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劲火辣辣的摸起小腿肌肉刺痛里面刺痛是性病的开始症状吗

当前位置: >>
传染病与性病
结膜炎 中医辨分型 (1)邪热留恋: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微感眼 干涩疼痛,发痒,畏光流泪,少许眼眵,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 迟不退,睑内轻度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肺阴不足:眼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发痒,不耐久视,睑内 红赤,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反复难愈;伴干咳 少痰,咽干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 (3)脾胃湿热:胞睑重坠,眼内干涩隐痛,发痒,眦部常有白色 泡沫样眼眵,睑内红赤间夹粟样小泡,白睛稍有赤脉,病情迁延,可 伴口黏或口臭,大便不爽,溲赤而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4)肝肾阴虚:眼内干涩不爽,双目频眨,羞明畏光,不耐久视, 或有能近怯远、 能远怯近、 视物昏花等症, 睑内红赤, 白睛隐隐淡红, 黑睛可有细点星翳; 可伴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夜寐多梦, 口干少津, 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论治 1.邪热留恋 [治法]清热利肺。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主要药物:桑白皮、泽泻、玄参、甘草、 麦门冬、黄芩、旋覆花、菊花、地骨皮、桔梗、茯苓。 若邪热伤阴,加生地、花粉、石斛养阴清热;无湿邪,去泽泻、 茯苓。 2.肺阴不足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主要药物:玄参、甘草、芍药、生地、 薄荷、麦冬、贝母、丹皮。 可于方中加太子参、石斛、花粉、玉竹、五味子益气养阴;白睛 红赤者,加桑白皮、地骨皮清热泻肺退赤;黑睛有细点星翳者,可加 蝉蜕、菊花、密蒙花以明目退翳。 3.脾胃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宣扬气机。 [方药]三仁汤加减。主要药物:杏仁、苡仁、白蔻仁、半夏、厚 朴、滑石、通草、竹叶。 红赤重,加生地、赤芍、丹皮凉血退赤;痒甚,加白芷、地肤子、 白鲜皮祛风止痒。 4.肝肾阴虚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主要药物: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 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口干少津明显者,常加玄参、沙参、女贞子、麦冬以增加滋阴之 力;白睛隐隐淡红者,可加地骨皮、桑白皮以清热退赤。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疾病症状 1.有剧烈的疼痛、畏光、流泪等重度刺激症状和水样分泌物; 2 眼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水肿,球结膜下点、片状或广泛出血; 3 角膜弥漫点状上皮脱落,荧光素着色; 4 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 中医诊疗 初感疠气 证候:初起白睛红赤,沙色刺痒交作,眵多稀薄,泪热而清,胞 睑肿赤全身症状不显著,或 见恶寒发热,鼻塞涕清。舌红、苔薄白 脉浮数。 肺胃积热 证候:胞睑肿痛,白睛红赤较甚,沙涩羞明,热泪濒流,眵多 胶粘,或流淡血水,伴头痛身热,烦躁口渴,便秘溲赤,鼻塞涕稠, 舌红,苔薄黄,脉数。 翳毒入血 证候:白睛暴赤,浮壅高起,或白睛点、片状出血,胞肿如桃, 刺痛羞明,热泪如汤,眵多 胶粘,兼头痛身热,耳前生肿核,尿赤 便结,舌红,苔黄少津,脉数有力。软下疳 疾病症状 初发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炎性小丘疹。24-48 小时后,迅速形成脓 疱,3-5 天后脓疱破溃后形成 溃疡,境界清楚。溃疡呈圆形或椭圆 形,边缘为锯齿状,其下缘有潜蚀现象,周围呈炎症红晕。溃疡底部 有黄色猪油样脓苔,并覆盖很多脓性分泌物,剥去脓苔可见出血,溃 疡基底部见丰富的红色肉眼组织增生。疼痛明显。触诊柔软称此为软 下疳。 软下疳数目在最初仅为 1-2 个,因可自家接种,故可在附近和对 吻部位出现新生病灶。软下疳大部分发生在外阴部位,男性多在冠状 沟、包皮、龟头、包皮系带处。女性多发生在阴唇、外阴、后联合、 宫颈、阴道内,但后者隐蔽的部位不易被发现。阴部以外如手指、口 唇、舌等部位也可见到。 病损处所属的淋巴腺肿大,约于数日到两周间形成溃疡。男性比 女性较多见。称此为横痃。 软下疳横痃呈急性化脓性腹股沟淋巴腺 炎,多为单侧,也可见于两侧,局部红肿热痛,横痃溃破后呈鱼嘴样 外翻,俗称“鱼口”。近年由于及早使用了有效治疗,控制了感染进 一步发展,使典型的软下疳横痃已不多见。中医诊断 本病初起急骤,患处鲜红或紫红,肿胀灼热、疼痛,溃烂脓水 腐臭,小便涩痛,大便干,舌质红,苔黄燥或腻,脉滑数或弦数为实 证。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患处色泽暗淡,久不愈合,体倦神疲,午 后发热,舌质红少苔或舌淡,脉细弱或细数为气虚或阴虚。 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起病较急,患处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或起小泡, 亮如水晶,痒麻时作,糜烂浸润,或发热恶寒,小便涩痛。舌质红苔 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毒邪下注前阴,故患处红肿灼痛;热毒外犯肌 肤则茎体、龟头起泡痒痛;溃烂浸润,邪气传于表而见发热恶寒;湿 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涩痛。舌质红苔腻,脉滑数皆湿热之 象。 毒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龟头或阴茎溃烂成疮, 脓汁臊臭, 茎体红紫, 坚硬的痛, 行走不便,小便淋涩热痛,大便秘结,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2.证侯分析火热毒邪外犯前阴,脉络壅滞,瘀则不痛,热盛则肿, 故前阴坚硬肿痛;溃腐成脓,火热犯下则小便淋痛。火热上扰心神则 心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火热所致。 阴虚火燥证 1、 临床表现患处肿痛腐烂, 午后发热, 口干咽燥, 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或茎中涩痛。舌红苔少薄黄,脉细数。 2、 证候分析溃后日久不愈,邪热伤阴,阴虚则生内热,故午 后低热,或五心烦热;虚火上炎故口干咽燥;便秘溲赤为人热 所致;舌红苔薄黄少苔,脉细数皆属阴虚火盛之征。 脾虚气陷证 1.临床表现疳疮经久不愈,患处色淡,溃烂久不收口,肿痛不 止,体倦无力,食少纳呆。舌淡,脉沉细。 2.证候分析久病耗伤气血,或过服苦寒败胃之剂,脾虚气陷, 余邪未尽,故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患处红痛;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故溃烂久不收敛;脾虚运化无力则食少纳呆;脾气虚不能养四肢肌肉 故体倦无力。舌淡,脉沉细为气血不足之象。 巨细胞包涵体病 疾病症状 全身性巨细胞包涵体病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幼婴期, 如此时见到 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瘀点、小头畸形、颅内钙化等,应注意与弓形 体病、败血症、先天性胆道梗阻、乳儿肝炎、全身性单纯疱疹、先天 性白血病、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等鉴别。智力低下,运动障碍、脑性瘫 痪等症状一般在较大婴儿才能被发现。 ① 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释的慢性肝病或迁延性间质性肺炎; ② 临床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抗 EB 病毒衣壳抗原的嗜 异凝集试验阴性,往往发生于手术(尤其开心手术)后接受大 量新鲜血者; ③ 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患儿(如白血病、恶 性肿瘤)、接受器官移植的受者,如发生较严重的肺炎,往往是 CMV 感染所致。 中医诊断 暂无斑疹伤寒 疾病症状 (一)潜伏期:流行性斑疹伤寒一般潜伏期为 10~14 天。如果感染量 大,发病时间可提前。前驱症状不明显,有的只有低热、头痛和疲倦 等。地方性斑疹伤寒潜伏期一般 5~15 天。 (二)症状和体征: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为四 项,即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三)物理检查:最常见的体征为脾肿大。 (四)并发症:中耳炎、腮腺炎、细菌性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有的 可出现阴囊、阴茎、阴唇肿胀和坏疽。有时可出现神经刺激症状,有 的昏迷、迟钝、呆傻,有的兴奋。 中医诊断 1.邪在气营 证见头痛肢楚,壮热烦渴,无汗,面红如醉,心烦 谵妄,斑疹显露,肝脾肿大,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燥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养阴。 2. 热犯卫分 证见恶寒发热、、头痛如劈,全身肌肉疼痛,面红 目赤,口渴心烦,纳差体倦,舌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肌,透表解毒。 3.毒燔气血 证见壮热,口渴,头痛剧烈,神昏燥忧,斑密色赤 而晦,舌焦唇裂。 治法:清气凉血,解毒化斑,活血益阴。 4.热的营血 证见灼热夜甚,烦躁昏谵,斑色紫赤,垒迭成片, 舌绛而干,脉细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消斑。 5.余热未净 证见热势下降,余热不清,咽干口燥,干咳,舌红 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阴生津,兼清营血。 霍乱 疾病症状 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昏、疲倦、腹胀和轻度腹泻外,为突然起病, 病情轻重不一,轻型占有相当数量(埃托型约有 75%的隐性感染者和 18%的轻型病例)。 1、潜伏期 绝大多数为 1~2 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 5~6 日。 2、泻吐期 大多数病例突起剧烈腹泻,继而呕吐,个别病例先吐后泻。腹泻为无 痛性,亦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可自数次至十数次,甚至频频不可计 数。大便性质初为色稀水便,量多,转而变为米泔水样。少数病例出 现血水样便。呕吐为喷射状,次数不多,也渐呈米泔水样,部分病例 伴有恶心。 3、脱水虚脱期 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及电解质丧失,可产生以下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神态不安,表情恐慌或淡漠,眼窝深陷,声音嘶哑, 口渴,唇舌极干,皮肤皱缩、湿冷且弹性消失,指纹皱瘪,腹下陷呈 舟状,体表温度下降。 2)、循环衰竭:由于中度或重度脱水,血容量显著下降及血液极度 浓缩, 因而导致循环衰竭。 患者极度软弱无力, 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而速, 心音弱且心率快, 严重患者脉搏消失, 血压不能测出, 呼吸浅促,皮肤口唇黏膜发绀。 3)、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泻吐丢失大量水分及电 解质后,可产生血液电解质的严重丧失。患者粪便中钠及氯离子的浓 度稍低于血浆,而钾及碳酸氢根离子则高于血浆,但粪便中阳离子的 总和及阴离子总和与血浆相等,故脱水性质属等渗性。在输液前,由 于血液浓缩,测定患者血浆钠、钾、氯的离子浓度常表现正常或接近 正常水平,钾离子甚至可以升高,但实际上患者体内缺钠缺钾已很严 重,如治疗中继续输入不含电解质的溶液,则可立即使血液稀释产生 低血钠及低血钾症。缺钠可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及腹直肌最常 见)、低血压、脉压小、脉搏微弱。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表现为 全身肌肉张力减低, 甚至肌肉麻痹, 肌腱反射消失, 鼓肠, 心动过速, 心音减弱,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Q-T 时限延长,T 波平坦或倒置, 出现 U 波等),缺钾还可引起肾脏损害。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丧 失,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尿少及循环衰竭又可使酸中毒加重。