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门手艺或一种精神传统手工艺传承的意义下去,用什么词语适合

他,终其一生坚守这门手艺,只为传承工匠精神阅读
  设计,是我们用心发现的新生
手艺,是我们努力寻找的传承
  终其一生坚守这门手艺
  一守就是50多载
  何世朗,1951年出生,仿古建筑传统木作技艺这门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坚守这门手艺,一守就是50多载。
  在13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学习木工技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几年内,就掌握了木作方面的一系列操作技术。传统技艺有圆木作、小木作、大木作,还有原先的农具、家具的制造。
  从80年代初始,他以仿古建筑为主,开始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他自己设计绘图、选材、加工到安装,形成一整套施工过程。他积极应用传承的民居营造技艺与模式为各地建造过众多造形各异的寺庙、祠堂。这些建筑的木作部分都是按传统的技艺,以榫卯结构的做法建造而成。
  因为父亲的一句交代,&你要做,就要规规矩矩,全部手工,传承中国千年木匠精神——榫卯&。至今,何世朗,仍坚持传统木作技艺,以榫卯结构的做法,不用一根铁钉,一点胶水,全手工完成。
  制作一个榫卯小板凳
  划线与打磨
  从整木上锯下一块凳板,四根凳脚,两根横枨,用标尺和笔大致定位小板凳的榫眼和榫头,进行初步切割、打磨。做榫卯小板凳一般选择杉木,因杉木的材质坚韧轻盈,木质较坚硬适合榫卯结构的原理,不致发生断裂。
  打眼与开榫
  凳面、凳脚表面刨平整,并检查边角是否垂直。然后用凿刀给凳板和凳脚打眼,把握好榫眼双向斜度的角度,再用锯子给凳脚和横枨的榫头开榫。
  截榫与塑形
  开榫以后,一般是先截榫肩,再将工件塑形。首先要将凳面的边刨园,然后将凳底面的墨线和污迹用光刨清理干净,再将凳脚和横枨的宽出面刨园。
  组装与校准
  这种榫卯小板凳组装不用胶水和铁钉,把塑形好的材料进行组装和校准就好。但凳腿和凳面之间如果有缝隙或太紧,都需要不断地调整,也是最考验耐心和技术的时候。
  打磨成型
  净面与打磨,把板凳面板清理干净并打磨光滑,这样一把小板凳就完成了。 整个小板凳,采用榫卯结构,0颗螺丝钉,0金属,特别圆滑、安全。
  刨子激起如浪花般翻卷的木屑,杉木散发着幽幽的清香,纹理随着打磨一层层的变化。在这一下午,几块木头在何世朗手上神奇地变成心里所想的样子。从设计到造型再到打磨,它不单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还带着属于手艺人的温度和感情。
  其实,只有透过双手,慢慢磨合,木材的魅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多时候,慢一点做出来的东西,更有韵味,机器加工只会让它们黯然失色。
  不想这门手艺就这样断了
  不知道它还能走多远
  在13岁的时候,何世朗刚接触木工操作不熟练,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刨子推不平,拉锯跑了线,砍斧过了头,手指被工具划伤等。何世朗说,刚开始他只是把它当成养家糊口的工作,当他看到一件件作品在自己手上完成,开始渐渐热爱它。也许就是这种工匠精神让他着迷,沉浸其中。当然,也为了让传统木作技艺一代代传下去,留住福清的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他一直坚持在这条路上。
  何世朗说,木工是个耗费耐心的手艺,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谁还有时间自己做手工艺品,甚至是这一把木制的小板凳的呢?! 现在年轻人根本耐不住这种寂寞。
  现如今在福清,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极少数人群中,或者极个别角落里,才能偶尔感受到。要想培养传统木作技艺的工匠精神,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因为传统木作营造技艺的精髓,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劳作、少量,但这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以及对完美的追求。
  绝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能够感受到的,只是福清木作营造技艺消失后的凄怆、悲凉和无奈。传统木作技艺赖以存在的土壤,早已荡然无存——如果不能正视这个令人痛楚的现实,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回源自我们伟大祖先的工匠精神。
  何世朗说,他不想这门手艺就这样断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不知道它还能走多远!!!
拍摄:顺子
  推荐阅读
  ◆2017福清接待指南,我在福清等你!
  ◆福建青年男篮最强战队本周五悉数空降福清,巅峰对决即将拉开战幕!
