚大楼被选入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直至1996年,外滩总体进行房屋置换,原有单位迁出,大楼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
建筑特色:大楼是一座七层钢混结构建筑,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大楼的设计为折衷主义风格。大楼主体部分由不同的设计风格划分成三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有明显的腰线划分。一二层以花岗石面砖砌筑,临中山东一路和延安东路的立面均有入口,外滩一侧为主入口。主入口设计成古典主义样式,门厅高两层,立有四根爱奥尼克柱,柱顶端托起一座断裂式弧形山墙。三至五层墙体刻横向凹槽,中部略微内收,纵向排列三窗,顶窗为半圆弧形。四根两两排列的爱奥尼克柱贯通六七层中部,阳台外围有铁质护栏,六层窗户上饰有三角形小山花。檐口上方的八层为1939年加建。大楼的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大天井,供人们活动。
背景资料:亚细亚火油公司,1880年,东苏门答腊烟草公司的荷兰籍经理伊泽尔格尔在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于苏门答腊海滨发现了石油,1885年他在当地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他的项目得到了荷属东印度中央银行行长和当地总督的支持,在这些头面人物的出面下,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同意投资,但要求公司冠以皇家字样。1890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成立。当时在亚洲市场上,美孚石油公司的规模是最大的。为了与美孚竞争,1903年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与英国壳牌运输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亚细亚火油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和海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壳牌运输公司便已开始把煤油输入中国,并在香港、上海、广州和厦门建立油库。1907年,两家公司正式合并成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成为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但习惯上仍以亚细亚来称呼。1906年和1908年,亚细亚火油公司在香港和上海设立了分支机构,分管华南和华北市场。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多层次的销售系统,销售遍布全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与美孚石油在中国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1908年和1911年两度与美孚订立瓜分中国市场的协议,实行垄断价格。20年代德士古石油公司挤入中国市场,三方竞争后又达成新的瓜分协议,亚细亚份额最大。太平洋战争期间亚细亚火油公司损失严重。战后迅速恢复,与美孚、德士古再订协议,但实力已不如美孚。1951年,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结束,仅在上海圆明园路设立一个办事处,到1966年文革时期,这个办事处也结束了使命。
2上海总会大楼(中山东一路2号/外滩2号):
前世今生:上海总会大楼,得名于兴建该楼的上海总会。上海总会又叫皇家总会、英国总会,正式的名字叫上海俱乐部,是上海最早的西人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前后共有两代建筑。第一代上海总会建筑工程于1863年破土动工,1864年正式建成开放。是一幢典型的英国3层砖木结构建筑,正立面朝东,面对波浪平展的黄浦江,每层都有近似于阳台的廊,带着点东印度建筑的痕迹;主立面以居中的三角顶为中轴线,两侧形成严格的对称,这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征。在当时的上海,该总会的确是座规模巨大而又华丽的洋楼。这幢建筑在其后的45年中,一直是外滩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到了20世纪初,建筑已经陈旧,各种娱乐设备也已落伍了。于是总会决定拆楼重建,第二代于1905年筹备,由工部局工务处英国皇家建筑师H.&塔兰特设计。塔兰特去世后由A.&G.&布雷设计。