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好还是15寸macbookpro尺寸的好

弃暗投明——Apple 苹果 2016款 MacBook Pro 15寸 半年使用报告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弃暗投明——Apple 苹果 2016款 MacBook Pro 15寸 半年使用报告
从标题就知道我这篇文章是力捧新MacBook Pro的,从HTC Mozart到Win 8到后来的Surface Pro 4,微软成功的磨掉了我最后的耐心,从此只有在工作中需要用到某些特定工业软件的时候会接触,其余的真的不想再碰。新的MacBook Pro争议很大,但是我个人认为它是及其优秀且符合设计逻辑的一款产品,关于配件兼容性问题和电池问题我也在前半部分做出了说明,整体而言对这款MacBook Pro,我持推荐态度。购买理由在15年底的时候购入了Surface Pro 4的高配版,后来来来回回折腾了大半年,续航、兼容性、稳定性和做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还因为睡死的问题丢失过大量的照片原片(基本让我西雅图行摄成果报废),又因为错过了90天的退换期,一气之下就把SP4折价一千刀出了。前言这篇文章中的很多话可能并不讨喜,我也不希望像很多人在各种论坛里写的评测,哪怕产品不好也要牙齿打了忘肚里吞,反正钱都花了也不怕别人多一个垫背的。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上个周末到微软店里为Surface选包时一对美国中年夫妇问我Surface实际使用感觉如何,我当时回答的很直接,很多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我都说| 赞543 评论235 收藏512后来换过一段时间的iPad Pro 12.9,稳定性和流畅度是提上来了,但是有一个蛋疼的问题是不能用Photoshop,也不能连机构的网络打印机和局域网(就这两点来说,所谓的“生产力”还遥遥无期),更不要提安装思科的AnyConnect了,而且放在桌上真的太大了,贴着桌面也总是会担心刮花背面,所以趁着14天退换期把它退了,之后一直是用Windows的性能本。现在新的iPad Pro上市了,给没有买的各位一个建议,不是有绘画创作的刚需,还是老老实实买10.5寸的,无论是便携性还是重量都要合适很多,而指望代替台式机和笔记本的,还是不要抱有太大希望。等到16年11月的时候,因为微软和苹果都发布了新的Surface Book和MacBook Pro,就又萌生了购入笔记本的想法,大概是我记性不好所以居然还对微软抱有一丝幻想,很认真的考虑了新的SB,觉得虽然不是10系的显卡但是怎么着也可以拿来临时当平板用,而且传说之前遇到的问题都解决了,加上网上针对新MacBook Pro的风评并不好,所以还专程驱车去了壮丽大道上的微软专卖店看了机子,在都要刷卡准备下单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台新款Surface Book的键盘已经松动(展示机那时候大概刚上柜一个星期,而SP的键盘松了可以换,SB的键盘坏了就真的不是一码事了),回想起之前遇到的微软的品控问题,并不想再次尝螃蟹,所以马上作罢。回去的路上也顺便看了一下斜对角的苹果,觉得新的MacBook Pro长得还是真不错的,尤其是深空灰,但是因为犹豫接口和续航问题所以也没有急着下单。后来改变我观念的是知乎上一个回答,简直就是当初我使用情况的真实写照:恰逢年末B&H打折(B&H除了纽约州外是全美免税,而且支持一个月退换期,现在用银联还有礼品卡,值得海淘的各位收藏:),没有太多犹豫也就下单了:而这也成为了目前我买过的最不后悔的电子产品(哪怕精灵4P我其实都因为尺寸后悔过),真要说有那么一点后悔的就是因为缺货和犹豫没有直接上到带460显卡的顶配,现在只能等这台机子用腻了再卖掉。嗯,再次印证了如果信了某些粉丝的话去买东西...