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针灸治疗图解是做针灸好,还是做浮针好

【一次性浮针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一次性浮针】价格_厂家_图片 -Hc360慧聪网
您是不是在找:
买家还在看:
商品数量:
北京&昌平区
手机访问店铺
供应一次性浮针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一次性浮针
卖家承诺24小时发货
买家正在看
相关商品推荐
&0.80/支
&0.80/支
&2.80/个
商家等级:
所在地区:
北京 昌平区
认证信息: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款式特点: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同参数产品
正在加载中........
慧聪网厂家北京百川普融医疗器械中心(个体经营)为您提供一次性浮针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一次性浮针的详细产品价格、产品图片等产品介绍信息,您可以直接联系厂家获取一次性浮针中号一次性使用浮针一次性浮针的具体资料,联系时请说明是在慧聪网看到的。
热门商品推荐
我的浏览记录
内裤相关资源
内裤相关热门专题
您在慧聪网上采购商品属于商业贸易行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卖家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卖家负责,请意识到互联网交易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推荐使用慧付宝资金保障服务,保障您的交易安全!
按字母分类 :
让慧聪网撮合专家为您解决采购难题
您采购的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您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手机号码
*采购产品:
请输入采购产品
*采购数量/单位:
请输入采购数量
请选择单位
*采购截止日期: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input id="valid_Code1" maxlength="6" placeholder="请输入验证码" name="VALIDCODE" class="codeInput" onkeyup="this.value=this.value.replace(/\D/g,'')" onkeypress="if(event.keyCode
57) event.returnValue =" type="text">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发送成功!
慧聪已收到您的需求,我们会尽快通知卖家联系您,同时会派出采购专员1对1为您提供服务,请您耐心等待!
联系人:孙来庆&
公司名称:北京百川普融医疗器械中心(个体经营)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请输入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免费获取验证码
为了安全,请输入验证码,我们将优先处理您的需求!
请输入验证码
每一份需求都会在24小时内得到行业多家优质供应商报价。
每一份需求的报价供应商工商信用资质都会经过专业人员检验,交易安全有保障。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服务主题:
筛选发货地
验证供应商真伪
提供其他优质供应商
采购数量:
用途描述:
成功加入采购单!
当前采购单共3种货品
成功加入采购单!
当前采购单共3种货品
不能购买自己发布的产品!
选中货品中含失效货品,无法完成下单,可能是:
1.货品库存不足
2.货品已过期,或被卖家删除
3.货品不支持在线交易
卖家暂时不在线,留下联系方式,卖家会主动联系您
*我要采购:
我的姓名:
留言内容:【健康】疼痛难忍的网球肘被一根小小浮针“制服”!
副主任中医师,浙江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兼任浙江省针灸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针灸学会经络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针灸、穴位埋线、浮针、麦粒灸、放血等方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中风后遗症、面瘫、头痛、周围性神经炎、失眠、过敏性鼻炎、湿疹、压力性尿失禁、月经调理、便秘、慢性胃肠炎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近日,53岁的李女士直叹神奇,没想到疼的连毛巾都拧不动的胳膊,居然被一根小小的浮针给治好了!
胳膊疼的连毛巾都拧不动
浮针疗法显奇效
家住西湖区的李女士,退休后一直在家带孙子,因长期劳累,她常感觉右胳膊酸痛,刚开始以为是扭伤,没多大事儿,到药店买了瓶喷剂喷喷,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以前疼的时候休息一下,贴下膏药就好点,可是最近1个月感觉胳膊越来越痛,连拧毛巾等日常活动都很困难,更别说抱孩子了。”李女士回忆道。
听邻居介绍浙江医院针灸科有浮针治疗,而且不疼,效果还挺不错,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女士来到浙江医院,针灸科副主任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为其诊疗,发现李女士患的是肱骨外上髁炎,就是我们俗称的“网球肘”。主要表现为手肘外侧发生软组织疼痛或酸胀,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普遍认为网球肘是由重复性的运动造成的,一般在肱骨外上髁有局限性压痛点,局部无红肿。
找到病因后,诸剑芳在李女士的右前臂离肘关节10cm处做了1针浮针治疗,边做治疗边让李女士配合做拧毛巾的动作,简单治疗10分钟左右,李女士的右肘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右肘关节用力时也无明显疼痛,李女士连连称奇。
诸剑芳告诉李女士,浮针治疗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尽量让肘关节休息、保暖,这样疗效更佳。
什么是浮针疗法?
△诸剑芳为患者浮针治疗
诸剑芳介绍,浮针是一种新型的针灸治疗手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在疼痛周围疏松结缔组织(即浅筋膜)进行针刺。但不同于传统针刺那样深入肌肉层,只作用在皮下组织,除了进针时皮肤有轻微疼痛,治疗过程中进针处无疼痛感,而且治疗往往只需要1~2针。主要在疼痛周围(而不是在疼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针灸疗法,可延长留针时间,巩固疗效。治疗中医生操作时需要患者配合做一些动作,效果常常立竿见影。
浮针疗法能治疗
哪些疾病?
关于其适应症,诸剑芳说,一般只要是针灸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等,一般1~3个疗程可获得满意疗效。
因其疗效迅速、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大患者称为“神针”。
编辑:洁 审核:菲
来源:针灸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请留下您的手机号
我们即刻安排课程老师为您回电!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主动给您回电!
第一时间为您安排就近试听!
&&&浮针疗法培训班
  新型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宣氏软组织压痛点推拿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促进中医针灸疼痛治疗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发掘各种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针灸技法,提高疼痛工作者的临床诊治水平,增加针灸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国家卫计委主管)主办的“全国新型浮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宣氏软组织压痛点推拿高级研修班”将在四川成都市和贵州贵阳市举办。  【参加对象】  各级医疗机构中西医、外科、内科、妇科、骨伤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康复科、理疗科、颈肩腰腿痛科及各从事针灸技术、教学、科研机构等有关人员。  【主讲专家】  王启才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秘书长,浮针发明人符仲华博士针灸导师,新型浮针理论奠基人,中国针灸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自然医学研究院荣誉院士,美国纽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中医研究院学术顾问,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研究生班特邀教授,香港中医药研究院学术顾问、客座教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主编,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针灸学》主审。2006年全国第四届科技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针灸行业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先后赴法国、加拿大、北非阿尔及利亚和西非贝宁共和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讲学、医疗。善于思考,勤于笔耕,代表作有:《王启才新针灸学》《当代针灸医学新论》《针医心悟》《针灸治疗学》《针灸医学宝典》《实用针灸辨证论治精要》《经络发微》及《二级经络学》等。  【浮针疗法简介】  浮针疗法为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医疗成果二等奖、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世界中医药学会特等奖等国内外大奖。已列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大学教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世界中医学会联合国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适宜推广项目!专利号:ZL
97 1 14318.8,国际专利主分号:A61H 39/08。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特制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留针时间长,进入浅筋膜层,不深入肌层,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是针灸史上的革命,在北美被誉为“神针”。近年来在国内外推广发展迅速,其简、廉、广、安、无痛的特点,已成为治疗疼痛的常用方法。  1、浮针特色  (1)简便:易学、易懂、易掌握,施术仅需要一根浮针,皮肤常规消毒即可进行。  (2)安全:针刺部位位于皮下,不接触任何重要神经、血管和脏器,无感染。  (3)速效:针刺痛消,无论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疼痛疾病,均可在瞬间内(1-2分钟)达到减轻、痊愈和根除等不同程度的疗效。特别对使用任何药物与疗法都无效的部分顽症有奇效。  (4)无痛:浮针治疗时无传统针灸的酸、麻、胀、痛的针感,以完全无痛为佳。医生易于掌握,病人乐于接受,该疗法确系一项特色特效治疗新技术。  2、浮针适应症  各型颈椎病、腰椎病、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腰三横突综合症、腰肌劳损、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网球肘、腱鞘炎、肩周炎、多种关节炎、足跟痛、骶髂关节炎、胃痛、胆囊炎、痛经、妇科炎症、慢性阑尾炎、乳腺炎、带状性疱疹、各种结石疼痛,癌症疼痛。  【腕踝针疗法简介】  1、腕踝针是针刺部位只局限在四肢腕和踝。通过皮下针刺治疗全身病症(主要多种痛症,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及其它临床病症)的一种针法。本疗法是在经络学说,尤其是腕踝附近的原络穴能治疗诸多脏腑相关病和全息医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刺疗法。  2、腕踝针的优点:  (1)方法简单,腕踝针的进针点少,好记且操作方法简单,病人不需脱衣解带,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对治疗的限制。(2)安全无痛苦,针只刺于皮下,此处没有重要的组织器官,和大的血管,神经,因此没有危险性。也很少出现晕针现象。治疗时仅针尖透皮时有轻微刺痛,针刺皮下过程则无任何疼痛,病人易于接受。  3、腕踝针的适应症:腕踝针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其治疗病症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总的来说,其适应症主要有:  (1)前额痛、眼脸肌痉挛、结膜炎、眼球胀痛、视力减退、鼻塞、流涕、扁桃体炎、感冒、三叉神经痛、面瘫、前牙痛、舌苔薄、舌痛、咽痛、扁桃体炎、感冒、胸闷、频咳、心悸、恶心、呕吐、呃逆、厌食、失语、胸肋关节痛等;全身或不能定位病症:一侧或全身感觉麻木、皮肤瘙痒、寒颤、潮热、多汗或无汗、睡眠障碍、精神障碍等。