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列色、荷兰的苏州农业技术学院如何?这么牛?

荷兰一个农业小国怎么做到养活世界的?
  全世界的农业,荷兰显得独树一帜,凭借那么点地方,不如中国一个省,是怎么做到养活世界的?
  从面积上看,荷兰是农业小国,但从影响上看,荷兰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
  荷兰的农业奇迹
  荷兰一个名叫Jacob van den Borne的农民有一片马铃薯地,他每公顷田地的马铃薯产量稳定在20吨以上,而全球马铃薯的产量平均下来大概是9吨/公顷。
  这只是荷兰这个国家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一片普普通通的马铃薯地。
  荷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而对于人们长期认为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荷兰几乎都不具备。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荷兰在近20年前喊出了“用一半资源,产翻倍食物”的口号,许下了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国家承诺。
  自2000年至今,荷兰关键作物的用水量减少了90%,并让温室作物几乎完全摆脱了化学杀虫剂。此外,自2009年起,荷兰的猪肉与畜牧业生产者使用的抗生素也减少了60%。
  以西红柿的水足迹为例,荷兰在除主要作物之外的农作物上使用的资源也远小于全球平均值 数据来源:JASON TREAT, NGM STAFF; KELSEY NOWAKOWSKI. SOURCES: FAOSTAT; ARJEN HOEKSTRA, UNIVERSITY OF TWENTE; STATISTICS NETHERLANDS (CBS),单位有换算
  如今,荷兰每年农产品的出口总值位列全球第二,而排名第一的美国国土面积就有270个荷兰那么大。除了成熟的农作物,在全球蔬菜种子贸易中,超过1/3的种子也培育于荷兰。
  从天空俯瞰荷兰,你会发现奇迹般的景观――地面被一块块不同的田地拼凑着,由于荷兰的农业标准,其中大多数的田地都非常小,并且还会被喧闹的城市与郊区分割开。在荷兰核心的农业种植地,摩天大楼和制造业工厂的附近,就是马铃薯地、蔬菜大棚和猪舍。可以说,荷兰超过一半的国土都被用于了农业与园艺。
  数据来源:JASON TREAT, NGM STAFF; KELSEY NOWAKOWSKI. SOURCES: FAOSTAT; ARJEN HOEKSTRA, UNIVERSITY OF TWENTE; STATISTICS NETHERLANDS (CBS),单位有换算
  当然,最显著的就是蔬菜大棚建筑群,有的大棚建筑群占地面积高达175公顷(2625亩)。他们就像巨型镜子一样蔓延在荷兰国土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到了夜晚则会从内部发出光芒。
  日光下的荷兰温室大棚 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夜晚下的荷兰温室大棚 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大棚里植株生长的气候被严格控制着。正因如此,这个距北极圈只有一千多公里的国家却能够成功种植喜温性蔬菜西红柿,并成为一个西红柿出口大国。值得一提的是,荷兰马铃薯和洋葱的出口总值高居全球之首,而全部蔬菜的出口总值也位列全球第二。
  数据来源:JASON TREAT, NGM STAFF; KELSEY NOWAKOWSKI. SOURCES: FAOSTAT; ARJEN HOEKSTRA, UNIVERSITY OF TWENTE; STATISTICS NETHERLANDS (CBS),单位有换算
  缔造奇迹的智囊
  荷兰农业背后的智囊团来自瓦格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WUR)。在国际上,这是公认的农业研究首府,而在荷兰国内,WUR则链接了荷兰“食谷”(Food Valley)的方方面面。
  正如硅谷(Silicon Valley)曾经孕育了一大批伟大的科技公司,“食谷”也充斥着年轻的农业科技公司与实验农田,而瓦格宁根大学之于“食谷”的意义就如同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
  WUR下属植物科学课题组(Plant Sciences Group)的主管Ernst van den Ende将其精力一分为二,除了做课题组的科学研究之外,也监督着9家商业公司的研发。学术研究由科学驱动,商业研发由市场驱动,而他认为只有同时落脚在这两者才能克服未来的挑战。
  他所说的挑战是――在未来40年时间里,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地球必须生产出“比历史上所有农民在过去8000年里收获的更多食物”。