大楼建造中曾经费短缺,几经周折,最终由英商怡和洋行、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电车公司以及正广和汽水厂联合投资建造,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09年奠基,1910年建成。重建启用的总会主要向会员开放,会员须交纳入会费和门票费。上海总会还与香港、孟加拉、横滨、神户的英国总会实行互惠。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公共租界中区,上海总会大楼被征用。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新交还总会委员会使用。1949年,上海政权易手后,英国侨民逐渐离沪,大楼先后为多家企事业单位使用。1956年,大楼转交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1971年,随国内政治风向更名为“东风饭店”。1989年,大楼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在二楼开张。1998年,因经营原因,东风饭店宣布停业。在闲置十年后,2008年,希尔顿酒店集团入主该楼,并将其改建成亚洲首家华尔道夫酒店,于2011年正式开张。
建筑特色:第二代上海总会大楼是一栋相当庞大的建筑,建筑坐西朝东。在建造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上海第一座水泥建筑,打破了当时外滩千篇一律的砖木结构样式。建筑为地面5层,地下1层。大楼外观是典型的不列颠式,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即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并在细节处带有巴洛克式样。整个建筑为三段式,每段上檐微微伸出,第二层、第三层上檐还有精美的浮雕。门窗用方、圆、半月、三角等多种形状造成变化,丰富其建筑内涵。勒脚、立柱采用石料,水泥仿石墙面。原门两侧有女神塑像,可惜已毁。入口处有塔什干式立柱。三四层楼房最为雄伟,中有6根巨大的爱奥尼克石柱挺立其间,这是复古主义常见的手法,其明显的视觉效果就是增加了建筑的立体感,并使得建筑给人和谐温馨的印象。两边侧楼立面与中凸出于中间,使楼正立面凸凹起伏。六层南北两侧楼顶建有半圆券额的瞭望塔楼,使建筑变得更加雄伟高大。屋顶采用变形的芒萨尔式,开了上海建此类屋顶的先河。墙面装饰带有巴洛克式样,显得气派豪华。室内装潢是供职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风格装修,人们因之称该建筑为“东洋的伦敦”。其中有几处仿照了英国王宫,如弹子房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王宫的装饰特点,酒吧有英王詹姆士一世时期的格调,底层有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酒吧吧台,长达30.6米,当时在远东无出其右。
背景资料:上海开埠以后,大量的外国商人、侨民涌入了租界,同时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把西方的娱乐、交际方式带到上海的租界中来。当时上海将进行餐饮、文艺、娱乐综合的交际场所称为总会,取其无所不包之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的西式娱乐建筑也就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变大。当时的上海外侨总会有上海总会、德国总会、花旗总会、法国总会等近十家,其中外滩的英商上海总会、福州路的美商花旗总会、茂名南路的法国总会被称作上海的“三大总会”。
3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外滩3号):
前世今生:有利大楼,紧贴上海总会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山东一路3号(原为中山东一路4号,入口为广东路17号),曾被称为友宁大楼或联合大楼。这块地方原属经营进出口贸易和保险的英商天祥洋行。后洋行倒闭,房地产权归保安、保家两保险公司。当时还只是一幢3层的砖木结构楼房。保安公司意图拆掉了旧洋行重建新大楼,
1916年开始兴建,负责该楼设计的为公和洋行,这也是该事务所在上海的首个作品。承建大楼的为裕昌泰营造厂。1922年,建成后因业主从事保险公司而取名“友宁大楼”。在上海恢复业务的有利银行从位于杭州路的原办公场所搬迁入楼内,遂通称有利大楼。1937年,淞沪会战之后,由于保险公司无法承担因战争而产生的巨额担保费用,保安保险的资金账户被冻结。有利银行借此机会以8万英镑的价格收购全部产权。1941年至1945年间,由于日军强占而停业。抗战胜利后,有利银行于原址复业,直至1952年自行申请停业并将大楼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后曾作为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地质矿产局等使用。1994年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产权置换后,为新加坡佳通集团所有,国外的奢侈品公司纷纷入驻,镇楼之宝是高级服装品牌“阿玛尼”,是外滩三大顶级消费场所之一。