  ◆为了福清这些美食,我决定天天早起...
  ◆福清,从今天开始,你将再也不想离开!!!
  ◆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梦想,而是楼下的海蛎饼
  进入&福清市文体局&微信公号页面,点击子菜单中的&推荐阅读&查看更多内容。想做某门传统手艺的“传承人”,如宫廷首饰,字画装裱,印章纂刻或更冷门的手艺,需要付出怎么样的努力? - 知乎11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门做“涣”手艺,三代人的传承,他们如何将黄豆变身为常熟热门小吃?
涣,就是我们平日里吃的豆腐花,在常熟,称之为涣。关于涣,有位做涣传人有很多话要说。
王小福,今年已经70岁了。王小福做涣来自家传,几十年前,父亲王阿根是常熟城里的做涣高手,那时候王小福跟着父亲四处挑担卖涣。父亲摆摊的时候,王小福帮着父亲洗碗,父亲做涣的时候,他就在一旁学着。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王小福已经学会了这门家传的手艺。自此,王小福便开始了与黄豆打交道的生活。
涣的原材料是黄豆。每天上午,70岁的王小福总会在家门口称起黄豆,开始做香喷喷的豆腐花。
做涣,要先将称好的黄豆浸入水中,这道工序称为“发豆”,黄豆接触了水,一些坏豆就会浮起,必须捡出坏豆和杂质。
从前的时候,黄豆都是用石磨磨的,一个手推磨,一个手放黄豆。用石磨磨黄豆,磨了之后要筛浆,因为豆渣和豆浆混在了一起,要把豆浆筛出来。不像现在,是半自动化,豆渣和豆浆会自动分出来。
接下来是把豆浆煮沸,等豆浆烧开后舀出来,稍微冷却下,再冲下去。每天的这个时候,就是王小福一天中最为惬意的时候了,泡一杯茶,在门前乘凉,等待着大锅中豆浆煮沸的那一刻。
豆浆磨好后必须马上做成涣。尤其是现在这种天热的时候,豆浆磨好放了不一会儿,就会变质,必须磨好后就做。
王小福做涣坚持传统的做法。现在很多人做涣都改用内脂来做,而他还是用石膏作为涣的凝结剂。用内脂做的涣比较嫩,用勺子舀上去连不住,而用石膏做的涣,舀上去不会断,也不会从勺子上掉下来。也正因为石膏做出来的涣有韧性,那些卖剩下的涣,可以压干成豆腐烧着吃。
三斤黄豆得配上三两多的石膏。比例很重要,不能多也不能少。用石膏做涣是y有难度的,需要有实际经验,还需要用心。石膏放多了,涣会变“老”,就和豆腐一样,容易出水;石膏放少了,会“嫩”,没法凝结,和豆浆一样。
石膏买回来,要先炒,过去买回来的石膏是一块一块的石头,要先放在灶里面煨。等到手捏上去,煨得松了,再捣成细末。细末做成一个个饼状,再煨。现在石膏加工,就是放在大窑里面烧,像烧石灰一样烧出来。
配好石膏后。王小福左手拎起小桶的豆浆,右手拿起调好的石膏,同时倒入桶中。等凝结一段时间后,可以插一根柴芯来检测涣的好坏,若是柴芯竖得直,涣就做成了。倒下去就不行。
凝结只要几分钟就好,时间没有掐好的话,就会使涣看上去“老”,舀起来像水一样,加些石膏或许还可以挽救。要是再“老”些就不行了。
过去出摊的时候,王小福挑着个扁担,扁担一侧是方盘,一侧是涣桶。方盘里面是放调料用的,下面还有两个抽屉,做添加调料用,有40多公分见方。那时候没有不锈钢,涣桶的里面用一个紫砂材质的瓮,外面是一个木桶。
“那时候都是石子路,走路要靠巧劲,步子走得快,会使瓮中的涣变碎。”王文忠说道。这是王小福的儿子,每次父亲开始做涣的时候,王文忠就在一旁帮忙。一如当年的王小福在父亲王阿根旁边帮忙,学习着怎么做涣。
过去摆摊是不固定的。挑来挑去,没有固定的地方,那时候常熟城区很小,范围也没有今天这么大,在新公园、老县场电影院门口摆摊。而现在,每天下午两点多,王小福和儿子王文忠两个人开始准备出摊。将桶、调料等放在电瓶车厘,王小福像个孩子带着他的胜利品一般,心情愉悦地开着电瓶货车,到附近的菜市场门口去摆摊,去唤醒人们的味蕾。
因为这样的用心,这样的匠心独运,每次王小福出摊的时候,会有顾客说:已经有五十年没吃到这样的涣了。会有顾客叮嘱:别失传呀!别失传呀!别失传呀!