严重酸 中毒时可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长,血压下降。 4、反应期及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病程平均 3~7 日,少数可长达 10 日以上(多为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者)。部 分患者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以儿童为多,这可能是由于循环改善后大 量肠毒素吸收所致。体温可升高至 38~39℃,一般持续 1~3 日后自 行消退。 中医诊断 凡起病急骤,卒然发生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的疾病,均可诊为“霍 乱”。 1.寒霍乱 (1)轻证:暴起呕吐下利,初起时所下带有稀粪,继则下利清稀, 或如米泔水,不甚臭秽,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舌苔白 腻,脉象濡弱。 (2)重证:吐泻不已,吐泻物如米泔汁,面色苍白,眼眶凹陷, 指螺皱瘪,手足厥冷,头面出汗,筋脉挛急,舌质淡,苔白,脉沉微 细。 2.热霍乱 吐泻骤作,呕吐如喷,泻下如米泔汁,臭秽难闻,头 痛,发热,口渴,脘闷心烦,小便短赤,腹中绞痛,甚则转筋拘挛, 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3.干霍乱 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 甚至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 登革热 疾病症状 1、发热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 小时内可达 40℃。一般持续 2~7 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 则,部分病例于第 3~5 天体温降至正常,1 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 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 热度也较低。 发热时伴全身症状, 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并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 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脉搏早期加 快,可出现相对缓脉,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2、皮疹于病程 2~5 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 颈部及四肢。可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 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稍有痒感,皮疹持续 3--4 日,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但也有热退皮 疹明显者,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3、 出血于发病后 5-8 日, 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 不同程度的出血, 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及阴道出血等。 4、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 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 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 疸, 束臂试验阳性。 重型登革热于病程 3-5 日出现头痛、 呕吐、 谵妄、 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 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 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 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 容易误诊或漏诊。 中医诊断 1、发热期。症状:恶寒高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 脉浮数。 2、出疹期及出血。症状: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疹、便 血、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休克期。症状: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 细弱。 4、恢期。症状:少气无力、食欲不振、懒言、舌淡、脉细。生殖器疱疹 疾病症状 1、病史 病人有非婚性接触史、多性伴和不安全性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典型损害为生殖器部位的群簇性粟粒大水疱、糜烂、溃 疡、自觉灼痛,近卫淋巴结肿大,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表现不典型 的相当多,应当认真询问病史和细心观察,有时可找到些线索。至于 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只有依据特异的实验检查来确认。但目前临 床上尚缺少实用的检测手段。 中医诊治 1)秽毒积聚证 疱疹红赤,灼热感,溲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由于秽毒聚于外阴,则疱疹红赤,灼热感。溲黄、大便干,舌红、苔 黄腻,脉弦滑而数。 2)邪热伤阴证 疱疹暗红,咽干唇燥,口渴喜热饮。舌光剥,脉细数。由于邪热伤阴, 伏毒外发,故疱疮暗红不鲜;咽干、唇燥,口渴喜热饮,舌光剥,脉 细数乃阴虚火盛之征。 艾滋病 疾病症状 1)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 HIV 后 2-4 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 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 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 1-3 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 HIV-RNA 和 P24 抗原,而 HIV 抗体则在感染后 数周才出现。C 天 4+ T 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 天 4/C 天 8 比例 可倒置。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 6-8 年。但也有快速进展和长期不进展者。此期 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 素有关。 3)艾滋病期 为感染 HIV 后的最终阶段。病人 C 天 4+ T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多&200/mm3,HIV 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 HIV 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HIV 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一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 10% 以上。部分病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 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 大, 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 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 3 个月以上。 HIV 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 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头痛、呕 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口腔白斑及溃疡、 各种皮疹、视力下降、失明、痴呆、癫痫、肢体瘫痪、消瘦、贫血、 二便失禁、尿储留、肠梗阻等。 中医诊断 (一)邪伤正气证 1.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身痛,周身不适,出汗, 乏力,动则心悸气短,微咳少痰。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2.治 法清热解毒益气。 (二)邪热蕴肺证 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胸痛,烦躁不安,口苦咽 干,呼吸困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2.治法清热泻肺化痰。 (三)热陷营血证 1.临床表现高热、皮肤粘膜出血、衄血、咯血、便 血,皮肤紫斑,心烦,时有谵语。舌红绛,苔黄,脉细数或弦数。2.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四)脾胃虚弱证 1. 临床表现厌食纳差, 胸腹胀满, 形瘦乏力, 便清, 恶心呕吐,面色萎黄,短气自汗。舌淡苔白,脉缓。2.治法健脾养 胃补血。 (五)肾精不足证 1.临床表现头发脱落,齿摇稀疏,耳鸣耳聋,健忘 神疲,动作迟缓,下肢软弱无力。舌淡或红,脉沉细无力。2.治法 滋肾填精益阴。 (六)肝肾阴虚证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失眠健忘,五心 烦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精神抑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舌红 少苔,脉细数。2.治法滋阴补肾养肝。 (七)气阴两虚证 1.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 咽干口燥, 神疲乏力, 心悸, 心烦,手足心发热,消瘦,自汗,动则加重。舌质淡或红,苔白,脉 细弱。2.治则益气养阴。 (八)痰凝血瘀证 1.临床表现胁下痞块,瘰疬,面色萎黄,肝脾肿大 或内脏肿瘤。舌质紫斑,脉细涩。2.治法祛痰消瘰化瘀。 疟疾(打摆子) 疾病症状 潜伏期 潜伏期以恶性疟最短,一般 12 天。三日疟最长,平均 28 天。间 日疟及卵形疟平均 13~17 天,有些间日疟虫株潜伏期长达 9 个月或 更长。 潜伏期末可出现前驱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食欲不振等。 发热 (1)发热早期疟疾的发热与疟原虫的无性生殖过程密切相关。开始的 四、五天内,发热并无周期性特点,而呈弛张热、间歇热或其他不规 则热型,热度达 39。c 以上,肝常触及并压痛,血内疟原虫即使有, 也很少。疟原虫的无性生殖节奏性确立之后,即可出现典型的周期性 发热。 (2)典型的热发作间日疟与卵形疟的发热周期为 48 小时左右, 所以隔 日发热一次。三日疟为 72 小时,所以隔两天发热一次。恶性疟则天 天发热。间日疟、三日疟或卵形疟如有双重或三重感染时,也可天天 发热。如果同时感染两种或三种疟原虫,发热的表现当更为复杂。 热发作的时间, 间日疟、 三日疟与恶性疟多在上午, 卵形疟多在晚上。 典型的热发作分三期,即寒战期、发热期与多汗期。 ①寒战期:发冷寒战骤然开始,若在盛夏,虽盖棉被数层也感不暖。 此期共半至两小时,而后体温上升。 ②发热期:寒去则热来,体温上升,高达 40~41。c,症状加重,皮 肤发热,面红,结膜充血。口渴,多欲喝凉水,时有呕吐,下泻。呼 吸急促,脉速而浮,达 120~150/分。头痛剧烈,辗转不安,呻吟, 小儿或病重的成人可出现惊厥,谵妄或昏迷。尿少而赤,尿道灼痛。 患者热感,多揭去衣服。 一般为期 4~6 小时,而后进入多汗期。也有长达 10~24 小时不退热 者。 ③多汗期:体温急剧自动下降,达 36。c 以下。大汗淋漓、衣服湿透, 症状缓解, 呼吸脉搏恢复正常, 进入休止期。 自觉舒畅而乏力, 嗜睡, 入睡数小时,醒后畅快,至疟原虫完成第二次无性生殖时,再重复同 样发作。 两次热发作的间歇期内, 多数患者体温正常, 自己感觉良好。 而在下一次热发作来临之前症状则很快明显化。间日疟不经治疗时, 第一周典型的热发作及症状均较重。以后逐渐减轻,经 6~8 周的反 复发作,多自行缓解。但有些患者再经数周或数月可复发。恶性疟不 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常致命。各种疟疾的热发作期内,大多数患 者周围血内可查见疟原虫,特别是恶性疟。发热一两周后,脾即可触 及并继续增大,肝有时可触及并有压痛。肝功能可呈一过性失常。 中医诊断 1.