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分之3的差除以7.5×5/9的简算提交

迎园小学五年级【考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1,844贴子:
迎园小学五年级
奋斗吧!同胞!
五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课件 (一)整数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倍数和因数: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9、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6、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17、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28=2×2×718、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例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8的因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因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9、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20、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2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2、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4、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5、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3、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三)分数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4、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5、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6、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题:求20和45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方法一列举法(通用):20的因数: 1、20、2、10、4、5;45的因数: 1、45、3、15、5、9,所以20和45的公因数是:1、5;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5方法二: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5|20 45
9所以20和45的最大公因数是2×2×3=12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一: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 30的倍数有:30,60,90,120……
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方法二:用短除法:(运用短除法,要除到商的公因数只有1时为止。)2|12 30
5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2×5=60。(五) 约分和通分 1、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三 性质和规律1、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2、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五)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六)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一)整数四则运算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一. 教学内容:
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系统本册教材的1-3单元的内容;
2.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
3. 巩固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地运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及简算;
4. 巩固复习多边形,并能运用公式正确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及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 正确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及简算;
2. 正确灵活地运用平面图形的进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
本周教学内容的知识概况
本册教材1-3单元内容:
1. 分数乘除法的意义;
2.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 四则混合运算
4. 平面图形
总复习过程:(一)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法则
1. 小数乘法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3.5×4表示4个3.5相加是多少。或表示3.5的4倍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例:25×0.17,表示25的百分之十七是多少。
2.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75和其中一个因数0.5,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或表示0.75是0.5的多少倍。 (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 小数乘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小数除法法则:
(1)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
(2)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第二章 度量衡
(一) 长度常用单位* 千米(km) * 米(m) * 分米(dm) * 厘米(cm) * 毫米(mm) * (um)(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 =10 毫米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分米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 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 平方毫米 *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
t * 千克 kg * 克 g(三)常用换算 * 一吨=1000千克 * 1千克=1000克五 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 年 、 月 、 日 、时 、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 1年=365天
平年 * 一年=366天 闰年 *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 大月有31 天
*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
小月有30天
*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 1天= 24小时 * 1小时=60分 * 一分=60秒 第三章 代数初步知识一、用字母表示数1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t=s/v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a=bc
c=a/b(2)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 =a-b-c(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²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 s=(a+b)h/23 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口算
500×0.001
0.6×0.9 二. 填空
1. 3.07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0.55时=(
1时15分=(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4.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6.15平方厘米,已知它的上底6.3厘米,高是3.4厘米,它的下底是(
5.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底是25厘米,高是18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6. 8.036464……用简便记法是(
),精确到百分位的是(
) 三. 判断
1. 当 时,a一定大于0.27(
不是方程(
) 四.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五. 按要求列式计算
1. 8.2除以0.2的商减去8与2.4的积,差是多少?
2. 8.35与3.75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六. 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七. 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1. 一辆卡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65千米,3.2小时到达。实际由于堵车,比原计划多用0.8小时到达乙地,实际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师徒二人共要加工368个零件,师傅先加工6小时,每小时完成24个,剩下的由徒弟加工,徒弟每小时加工16个,徒弟需要加工几小时才能完成?
3. 农机厂生产一批喷物器,每天生产240台,要26天完成,技术革新后,每天生产260台,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4. 用一批布料制作儿童服装,一条裤子用布0.8米,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用布0.4米。如果全部做裤子可以做150条,如果全部做上衣可以做多少件?