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的精心准备,一碗涣,撒上青青的蒜花,黄黄的榨菜,鲜嫩的虾米,再浇上紫菜酱汁,一道广受大众欢迎的街边小吃就这样做成了。
一门做涣手艺,三代人的传承。一道特色小吃,是令人难忘的家乡记忆。从发豆、磨豆,再到煮沸豆浆、配上石膏来凝结,看似简单的工序需要手艺人的认真细致,更需要手艺人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坚持,正是这样,传统才在日复一日地传承下去。
(特别感谢图文提供:李政、盛健)
版权声明:本文系常熟广电i常熟工作组整理发布,版权为常熟广电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手艺,传承千载,只为历久弥新
回顾《手艺》第七季
十五集的剧情
每一集讲述了一门手艺、一位手艺人
和一颗纯粹的匠心
匠心,究竟是什么呢?
用四个字来形容——「爱不觉累」
在真正喜欢的事情当中
是察觉不到时间流逝的
《锔艺心生》主人公耿海胜
修物即是修身,年轻时的浮华与躁动早成过眼云烟,沉淀下来的,是心底的波澜不惊,和对手艺的执着专注。他也与那些被修复的瓷器一样,重获新生。
耿海胜不仅仅是在锔瓷,更是在锔心。因为他不是把手艺当作谋生,而是当作人生。
《手艺》第七季播出过程中,
探宝收到广大手艺爱好者的留言,
大家讲述着自己与手艺之间的故事。
探宝才发现,
大家对手艺的爱与执着也是这般孜孜不倦的。
此刻探宝有故事,
大家快来听!
微信留言精选
(探宝有话说:你知道四大名绣是什么吗?(好好想想,实在不知道的话,可以在文末找到答案哦!(?,,oωo,,‘) 手艺=守艺,愿你早日可以绣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母亲做的绣花鞋
(探宝有话说:手艺中最珍贵的部分就在于【传承】。不仅仅是一门手工艺,更是一颗匠心,一份精神!这位有故事的童鞋,传承手工艺的重任就降于你啦~)
(探宝有话说:天下最棒的手艺莫过于妈妈的爱!五颜六色的丝线在母亲的手中穿梭,这不仅是一双绣花鞋,更凝聚着她们对我们浓浓的爱护与关怀~最贴心!)
(探宝有话说:看来传承的不止是手艺,还有一颗父爱如山的心~)
妈妈织的毛衣(可以右滑哦~)
(探宝有话说:一针一线满满都是母爱,探宝的心也跟着温暖了起来~)
探宝还从官方微博中挑选出几条温暖的故事带给大家:
微博留言精选
(探宝有话说:简单生活,简单的快乐也能让人一生回味~)
(探宝有话说:每个人的心中都留有一抹旧时光。)
(探宝有话说:愿传统手艺人能将传统手工艺千载流传,让子孙都能见到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手工艺形式多样
不论精雅清奇
或是豪奢气派
古老的手艺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才得以在岁月的沉淀中
《手艺》第七季已经完结
而生活中的手艺仍在继续
守心、守艺
- The end -
“我与手艺的故事”征集活动结束啦!
家中的手艺
亲友身上的手艺
对手艺的感触
所有被选中的伙伴
会获得《探索·发现》栏目送出的
《手艺》纪录片纪念环保购物袋一个呢!
