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这几年基本被美国全面打压中的比较厉害,但是在某些领

孩子想去美国读文科,该做哪些准备?

当你的孩子站在你的面前,告诉你,他想去美国读文科的时候,相信以上这些问题会一直在你的脑子里打转,挥之不去。

毕竟,如今大多数的家长还是在国内接受大学教育为主,特别是大学本科教育,在学生时期,我们听到最多的话还是那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工作后,向我们迎面扑来的房地产潮、金融潮、互联网潮也似乎和文科搭不太上边。能不焦虑吗?

前段时间,爸爸真棒特意邀请了哈佛耶鲁两大“男神”进行深度对话,主题就是越来越多孩子选择,也让越来越多爸妈关心的,在美国大学读文科的话题。

巧的是,两位男神均为文科出身,哈佛“男神”魏阳老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系专业,目前是科罗拉多大学历史系教授;耶鲁“男神”芝麻老师则是耶鲁大学“非洲研究”专业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两位文科大咖谈文科教育,再合适不过了。

“爸爸真棒”专栏作者,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现在科罗拉多大学任教

耶鲁“非洲研究”专业第一个中国毕业生;毕业后在美国顶级智库就职;业余写出畅销书,文章及调研报告被顶级期刊及联合国引用; 曾去40+国家调研旅行

可没想到的是,还没开讲,魏阳老师就先把文科教育这个概念给推翻了。他说:

下面的文章即为魏阳老师演讲内容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文科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和中国文科都有哪些不同吧。

我们在谈论美国“文科”教育的时候,我们应该谈论的是美国“文理”教育。这是我们首先要矫正的一个观念,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文科和美国大学提供的文科教育其实不是一回事。

中国式文科≠美国式文科

在中国大学,说到文科,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文、史、哲,同样,说到理科的第一反应就是数、理、化。文科生和理科生,似乎是来自不同星球的物种,是水火不容、天然分开的。

但到了美国综合性大学,特别是比较好的学校,以上我们中国人认为的文科和理科,却被安排在了同一个学院,叫做文理学院School of Liberal Arts),甚至还有以本科教育为主,规模小而精的Liberal Arts College(文理学院)。

那么,在“不区分文理”的美国综合性大学里,与文理学院相对应的是什么呢?法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音乐学院等等。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都是比较强调应用和专业的学院。

中国大学:文科vs理科

美国大学:文理科vs应用型学科

有趣的是,在绝大多数的比较好的综合性大学里,本科生是不能直接申请应用型学院的。比如在哈佛大学,本科阶段不提供商科教育。换句话说,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那你必须拿到四年本科的学位之后,才有资格进行申请。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美国大学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它背后的理念是什么?

故意不让本科生成为专家

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顶尖大学,不需要你在本科阶段有一个职业意义上的专业,而是希望你能够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门类,经过4年的学习积累之后,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知识广博的完整的人,再来进行专业学科(法律、医学、商学等等)的学习。换言之,哈佛大学故意不让你在本科阶段成为一个专家。

不止是哈佛大学,美国排名靠前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都奉行这个教育理念——Lib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Arts Education)

由于中国的Liberal Education还在起步中,目前的中文翻译比较混乱,有翻译成“博雅教育”,也有翻译成“通识教育”或“自由艺术教育”。

文理分科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历史溯源

如果我们要再深挖,为什么美国大学会形成博雅教育,而中国大学普遍实行文理科教育?我们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追根溯源。

中国大学 目前的教育体系来源于1952年的苏联教育体系,它不要求文理打通的训练,而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工具型人才。比如我们刚进大学就会分到各专业系,在特定专业系的管理下,我们学习4年的哲学、心理学、化学、会计学、法律等等。

