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名可以报两次可以考几次?

世界各国的“高考”都啥样?其中美国一年可考七次
  从中学跨入大学,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无论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毛入学率有多高,大学的门也不是随便能进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都要设置相应的门槛,只有跨越这个门槛,才能获得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因此不只是中国有高考时间,很多国家在每年的某个时期都会进入“高考时间” 。
  当我们跨进6月,与我们中国无数家庭密切相关的、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即将来临。高考,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经历,曾经并将继续改变无数寒门子弟的命运。即使是当高考已经成为我们的记忆时,我们依然会关注高考。最近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高中毕业后就选择出国留学了,因此了解一下其他国家的高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现在,就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季节,了解一下国外五花八门的高考制度吧。
  1. 韩国:高考不算总分
  韩国家长在为参加高考的孩子祈福
  亲友下跪烧香祈祷
  韩国教育部于2002年初实施新的高考制度。最大特点是对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将各科目的考试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综合等级。等级分为9等,每年的等级比例根据每年的考生人数确定。
  各大学将根据各科目考试等级、学生手册、面试成绩、专长等情况招收学生,引导学生不再只注意高考的分数,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培养自己的专长和特殊才能上来。实行等级制后,考生不会像过去那样因1分或零点几分的差异而落榜。
  2. 美国:
  学业评估能力考试一年举行七次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ACT)。SAT考试每年举行7次,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三个部分,时间为三个小时。SAT考试内容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的关系,SAT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试题类似于智力题,考试题目千奇百怪。如:“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请以下面的句子开头写个故事:‘在多年以后,他想起自己第一次与冰有关的经验......’,故事须提及一双袜子、一个纪念碑、一串钥匙、一头家畜和莎翁全集”;“沙和海滩的关系中与下列哪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同:A、猫和猫须;B、树和森林;C、足球和曲棍球;D、衣服和鞋子”等。在美国,一些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也常进入考场,就这些智力题“小试牛刀”。
  美国高中生
  3. 印度高考:竞争从幼儿园开始
  在印度,为了高考的竞争实际上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印度基本上实行十二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即只要学生不主动转学、不辍学,可以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直在一个学校就读,中间无需经过小升初、中考等“折磨”。这样一来,为了将来能上个好大学,许多家长从孩子幼儿园时期就盘算着如何能够挤进那些升学成绩优异的学校。阿帕的母亲自豪地告诉记者,当时是她坚持将女儿送入著名的德里公学,该校在今年的高考中获得了46名95分以上学生的优异成绩,在首都所有学校中独占鳌头。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升学的压力逐渐增大,各种各样的“减压”、“增效”的方法也应运而生。阿帕告诉记者,她的“秘诀”是喝浓咖啡提神,每天最多能喝到6杯,以帮助她度过复习功课时打磕睡的艰难时光。她的同学中,有的在深夜里散步,有的找朋友倾诉,还有的求助于“脑黄金”、“智力大补丸”之类的药物以“增强记忆”。
  “对于文科、经济学科的学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就作为大学录取的基础,不需要再参加别的考试了,但科学、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却没有那么幸运,”阿帕告诉记者。她介绍说,想当工程师、建筑师、医生的学生除需参加高中毕业考以外,五月初还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工程师、建筑师及医师考试,合格后可能还需要再参加具体大学的入学考试。“对他们来说,毕业考试结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样的机制下,许多理科、医科补习班也应运而生。据了解,在新德里好的理科补习班学费可达20万卢比(4000美元),医科补习班的费用在17万卢比左右。这几天高考成绩刚刚公布,此间报纸上每天都可见到一些补习班做的整版广告,宣传“某理科状元来自本校”,以吸引更多学生报名。