建筑特色:大楼建筑外观为文艺复兴式,建造采用钢框架结构,是上海最早采用钢框架的建筑。她是一幢正立面仿文艺复兴带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正立面是三段式,高6层,入口处7层。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及三、五层楼的门面晒台上有修长的爱奥尼克石柱,柱身上凿有凹槽。正门和两侧的窗格上有富于变化的巴洛克旋转式图案。屋顶加建一座塔亭,开了上海早期在屋顶上建造亭子的先例。亭的四面有双柱,顶上饰有伊斯兰风格的葫芦顶。该建筑开间大,层高高,外墙用花岗岩石块贴面。建筑内部登楼分东西向,中为走廊,两侧为房间。楼下为营业大厅,水磨石地面。由于东沿外滩一面不够宽阔,只好将正门放在广东路,在广东路与外滩转角处,呈内凹弧状。有利大楼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一至六层宏大,而屋顶的塔亭非常精巧。塔亭、檐口、壁柱、券部都是典型的巴洛克装饰。一、二、三、五层均是方窗,而四、六层却采用了上部半月形的窗子,使人从整体之中看到了变化。窗的上部,以及正门的左右两面直至四到六层阳台的两侧,都镶嵌有精美的雕塑,丰富了大楼的文化内涵。四、六楼数只漂亮的晒台,采用黑色铸铁栏杆,与灰色的大楼浑然一体,显得精巧玲珑。
5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外滩5号):
前世今生:日清大楼是日本日清洋行于1921年在外滩开始兴建,到1925年建成的一座商务用楼。该楼曾经由海运局使用,后来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入驻该楼,已迁出,现为锦都大楼,改造成高级餐厅。1999年入选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特色:日清大楼高6层,由著名的英资德和洋行设计,建时因日清洋行资金不足,与一个犹太人合资各建3层,日方除建下3层外,还建了地下室。外立面为“日本近代西洋式”。该建筑总体上是典型的西方三段式,其一、二层,三、四、五层,以及第六层分别组成三个段落单元,洋溢着欧洲复古主义风格。一至三层装饰考究。五与六层间有较深的挑檐,具有中式瓦檐风格。檐下窗框上有西式浮雕,遂有一定的凹凸感。门窗基本采用方形,在二、六层用硕大的半月形木格窗增加建筑的变化和柔和感。
背景资料:上海开埠后,最早打入上海的外商是英国商人,他们在上海开办了怡和洋行、沙逊洋行、太古洋行、卜内门洋行,随后美国商人也在沪开办了旗昌、琼记、慎昌、大来等洋行。这些洋行有些不但经营进出口贸易,而且还在华经营航运。1858年开放长江通商口岸的《天津条约》签定,外国洋行纷纷拓展航运。这一切使得觊觎中国利益很久的日本商人愤愤不平,尤其是在1894年“甲午海战”日本战胜之后。为了挤进来分一杯羹,1907年由日本邮船会社、大阪商船会社的长江航运和大东汽船会社、湖南汽船会社合资另组一家实力雄厚的轮船公司。但在实力劣于英美的情况下,为了笼络清廷和中国商人并与欧美商人较量,以享有其他特权,轮船公司吸纳了少量的中国股,并在企业名称上大做文章取名“日清轮船株式会社”。“日”即日本,“清”是大清国。1912年清朝灭亡,仍一直未更此名。其总公司在日本东京,上海设分公司。上海人称“日清洋行”,有大小轮船数十条。
6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外滩6号):
前世今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是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外滩6号建造的银行大楼。外滩6号原来是一家拍卖行,房子为东印度式样三层砖木结构的殖民地式建筑,1897年通商银行盘下经营后因不够使用于是在1906年请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师格兰顿设计,经过设计后翻建为欧洲封建社会后期市政厅式样,经精心装饰使其具有哥特式的艺术风格,顶部有一排尖顶。1935年上海发生白银风潮,该行出现挤兑危机,经常务董事杜月笙出面维持,才平息了风潮,同年6月由杜改任董事长。因币制改革,该行结束发行业务。同时因亏损太大,该行不得不将大楼以150万元的低价卖给宋子文组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该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1年5月,它和新华、四明、中国实业、建业等四行在金融业内首先组成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12月,同上海其他59家私营银行、钱庄、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1994年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1996年,产权置换后,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意大利顶级品牌Dolce&Gabbana旗舰店来压阵,是外滩三大顶级消费场所之一。