核心关注关于这一代MacBook Pro,关注最多的就是配件的兼容性和电池的续航,所以这两个问题放在开头讲:电池电池的问题目前已经解决(在macOS 10.12.2之后),顺带也解决了扬声器和显卡的兼容性问题(反观微软真是呵呵哒,听说最新的创意者已经解决了SP和SB大部分问题,再看下距离硬件发布时间都不止一年了)实际测试,办公使用大概可以坚持15小时左右(是的,就是这么多),还要略短于《消费者报告》给出的15寸平均续航是17.25小时(如果有人质疑《CR》的独立性和客观性那你可能想搞个大新闻);如果使用Photoshop和Lightroom则要略短一些,但是也有超过10个小时的续航,完全可以满足一天的需求;而就算是不插电用Final Cut Pro,编辑13段航拍素材最后制成6分钟的4K短片之后依然有38%的电量,期间还为一台iPhone 7充了电;但是我的活动监视器好像出了问题,不能计算剩余时间只能计算距离充满还要多久,而且永远是用交流电...有知道的望告知,两张图都是未插电时截取,插电后就开始估算充满需要的时间了。配件新MacBook Pro 15是给了4个USB Type-C的接口和一个3.5mm接口,后者我从来没有用过,前面四个我反正是觉得还算方便,并不存在很多人说的需要带一堆转接线的问题,我记得曾经威锋论坛里有张图说新的MacBook出门要带十多个配件,咋咋唬唬是挺吓人,最后仔细看一下把什么U盘、、鼠标都算进来了,还不止一两个...感情别的电脑不用带啊?如果真的要转接,实际上一个东西就够用了,多合一Hub:各位记得一定要买这种带线的,不要买那什么5合1然后直接用USB-C插口接在电脑上,一个是那种发热很严重,另外就是拔插次数多了容易松...电脑的口容易松&现在我已经很少见到VGA的插口了,这个牌子也有那种但是我反正是用不到,就算要做演示也不会允许你用自己的电脑演示,都是先把演示材料准备好提交上去,审核通过之后在集团电脑上放,真心没遇到过什么临时让你拿着自己的电脑往上插然后就开始讲的情况...以上是针对铁了心想用传统接口并且不想多花钱的人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就推荐另一种思路,你会发现抛弃老接口其实是进步,如果我们就按照苹果的思路直接把所有的线缆都升级了就什么都解决了,而且将来你一定会升级,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用软盘和CD一样(你非要说收藏我也没办法),早升早享受啊:比如U盘,闪迪就有USB-C和USB-A的,两者可以无缝转换,外出遇到老接口可以直接用,回家了可以享受新接口带来的速度(当然我其实根本没有买这个因为文件都用Google Drive共享了,内部网速快的飞起):&而对于移动硬盘,因为是自己储存和备份用,我也不需要和别人交换数据,所以只需要换成USB-C的线就可以了,根本不会用到转接线:至于网上一直流传的那个自家手机不能连接自家电脑的梗...换一根Lighting to USB-C的线是25刀,29W的USB-C充电器是49刀(而且本来就有充电器,完全弃用的必要不大);无线鼠标很多人都知道就不赘述了,Mac用鼠标的机会本来也不算多;所以实际上我自己把需要的东西买完也就只是换了两根线,加一个之前说的Hub应急,还没有超过400块钱(Hub做过半价活动),也就60刀,放给平时可能就是吃一天饭甚至一餐饭的价格?这个价格的电脑我都买了,会因为几百块钱想不开让自己用的委屈么...后来倒是又入手一个闪迪50刀的SD卡读卡器,其实也有那种带SD卡读卡器的多合一Hub,但是嫌弃它不好看而且不能读UHS-II所以就额外买了这款:当然最主要的是我是颜狗,但是哪怕需要额外购买SD卡读卡器我依然还是支持拿掉以前自带的SD卡槽,一是速度慢,可能一般人不觉得,但是如果你一次倒入几百张上千张RAW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以前的SD卡槽有多么鸡肋了,而且你还不能升级;另一个问题就是以往的卡槽用久了有几率坏,而且一旦坏掉就需要拆机更换,一台MacBook Pro用个4年还是正常的吧苹果的思路其实很简单,你换USB-C的东西,你就会方便,不用,就会觉得麻烦。因为USB-C的接口是通用的,所以线材、U盘、移动硬盘买了,以后就是不用苹果了,一样可以用,而且我也出现过朋友的华为没电了,我用移动硬盘的USB-C线给他充电、高铁上长的电源线放在箱子里了,我可以拿移动硬盘的线充电的情况(就是短了一点)当然你如果实在不想买线材和配件,Hub也足够你用了。