(2)后牙痛、面痛、乳腺炎、乳房痛、胸痛、哮喘、手心痛、指端麻木等。(3)耳前痛、腮腺肿痛、胸前侧痛等。(4)头顶痛、耳痛、耳鸣、幻听、肩关节前侧痛、肘关节痛、拇指关节痛等。(5)头昏、头痛、眩晕、颈背痛、肩部酸痛、肩关节痛、手背及指关节痛等。(6)颈、胸椎及椎旁痛、后头痛、肩关节后侧痛、小指关节痛、小指侧冻疮等。(7)胃区痛、脐周痛、遗尿、尿频、尿失禁、痛经、白带多、阴痒、足跟痛等。(8)肝区痛、侧腹痛、腹股沟淋巴结痛、膝内侧痛、内踝关节痛等。  【穴位注射疗法简介】  穴位注射疗法属针刺疗法之一,它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技术上主要在于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选择穴位,其选穴原则为在触诊时根据经络、经穴的循行规律选取相应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尤其是原穴、郄穴、合穴等特定穴部位及一些经验穴。有压痛等阳性反应者,注入反应点效果显著,反应不明显者,也可取俞、募、郄穴进行治疗。  穴位注射疗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1、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腰腿痛、扭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鼻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但目前在基层医生临床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药物的选择上,激素滥用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公害之一;此外,药物注射的禁忌也往往为人所忽视,如必须要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过敏性药物必须要做皮试;药液禁止进入关节腔、血管内;必须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带来不良后果;注射不宜过深以免刺伤内脏或引起气胸;年老体弱者和孕妇的禁忌等等。  【穴位贴敷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制作技术】  穴位贴敷疗法(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穴位  1.作用直接,适应症广穴位  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  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宣氏软组织压痛点推拿疗法】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推拿疗法是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疼痛及相关症状的三大基本治疗方法之一,现在正在申请全国第三批中医医疗技术推广项目。  宣氏压痛点检查迄今已有五十余年的临床研究与验证,实践证明对疼痛疾病的阐述与诊断到位准确,并且安全有效,因为它是一种真正针对病因的治疗。  主要学习内容:【01】《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极其五大特点介绍;【02】弯腰伸腰试验,侧弯腰试验极其三个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分腿试验演示,寻找原发疼痛部位的思路及方法讲解及细说人体运动系统解剖学基础;【03】慢性软组织疼痛的病因极其传导路线及相关征象介绍,课间穿插周身协调整体劲的训练;【04】宣氏强刺激按压手法训练和人体运动系统解剖知识训练,十至十五个压痛点检查极其放松手法;【05】详细讲解压痛点的体表定位;老师指导学员一对一的实际操练,精准的找到每一个压痛点的位置和深度。【06】家传手法揉、推、拨、及踩、板的纠错训练;【07】慢性疼痛的诊断思路与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手法综合运用。  适应症主要有: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征、颈椎病、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椎炎、膝关节炎、骨质增生、软组织损害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脊椎相关疾病。  【培训时间及地点】  1、4日—7日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4日全天报到,5日—7日专家讲座及临床示教)  2、27日—30日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医学院  (27日全天报到,28日—30日专家讲座及临床示教)  【培训费用】¥2800元/人(含报名注册费、授课费、资料费、证书费、合影、场租等费用。食宿可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回各单位按规定报销)  【注意事项】  1、报到时交两张1寸免冠彩色照片及身份证复印件1份,用于办理结业证书或学分证书。  2、欢迎各学员带病人现场演示治疗,体验效果,学员亲自操作,学会为止。  3、参加本班学员均可申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部康复科医师、针灸科医师、公共营养师、全科医师、中药药师、西药药师(全国通用,网上可查,费用另计)等职业资格证书。因故不能参加培训人员如需申请办理请咨询组委会。  【相关赠品】凡提前报名者均可获赠价值5000元的300G全国疼痛培训班相关音频视频和文字资料(包含宣蜇人、董氏奇穴、王本正、齐永及王啸平等相关培训资料),请自备移动硬盘。  【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 中国医药卫生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 北京新启鹏博会议服务有限公司  成都歧黄轩医疗科技研究院 中国医学会议培训网  【报名及咨询方式】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学术交流中心
只要一个电话
已有1270名同学预约成功!
我们为您免费回电!浮针 - 搜狗百科
&&最新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北京世界针联浮针中医研究院徽标
浮针是浮针疗法的简称,也是其专用工具一次性使用浮针的简称.浮针疗法是突破传统针灸理论,是针灸史上的革命,是一种操作简便易学的疗法,用浮针针具特定位置皮下组织扫散以治疗疼痛,由于取效迅速,常快于麻醉,在北美被誉为“神针”,该疗法取效快捷确切,安全。且能取得高效益、高回报。被称为口袋里的医院,“一针在手,走遍神州”。随时随地解决疼痛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推广发展迅速,其简、廉、广、安、无痛的特点,将成为医院各科科室治疗疼痛普及的常用方法。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特制浮针针具为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针具不深入肌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几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新近研究表明: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  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  浮针疗法刺激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面积是传统针刺的20-30倍,所以其疗效也大大提高:(1)只要是适应症,每次都当场见效,需要针刺的穴位(进针点)大大减少;(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  关于其适应症,一般来说,只要是针灸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现在我们的临床还表明:中医内科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常有很好的疗效。具体来说,大体如下:慢性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带状疱疹后遗痛、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等等。  浮针,浮针疗法所有物工具。  [什么是浮针]  由不锈钢针芯、软套管和保护套管构成。不锈钢针芯材料为1cr18ni9(或其他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其针座为聚丙烯。软套管材料浮针仅供专业人员使用,诊断完毕,选进针点,注意选进针点时避开大血管、关节、脐、五官等器官,怀孕等特殊情况禁用浮针。  [浮针的使用方法]  医者要带上口罩工作,进针前,先洗净双手,然后消毒进针点局部皮肤(用75%的酒精棉球由中心螺旋式逐渐向外搽拭,或先用2.5%的碘酒棉球涂搽局部,稍干后再用75%酒精脱碘),撕去透析纸,取出浮针,将针尖搁置与进针点上,用腕关节的力量是针尖迅速透过皮肤,然后放到针身,使针体皮肤平行地在皮下组织内行进,当软套管全部进入皮肤,抽出不锈钢针芯约3MM,然后进行平稳地从一边到另一边的反复扫散动作。当前位置: >>
浮针疗法内容提要 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特点,是解放军 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 2001 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本书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探索史,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软组织伤痛的治疗方法.书 中还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疼痛的诊断,软组织伤痛的病理等实用知识. 对于医院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本 书实用而有启发价值.前 言 十年前,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哲学老师告诉我,科学研究要遵循简化的原则.就是说,科学 的本质是简单的,我们要透过复杂的表象去分析.孟德尔选择了豌豆,摩尔根选择了果蝇, 他们都高效率地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开辟了整整一个时代.因为自己脑子不很灵光,不会观 察复杂问题, 所以哲学老师的话一直作为研究工作的座右铭, 我常常用这个武器去分析错综 复杂的现象,居然有时候也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认识,能比别人先走一步.浮针疗法正是这样 的一个例子.从对各式各样外治方法的观察中,我撇开个性,对共性总结,于是就有了简单 的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效果好得难以置信,这是很多参观者或初学者普遍的感觉. 因为简单,对其机理的揣测就繁杂多样:中医认为,打通了经络,影响了皮部;西医认为, 移疼驻痛,神经反射.其实,科学是简单的,技术可以复杂多样,科学原理永远简单. 也因为简单,初读这本书,您会认为作者在信口雌黄,用了浮针疗法,您就会将信将疑,再 读这本书,您就会点头称是,再上临床,您会觉得浮针疗法是您一天也少不了的朋友. 这本书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在软组织伤痛上的运用, 而且提供了一种思 路,一种对传统医疗技术,医疗理论的反思. 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碰到最多的问题是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还是老样子,怎么 疼痛就没有了呢?功能就恢复了呢?是不是麻醉作用呢?不仅仅是病人经常提这个问题, 而 且很多医务工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我愿意在前言里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单纯的机 械性压迫(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刺激不能导致疼痛,疼痛与神经干鞘膜周围软 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有关. 浮针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化学性刺激产生良好 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软组织伤痛的许多诊断没有统一标准.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常常没有明确诊断,但治疗已 经实施而且疗效很好(这并不是说,软组织伤痛的诊断可以是一笔糊涂帐,至少要确定仅仅 是软组织的病变,而不是内脏病的反应或影响) .这种情况给编辑书籍带来困难,所以我们 介绍病例的时候,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举例启发,希望大家根据浮针疗法的机理和原则 处理软组织临床上纷繁复杂的病痛. 