证型 (1)正疟:寒战壮热、休作有时。发病前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 寒去后则内外皆热, 头痛面赤,烦渴冷饮,然后全身大汗,热退身 凉,神倦嗜卧。日作或间日而作。舌质红,舌苔薄白或黄腻,脉弦数 或滑数。 (2)温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骨节烦疼,口渴引饮, 头痛时呕,大便秘结,小便红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弦细数。 (3)寒疟: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胸胁痞满, 神疲肢倦。苔白腻, 脉弦迟。 (4)瘴症:瘴疟分为热瘴与冷瘴,其重证有闭证与脱证; ①热瘴: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身烦疼,面红目赤,烦渴喜冷饮, 胸闷呕吐,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其 闭证见袜昏谵语,或抽搐,颈项强直,脉洪数;脱证见昏迷不醒,汗 出淋漓,唇舌干红,脉虚数无力、 ②冷瘴。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汗多肢冷,皮肤唇甲苍白或发育, 或有呕吐腹泻。 苔白腻, 脉弦细无力。 其闭证见神昏不语, 神志痴呆, 面色晦暗,舌淡苔腻,脉沉缓;脱证见昏迷不醒,目合口开,手撒肢 厥,汗出淋漓,二便自遗。舌淡,脉微欲绝。 (5)劳疟:疟久不愈,或差后复发,或小劳即发,寒热时作,倦怠乏 力,面色不华,食少自汗,形体消瘦,舌淡,脉细无力。 (6)疟母:疟疾久发,面色萎黄,体倦乏力,肋下有结块,扪之有形, 舌紫暗或瘀斑,脉 细涩。 2. 辨证要点本病辨证要点有三,一辨寒热,寒热往来发有定时,寒 热过后,大汗淋漓 为正症(即疟疾典型发作);热多寒少,或但热而渴者为温疟;寒甚 热微,或但寒无汗者为寒疟。二辨明病因,疟疾主要是感受疟邪,瘴 毒所致,但亦可有风、寒、暑、湿诸邪侵入机体,形成各种夹杂证候。 三辨正邪虚实,疟久不愈,气血方耗,正虚邪恋,遇劳则作,名为劳 疟;若形Y块,则称疟母。猩红热(丹痧) 疾病症状 本病多见于小儿,尤以 5―15 岁居多,潜伏期 1~7 天,一般为 2~5 天,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①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 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 等全身中毒症状; ②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颌下 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③皮疹:皮疹是猩红热最显著的症状。典型皮疹为均匀分布的弥漫充 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一般于 48 小时达 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 天内退尽。疹退后开始出现皮 肤脱屑。 近年来, 由于患者很早使用抗菌素, 干扰了疾病的自然发展, 出现症状轻者多见,常仅有低热、轻度咽痛等症状,皮疹、脱屑等症 状较轻,但仍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损害心脏、肾及关节。 中医诊治 1.邪侵肺卫证 畏寒发热,咽红肿痛,皮疹隐隐。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宜透,清热利咽。 2.毒在气营证 [证候] 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皮疹成片,猩红若丹。若热毒内陷,出现高热昏迷,烦躁谵语,或有 抽风,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斑点。舌绛起刺,苔剥,脉数有力。 3.疹后阴伤证 [证候] 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部赤烂,疼痛 渐减,午后或有低热,唇口干燥。舌红有刺,脉细数。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钩端螺旋体病疾病症状 早期各型起病均急骤、畏寒、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头痛位前额部, 其次为眼眶后、两侧颞部或枕部,腰部、腿部或腓肠肌酸痛常见,尤 以后者为著,压之更剧,伴皮肤感觉过敏。体温可达 39℃以上,呈 持续型,热程多在 10 天内。脉率与体温平行上升,少数可有相对缓 脉。全身衰弱无力,不能站立、行走。发病第 1 日即可出现眼结膜充 血、畏光、皮疹和淤点,少数伴肝、脾、淋巴结肿大。本期持续 4-9 天,体温渐减或恢复正常,同时血循环和脑脊液中钩体消失。 中期本期症状视钩体的型别、人体的免疫状态而有不同的临床类型: (1)流感伤寒型:最多见,轻者发热持续 3-5 天自退,易与上呼吸道 感染或流感相混,重者发热 10 余日,类似伤寒。部分病例有皮肤、 粘膜或内脏出血,以咯血、鼻出血为多,便血、血尿也可见。呕吐、 腹泻严重者血压可骤降,伴有少尿或无尿,神志恍惚或昏迷,如抢救 无效,即进入难治性休克而死亡。 (2)肺大出血型:起病与流感伤寒型相似,但于病程第 2-4 天出现咳 嗽、咯血等,来势猛,发展快。可能促发因素为病后未及时休息或长 途转送; 病人情绪紧张、 过度劳累以及青霉素治疗引起的赫氏反应等。 晚近研究发现,赫氏反应中钩体毒素使血中白细胞凝聚力增加,释放 内生致热源,并使肺微循环发生障碍,从而促进肺弥漫性大出血。 (3)黄疸出血型:原称外耳(Weil)病,近年中国少见。骤起畏寒发 热,伴头痛、肌痛、淋巴结肿大及结膜充血,第 3-6 天出现黄疸,热 退后病情加重,伴肝、肾功能衰竭。 (4)脑膜脑炎型:少数病人病初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数日后出 现脑膜刺激征。个别病人神志不清、昏迷,重者发生脑疝及呼吸衰竭。 以脑膜炎症状为主者恢复快、预后佳,以脑炎症状为主者的病情重, 预后差。 晚期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热退,症状逐渐消失,进入恢复期。极少数患 者在病程第 2-3 周,出现第 2 次发热, 为期 3-5 天,伴肌肉酸痛, 可能与迟发超敏反应有关。再次出现的症状称“后发症”,如“后发 热”、“眼后发症”和“神经系统后发症”等。 中医诊断 1. 暑湿犯表 证候表现 :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痛,全身酸痛,腓肠 肌疼痛,口微渴,烦躁,目睛充血,小便黄,苔黄白相兼,脉濡数。 治法主方 辛凉透表,清暑化湿。 2. 湿热郁蒸 证候表现 身热不扬,胸闷脘痞,头重身困,呕恶纳差,口不渴 或渴不思饮,大便溏泻,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主方 清热利湿,芳化宣中。 3.瘟黄动血 证候表现 轻证可见面目皮肤黄染,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色 深黄,重证则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鼻衄、齿衄、皮肤瘀点瘀斑、 便血、尿血等全身各部位出血,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尿闭等危象。 舌红绛+苔焦黄,黄厚或焦黑燥裂,脉弦数有力。 治法主方 轻证以暑湿阻滞肝胆, 胆汁泛溢肌肤为主要病理变化, 故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重证为邪毒入营动血,伤及心肾 所致,治疗当以清营凉血、泄热开窍、滋水清热力主. 4. 暑热伤肺 证候表现 发热,咳嗽剧烈,痰中带血,鼻衄,气喘,面红目赤, 口渴引饮,甚则大量咯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或口鼻大量涌血而 危亡,舌深红或红绛,苔薄白少津或黄干,脉洪数或洪大而芤。 治法主方 泻火解毒,凉血宁络。 5. 邪陷心肝 . 证候表现 高热不退,头痛剧烈,颈项强直,呕吐恶心,烦躁不 安,严重者逐渐神识不清,昏迷,四肢抽搐,甚则手足逆冷,汗出淋 漓,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弦数或滑数或细数. 肝熄风,镇惊开窍。 6. 余邪未尽 (1)余邪扰目 证候表现 大多发生于热退后 1 周或王月左右。患儿眼红,流泪, 目痛,视物模糊。日久反复发作可致失明. 治法主方 凉 治法主方 余热上扰者,.用清肝泄热法清泄肝经余热,选清络 饮,或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精亏,当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杞菊 地黄丸加味。 (2)邪滞经络. 证候表现 偏瘫,或截瘫、面瘫,肢体麻木,或言语不清,痴呆。 辨证要点 此型见于恢复期神经系统并发症。 证由余邪留滞经络、 气血运行不畅者。肢体失养,而见偏瘫、肢体麻木等;邪阻舌根,蒙 闭心窍者,则见失语、痴呆等症。 . 治法主方 破滞逐瘀,涤痰通络。流行性出血热 疾病症状 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 然畏寒发热,体温在 1~2 日内可达 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 多,一般持续 3~7 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 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头痛可能与脑血管扩张充 血有关;腰痛与肾周围充血、水肿有关;眼眶痛可能为眼球周围组织 水肿所致。胃肠道症状也较为突出,常有食欲有振、恶心、呕吐、腹 痛及腹泻等。重者可有嗜睡、烦燥及谵语等。但热度下降后全身中毒 症状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是不同于其他热性病的临床特点。 颜面、 颈部及上胸部呈弥漫性潮红, 颜面和眼睑略浮肿, 眼结膜充血, 可有出血点或瘀斑和球结合膜水肿,似酒醉貌。在起病后 2~3 日软 腭充血明显,有多数细小出血点。两腋下、上胸部、颈部、肩部等处 皮肤有散在、簇状或搔抓状、索条样的瘀点或瘀斑。重者的瘀点、瘀 斑可遍及全身,且可发生鼻衄、咯血或腔道出血,表示病情较重,多 由天 IC 所致。 低血压期 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 4~6 日,体温开 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可全并天 IC、心力衰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临床表现心率加快,肢端发凉, 尿量减少,烦燥不安,意识不清,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呼吸短促, 出血加重。本期一般持续 1~3 日,重症可达 6 日以上。且常因心肾 功能衰竭造成死亡,此期也可不明显而迅速进入少尿或多尿期。 少尿期 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二者经常重叠或接踵而来,也有无 低血压休克,由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者。24 小时尿少于 400ml 为 少尿,少于 50ml 者为无尿。本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氮质血症,水电解 质平衡失调。也可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 生高血容量综合征。 本期多始于 6~8 病日,血压上升,尿量锐减甚至发生尿闭。重者尿 内出现膜状物或血尿,此期常有不同程度的尿毒症、酸中毒及电解质 紊乱(高钾、低钠及低钙血症等)的表现。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者, 脉搏充实有力,静脉怒张,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重者可伴 发心衰、肺水肿及脑水肿。同时出血倾向加重,常见皮肤大片瘀斑及 腔道出血等。本期一般持续 2--5 日,重者无尿长逾 1 周,本期轻重 与少尿和氮质血症相平行。 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 致尿量显著增多,24 小时尿量达 3000ml 为多尿,多尿达 4000~ 10000ml 以上。 多尿初期,氮质血症、高血压和高血容量仍可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至尿量大量增加后,症状逐渐消失,血压逐渐回降。若尿量多而未及 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亦可发生电解平衡失调(低钾、低钠等)及第二 次休克。本期易发生各种继发感染,大多持续 1~2 周,少数长达数 月。 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 3000ml 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 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 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 体力逐渐恢复。 一般需经 1~3 月恢复正常。 