实际体验体验顺序就从A、B、C、D四面依次说明A面A面这次最大的两个变化就是颜色的选择和灯的取消,如果还算上尺寸的缩小的话,三项变化都是令我满意的。颜色不用说,应该算是市面上笔记本最优秀的色彩选择,无论是对比戴尔XPS还是联想X1C,深空灰都是都是一眼就能脱颖而出,质感满满;而将苹果的Logo从原来的灯换成了现在的镜面,只能说苹果终于摆脱了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那种汽车旅馆的审美了,相比于之前的发光Logo,现在这台搭配深空灰,外出携带也完全没有以往的那种幼稚,商务风格十足;最后尺寸的缩小,对比老款的15寸还是很明显的,重量上更轻,占用空间也更小,基本介于原来的老款13寸和15寸之间,原来设计了装13寸的一款公文包,现在也可以塞进一台15寸的MacBook了:这个品牌是一对法国情侣设计师创立,东西做的非常精致,价格偏高,但是和MacBook整体风格很搭,网站也有中文A面的缺点也很明显,铝合金的强度足够,硬度尚缺,笔记本曾从1米多高的地方脱手掉落,磕到床头柜之后虽然整体结构、屏幕都无大碍,但是转轴处留下了非常明显的痕迹:而如果是X1C甚至是普通ThinkPad,可能连划痕都不会留下。B面B面这一次是MacBook Pro更新的重点区域之一,从外观上看就能发现边框更窄,显得更为纤细,虽然没有XPS那么惊艳,但是也要比同期的Surface好很多,略逊于后来的X1C 2017。比较遗憾的是前置摄像头依然只支持720p,对于一款专业线产品这么多年都没有更新摄像头我也不太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屏幕分辨率动辄4K,720p的摄像头略微的有些跟不上时代了,刚买的时候微信Mac版对摄像头的支持还有问题,现在倒是解决了;屏幕素质不用多说,全黑情况下简直是完爆Surface系列十条街,几乎找不到任何漏光的情况,色域也满足了P3标准(有人觉得P3标准下白色发黄,建议先去了解一下颜色的标准和用辐射标定颜色的方式方法),整体亮度也达到了500尼特(实际应该在470左右)理论上强光下的可读性会有较大提升,对比度也有所进步,这里用NBC的测量结果表示一下:&&&&&&&&NBC表示称其为最优秀的笔记本屏幕并不过分,简而言之,作为摄影师的还是绰绰有余,唯一的遗&&&&憾在于色深依然只有8-bit,不知道何年何月可以追上iMac的步伐。&&&&&&&&而Retina的屏幕在这么多年以后兼容性已经很好了,完全没有之前Surface上那种高分屏的尴尬(现在再回想一下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忍下来的,Photoshop上插件要配才能看清):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黑屏状态下,系统通知会从右上角弹出,但是并不会点亮整个屏幕,除了省电外也显得很精致(微信的内容和联系人已经被我抹去,所以看上去会有些奇怪):但是B面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一个是缝隙,另一个就是涂层脱落:相比于Surface Pro,MacBook的屏幕缝隙更容易进灰,而且一旦进灰很难说用吸尘器和纸再把它清理干净,反正我用了Dyson 的V6是没什么用处,各位有方法的欢迎告知;涂层脱落问题我自己倒是没有遇到,但是这个问题从老款的MacBook Pro就有,论坛里似乎也有人遇到过,好在苹果现在提供免费维修,但是依然是一个减分项,每次擦拭屏幕都会担心这个问题。这里推荐一款屏幕清洁布,在美国很常见,似乎在中国部分地区的屈臣氏有卖?C面这一代MacBook Pro最大的更新就在C面,Touch Bar、蝴蝶键盘和Touch ID的加入,触摸板面积增大以及扬声器的升级。Touch Bar & Touch ID先说Touch Bar是因为这个功能是本次最大的卖点但也是争议最多的一处更新,有人觉得鸡肋,有人觉得实用,我个人认为这分情况,比如在Photoshop和Final Cut Pro中我几乎就没有用过这个功能,但是在PDF Expert、Safari、以至于浏览各个文件夹的时候,又用的极为频繁。