建筑特色:大楼为假四层,青砖红砖镶嵌的清水墙(解放后使用单位
粉上了水泥而有损原貌),房子为砖木结构,顶层有一大四小五座哥特式尖顶,尖顶的立面上有11
扇尖形窗,给人以空灵向上的神秘感。&大楼底层,二层都是顶部为半月形的大型落地窗,采光极好。四楼东面平台可以容纳上百人,是观赏黄浦江江潮的好地方。正门伸出宽敞的外门廊,使得在风雨天气进出者较为从容。门为券顶,4根巨大的廊柱具有典型的罗马风格。&
背景资料: <span STYLE="font-family:楷体_GB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以英国为首的外国资本开始侵入中国,1847年英国的丽如银行率先在上海设立机构,而到了1897年上海滩上的外国银行已达17家之多。这一年也就是在第一家外资银行打入上海滩的50年之后才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银行,这家银行就是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5月27日,这一天翻开了中国民族现代金融史的第一页,是中国金融业划时代的一年(此前中国的金融业只是以典当,钱庄,票号,银号等较低级的形式存在)。通商银行是由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创办的,并获得了“拨存官款,发行纸币,经理国家证券”的三项特权。自此到20世纪初中国人自己的银行相继问世。通商银行虽说是自己创办的,但其经营方式却采用了“汇丰模式”,通商银行请了一位洋人大班,因此开办早期的账册,票据等只能用英文记录,同时还加入了外商的银行同业公会,这样才在外滩的银行中取得了一席之地。由于通商银行以官股为主因此各行的总董或总经理不是候补道台就是地方豪绅再或者是退职官员,他们对银行的资产根本不当一回事,拿贷款做人情贪污舞弊谋取私利。因为管理混乱,1903年日本人大量盗印了该行的钞票从而引起挤兑风潮。1912年后不得不以工商股为多数以图资产保值增值。1934年该行见许多商业银行都建了大楼,也不顾自己的呆账坏账,经营不善的现状也在今天的江西路福州路建了一座17楼的大楼(建设大楼),次年又因资金周转不灵只能将大楼卖给了中国建设银行,自己还是在外滩办公。1937年见商办也不行,又改成官商合办,该行改组后,实权掌握在杜月笙手中,他利用官方发行公债从事投机才得以获利。抗战期间该行迁去了重庆,在日占区和国统区之间贩运原料和农产品,积累了不少的外汇&和黄金。解放前夕,除一些房产外,只剩下一个空架子。
7大北电报局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外滩7号):
前世今生:外滩7号所在土地产权,最初为美商旗昌洋行所有。1881年8月15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与美商旗昌洋行订立租约,租入外滩7号房屋。翌年,大北电报迁入该址办公。1884年,中国电报总局由天津迁至上海,与大北电报公司共同租用该楼。1891年,旗昌洋行宣布停业,其位于外滩7号的土地所有权由中国政府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购入。1906年,原房屋无法满足上海电报业务的规模,于是大北电报公司出资聘请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并建成新楼,即今日之大楼规模。之后英商大东电报公司也设置于此楼内。1918年,大北电报公司斥资21.8万两白银购入爱多亚路4号(即今延安东路34号)地块,建造新大楼,即电报大厦。1945年,原楼产权出售给相邻的中国通商银行使用。1949年,中国通商银行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分配给新成立的长江航运管理局使用,期间长江航运局的下属医院曾设置于此。1990年代,外滩地区的建筑进行相关房屋产权置换,大北电报公司大楼由泰国盘古银行购入使用权,并在此开立上海分行。同时,泰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也搬入该楼三层进行办公,直至2008年搬出该楼迁入威海路新址。1994年入选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特色:大楼建于1906年,翌年建成,虽然仅有4层,但是建筑立面严守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的原则,三段式结构。每层窗框上都有椭圆形式窗楣,窗的两侧设置大小不同的巴洛克立柱。顶部两端黑色的穹窿非常醒目,尤其与立面的白墙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一、三、四层浅檐上有精美的图案装饰。大厅入口有5座长方形的正门,整个建筑体现的是端庄,只是通过穹顶、穹顶下半月形的凹棚和一楼两侧&窗檐下的半月形曲线,增加了建筑的生动。