中医诊断 风热犯表证 证候:发热较高,恶寒,无汗,头痛,眼眶痛,身体骨节烦痛,面 红,颊红如酒醉状,口渴 欲饮,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气分热盛证 证候:壮热不恶寒,汗出而热不退,面赤气粗,烦躁口渴,舌红, 苔黄,脉洪数。 治法:辛寒清热。 气血两燔证 证候:壮热烦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 燥,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化斑。 热毒内陷证 证候:手足逆冷,胸腹灼热,面赤心烦,斑疹衄血,渴欲饮冷,血 压下降,舌红有斑点,苔 黄腻,脉沉数。 治法:清热解毒、滋阴化瘀。 阳虚血瘀证 证候:形寒肢厥,神疲气微,倦卧不渴,面白唇青,斑疹青紫,血 压下降,舌淡,苔白,脉 微细欲绝或沉伏。 治法:回阳救逆、活血化瘀。 湿热蕴肾证 证候:神疲嗜睡,腰酸,小便涩滞量少,欲解不得,甚至尿闭不通, 或尿中带血,尿中夹膜 ,恶心欲呕,烦躁不安,舌胖大,苔黄腻, 脉滑数或细数。 治法:清热利湿。 阴虚水停证 证候:唇焦齿枯,皮肤干燥,烦渴欲饮,尿少尿闭,烦躁不安,神 识恍惚,舌红而肿,苔薄 黄燥,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利水。 肾阳虚水停证 证候:形寒嗜卧,腰膝无力,四肢逆冷,尿少或滴沥不畅,舌淡而 胖,苔白腻,脉沉无力 治法:温肾利水。 肝风内动证 证候:尿少尿闭,头痛呕吐,神昏谵语,惊厥搐搦,舌绛,苔干, 脉细数。 治法:凉肝熄风。 膀胱蓄水兼蓄血证 证候:尿少尿闭,或尿中有膜状物,面浮肢肿,口渴多饮,面唇暗 晦,少腹刺痛,或肌肤瘀 斑,舌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化瘀利水。 肾气不固证 证候:尿频量多,甚或遗尿,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口干欲饮,头 晕耳鸣,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补肾气、固脬止遗。 肺胃火热证 证候:小便频多,烦渴引饮,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红,苔黄, 脉滑数。 治法:清泻肺胃、生津润燥。 余热示清证 证候:低热不退,少气多汗,心胸烦闷,干咳欲呕,口干欲饮,舌 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热生津、和胃降逆。 脾肺气虚证 证候:纳呆便溏,身困乏力,短气懒言,面部浮肿,胸脘痞闷,舌 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治法:补脾益肺。 肾水亏虚证 证候: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知 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麻疹(疹子) 疾病症状 (1)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 3-5 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有发 热、纳差、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皮浮肿、咳嗽及声嘶哑等卡 他症状。有时出现呕吐及轻度腹泻。起病后 2 天在口腔内第一臼齿处 颊粘膜上可见 0.5-1mm 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即费-柯氏斑。 斑点数量渐增多,且可融合或扩散至牙龈及口唇,有时在结膜、鼻粘 膜及阴道粘膜亦可见此斑,持续至出疹后 2 天消失。 (2)出疹期: 发热 3-4 天 (即在费-柯氏斑出现后 2 天开始出现皮疹, 自耳后颈部开始,渐向前额、面、躯干、四肢发展,最后达鼻尖及掌 心足底,约 3-4 天出齐。皮疹初呈淡红色,较稀,其后增多,并可融 合,颜色转深,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初压退色,后期疹密、色转深者 压后不退色。在皮疹出齐前,体温上升可达 40℃,全身症状相应加 重,卡他症状达高峰。患者神委、剧咳、结膜充血、畏光明显,舌乳 头呈红肿,甚至出现神志昏沉或谵妄。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可轻 度肿大,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少些罗音。 (3)恢复期:出疹 3-5 天后,全身皮疹出齐,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 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及呼吸道卡他症状迅速减轻,皮疹开始消退,但 咳嗽可持续数天。皮疹消退后,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痕,此为麻疹 恢复期的特征, 1-2 周后逐渐消退。 经 退疹时皮肤有细小糠麸状脱屑。 典型的麻疹病程一般为 10 天。部分患者在前驱期可出现稀淡的玫瑰 疹,数小时即退,称前驱疹。成人麻疹的症状较小儿为重,体温高, 皮疹密, 但并发症较小儿少。 除上述典型麻疹外, 尚可见到下列类型: ①轻型麻疹:发生在留有部分母亲传递免疫力的婴儿,或近期内注射 过被动免疫制剂,或过去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但未能 完全受保护 者。此型麻疹潜伏期长,全身症状轻,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有 时未见费-柯氏斑,皮疹分布稀少、色淡,但皮疹退后仍可留有淡褐 色色素沉着斑,并发症少。 ②重型麻疹:临床上不多见,但病死率高。重型麻疹根据临床表现又 可分为中毒型麻疹及出血性麻疹两种。中毒型麻疹的毒血症症状重, 体温可高达 40.5-41℃,伴谵妄、抽搐、昏迷、紫绀,皮疹呈融合性、 色暗;或出现循环衰竭,有面色苍白、心率快、心音钝、血压下降; 皮疹则迟迟不出齐,色淡、稀少;或己出的皮疹突然隐退。出血性麻 疹,皮疹呈出血点状或紫癜样,常伴体部粘膜及肠道出血,全身中毒 症状明显。 ③异型麻疹:前期的体温明显升高,发热 2 天即出皮疹,皮疹自四肢 末端开始,渐向躯干或面部发展,皮疹呈多形性,口腔内无费-柯氏 斑,检测血液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能是一种延发型变态反应,临 床上少见。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生率上升,症状较小儿起病急,可无卡 他症状。 中医诊断 1.疹前期: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发热咳嗽,鼻塞流涕, 泪水汪汪,目赤畏光,精神困倦,或烦躁不安,大便溏泄,口腔两颊 粘膜接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 ,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色紫。 2.出疹期:从皮疹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发热不退,肌肤灼热, 口渴喜饮,咳嗽加剧,目赤眵多,烦躁或嗜睡,疹点先见于耳后、发 际,渐及头面,再及胸背、腹部、四肢,疹色暗红,舌质红苔黄,脉 洪数。 3.疹回期:从疹点出齐至收没,3天左右,发热渐退,咳嗽减轻, 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唇口干燥, 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干燥少津,脉细数。 4、麻毒闭肺证: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呜,疹点 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红苔黄或黄腻而干,脉数 有力。 5.热毒攻喉证: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喉 间痰鸣,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 数有力。 6、热毒内陷证:壮热不退,烦躁谵语,疹点紫红,密集成片,甚或 神昏抽搐,鼻衄,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 7.阴虚肺燥证:低热不退,干咳少痰,口燥咽干,食少便结,或有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白喉(百缠喉) 疾病症状 根据假膜部位不同,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发生率依次为:咽白喉, 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成人和年长儿童品质以咽白喉居 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 (一)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部周围组织,为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白喉患者的 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 型、极重型。 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 膜。数日后无数症状可自然消失。易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在白喉流 行时应加注意。 干净普通型:起病缓慢,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咽痛, 轻至中度发热, 扁桃体中度红肿。 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 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看病严重型:全身症状严重,高热面色苍白极度乏力,恶心、呕吐严 重,脉搏增快,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局部假膜迅速扩大延及腭弓, 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及鼻咽部甚至口腔粘膜。 假膜呈大片状厚, 呈灰色, 黄色,污秽灰色甚至出血而成黑色。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 极重型:起病急,假膜范围广泛,多为黑色扁桃体和咽部高度肿胀大 堆影响呼吸和吞咽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出现淋巴结周围 炎。颈部至锁骨上窝软组织明显水肿呈现所谓“公牛颈”,全身中毒 服务症状严重。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快 细弱血压下降,可有实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奔马律等,亦可见出 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危重表现,预后险恶。 (二)喉白喉:多为喉白喉向下扩散所致,少数为原发性。原发性着外 毒素吸收少,中毒症状轻起病时呈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吸气性呼吸困难慢性进行性加重。 可见鼻翼煽动, 三凹征, 口唇发绀, 烦躁不安。 (三)鼻白喉:单纯鼻白喉属原发性,多见于 2 岁以下的婴儿,病变范 围小,毒素产量少,又不易吸收入血循环,因而一般无全身症状。主 要表现为鼻腔血性黏液分泌,腐蚀上唇鼻孔外周,致表皮剥脱。 继发性鼻白喉均是咽白喉扩散所致,因此有人称之为鼻咽白喉,伪膜 范围广泛,毒素吸收量多,毒血症严重,预后欠佳。表现为鼻阻,经 口呼吸,鼻分泌物稀薄而量多。 (四)其他部位白喉:不多见,皮肤白喉多见于热带,眼结膜,耳,口 腔,外阴,新生儿脐带、食管等处偶可发生。白喉均有局部炎症,假 膜形成,但全身症状轻。中医诊断 1.风热侵喉证:发热,轻度恶寒,头痛,口微渴,或咳嗽,咽部红 肿疼痛并有白色片状假膜,苔薄白,脉浮数。疏风清热解毒。2.热 毒攻喉证:高热微汗,面红目赤,口渴心烦,口中气臭,咽喉红肿而 痛,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喉间白膜增大,溲赤便秘,舌红苔黄, 脉数。清热解毒利喉。 3.阴虚肺燥证:发热或手足心热,唇燥鼻干,咽喉肿痛,喉间白膜 如腐,或干咳,呼吸息粗,似喘非喘,舌红苔燥或少苔,脉细数。滋 阴润燥解毒。 4.痰毒壅喉证:痰鸣唇绀钳,烦躁汗出,面白唇紫,吸气困难,舌 苔厚浊,脉滑数。豁痰理气、解毒开窍。 5.阴竭阳脱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面汗出,心悸怔忡,或冷 汗不止,四肢厥冷,呼吸息微,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固阴回阳。百日咳(顿咳) 疾病症状1、前驱期 自发病至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般为 7~10 天。最 初有咳嗽、 打喷嚏, 伴低热约 3 天, 以后咳嗽日渐加重, 常日轻夜重。 2、痉咳期 出现明显的阵发、痉挛性咳嗽,一般持续 2~6 周,亦可长达 2 个月以上。痉咳特点为成串的、接连不断的痉挛性咳后,伴一 次深长吸气, 此时因较大量空气急促通过痉挛着的声门发出一种特殊 的高音调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俗称“回勾”。