  印度高考的残酷,不在于我们听说过的,印度理工录取率比麻省理工还低。而在于,印度年轻人的自杀率居高举世界前列,考试失败是最重要诱因之一。这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也和我们一样,张榜公布考试成绩。印度人对考试成绩和排名同样非常热衷。
  印度高考状元雅卡娜?郭琶乐在接受媒体采访
  这两种考试,差异其实不大,考试课程基本相似。就好比,一个广东考生,可以自主选择语数外+综合或者语数外+X。差异最大的是,CBSE更侧重理科科目,更适合打算读理工科的学生。在印度,报考工程、技术或者医学的考生,必须参加另外的考试。此外,印度的高考每年有两次。
  每年,参加印度理工入学考试的考生差不多50万人,但是录取人数维持在1万人左右,录取率2%。这让印度理工成为世界上最难考的学校,超过哈佛和麻省理工。2012年,哈佛录取率5.9%,MIT和斯坦福分别为8.9%和6.63%。
  4. 日本:不漏掉一个人才
  日本是个学历至上的社会。因此,日本的高考和中国一样,都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竞争异常激烈。
  日本的高等教育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国立、公立和私立。这个体系的顶级部分是国立大学,中间是一般的公立大学,底部是私立大学。
  国立大学的考试有两次,第一次考试是每年一月的国家统一考试,称为中心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这一考试的目的是帮助各大学判定考生的高中教育水平。
  日本考生
  5. 英国:A Level证书、学校的推荐和学生的自我推荐,成为英国高校录取本科新生的三大标准。
  英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和我们的高考相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英国的中学生在接受五年的中学教育后,首先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在苏格兰是“标准级别考试”。之后,希望继续深造也就是上大学的学生可以接着进行两年A Level的学习,A Level 第一年称为AS,第二年为A2。这两年有点像国内大学的预科,期间学生选择希望报考的高等院校系所及专业所要求的相应课程进行学习,较好的中学往往会开设二十到三十门以上的课程供选,课程的种类特别多,必修课程有英语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化学、经济等,选修课有古英语、音乐、历史、地理等。比如说,如果将来想攻读建筑,那么在A Level阶段最好选择艺术设计、建筑学、数学、物理等。而学生通常只要在第一年选修四门功课,第二年再从这四门中选三门功课学习,两年后学生采用单科结业的方式参加“中等高级水平教育证书考试”,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高考”。
  英国的高考不像国内一锤定音,学生在这两年中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每一门课在两年中共有六次考试,每次考试卷面最高分是100分,六次考试所得的总分就是这门课考大学的成绩,并以ABCDE划分等级,480-600分是A等,而0-239分是U等――当然不是优秀的优,而是字母U,也就是不及格。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的话,可以选择补考。之后,学生根据自己三门课的考试等级填报大学申请,一般为六个志愿。
  英国高中生
  英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不限制考试成绩等级限额制度,高考合格率和获A率就持续直线上升。但这也引发了英国教育界有关不能确定哪些是最优秀人才的担忧。英国著名的帝国理工学院2008年决定从今年开始采用自己设立的考试系统来挑选学生。
  国内的学生为备战高考往往实行题海战术,但在英国,学生只是用过去几年的试卷来练习,而老师也不会要求学生去做课外习题。所以,英国的学生相较于国内的学生来说应对高考要轻松很多。
  虽然英国的考试压力不如国内那么重,但每逢考试季,英国的家长也是个个神经紧绷。而此时,媒体以及相关组织机构也会为家长提供各种建议,帮助他们度过这紧张的考试季。
  6. 新加坡
  新加坡高考A-level,也属于让人为之紧张的严苛考试。起源于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院联合推出了新加坡新的中学GCE 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水平测试框架,并提出了新的A-Level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以下简称为新A-Level),作为新加坡初级学院学生两年学习的课程。
  新加坡的A-level是英联邦国家的高考,对学历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年满17周岁即可报名参加考试。
  A水准考试计分方式:
  新加坡的A水准计分方式是等级式。A是最好的成绩,B次之,以此类推。
  分数(满分100分)/级别
  70-100分(A)/69-60分(B)/55-59分(C)/50-54分(D)/45-49分(E)/40-44分(S)/40分以下(U)。
  严苛之一:阅卷在国外。
  A水准考试出题到阅卷都在英国进行,成绩回到新加坡后,教育部会根据当年考试成绩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是按照这个学生的成绩在当年全国总成绩的百分比的位置,比如在前10%的就是A,下一个10%就是B,依次类推。每年3月报名,5-11月分段考试。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最大难关,而其他科目相对高考简单。