你有多少好故事,我就有多少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何谓工匠,何谓大师——“工匠精神与传统工艺传承主题论坛”_新山雨亭_新浪博客
何谓工匠,何谓大师——“工匠精神与传统工艺传承主题论坛”
(副题)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主题)玉溪文博会举办“工匠精神与传统工艺传承主题论坛”
&在异彩纷呈的2016玉溪市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玉溪市博物馆一楼报告厅举行了“工匠精神与传统工艺传承主题论坛”。本论坛作为玉溪市文博会中的重要一项活动,吸引了很多玉溪手工艺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参与,论坛气氛热烈,嘉宾的精彩发言也让听众不虚此行,使参与论坛的业界人士受益匪浅。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在诗中表达的不仅是诗歌创作的意境,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极好诠释。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涵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玉溪是工艺美术的富矿,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涵盖陶瓷、银器、刺绣、木雕、根雕、铜器等众多门类,玉溪青花、华宁陶、易门陶瓷、元江土陶、新平土陶、通海银器、江川铜器、新平傣绣、峨山彝绣、元江哈尼服饰、傣绣、织锦等区域性的工艺美术产品,已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涌现出了众多的行业大师和知名文化企业,这与其追求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出席此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张化忠、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也涵、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尹致晶、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宋永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吴白雨、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紫山、玉溪市文联副主席王尚宁以及玉溪市博物馆馆长陈泰敏。本次主题论坛共同交流了工匠精神以及其重要性,并探讨了陶瓷手工艺术品发展方向及途径,同时深入交流和学习玉溪陶瓷业现状和发展,以此促进玉溪本土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张化忠交流所说:“所谓工匠,工是体力,匠是技艺。它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执着和坚守,也是一种弘扬、继承和创新的理念,它包含一种责任,一种诚信的品质,是一种德艺双馨、敬业、诚信、友善的体现。”
龚紫山: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如何弘扬工匠精神?如何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作为活动的召集人,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产办主任龚紫山说认为,在玉溪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都凝聚有我们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执着。此次论坛也是玉溪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盛事。就拿德国的制造业来说,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买德国的汽车,就是因为它凝聚了一种工匠精神。
在玉溪的土地上,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涌现了一大批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以及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在努力的传承,且取得了很大进展。就拿江川工艺大师陆培兴来说,他长期坚守了这样一个青铜器工艺的手工艺品,才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木匠发展为玉溪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大师,他在江川青铜器的发展中起到了领军作用,使江川青铜器工艺得到很大发展。在这当中,他就是一辈子的坚守。还有陈氏浮雕陈宝贵,他致力于木雕生产,把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继承下来,然后与新兴的建材有机结合,现在发展成仿古门窗几十样的专利。这也是他几十年的坚守、敬业、创新、开拓的结果。还有斯贝佳,作为一个食品工艺,但是它也凝聚了工匠精神,几十年来几代人传承的就是豆末糖的手工工艺。现在坚持做手工,然后从简单的豆末糖生产到厚度29层的豆末糖,再发展到月饼制作,成为了云南唯一一位月饼大师,在今年中秋节的时候,月饼的销售额达到两千多万。这样一个做食品的企业经过长期坚守,坚持最本位,最天然,最手工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手工工艺恰恰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东西。在我们的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最根本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坚守,执着,精益求精的创造和创新。这个工匠精神在我们文化产业发展过程当中就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玉溪怎样走向全省,怎样走向全国,怎样走向世界,就要靠执着,要靠创新,要靠精益求精的发现,这样才能促进玉溪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把玉溪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才是我们继承工匠精神、发扬工匠精神最广泛的运用。希望各位能把工匠精神转化为一种行动,促进玉溪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的发展,以此变成老百姓致富的一条广阔渠道,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后成为走向世界的一个亮点。