然后又发生一次痉咳,反 复多次,直至咳出大量粘稠痰液,同时常伴呕吐。痉咳时患儿常面红 唇绀,舌向外伸、表情焦急、颈静脉怒张、躯体弯曲。由于剧咳可致 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痉咳次数随着 病势发展而增多,每于进食、哭闹、受凉、烟尘刺激、情绪激动等均 可诱发。痉咳间歇期患儿玩耍活动如常。本期若无并发症,体温多正 常。 3、恢复期此期痉咳缓解、“回勾”消失至咳嗽停止,约为 2~3 周。 并发肺炎、肺不张等其它病症,可迁延不愈,持续数月。 整个病程中体检很少阳性发现,痉咳严重时已有切齿的小儿,可见舌 系带溃疡、新生儿和 3 个月以下婴儿常不出现典型痉咳,多见咳数声 后即发生屏气、发绀,以至窒息、惊厥或心脏停搏。成人百日咳一般 较轻,仅有持续咳嗽。 中医诊断 1、初咳期 主证:微热,喷嚏、流涕,咳嗽逐渐加剧。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 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 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为外感时疫之邪,初犯肺卫所致。邪由口鼻而入,故见外 感表证。遂后引动伏痰,阻碍气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加剧。体虚 右邪从寒化,故见痰白清稀,体实者邪从热化,故见痰热征象。 2.痉咳期 主证: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连声不已,面红目赤,涕泪交流, 咳后回吼,甚则吐出乳食痰涎后痉咳方能暂停。剧咳时痰中带血丝, 甚则鼻衄,舌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 本证为邪郁化热, 热灼津液所致。 伏痰与邪热互结, 阻塞气道, 肺气上逆,故见痉咳不止,必待痰涎咯出而已。肝胃气逆则呕吐,涕 泪俱作。气逆伤络,热亢于上,则面红目赤,痰中带血。 3.恢复期 主证:痉咳逐渐减轻,食欲不振,乏力,气短多汗,面唇色淡,形体 消瘦,咽干舌燥,口渴欲饮,或咳而无力,痰少,气短唇干,两颧发 红,舌光如镜,脉象细数无力。 分析:本证为邪热久羁,耗伤气阴所致。余邪羁留,伤及脾胃,故见 食欲不振,乏力。耗伤肺阴,则见气短。余邪未尽,则见咳而无力, 痰少等症。狂犬病 疾病症状 1. 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 3 天最长 19 年,一般平均约 20-90 天。在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 2. 前驱期:感染者开始出现全身不适、低热、头疼、恶心、疲倦、 继而恐惧不安, 烦躁失眠, 对声、 光、 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 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 麻及蚁走等感觉异常等症状。 痛、 本期持续 2-4 天。 3. 兴奋期:表现为高度兴奋,突出为极度的恐怖表情、恐水、怕风。 体温升高(38-40 度)、恐水为本病的特征,但是不是每一例都有。 典型患者虽极渴而不敢饮,见水、闻水声、饮水或仅提及饮水时也可 以引起咽喉肌严重痉挛。外界刺激如风、光、声也可引起咽肌痉挛, 可有声音嘶哑,说话吐词不清,呼吸机痉挛可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表现为大量流延大汗淋漓,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但病人神志多清楚,可有精神失常及幻觉出现等。本期 1-3 天。 4. 麻痹期:如果患者能够渡过兴奋期而侥幸活下来,就会进入昏迷 期,本期患者深度昏迷,但狂犬病的各种症状均不再明显,大多数进 入此期的患者最终衰竭而死。患者常常因为咽喉部的痉挛而窒息身 亡。 中医诊断 1.风毒犯表证:精神不振,恶风,轻度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畏 光、畏声,原伤口处有麻木、瘙痒或虫行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紧。疏风解毒。 2.肝风内动证:闻声则惊或抽搐,甚至闻水声、见水或谈论饮水则 咽喉痉挛,烦躁不安,多汗流涎,排尿排便困难,舌红苔白,脉弦。 熄风解痉。 麻风病疾病症状 1.皮损多发于头、面、四肢等部位,以斑(红色、黄色或白色,如 地图状)、结节(红色、黄色或正常皮色,大小不等)、斑块(黄、红 或暗红色,大小不一,扁平隆起)为主,并可有结节、萎缩等改变, 脱眉脱睫,甚或全身毛发均脱落,皮肤脱糠皮样白屑。晚期可致各种 畸形,颜面满布大小结节而呈“麻风狮面”,并可有吞咽困难,B核 肿大,睾丸、眼球、鼻及内脏损害。 2.皮损区域或肢体皮肤冷、痛、痒感觉减退,麻木不仁,皮肤干燥 无汗。 3;皮损区周围神经干或皮支神经粗大。 中医诊断 1.风毒蕴肤证:皮肤如地图状斑,或见皮肤结节、斑块隆起,皮肤 脱屑,麻木不仁,落眉脱睫,或毛发脱尽,舌淡红苔白,脉弦。疏风 解毒。 2.肌肤失养证:皮肤干燥无汗,冷、热、痒、痛感觉减退或完全消 失,可触及粗大的浅表神经干,斑块或结节隆起,伴头晕眼花,舌淡 苔白,脉细。养血法风。尖锐湿疣 疾病症状 好发于男女生殖器及肛周。 男性以冠状沟及包皮系带周围最为常 见,也可见于阴茎、包皮、龟头及尿道口等部位。 1)男性尿道口 尿道口的疣状赘生物, 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呈乳头瘤样, 颜色潮红, 表面湿润。检查时需将尿道口的黏膜充分暴露,方能见到疣体。有时 HPV 病毒可沿尿道逆行向上,造成尿道上皮的感染,此时需作尿道镜 检查。 尿道口虽不是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 但治疗困难, 且容易复发。 2)女性宫颈 宫颈口上皮是从阴道复层鳞状上皮向宫颈管柱状上皮相移行的部分, 虽不是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但一旦为 HPV16、18 型所感染,上皮细 胞多易发生非典型增生,乃至发生侵袭性癌。宫颈上皮感染多见亚临 床感染,以 3%~5%醋酸溶液浸湿的纱布敷在局部,以阴道镜检查损 害更为清晰易见。 3)肛门周围 肛周皮肤多皱褶, 且行走时多摩擦, 因此一旦发生尖锐湿疣常常多发。 初起时为多数丘疹,以后疣呈赘状生长,可呈大的有蒂菜花状,更多 见扁平、表面有小乳头的斑块状。由于继发感染,分泌物常有难闻的 臭味。个别病例病变可出现在肛门的黏膜上皮。发生在肛周的,应注 意询问有否同性恋,肛交史。 4)口唇及咽部黏膜 偶可发生在口腔及咽喉部黏膜上皮,表现为小的、潮红、柔软、表面 呈乳头状的疣状赘生物。可发生在口交者。中医诊断 主证:阴部皮膜交界处散在或融合成片之乳头状丘疹,有搔痒感,伴 有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道口、阴道口溢脓,白带增多,甚至脓性。 舌质淡,苔白,脉浮略数,或弦数。 症候分析:素有肝胆湿热,复感风毒,湿热与风毒伤及气血,与气血 搏结,凝滞不散,始见疣目。肝胆湿热,下注下焦,而见痒痛,淋浊; 湿毒互结,尿道口等溢脓。舌象、脉象均为风毒在表之征。 淋病疾病症状 男性无合并症淋病 (一)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急性淋病) 潜伏期 1~14 天,常为 2~ 5 天。 1.急性前尿道炎 先出现尿道口红肿,发痒,轻微刺痛,有稀薄黏液 流出。约 2 天后分泌物变黏稠呈脓性,脓液呈深黄色或黄绿色,并有 尿道刺激症状。患者有尿频、尿急及尿痛症状,排尿开始尿疼明显。 夜间阴茎可有痛性勃起。 检查时尿道口红肿,轻轻挤压尿道即可见尿道口有黄色脓液。阴茎可 红肿,有压痛。包皮可因炎性肿胀而不能翻起,在包皮与龟头间可见 脓液。腹股沟淋巴结可肿大、红肿、疼痛,亦可化脓破溃。 2.急性后尿道炎 急性前尿道炎发病 2 周后约 60%的患者淋球菌侵犯 后尿道,出现尿意窘迫,尿频,一昼夜可达 10 余次,急性尿潴留。 尿痛特点是排尿终末时疼痛或疼痛加剧,呈针刺样,还有会阴坠痛, 偶有终末血尿。 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可伴发热(38℃)、头痛及全身不适。 (二)慢性淋菌性尿道炎 因治疗不彻底、淋球菌可隐伏于尿道体、 尿道隐窝、尿道旁腺使病程转为慢性。常前、后尿道炎同时发生,好 侵犯尿道球部、膜部及前列腺部。症状轻微,尿道常有痒感,排尿时 有灼热感或轻度刺痛,尿流细,排尿无力,滴尿。大部分患者于清晨 尿道口有少量浆液痂,挤压会阴部或阴茎根部常可见稀薄黏液溢出, 尿液尚清晰,但可有淋丝。 男性有合并症淋病 淋球菌尿道炎可有多种合并症,主要有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 (一)前列腺炎 是因淋球菌侵入前列腺的排泄管、腺体引起。急性 前列腺炎可有发热、寒战、会阴疼痛及尿路感染症状。检查时可有前 列腺肿胀、压痛。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轻微有会阴部不适,阴茎痛。 早晨尿道口“糊口”现象,尿中见淋丝。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按摩 液有脓球及卵磷脂减少。涂片或培养找到淋球菌。肛诊可在前列腺上 触到小结节,并有不适或痛感。 (二)精囊炎 本病常与前列腺炎或附睾炎并发,可分急性和慢性两 类。 急性精囊炎可伴精液潴留, 导致病人腹痛。 慢性精囊炎可有血精。 (三)附睾炎 多为单侧,有发热,附睾肿大。初起与睾丸界限清楚, 渐渐不清,红肿疼痛,触痛剧烈,常伴有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患侧腹 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 (四)尿道球腺炎 发生在会阴或其左右,出现指头大结节,疼痛。 急性可化脓破溃,压迫尿道致排尿困难。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病程 呈慢性迁延。 (五)尿道狭窄 未经治疗的慢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数年后可发生尿 道狭窄,狭窄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尿道海绵体后方及球部多见。 排尿困难,尿流变细,严重时致尿潴留。继发输精管狭窄,精子不能 排出导致不育。 (六)其他 阴茎背部淋巴管炎、尿道旁脓肿或瘘管、血栓性静脉炎 致阴茎水肿等。 女性无合并症淋病 (一)女性急性淋病 1.淋球菌性宫颈炎 女性原发性淋球菌感染主要部位在子宫颈,淋球 菌能附着于复层鳞状上皮上。淋球菌性宫颈炎的潜伏期难以确定,因 为淋球菌性宫颈炎很少产生症状,无症状的患者可达 40%~60%,阴 道分泌物异常或增多, 可成为惟一症状。 患者常有外阴刺痒及烧灼感, 偶有下腹痛及腰痛。 检查时可见宫颈有炎性改变, 子宫颈红肿、 触痛、 质脆、糜烂,可有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淋球菌性宫颈炎 自然发展,有些病人可发生直肠炎,尿道旁腺炎,前庭大腺炎以及盆 腔炎。有少数为无症状带菌者持续数月或数年。偶可发生播散性淋球 菌感染。 2.淋球菌性尿道炎 常于性交的 2~5 天发生,有尿频、尿急、尿痛。 检查有尿道口红肿,溢脓或按压尿道有脓性分泌物。 3.淋球菌性前庭大腺炎(巴氏腺脓肿) 急性感染时常为单侧,腺体 开口处红肿、剧痛,腺管闭塞可形成脓肿。 (二)女性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 自觉症状较轻,有下腹坠胀,腰痛,白带增多等。 女性有合并症淋病 主要是盆腔炎(PID),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继发性输卵管 卵巢脓肿及破裂所致的盆腔脓肿、腹膜炎等。淋病妇女中至少有 5% 患子宫内膜炎。进一步可经子宫内膜侵入输卵管,发生输卵管炎。这 种情况常在感染的不久或月经期发生。患者可同时有急性子宫内膜 炎,此时常伴异常的月经出血、腹痛和触痛。急性输卵管炎为淋病重 要的并发病,可致不育。如侵犯到盆腔,可产生盆腔腹膜炎症状和体 征,伴有恶心呕吐。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所有的淋球菌性输卵 管炎病例可恢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和生育能力。 幼女淋球菌性阴道炎 与成年妇女不同,妇女阴道由柱状上皮组成,易被淋球菌感染,表现 为外阴红肿、灼痛,阴道有脓性分泌物。尿痛乃至出现排尿困难。有 时可累及直肠及肛周。 幼女淋球菌性阴道炎可因与患淋病的父母密切 接触,共用浴室用具而受染,少数可因性虐待等所致。 淋球菌性皮炎和原发皮肤淋病 很少见。淋球菌性皮炎常发生于会阴部、冠状沟、阴茎,偶发生在手 部。初为红斑、丘疹,可发展成水疱、脓疱或糜烂,周围有红晕,皮 损中可查到淋球菌。 原发皮肤淋病, 在生殖器或生殖器外的皮肤发生, 而不累及黏膜,不出现尿道炎,生殖器皮肤可发生类似蜂窝织炎或化 脓性肉芽肿损害,可有脓疱、溃疡或疖样损害,革兰染色可见阴性双 球菌,培养可以确诊。 其他部位淋病 (一)淋菌性结膜炎 新生儿多见,在经过患有淋病母亲的产道时而 受染,于出生后 2~3 天发病,多为双侧。偶见于患有急性淋病的成 人,多为自体接种,常为单侧性。表现为眼睑潮红肿胀,结膜充血, 有脓液外溢。若延误治疗,可致角膜溃疡,引起穿孔,失明。 (二)淋球菌性咽炎 见于口交者,有咽干不适,咽痛,表现为急性 咽炎,扁桃体炎症状。患者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淋球菌性肛门直肠炎 主要见肛交者。妇女可由阴道脓液的自 身感染。表现为里急后重,有脓血便,肛管黏膜充血,脓性分泌物, 治疗较困难。中医诊断 l. 