  严苛之二:不可预测的考试题。
  新加坡虽然也讲应试教育,但是它更讲究精英式教育。考试的题型只有差不多40%是所谓的送分题(就是可以背答案的),剩下的就看应试的灵活性了。比如说经济,剑桥出考试题的时候,随手拿出几份近几年的经济报告让考生分析。一般初院(高中)会给学生发往年的考卷,而学生收到后往往会大吃一惊。等到学校模拟考试的时候对士气又是致命一击(题目都是非常的灵活和严苛)。
  严苛之三:课外活动也占有一定的考察比例。
  新加坡所谓的高考的可怕性,除了试卷而言,还包括所谓的课外活动一栏。相比于只用应付试卷的国家,新加坡的教育系统还给课外活动制定了一系列的评分系统。在争取奖学金和热门的大学科目的申请过程中,课外活动也占有一定的考察比例。所以学习应付考试的同时还要多参与课外活动。
  严苛之四:大学毕业考察依旧严格。
  在新加坡,用人单位更加关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平时学习,是否有社会实践,论文完成情况,及导师的评语都是能否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有过海外教育背景的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格外的吃香,因为国外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7. 法国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法国的高中毕业会考也将于6月举行,与国内高考不同的是,法国高考要在5月提前举行选修科目考试,而这些选修科目五花八门,其中包括国际象棋、打猎、钓鱼等另类项目。
  国际象棋考试其实只需要“纸上谈棋”。考试形式是15分钟口试,考生在这段时间内向考官展示自己在国际象棋领域的知识:国际象棋历史、规则、数据及现状等等。国际象棋被视为高水平体育项目,因此两位考官中,一位是国际象棋教师,另一位是体育教师。全法国有15所学校开设国际象棋课,报名考生一般都有丰富的参赛经历。
  国际象棋考试很安静,选修科目打猎则动感十足,今年15名来自奥德省的考生选择了打猎作为高考选修科目。这个科目以平时测验为准,包括多次理论考试和实地打猎。在学校演练场,学生练习从百米开外持枪击中动物形状的移动靶。一位考生说:“我们要学习使用猎枪,识别本地及法国动植物种群,这个科目可以丰富我的性格,收获不一般的经验。”任课老师介绍说,平日练习不以学生一定击中靶子为目标,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避免危险更重要。学校设打猎科目的初衷是将学生培养成有责任的猎人,改变民众对打猎的成见,并更新目前日益“老龄化”的猎人团队。
  同理,选修科目钓鱼考查的也是学生的姿势、技巧和对环境的认知,而不以最终钓到数量为标准。
  在所有选修科目中,最大众的是外语。法国中学生除了第二外语外,通常还选择一门第三外语作为选修科目。西班牙语、德语、意大利语、汉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是最常见的语种。学习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可以让学生了解法语溯源、加深对法语的认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拼写和语法能力。所以虽然这两种语言已退出流通,但依然是学生们的常选科目。
  法国中学课堂
  选修科目成绩不够10分(即不及格)不列入会考总成绩,超过10分则作为加分项计入。因此几乎每位法国考生都会选择报考,最多可以报考两门。具体计算方法是,第二选修科目10分以上的分值正常加入,第一选修科目10分以上分值翻倍加入,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作为第一选修科目时,10分以上分值乘3加入。对那些母语已经是某种外语的考生而言,选修科目就是名副其实的“送分考”。一些稀有语种在法国完全没有授课学校,考生通常是外裔二、三代移民,他们可以以“自由考生”身份参加。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让少数族裔能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题】
  文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
  2.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
  3. 对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
  “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在着专断的信仰。信仰产生的方式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产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就是说没有人们不经争论、放心接受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个人意识只是对个人所属社会的反映?
  2. 艺术家在作品中要给出什么东西让人理解吗?
  3. 对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中的一段作出解读
  “在民主国家里,不用担心会有荒谬的命令,因为要在大会上使大多数人接受一个荒谬的意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理科考生试题(三选一)
  1. 政治与真理无关?
  2. 艺术品总包含着一定的意义?
