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S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突然偏高是怎么回事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拇指医生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为什么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为什么
健康咨询描述: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主治医师
擅长: 原发性高血压,二型糖尿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心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根据您的描述判断,你说的应该是血常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是感染引起。建议去医院就诊,结合临床表现,再对症处理。
漯河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各类美容手术,如:小切口重脸、内眼角开大、上脸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一般是提示细菌感染。这个感染可能在皮肤的局部,也可能在体内某些,脏器器官。一般增高的比例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肥城矿业中心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像你这种情况,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一般都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建议你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平时注意多休息,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以上是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高是为什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白细胞数值:成年人外周血液中正常的白细胞数值是4~10×109/L,如果少于4×109/L为白细胞减少,超过10×109/L及为白细胞增多。增高多是细菌感染、炎症。
参考价格:13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17.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中,要关心哪些血细胞?
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来说,存在一部分的患者确诊后就需要积极开展治疗,除了化疗本身会带来的一些并发症风险、胃肠道反应外,需要病人重视的就是——骨髓抑制问题。意思是化疗后,MDS病人的血象情况会有所波动,再次降低。
MDS化疗并非做一次,需密切“关心”这些细胞!
①: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4-10(×10^9/L),按照医生的说法,在白细胞计数的数字后面乘以1000,就是每微升(1升的百万分之一)中白细胞的个数。
白细胞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机体的防御,帮助抵抗外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当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期的重要标志就是白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可进一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等,在血常规报告上一般以分类百分比和绝对值的形式体现,在这里我们最关心的是中性粒细胞,因为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的最重要的“卫士”。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在骨髓抑制期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一般是同步下降的。当白细胞数值&1.5&(1500个/微升)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500个/微升)时,骨髓造血功能出于显著的抑制状态,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入侵的“卫士”基本全部倒下,身体抵抗力很弱,极易发生发热、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使用刺激骨髓粒细胞前体成熟的细胞因子药物,如重组粒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吉粒芬)、重组粒-单核细胞集落生长刺激因子(特尔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进行皮下注射,以加快中性粒细胞的恢复,帮助病人度过困难的骨髓抑制期。
②:血红蛋白(Hb)
也就是大众说的“贫血”的衡量标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功能成分,起到携带氧气供应组织的作用,一般儿童正常值110-140g/L,对于接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化疗的病人,由于多种原因会造成贫血,血红蛋白的含量一般比正常值稍低一些。化疗后,红细胞被杀伤,血红蛋白也随之降低,一般当血红蛋白&70g/L时,患者可表现出明显的面色苍白、乏力症状,对感染的抵抗力也降低,症状随着血红蛋白数值的下降也愈发明显,医生会视情况给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以改善贫血症状。
③: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血细胞里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员。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强烈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常常降到50(×10^9/L)以下,数值越低,出血的危险性越大。血小板数值低于20时,皮肤上可以见到针尖大小的深红色出血点,同时,患者容易出鼻血、牙龈出血、甚至出现大便带血、血尿等症状,最可怕的是颅内出血,往往是致命性的。
当血小板计数很低的时候,医生会给患者安排输注单采血小板进行补充(由于血小板库存少,需要提前预约)。
以上三个方面是化疗后主要关心的血细胞数值,除了一些支持维持治疗外,病人也可以在合适的阶段内配合上中医去治疗,来帮助增效减毒,提高疗效,帮助血象安全恢复。
此外还包括C-反应蛋白(CRP),在末梢血检验时,也可以同时测定CRP。CRP数值一般与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有关,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时候,CRP的数值会很高。所以,如果MDS病人出现发热,或者一些感染的表现,如咳嗽、腹泻时,在验血常规的时候需要同时带上CRP的检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微信公众号:gsby120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传导!欢迎关注血液病病友会!