  “食谷”里的梦想家们都在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他们或是瓦格宁根大学的学生,或是年轻的农业创业者。去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用视频记录下了他们为未来创造的无限种可能。
  从左至右的方案目标:管理蔬菜大棚、传播有机种植、让吊兰成为商业作物
  从左至右的方案目标:管理森林资源、根治香蕉疾病、用LED灯提高黑莓产量
  从左至右的方案目标:提升作物可持续性、通过生物科技改进废水处理、引入技术与创新
  抱着同一个目标,解决彼此的问题
  荷兰的可持续农业理念早已走出大学和公司的实验室,进入到了成千上万普普通通的家庭农场里。比如,一个名为Ted Duijvestjns的农民把西红柿种在了玄武岩和白垩岩高速分离出的纤维上,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打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完美共存的永续生态。
  “我们自给自足,雨水是我们唯一使用的灌溉资源。”
  Ted的想法不是自己闭门造车的产物,荷兰的农民会定期去瓦格宁根大学和研究者们进行交流。
  “这就是我们能够凭借创新持续进步的原因”,Ted说,“来自各个地方的农民抱着一样的目标聚在一起,交流不同的观点,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自己所有问题的答案。”
  荷兰一家建造在房顶上的农场,里面有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鱼产生的废物滋养作物,作物的生长则为鱼过滤水质。 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用鱼废物滋养的西红柿植株比在普通温室大棚里的高,图为屋顶农场内部及其创始人Paul Jeannet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荷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正如前文Ernst van den Ende所说,在未来40年时间里,地球必须生产出“比历史上所有农民在过去8000年里收获的更多食物”,荷兰农业发展的目标就是用创新去避免人类很有可能遭遇的温饱问题。
  这样的理念体现在了太多荷兰农人的身上,比如Koppert在上世纪因为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决定从化学肥料的研发转到生物防治,如今,他的成果Koppert Biological Systems已经成为了全球生物防治的标杆。
  而在瓦格宁根向南的4000英里外,SoilCares公司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个小型手持设备,通过和手机程序的连接,农民能够在不到10分钟内获知土壤的详尽信息与施肥、营养建议,这样的技术服务根据农民所在的区域与生产的作物定价,售价并不昂贵。
  Soilcare收集的全球土壤数据库发展情况
  棕色:无数据;黄色:准备销售;橙色:正在校准;绿色:实行操作
  数据来源:soilcares.com
  瓦格宁根大学里的土壤博物馆,馆内收集了1200多份来自全球各地的土壤 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此外,荷兰也引领着全球种业。2016年荷兰出口的种子价值17亿美元,但荷兰的公司并不销售转基因产品。其中一家名为Rijk Zwaan的公司为全球超过25家的蔬菜集团提供高产种子,其中很多种子天然能够抵抗田间主要的害虫。
  Heleen Bos负责Rijk Zwaan公司的有机产品和国际发展计划,她已经做到让单个低于0.5美元的温室西红柿种子,逆天地产出150磅产量的有机西红柿(约68公斤)。
  在记者采访她之前,他们都以为她会重点谈论这份成就,但她却说起了千千万万还无法吃上足够食物的人们,其中大多数是妇女与儿童。
  瓦格宁根大学的学生来自全世界,他们将带着荷兰的创新解决方案,回到他们的祖国 来源:美国国家地理
  WUR的动物科学课题组负责人Martin Scholten说,“我们常常会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出现在我们每一次的讨论中。”
  许多人说,荷兰农业的过人之处在于精准、高效的技术,但其实创新技术仅仅是最终的表现形式,而真正促成这些技术的想法,是源于瓦赫宁根大学里学术与商业的联结,源于荷兰的普通农民与高校科研人员的联结,源于荷兰与全人类的联结。
  作者傅馨莹National Geographic. This tiny country feeds the world.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7/09/holland-agriculture-sustainable-farming/.
