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如图有非同源染色体图解吗?为什么?

高中生物,为啥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有同源染色体??而且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有点模糊了_百度知道
高中生物,为啥有丝分裂各个时期都有同源染色体??而且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有点模糊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和结构一般相同的染色体有丝分裂的过程与同源染色体无关,一般不做讨论但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各个时期,因为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只有复制没有联会,也就没有分开,分开的只是他们复制的一半,并且在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加倍供你参考
这四条染色体有丝分裂末期,变成了II
ii,这不就没有同源染色体了吗
I 和 I 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它们形态相似但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它们彼此是分开的没有联会后期分开的是它们复制的染色体
i和i同样也是
可是不应该总共有四条单体吗?不然减数分裂中的联会不就四对同源染色体了
染色体的数量是由着丝点决定的,减数分裂联会图示的染色体数量只有四个,两对
采纳率:5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学年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一周一练同步练习:减数分裂
ID:8066170
资源大小:361KB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如图表示雄果蝇(染色体数目为8)体内某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数量,该细胞的名称及染色体对应的序号
A.初级精母细胞、①
B.初级精母细胞、②C.次级精母细胞、①
D.次级精母细胞、②
3.如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为精子形成过程B.图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分裂的过程为③→⑥→④→②→①→⑤
D.该生物的体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4.如图是某生物体内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A.精原细胞B.卵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
5.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有丝分裂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
6.下列关于“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来自e网通极速客户端]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知识点梳理,附经典例题解析,超实用!
近期,有同学在微信后台问小简关于生物减数分裂方面的内容,现整理如下,同学们认真看!
高考中对减数分裂的考查,主要围绕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DNA等物质数量变化及各种分裂图像为载体展开,题目难度适中,以基础知识为主;除此,还经常与有丝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综合命题,难度较大。
这些图你要认识
1、识图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2、精子形成过程图解:(以动物为例)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以动物为例)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柱形图分析
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分析
6、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
(1)一个精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
①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2的n次方种。
②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2种。
③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若在第一次分裂时没有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若在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精子是不同的。
(2)一个卵原细胞(含n对同源染色体):
①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2的n次方种。
②实际产生卵细胞的种类:1种。
(3)动物(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种类:2的n次方种。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7、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8、根据DNA、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形来判断
9、根据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细胞图像判断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10、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图像全过程(没有交换)
11、减数分裂过程中根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
12、判断下面的细胞名称(针对减数分裂,以二倍体生物2N=4为例)
经典例题解析
1、下图为同一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①中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中染色体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图③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2∶2
D.若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的分离也可发生在图④中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解析:图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此时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答案】B
2、下图表示基因型为YyRr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D时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B.在F时期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C.在I时期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D.在L时期基因组成为YYRR或yyrr
解析:据图可知,A~E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E~M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D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含4个染色体组;F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通过复制,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量不变;L时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答案】C
3、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解析:据图分析,甲、丁中d的数量为零,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有可能为零,因此,d为染色单体数,可排除C、D选项。图乙、丙中的b为c的两倍,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有可能为染色体数的两倍,反之不成立,因此b应为DNA分子数,c应为染色体数。【答案】A
4、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细胞形成过程的顺序为①―→③―→②―→④
B.这些状态下的细胞不发生ATP水解
C.①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③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D.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与该过程有密切关系
解析:细胞分裂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即发生ATP水解。①为精原细胞,②为次级精母细胞,③为四分体时期,④为精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因此与线粒体、核糖体有密切的关系。【答案】B
5、下图是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分裂期间可形成8个四分体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解析:8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能形成4个四分体;图中a与b,c与d分别含相同染色体组合;该图为“雄果蝇”细胞,故a~d均为精细胞,无卵细胞或极体。【答案】B
6、如图表示某生物几种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仅bc段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e产生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
D.fg段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解析:题图中a~e为减数分裂,e为受精作用,e~h为有丝分裂。ab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b~e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e产生的原因是受精作用。【答案】D
7、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 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解析:C1与C2是由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DNA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C1与C2的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相同。S1与S2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到两个子细胞中,二者核DNA数目相同,但同源染色体可发生交叉互换,同时同源染色体分离,从而导致S1、S2中遗传信息有差别。【答案】B
8、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  )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图中a段是有丝分裂过程,b段是减数分裂过程,LM段是受精作用过程,c段是有丝分裂过程。在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MN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OP段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GH段染色体数目的2倍。解本题时,应注意两个指标(核DNA含量、染色体数目)是不对称的。【答案】A