美国大学 奉行的Liberal Education概念最早来自于古希腊罗马。在那时候,城邦里的主人叫做自由民,他们培养的是城邦的接班人,而不是臣民或工具型人才,理应进行自由式教育。这也就是为什么博雅教育又被翻译作自由式教育,英文叫Liberal Education,Liberal在英文里的意思,就是自由的、开明的。

▲拉斐尔的著名油画作品《雅典学院》。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自由民以一种叫做“自由七艺”(la liberalaj artoj)”的方式来训练自己的小孩,“la liberalaj artoj”的原意是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这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的,包含:文法、修辞、逻辑学(我们称之为文科)、算数、几何、天文(我们称之为理科)和音乐(我们称之为艺术)。

从一开始,西方教育的传统就是文理不分家的。

广博的知识、可转换的技能和完整的三观

”博雅教育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赋予个人以广博的知识与可转换的技能,强烈的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它让个人对重要问题进行挑战性的接触,更多地强调一种学习的方法,而非某一门课程或某种专业领域的研究。”

这段话你可能已经看到过很多遍,但博雅教育到底教些什么?文中所提到的广博的知识、可转化的技能和强烈的“三观”具体指哪些内容呢?我们今天来给大家作详解:

这应该很好理解,你的涉猎的知识一定要非常广博,文科、理科都要懂一些。换句话说,不能偏科。

我们还是以哈佛大学为例子:

如果你在哈佛大学读本科,并选择了化学作为你的专业。你的化学专业课程只占所有课程的40%的学分,而其他60%的学分,就是 我们前面所说的博雅教育的部分。

你会有三门涵盖文理的必修课程:数量推理、写作与外语。

你还要修平均分布在以下三个领域的通识课程:

① 艺术与人文,比如文学、历史、艺术史、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② 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等。

③ 自然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哈佛大学课程安排的目的,除了培养知识渊博,“三观”完整,可以同时理解不同学科的的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人才(即跨学科人才)之外,也帮助学生发展出一种在各个领域之间可以转化的技能

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不是作家、艺术家的专利,作为一个建筑师,你需要想象力;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你更是需要巨大的想象力。这种能力是不分文理科的。

最重要的是,未来到了每个行业中间,领导者和一般员工最关键的区别就是领导者更喜欢挑战自己,让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② 批判性思维(自我批判的精神)

不管你未来走文科还是走理科,你都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它会让人在面对所有的既定理论和观点时,都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甚至包括他们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无论你读书、看社会新闻或和任何人讲话的过程中,一方面你要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你要时刻保持尊重性的怀疑。你会仔细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有道理,什么地方有逻辑上的错误,并进行证明。同样,你也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有错误,这是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

理解是比评价要困难的多的一种技能。评价他人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尺度(标准),符合标准就是好,不符合标准就是不好。但如果你想要理解他人,则必须深入了解到他背后所有的社会因素,比如出身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等,只有当你考虑到所有的因素之后,你才能理解他人的行为。

比如“重男轻女”这个现象。你可以简单的进行评价,对或者不对。

但当你想要进行证明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理解力。只要你稍微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在中国的农村,在社会保障机制不那么完善的地方,女孩子会出嫁到男方家里。如果你家里只有一个女孩的话,那么你们的养老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这时候你会发现,“重男轻女”并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社会保障的问题,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

④ 准确流畅的表达、倾听与合作

假如你未来成为了一个物理学家,当你需要向某公司或是国家机构申请研究基金时,你会意识到准确和流畅的表达的重要性。因为你面对的大多是外行人,而你可能只有15-20分钟的时间,你必须用外行人听得懂的话,向他们讲清楚最前沿的物理研究,并让他们给你研究经费。准确和流畅表达,这是一种在中国大学一直不太受重视,而欧美大学却非常强调的技能。在美国,如果你没有掌握这项技能,你将很难毕业。