张化忠:如何解读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工匠精神是什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张化忠一语道破天机:“所谓工匠,工是体力,匠是技艺。它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执着和坚守,也是一种弘扬、继承和创新的理念,它包含一种责任,一种诚信的品质,是一种德艺双馨、敬业、诚信、友善的体现。”
张化忠认为,工匠精神与传统工艺传承论坛,玉溪是率先进行的。现在各种媒体机构都在炒作工匠精神,所以工匠精神,需要我们好好研讨一下。工匠不外乎一门技艺,意识就是匠人要有绝活,手艺要高、准、绝。同时还是一种坚持,如果我们很浮躁,今天做木雕,明天做玉器,后天做泥巴这样就不能持久,所以我们把流通在社会中的一些浮躁的人作为工匠是不行的。它还是一种理念,因为匠里面包括一种创意,一种技术,一种传承,一种弘扬,如果没有理念就是照搬,照抄,所以它是一个创意产业,我们要在继承我们祖先的工艺基础上来发扬。
还有一个是要借鉴外来文化,来融合到我们的手艺、作品里面,没有理念
,不叫工匠,他就是一个剽窃者。所以匠的含义就是要创意,只有创意才能做出精品。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种责任,这个责任很广泛,一是要对家庭负责,一个大师一个匠人,发了富仍然要对家庭负责;二是要对社会负责,赚了钱以后不要想着换车换房甚至换妻子,应该把钱对社会进行反哺;三是我们行业要有引导作用,如果你作为一个大师发了财就不够行业的发展,只管自己,这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主义。让社会满意,让家庭放心,才是大师。工匠精神还要有一种诚信,因为一个人的发展不光靠技术,有一个词叫“举业德先”,意思就是我们做一件事首先必须要有德来支撑。说到诚信,我的身边就有个比较典型的事情,就是尹致晶大师。昨天,楚昆高速公路断了,按理说他是可以不来的,但是尹大师从戛洒方向绕路赶过来,明天又要赶回去。这件事虽小,但体现了尹大师的一个敬业、诚信的精神。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工匠精神归纳起来就应该是德艺双馨、敬业、诚信、友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和谐发展,我们的行业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大师才能够茁壮的成长。
尹致晶:如何突破云南工艺的瓶颈期
尹致晶是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淘源工艺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中既保留了原始的玉雕工艺又添加了现代的思想,两者相融合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2011年7月,玉雕作品《茶马魂》在2011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精品邀请展“神工奖”评选中荣获铜奖;随后,该作品又获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五届“工美杯”精品评选银奖,并被云南省文产办等部门评为“云南优秀玉雕师”号,此后也获得了多项奖项,并经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组评为“云南省石雕工艺大师”。
尹致晶认为,云南的工艺一直处于瓶颈期,沿海一带最早都是我们这边的工匠,后来在玉雕、木雕等方面人家反而发展比我们好。包括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摆放着的就是云南玉溪华宁陶、华宁釉。那是云南的一种骄傲,但云南却一直处于瓶颈,不像省外发展较好,就是因为缺乏探讨,缺乏团结精神。就拿华宁釉来说,虽然各家有各家的特点,这是好的,但是大家就缺乏了一种团队精神,在工艺行业没有相互带动作用,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大家在一起探讨了就会有提升,如果寿山石没有大师的名字,那是一模一样的,你看不出来区别来,但是名字雕上去了,就不一样了。还有就是如果外形一个样,都是一个杯子,一个茶壶,你是不会有市场的。他觉得这是跟风行为太严重,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自己的思想,太过于急功近利,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他说:“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工匠一个很好地平台,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讨。工匠要有先进的思想,传统的东西是要的,但是要创新,要接地气,工匠精神要把产品和艺术品结合起来。应该把玉溪地区的陶艺、木雕以及玉雕等文化相融合,提升材料的组合。我其实一直在想能不能把陶与花腰傣的绣相结合,寻找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举个例子,我们在新加坡,一个品牌根本不起眼,是很细的竹编,又绣在一个女式的包上,一个工艺符号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很好卖。任何材料,你可以自由组合,如把绣与陶的组合,大胆的创作,才会有市场。功能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石头、金属与斑铜结合,不然,资源很好,但走不出去。一个是我在日本寺庙见到的,里面的东西都是木质的,中国传过去的,但加入了他们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们遵循自然,就变的独一无二了。手艺人要遵行于自然,敬畏于自然这是很重要的。最早的中国工匠精神,是三千年前,中国木匠要砍树,首先要禁食,要静坐,现在却传到日本人那里去了。再比如说第一届文博会时我带着四家企业来,没人进来,有两家华宁陶,其他全是地摊货,反而让荷兰人进来摆地摊,但是这几年,特别是这次,特别不错,我们要珍惜这个平台。