外感邪毒 主证:尿道灼热刺痛,便后尤甚,尿液混浊,淋漓涩痛,渐之尿道口 红赤,稍加按压,可见脓性浊物排出。可伴有寒热往来,头晕耳鸣, 口苦,咽干等证。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分析:本证属初感邪毒,或因房事不节不洁,或一方有恙染及对方。 邪毒侵及下焦,邪正搏结而见尿痛、尿浊、尿道口红肿;邪正交争, 故见寒热往来;邪毒初侵,正气尚存,博结于下焦,而见尿浊;气血 运行不畅,而见疼痛;房劳伤肾气,而见头晕耳鸣;肾阴不足,不能 上承而见口苦咽干。 2.湿热下注 主还;小便频数涩痛,尿量少而频有尿意,尿液色黄且浊,尿后尿道 四溢出泔样或脓性分泌物,少腹满胀,腰背坠痛,微热口苦,带下量 多色黄臭秽。舌红苔腻,脉滑数。 分析: 本证见于邪毒侵入机体以后, 失于治疗, 迁延日久, 聚湿生热, 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见小腹满胀、带下等;邪毒内侵,气机不畅,水 湿不运聚而生热,下注于膀胱而见尿浊,带下多而臭等热象。舌脉也 为热象。 3.肾阴亏虚 主证;尿黄而有涩痛之感,尿道口常泌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伴腰膝 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口干舌燥,心烦寐差。舌质红少苔,脉 细数。 分析:邪毒久滞下焦,损伤肾阴,虚热内生,熏蒸于内,耗伤阴液, 而见手足心热,口舌咽干而燥;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邪毒 未去,则尿道溢脓。 4、肾阳虚衰 主证:尿道口溢脓,小便涩痛,尿色微黄而浊,会阴酸痛,伴畏寒肢 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性欲淡漠,大便溏薄,带下淋漓。舌体胖 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分析:素体阳虚,复又不节房事,染及邪毒,肾阳衰微,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便溏;正与邪相搏结于下元,故见尿道溢脓;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腰为肾之府,故见腰膝酸软等证。舌脉也符合阳虚特点。梅毒 疾病症状 1. 一期梅毒: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10~90 天发病,于外阴、阴唇、阴 道、宫颈、肛门、口唇或乳头等处出现无痛性单发红色炎性硬结,呈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cm 左右,表面呈表浅溃疡改变,边缘整齐, 隆起,称下疳(Chan-cre),又称硬性下疳。如不治疗,3~4 周可自 愈。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硬,但不痛,从不破溃。 2.二期早发梅毒疹:在感染后 10 周左右出现,在发疹前 2-3d 常有 低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及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损害对称、广 泛和稠密,不痛不痒,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清反应阳性。 (1)皮疹:根据形态有:①斑疹型: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直 径 1-2cm,偶为环形,均匀分布在腹、胁、背、前胸下部、大腿上部、 上臂内侧等处,无鳞屑,损害可保持斑疹状态而停止发展,或转变成 斑丘疹或丘疹,持续数周,可自然消失。②丘疹型:好发于面、臂屈 面、下肢及躯干等处,呈圆形或豆状,直径 2-5mm 或更大,红铜色, 浸润显著,质坚实,有压痛,表面光滑,无鳞屑,亦可发生于毛囊口, 往往聚集成群而成斑块状, 亦可排列成房花形、 环状或匐形等形态。 ③脓疱型:多见于身体衰弱或营养不良的病人,为深浅和大小不等脓 疱。 (2)扁平湿疣:在感染后 1 年发生,损害常位于皮肤粘膜接壤处,以 位于肛旁和女性外阴为多,但腋、脐、腹股沟、指、趾和甲沟等处也 可发生,初起为紫红色丘疹,由于湿、热和摩擦形成湿丘疹,以后扩 大融合成基底宽广、 扁平, 表面有密集细粒, 覆盖着灰白色膜的斑块, 表面容易糜烂,含很多螺旋体。 (3)粘膜损害:有卡他性炎症和粘膜斑两种。前者或称弥漫性红斑性 咽炎,口腔和咽喉粘膜稍红肿,淋巴滤泡肿大,严重的呈糜烂,有少 量渗出,有干痛,声音嘶哑和失音。后者在粘膜上出现局部性糜烂, 好发于唇粘膜,上覆白色薄膜,外周无红晕,含大量螺旋体。 3.二期复发梅毒疹:形态与早发损害相似,均为全身性和对称性, 但数目较少,分布范围较小,仅见于面及四肢,或见于掌跖或皮肤粘 膜交界处。 复发大多由于治疗剂量不足造成, 有复发达 2-3 次。 此外, 尚可有秃发,呈弥漫性虫蛀样或斑秃形。骨膜炎多累及长骨如胫骨、 腓骨、尺骨和桡骨等处,发作较急,常对称,骨膜肥厚,伴疼痛,常 以夜间为重;骨炎和关节炎亦可发生,也可有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 炎、脑膜炎和无症状性神经梅毒等。 4.早期隐性梅毒:指上述损害消退,病情处于静止状态,血清反应 阳性,病期在感染后 2 年内。 中医诊断 1. 疫毒留滞: 主证:病发于感染梅毒后 10 周左右。初起有发热、头痛、骨节酸痛, 咽喉疼痛等症状,2~3 天后全身症状渐消,而出现皮疹,形态各异, 有如杨梅疹;有如翻花杨梅;有如杨梅豆;有如杨梅斑。皮损常见于 胸部,次见于腰腹、四肢屈侧、颜面及颈部,终发于手部。无痛痒或 微有痛痒。不经治疗可在 1~2 个月后自趋好转,但数月,数年后可 转为晚期梅毒。 分析;本证为疫毒留滞体内,客于血中,尚在卫分,而见类似表证之 表现; 邪气初犯, 正气尚存, 虽无力驱邪外出, 但可短期内与邪搏结, 邪客血中,血溢脉外而发杨梅状疹;邪正搏结较剧,则皮肉溃烂;正 气尚充,故不治可“愈” 。无痛痒说明邪毒初犯,气机运行尚可。 2. 秽疮结毒 主证:病发于梅毒后期。部位不限,随处可发,或为肌肤,或为脏腑。 病情凶险,危及生命。生于肌肤者,结毒肿凸,小如豌豆,大如胡桃, 但无疼痛。渐渐破溃,疮口凹陷,边缘整齐,腐臭不堪,缠绵不愈; 发于巅顶,可致颅顶塌陷;发于口鼻者,可致鼻塌唇缺;发于眼喉, 可致眼盲喉破;发于骨节者,损筋伤骨,屈伸不利,拘急不展。 分析:疫毒邪气入血走窜,循络而发。发于肌肤尚可医可治,发于脏 腑则凶险岌岌。而邪毒深重,是辨证要点。邪毒侵及机体日久,日益 深重,正气渐衰,毒邪泛溢肌肤则肌肤溃烂,留于脏腑则器官受损。 3. 小儿遗毒 主证:一般发于小儿出生后 3 周至 3 月之间。婴儿消瘦,肌肤干枯, 貌似老人。口角出现放射性皲裂,愈后结疤,手掌足底可有光亮斑片 及大水疱;臀部皮肤剥脱,形成烂斑,鼻孔肿胀,有脓血性鼻涕,致 婴儿呼吸、吮乳皆感困难,甚者可致鼻骨塌陷,膝关节及踝关节附近 可发生肿胀和剧痛,从而引起四肢不能运动。 分析:父母遗毒,染及婴儿故出生后数周即可发病,并呈典型性发病 特点,后果不良。毒气从精道乘虚直透命门,以灌冲脉,遗毒儿女, 毒禀先天,最为恶候,皮损肉烂,方药难及。细菌性痢疾疾病症状 潜伏期 数小时至 7 日,平均 1~2 日。 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1)毒血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不适 (2)肠道症状: 腹痛:便前加重、便后缓解,左下腹明显 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10~20 次/日,有里急后重 体征: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2、轻型 类似肠炎,症状轻,易漏诊、误诊。 3、中毒型 2~7 岁儿童多见。全身症状重(以严重毒血症、休克、中毒性脑病 为主)、肠道症状轻。 按其临床表现之不同分 3 型: 休克型 (周围循环衰竭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由于全身微血 管痉挛,而有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早期血压 可正常,但亦可降低甚至测不出;脉搏细速甚至触不到。可伴有少尿 或无尿及轻重不等之意识障碍,此型较常见。 (2) 脑型(呼吸衰竭型): 此型较严重, 病死率高, 以严重脑症状为主, 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可 发生脑疝。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对 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亦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 (3)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表现,为最凶险类型,病死率很高[2]。 慢性菌痢 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 2 个月,病情未愈者,原因有: 1、急性期未及时诊断或治疗不彻底、不适当; 2、患者原有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或原有慢性疾病:肠道、胆 道、寄生虫等; 3、神经类型不稳定:有神经官能症。 4、细菌菌型有关;福氏易耐药中医诊断 1.湿热蕴结(急性普通型菌痢):症状:急起发热,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灼尿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疫毒壅盛型(急性重型痢疾、毒痢):症状:壮热烦渴,腹痛剧烈,泻下鲜紫脓血,或面色苍白,四肢 厥冷。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洪数或沉伏。3.热毒内闭型:症状:骤起寒战高热,头痛项强,神昏惊厥,血压升高,大便腥 臭,秘结,舌红绛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解毒,泻火开闭。 4.脾肾阳虚型:症状:久痢(转载自中国健康网 http://www.69jk.cn,请保留此标 记。 )不愈,神疲畏寒,口淡食少,腹痛隐隐,下痢稀薄,舌质淡红, 苔薄白,脉细弱。5.阴血亏虚型:症状:痢下赤白,口干渴,至夜转剧,舌红绛而干,苔光剥,脉 细数。治法:扶正止痢,益阴泻热。 6.气滞血瘀型症状:下痢已久,粪便夹有小血块,里急后重顽固,腹痛如刺固 定不移,左下腹可按及硬结或索条状物,舌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脉 细涩。治法:行气化瘀,导滞止痢。阿米巴痢疾 疾病症状 (一)急性期 (1)急性典型:起病大多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大便次数可达每 日 10 次左右。便时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和里急后重,病变部位高者则 腹痛为多,部位低者则里急后重较明显。腹部压痛以两侧下腹部为显 著,尤以右侧为明显。粪便量中等,带有暗红脓血和粘液,有腐败腥 臭气味,含滋养体,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正或略高。症状常持续 数天或数周,缓解后常易再发。 (2)急性暴发型(中毒型):起病多急,以畏寒,高热起始,大便次 数每日多达 10~20 次,呈水样或血水样,奇臭,含大量活动性阿米 巴滋养体。由于大量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毒素刺激内脏 神经和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末梢引起肠管痉挛而出现腹痛;因肠管痉 挛,肠蠕动增加,肠壁吸收水分减少,以及肠壁血管浆液渗出而出现 腹泻;因炎症刺激直肠及肛门括约肌引起痉挛出现里急后重,因肠粘 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大量粘液及纤维素的 渗出, 最后溃疡形成, 溃疡面出血, 而出现粘液脓血便。 并出现呕吐、 失水、虚脱,神昏谵语、脉数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循环衰竭的表现。 此型病人由于感染重,机体抵抗力减弱,并多伴有痢疾杆菌或化脓性 细菌的感染,肠壁多呈弥漫性坏死、故常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多 数病人在 1~2 周内,因毒血症或衰竭而死亡。 (3)急性非典型:病情较急性典型病例轻,缺乏典型的阿米巴痢疾样 粪便,往往与一般肠炎症状相似。 (二)慢性期 (1)慢性急性发作型:发作时症状基本上与急性阿米巴病相似。 (2)慢性迁延型:常为急性型的继续,病程持数月至数年不愈,腹泻 反复发作或与便秘交替出现。腹泻每日 3~5 次,大便呈黄糊状或软 便,腐臭,带有少量粘液,伴腹痛隐隐,粪便镜检可发现少量红、白 细胞。间歇期患者无特殊症状,或者有轻度的便秘,腹痛、腹胀、腹 部不适等胃肠功能紊乱的征象。 中医疾病 一般湿热痢,热重于湿而邪偏于血分,则泻下赤多白少;湿重于热而 邪“偏于气分,则泻下白多赤少。感受疫毒较重的则发病急骤,壮热 烦渴,甚至神昏惊厥,发为疫毒痢。在湿热痢和疫毒痢,表现湿热疫 毒上冲于胃,下痢而又不能进食为噤口痢。由寒湿停滞于肠中,而不 兼虚证者为寒湿痢。 久治不愈兼见脾肾阳虚证的为虚寒痢。 久痢不愈, 正气耗伤,余邪未尽,滞留肠中,表现时发时止的为休息痢。 (1)湿热痢: 证候: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甚则 脱肛,排便频数,或伴有发热恶寒,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 象滑数、 (2)疫毒痢:证候: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胸满不适,恶 心呕吐,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数频繁。舌质红绛,舌苔 黄燥、脉象滑数或疾,严重者昏迷痉厥。 (3)寒湿痢:证候:腹痛里急,痢下赤白,状似胶冻,白多赤少,里 急后重,口淡乏味,不渴,脘腹痞闷,小便清白,舌苔白腻,脉象濡 缓。 (4)虚寒痢(迁延痢):证候:久痢不愈,脾肾虚弱,中气不足,会 转成慢性痢疾。大便常带粘白,腹有隐痛,排便无力,甚至脱肛。食 欲欠佳、体弱无力。 (5)休息痢:证候:下痢经年不愈,时作时止,大便带有赤白粘冻, 里急后重, ,舌质淡红,苔腻,脉象细涩或虚大或濡软。 (6)噤口痢:证候:下痢不食,或呕哕不能食。胸闷,舌苔黄腻,脉 象滑数,恶心,或食后呕吐,肌肉消瘦,口淡不渴,舌质淡红。 急性阶段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慢性阶段分为休息痢、虚寒 痢、阴虚痢。临床以休息痢和湿热痢为多见,以疫毒痢为危重症。小儿结核病疾病症状 1)原发性肺结核 1.全身中毒症状:早期多无中毒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午后低热,乏 力、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 2.呼吸系统症状:可出现咳嗽、咯痰、气促等症状,如果淋巴结肿大 压迫支气管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喘鸣,甚至呼吸困难。 3.变态反应性症状:部分患儿可有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结核 性风湿病等表现。 4.体征: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有轻到中度肿大,肺部一般无阳性 体征。 2)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1.症状:起病多较急骤,有高热(稽留热或弛张热),并伴有全身中毒 症状。多数病人有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2.体征:往往缺少明显体征,有些患儿可有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肿 大,晚期肺部偶可闻及细小水泡音。 3)继发性肺结核 1.症状:多数病人起病缓慢,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或长期 低热, 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轻微咳嗽, 易被忽视。 少数病人可出现高热、 盗汗、消瘦等症状,或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时肺部叩诊呈浊音,可闻及呼吸音粗糙、减低 及中小水泡音。 中医诊断 1.肺阴亏虚 主证:干咳,痰少粘白,或带血丝,低热,盗汗,口干咽燥。舌 质红,苔薄,脉细数。 分析:本证为瘵虫袭肺,肺阴不足所致。瘵虫袭肺耗伤阴血,清 肃不行,肺气上逆则干咳少痰。热伤肺络则痰中带血丝。肺阴不足, 虚热内生,则见低热。 2.阴虚火旺 主证:咳嗽气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或红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分析:本证为瘵虫犯肺,阴虚内热所致。热炼津液为痰,痰阻气 道,肺气不降则咳呛气急。热伤肺阴,内不守津而外泄,则见盗汗。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则午后颧红、潮热。 3.气阴两虚 主证:长期低热,咳嗽气短,偶有咳血,神疲乏力,自汗盗汗, 消瘦,食少便溏。舌质红嫩,苔薄,脉细数。 分析:本证为瘵虫犯肺,伤及肺脾,久则气阴两虚所致。脾虚失 健,水停为饮,肺失宣降则咳嗽气短。肺脾气虚则神疲乏力。皮毛开 合失司则自汗。阴虚津液外泄则盗汗。 4.阴阳两虚 主证: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 体消瘦,疲乏无力,低热不退,舌淡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大无 力。 分析:本证为肺病及肾,阴阳两虚所致。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则 咳逆喘息。肾阳虚衰,肢体失于温煦则形寒自汗。肾阴不足,阴血耗 伤则形体消瘦。破伤风 疾病症状 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 7~8 天。在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 接种的病人,可能延长至数周。个别的可短至 1~2 天。 前驱期:坐立不安、烦躁易怒。首发运动性症状常为牙关紧闭, 颈部肌肉强直可能在其后或其前发生。数小时内,痉挛扩散至其他肌 肉。面肌痉挛可引起口唇缩拢或口角内缩呈痉挛性“苦笑”。检查时 可发现四肢与躯干肌肉的强直,可能有轻度的角弓反张,腹壁肌肉强 直,下肢常较上肢受损为重,多固定于伸直位。当疾病继续进展时, 全身持续性强直状态呈现发作性加重,伴有剧烈的痉挛样疼痛。发作 时常出现角弓反张性痉挛, 喉肌与呼吸肌的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与大量 出汗。 这种惊厥性发作可由外界刺激诱发, 例如在企图给病人喂食时。 在发作间歇期,全身肌肉强直状态仍持续存在,腱反射亢进,神志自 始至终清醒。 患者可因惊厥发作引起窒息而死亡, 或因频繁的强烈的肌痉挛导 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病低热并不少见,出现高热是加重的标志,体 温甚至在死亡后仍可继续升高。尿毒症、低血压与胃扩张最易发生在 7~14 天之间, 喉痉挛、呼吸暂停、运动麻痹与肺炎均属危重并发症。 在经过顺利的患者,肌痉挛发作的频率与严重度逐渐减少,但全身性 强直常持续数周,牙关紧闭常为最后消失的症状。 临床上尚有较少见的类型 (1)局部型(Local form) 此型破伤风的首发症状是创伤邻近 肌肉的局部痉挛,由此持续性或间歇性痉挛扩散至邻近肌肉,严重可 发展至四肢、头部与躯干。 (2)头部破伤风(Cephalic tetanus)发病于头、颈或面部的 创伤之后。常有伤侧面肌瘫痪,并伴有对侧的面肌痉挛,容易合并牙 关紧闭与咽部痉挛。当创伤累及眼眶时,可见一侧或两侧上睑下垂、 眼外肌瘫痪等。 头部破伤风可保持局限性或变为全身性, 死亡率较高。 (3)内脏型破伤风(Splanchnic tetanus) 此型系指由于腹部 创伤后引起,早期即可累及延髓支配的各肌与呼吸肌,同时伴显著的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 周围血管收缩、 大汗淋漓、高热等。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呼吸中二氧化碳排出量 与尿中儿茶酚胺排泄均增多。 (4)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 伤感染(如皮肤黏膜损伤、脐带创口感染等),于出生后 7 天左右发 病。但一般较少出现自发性牙关紧闭,仅在检查时手压下颌时反射性 出现。[中医诊断 一)辨证论治: 1.风毒入络证:轻度张口困难和牙关紧急,周身拘急,抽搐较轻, 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苔自腻,脉浮稍数。清热解毒、祛风解痉。 玉真散加减。 2.风毒炽盛证:角弓反张,抽搐频繁而间歇期短,高热,面色青紫, 呼吸急促,痰涎壅盛,汗出,便秘尿赤,舌苔黄厚,脉弦数。清热解 毒、镇痉熄风。五虎追风散加减,高热加黄连、黄芩、连翘、生石膏; 痉挛频发加蜈蚣、地龙、红蓖麻根;痰涎壅盛加竹沥汁、天竺黄;便 秘加大黄、玄明粉等。传染性软疣疾病症状 潜伏期 1 周至 6 个月。 典型损害为受感染局部表皮细胞增生形成 的丘疹,直径 2~8mm,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半球形,有蜡样光泽, 中心脐凹状,并含有干酪样栓塞物,丘疹呈肉色或粉红色。初期质地 坚硬,成熟变软,可挤压出干酪样物。临床可分两个类型: ①儿童型: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经传染媒介受感染,软疣见于面部、 躯干及四肢。 ②成人型:可为性传播,软疣多见于外生殖器、臀部、下腹部、耻骨 部及大腿内侧区,肛交者发生于肛门。皮损可发生于除掌跖外的任何 接触部位,也可出现于唇、舌及颊粘膜、结膜等,结膜损害可伴有反 应性结膜炎或角膜炎。少数损害异常巨大,称为巨型软疣,有的可角 化而像小的皮角,称为角化性软疣。一般无自觉症状。中医诊断 本病为秽毒与湿热相搏于肌肤腠理,其病位相对稳定于二阴部,其病 性为实为热,邪盛正实,病情缠绵。一般皮损数少,体小者为轻,数 多或体大者为重。临床需认真观察,可助辨证施治。根据本病秽毒与 湿热相搏肌肤腠理的病机表现,中医辨证以肝经湿热型为多见。 1.风热毒蕴 证候: 全身散在米粒至豌豆大半球形隆起, 色灰白、 乳白或正常皮色, 周缘微红,表面光滑如涂蜡,中心凹陷如脐窝,挑破顶部可挤出乳酪 样物质,瘙痒,抓破感染时局部肿疼色红。伴口渴,睡卧不安,或便 干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析:①辨证:皮疹新起,不断有新皮疹出现,以上半身为甚、皮色 较红、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儿童及青年为阳胜之体, 外感风热毒邪,肌表为外邪所侵,经络不畅,结聚肌肤而见全身起丘 疹,色红。络脉不畅,津液不布,凝聚成痰,而见丘疹内有乳酪样物 质。热伤津液则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毒蕴之 象。 2.肝郁痰凝 证候:病程较长,皮疹色淡,发病以下半身为多,伴烦躁,纳食不香, 舌淡苔白,脉弦。 辨析: ①辨证: 以病发于躯干及下半身, 皮疹色淡不红, 如正常肤色, 病程长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气不疏,气机不畅,脾运不健,易生 痰浊,痰浊凝聚肌肤,而成赘疣,疣内可见乳酪样物质,病发于中部 多气郁,病发于下者多痰湿。所以皮损以下半身及躯干为主,皮色不 变,且一时难以消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疾病症状 1.发热,大多数为38°-40℃个别可达40℃以上,持续1-2周 或3-4周。 2.咽峡炎:咽痛、咽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有渗出。软硬腭交界处 及咽弓处可出现小出血点或瘀点。 3.淋巴结肿大为常见,全身淋巴结可累及,以颈部最常见。 4.肝脾肿大及黄疸。 5.其他:可出现皮疹,头痛、呕吐,脑膜脑炎、瘫痪、昏迷等神经系 统及心肺肾等器官受损。 6.血象中白细胞常为轻度升高,分类以淋巴细胞升高,可见异型淋巴 细胞,常超过10%。 7.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8.抗EB病毒抗体试验:阳性。中医疾病 (1)热犯肺卫:主证:发热,咳嗽,少汗,咽红肿痛,口微干,舌边 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入气分:主证:热甚汗出,面赤心烦,口渴引饮,咳喘气急, 胸胁满闷,便干,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3)热伤营阴:主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思饮,皮肤斑(转载自中 国健康网 http://www.69jk.cn,请保留此标记。 )疹隐隐,舌红降而无 苔,脉细数,热甚入血分而见衄血、尿血等。 (4)气阴两虚:主证:低热盗汗,气短神疲,纳谷不香,时有泛恶, 舌红少苔,脉数无力。 (5)热毒夹湿:主证:发热缠绵,四肢咽倦无力,胃脘胀满,恶心, 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疾病症状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 5 天以上,一般 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 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 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 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 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 舌常呈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但无溃疡。当有发热并且看到眼、唇 及皮疹表现时,基本可诊断川崎病。 此外,50%~70%的川崎病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 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 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 80% 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婴幼儿可先表现为肛周脱 屑,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急性期:高热、眼结合膜充血、皮疹、口腔改变、淋巴结肿大、烦躁、 血沉快、CRP 增高、白细胞高; 亚急性期:体温仍可有波动,继续烦躁,较前减轻,眼结合膜充血未 痊愈,指趾端脱皮,血小板增高; 恢复期:症状完全消失,眼结合膜稍留充血,淋巴结消肿,血沉、白 细胞总数渐正常; 慢性期:临床表现大多正常。