本书的第八,第九,第十章分别由周文学副主编负责编写,第十,十一,十二等三章由张亚 平副主编负责,姬长锁副主编负责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章的编写.三位副主编虽然 同样对浮针疗法有着很好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体会, 但由于知识背景不完全一致, 各人的思 考方式也不相同,所以他们编写的式样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写出来的1 都是自己所作,自己所见,自己所思,甚至个别地方和我的想法也有差异,但我还是尽量保 留他们的文字,因为那是真实的.虽然真实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只有真实的才是可信的. 本书是一个阶段临床和理论的小结,在医学探索的路上,这仅仅是继《浮针疗法》后的有一 个驿站,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大家一起参与.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所以区别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皮肤针疗法,皮下针疗法,是因为有其独特的地方. 正是这种独特,才使它的疗效迥异其他,也才使它的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章将全面介绍浮针疗法的概念,命名,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浮针疗法的诸多特点. 第一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 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 (简称浮针) 为治疗工具, 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 (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 疗局部的病症. 一般情况下,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研究应用人工的或自然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 磁,热,机械力等)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医学 ,不包括浮针疗法这样使用针具的治疗方法. 这里泛化理疗这个概念,目的是强调两点:一是它是非药物疗法;二是中医传统理论不再是 它的主导理论. 浮针疗法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那样深入肌肉层, 而是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特别是浮针疗 法操作时的扫散动作,使整个针体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如果把皮肤层比作地表,肌肉视为 深层地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就是地下水,浮针操作时就象漂浮在地下水上游泳.所以我 们取名为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中的浮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浮刺是十二刺之一,是 治疗因寒邪而肌肉拘急疾病的一种毫针斜针浅刺的针刺方法. 关于命名,有人提出质疑 ,认为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为佳,我们以为 : (1)虽然浮 针疗法在某些轻浅疾病的治疗上也可以用毫针作为工具,但&毫针&两字把浮针所用器具限 定了,对于浮针疗法的发展不利. &皮内&二字概念不是很明确.皮肤主要由表皮和真 (2) 皮构成,并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皮下组织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浮针主要行进 在皮下结缔组织,故用&皮内&不妥.浮针疗法不仅是一种刺法,也反衬了一种临床现象, 因而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过于局限.因此,仍用&浮针疗法&这个名称. 有人认为&浮针疗法&和&腕踝针&操作方法相近,希望把两者统一称为&皮下针疗法& . 但因为浮针疗法与腕踝针使用针具不同,操作方法不尽相同,治疗机理尚不明确, &皮下针 疗法&概念过于笼统等原因,所以通称为&皮下针疗法&的建议暂不拟采纳. 在英文中称 Fu&#39;s Acupuncture , Floating Needling ,或 Fu&#39;s Intradermal Healing Therapy(FIHT),讲英语的朋友们建议用最后一个,现在我们倾向于 FIHT,但至今还没有完 全定论.第二节 浮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 一 浮针疗法的形成 从其概念可以看出, 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 腧穴, 气血理论, 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它与传统针灸学并非没有联系.浮针疗法的形成,亦即发现过程,与传统针灸学有着渊源2 关系. 而且它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促成, 而是传统针灸学中的多种因素长时间的作用所启发, 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众多针灸临床家和针灸科学家的心血. 奥地利的贝塔朗菲(L.V. Bertalanffy)在简述普通系统论的历史时说: &我们要是正确地提 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方法, 则不能把它看作一时时髦的产物, 而应把它看作与人类思想史交织 发展的一种现象. &对于浮针疗法的历史,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论.没有前人的铺垫, 就没有今天的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操作方法及其现象也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家和科学家的借 鉴.今后科学发展的大海也会把浮针疗法这个小溪化解得无影无踪.一开始,人们过河用树 木,然后有人想到把树木挖空,类似现代的木船.现在谁还记得那挖空树木的注意?但不可 否认,这主意对人类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要重视浮针疗法的现象和现 象背后的机理,明天的人们就无需再想起它.科学总是要进步的. 概括起来,主要是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的长期思考使我们发现了浮针疗法,下 面就这几个方面分而述之. 1 临床现象 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 (1) 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 自 1966 年起 经过反复实践, 1972 年创立的新疗法. 于 这种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 张教授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 6 个纵区内, 在两侧的腕横纹上 2 寸和踝关节上 3 寸的部位各定 6 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对应选点,如:横膈以上的 1 区发现病痛, 进针点则选在腕部上 2 寸处的第 1 点(上 1 点) ,横膈以下的 3 区发现病痛进针点选在踝部 上 3 寸处的第 3 点(下 3 点) .进针时沿皮下浅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病痛在腕踝关节以上,针刺针尖向上,病痛在腕踝关节以下,针刺方向朝下.腕踝针疗法对 精神科,神经科,内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的常见疾病有 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痛症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 关于其机理,多数文章用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等中医传统理论解释 ,确实,用传统的理论也 能解释,但是,理论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释,更在于指导,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才具有指导 价值, 没有对未知现象的前瞻指导作用, 理论就没有意义. 皮部, 经脉理论已存在近两千年, 而腕踝针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 而且腕踝针的发明人是个精神神经科专家, 对于传统针 灸理论了解不多,从其探索史 也可以明白地看到这一点. 我们认为 ,腕踝针的机理一定有其独特的内涵,腕踝针的治疗方法和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就好象炸药用于制作炮仗仅仅是其很小的一个作用,炸药还可以用于战争,用于建筑,用于 生产.因而我们推断,腕踝针在腕部,踝部进针仅仅是一种部位上的选择,还有大量的荒山 急需开垦. 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 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病症效果 差. 现代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位的皮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 的区别, 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腕踝关节附近呢?针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 佳效呢?这些疑问促使我们发现浮针疗法. (2)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 , 其本质都是通过机械压力, 引起生理学 或生物化学的反应以对抗,调控疼痛或其他病症.有时仅用轻微的重复性动作,如揉法,推 压皮肤,有时则采用重力按摩深部组织以至捏压韧带,肌腱和肌肉等,如一指禅,压法,或 采用挤压法,如四指推,捏法等,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反复移位,以达到松弛肌肉,韧带 的目的,因此都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按摩的部位主要在痛点,也可远离疼痛区.人们 通常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来解释推拿按摩的机理, 是不是完全这 样的呢?即使用自体血注射也不会达到推拿的效果, 因此我们以为推拿按摩的机理不会那样3 简单,不管如何起作用,推拿按摩都主要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 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 是不是可以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织中去探 寻一种新的疗法? 还有,拔火罐的方法也几乎从古到今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并非是哪个国家的专利,中 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采用这种疗法. 拔火罐的作用主要在于负压吸引牵拉. 西方一些替代医学 的著作中常介绍这种方法,并有干式拔罐法和湿式拔罐法之分.干式拔罐法是单纯拔罐,而 湿式拔罐法就是在拔罐部位划破皮肤, 通过负压吸出血液, 这是常用于治疗疼痛的一种传统 疗法,和我们传统针灸学中的刺络拔罐如出一辙.虽然,拔罐疗法可以归纳为针灸学中的一 种治疗方法,受针灸传统理论的指导,但即使没有针灸传统理论的指导,拔罐也可成为一种 广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例如,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流行拔罐 .因此本质 上,拔罐是一种物理疗法,而其作用途径也必须通过皮肤,皮下组织等表层组织.因此,我 们认为表层组织具有现代医学还未完全了解的功能,特别是治疗方面的功能. (3)得气在传统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离 , 合真邪论》中说: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 & 也就是说, 当针刺入腧穴后, 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 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 谓之得气,也称针感.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 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的感觉. 