  “堂主5小时农业演讲”,已开启免费试听
  扫描下图二维码进入视频课程为什么荷兰的农业特色小镇这么有声有色?
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从东到西130公里,从南到北400公里,国土面积41864平方千米,仅是美国的1/270。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每平方英里有1300多名居民。曾经有人认为,要想发展大规模农业,荷兰几乎需要将所有资源都投入其中。然而,这个欧洲小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额达29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法国,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三,净出口为全球第一。花卉生产居世界首位,年出口约50亿欧元,占世界市场的43%。
荷兰的特色小镇正是以农业为起点发展而来。乍一听,农业小镇会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的描述,但荷兰的农业特色小镇却并非如此。以荷兰最为人所熟知的小镇利瑟为例,这个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仅22400人的农业小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春天”。荷兰众多优秀的农业小镇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在充满魅力的农业小镇外表之下,其实是高度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的运营。
特色小镇的农业奇迹
荷兰拥有近400个自治城市,其中人口超过20万的仅有6个,人口占比16%,而人口低于十万的小城镇的人口占比达到了65%,有361个。在荷兰的城乡发展历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荷兰政府对农业小镇的发展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完善经营环境和支撑系统。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兰农业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之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度现代化的农业面貌,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商业运作等方面。
荷兰的玻璃温室集群
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世界一流玻璃温室农业,起因于它的“先天不足”。荷兰土地资源有限,且光照条件差。这样的限制性因素并没有成为制约荷兰农业发展的障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荷兰温室开始发展,他们依托玻璃温室技术,发展设施农业,突破了这些限制瓶颈,并让这个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强国之一,创造了农产品出口全球第二的奇迹。
在荷兰的农业构成中,畜牧业50%,园艺业38%,农田作物12%,园艺与农田作物之和占据了半壁江山。大约20年前,荷兰人做出了“可持续农业”的国家承诺,其口号是“用1半资源生产出2倍的粮食”。自从2000年以来,许多荷兰农民都减少了关键作物对水的依赖,减少幅度达90%。他们几乎完全放弃了在温室中使用化学杀虫剂的做法,自2009年以来,荷兰的家禽和家畜生产商已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了60%。
库肯霍夫: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代表
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个鲜花球茎,全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两朵。其中郁金香球茎有30亿个,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能够围绕赤道7圈。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南80公里处,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园——库肯霍夫。占地28公顷的库肯霍夫由郁金香、水仙花、风信子,以及各类的球茎花构成一幅繁茂的色彩,恰似坐落在花毡中间的春天的花园,园中各种花卉达600万株以上,有很多稀有的品种。
库肯霍夫的花田
如果仅有园艺农产品的生产,库肯霍夫是不可能有如今的知名度的。作为郁金香产区,库肯霍夫起步于农业,但成就它的,是其高度商业化的运营。每年的春天,库肯霍夫都会举行为期八周左右的花展,同时还安排许多相关的活动,包括园艺与插花等的工作坊、各种主题的展览等等。例如,2013年最让人瞩目的活动是花帽展览,展出花卉在帽子设计方面的运用。展览展出了年代由 Dior、Chanel 等奢侈品牌设计师设计的古董花帽,以及来自世界各地100位的设计师与艺术家以花为主题所创作的作品。
在克肯霍夫花园里还可以见到木屐这一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身形高大的木屐师傅向游人讲解了木屐的一些历史和用途,随后将一块木材放在刨木机上,很快转出一个大洞,然后熟练的磨滑表面。一双木屐通常要涂抹数次光油,这样既防潮又耐穿,尤其适合荷兰湿地的地形,一位技术老道的木屐师傅,只要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只木屐的制作。
除却一般的造型,库肯霍夫的木屐还分园艺型、新婚型、滑雪马靴型等,因应不同的需要,大部分是防水之用,只有新婚型的木屐需要精雕细琢,两只鞋分别写上新郎新娘的名字,当地人在婚礼过后这双木鞋便要永远的保存在夫妻的房间之中,象征永结同心。
荷兰特色小镇一瞥
库肯霍夫以花为主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商品,这些极富本地色彩的商品成为国际市场的宠儿。可以说,当今的库肯霍夫,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体验式鲜花购物中心”。
荷兰农业特色小镇之鉴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荷兰的农业小镇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国内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果对荷兰农业小镇的发展做以梳理,可以发现一下几点:
1.运营模式比短期补贴更重要
健康的运营模式,帮助荷兰农业小镇克服了土地规模较小造成的劣势。对于相关产业的从业者,针对性的教育,以及建立在各地区需求基础上的技术研发推广系统,不仅保证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与高附加值,还培养了完整的产业人才体系,产品的生产者、技术的研究者、商业的运营者各司其职,发挥协同效应。工作的目标始终是为了提升农业小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仅仅保护农民的短期利益,用工商业的经营方法塑造农业生产环境,提升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温室