  3. 对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论神性》的一段作出解读
  “任何事件都有能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或预示其发生的迹象,通过这些原因和迹象,我们就可以对一个事件作出预见。那些通过计算研究天体的人,总是在日食和月食发生很多年前就作出了预告……”
  8. 德国:德国高考更侧重于考察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平时的表现
  Abitur(德国高考)中平时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一次考试的成绩,而是综合高中阶段最后两年内(四个学期)不同学科的成绩和最后的毕业考试成绩加权计算累计后得出来的一个复合成绩。这个成绩的评定,既涵盖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8门以上的学习科目,又强调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能较为全面的反应学生自己的兴趣所在。
  而高考成绩的另一部分――毕业时候的Abitur考试则不像我国有文理之分,是全面覆盖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艺和体育。具体来说,学生可从众多科目中选择四五门作为参加Abitur的考试科目,一般的选择范围包括德语、数学、政治、历史、物理、生物、化学、外语、体育、音乐和美术等,其中德语和数学为必选选项,其他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选择。
  另外,Abitur考试形式除了上面的笔试,还有口试。Abitur并不像中国高考那样集中在两天或三天进行,它的考试形式根据各州要求,通常是3+1或4+1,也就是3或4门笔试加1门口试。通常是3或4个主修加1个辅修科目需要考试,其中3或4科主修笔试一般在两星期内完成,1科辅修在三星期后进行口试。这样一来,Abitur考试从开始到全部结束,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Abitur的考试内容和中国高考的侧重点不同。中国高考主要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复述能力,但是高考中可能不太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从考察,比如是否能清楚地阐释某个问题,或者是否能在听众面前作一个完整的报告。相比之下,Abitur考试中几乎没有标准化试题,也就是没有选择题。Abitur中的德语考试,就像中国的语文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观察问题的视角和写作水平。例如,汉堡市2008年德语考试要求考生从下列3个题目中选择1个作答:
  1.论现代德语。此题可以写德语的多样性、德语风格的发展、德语在欧洲国家的位置,甚至对德语的发展提出批评。
  2.论海因里希?克莱斯特。此题可以选择论述作者六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如《母爱》、《智利地震》等。
  3.论知识和责任。此题可以选择五位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包括歌德、易卜生、施密特等人。
  这些题目重点考察学生的论述能力和对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考察考生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深度思考,题目没有统一答案,也就没有对错之分。
  再以英语考试为例,Abitur中的英语考试包括听力、短文分析、语言能力测试以及翻译,全部都是主观的问答题。在巴伐利亚州(拜仁州)2011年的Abitur英语考试中,短文分析的材料选自2006年12月的英国《卫报》,内容是关于英国移民政策的,除了要求考生回答两处跟文章有关的问题外,还要求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语言能力测试则是理解两篇德语文章,然后以外交官或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用英语回答相关问题或用英语评论;翻译题目要求将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译成德语。
  另外,德国Abitur所有考试均允许携带字典,数学考试还允许带计算机和数学公式表。所以Abitur考试考的是学生解题的思维,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9. 泰国:泰国的大学招生具有相对多元的录取标准
  【1】高中生进入大学的方法:
  一、高中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三那年的7月可以凭GPA(GradePoint Average平均绩点数)向大学申请免试入学;
  二、2004年起,国家允许各大学于每年的11月左右针对属区内的应届考生组织自主招生考试;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愿来选择参加。(一般这些专业都不是热门专业)只要通过大学的自主组织的考试就可以,大家别以为私立大学就很差,相反泰国私立大学因为能够更加的和市场、国际接轨,所以有着很多政府大学体制下没有的优点,是非常具有实力的,甚至超过不少的政府大学,并且它的毕业文凭一样是被国家和全社会承认,这一点应该和中国不一样。
  三、学生最后的机会是参加国家统一的考试,一年一共有三次。分别为3月、7月、10月。对于没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以及想报考其他地区大学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入学考试,是不错的机会。考生可以填报四个志愿,最后按考试成绩申请相应的大学。
  【2】高考如何录取
  高中三年的各科分数和综合表现分,占录取总分数的20%;高中基础知识考试占30%,此外泰国还学习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模式,把高中的高等知识考试改为『一般能力倾向测试』和『学术能力倾向测试』,前者占10-50%,后者占0-40%,这两个能力的测试所占的比例也是取决于各个大学和专业的规定。每年可以考3次,分别为3月、7月、10月。
  【3】国民的教育权
  由此可见,泰国的大学招生具有相对多元的录取标准。虽然最后都必须参加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但考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考前已经拿到了大学的“offer”。泰国高考升学的竞争远不如国内激烈,若是有泰国学生抱怨备考艰苦、考试残酷,似乎只能说明他们的内心不如中国学子强大了。所以在泰国读大学,并没有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阵势,因为每个泰国国民都应该享有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且这不是喊虚口号,是切切实实的体现在教育制度当中。同时泰国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学生贷款读书,甚至是无需抵押的,等你毕业了再慢慢还!