背景资料:上海开埠后,国外发明不久的电信进入了租界。丹麦电报公司、丹俄电报公司、英挪电报公司三家公司于1869
年合资组成的大北电报公司,公司的总部设在丹麦的哥本哈根。1870年5月13日(清同治十年),大北电报公司与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签约,上海以北归大北电报公司经营,香港至上海之间由双方共同经营。这样大北、大东和美商太平洋三家设在上海的外商公司控制了中国的通讯命脉。1871年4月18日(同治十年二月二十九日),大北电报公司的沪港水线擅自登陆引入上海租界报房,开始收发上海至香港、日本、南亚及欧、美各国电报。同年四月初五,开放中文电码电报。同年,大北公司又从日本长崎敷设第二条水线至上海,并擅自在上海登陆开通,公开营业。这样,在中国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电报通信网。1873年2月22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上海至香港水线开办上海—厦门公众电报业务,按万国电报通例收发电报。1883年(光绪九年)起,英、美、德、日等国又相继在上海设立电信公司,经营电报业务,最多时共有5个国家的9条电报水线,还在租界擅自设立了无线电台。外商在沪的电报公司,垄断了中国的国际电信,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通信主权,而且赚取大量的白银。清政府轮船招商局督办盛宣怀为对付外国电报公司的入侵,在国内有识之士不断呼吁下,向李鸿章提出仿照轮船招商局的方法,由官方建立电报局,自办电报
。李鸿章奏请朝廷,批准盛宣怀担任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与外商电报公司交涉,责令大北公司拆除非法设置的旱线,大东公司的海线也只能设在吴淞口的趸船上,迫使外商尊重中国的主权。1881年12月28日(光绪七年十一月初八),国内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津沪电路正式开通,上海电报局对外营业,收发官商电报。这是中国自办电信事业的开端。光绪十年春,津沪电报总局由津迁沪。此后,上海通向苏、浙、闽、粤及鄂、川等电报线相继建成开通,国内电报通信汇接网初步形成,上海成为全国电报通信的中心。1931年2月,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国际电台在上海建立,打破了外国电报公司对中国国际电信事业的垄断。
9旗昌洋行(中山东一路9号/外滩9号):
前世今生:旗昌洋行大楼又名又名港监大楼。19世纪远东最著名的美资企业旗昌洋行于1846年将总部迁往上海外滩9号,在此经历了它的黄金时期。1877年,旗昌轮船公司,连同在外滩9号的办公室大楼,以220万两银子的价钱卖给1873年成立的,受李鸿章保护的中国官商合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称为招商局大楼。1901年,轮船招商局重建该楼。后来招商局上海分公司在此办公,大楼曾为上海港务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等单位使用。1994年入选为上海市第二批历史保护建筑。现在这里又成为夏姿上海旗舰店。
建筑特色:旗昌洋行大楼位于上海外滩9号,由英资通和洋行玛礼逊设计。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各层之间的腰线十分明显,底层为石砌外墙和拱形门窗,上面两层是清水红砖墙。面朝浦江一侧设双柱外廊,以科林斯石柱支撑,屋顶立山墙,开老虎窗,整座建筑的“三段式”特征明显。入口处的门楣上清晰地刻着“轮船招商局1901”的字样。(与招商局大楼紧邻的福州路17、19号是一座二层砖结构建筑,小楼的外观无法与身旁的招商局建筑相比,但它却是黄浦江一线的外滩建筑群中现存最老的一座建筑。它大约兴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与外滩北侧的英国领事馆属于同时期建筑。从其建筑风格,尤其是二层排列的哥特式尖券窗户上与紧邻的旗昌洋行十分相似。经过专家考证,这里却属于旗昌洋行的房产。早期旗昌洋行的办公楼位于福州路外滩,是一座二层古典式建筑,平面方形,外墙构造了圆拱、尖券等形状的窗户,二层窗户外还包有铸铁花栏杆,花饰精美。1877年旗昌洋行将所有资产转让给轮船招商局,其中也包括位于外滩的几处房产。招商局接管后,1901年招商局重建时,只是拆除了外滩一线的房子,这座小楼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这座小楼的建筑的基座采用条形砖砌筑,方木屋架,二层为数个尖券构成纹饰,底层为多个半圆券组成,原为平瓦坡屋面,现在改为白铁皮坡屋面。它是当年横行长江的旗昌洋行唯一的见证,也是见证外滩一百五十年来从无到有的一处最古老的痕迹。)