2.前店后厂、三位一体的商业集群
荷兰的奶牛业与园艺业的专业化水平在世界享有盛誉。这种专业化形象不仅来自规模的空间集中、区域分工和产业化,还在于农产品交易的高效率。荷兰农业小镇既是高度现代化的农业产区,也是农产品的大宗交易市场,同时又是面向普通游客展览、体验的“特色购物中心”。这种前店后厂、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最大幅度的提升了其商业竞争力。
如画的荷兰农田
3.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荷兰发展了完善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大学等研究机构为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大幅度提升了农业的自动化水平,解放了更多的人力资源,本地的加工和食品制造企业解决了国内农产品剩余的问题,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资源又推动了当地商业、旅游业的发展。这种后端到前端的深度整合使得本国农业劳动力和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尽可能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被推高。
破除对传统农业的偏见,放下农业和商业割裂与对立的传统思维,以商业的视角整合特色农业资源,荷兰超级农业特色小镇成功背后的现代化工商业思维,对于国内众多以农业资源起步的特色小镇,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荷兰现代农业的几个亮点及启示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荷兰现代农业的几个亮点及启示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荷兰农业闻名世界的原因,中国农业该如何赶超?
搜索热词:
荷兰农业闻名世界的原因,中国农业该如何赶超?
日&#32;11:04&&中国智慧农业网 &&作者:&&<span id="hitcount
荷兰,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郁金香的世界,风车的王国,伦勃朗与梵高的艺术圣地”。这是一个有花有草,有诗有酒的国度。荷兰的美景经常引无数游客驻足或往返。其实,比荷兰的花海、美景更著名的,是荷兰的农业。荷兰作为一个资源贫瘠的欧洲小国,一跃成为在国际贸易赛场上屡获“金牌”、“银牌”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可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年降水量大致为834毫米,适宜大多数作物的生长。荷兰的自然资源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它却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竞争力。荷兰选择的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发展道路。荷兰农业的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即通过资金密集的先进技术实现高效益。荷兰对科技发展极为重视,全国教育和研究经费占到国家总预算的19.1%,远高于其他部门,而农业科研则是其中的重要领域。2008年,政府农业研发支出达到4.11亿美元,明显高于英国等欧洲大国。此外,荷兰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三位一体”,由农业、自然及食品质量部统一负责,有效整合了资源,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便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依靠科技和国家的支持,荷兰农业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原因都是荷兰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那么,作为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荷兰农业世界闻名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荷兰由于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今荷兰共有12万个农场,其中种植业平均每个农场50公顷,畜牧业平均每个农场40公顷,园艺业平均每个农场2公顷,所有各种农场平均规模为16公顷,合240市亩。这种较大规模并连成一片的农场适合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寻求规模效益。同时,荷兰的温室农业,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以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专注优势领域,打造产业精品荷兰的花卉产业闻名世界,被誉为““花卉王国”。虽然世界各国都有花卉产业,而且,有的国家还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生产资源。但是,都没有像荷兰一样使花卉业成为真正的大产业,即每年出口规模达到几十亿美元,还能吸引无数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旅游赏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荷兰将花卉产业视为核心优势,采取了精品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在荷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花卉产业举足轻重。据估计,在25万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中,有近9万人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2007年,荷兰共有纯种植业农场24853个,其中,花卉园艺农场9035个,同样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此外,荷兰花卉产业链完整,花卉育种、育苗、生产、交易和流通等环节科学分工、高效联动,推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三、&国际化市场体系的建立荷兰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很强。1992年以后,欧洲内部壁垒消除,是的欧洲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于是,荷兰农业看准了欧洲国际市场,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利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港的海运优势使其成为欧洲大陆农产品分销中心。