  10.荷兰:只有毕业考试但没有入学考试,因材施教
  荷兰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每年投入在教育的开支占GDP的5.1%以上,其完善的教育体系源自上上个世纪的1800年,从荷兰王国建立以来,政府就一直承担为公民提供充分和良好教育的责任。在荷兰,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除此之外,还有各类特别学校专为年龄在3到20岁之间,有精神、肢体或其他残障的幼儿与青少年而设立,此类学校除提供正常的教育外,还给予这些孩子额外的关照,旨在能让他们尽可能又快又好地汇入正常教育主流和社会中去。在荷兰,九年制的义务教育是必须的,学龄期儿童如果没有去学校入读,父母或监护人很快就会受到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质询信件,解释不清楚或拒绝送孩子去接受教育会招致罚款,甚至可以丢失对于孩子的监护权。
  荷兰的义务教育年龄是5-16周岁,但大部分荷兰孩子是4岁后即进入小学学习,荷兰的小学叫(basisschool,从字面上看,有“基础学校”的意思),和中国不同,荷兰的小学不是5年也不是6年,而是分为8个Groep,也就是说,小学阶段要读8年。
  从Groep3开始,孩子们要开始学习基本的读、写和算术等功课,到了Groep7开始,许多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但随着欧盟一体化和国际交往的增加以及历史传统,外语教学在荷兰的学校课程有很大的比重,有些荷兰小学从Groep4或5就开始在课程里安排孩子的英语学习,包括开设第二以及第三欧洲语言等课程,很多荷兰孩子可以娴熟的掌握两种或三四种欧洲语言,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都是由政府拨款支付,此外,除了每个孩子每月50-120欧元的现金补贴以外,如果孩子有音乐美术舞蹈等特长或学习意愿,政府还可以每年提供额外两百多欧元的补助用于课外的兴趣学习。
  对于荷兰的小孩子来说,告别Groep8 是非常恋恋不舍的,因为此后,他们就要进入中学学习,也意味着生活中要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放学回家后要开始做家庭作业了,虽然那点儿半个小时就完成的家庭作业,相比较做作业做到凌晨的中国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值一提,但对于荷兰孩子而言,还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整个八年的小学阶段里,荷兰孩子从来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东西,而对于很多带着孩子移民荷兰的中国父母而言,看着孩子每天放学后不是爬在桌子上埋头做作业而是有大把的时间去玩乐,真是心急如焚恨得牙痒痒,去拆学校的心都有了。
  在结束了小学的学习后,荷兰的学生就进入了分类更加详细的中学,也就是中等教育阶段,这个年龄通常是从12岁开始,荷兰的中学没有初中高中之分,中学名称是(voortgezet onderwijs,字面意思很明确,“继续教育”)。 中学教育分为VMBO、HAVO和VWO这三大类。
  所谓VMBO(voorbereidend middelbaar beroepsonderwijs),字面意思是初级职业中等教育,相当于中国的技校或者职业中专,学制是4年,学生可以在理论、职业等四个学科方向中自由选择一种,学习时间为12-16岁,毕业后,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MBO(middelbaar beroepsonderwijs,中等职业教育学院)学习或直接进入职场开始工作。
  HAVO(hoger algemeen voortgezet onderwijs,较高的普通中等教育,学制5年,12-17岁阶段)可以对应中国普通的中学教育,学制是5年,学习结束通过毕业考试后可以直接升入HBO(hoger beroeps onderwijs,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学习,或者通过HBO毕业考试后再进入综合类大学(Uni,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而VWO(voorbereidend wetenschappelijk onderwijs,大学预科教育,学制为6年,12-18岁阶段),则是中学阶段为修读进入综合类大学(University,综合类大学)作预备的,更相当于大学预科教育阶段,适合那些对学习和研究有浓厚兴趣以及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孩子,通过毕业考试后,则可以自己选择大学入读,很多中国教育专家以及媒体说荷兰的大学是入学容易毕业困难,其实并不完全对,和中国大学拼命扩招不同,在荷兰,大学一直被定义为精英教育,鼓励有能力爱读书并有兴趣钻研以及术有专攻的学生去大学深造,同时,大学在录取时,除了学生中学毕业成绩以外,学生个人意见和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中学老师的建议推荐也非常重要。