输血最常见普及的危害性问题就是感染,对于需要输血以及已经产生输血依赖的病人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临床血液学检验 白细胞检验 MPN、MDS、MM等.doc 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和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为特征。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50~7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缓慢起病,50%的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在血常规检查时才偶然发现PLT显著增高,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但约20~30 %的患者初诊时已表现为血管梗死或出血,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出血症状以胃肠道、上呼吸道黏膜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患者可有血管性头痛、头昏、意识模糊、手掌及足底灼痛感或手指痉挛及坏死。初诊时,脾大见于多数病例(>50%),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约20%)有肝肿大。
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9/L。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可见巨核细胞碎片。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不多或轻度增多。Hb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多,但可因出血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骨髓象:有核细胞多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偶见增生减低。最显著的特点是巨核细胞系统增生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常有巨大的巨核细胞,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增多,可见大量的血小板碎片。原粒细胞不增多,无异常发育。有些病例,特别是出血患者,骨髓中原红及早幼红细胞增多。骨髓网状纤维正常或轻微增多。
3、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增高
4、血小板功能检查: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部分患者(45~72 %)又有原因不明的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现象。
5、出凝血试验:仅个别病例PT延长。BT一般正常,当PLT增多而功能异常时也见延长。APTT可延长,因子VIII、IX、XI、V、VII 活性减低,Fg含量正常。CRT可缩短或收缩不良。90%的病例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增高。
6、遗传学检查:少数患者可见异常核型,以+8,+9、del(13q22)多见。约40~50 %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
7、其他检查:患者血尿酸、LDH及溶菌酶均可升高,部分严重患者可发现假性高钾血症。骨髓祖细胞培养可有自发性的CFU-Meg形成。
(一)国内的ET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可有出血、脾脏肿大、血栓形成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②实验室检查:PLT>/L;血片中PLT成堆,有巨大PLT;骨髓增生活跃或以上/巨核细胞增多、体大、胞质丰富;WBC和中性粒细胞增加;PLT对胶原诱导的聚集反应降低,而对肾上腺诱导的聚集反应消失
3、可除外其他MPN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
(二)WHO的ET诊断标准:
①血小板持续性>450×10^9/L;
②骨髓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胞体大而形态成熟的巨核细胞增多,无粒系或红系的明显增生;
③不符合PV、PMF、CML、MDS或其他髓系肿瘤的WHO诊断标准;
④可有JAK2V617F基因的改变或存在其他克隆标记,但无反应性PLT增多的证据。
ET与ST(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
鉴别点 ET ST
病因 不明 继发于某种病理/生理因素
病期 持续性 常为暂时性
出血和血栓形成 常见 少见
脾大 常有 常无
PLT 常> <
PLT功能/形态 多不正常 一般正常
WBC 90%增高 一般正常
巨核细胞总数 明显增多 轻度增多
平均巨核细胞容量 增加 减少
急性时相反应物
(IL-6、CRP、Fg) 通常正常 常明显增高
骨髓网状纤维 可见 无
细胞遗传学异常 可有 无
鉴别要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对红细胞增多症
Hb/RBC 增加 增加 增加
红细胞比容 增加 增加 正常
WBC/PLT 增加 正常 正常
骨髓象 三系增生 红系增生 正常
NAP 增加 正常 正常
脾大 有 无 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病例分享】MDS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48岁的男患者2014年12月查血发现血小板:0*10^9/L,白细胞:1.44*10^9/L,中性粒细胞:0.44*10^9/L,血红蛋白:83g/L,经过骨穿等一系列检查后,诊断为重型再障,给予激素,输血等治疗,疗效不佳。2015年6月血小板:11*10^9/L,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0.58*10^9/L,血红蛋白:74g/L,7月份来我门诊治疗时,每周输一次血小板,每两周输一次红细胞,依赖输血生存,并于诊前一周停用所有西药治疗。综合评估后,诊断为全血细胞减少,MDS?,给予康力龙和中药治疗。2015年10月:血小板:9*10^9/L,白细胞:1.25*10^9/L,中性粒细胞:0.33*10^9/L,血红蛋白:51g/L,输血间隔期延长,继续维持中西医结合治疗。2016年1月复查血小板:48*10^9/L,白细胞:2.38*10^9/L,中性粒细胞:0.99*10^9/L,血红蛋白:97g/L,已完全摆脱输血。2016年4月复查:血小板:66*10^9/L,白细胞:4.63*10^9/L,中性粒细胞:2.59*10^9/L,血红蛋白:120g/L,血红蛋白已达正常水平,血小板呈上升趋势。2016年10月检查血小板:139*10^9/L,白细胞:4.75*10^9/L,中性粒细胞:2.57*10^9/L,血红蛋白:128g/L,血象恢复正常。
血液病病情复杂,很多疾病表现近似,但治疗会有所不同,因此明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上述患者前期诊断为重型再障,治疗效果一直未达理想。确诊MDS后,病情逐渐好转。对于血红蛋白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10*10^9/L的患者,必要的输血及血小板是稳定病情的必要手段,但这样生活质量差,找到正确的方法治疗脱离输血是我们医患一起努力的方向。中医的治疗不但能够稳定病情,也可以帮助患者输血间隔期延长,达到摆脱输血的目的。但是中药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坚持治疗是战胜疾病的必要条件。
刘锋(风):师从周霭祥教授,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30余年。主要研究:再障、MDS、血小板减少、白血病、各种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淋巴瘤、骨髓瘤等血液病。
新浪微博:西苑刘风
微信:lfyulan
好大夫在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刘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提问可登录个人网站可以得到更专业更详细的回复
具体疾病的治疗,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好大夫向我提问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细胞高到多少有危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