9、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后,同一个着丝点上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绝大部分相同,少数部分不相同,因此来自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有②与③、①与④。【答案】B
10、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该是(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C.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解析:用线条代表染色体绘制图解再造试题情境(如图),展示试题所述生物学现象的过程。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搞清楚如图所示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复制与分配情况(AA、bb表示一对相同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答案】D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19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
来源:互联网
‘2019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1.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细胞Ⅱ中由A、T、U构成的核苷酸共有5种,该细胞中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生的物种共6种C.②中产生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⑥中被利用,需经过磷脂分子层的层数是8D.Ⅴ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是消费者2.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但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的种类相同B.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C.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且其分裂能力较强D.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B.凡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C.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D.Aabb(黄皱)×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 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如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⑤和ATP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B.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C.人体该过程消耗的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5.下列关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合理的是()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C.过敏反应和艾滋病依次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缺乏造成的D.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6.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B.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10%~20%D.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研究不同盐溶液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水稻幼苗放入培养液中培养,并用不同的盐溶液进行处理,每隔2天测定水稻的相关数据和生长情况(如图).(1)提取光合色素所用试剂是,色素提取液置于适宜的光照下(能/不能)产生氧气;分离后得到色素带由下到上的第二条色素带主要吸收光;.(2)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作用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导致气孔导度,加入CaCl2溶液的组和其他组相比,气孔导度;CaCl2溶液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与此.(3)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首先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降低了叶绿素的含量,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减少;同时下降,直接导致CO2的固定速度下降,最终造成净光合作用速度降低.CaCl2溶液能够缓解NaCl溶液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且第2天的缓解效果是第4天的倍.8.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若不知两对基因(和,和)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研究.Ⅰ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a.,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b.,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Ⅱ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①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用分数表示).②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若对杂合子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倍体.9.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分泌的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分泌的激素增加,这种激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是.(2)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3)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它特异性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人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据上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以下内容为系统自动转化的文字版,可能排版等有问题,仅供您参考: 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高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4 月份)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
1.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6
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 )
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细胞Ⅱ中由 A、T、U 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5 种,该细胞中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生的 物种共 6 种
C.②中产生的 CO2 进入同一细胞的⑥中被利用,需经过磷脂分子层的层数是 8 D.Ⅴ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是消费者 2.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但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的种类相同 B.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C.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具有细胞周期,而且其分裂能力较强 D.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关于遗传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密码子的简并性对于当某种氨基酸使用的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 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B.凡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染色体 数目不一定是其体细胞的 2 倍
C.判断生物进化及新物种依据依次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D.Aabb(黄皱)×aaBb(绿圆)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 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4.如图为人体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⑤和 ATP 中所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B.启动该过程必需的有机物①和胰岛素、生长激素一样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均呈紫色 C.人体该过程消耗的能量可由淀粉、蛋白质、脂肪氧化分解提供 D.核内形成的④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 5.下列关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合理的是( )
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能进行极性运输,根不具有向地性,茎也无向光性 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过敏反应和艾滋病依次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缺乏造成的 D.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增加,所以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 6.下列表示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其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正
A.图中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B.呼吸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失的能量占同化量的比例较小 C.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占摄入量的 10%~20% D.从图示可知,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不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满分 39 分)
7.研究不同盐溶液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水稻幼苗放入培养液中培养,并 用不同的盐溶液进行处理,每隔 2 天测定水稻的相关数据和生长情况(如图) .
(1)提取光合色素所用试剂是
,色素提取液置于适宜的光照下
(能/ 光; .
不能)产生氧气;分离后得到色素带由下到上的第二条色素带主要吸收
(2)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 NaCl 溶液的作用下,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发生 渗透失水,导致气孔导度 度 ,加入
溶液的组和其他组相比,气孔导 .