一个好的工匠,必须要懂得与时俱进,开拓眼界,不可故步自封,要擅于学习和吸收优秀的工艺和思想。同时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做比较,认知自己工艺的优劣,从而做出改变和提高。这也是如何突破云南工艺瓶颈期的关键。
刘也涵:敬畏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关键
对于工匠精神,云南省陶瓷书画研究会会长、云南陶瓷工艺大师刘也涵也有不一样的见解。
他认为,工有很多种解释,但其中一种是熟练的掌握某一门特殊工具的人,比如说车工、焊工等,而匠呢与工有像的地方但也有很大区别。匠是游走于工具中的一种施以巧手的游艺人,所以说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有两种层面的东西,一种是道的自我升华,属于精神层面;还有一种在自我约束情况下自我完善,就是我们说的坚守。比如说中国的茶道在宋元后消失,现在变成了茶艺,变成一种低级的精神。我们中国现在大部分的工匠精神都是处在一种低端的自我坚守。如果这个现状改变不了的话,就很难有所突破。我是画画的,过去,古人作画时,亦要沐浴焚香,斋戒一番才来创作。一个好的工匠,必须对技艺和创作心怀敬畏,尊重作品能带来快感的敬畏。到韩国和日本交流的时候,我看过外国人对一团泥土的敬畏,我才体会到什么叫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能带来快感的东西的一种敬畏。就是对泥土的敬畏,对你所从事的工作的敬畏。怀有敬畏精神,没有做不成的东西。虽然我现在谈不上敬畏,但是我十分尊重我所热爱的土。不仅如此,浪费公共资源也是一种精神的缺失,也是一种敬畏的缺失。所以我们不能再空谈工匠精神,要回到一个文化层次上,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些就是我自身的一些感受。
刘也涵对工匠精神的解释,使其上升到另一个精神层面,使工匠精神引人深思也更深入人心。
宋永健:大师是工匠中的佼佼者,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那么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呢?而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云南卷金属篇主编、云南工艺美术杂志总编宋永健如是说:“从197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几个部门开始进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到目前为止,已经评选了六届,共有443人获得这样一个殊荣。云南也进行了这样一个评选,目前共进行了三届,共评选出110位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此外还有金属、陶瓷、木雕、石雕、玉雕、刺绣等单项的工艺美术大师。我来简单的分享一下何谓大师,大字‘人’上一横,寓意担当,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大师是工匠中的佼佼者,是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大师需要具有创新力,有贡献力,有推动力,有影响力,有人格魅力,这些年我也不断地在学习,特别是创新这一方面,我觉得云南在创新上与沿海有距离。因为创新体现的是造型、工艺、甚至色彩以及文化艺术内涵这些方面。我举个例子,在瑞丽有一位玉雕大师叫王朝阳,他的一件叫《祝福》的作品,是傣族的一个老太太双手合十,面容慈祥,一般很不容易用翡翠这样一个很好的材料,这件作品从服饰方面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地域的文化,另外它的精神风貌也是展现了地域的一些特色。还有一个是腾冲的农民画家余海青,他的作品《上刀杆》到现在我都还能记住它的构图,所以我觉得工艺美术品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特定文化的载体,也反应了特定地域人类的精神和情怀。”
宋永健表示产品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行创新,特别是个性方面,可在材料的组合方面下功夫,让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辉。
吴白雨:当代精神和高超技艺的结合才是好的作品
吴白雨教授获得过全国第四届设计大展金奖、云南省第二届设计作品大赛金奖
、“中法文化年中国优秀设计作品赴法国展”获优秀作品奖
、“鲁艺杯”全国高校教师美术作品优秀作品奖等众多奖项,著有《中国当代陶艺家学术丛书——陶冶:吴白雨建水陶艺术》、《景观设计表现技法》《新环艺设计表现技法》等作品。对于工匠精神,他则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他认为,在甲骨文一直沿用至今没怎么变化,工字上通天,下通地,具有神圣的意义。我一直说自己就是一个陶工,因为我觉得工是对人的工作、生存状态最高的赞扬。在艺术上,不应该排斥任何想法,人类智慧的结晶,不能只说中国的好,也不能只说西方的好,也不能只说沿海的好或是云南的好,我们必须全面的认识世界,这样才能够认识自己。比如像玉溪窑的青花,如果你不认识建水窑、大理窑的青花,你怎么能够发现玉溪窑青花的特色。如果不去研究景德镇窑的青花,又怎么知道云南青花它是怎么自成一格的一个艺术体系和风格。如果你不懂外文,怎么懂中文,如果你只吃白菜,不吃萝卜,怎么会知道它的味道。因为我们只有在反射的状态下才能认识真正的本身。我是一名老师,我和我的学生都觉得不光是为年轻一代人才的培养。云南大学必须服务云南,每年拿出1000万,帮助地方,形成真正的产学员的一条线的互动关系,对于相关工匠进行一些培训和再教育。云南的工艺美术太聚中,价格没有拉开,真正大师的价格不够高,真正产品的东西不够产业化。如何解决,就是人才的培养,懂得当代精神,当代审美又有高超技艺的技术人员。他们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认识。没有观念,会让技术没有意义。而没有技术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具体大表达出来。所以一定要做这两者的工作。在我们学校,我主张学生必须学一门手艺。而在一线的工艺美术的人里面,希望大家多交流多参考,你自己在做这个行业,你都不出点钱去买点陶,是说不过去的。两条腿走路,一个是要有当代精神,一个是技术一定要高超。