简言之,当你有一个观点(想法)之后,怎样用准确的育秧,用最能引起注意的方式,将它准确、流畅的表达出来。

▲在哈佛商学院,有一种训练叫做电梯谈话。因为你未来碰到重要人物,很可能就在电梯里,而你和他谈话的时间,可能就只有2分钟。电梯谈话就是训练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最重要的内容告诉那个重要的人物,而且用一种他能够理解和感兴趣的方式。

除此之外,美国大学课堂也非常注重提问的环节。比如在你做完Presentation之后,肯定会有同学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他会指出你的错误并讲出你错误的理由。这个过程训练了你三项可转化能力:

首先是聆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你需要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接下来你需要用合理的方式来捍卫你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准确表达的能力;最后的结果是在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共识,这就是合作的能力。⑤ 对知识持续的兴趣

如今,我们都在提倡终身学习,这就是对知识持续的兴趣。当你踏入社会,面对工作的时候,如果你用知识来不断丰富你内在的人生,相信你终会被工作与领导的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追求知识兴趣的能力是可以从小培养的,我们家长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不能太急于求成,而是应该保持激发小孩对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正面教育的力量,如何做呢?你需要多表扬小孩,绝对不要吝惜。即使小孩考试只多一分,你也要热情的拥抱他,告诉他你多么为他自豪和骄傲。只有当你把正面教育推到极致的时候,才能让孩子对他学习的对象产生持久的兴趣。

以上,就是通过“看似无用”的博雅教育,所能带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可转化的技能”,而这些可能会成为你未来职业道路上最关键的技能。

“君子不器。”这是《论语》中孔子讲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君子,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种工具。在我看来,用这句话来解释博雅教育中对于“强烈价值观”的强调最合适不过。

如果你只学习化学这一个科目,你未来可能成为一个有专业技能的化学工程师,但你还是不能成为君子。君子不能成为任何人的工具。为什么?

我们知道,知识本身是中性的,任何一个知识可以被拿来做好事,也可以拿来做坏事。也就是说,你所学习的化学技能,可以造福人类(例如研制医药品),也可能被某种恶势力所操纵(例如化学毒品)。

“君子不器”,博雅教育就是让我们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立价值观的,完整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成为任何势力的工具的。

所有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都要选修一门伦理推理(Ethical Reasoning)课,在不同的系,例如心理、宗教、哲学系都会开。修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让你去思考:为什么人类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伦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在你学习和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最终形成一个投入社会的精神。

以上“三观”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自身寻找到更高的目标,获得人生动力,也是能够帮助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后,博雅教育训练的就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法。

当你在哈佛耶鲁等顶尖大学接受博雅教育,你需要学习古代哲学、世界文学、外国语言等课程,这并不是说你以后需要用到这些知识,甚至你以后不会记得你学到的这些知识点,但你却不会忘记学习的方法。

比如你读一本古希腊史,读完之后,可能一些细节就忘记了。但你从中看到古代历史学家记录信息,处理信息,并用批判性的态度来评价信息,这就是从历史的学习中掌握的方法。

未来,当你做律师的时候,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辩论;当你成为侦探的时候,你会用同样的方法来思考对方是否在说谎。

在这一点上,历史学家、律师和侦探的技能完全是一样的。

最后,当我们了解美国大学的“文理”教育,了解博雅教育教授的内容时,再反过来思考申请美国大学的准备,就变得非常简单明了了。

申请美国大学,除了成绩、标话、课外活动等硬性指标之外,你需要准备以下适应博雅教育的“软技能”:

① 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

③ 批判性思维(自我批判的精神)

⑤ 准确和流畅的表达、倾听、与合作

主题一 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博雅教育精神

在培养博雅教育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方面,有没有具体的路径或场景可以供家长参考?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不管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都可以首先培养平等的态度。就是你要真正像同辈一样,平等的对待孩子。

这是美国家庭教育中非常基本的常识,比如当你和小朋友说话的时候,你要做到不“居高临下”。如果他个子矮,你就要蹲下来,和他的眼神在同一水平线上和他对话。你的对话方式是像朋友一样的和他商量,问他应该怎么做。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和他是平等的,这样才能培养出独立平等的人格。