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正如 窦汉卿在《标幽赋》说: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 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 按照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 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 )《针灸大成?经络 迎随设为问答》更为明确地强调得气的重要性: &只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 也& .现代刚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 也认为: &一般地说,得气迅速时,疗效就好; 得气较慢时,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 &但是,大家知道,在临床上,不 得气而同样取效的现象也有很多,特别是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患者没有得气感觉.也就是 说,在临床上,得气或不得气都可以有效,即使得气,没有效果的现象也很多.那么:得气 是不是针灸临床必不可少的取效环节,还是针灸治疗时一个伴随现象? 所谓伴随现象,这里指的是看似有关系,而实际上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比如说,电 风扇在工作时,消耗电力越多,风力越大,声音也越大,人也就越凉快,这里,电风扇发出 的声音就是伴随现象.是因为风力大人们才凉快,而不是声音大才凉快.但一般来说,声音 大就凉快, 这是对的, 用科研俗语来说, 声音和凉快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但并没有因果关系. 如果科学发展了,机电产品质量提高了,就可能达到完全没有声音的状态. 同时,我们还认为, &得气&是个内涵界定不明确的概念.把分属于浅感觉和深感觉的不同 感觉统统一言以蔽之: &得气& ,容易形成误解.有学者 在需要截肢的肢体上,探讨穴位针 感的组织结构, 他们在术中分别刺激血管,神经,肌肉,骨膜等组织, 引起多种类型的感觉, 结果表明:针刺神经干多数引起&麻&的感觉,刺激肌腱,骨膜多数引起&酸&的感觉,刺 激肌肉多数引起&酸&&胀&的感觉,而刺激血管则往往引起&疼痛&感.因此,不同的组 , 织,不同的深度甚至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如果用&得气&一词囊括不同感觉,容易造 成对这种多样性的忽视,从而导致理论上过于笼统,不具备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在一定程 度上可能造成误导.运用逆向思维来推断,既然针刺后不同的感觉造成同样的结果(好的治 疗效果) ,也就是说不同的原因导致了同样的结果,这在医学上是难以理解的,唯一可以解 释这种矛盾的是这种&原因&并非真正的原因,也就是说&得气&这种感觉本身并不如想象 的那么重要,或者至少其中部分感觉不很重要.当然,上述都是推论,或者可以说是假说,4 需要实践证实.要证实以上论点,必须在没有得气感的组织上进行处理操作,观察对比其疗 效.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稀少, 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一般不会引起 &得气& 感, 是不是也能取效呢?如果能取得同样或更好的疗效, 就说明得气就是和疗效没有因果关 系的伴随现象. (4) 在北京 2000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越南全国针灸学会会长 Nguyen Tai Thu 教授在&针 刺麻醉手术在越南& 的报告中说: 越南从 1969 年至 1999 年的 30 年中,采用针刺麻醉法, 为 98000 例患者做了手术,其中 95%的患者获得成功,涉及的手术达 60 多种. 越南的针麻研究成 果,令在场的 2000 多位代表折服和震惊. 那么, 越南的针刺麻醉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临床 效果?在 Nguyen Tai Thu 教授报告时插播的录像提示好的疗效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方法才可以 取得. 在记录他们做胸腹部手术的录像中,他们多是沿着经脉的走向与皮肤成 30 度左右的角 度进行针刺;并且,所用针具既粗又长,Nguyen Tai Thu 教授带到现场的两支针,一支为 40cm, 另一支为 60cm. 北京市第六医院李定忠,李秀章两位医生 ,在胃经足三里穴,伏兔穴,用皮部挑刺和经脉深 刺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同时,采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观察实验过程中脑功能 的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皮部挑刺和经脉深刺的具体做法如下: (1)皮部挑刺法:用尖顶 圆针借助腕部摆动力量挑刺表皮与真皮之间,不刺破,不出血,相当于进针和起针时各挑一 下. (2)经脉深刺法:用 2 寸无磁不锈钢针,进针时刺入肌层,找到得气感觉,捻针 10 下,留针 10 分钟,起针时捻 5 下起针.经过 32 例次的实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观测结果证明:皮 部挑刺和经脉深刺两种方法均可在同一脑区产生功能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并且,两种方 法脑区功能变化和变化过程都是一致的.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 在某些穴位仅仅挑刺表皮和真 皮间的结缔组织与在这些穴位进行深刺,对人体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对于患 者而言, 在某些穴位中的同一穴位上进行挑刺和进行深刺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是相同的. 因为 两种方法产生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对同一穴位处的浅筋膜进行了适当的刺激. 另外,除针灸,针麻以外,传统医学中的埋线,头皮针,刺血,刮痧,按摩,拔罐,膏药, 耳针,耳穴帖压,鼻针,舌针,手针,足疗,化脓灸,敲击和近年兴起的小针刀,离子透入, 穴位注射,以及西方医学的理疗,整脊疗法等,虽然其治疗方法和治病机理各不相同,但是,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体皮下筋膜等结缔组织进行了适当的刺激,这是这些治疗方法对某 些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关键. 这些临床现象让我们深深思索,现在是不是到了该对针灸的机理和传统的学说反思的时候 了?当然,如果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或者是实验室的一些数据,要承担对两千多年传统的 质询,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分量都很苍白.中医学要发展,单纯靠图书馆的资料,或者是 实验室的动物,是很难产生全局性的触动,临床永远是医学理论和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只 有在临床上找到一种可以普遍推广的而且效果要远远超过传统方法的治疗方法,推而广之, 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可能对传统的部分东西说对或错. 2 科学研究 现代关于针刺和经络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发现浮针疗法的推动力量. (1)董宏伟等 选择 100Hz 的电刺激频率, 以辐射热甩尾潜伏期为观察指标, 隔日一次在 大鼠相当于&足三里&&三阴交&的部位给予经皮电刺激(在皮肤表面安放正负一对电极, , 而不进行针刺) 或电针刺激, 共计5次. 观察多次经皮电刺激及电针刺激对大鼠的镇痛作用. 他们发现:在首次电刺激实验中,经皮电刺激的镇痛效果(痛阈升高 93%)优于电针的镇痛 效果(痛阈升高 54%) ;以电刺激的 30min 内痛阈升高的百分数作为镇痛效果,发现经过 10 天 5 轮电针, 电针效果出现明显的耐受现象, 到第 5 轮时仅为第一轮的 21%,观察停针后 30min 内的后效应,在第 1-4 轮保持不变,到第 5 轮显著降低,仅为第 1 轮的 35%;经皮电刺激的镇 痛效果在 10 天内有所降低, 4 轮时最低, 第 为第 1 轮的 50%, 但第 5 轮仍保持原水平的 71%,5 后效应保持不变. 于是得出结论: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100Hz 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相比, 镇痛效果较强,而且连续多天刺激不易产生耐受. Hans 治疗仪仅仅是在皮肤上通电,也能取得一定疗效. 甚至在古希腊,很可能包括古埃及,就懂得用电鳗放电来治疗各种痛症 . 虽然电针作用可达深部组织,但如上述,作用不很明显,而在皮肤表面的电刺激就能有 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设想,在这种取效的过程中,皮肤或其他表层组织一定起了作用, 那么,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刺激皮肤或其下层取得疗效呢?尤其是疏松结缔组织, 含水量相对 大,电阻小,按照物理学原则,电压相等的情况下,电阻小的线路电流量大,因此,经皮电 刺激所以起作用,疏松结缔组织起主要作用的可能性最大. (2)有实验证明,经络没有独特的物质基础.余安胜等 用体视显微镜(2-25 倍)观察 足三里新鲜标本层次和断面结构及 ABS 铸型, 淋巴灌注标本, 发现足三里穴与非穴位的巨微 结构观察无显著差异,均未发现除神经,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等组织外的特殊结 构, 因而认为穴位不是由一种组织结构而成, 而是由多种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空间 结构. 足三里穴的淋巴管分支和交通较丰富和集中, 与非穴位的对照组相比发现有明显的不 同.这就是说,基本上排除了经络是一种现代医学还没有发现的独立的组织结构的认识.但 神经,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这些组织结构中哪一个起主导作用还未明确.史学义 等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为: &皮肤, 皮下结缔组织是穴位普遍的形态学基础, 而不同穴位的组织结构成分及其数量 的差异, 相互组合方式的不同, 及与其邻近组织结构进而与整个机体的结构功能联系的不同 决定不同穴位的特殊性. &皮下结缔组织缠绕刺针可能是浅层客观针感的物质基础. 肌层肌内衣缠绕刺针并牵拉 肌纤维引起肌收缩则可能是深部客观针感的基础. 肌衣牵拉及反射性强力肌收缩可能与主观 酸胀感有关,邻近小血管受牵拉与痛感有关,邻近或远离针孔的神经支,干受牵连刺激则可 产生麻感和电击感. 可见针感, 特别是主观针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非仅由局部某种原始的 多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 而是通过结缔组织的中介针刺力同时或先后广泛作用于多种已知的 针感结构的结果. 显然针刺作用力引起的穴位组织结构的动力学改变是客观针感和主观针感 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 于是,史氏得出结论:以结缔组织为中介,捻针力可刺激穴区多种针感组织结构,这可 能是针感形成及其复杂性的生物学基础. 谢浩然等 在人尸体上,沿着古典的经络路线进行了解剖学的观察和分析,认为经络是存在 于四肢的肌肉间隔和躯干的筋膜间隙等部位的间隙结构, 由疏松结缔组织连接搭桥而形成的 路线.这种间隙结构的路线基本符合从《灵枢?经脉》关于&十二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 的论述.这种理论强调了疏松结缔组织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陈尔瑜等 用成人尸体 3 具及小腿标本一具,留针于局部再解剖.结果,自风池 至足窍阴 25 个穴位中,与骨膜,骨间膜相关者 18 个,余与筋膜,神经鞘膜,关节囊相关. 用小腿标本 7 具,在骨间膜近腓骨缘处用 PIXE 作线性扫描,发现穴位区钙元素浓度比经络 线上非穴位区高 4 倍以上. 党瑞山等 为探讨经络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在 3 具成人尸体上留针于穴位局部 后再解剖观察了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与相关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11 个肺经穴 位中,与骨膜相关者 9 个,与神经鞘膜和动脉壁相关者各 1 个,X 线 CT 观察验证了尸体解 剖观察结果. 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经络与结缔组织的关系和经络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形态学依 据. 上述几个实验说明了得气和结缔组织之间的关系,这里,要注意的是,得气主要和致密 结缔组织有密切关系, 与浮针疗法所针刺的疏松结缔组织不同. 但这些研究对我们重视组织6 学研究有着启发作用. 有人认为,经络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出现较早,分化较低的传导组织 ,而结缔组织也 是出现较早,分化较低的组织.因此,我们认为,经络的现象与疏松结缔组织有着密切的关 系. 很有可能, 传统针刺和艾灸等疗法所以能起效大多是因为各种疗法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 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 .