背景资料:<span STYLE="font-family:楷体_GB年,美国“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成功,拉开了这个年轻的资主义国家对华贸易的序幕。1789年和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旨在保护对华贸易的特别立法。在国会及地方政府推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一些美国人远涉重洋,前往中国淘金。罗塞尔与合伙人于1824年1月1日,在广州成立了旗昌洋行,罗塞尔公司也被人称为老旗昌洋行。洋行初期以经营鸦片为主,第一艘专用鸦片走私的船舶“安格那”号就是由该行制造,1827年,旗昌洋行就成为美国在华最大的鸦片商。除鸦片贸易外,旗昌洋行还代理欧美公司在中国推销商品,采办丝茶。1829年,旗昌洋行与普金斯洋行合并,普金斯洋行代理着实力雄厚的波士顿商业集团的海外贸易,这种强强联手使旗昌洋行的业务得以迅速发展。&<span STYLE="font-family:楷体_GB年1月,旗昌洋行趁英资商行退出广州之机兼并了英资成为在华仅次于怡和洋行第二大外资商行。鸦片战争后,其势力渗入了到各通商口岸,早期美国驻各商埠领事几乎全是旗昌洋行的股东。1846年,旗昌洋行总部从广州迁往上海,上海道吴建彰也曾投资于该公司,是其七大股东之一。旗昌洋行的经营范围也逐步扩大,由鸦片走私扩大到进出口贸易,并建立了航运公司、仓库、码头,以至开办机器缫丝和焙茶厂,逐步成为十九世纪最大的在华美资企业。这一时期是旗昌洋行最为鼎盛的时期,甚至被称为“旗昌时代”,主导了美国在华的外交和商务。1862年3月27日,旗昌轮船公司在外滩旗昌洋行内成立,当日举行英、美、中三国股东大会,根据公司章程,指定旗昌洋行为旗昌轮船公司的永久性代理人和司库,旗昌轮船公司的经营管理全由旗昌洋行代理,旗昌轮船公司成为旗昌洋行控制之下的附属企业。旗昌轮船公司是最早的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企业”,是长江航线上第一家股份制的轮船公司。在筹组轮船公司的同时,即着手在长江各口岸选择靠近华人商业区的江边场地建造码头仓库,在上海建造的金利源码头(今十六铺码头前身)就紧靠上海县城,为旗昌轮船公司后来与对手竞争占据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除金利源码头外,还在镇江、九江、汉口、天津、宁波建造了码头、货栈、仓库等。还成立了与航运业相关的扬子保险公司。同治初年间,上海拥有一、二艘轮船商行为数不下20家,而旗昌的规模显然是最大的,旗昌以经营上海至汉口的长江航线货物运输为主,兼营上海至宁波、上海至天津两条沿海航线的客货运输业务。七十年代初,旗昌轮船公司迎来了鼎盛时期,垄断长江航运长达六年之久。长江本属英国势力范围,现在却由一家美国商号负责经营航运,自然让英国人心中不快。1866年,太古洋行的航运公司成立,并与1873年开展长江航运。两家洋行开展了价格大战,最终在双方在联合对抗招商局时采取了协调一致的行动,达成了共识。这也体现出旗昌垄断地位开始面临崩溃。从此,长江航运呈旗昌、太古、招商局三足鼎立的局面。连年的商战使旗昌的利润大幅下降,多数股东也深感航运业的前景必将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对航运公司逐渐缺少了兴趣。1876年,旗昌轮船认识到他们以旧式木质轮船组成的船队无法同太古的新式铁质轮船进行较量。时值美国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国内出现投资热潮,在美国商人眼中,远东不再是理想的黄金之国,旗昌老板认为:与其在中国冒险竞争下去,不如干脆在国内投资来的安全。旗昌洋行开始散布出卖全部财产的信息,1876年8月,旗昌通过中间人向轮船招商局徐润提出,愿以二百五十六万两的价格出售全部轮船、码头、货栈等产业。经过长时间谈判,1877年初,招商局唐廷枢与旗昌草签了购买该公司的契约,旗昌轮船公司召开股东会,同意清理产业。1877年3月1日,旗昌轮船公司正式过户轮船招商局,结束了经营十五年的航运事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国人欢欣鼓舞,舆论评价道:“从此中国涉江浮船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旗昌洋行在大陆的全部业务在1891年清理结束后,前往香港。
&--未完待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外滩有什么好吃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