在Photoshop中,对Touch Bar的支持算是到位的,但是因为习惯于鼠标+键盘的组合所以极少会有机会低头去看这块显示屏,而至于旋转、裁剪等操作,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鼠标直接就一根线拉完了的,不会需要额外伸手去触摸,不过如果当初Touch Bar是被安排在了键盘的左右两侧,可能我还会更有兴趣去接受它。在文件夹的浏览中,Touch Bar的作用还是很大的,Mac OS如果需要删除某个文件需要把文件拖进垃废纸篓或是右键选择“移到废纸篓”,但是把删除这个快捷键拖进Touch Bar之后,只需要中指稍微一够就可以直接删除,相比于Windows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把手从鼠标挪开;而像是AirDrop之类的功能也都可以直接拖进来;用得最多的就是上图中最右边的锁屏功能,在Windows中按Win+L也可以锁屏(锁屏完成后屏幕会保持一定时间亮起),但是在有了Touch Bar之后只需要轻轻点击一下就能完成,比之前设置屏幕四角的快捷方式要轻松的多,也不担心误触问题,更不需要合上盖子。各个软件对Touch Bar的支持也是不尽相同,比如App Store就简单的把各个项目列在了上面,但是PDF Expert就把标记、修改等功能加入了进来,在屏幕上就不再需要额外的界面来显示工具栏,阅读面积增大的同时也不再需要去点击各个工具。Safari中主要是收藏夹这个功能很吸引人,有时候在“个人收藏”的界面增加太多的网页之后,很难从一堆图标中找出自己需要的网站,但是这种把网页图标缩略在Touch Bar的方式既美观又方便,切换到新的页面以后也只需要点击就可以打开,并不需要移动鼠标或触摸板;经过自定义设置以后,可以在Touch Bar中加入分享、收藏等快捷键,像什么值得买这种写作网站,还可以直接选择加粗、斜体甚至是居中对齐等操作,所以手基本上不用离开键盘:总体而言我是很喜欢这一功能的,在部分情况下完全面去了操作触摸板或是鼠标的麻烦,也不用在菜单中寻找一些功能,但是对于这一功能的布局,我个人更希望放在两侧而不是正上方,有时候伸手去够,还是会影响用户体验。针对Touch ID能说的不多,因为用到的地方也不算多,网页支付只在苹果官网购物的时候存在,App Store倒是用的频繁,但是也就和解锁屏幕、手机购买软件一样,没有太多的新鲜感;说到解锁屏幕,其实我个人更喜欢Surface系列的虹膜解锁,除了更炫酷以外,解锁成功率也更高,尤其是MacBook Pro搭载的是第一代指纹模块,速度和识别率都要逊于虹膜,而且还不能有污渍。另外指纹模块因为集成了开机键,整体其实略小于左侧的Touch Bar,所以更易收集灰尘。个人觉得最理想的组合就是购物用指纹,解锁用虹膜,实在不能两全,虹膜也要远优于指纹。蝴蝶键盘蝴蝶键盘是这代MacBook上被吐槽第二严重的问题,但是我真的很怀疑吐槽的人目的究竟何在,因为我身边买了的几个人都明确表示过,这是他们用过的最好用的打字键盘(包括机械键盘在内),我个人也是一万个赞同。之前犹豫也或多或少因为iPad Pro的键盘和MacBook 12寸的键盘实在难用,几乎没有手感可言,但是当我实际去体验过MacBook Pro的键盘以后马上就改变了这种观念,打字非常干脆利落,回弹迅速,声音也小(这在实验室、办公室和图书馆中相当重要),不是一些人所谓的能够接受这种手感,而是特别喜欢,一见钟情的那种,以至于我现在都淘汰了我的Magic KeyBoard和Cherry原厂的G80青轴(现在接在台式机上打守望)。蝴蝶键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厚度相比于上代有明显的缩减,我个人觉得手感也要远优于相似厚度的X1C,后者名声大的不行,实际体验之后就觉得过于绵软,回弹无力,在长时间打字以后会感觉很辛苦,总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停留在键帽上:但是用蝴蝶键盘来打游戏那就真的是作死了,先不说control键的位置和传统游戏本不一样,这种短键程打FPS那真的是花式自虐。曾经试过打CS:GO不接外接键盘,就是因为之前太喜欢这键盘的手感,结果真的开打的时候那酸爽...也幸亏是休闲模式,如果是竞技估计队友要背刀砍我。