其次就是上文所述的正面教育。简单来说,正面教育就是给孩子做一个榜样,告诉他什么是应该做的,而负面教育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负面教育的极端就是打屁股,也就是惩罚。

最后就是陪伴。如果你自己不学习、追求新的知识,却要求孩子去做,这也是不太公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读完、看完之后和他在饭桌上一起交流。

主题二 兴趣是人生的源动力

我们两个都是文科生,而您后来又选择了历史学并一直在这个领域。那您在高中的时候是否对文科更感兴趣?您对历史学感兴趣的种子是不是很小就开始了?

首先,我在上大学之前是没有偏科的,高中的时候我最好的是数学和物理。但我确实一直都对历史很感兴趣。

回到刚才讲的,博雅教育中广博的涉猎各类知识的观念,不仅仅是在高中、大学阶段,还是到了职业生涯,或是职业之外,我对所有的学科都非常感兴趣。每个学科最新的科普书,不管是历史、经济、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只要我感兴趣的,我都会读。而且这种阅读并非有意的,而是当作娱乐在读。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兴趣如此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不管他是小学还是中学,如果他能够持续专注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无论是什么事情是,这对家长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它训练的是一种以纯粹兴趣为驱动的,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不管孩子是在折纸飞机,还是再画你看起来很无聊的画,还是在读一本你觉得没什么意思的小说,其实都是在培养一种专注完成项目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大学学习、未来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听上去魏老师是典型的学霸风范,什么学科都可以hold住,其实折射出来两个能力:首先是学习能力,其次是求知和探索的愿望。只要对您来说新鲜的、未曾涉足过的领域,您都会有兴趣去参与。可是有很多孩子会有一些偏文或者偏理,比如有孩子就是化学考不好,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对世界、自然和自我最原始的兴趣,但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在很多层面上把它抹杀掉了。

比如有时候某个学生没有学好化学,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呢?是不是老师没有把学生内心的兴趣激发出来呢?

另外,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在某方面是把学生培养成单向度的人,把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目标,有意压制了学生心中很多看似没有用的兴趣。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在强调一点,让我们回到童年。而博雅教育就是让你回到最初的童心,没有任何功利,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升学要求,最纯粹的去追求一门知识,找到你想要寻找的答案。也许你最后会发现,人生只不过是一个寻找答案的漫长旅程,而兴趣就是你真正完成这个旅程中最重要的燃料。

我想要告诉各位家长和同学,千万不要丧失最纯粹的兴趣。当你想要了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回答它。回答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去查资料、问同学、咨询权威还是做社会调查,都是很好的方式。

主题三 学习外语的重要性

博雅教育除了跨学科之外,也一直在强调跨语言、跨国别文化的认知,包括您刚才提到的哈佛大学关于外语学习的要求。在语言学习这一方面,您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在我看来,语言学习会让养成一种态度和技能,这种技能可以帮助你理解看起来无法理解的东西,帮助你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是一种同情的理解。

比如,一些不理解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会觉得中国到处都是吃狗肉的人。比如,回到60、70年代,我们都觉得美国是帝国主义者。这种文化上的隔阂和误解是广泛催在的。

当你学习了更多语言的时候,鸿沟就变成了桥梁,帮助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了解不同的思想、精神、传统等等。也是帮助不同的阶层、族群或者地域群体之间增加互相沟通、理解的力量。因此,我们并不是需要学一门外语技术,而是培养学习外语的心态,从而帮助我们养成一种更同情的理解的态度,理解社会、自然,更是理解你自己。

您讲到的通过学习新语言产生文化理解的观点非常有趣。

我在耶鲁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非洲政治,这个专业很小,每年研究生人数加起来不超过10人。这个专业有一个要求,学会一门非洲当地语言,例如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祖鲁语等等。我当时选择了祖鲁语,全班只有3个人。其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犹太裔本科生,他并不是非洲研究专业的。