当然,这仅仅还是假说,需要有大量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的支持. 我们关于腕踝针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在皮下埋针能够提高痛阈 ,而且,该实验并没有完全 按照腕踝针的分区选点法, 实际上就是浮针疗法的雏形, 但结果却相当令人满意. 实验方法: 有关器具高温高压消毒后,截取一长 7mm 的 32 号毫针针尖部分,套入 7 号注射针内,局部 消毒,依临床穿刺埋线法,将毫针埋于大鼠后肢小腿下 1/5 的皮肤下.在皮肤被酒精浸湿的 情况下,毫针若隐若现,不然,毫针可能太深.毫针针尖向下直对第 2,3 掌趾关节处.我 们用微电脑辐射热测痛仪检测大鼠单侧后肢第 2,3 掌趾关节足背局部的痛阈.结果发现针 刺后 48 小时痛阈值与针刺前,针刺后即刻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这次实验证实了皮下 埋藏刺激物能够提高痛阈,而且,进针点的选择不一定要按照传统的腕踝针疗法.这个简单 的实验证实了我们以前的许多想法和假说,对浮针疗法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动物试验和临床实际不完全相同.临床上即刻疗效很好,而动物实验即 刻疗效不好.为什么?这是因为毫针对于人体来说,远比对于大鼠要小得多,毫针对人体的 伤害远比不上对大鼠的伤害.这种伤害使大鼠的痛阈降低,成为一种负面影响,抵消了针刺 所带来的提高痛阈的正面影响.对于人体来说,这种负面影响很小,所以即刻疗效好. 3 文献研究 浮针疗法是在古代文献的挖掘中获取营养成长起来的, 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 发展 和创新,其源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皮部理论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 在. 《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 .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 障.皮部理论对于临床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上应具有较大的作用,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往 往运用了皮部的理论,而没有引起重视.例如,拔火罐,推拿就是皮部理论的临床运用.浮 针疗法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进针点在病痛周围,力专效宏,理固当然. (2)近治原理 近治原理是根据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 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如鼻病取迎香,口歪取颊 车,地仓,胃痛取中脘,梁门等皆属于近部取穴,符合近治原理,在传统针灸临床中运用广 泛.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灵枢?厥病》载: &头痛??????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 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耳鸣,取耳前动脉.《百症赋》说: , & &悬颅,颔 厌之中,偏头痛止& ,这都是近治原理的运用.浮针疗法正符合这个原理. (3)以痛为输理论 《灵枢?经筋》所载十二经筋的各种痹症,如仲春痹,孟春痹,仲秋 痹等等,其治疗原则全部是&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由此可知,对于软组 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干部的痛症, 《内经》选穴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 在《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有很多记载,如: 《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 : ; 《素问?刺腰痛论》&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 : ; : ; 《素问?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等,举不胜举. : &以痛为输&应被视为阿是穴方 法的最早记载. 阿是穴更是被隋唐以后的针灸界普遍认同. 虽然浮针疗法进针点的选择并非 象&以痛为输& ,阿是穴那样选在病痛局部,而是在痛点周围,但和它们两者还是有相似的 地方:都以病痛的部位为选择进针点的根据. (4)《内经》刺法 浮针疗法的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这 三者在《内经》的刺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较为详细的论述. 皮下进针在《内经》中没有同样的表述,但有相当接近的说法.①《灵枢?官针》篇说:7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 &故有九刺之称.九刺中的毛刺即类似浮针刺法.毛刺&刺浮痹皮 肤& ,应用浮浅的刺法,治疗浅部的病症.②《灵枢?官针》篇说: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 二经. &所以有十二刺之称.十二刺中的直针刺和浮刺属浅表进针.直针刺&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就是一种沿皮卧针直刺的方法.先用挟持押手法,把皮肤挟起,然后 针身沿皮自挟起处横针而入,适宜于寒气较浅毋须深刺的疾病.浮刺&旁入而浮之,以治肌 急而寒者也. &这是斜针浅刺的一种方法, &浮&是浅的意思,可用于治疗因寒邪而肌肉拘急 的疾病.③《灵枢?官针》篇说: &凡刺有五,以应五藏. &因而有五刺之称.五刺中的半刺 也强调了浅刺的重要性.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 也. &所谓半刺,刺不到半分,刺得快,出针快,似拔毛状,主要治疗与皮毛相关的疾病. 近部进针在《内经》刺法中有相当多的论述.①九刺中的分刺即属此类.分刺&刺分肉 之间& ,是针刺局部深层肌肉以治疗肌肉病痛的方法.②十二刺中的恢刺,齐刺,扬刺,短 刺,旁针刺等都是在近部进针.恢刺&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 . 是扩大的意识,这种刺法,用针在拘挛的筋部附近刺入,前后上下地摇动针身,用来治疗筋 痹症.齐刺&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 &这种刺法三针齐下,适宜于治疗寒邪所 中受病较深而面积不大的痹证.扬刺&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也. &这是 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刺入四针的一种刺法,适宜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短刺&刺 骨痹,稍摇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 &这是在局部深刺以寒气入骨的痛症.旁针刺 &直 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这是正刺一针(刺经) ,旁刺一针(刺络)的方法.适 用于病程久远,经络同病的痹证.③五刺中豹文刺,关刺,合谷刺等也是近部进针的例子. 豹文刺&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 &此法是在病变部位, 前后左右针刺出血,治红肿热痛等症.关刺&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 之应也. &这种刺法多刺在四肢关节部左右并刺,可治疗痹证(筋痹) .合谷刺&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 &此法斜刺入肌肉间,深入后,又退针至皮下,再 向左右侧斜刺,如鸡爪状,可治疗痹证(肌痹) . 留针时间长在《内经》刺法中也有强调部分.在《内经》中对于一般疾病的治疗,较少 提及留针, 而在介绍十二刺中的报刺时, 显然强调了留针.报刺&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 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这种对于游走不定的病痛,针刺后采 用留针法,并以左手按压寻找痛处,然后出针再行针刺.虽然留针时间不长,甚至远不及现 代针灸临床常见的留针时间, 但相对于众多内脏疾病的针刺治疗都不提及留针的情况下, 在 治疗疼痛(痹证)病症时,突出了留针,这显然有着深刻的意义. 上述临床, 科研, 文献三个方面的现象或者说是疑点使我们努力探寻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从而导致了浮针疗法在 1996 年 6 月的诞生.第一次试用浮针疗法是在广东增城当时的第一 军医大学门诊部,治疗的是个网球肘病人.对网球肘,传统针灸的方法效果来得慢而且不是 很确切,而西医多采用&封闭疗法& ,复发率高,远期疗效欠佳.于是,我们抱着试验的态 度进行了治疗,因为在皮下进针没有危险,当时,心中祈祷,希望能够成功,以印证我们的 假说和想法,让我们惊讶的是,进针以后再次按压病痛局部,压痛不翼而飞,比预想的还要 好.从此,我们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扩展浮针疗法适应症,从而导致了浮针疗法的诞生. 二 浮针疗法的发展 浮针疗法形成以后,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针灸界前辈的指导,朋友们,学生们的帮助 启发下不断发展.这些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针具的更新和适应症的不断扩大. 1 针具的发展 我们认为,针具的演变和盛衰对针灸学术理论的发展有导向性影响 ,有什么样的针具8 就有什么样的操作方法和理论, 没有针具的变革发展就不可能有今日的针灸学. 正如春秋战 国时期的铁针代替砭石从而推动针灸发展一样, 当今针灸器材的演变增加, 也给针灸学带来 无限生机.针具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要使浮针疗法的理论成熟和完善,没 有针具的创新和推广使用困难就大了很多,同时,要有针具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理论的探 索和指导. 因此,医疗器械是一种治疗方法(特别是物理疗法)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开始时, 我们采用浮针疗法时,使用传统针灸针具??毫针,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的工具,在治疗 部位较小,病痛较轻的疾病时效果快捷,疗效也比较确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我们下 决心改变针具: (1) 在病变部位大或深时,用毫针作工具的浮针疗法效果不明显,常常需要多个毫针, 甚至多针效亦不彰. (2) 因为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留针, 由金属制成的毫针留置于体内常常会因为移动等因 素造成疼痛,或刺破血管等组织. (3) 金属针留置于体内,会在病人心理上造成强大负担,总担心有一定危险.这种心理 对疾病的恢复是个负面因素, 特别是对那些与心理因素关系较为密切的疾病, 恶性肿瘤, 如: 胃溃疡,肝炎等.1997 年初,一位恶性肿瘤的患者强烈反对用浮针疗法,使我们坚定了改 革针具的决心.该患者强调,当用毫针刺入后,疼痛确实有所减轻,但留针时间长,或多或 少地产生局部区域的疼痛.因此,矛盾的关键在于留针时间上,一方面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 的留针,另一方面,用不锈钢毫针留置会因为针尖随软组织的移动而移动,造成治疗过程的 疼痛(或者说是医源性疼痛) .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针具上下功夫了. (4)据我们观察,浮针疗法的疗效与针具的粗细有密切关系,用粗毫针比细毫针的效果 好.用细毫针罔效的病例改用粗毫针后常可收意外之良效.但是,粗毫针留针时间长更加容 易引起医源性疼痛,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也更大. (5)在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器具的时候,很多病人担心把金属针留置体内会造成自己在 家里无法处理的后果,因此宁可浪费时间,等候医生下班前才取针.这样既耗费了医生的时 间,也不利于科室空间的利用. 由于上述的各种情况促使我们发明浮针针具(简称浮针) ,也就是现在的软套管针.虽 然,现在看起来浮针没有什么奇妙的,但当时却是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几 个步骤才有了这个小发明: (1)首先我们想到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目的.物理疗法,最容易想到的是利用温度达到目 的.在理论上讲这是行得通的:利用温度差使材料的硬度变化达到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 可以寻找一种材料制成浮针疗法的器具,这种材料要符合几个要求:在低温时坚硬,温度提 高后在短时间内(如半小时内)软化;对人体没有毒性,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价格不能太 贵.