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篮球攻防转换换,下句话是

你现在的位置:&&&&&&《功夫片的秘密》(21):李连杰与功夫片套招的13种方法
《功夫片的秘密》(21):李连杰与功夫片套招的13种方法
&&&&& 《精武英雄》陈真以右直拳迎击对方脚掌
&&&&& 套招是武术指导在动作导演的领导下设计打斗者具体动作招式与环节的过程。武术指导是“怎么打”的直接把关人。
  袁和平曾说:“我觉得电影里的打斗,没有什么是对不对的,只有好不好、合不合理、好不好看。”动作导演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没有对与错、可以或不可以之分,只要在规定情境与人物性格下,符合艺术真实即可。
  纵观武侠片的武打动作,无论是徒手格斗还是兵器相搏,无一不是围绕敌我双方的斗争展开。也就是说,所有武打动作的潜在线索都是一场“攻击——防守——攻击”的因果链,都可归结为4个字——攻防转换。
  第一节 攻防转换“十三招”
  武术格斗的根本目的无非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由此产生了一方攻击和另一方的防守。于是,攻击和防守构成格斗的两大基本环节。
  武侠功夫片的套招以一攻一防为基本单位,形成“一个回合”。所谓攻防转换,就是在打斗双方一攻一防之中产生的动作与态势的转换。攻防转换是武侠功夫片动作设计的基本情节,所有相关的环境、道具等外部元素的加入都依托这一情节展开。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武术》对格斗竞技有过这样的描述:假设格斗双方为甲方和乙方,乙方向甲方发起一招攻击,甲方的反应大致可概括为13类,这便是套招的一个回合,也是排列组合所有打斗链条的基本单位。
  为此,我们在此对开打后的13种情况及其含义进行深入分析。见下表:
  甲方(应对方)拆招的深入程度乙方(攻击方)中招情况动作是否进入对方招式内部是否产生攻防转换招式运行情况中招情况消极中招
&&& 1.中招后的反应无
&&& 2.逃避无
&&& 3.挡否运行完毕,奏效无运行完毕,未果无运行完毕,未果无中间无
&&&&4.迎击对方招式,与对方招式相撞抵消否否运行完毕,情况与甲方同无中招
&&&&5.不理会对方招式,直接出击对方否否运行完毕,奏效中招无
&&& 6.巧妙躲避否否运行完毕,未果无积极中招
&&& 7.出招挣脱对方招式是否运行完毕,但未果,因为招式被解除无中招
&&& 8.通过还击挣脱对方招式是是运行完毕,但未果,因为招式被解除中招中招
&&& 9.在中招的同时补击对方(共击原则)否是运行完毕,奏效中招无
&&& 10.出招化解是否运行失效无无
&&& 11.躲避的同时出招否是运行完毕,未果中招无
&&& 12.出招化解,同时迎击是是运行失效中招无
&&& 13.出招截断对方招式(截击原则)否是运行被中止中招
&&&& “消极”色彩的反应
  ● 情况1 分析
  乙方成功完成对甲方的进攻,甲方中招后,毫无反抗地做出被打的反应,攻防动作之间没有发生转换或延伸,是一次闭合的攻击,甲方属于被动挨打的纯消极反应。根据被打者的心理状态,这可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
  一、正面分析:被打者“无意”
  武侠片中,情况1的动作设计时常用于高手打常人、强者打弱者、偷袭等情节中,是推进打斗和结束打斗的常规方法。
  《功夫》中周星驰被火云邪神一拳重击其心脏
&&&& 1.高手打常人
  强者是指那些武功高手或占据优势的打斗者,弱者是指那些不会武功或处于完全被动的打斗者,所以这样的攻防关系明确而无悬念。
  《功夫》中,邪神抓起阿星,一拳重击其心脏,阿星吐血后仰,又被扔到空中,之后邪神一脚劈下,接着一拳把阿星打入地下。这一系列攻击清晰明确,旨在表现手无缚鸡之力的阿星如何被邪神打死。
  2.强势打弱势
  强势指那些在兵器、地位、实力等方面远远强于对手的打斗者。
  《奇迹》中,武功高强的成龙被五花大绑吊在空中,只能眼睁睁挨打,因为他此刻处于劣势。《A计划续集》中,同样武功高强的成龙被扔进大锅内,只好任人宰割。