5. 学校召开“亲子运动会”,同学们要做10面小旗(如图),一共要用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期末语文复习 1 燕子
写景状物记叙文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比喻、拟人。把草叶花凑在一起比喻成赶集,把草叶花拟成人会赶集。)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把蓝天比喻成谱曲的纸,电线比喻成五线谱,燕子比喻成音符。赞歌指赞颂万物复苏,大地呈显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歌曲。) 借描绘燕子,赞美象征生机活力的春天,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郑振铎) 2 阿里山的云雾
写景散文 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拟人、比喻。)
通过对阿里山云雾的生动描写,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华莎) 3 词两首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唐),这首词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爱美和喜爱之情。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唐),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江南景色的喜爱。 4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排比)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比喻)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比喻)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的水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景色那样令人陶醉,又有鸟、鱼,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是扑朔迷离的梦境,置身其中,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现实,仿佛进入梦境一般。所以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 扑朔迷离
自由自在 积累 运用一 冰消雪融
悬崖峭壁 龙跃凤鸣
苏轼 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5 白杨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动摇,说白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是借物喻人)爸爸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深思是爸爸在考虑边疆的未来,孩子将来能否担起建设边疆的重任。微笑是他相信孩子们在爸爸的关爱教育下,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能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实现他的愿望。反映了老一辈博大的胸怀。)(袁鹰) 6 桃花心木 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原因一)如果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原因二)
磨炼人和种植的道理是一样的,让一个人生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让他独自接触社会,面对困难或挫折,不给他依靠的地方,他又想生存,就必须想方设法面对挫折,找出方法克服它,战胜它。过程中,自然学会了独立自主,今后就能自己解决困难。
人和树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学会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面对困难及生活问题,应自己找方法解决,你就能做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主人。(林清玄) 莫名其妙
勃勃生机 7 乌塔
乌塔14岁是德国人,住在汉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以后要去中国旅游。 筋疲力尽
结结巴巴(汪晓洁) 积累 运用二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8 跳水 风平浪静
形容处境危险或情况紧急: 千钧一发
命悬一线 吓(xià
zā) 表现出船长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德]列夫•托尔斯泰)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小心翼翼
纹丝不动 船长危难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法〕雨果) 10 月光曲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涌过来。(联想的)皮鞋匠看看妹妹……大大的眼睛。(看到的)她仿佛也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联想的)(说明贝多芬这曲子弹得非常好,能让人产生共鸣,引起无限的联想。) 断断续续
波涛汹涌 表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而且依靠高尚而真掣的情感。 11 金色的脚印 光秃秃
兴高采烈 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体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积累 运用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12 古诗三首 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宋),表达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和赞叹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喜爱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宋),抒发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和热爱之情。 13 养花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最能体现作者爱花) 奇花异草
秉烛夜游 载(zǎi
(老舍) 14 理想的风筝
柳枝染上了……腰身。(拟人)连翘花举起……之歌。(比喻、拟人)蓝天上……云端。(比喻) 仰望天穹
功德无量 一位残疾教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洞口,对生活充满强烈的爱与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考虑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积累 运用四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江河不洗古今恨
天地能知忠义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5 田忌赛马 垂头丧气