;CaCl2 溶液对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与此
(3)结合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出,首先一定浓度[]相关文章: 1/7页关于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训练试题及答案
关于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训练试题及答案
【www.ruiwen.com -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下图所示,图甲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处于图甲、图乙的细胞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B.处于图甲a和图乙B→A时期的细胞可进行DNA复制  C.处于图甲、图乙各时期的细胞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  D.处于图甲b时期的细胞,若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解析 图甲中a和c、图乙中B→A时期都为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图甲中b和d、图乙中A→B都为细胞分裂周期的分裂期;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若为某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答案 C  2.下列有关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较短,分裂期时间较长  B.分裂完成后两个正常子细胞的DNA序列相同  C.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间期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这个时期为细胞分裂期准备了条件,细胞内部会发生很复杂的变化。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是整个细胞周期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因而其占用的时间一般比分裂期长。  答案 A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间期时间最长;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前期、中期与后期的染色体数不相等;赤道板不是一个真实结构,显微镜下不可能看见;在该实验中,细胞已经死亡。  答案 B  4.下图所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是 ( )  解析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所以看到最多的是处于间期的细胞。B图中具有核膜、核仁,且染色体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为分裂间期。  答案 B  5.在一个细胞周期(间、前、中、后、末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  A.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形成  D.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解析 A项,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B项,染色体数加倍在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C项,细胞板出现在末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D项,着丝点分裂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在后期开始,末期结束。  答案 A  6.某同学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4块装片1~4号,则最可能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是  A.1号,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B.2号,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  C.3号,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染色体散乱排列  D.4号,细胞膜向内明显凹陷  解析 1号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2号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细胞为植物细胞;3号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4号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答案 D  7.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③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 ④二倍体生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 明确二倍体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因为没有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现象;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的每一极都有相同的一套染色体,每一套染色体都和体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并且每一极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DNA的分配是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可以结合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特点记忆。  答案 B  8.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 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答案 :B  9.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几个时期的示意图,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②期与③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相等  B.④期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  C.①期的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  D.③期是观察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解析 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  答案 D  10.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B.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C.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解析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分为三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主要区别是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虽然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但遗传物质要复制,以保证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答案 A  11.图甲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O~b或f~h,其余时间消失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答案 D  1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图中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 )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主要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因此应选择细胞周期短(分裂  旺盛)且分裂期相对较长(看到的分裂期细胞多)的材料。  答案 D  二、多项选择题  13.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B.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最可能是同位素标记法  C.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的时期是d和e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解析 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时期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e时期有1个DNA分子;洋葱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所以C、D错。  答案 AB  14.如图是表示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曲线各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E表示的是分裂末期,则e段的核DNA含量 和c、d段的不同  B.若B到E是分裂期,则b段是DNA复制时期  C.若A是分裂间期,B到E是分裂期,则ab段比cf段经历的时间短  D.若A到E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则c段表示的是分裂前期  解析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大约占5%~10%。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中,核内DNA量均相等。  答案 AC  15.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  B.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酸,避免与碱性染料发生中和  C.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平整状,稍有重叠也可,不影响观察  D.当看到一个中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它如何进入后期、末期,以观察从中期至末期发生的变化  解析 观察到的装片上的细胞都是死细胞(因为在解离时,细胞已被杀死),不管其处于哪个时期,都不会再继续变化。所以观察一个中期细胞只能观察分裂中期的特点,故D有误。压片时,只有将细胞压成单层,才能看清细胞中的染色体、纺锤体等结构,准确确定其所处时期。故C有误。  答案 AB  三、非选择题  16.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示意图如下,请据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B中染色单体数为0的原因是 。  (2)图C中染色体形态最清晰,此时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 。  (3)如果B、A表示两个连续的时期,则A为 期。  (4)图C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哪几个时期? 。  (5)染色体组数等于4的时期可用A、B、C三图中哪幅图表示? ;含同源染色体的是哪几幅图 。  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成为一条染色体  (2)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末 (4)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5)B ABC  17.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用洋葱根尖作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进行 等操作才能实现;在该实验中,若只跟踪分生区的一个特定细胞,则无法同时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其原因是 。当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观察染色体时,若要提高视野的亮度,应调节 和 。  (2)将常温下培养洋葱的装置移到冰箱的低温室(4℃)内再培养一段时间,取根尖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 。  (3)以下是几位同学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情况,请分析: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玻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多时间,找不到细胞。  ①甲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  ②乙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  ③丙操作上的错误是 。  (4)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为12小时,显微镜下计数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如下:间期880个,前期67个,中期18个,后期和末期35个,计算间期所占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  (5)有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周期各时期的长短,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误差。因而对整个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有 。  ①取材时间 ②根尖培养温度 ③解离时间长短 ④载玻片厚度 ⑤计数的细胞是否属于分生区细胞 ⑥细胞周期各时期区分是否准确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1)要将细胞分散开,可以采用解离、捣碎、压片等方法。在一个视野中找不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可以移动装片进行寻找,因为细胞在解离时已经被盐酸杀死,不能再继续进行分裂。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增加视野的亮度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2)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降低甚至丧失,有丝分裂所需能量减少,已经发生分裂的细胞可能停止分裂,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题中所述的3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是很多同学经常出现的问题,染色前一定要漂洗,染色后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再制片,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5)实验中的许多操作步骤和操作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但载玻片厚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只  是对观察实验现象产生一点影响。  答案 (1)解离、捣碎、压片(写出任意一项即可) 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 光圈 反光镜 (2)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3)①没有漂洗 ②没有滴加清水 ③应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再用高倍镜观察 (4)10.6 h (5)①②③⑤⑥
本文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生物同源染色体图例分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