  《精武门》片尾,陈真(李小龙饰)与俄国高手在花园打斗,双方对峙片刻,陈真突起后摆腿,正中对手面门,使其摇头晃脑、摇摇欲倒。所谓拳打人不知,这就是李小龙对打斗时机的精妙判断,对手虽是高手,但由于水平差异,李小龙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3.偷袭
  对手从暗处偷袭,再强的格斗者也难以招架。这种情况多用于杀害忠良。
  《投名状》中,武功高强的赵二虎为营救大哥庞青云,在马路中间被暗箭射死。整个中箭过程是一场变相的屠杀,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好人被一箭箭射死。
&&&&&& 二、反面分析:被打者“有意”
  所谓物极必反,情况1看似纯消极的反应,却蕴藏着巨大的反击能量和弦外之音。武侠片中,打斗者故意挨打往往可以凸显人物某种情绪或战术意图,这是动作设计的高级手法。
  1.武功展示
  在武侠片中,打斗角色经常为证明自己武功高强,或兑现某种承诺,让对手白打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承诺限定了他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新精武门》中,周星驰想拜元奎为师,元师傅想检验他“天生神力”,于是扎马运气,让阿星打一拳。一拳过后,元师傅转身龇牙咧嘴,疼痛难忍,却回头作镇定自若状,说:“嗯,还有一点力气。”
  2.太极神功
  武侠片中,太极拳最具有东方道家文化色彩,讲求“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此很多武打动作的设计追求挨打式反击。
  《功夫》中,包租公首次出手,打败两大弹琴高手。双方开打,包租公被对方拳脚相加,毫无反抗,身体被重击变形,像纸片一样飘然落地,这为他后来施展四两拨千斤的神功埋下伏笔。
  3.笑里藏刀
  武侠片中有不少使用暗器的奸诈人物,这些打斗者往往以“苦肉计”骗取对手中招。此时,他们看似“挨打”,实则“打人”。
  《铁鸡斗蜈蚣》片尾,黄飞鸿与对手仓库决斗,对手身穿带刺背心,故意被黄飞鸿无影脚踢中,黄飞鸿脚掌被刺破,流血不止,站立不稳,对手狂笑不已。
  4.情绪至极
  当打斗者的情绪达到极致时,被动挨打会变成某种发泄。此刻,在打斗现场,一定有某种促使他情绪大逆转的人或物存在,比如亲人被杀、遭受侮辱。
  《醉拳2》片尾,成龙喝了酒精,被卢惠光的腿踢得不能近身,气急之下,他直冲对手,被连踢数腿也毫不反击,反而从气势上震慑了对手。
  5.以武入哲
  打斗者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毫不畏惧,泰然处之,虽然形式上被动挨打,但情绪和境界上已经进入宗教、艺术的层面,此时的挨打是为了起到比反击更强的效果。
&&& 《达摩祖师》片尾,达摩打倒一帮土匪,见对方反抗不休,于是他原地不动,任凭土匪的火箭射入自己身体,以至于烧毁身体,仍然原地不动。等到肉身烧焦,他又忽然现身寺中,安然地敲着木鱼。见此情景,土匪们主动放下武器,彻底臣服,土匪头就此出家了。
  ● 情况2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消极闪躲,导致乙方攻击失效。此过程不存在攻防转换或延伸问题,是一次失败的攻击,甲方属于消极自保。
  武侠片中,情况2通常发生在强者打弱者、暗杀偷袭等情节中,虽然在效果上与情况6接近,但在动作的功能与含义上截然不同。前者时常带有喜剧感,后者是严肃反击的前兆。
  1.面对高手,抱头逃窜
  《冒险王》片尾,金城武与邹兆龙在地下打斗,对手刚出手,他吓得抱头逃窜,绕场一周,又回到对手面前。在紧张的打斗情节中设计这样一段喜剧动作,起到了调剂气氛的作用。
  2.强势所迫,急中生智
  《功夫》中,阿星被斧头帮绑在架子上,眼看飞来的斧头将砍上脑袋,阿星竟瞬间撬开连锁,躲过斧头。这种设计源于阿星小偷的身份及其善于应变的小市民性格。
● 情况3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阻挡,导致乙方攻击失效。此过程无完整的攻防转换,是乙方一次不理想的攻击,甲方属于只守不攻的消极反应。
  武侠片中,这种情况的打斗通常出现在打斗一方处于被动防守地位或等待反攻的间歇期,而对方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乘胜追击,进一步展开进攻。