王尚宁:工匠精神更是精神层面的理解
王尚宁认为
工匠精神是一个广义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指工艺美术这块的思想,还可推广引申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很多行业和事业都需要敬业、专一、延续、醉心、精细和创新!玉溪市文联副主席王尚宁这样理解道:
现代社会就是缺失工匠精神,而我们的社会又是十分需要这种精神的。精神层面的工匠精神,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几个词,这个工匠精神不仅是从工匠身上体现出来的,其他行业同样都需要的一种精神。首先是敬业,其次是专一,然后是持续,再然后是精深,创新。因为必须专一,才能成就一门事业,而敬业,是对从事工作的热爱,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是人对从事事业的态度。
他说:“我看过一本蒋勋谈他自己留学的经历,他到德国留学,看到一个小吃店几十年都卖一种东西,过了几十年他再次去的时候,在同样的街道还能找到这家店,他就问为什么你的这个东西如此受人欢迎,为什么不把这个店面扩大,店主就告诉他,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因为自己喜欢,每天就做那些东西。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专一,持续,坚持非常重要。工匠需要静下心来排除许多的杂念才能成就自己的一项事业。不仅仅是工艺美术这些,其他行业同样需要,包括文学艺术类。首先工匠精神体现的一个敬业就是对自己从事事业的热爱、敬畏、尊重。如果仅仅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就很难坚持很难持续。我们今天看了许多作品,很多大师是有想法的,但是还不够精细。而精细,就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作为一个外行,今天我看了一个作品,是睡在地上的四个睡姿的东西,就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一个作品,因为陶瓷的东西看的太多,但是那个作品我到现在都还无法忘记。所以我觉得工匠精神除了自己要有专业的精神,精深的技艺以外,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具有专业精神技艺的时候,没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技术会变得无用。”
他认为,从古代作品中,我们可以都看到工匠精神,八十年代第一次到江川去看青铜,现在的人做不出来。包括古代的建筑,以前的匠人雕一扇窗子要做到实用的同时,还要最精致,最精美。像高应美,作品都非常精美,所以自己的审美也很重要。在世界上有200年历史的企业,主要是日本和德国,中国的企业能做20年都不得了。其实我们做很多行业,一个百年老店是非常吸引人的,但是确实非常稀少,就是缺失了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所以我说工匠精神除了技术层面还有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陈泰敏: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玉溪市博物馆馆长,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泰敏长期从事古器物及云南文化、自然遗产的研究、文物鉴定和展览策划工作经历;关心手造艺术的传承与复兴,致力于云南地方民族民间传统工艺的研究。在论坛的最后他结合日本银器大师高桥吾郎的一番话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说:“我觉得大家付出这么大的热情来讨论工匠精神,今天谈的这些我希望可以放到一个可以摸得着,够得着的点上来,这个点就是传统工艺。但是除此之外,其实在很多的门类,比如机械化的一些生产,我们的汽车,我们的电脑,以及很多的先进设备,现在其实不是用手工来做的,它是机械化规模化的一种生产。在这样的时候,其实工匠精神对于那些机械化的矛盾,或说如何去理解确实有很多的概念。所以我们只能说真正我们要研讨的对象其实是工匠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社会而言,它的意义在哪里。刚刚大家也提到了,其实真正意义上还是工匠的传承,而这个工匠传承还是来自于精神层面。”
他认为,现在都说日本的产品很好,他的传统文化理念好的这一部分其实是从中国唐宋时期源源不断的把我们的产品买过去,把我们的技艺传过去,然后他们做的好的是能把这个东西逐步的更好的传承下来。实际他们所谓的工匠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从我们中国拿过去。我所说的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既然他们能拿过去,那同样我们也可以拿过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今天大家讨论了这么多,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最缺乏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非常的有必要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在于精益求精在于我们永远不满足。
鏂板北闆ㄤ涵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21,00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工艺的传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