而蝴蝶键盘也基本延续了之前MacBook键盘的通病,进灰、漏光比较严重,两个问题都是因为键帽和铝合金框架接缝过大造成的,这一点iPad Pro和Surface Pro倒反而更有优势。触控板新的触控板怎么说呢,无功无过,对于一个从Windows转战到Mac的人来说,确实触控体验更流畅了,无论滑动还是缩放,甚至是收缩所有窗口,但是你说特别喜欢倒谈不上,因为感觉笔记本的触控板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苹果做得好,而是其他厂家做的太差,别人都是不及格,不代表你80分就是完美了,现在情况比以前还是好很多了,但是Windows的适配问题依然存在,而且还没有哪一家厂家的触控板滑动阻尼有苹果的舒服(小样本不负责任的盲测结果)。为什么说苹果的触控板只能给80,因为很多情况“三指同时按下”来查词还是会被理解成点击右键,只有把手指摆正垂直于空格键,再同时按下才会识别成“三指”;另一个问题就是哪怕现在触控板不能够真的按下了,边缘依然有缝隙,而且大到可以插纸,可以积灰,每次看到真的很烦,如果你用力按就会发现依然还是可以按下的。音响这里借用官方13寸的图,根据苹果的描述是他们升级了扬声器,音量更大音质也更好,但是个人并没有听出过多的区别,也没有仔细对比,所以姑且算作是一个升级的点好了,另外扬声器的孔同样容易被灰堵住,不过可以用吸尘器解决。其他B面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灰,除了之前所提到的Touch Bar、键盘和Touch ID外,Touch Bar上方的空白区域也是积灰的重灾区,每次一掀开屏幕,都可以用手机擦出一层灰,这个问题在老款的MacBook Pro上也有,但是苹果一直没有解决。而C面的触摸板、Touch Bar也是指纹的收集器。D面D面主要是散热功能的布局,实话说和老款的MacBook Pro差别不大,都是从两侧抽风再从转轴处排出:转轴处的排气孔整体而言还是规整的,但是也是灰尘聚集地。相比于Surface Pro把散热的出风口集中在了屏幕周围,MacBook的设计可以说是完败,这种设计只要我把电脑放在腿上或是床上,马上就可以感觉到风扇的压力增大、键盘上方的温度骤升:而侧面的进气口反倒是没有太多灰,也不容易被衣物、被褥堵住:实际散热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15寸低配满载负荷温度基本控制在了45度以下:风扇噪音日常状态基本听不到,满载噪音也控制在了50dB以下:总结整体上,因为英伟达和的产能问题,2016款MacBook Pro还是没能达到最理想的配置,哪怕17款的也仍然没能上到10系显卡,这是苹果的责任,尤其在这样的价位,更没有理由推出过渡性产品。但是这款电脑本身,作为工作笔记本,是完完全全满足优秀的标准的,它能够惹人喜欢,也有足够的亮点,如果预算充足,没有理由仍然选择停留在上个时代的老款,更新是值得的。综合来说,以往使用MacBook Pro的用户,值得你们换代;第一次入手Mac的用户或希望Windows和Mac双修的,这也值得你们选购;而指望它媲美最后替代游戏本甚至台式的,还是老老实实继续用Windows;工业用户,这台机器只能作为你们私人外出使用,回到工作岗位上,单位给你什么你用就是了...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3)
文中提到的商品
START共享有车 吉利 博越 (5天租车券+500元油卡)
DURGOD杜伽 Taurus(金牛座)系列 机械键盘(随机发货)
Whale Quick 鲸锐 MR7612S 二代智能划船机
COMPRESSPORT多运动长裤
贝锐蒲公英 X5 VPN异地组网企业路由器
【轻众测】欧享 S2 电动竖刷
飞利浦星球大战BB-8版电须刀 SW5700
风行电视 Q55 人工智能QLED量子点电视
燃烧装备实验室专业运动五指袜
赞274评论119
赞98评论23
赞188评论41
赞1138评论725
赞722评论522
赞851评论276
赞532评论285
赞508评论60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买个苹果电脑啊,新出的12寸好还是15寸的PRO好?