  1.被迫格挡
  《精武英雄》片尾,陈真与藤田决战,对手一阵侧踢,力道千钧,使陈真只能边退边守(双臂格挡),毫无反攻能力,对手则越踢越猛,直到一脚踢碎木门。陈真的双臂被对手踢得麻木,一时无法还击。
  2.玩命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与外国高手对打,对方手持两根铁棍,他手无寸铁,还扬言“没关系,拳头照打”。对手朝他身上、腿上、头上一阵狂打,都被成龙赤裸裸的双臂格挡;对手一停,成龙疼得又抓又挠。对手击打他要害没实现,只打伤他的手臂,攻击效果不理想。
  3.兵器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与外国高手对打,对方手持两根短棍,朝他身上、腿上、头上一阵狂打,都被成龙带有双拐的双臂格挡。兴奋的成龙讽刺对手:“哈哈,打不着,就是打不着!”于是,气急败坏的对手将棍变为三节棍,招招命中成龙后背。
  4.道具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被外国对手持长鞭追打。他刚从桌上跳下,鞭子已经打来,于是他随手捡起一顶钢盔往头上一套,刚好挡住这一击。这种以道具防守的招式在成龙的电影中比比皆是,边逃边打也符合他平民英雄的形象。
“中性”色彩的反应
  ● 情况4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迎击,导致乙方攻击与甲方迎击抵消。此过程无完整的攻防转换,只是将情况3中甲方的格挡变为迎击,积极性渐涨。
  在武侠片的武打动作中,这种设计通常用于打斗者被迫出手、警告性出手或试探性出手,比如紧急救人、被迫自救、比试武功。
  1.紧急救人
  武侠片中,除了常见的飞行杀人的暗器被突如其来的其他兵器空中拦截,拳脚上的较量也时常如此设计。
  《一刀倾城》中,擂台比武时,被打败的对手已经投降,得胜者还使出致命攻击。紧急时刻,台下的王五出手救人,空中一脚将对方的飞腿迎击回去。
  2.显示武功
  为了使对手停止攻击,但又不愿与之结仇,或不愿打伤对手,打斗者往往以迎击显示功力,警告对手作罢。
  《拳霸》35分前后,托尼为解救同乡与一群匪徒在巷子里打斗,对方拳脚相加,并以木板、什物袭击他,但他不认识这些人,也不愿结仇,于是只迎击对手,将他们推回去,或踢碎他们的武器。
  3.被迫自救
  情急之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又不能直接打死对手,打斗者往往先出手抵消对手的攻击。
  《龙争虎斗》中,李小龙与对手比武,对手失败后拿起酒瓶刺他,李小龙转身,用一个外摆腿将对手手中的酒瓶踢掉,接着以其他招式重创对手。
  《精武英雄》中,陈真与柔道馆长比武,对手一个侧踢过来,他以右直拳迎击对方脚掌,将对手打退数米之远。陈真这一拳首先是为阻击对手的重腿,保证自己不被踢中。
  《力王》中,力王与泰山在铁牢里打斗,泰山要试试力王的武功,将力王一番折磨后,又一重拳打来。力王被迫一拳迎击,将泰山的拳头击碎。
  以上3个例子中,打斗者的反击力度是逐渐递进的。《力王》中力王的迎击实际已变成反击,只不过他的迎击目的是摧毁对方攻击,但对方的拳脚同样是肉体,当力量、速度、技巧达到极致时,所谓攻防一体便是这个道理。
● 情况5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不理会,直接出手攻击乙方,结果双方都击中对方,但招式上的纠缠与转化,只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种情况与情况9“共击原则”相似,但仍有不同,因为甲方的攻击意识不同,情况5中甲方不理会对手是否打中自己,而情况9一般是被对手打中后的即时反击,前者侧重心理,后者侧重技术。
  情况5的设计通常用于一种紧急、愤怒、癫狂等极致情绪下的原始攻击,是一种失去理智的拼命。
  1.拳脚互伤
  《功夫之王》中,成龙与李连杰在庙里打斗,双方为了抢夺金箍棒大打出手。当金箍棒落在二人中间时,双方紧急出手,均以直拳击中对方,各自后退几步。
  2.兵器互伤