要满足上述几个要求,确实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即使把这种针具制成,每个浮针疗法使 用单位必须配备冰箱.事实上,就目前考虑来说不是很可行. (2) 其次,我们觉得化学方法也可考虑.只要找到一种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 ,能够 与体内的化学成分起反应, 从而软化质地, 符合使用要求. 但要找到这样一种材料实在困难, 因为它需要满足的要求太多: 在医学上该材料及其化学反应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 需要一定 的硬度,能够被制作成针具;价格上也不能太贵.我们咨询了我校化学教研室的生物高分子 材料专家,他们表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无能为力. (3) 从临床来看, 基本上可以说, 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埋藏具有一定容积的物体即可达 到浮针疗法的效果, 我们完全可以以液体代替固体, 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一定量的液 体(如葡萄糖注射液)也应该达到治疗效果,这种方法我们在临床上试用过,事实证明不是 理想的选择,因为对于液体,我们较难控制它的流经路线和方向,而浮针疗法非常讲究行进9 路线和方向.没有适当的行进路线和方向,就没有好疗效. (4)最后, 我们想到了复合的办法, 因为事实上浮针疗法的材料需要有两种复合的功能: 一种功能是有一定的硬度,能够迅速穿透皮肤,能够人为控制其行进方向和速度;另一种功 能是有较好的柔软度, 能够在体内较长时间留置而不致引起异物感. 能分别达到这两种功能 的材料在医学上都已经有广泛的运用, 而且价格都不是太高. 于是我们便发明了现在的浮针: 主要结构为软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锈钢针芯, 前者有较好的柔软度, 而后者有足够的刚性和 硬度. 完成上述的思路历程大概花费了我们近半年的时间,97 年 11 月我们按照第四种方案请 厂家手工制作了第一套浮针针具.同年 12 月 12 日申请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98 年 7 月 8 日国家专利局向社会各界公开.99 年 5 月 12 日正式获国家使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在 进一步审查中. 2 适应症的开拓 如前所言,1996 年 6 月当我们用浮针疗法治好了一例网球肘病人后,我们不断探索浮 针疗法的适应症,这个探索过程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当时在广东增城医疗网点的门诊, 很多四肢部的伤痛病例就是用浮针疗法来治疗的. 涉 及的病种有: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腱鞘炎(弹响指) , 轧砾性腱鞘炎(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髌下滑囊炎,慢性 膝关节炎,跟腱炎,干性坐骨神经痛等等.这些病痛病理变化相对简单,范围局限,浮针疗 法治疗的次数不需要很多,效果好. 第二阶段: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 当运用浮针疗法治疗四肢部的病痛有确切疗效后, 我们开始涉猎躯干部的病痛, 结果也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主要的病种有: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椎退行性病变,颈椎病(主要是神 经根型颈椎病) ,肌纤维织炎,副癌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带状疱疹后遗痛等.这些多数 为病程长的慢性病症,治疗次数要多一些,但无论是即时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要比传统针 灸方法好了很多. 第三阶段:治疗内脏痛. 人们常常被自己的思想框框所束缚. 原先我们以为浮针疗法因为针刺部位浅, 主要适应 于软组织伤痛等病变部位轻浅的病症,对于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一直未采用浮针疗法治疗, 直到一位家住四川泸州麻沙桥 40 号的七十高龄针灸专家胡界西先生 98 年 1 月 12 日来信告 知,他不但用浮针方法治疗了十余例颈肩腰背痛患者,还治疗了一例急性阑尾炎,这位老先 生写道: &我在中医药信息报上,看见了你发明浮针疗法止痛新方法,我经过试治肩周炎, 风湿性腰痛,肾虚性腰痛,骨质增生性腰痛,对这些病,我一共试治了 10 人,对止痛效果 都很好,最近我治好了一个急性阑尾炎,经过医院检查,通知住院手术,患者怕开刀,来我 处求治,我就用浮针上下左右各一针,进针后疼痛停止,留针 4 小时起针后,病人就走路回 去了,三天随访,经检查痊愈(作者注:原信如此) .特向你报喜. &我们这才把注意力引向 内脏病变,由此,我们治疗了急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泌尿系结石,癌性疼痛等获效甚 好.没过多久,刘宝华等同志 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用浮针疗法成功地治疗了胃脘痛, 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第四阶段: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随着内脏病变也成了浮针疗法的适应症之后, 我们信心增加了, 原先认为浮针疗法只 (主 要)治疗躯干四肢病痛的框框也被打破,发现对于头面部的颞颌关节炎,副鼻窦炎,三叉神 经痛等引起的疼痛浮针疗法也有迅捷的疗效,但是对于头痛(主要指非丛集性头痛) ,因为10 没有明确位置,至今我们还没有把它作为适应症之一,当然,要是颈源性头痛,浮针疗法也 可取效,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因为很大一部分的病例都因为疼痛而看病,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 所以我们把精力主 要放在了疼痛的治疗上.后来,我们治疗了局部麻木的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个神经衰弱的病 人,右侧下肢小腿部麻木,在南方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神经科用了大量的扩血管药和神经 营养药,效皆不显,遂请我们治疗.用了三天传统针灸疗法后,效也不彰.无奈之下,用浮 针疗法治疗.仅用了一支浮针,病人麻木在三到五分钟后就消失了(这是一个特例,并不是 所有的麻木都如此轻而易举,相反,大部分麻木都远比疼痛治疗棘手) .我们的临床实践证 明, 对于腹部胀满等病症浮针疗法也可收功. 我们迄今为止治疗胀满的病例都是癌症病患者 的腹部胀满,虽然不能象治疗疼痛一样彻底消除,但也能缓解相当一部分症状. 直到这时,我们还处于被动的,随机地拓展适应症的阶段,后来我们利用临床发现的现象的 规律性主动地,有目的地拓展适应症. 综上所述, 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是不断拓展的. 比如说, 以往没有认识到咽喉的疾病也能治疗, 随着对疾病病因的深入理解, 发现有一部分咽喉疾病是因为颈椎病引起的, 那么治疗起来自 然就得心应手了.对失眠的治疗也如此. 我们现在判断一个病症是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所用的标准是在短时间内能不能迅速有 效.如果不能在治疗时间当场有效,我们就暂时认为该病症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大家知 道,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治疗法,用这样的标准去临床观察是要求过高的.但长期观察, 需要严格的科学设计,大样本量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世界卫生 组织还只肯定针灸仅仅能治 43 种疾病?就是因为针灸的临床观察过于主观,缺乏科学的设 计,缺乏量化的研究.比如说,人人都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效,但谁也说不准在几天之内 恢复,恢复到什么程度,因为中风病人的出血(缺血)位置,多少,时间,病人的情绪,社 会关系,消化功能等等都可以影响到疗效,非常难做严格的对照,临床研究得不出有说服力 的证据来,很多时候仅仅是凭感觉行事,反对用针灸的人可以说,如果不用针灸治疗,中风 病人也能恢复, 针灸科研工作者只能无言. 科学发展到今天, 我们不能仅仅有一例治疗成功, 就以为所用的方法成功. 所以用上面所说的高标准来衡量浮针疗法是否有效, 该病症是不是浮针疗法的适应症, 是因 为治疗前和治疗后相隔时间短,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病人的外界环境治疗前后一致(或基 本一致) ,治疗前后有很好的可比性,那么得出的结论相对就有说服力.因此在现阶段,浮 针疗法的临床观察还是要用高标准. 我们相信,随着浮针疗法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实践,读者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适应症,对浮针 疗法的适应症有更好的理解,从而推动浮针疗法临床运用的扩展,量化,同时也推动对其机 理的理解和研究. 从浮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没有前人的积累,就没有今天的发现和发展,同 样, 今天的浮针疗法也可能成为今后医学发展的契机. 如果把腕踝针比作炮仗――火药的初 级运用的话,那么浮针疗法也仅仅是火炮―火药的稍稍高一丁点儿的运用.在这里,我没有 贬低腕踝针的意思,相反,我认为腕踝针是可以当作针灸发展或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的.人们 可以在一个阶段迷茫,但从长远来看,人的认识终究是要深化的.对于正在跋涉前进的医学 家,对于那些后来的临床学家,浮针疗法也仅仅路途中的一个亮点或者是一个小小驿站. 第三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学相比, 有着自己的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包括操作特点和疗效特点.11 一 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 (1)按部位选点 浮针疗法最大的特点是源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它不依赖传统针灸理论,如经络 理论,腧穴理论,补泻理论的指导.传统针灸理论的主体是经络,腧穴,虽然进针点的选择 与发病的部位有经络理论上关系,但很多时候远离病灶.离开了传统理论,针灸疗法就成为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了, 而浮针疗法根据病变部位所在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 的选取,与传统针灸理论有着很大的不同. (2)在病灶周围进针 很多外治法,都是作用在病灶局部,如外敷膏药,局部封闭,拔罐疗法等等.而浮针疗 法并非在局部,而是作用在病灶周围,针尖并不达到病所,有时甚至可以相隔较远,如梨状 肌综合症可选膝关节上方进针或踝关节上方进针.这也是浮针疗法和&以痛为腧&理论及阿 是穴疗法不同之所在,这也是浮针疗法机理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3)皮下浅刺 传统针刺疗法大多要深达肌肉层,如图 1-3-1 所示,在肩中俞针刺后的断面解剖,可见 针尖深达肌层. 而浮针疗法所涉及的组织是皮下组织 (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图 1-3-2 , 所表示的是在肩中俞部位浮针疗法的进针点针刺所涉及的组织. 其实, 传统针刺方法在肌肉 层穿刺能否达到治疗作用是有疑问的,有人通过实验主张针刺只需在浅层即可 ,这使浮针 疗法的针刺方法得到了针灸实验方面的支持.而皮内针,皮肤针仅仅作用在皮肤(表皮和真 皮) ,没有深入到浅筋膜. (4)不要求得气 传统针灸学认为,得气是临床取效的一个手段,也是一个标志,所以在临床上大多数针灸医 生追求&得气& ,通过捻,转,提,插,摇等手法催气或候气,一定要得气而罢休.针灸医 师高明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得气, 这种现象在病人或者同行的心目中都有体现. 而 浮针疗法要求避免患者有酸,胀,重,麻,沉等得气感,医生持针的手应有松软无阻力的感 觉,两者大相径庭. (5)不作捻转提插等手法 如上所言,浮针疗法应尽量避免&得气&感,也不需要有循经感传现象,因而不需要作针灸 学中的手法(包括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 ,准确地说,应该是不能做这些手法. (6)留针时间长 传统针灸学,特别是古籍中较少提到留针时间问题.只是在《内经》中的《灵枢?官针》 篇中论及报刺的时候提到这个问题: &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 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近代以来,留针得到了针灸学界的重视,但传统针刺方法也只 是留置 15 到 20 分钟,很少超过 60 分钟.而浮针疗法要求较长时间留针.因为采用浮针针 具,在一般情况下,进针时和留针过程中病人没有不适感觉,甚至不会注意到针的存在. (7)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临床上, 我们发现进针部位不能距离病灶太远, 进针部位和病灶一般应在相邻两个关节 之间,尽量不要越过关节,否则,效果较差. 进针时,针尖必须对准病灶,不能偏歪.因此,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这与 传统针灸学强调&治神&有相似之处. (8)扫散是重要环节. 