转败为胜 赞扬孙膑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打破常规的正确思想方法。 16 晏子使楚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接踵摩肩)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表现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 17 赤壁之战 东南风和火攻取胜有重大关系,东南风急,行船就快,曹操不能防备,火也大。 取胜重点在他们能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和曹操的轻敌。 调兵遣将
四会词组:1.talk to Mr White和怀特先生说话
2.from the USA来自美国3.visit Xi’an拜访西安
4.the garden in Suzhou
5.the Great Wall
6.like teaching喜欢教书
7.do all the cleaning and cooking做所有的打扫和烹饪工作8.talk to her Chinese friends告诉她的中国朋友。9.learn Chinese from me从我这里学习中文
10.learn English from him从他那里学习英语三会词组:1.live in New York住在
2.from different countries来自不同国家3.go around China环游中国
4.go around the world环游世界5.teach English in a primary school在一所小学教英语
6.write stories写故事7.write stories about them为它们写故事
一、近义词饥饿(饥渴) 惧怕(害怕) 鼓励(鼓舞)智慧(才智)急切(着急)知趣(懂事)随便(随意)采访(访问) 兴趣(兴致) 赶紧(赶忙)建议(意见)选择(选取)环绕(包围)周游(环游)继续(持续) 似乎(仿佛) 程度(层面)亲切(亲热)恰似(好象)助威(加油)爱好(热爱)遭遇(境遇) 报偿(补偿) 缕缕(丝丝)飘泊(飘流)偶尔(偶然)慈祥(慈爱)训斥(批评)撩乱(吹乱) 姿态(姿势) 尤其(特别)点缀(装饰)干涸(干枯)柔软(柔顺)环绕(缠绕)灌溉(浇灌) 浮现(出现) 判断(判定)捕获(捕捉)格外(特别)乖巧(灵巧)警惕(警觉)惹恼(恼怒) 错杂(复杂) 通常(平常) 陈列(陈设) 急促 (急切)
采用 (利用)
规定 (规则)问世 (出现)
对付 (应付)
面临 (面对)
飘忽(飘浮) 柔和 (温和)
依附 (依靠)
附近 (近处)逃脱 (摆脱)
欣赏 (观看)
和蔼 (和气)
假如 (如果)
教导 (教诲)
居然 (竟然)
开辟 (开拓)收获 (收取)
吩咐 (告诉)
可惜 (惋惜)
难得 (不易)
舒适 (舒服)
异常 (特殊)
奇怪 (奇特)轰动 (震动)
欣赏 (赏识) 调查 (了解)
造诣 (成就)
感触(感受) 愉悦(愉快) 创造(创新)安顿(安排) 混乱(纷乱) 昔日(往日)阻挡(阻拦)绝望(失望)坚定(坚决)从来(向来)噪音(噪声) 周围(四围) 耽搁(耽误)忍心(狠心)鼓励(鼓舞)歧途(歧路)瞬间(刹那)接触(触摸) 打蔫(萎靡) 愣住(怔住)锻炼(磨练)指导(指点)损失(损耗)环绕(缠绕)仿照(模仿) 名胜(圣地) 散步(漫步) 根据(依据) 地形 (地势)
掩护 (保护)
依托 (依靠)停泊 (停留)
郊外(郊区)重新(重来)真挚(真诚) 崇高(高尚) 湿润(潮湿) 二、反义词贪婪(无私) 充足 (缺乏)
支撑 (摧毁)
困难 (容易)
喜欢 (讨厌)
可靠 (质疑)
偷偷 (公开)通顺 (阻塞)
培养 (摧残)
熟悉 (陌生)
结束 (开始)
犹豫 (果断)
忽略 (重视)
欣赏 (讨厌)特殊 (一般) 扩展 (缩小) 吸引 (排斥) 唯独 (大多) 玷污 (纯洁)
爱惜 (破坏)
离别 (相聚)宝贵 (廉价)
寒冷 (温暖)
担心 (放心) 凉爽 (炎热)
丑陋 (漂亮)
舒服 (难受)
宽敞 (狭窄)
倾斜 (竖直)
退化 (进化)
敏捷 (迟钝)
警觉 (大意)
锐利 (呆滞)
细腻 (粗糙)
珍贵 (低廉)自动 (被动)
重要 (普通)
集中 (分散)
严寒 (酷暑)
分裂 (团结)
削弱 (增强)
剧烈 (微弱)单调 (多彩)
折射 (直射)
得意 (失意)
清楚 (模糊)
严格 (宽松)
简单 (复杂)
消失 (出现)素净 (艳丽)
巧妙 (拙劣)
爱慕 (厌恶)
便宜 (昂贵)
成熟 (生涩)
答应 (拒绝)
深夜 (黎明)可贵 (无用)
冷清 (热闹)
舒展 (收缩)
僵硬 (柔软)
飘浮 (下沉)
散发 (收集)
瞬间 (长久)避免 (参与)
肯定 (否定)
陷入 (突出)
开辟 (开拓)
忙碌 (悠闲)
瘦小 (高大)
精彩 (糟糕)放肆 (庄重)
得意 (失意)
滚烫 (冰凉)
挣开 (束缚)
独立 (联合)
熟悉 (陌生)
热情 (冷漠)损失 (获得)
幻想 (现实)
精华 (糟粕)
掠走 (送回)
珍贵 (低廉)
沉着 (惊慌)
崎岖 (平坦)坚强 (脆弱)
胜利 (失败)
简单 (复杂)
熟练 (生疏)
严肃 (活泼)
强烈 (微弱)
宽敞 (狭窄)千篇一律(独树一帜) 三、修辞手法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第一单元 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
  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第三单元 公倍数和公因数
  1、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 ,]表示。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3×5=15,15是合数。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倍数。举例:[6,8]=24,(6,8)=2,24是2的倍数。
  6、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和5,[15,5]=15,(15,5)=5
  素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
  一个素数和一个合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5,8]=40,(5,8)=1
  相邻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9,8]=72,(9,8)=1
  特殊关系的数(两个都是合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1),比如4和9、4和15、10和21,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详见课本31页内容)
  数字与信息
  1、我国目前采用的邮政编码为“四级六码”制。第一、二位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邮电局,最后两位是投递局(区)的编号。
  2、身份证编码规则:1-6位数字为行政区划代码,其中1、2位数为各省级政府的代码,3、4位数为地、市级政府的代码,5、6位数为县、区级政府代码。 7-14位为您的出生日期,其中7-10位为出生年份(4位),11-12位为出生月份,13-14位为出生日期,15-17位为顺序码,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派出所的分配码,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18位为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照统一的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其取值范围是0至10,当值等于10时,用罗马数字符χ表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t47w5600w 差价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