我问他:你不是非洲研究专业的,为什么要学祖鲁语呢?以后也很难用到。

他回答:我只是觉得很酷,所以就过来学了。

对他来说,这看似是一种很“无用”的语言,未来也未必需要用这种语言去交流,但这是一个探索新的知识门类的可能性,在过程中,你还会获得一些可转化的技能。

是的,从某种角度来讲,学习任何技能都是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不管是计算机、金融、社会科学等,都有它的语言体系,而且学习语言的技能一定是可转化的技能。

但从另一方面讲,这位同学看似在学习一种没有用的语言,但其实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一种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把技能拿到市场上去卖。当社会越来越富足的时候,会有更多的学生会凭自己的兴趣(而并非赚钱的技能)来选择专业或课程。

我相信,未来在中国,这样追求兴趣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博雅教育也会慢慢在中国成长起来。

主题四 文科生的就业问题

当时我离开南外到美国读文科的时候,每次回国,我的家人都会问我两个问题:

② 你学完之后会干什么?

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文科虽然学的很爽,但会不会制约了职业的选择呢?

我当然不是就业指导专家,但就我的观察来看,不论你读文理科,最终的工作还是看个人。

比如,读中国意义上的文科的美国总统要比读理工科的多很多,他们大部分都是学政治或法律的。就从我学习的历史学来讲,很多本科毕业生会考法律。历史看似是一个基础文科的训练,但它对材料分析、数据分析以及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这恰恰都是一个法律工作者需要的东西。在美国,律师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主题五 美本申请申请上的建议

您是科罗拉多大学历史学教授,也在招生办工作,那么从一个招生官,一个美国大学教授的角度,你们会如何去挑选学生?

我们必须认识到,申请某一个学校的一批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背景相似的。也就是说,招生官看到的往往是高度同质化的申请材料。当你每天都要看200份“差不多”的申请书时,你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来进行“筛选”。讲句实话,招生官很可能只会认真读前两页,如果你的前两页中间恰好有一个特别能打动人的故事,招生官才会多花时间去看后面的东西。

非常确定的是,招生官不会在每份文书上花同样多的时间,所以你要让你的申请文书变成招生官会花更多时间去读的文书。特别是对于好学校来说,比如前30,申请他们的学生GPA、标化成绩都很好,你只能通过出彩的故事来打动招生官。

说到出彩的故事,我可以从孩子身上分享一些经验。

我们知道,如今中国孩子的硬件能力都非常强,很多小学5、6年级的孩子的托福就能够考到90+、100+了,你会更需要透过申请文书去展现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你做过一些有趣的事情,你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比如我有一位在国际化学校的学生,9年级,他一直非常关注环境课题。今年寒假,我带她去坐上海71路的新能源公交车的调研,但是做完调研之后,他发现71路新能源公交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而是传统的电车。另外,他还在做云南做支教,已经是他第三次去支教了,支教的内容很不同,除了支教之外,他们还在当地修旱厕。另外,我也是通过这个学生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组织叫作世界厕所协会,World Toilet Association,也叫WTO,是从新加坡发起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地区修建厕所的组织。建厕所并不是一个小事,它是一个卫生议题,也是一个经济议题,可能还是政策和城市发展的综合议题。

所以,从小切口去进入一些活动的话,你的故事会更加特别,你的申请文书更能够成为不可复制的个性化呈现。

其实,每个人的故事自然是不同的,但在写文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博雅教育训练的,用流畅、准确、有趣的语言讲一个故事的技能。也就是说,不论你做了再惊天动地的事情,在你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你要让读者,特别是不理解你所做事情的人,了解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那么重要。

把故事讲的有趣,让读者知道重要性,遵循这两个要点,招生官会更青睐你的申请材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全面打压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