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旅游品牌化仓库erp系统的入门教程发展的要素有哪些

侯志强:推动高铁旅游经济带发展

2017年07月07日 09: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侯志强

内容摘要:高铁旅游经济带中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各旅游要素为了满足旅游需求和自身发展,最初向交通便利的高铁枢纽站点附近集聚,寻求经济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逐渐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即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依托高铁线路的延伸,沿线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旅游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内的旅游产业链、区域旅游特色也逐渐形成,促使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沿高铁特别是向高铁枢纽站点旅游城市集聚,并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从高铁旅游经济带所在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系统来看,高铁与次一级交通方式相互交错,最后形成网络状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真正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协调化发展,使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全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也趋于稳定。

关键词:空间结构;要素;交通;形成;区域经济;高铁沿线;变化;格局;旅游市场;旅游资源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时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当前,如何以高铁这张亮丽名片推动旅游经济带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前提。中国最早的高铁分别是在2008年、2009年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和武广高铁,2012年12月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2.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65%以上。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为高铁沿线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高铁以其高速、准点、安全等特征,极大地延伸了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的空间范围,客观上也为旅游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要素在空间上的诸多变化改变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特别是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将发生很大改变。因此,高铁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沿线区域旅游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交通经济带的理论表明,工业化的演进始终伴随着人口、产业、城镇、信息等要素在空间上沿交通干线的集聚和扩散,形成了带状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态。高铁作为连接不同区域的交通干线,必然会引起沿线区域旅游经济活动诸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形成高铁旅游经济带。它以高铁为主轴、以高铁客运服务辐射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为依托,使相关经济要素(包括区域内旅游企业、劳动力、信息等)沿高铁线路逐渐集聚与扩散,并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带状旅游空间经济结构形态。深入认识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基本要素和形成过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其发展规律。

  高铁旅游经济带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高铁线路。以高铁为前提条件和基本依托,高铁旅游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经历了由“点”、“线”到单一“点—轴”,再到综合化、系统化“点—轴”的演变过程,并根据区域旅游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和完善,最后使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要素沿高铁沿线布局。二是高铁沿线的区域旅游经济空间。高铁旅游经济带是区域经济空间系统的子系统,通过提供高速便捷的交通服务使沿线区域内外实现互通,随着旅游规模的增加,旅游经济要素也得到进一步投入,两者在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三是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各经济要素。高铁旅游经济带中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各旅游要素为了满足旅游需求和自身发展,最初向交通便利的高铁枢纽站点附近集聚,寻求经济集聚和空间溢出效应,逐渐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即区域旅游中心城市;随着集聚的展开,区域旅游等沿着次一级交通网络向外扩散,逐渐形成沿高铁线路分布的带状区域经济空间。

  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其空间结构形态各有特征。一是高铁旅游经济带的萌芽期。在高铁经济带发展的初始阶段,区域旅游经济系统处于相对低层次的平衡,其空间结构是小范围的、相对孤立的、封闭的状态。高铁只是产生局部的聚散作用,形成简单的“点—轴”状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二是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初步形成期。依托高铁线路的延伸,沿线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旅游联系日益紧密,区域内的旅游产业链、区域旅游特色也逐渐形成,促使旅游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沿高铁特别是向高铁枢纽站点旅游城市集聚,并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带内的“点—轴”系统初步形成。三是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期。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和运行线路的优化,沿线区域的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同时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延长旅游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周边城市与高铁枢纽的其他交通联系也日益紧密,从而使沿线旅游经济要素向与中心城市相关的次一级旅游城市集聚。这时高铁旅游经济带的空间结构日益复杂,进入快速发展期。四是高铁旅游经济带的成熟扩展期。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开始应用于各个领域,使得经济带内旅游经济活动之间建立“无缝”连接,旅游目的地对客源地的吸引辐射范围不断加大;从高铁旅游经济带所在的更高层次的空间系统来看,高铁与次一级交通方式相互交错,最后形成网络状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真正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协调化发展,使系统达到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全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也趋于稳定。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发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第一,高铁客源市场空间格局的变化。高铁使核心城市之间的时间成本大大压缩,这就扩大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高铁的发展将会扩大旅游客源市场范围,改变其空间格局,从而带动各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第二,目的地空间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变化。旅游客源市场空间格局以及旅游资源吸引力范围的改变,将会对既有的、相对稳定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格局产生新的变化。以往不在同一市场区的目的地也可能面临新的竞争,而竞争性的旅游目的地也可能合并为统一的旅游大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第三,城市旅游格局的变化。高铁时代将同时迎来“同城旅游”时代,带来沿线旅游产品的重新配置。高速铁路连接的主要城市将会迎来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扩张,出现旅游产品类型增加等一系列新的变化。第四,沿线区域政府行为的变化。高铁旅游经济带是交通经济带的一个全新类型。沿线区域地方政府需要制定、调整相关政策激励产业发展、优化空间格局、保护旅游资源、提供公共产品等,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的导向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客源市场的辐射规律将带动高铁沿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激发沿线区域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因而旅游营销也将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高铁旅游经济带研究”(13YJC790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仓库erp系统的入门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