同时,由于荷兰位于欧洲的西北部,位于英、法、德等大国及比利时、瑞典、挪威丹麦等国之间。英、德等国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农产品大量需要进口,法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荷兰农业却与其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荷兰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农业。四、&发展订单农业,规避市场风险订单农业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中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同时,订单农业使农产品在生产之前就已经明确了销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价格波动和市场供求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荷兰的花卉蔬菜通常在温室中生产,价值大、成本高,受市场风险的影响更明显。因此,荷兰农场大都采取订单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只需承担生产风险,按照订单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其经济效益因而更加稳定。五、&合作社的建立荷兰的农业合作社广泛存在并发挥作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多个领域。荷兰农业合作社实行多重会员制,即一个农民可以同时成为几个合作社的社员;为了保护合作社的利益,全部农业合作社都被组织于全国农业合作局,全国农业合作局的职责主要是代表合作社的利益,协调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协调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推动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合作社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作社的加工、销售活动,使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发展了农业一体化经营。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沉寂了这么久也该向农业强国逆袭了吧?可是面对如此强大的荷兰,中国该如何赶超呢?一、&打造精品农业精品农业不完全等同于三高农业,即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它同时还有高市场竞争力、高价格、高收益的特点。精品农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变量因素多,只有把生产经营的决策权交给生产经营者、交给家庭,才能适应这一状况。所以发展精品农业,还必须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坚持和稳定家庭承包制。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这就为打造精品农业提供了基础。中国地域辽阔、物种资源丰富不仅是农业开发较早的国度,且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这些都为发展精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个基础上中,中国该如何做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农业呢?1、&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做强做优出口农业。3、&重视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4、&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生产要素制约瓶颈,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二、&注重农业市场化注重农业市场化是加速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三农”政策的推进,使得我国农业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农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农业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农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农业市场化程度滞后于我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对此,我国必须:1、&建立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建立以初级贸易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网络体系。2、&建立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机制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建立的同时,必须相应地建立起国家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保护机制,以弥补自由市场机制的缺陷,保证农产品市场价格体制的正常运行。三、&抱团前行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合作社,不但加强了补助力度,同时在用地、经营等方面发布了优惠政策,农民创建合作社的兴趣大增,中国步入了抱团取暖的时代。此外,中国许多地方实施的“公司+农户+基地”的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已经横跨了产、供、加、销及信贷等多个行业领域。沿着这种股份合作制道路不断前进,也必将加速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程度。四、&发展第六产业“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但是我国依旧要以农业为主体,加速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使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荷兰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对农产品的大进大出、深度加工增值和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所谓大进,就是大量进口初级农产品;所谓大出,就是将本国生产的与国外进口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使其附加值大大提高,然后再出口创汇,从而使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弱,特别是深度加工增值效益低,正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之所在。中国农业不仅要在品种、质量上打造壁垒,同时也要在销售服务上争创世界之首。商机时时有,就看你如何把握。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更应找准时间,用对方法,在农业领域大展身手,让中国的农业成为他人的口中的又一传奇。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Android/IOS