中医疾病 (1)热犯肺卫:主证:发热,咳嗽,少汗,咽红肿痛,口微干,舌 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入气分:主证:热甚汗出,面赤心烦,口渴引饮,咳喘气急, 胸胁满闷,便干,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3)热伤营阴:主证:身热夜甚,口干( 口干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主观的口干又大都伴有客观的口腔干燥,有些人把咽干、唇干等...) 而不思饮,皮肤斑疹(斑疹点大成片,色红或紫,抚之不碍手的叫做 &斑&,多由热郁阳明,迫及营 血...)隐隐,舌红降而无 苔,脉细数,热甚入血分而见衄血、尿血等。 (4)气阴两虚:主证:低热(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一般为 35.8~ 37.4℃。在正常状态,正常人的体温不应高于 37.5℃...)盗汗(盗汗是 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 种病征。&ldquo...),气短神疲,纳谷不香,时有泛恶,舌红少苔,脉 数无力。 (5)热毒夹湿:主证:发热缠绵,四肢咽倦无力,胃脘胀满,恶心, 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西医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当时当地有 本病流行,并有与本病患者接触史。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疾病症状 ①发病前 2―3 周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②初期可有发热、乏力、肌肉痰痛、食欲不振、头痛、呕吐、咽痛等 症状,但多数患儿症状不重或不明显。 ③起病 1-2 d 腮腺肿胀,一般先见于一侧,1-2d 后对侧肿胀。腮腺 肿胀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蔓延,边缘不清楚,局部皮肤不红,表面 灼热,有弹性感及触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患儿感到局部疼痛和感 觉过敏,张口、咀嚼时更明显。部分患儿有颌下腺、舌下腺肿胀。同 时伴中等度发热,少数高热。腮腺肿胀大多于 1~3 天到达高峰,持 续 4~5 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 10~14 天。 ④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稍降低,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 及尿中淀粉酶增高。 ⑤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 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中医诊断 1. 温毒在表:症状:恶寒发热,头痛腮胀,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则:疏风清热,散结消肿。2.胆热犯胃,气血壅滞型:症状:壮热烦渴,腮肿拒按,心烦恶心,便干尿赤,舌红苔黄, 脉滑数或弦数或洪数。治则: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活血。3.余毒未清,腮肿尚存:症状:热退腮肿渐消,或睾丸肿痛,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治则:清解余毒,软坚散结。4.气血亏损,痰瘀阻留: 症状:热退神呆,痰鸣涎垂,肢体活动不灵,舌淡红或紫暗,体 胖苔润,脉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化痰通络。5.邪退正虚,气阴两虚:症状:头晕心烦,纳呆困倦,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治则:益气养阴,健脾开胃。慢性肝炎疾病症状 慢性肝炎轻、 中度: 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 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 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 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 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 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 程度。 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巩 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 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 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 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 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中医诊断 (1)湿热中阻证: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 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 饮或饮而不多, 肢体困重, 倦怠乏力, 舌苔黄腻, 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主证:①身目发黄,色泽鲜明;②苔黄腻。 次证:①恶心,厌油,纳呆;②胁胀脘闷;③尿黄。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三项中 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①、②者,即属本证。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 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 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 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主证:①胁肋胀满;②腹胀便溏。 次证:①抑郁烦闷;②身倦乏力;③舌淡有齿痕。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及次证②、③ 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②及次证①者,即属本证。 (3)肝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 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 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黛黑,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衄, 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 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主证:①头晕目涩;②腰膝酸软;③舌红少津。 次证:①五心烦热;②少寐多梦;③胁肋隐痛,遇劳加重;④脉细数。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③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 具备主证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及次证四项中的任何三项者,即属本证。 具备次证①、②、③、④者,即属本证。 (4)瘀血阻络证:临床表现为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 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 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主证:①面色晦暗或赤缕红丝;②肝脾肿大,质地较硬。 次证:①舌质暗或有瘀斑;②肝掌,蜘蛛痣;③两胁刺痛;④女子行 经腹痛或经色暗红有块。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项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及次证各一项 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者;女子具备次证①、②、③ 项中的两项及第④项者,即属本证。 (5)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 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或晨泄,完谷不 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 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滑,脉沉 细弱或沉迟。 主证:①畏寒肢冷;②神疲脉弱; 次证:①少腹腰膝冷痛:②食少便溏,甚至晨泄;③下肢浮肿;④阴 囊湿冷或阳痿。 辨证要求:具备主证①、②者,即属本证。具备主证①或②及次证四 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具备次证①、②、③项;男子具备次 证①、②、③项中的两项及第④者,即属本证。病毒性肝炎 疾病症状 ⑴急性肝炎:患者在近期内出现、持续几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肝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 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发现血清 ALT 升高,血清病原学检测 阳性。若不伴有胆红素的升高,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若伴有胆红素 升高则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⑵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或 HBsAg 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 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 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 B 超检查 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按照我国 2000 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轻 度 (临床症状、 体征轻微或缺如, 肝功能指标仅 1 或 2 项轻度异常) 、 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及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 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 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实验室检查血清 ALT 和 /或 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 A/G 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 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 5 倍正 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 60%~40%,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 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对于多数的慢性乙型肝炎整个病程又可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 期、非活动期及再活跃期。不同时期的临床转归不尽相同。 ⑶ 重型肝炎:2000 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腿肌肉刺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