扫散动作是进针完毕后针体左右摇摆如扇形的动作, 这是浮针疗法最鲜明的特点. 有无扫散 0 动作,或扫散完成得好坏,常常是有无疗效或疗效好坏的原因.12 二 疗效特点 经过五六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确切,有如下特点: (1)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 也有较好的疗效;虽然不能说浮针疗法对其他病痛没有疗效,如据不系统观察,浮针疗法对 咳喘有一定疗效, 但这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才能断定, 现在还不能说浮针疗法对这些病症有 效(注意,这里所说其他病症并不包括脊柱病所引起的脊柱相关疾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咽喉 炎,胸椎病引起的心肺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浮针疗法有较明显的疗效) ; (2) 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或扫散完毕即可收效.如果罔效,多数情 况下是由于操作方法或部位不对,需要调针; (3) 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8 到 24 小时) ,起针后疗效也 能维持; (4) 急性病需要治疗的次数少,一般 1-2 次;慢性病需要的次数多,多数情况下只 需 3-5 次; (5) 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 结缔组织的原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 疗法更少发生. (6) 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表明,传统针刺镇痛效果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同样的疾病, 在不同的病人身上,或者不同的医生用传统针刺治疗,效果可以完全不同,但浮针疗法的效 应个体差异不明显,只要是同样的病,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医生,效果相差不大; (7) 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 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但对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副 癌综合症) ,远期疗效不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方法; (8) 对于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尽量不要用浮针疗法,效不好,特别 是药物性浮肿的病例,效果很差;当天用了红花油等刺激性的外用药,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9) 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 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10) 费用低, 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 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要比传统针灸 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第二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传统针灸学说告诉我们,针刺手法和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浮针疗法的操作也是重要 环节,操作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疗效,甚至浮针疗法操作时更要小心谨慎,因为:①其作用 部位仅仅限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过浅,造成病人刺痛,针刺过深疗效受到影响;②病 变部位各不相同,进针点选择的适当与否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操作手法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疗效能否取得和取得的程度, 因此本章的内容是浮针疗法理论 和临床之间的桥梁. 很多浮针疗法的学习者都有体会,浮针疗法操作看似简单,但要操作好并不容易.同样的病 人, 操作好的疗效就好, 而操作不好就可能让病人徒受苦痛. 因此, 请大家重视本章的内容, 多加练习,多多思考. 第一节 治疗原则 浮针疗法是很安全也很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但不能因为其安全就不顾操作常规,也 不能因为其有效就滥用.在治疗之前,必须对下面两点,了然于心.13 一, 明确诊断 在全面了解病因,病理,病情,病变范围大小,病变位置等情况的基础上,对软组织伤痛的 部位,程度,性质等综合分析,从而明确诊断,根据浮针疗法的机理和适应症,确定是否属 于浮针疗法的主治范围,这是在临床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关于其机理,适应症等将在有关 章节中论述. 这里,要求大家知道的是,浮针疗法并非对所有的软组织伤痛都有好的疗效.在没有见到病 人,没有检查之前,不要作出承诺.甚至已经在别的医院明确诊断的时候,也不能事先保证 效果,因为命名同样的疾病,可能有着不同的疼痛程度,不同的疼痛性质,位置也不同,范 围也不同,效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同病不同症,效果不同,同症不同病,浮针疗法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可能完全相 同.比如,两个同样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一个疼痛局限在肩关节部,另一个痛在手指小关 节,那么浮针疗法的效果可能就截然不同,多数情况下,前者效果优于后者.如果同样的手 腕疼痛,范围和程度都相近,一个是慢性软组织伤,一个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那么对于这 一点的病痛的治疗而言,效果可能非常相似. 当然,这并不是说,浮针疗法只需要关心症状,而不管是什么疾病,要是有这种想法,是十 分错误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作为医生,首先要诊断清楚,才能知道预后,才能最大程度地 帮助病人. 二, 因证施法 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局限性,浮针疗法也不例外.浮针疗法对软组织伤痛的适应症,几乎有神 奇的疗效,疗效确切,见效快捷,适应症广,用得越好,解决的问题越多,我们认为,可以 把浮针疗法当作软组织伤痛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并不是说,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对浮 针疗法的功效有客观的认识.在有些情况下,不排除或者说必须使用中西药物,或者其他的 外治方法,如手法,火罐,牵引,理疗等. 浮针疗法相对于别的治疗方法,显得更为简单.因为简单,才显得灵活,才更需要熟练,更 需要思考,正像国人使用筷子,而欧美人用刀叉的区别一样.刀叉的使用比筷子复杂,有不 少规矩,而筷子使用极为简单,但筷子在餐桌上的灵活程度要远胜于刀叉.学习使用筷子, 要比学习使用刀叉难一些,但一旦熟练了,筷子的优越性就大于刀叉.所以大这个比方,是 因为我们想让读者们明白, 浮针疗法的操作并不是象多数人想象得那样简单. 一定要牢记熟 能生巧. 第二节 浮针针具的结构和规格 浮针针具(简称浮针)是浮针疗法治病的主要工具,1999 年 5 月 12 日获专利,专利号: ZL 97 2 46125.6,发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虽然浮针疗法的工具是从 毫针发展而来,但在浮针疗法临床上,用浮针作为工具比用毫针作为工具有较多的适应症, 有更好的即刻疗效,也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因此,我们这里主要介绍浮针的构造和规格. 一 浮针的结构 浮针是复式结构(见图 2-2-1) ,分为三部分: 1 针芯:由不锈钢制成.该部分使浮针达到足够的刚性以快速进入人体.外面包有软 套管.针尖呈斜坡形(见图 2-2-2) . 2 软套管及针座:是浮针的主要结构,起关键作用.针芯包裹其中,该部分使浮针同 时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以利长时间留针. 针座是浮针的附属结构, 籍此可以固定留置于体内的 软套管(见图 2-2-3) . 3 保护套管:为保护针芯和软套管不与他物碰撞产生磨损,同时也为了有利于保持无14 菌状态,浮针有保护套管(见图 2-2-4) . 二 浮针规格 浮针的规格,主要指针芯的粗细和长短. 目前所用毫针的长短 (表 2-1) ,粗细(表 2-2) 规格分别如下表: 表 2-1 浮针长短规格表 型号 短号 中号 长号 毫米 24mm 32mm 40mm 表 2-2 浮针粗细规格表 粗号 中号 细号 0.9mm 0.6mm 0.3mm型号 规格因留置体内的时间长,所有浮针都是一次性使用,必须注意:1 存放时置于干燥,无热 源的地方;2 不得反复使用,以防感染;3 针具包装破损后勿使用.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磨刀不误砍柴工,针刺前的准备很重要,一个好的准备,等于成功一半. 一 选择针具 在选择针具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变部位的深 浅,治疗的具体位置,病变性质,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正如《灵枢?官针》篇中说: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 者,可选用稍长稍粗的浮针.反之若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 较细的针具.至于根据治疗的具体位置和病变性质选针时,一般皮薄肉少之处,病变较为轻 浅,如肌纤维织炎,选用较短,较细的浮针;皮厚肉多之处,病变复杂难治,如椎间盘突出 症等宜选用长,粗的浮针. 二 选择体位 浮针疗法留针时间虽然长, 但留针时可以活动, 所以对体位的要求不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严 格.但也要注意选择,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 病人造成痛苦. 浮针相对传统毫针,粗大很多,如果进针速度慢,穿透皮肤时会产生疼痛.速度愈快,痛苦 愈小.施术者用曲伸腕关节的方法,可达到较快的速度.选择体位时,一定要利于曲伸腕关 节,也就是&顺手& .初学者在进针前,可先比划,看是否顺手,不然,则调整患者的体位 或卧姿方向. 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 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的进针点. (2) 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的部位治疗. (3) 伏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 仰靠坐位:适宜于颜面和颈前的进针点操作. (5) 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该体位最为常用.15 (6) 侧伏坐位:适宜于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操作.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三 明确病痛点 明确病痛所在和病痛程度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这个工作往往为初学者所忽视, 常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当然,在多数情况下,痛点容易确定,但有以下几点情况应当注 意: ① 病痛范围大时,医者必须找出最痛点,病人表达不清时选中央. ② 病痛范围小,尤其是在关节附近或关节内部时,要让患者多次改变关节姿势,以 使痛点明确. ③ 在颈项躯干部,人体的位置觉迟钝,较难分辨疼痛的位置,这时,更需要医生耐 心检查, 细细体会指下的感觉, 查看是否有条索样, 硬结等异常感觉. 在查找痛点的过程中, 用力要由轻而重,搜寻范围由大而小,一定要找到疼痛所在,然后才能治疗. ④ 正常体位时病人不感觉疼痛, 医生检查也没有压痛, 只有当摆到某一特定姿势时, 病人才有疼痛,这种情况下,治疗效果多半不是很好.处理方法:让病人保持那一特定姿势 的情况下操作浮针. 明确病痛点,不仅仅需要知道位置,范围,也需要判断何种组织损伤,从而判断预后. 明确病痛点,在浮针疗法的临床运用方面的特色,也是重要的环节.学过浮针疗法的很多朋 友都有体会,进针操作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找寻病痛点,而不明病痛所在,草率用针,病 人徒受痛苦,医生自毁声誉. 浮针疗法操作过程中,时常需要按压痛点以观疗效,从而决定扫散的时间,因此,在病痛点 确定后,最好要做标记. 