Android/iOS12张图告诉你,荷兰是如何成为世界农业第二强国的
我的图书馆
12张图告诉你,荷兰是如何成为世界农业第二强国的
&荷兰,欧洲的一个小国,面积不足中国最小的一个省,人口1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可是,10多年来,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银牌”得主!这里还没有包括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等)和渔业产品。 1.荷兰,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全国约有1/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围湖造田。2.荷兰地势平坦,降雨充足,但光照不足,全年光照时间只有1600小时左右。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附加值高的园艺作物。3.20世纪60年代,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为目的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4.荷兰至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温室农业通过从私人银行和国外贷款中获得大量资金,迅速发展起来。在7%的耕地上建立起1万公顷面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温室,大力开发适宜温室生产的高产值的作物品种,使园艺作物基本上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也使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5.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专用的、高度自动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及符合环境要求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使荷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占很大份额。农产品和蔬菜有60%以上经食品和饮料制造业加工成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最终产品。发展最快的产品有:干酪、肉类制品、巧克力、糖果、马铃薯制品和饮料。目前,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营业额约占荷兰工业总额的近30%。 6.荷兰走农业生产与园艺农业相结合的道路,是一个以贸易立国,进出口额通常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0%以上,其农业的出口率高居世界第一。人均创汇率高。按农牧渔业以及涉农部门的就业人数平均,每人创汇超过48 691美元,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7.荷兰农业土地生产率名列世界第一。 荷兰约有25万劳动力直接从事农牧渔业,不足劳动力总数的4%,劳动生产率稍逊于美国,但土地生产率大大高于世界各国,名列世界第一。 单位面积土地的创汇率高。荷兰的农用地(即耕地和牧场)总面积约197.1万公顷,每公顷的净出口额达到15 008美元,即每平方米农用地1.50美元,更是许多国际望尘莫及。8.荷兰高标准的水利和防洪设施"三角洲工程"的完成,使荷兰高标准防洪大坝和内河堤坝的长度达到了2800公里,堪称世界第一。无数条整齐交错的排水沟渠保护着农田,使低于海平面4至6米的农田也能获得高产,为世界奇观。9.荷兰玻璃温室的面积世界最大。全国的玻璃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1万公顷,占世界温室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特别是在西部的威斯兰地区,温室集中连片,设施先进,以"玻璃城"驰名于世,常年为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花卉、蔬菜和花球茎。 10.荷兰的农业合作社遍及农业的各个环节和领域。通常一个农户都会加入1家以上的农业合作社,分别处理农业生产前、中、后的各项事宜。但上百年没有改变的是,农业合作社一头连接着农户,一头连接着市场,成为“田间到柜台”之中不以为自身谋利而设置的合作机构。拉博银行正是荷兰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副产品”。从最初的农民信用合作社发展起来到如今,它已经成为荷兰第二大银行,在全球银行中排名第31位。11.荷兰的牲畜设施、兽医兽约、种畜育种、牲畜饲料和饲喂技术都十分先进。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是一所研究生命科学的著名高等学府,农业学领域在世界排名第一。荷兰农民从事养殖有专家指导,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听说中国农民种植养殖也有人指导了,当中国农民种植和养殖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会用手机上“云种养”平台咨询专家,云种养是全球最大的农技问答软件,由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天龙创立于2015年,里面集合了2万名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专家,保障农民朋友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2分钟内得到专家的响应,云种养目前已累计解答上百万个问题。12.荷兰农民通过"大进大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改善农业结构,用知识和资金替代土地,大量使用适合自己国情的农业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方面,许多指标名列世界第一、第二,创造出了常规农业难以想象的高生产率,成为人多地少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北农业大学分数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