  荷兰的这套教育体系,无论哪个阶段,都是只有毕业考试但没有入学考试,而毕业考试里,学分、平时的成绩以及在校表现也很重要,整个体系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用四个字总结,那就是“因材施教”,培养方向非常明确,还是以人性化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变动调整,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兴趣,给每个孩子都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从上中学开始,就按照每个学生的特点为这个孩子未来进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适当的教育培训,不会赶鸭子上架,不管你是不是个读书的料都逼着去死记硬背,就比如一个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听从家长的意愿去大学修读自己不感兴趣的医学,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世界上少了一个艺术大师而多了一个没精打采的庸医。
  这里要补充的是,并不是说进入VMBO后就没有去大学深造的机会,只要自己愿意去大学学习,能够通过大学前阶段学习的毕业考试都可以去大学,年龄也没有限制,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学费谁来支付,在三十岁以前,政府提供高额补助,即便是过了三十岁,也可以去申请政府的低息贷款,相比较中国的孩子而言,荷兰的学生,完全可以用幸福两字来形容。
  11. 加拿大:以平时成绩为录取重点
以平时成绩为录取重点
  虽然没有高考,加拿大的高中生要想进入名牌大学的好专业学习,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加拿大高中教育局表示,学生的期末考试仅占总成绩的30-50%,其余的50-70%由平时的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小测验,每一项Project(课题)和Presentation(演示)以及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出勤等因素综合评定而成。总之,一门课要想得到好成绩,就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要积极地参与。
  加拿大各大学也有自己的学生选拔制度。由于加拿大联邦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的管理由各省政府负责,这造成了加拿大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差别,加拿大大学对各地学生的录取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 大学需学生申请
  大学申请相当于中国高考生的填志愿。尽管会稍有差别,加拿大各大学对入学申请的内容要求基本上还是相同的。一般的入学申请需要提供三个方面的文件:申请表格、中学成绩单,以及申请费用。在申请表格上,会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想学习的专业。把这三个材料寄到想要去的大学,加拿大的学生也就可以等着学校的通知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加拿大大学越来越多地在网上接收入学申请。安大略省大学申请中心也逐步向网络化发展。另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建立了专门的中学后教育申请服务中心,负责本省大学、学院甚至私人教育机构的网上招生工作。不但加拿大的中学生,其他国家的学生想进入该省的学校学习,也可以通过该机构进行申请。
  三. 大学招生靠自己
  加拿大大学对想入学学生的一般要求是至少学过6门的大学预备或大学学院预备课程,而有些专业对学过的课程还有专门的要求。
  对于加拿大除安大略省以外的其他地方的学校来说,其课程的名称或许不尽相同,但在中学最后一年所学的课程内容则基本相似。只不过在魁北克省有专门的大学预科,它的学习内容与安大略省的11、12年级有点相似。
  符合了这两个要求,只是说达到了申请大学的“法定”条件,而能申请到什么样的学校,则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由于没有了高考,大学只能通过在中学的学习成绩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大学预备课程的成绩,则是各大学参考的主要依据。像多伦多大学这样加拿大的一流大学,可能要求学生的大学预备课程平均成绩在班内排前1/3,一些好的专业可能要求平均成绩超过90分。
  四. 中学成绩算法解读
  加拿大中学平均成绩的算法跟我们国家有所不同。例如学生的出勤率是占到总成绩的一定比率的。其次,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也是占分数的。再者,学生的课堂表现等等。具体的笔试考试只占到最终成绩的一小部分。这样的话,只要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拿到相对高的平均成绩是不难的。
  像安大略省的学校,其各门课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共同决定,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期末成绩的考核可以通过考试,也可以通过作业进行。
  五. 大学入学时间
  有了中学毕业证书,有了大学预科课程的成绩,加拿大的中学生就可以申请上大学了。而对于申请和入学的时间加拿大人向来都是相当随意的。加拿大的大学一般分冬季、春季和秋季三个学期,在这三个学期都可能招收新生入学,而大部分新生以秋季入学为主。秋季入学的学生一般需要在三月底前提交申请,在六月初就可以接到录取通知书了。
  12. 俄罗斯:
  在俄罗斯,中学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考试体系。其中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ЕГЭ: 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相当于是俄罗斯的高考。
  ЕГЭ: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国家统一考试)
  ОГЭ:Основно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直译:国家基础考试)
  ГВЭ: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выпускной экзамен(直译:国家毕业考试)
  ГИ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итоговая аттестация(直译:国家结业考核)
  简单来说,ГИА是中学生结业考核的总称,它主要包括ЕГЭ和ОГЭ两种形式,ЕГЭ针对的是11年级毕业生,ОГЭ针对的是9年级毕业生,所以有时候ЕГЭ写作ГИА-9,ОГЭ写作ГИА-11。这和俄罗斯中小学体制有关,完整的中等教育为11年,不完整的中等教育为9年,9年制毕业生结业后往往选择去职业技校(училище)学习,11年制毕业生则有资格选择去各大高校深造。而ГВЭ针对的则是残障学生以及一些特殊中小学校的考生。ЕГЭ的难度要比ОГЭ和ГВЭ的难度大很多。
  和中国高考采取全国统一时间一次性完成考试的传统略有不同,俄罗斯的ЕГЭ分为三个考试阶段:
  提前考试阶段 Досрочныи? период(3月底 ~ 4月初)
  正常考试阶段 Основнои? период(5月底 ~ 6月初)
  补考重考阶段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и? период(9月)
  提前考试阶段针对的主要群体有往届毕业生、完成所有教学计划且各科均达到及格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完成部分科目教学计划且10年级各科均达到及格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选择在五六月的正常考试阶段参加考试,因为备考时间更加充分,且有提前考试阶段的考题作为指导。补考重考阶段针对的是由于正当原因不能如期在5月底6月初参加考试且通过申请的考生,以及由于考试不及格需要重考的考生。可重考的科目仅限于必考科目俄语和数学,其他科目的重考只能等到明年。当然,各阶段考试试题的内容不同,难度相近。
  按照考试科目的种类,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ЕГЭ)分为必考科目(обязательные предметы)和选考科目(предметы на выбор)两类:若只想获得毕业证书(аттестат),则可只参考必考科目,若想继续在高校学习,则需要选择一定的选考科目。
  必考科目:
  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是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和数学(Математика),数学根据考生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相应要求分为基础等级(базовый уровень)和专业等级(профильный уровень)两类。
  必考科目共2门:
  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数学(基础等级、专业等级)Математика (базовая и профильная)
  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可根据考生意愿以及考生报考学校和专业相应要求进行选择,选考科目的数量不定,但一般为两科左右比较合适,例如若想报考莫大东方学系的话,除了俄语和数学两门必考科目,还需要选考历史和外语两门考试。
  可供选择的选考科目共有14门:
  物理Физика
  化学Химия
  历史История
  社会科学知识Обществознание
  信息学与信息通信技术Информатика 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ИКТ)
  生物Биология
  地理География
  外语(英德法西)Иностранные языки (английский, немецкий, французский и испанский языки)
  文学Литератур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在ЕГЭ中取的好成绩,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都会选择请家教(репетитор),因为学校的老师并不能全面有效地帮助考生准备考试,家教现象在俄罗斯非常普遍。此外,在ЕГЭ正式考试(5月底6月初)之前,学校还会进行模拟考试(пробный экзамен)提前让考生感受ЕГЭ的考试流程和考试难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选择在提前考试阶段(3月底4月初)进行考试的重要原因之一:模拟考试是在学期末才举行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试题泄露过几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