对打游戏没什么要求,平常不怎么打游戏,最多久打个2K,至于其他的嘛,就是颜控,....
有钱上15 没钱12也行。
Air吧..................
12寸那玩意应该玩不了2K 键盘手感又不怎么样
大的,越大越好
引用1楼 @ 发表的:
有钱上15 没钱12也行。
没差多少,4000快?
引用2楼 @ 发表的:
Air吧..................
新的那个不是AIR 。。。
引用4楼 @ 发表的:
大的,越大越好
...台式机得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MAC打2K?....散热感人
13retina就好,我最近准备入手呢
要玩2k?往大里玩
mac玩2K。。加2000整个ps4吧。。。
我自己是个13寸,maC打游戏别提了,都是泪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谢各位,我买好啦,13macpro
二奶机的话可以买那个12寸的
否则要不就air要不pro
现在买电脑送耳机
引用17楼 @ 发表的:
二奶机的话可以买那个12寸的
否则要不就air要不pro
什么理论啊。。。二奶机
买PRO,用途广泛,其实大不了多少,12寸的打字专用,谁买谁后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544人参加团购950.00元&1399.00元
250人参加团购189.00元&629.00元
354人参加团购249.00元&499.00元
141人参加团购269.00元&599.00元
415人参加团购139.00元&599.00元
1430人参加团购679.00元&1199.00元
248人参加团购149.00元&229.00元
378人参加团购59.00元&129.00元
501人参加团购159.00元&539.00元
191人参加团购339.00元&639.00元
214人参加团购488.00元&850.00元
114人参加团购788.00元&1499.00元最近想入手macbook pro,不知道13寸和15寸屏对开发效率影响大么,最近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求过来人指点一二
一直喜欢大屏,可15寸的me293比13寸的me865要贵出几千块钱,所以心里还是有点小纠结,另外me293的四核i7只有2.0GHz频率,不知道够不够用,求助
共10条回复
对开发来说,13寸的够用了。再买个显示器会比较好。
@ 外接显示屏我也想过,不过不是说有字体发虚的情况吗,所以想着还是原生态的比较好
我现在的配置是 13RMBP+ 21显示器
,买本本主要为了平时带出去工(zhuang)作(B)。如果只用13寸显示器来写代码的话,确实有点伤!
长携带出去的话还是13寸吧。
@ 接显示屏没有字体发虚的情况吗,一直担心这个
我觉得还好,我用的是Dell U2713HM 27英寸 没有什么感觉。
12年11寸macbook air 标准配,写完好几个公司的项目了。
写码和设备其实没多大关系,至少不是重点,喜欢哪个选哪个就行了,这样以后敲码心情还舒畅
13的但是分辨率够大 应该够用. i7四核就是8线程 编译很爽应该. i5 是双核.
屏幕可以用外接显示器解决,但如果追求效果,显示器肯定也要选择一下
另外就是内存了,我目前是8G内存的MC700,11年的机器,前段时间也换上了SSD,目前用起来不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 pro 15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