四 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 确以下几点: (1)多数情况下在距痛点 6-8cm 处(见图 2-3-1) ; (2)多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但要是病痛在肋间, 斜取肋间,效佳; (3)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等处; (4)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5)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地差. 关于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为什么不能有关节的问题, 我们认为原因可能与关节处皮下疏 松结缔组织少有关系.其实,在经络研究过程中,前人已经察觉到这个问题.在现代针灸史 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那就是始于 1973 年,终于 1978 年的&经络敏感人&普查,当时, 一些针灸经络研究者们提出&经络敏感程度&的判断标准被全国同意实施,连同展开全国性 大普查的通知一并由当时的中央卫生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业字 (73) 125 号文件予以公布 第 (见表 2-3) . 表 2-3 &经络人&不同敏感类型的统一判定标准 起点 (井穴) 腕/踝关节 肘/膝关节 肩/髋关节 躯干或头部终 点 循行的经数 敏感型 (敏感人) A A&616 加 B=12-A B 较敏感型 A 或 B≥3 B 稍敏感型 A 加 B=2 B 不敏感型 A 或 B=12-A A=1 A=1 A≥2B (根据中央卫生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业字[73]第 125 号文件规定的统一标准) 由上表可知, 当时判定循经感传的标准就是以能不能过关节为指标, 说明关节是针灸起作用 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部位, 关节两侧两点生理病理的联系比没有关节的两点相对要弱. 从这 一点可以反证上述观点, 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临床上, 浮针疗法有时也可以越过关节起作用. 例如,对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疼痛,多采用在腕关节上方取进针点的办法. 如果进针点与痛点在关节内侧(屈面) ,上述影响要小一些,如果在外侧(伸面) ,影响要大 一些.在关节部位疏松结缔组织少,如果跨关节针刺总是影响疗效,但屈面的疏松结缔组织 比伸面的多,因而影响也少一些.也就是说,在伸面尽量不要跨关节,而屈面可以跨,但也 尽量不要跨. 五 消毒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 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对于糖尿病等 抵抗力弱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消毒. (1) 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 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 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 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 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也可用碘伏消毒. (2) 医者手指消毒 施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 75%酒精棉球擦 拭即可. 第四节 针刺方法 本节将介绍进针和运针,进针的方向,留针和出针. 一 进针和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在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紧密配合.关于这个问题,古代学者这样认为, &右主推 之,左持而御之&《灵枢?九针十二原》, (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 ( 七十八难》, )《针经指南?标幽赋》更进一步阐述其义,它说: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17 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这里&徐入&是指进皮后缓慢细致进针) .这几段话虽然都是针 对毫针刺法而言, 而且与浮针疗法的要求也不一样, 这里引用这些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左右手 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见 图 2-4-1) ,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见图 2-4-2) ,类似毫针刺法中的挟持进针法. 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 15?-35?角左右刺入(见图 2-4-3) ,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 要刺入太深,一般 5mm,略达肌层即可. 然后松开左手,右手改变斜持毛笔样的姿势,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针座,仔细地轻 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 浮针在不在皮下的标志有二:一是不扶持时,针身随即倾倒,若在肌层,不易倾倒;二是医 生在提拉浮针的过程中有突然轻松的感觉. 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即可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 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 中,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 25mm-35mm 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 短.及达深度,作扫散动作.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鲜明特色,是运针完毕到抽出针芯前的一个动作.操作方法是:以进 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见图 2-4-4) . 扫散动作的操作要点: 1. 动作要轻柔有节律,稳定,不或上或下,要圆中有方,方中带圆; 2. 神情要专注,心无旁鹜,医者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 3. 操作时间尽量长,一般在 2-3 分钟,直到病人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扫散动作和推拿手法一样,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简单完成整个过程容易,做好每 一个步骤不容易.初学者必须多练习细体会,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见图 2-4-5) ,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 最好把针芯重新放回保护套管,再放置于医疗垃圾筒内.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 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可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二 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 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 偏差后效果不佳, 一般来说,如果针刺方向偏离进针点与痛点的连线超过 20b,疗效即大受影响.如果由近 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成 180b,效果更不理想. 浮针疗法的方向问题,无疑是值得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对浮针疗法的机 理阐释清楚很多,而且对几乎所有外治疗法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日本针灸家赤羽幸兵卫氏 , , 关于皮内针的研究工作可作参考.因 为皮内针和浮针疗法都是与皮肤紧密相关的两种疗法,关于皮内针的论述有助于帮助理解. 他在皮内针的远隔治疗的问题上做了这样的临床实验:为避免将实验用针针尖刺深,改用 2mm 长的环形皮内针,针尖刺入皮内达表皮与真皮之间.结果见到,在同一经脉上用皮内针 治疗有效,而且顺向患病部位刺入比逆向患病部位刺入效果更显著.避开经脉的问题不谈, 就顺向还是逆向患病部位的问题, 赤羽幸兵卫氏的结论与我们在临床上关于浮针疗法的结果 一致.赤羽幸兵卫氏是日本针灸史上的大人物,作过很多贡献,但他的这个研究并没有引起 针灸研究界和临床学家的重视,希望今后的研究者们不要忽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 题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方法,而且也是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一个有较大前景的课18 题. 三 留针和出针 将针刺入皮下运针后,使针留置于皮下称为留针.它是针刺治疗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留针 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 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 临床上,一般来说,如果即时疗效不行,留针后疗效也不会提高.如果即时疗效有,但不是 很好,比如说疼痛减轻 60%,留针后很少会更好,不会到 70%,只能变得略差一些,可以是 60%,也可以是 50%,或更差. 为什么留针可以维持疗效?这与扫散动作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人体的肌肉, 表皮无时不刻 不在相对运动, 一个外来的软套管也在和这些组织作相对运动, 就相当于不断地在作微型扫 散动作. 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见图 2-4-6) ,为安全起见, 进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 传统的布胶布粘性较大,价格便宜,但往往容易引起过敏,可改用创口贴或纸胶布,创口贴 价格相对高,纸胶布透气又防水,粘贴时间越久越牢固,价格也不高,可多用.现在市场上 有防水胶布, 使得即使在留针期间也可洗澡冲凉, 但密不透气, 胶布下的水汽不能释放出去, 时间长了并不舒服,因此,各种胶布请选择使用.在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纸胶布,或专 用胶贴. 传统针灸留针时间有较大的盲目性 ,甚或如《针灸大成?医统?附辩》云, &或问:有医 置针于穴,略不加意,或谈笑,或饮酒.半晌之间,又将针拈几拈,另呼几呼,仍复登筵以 饮,然后起针,果能愈病否乎?&为了消除这种盲目性,我们曾以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为治疗 对象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体重,溃疡面积,血浆 SOD,LPO 为指标,观察比较了针刺时间 间隔,留针时间,操作方法,针具大小等四个针刺因素在针刺中的作用,在留针时间方面, 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三个留针时间以 10 分钟为最佳.但这仅仅是关于大鼠实验性胃溃 疡的留针时间所得出的结论, 而对于其他疾病留针时间还有待于大量的工作, 而目前临床上 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时一般留针 10-30 分钟,但浮针疗法留针时间要长得多. 关于留针时间的临床实践,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细完整的统计资料,但据初步观 察,我们认为可长达 24 小时,甚至 48 小时,72 小时,这得到了动物实验 的支持,实验表 明,留针 24 小时针刺效果较好,而留针 48 小时后针刺效果更为明显.这些实验数只能作为 参考,因为浮针对于大鼠就相当于用一棍子捅人体.我们临床体会,对于慢性疾病,一般留 针 24 小时即可,留 48 小时或 72 小时,意义并不显著.因此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我们主 张留针时间以一天为宜.当然,这里所说的 24 小时,并非绝对不能变通,大概在那个时间 段即可. 另外,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 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口或局部皮肤瘙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 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至于病情的性质与留针时间长短的关系, 一般而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的病症,如癌性疼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球肘针灸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