  《十面埋伏》片尾的“雪山大战”,为了小妹,刘捕头与金捕头出离愤怒,双方持刀互砍,任凭对方的刀砍在身上而不顾,只求砍中对手。顷刻间,双方身上鲜血飞溅,依旧怒吼着砍杀对手。其中一个互中造型就是:两人背靠背,以刀刺向背后,双方同时中刀。
● 情况6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巧妙闪躲,导致乙方攻击失效,结果双方互不接触,也无实质性攻防转换。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普遍用于打斗双方的一般性闪躲,但当它被刻意强调和放大时,便可渲染闪躲者打斗动作的巧妙和智慧。
  1.闪躲连击,观察破绽
  《狮王争霸》中,鬼脚七与黄飞鸿在城墙下打斗,鬼脚七一阵低扫腿,连续进攻黄的下盘,黄不急不慌,一边后退闪躲,一边扬起下摆,观察对手破绽,最后顺力一脚,将鬼脚七踢了个后空翻。
  2.闪躲重击,以巧取胜(详细分析参见本书第三部第四章《剪辑》第二节《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之五“‘以点代面’的剪辑”)。
  《功夫》片尾决战,阿星面对斧头帮围攻,第一个进攻者持斧头向阿星头部挥下,阿星后撤半步,稍微移动身体,神情泰然地看着斧头从眼前落下;第二个进攻者以斧头砍向阿星肩膀,他又后退半步,看着斧头从两肩旁落下。整组闪躲动作潇洒从容,表现了阿星“决胜毫厘之间”的精妙功夫。
——选自《功夫片的秘密》第三部动作导演基本方法
本话题来源于日志:
--------------------忙时耕田 闲时练拳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2分!
有关李小龙的例证配的图错了。再检查一下吧。
--------------------
批评的对,那是从搜狐转贴时马虎造成的,马上将《龙争虎斗》改成《精武门》图,谢谢!
--------------------忙时耕田 闲时练拳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60983名成员10512个主题
可用积分:25分散打中不同身体姿势的审美初探--《搏击(武术科学)》2015年01期
散打中不同身体姿势的审美初探
【摘要】:文章从美学角度分析散打运动。从整体审美角度,散打实战姿势的形式美十分突出。散打实战姿势在动静不同状态下呈现不同审美特点。观察散打姿势在攻防技术转换中,涉及在对抗中实战姿势的各种变化,进而解析对姿势攻防静动中的形态美。散打运动是力与美和谐为一体的美。
【作者单位】:
【分类号】:G8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孝平,路俊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程啸斌,应淑娟,程丽芬,盛敏;[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刘劲松,李正中,彭彦铭;[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5期
阮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丁峰;王明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1期
毛迪;沈玉洁;;[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吴志勇;刘维明;;[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2期
吴志勇;刘维明;;[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7期
漆振光;;[J];博击(武术科学);2006年07期
李登光;赵剑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润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杜新宝;于海;于慧;;[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徐重鑫;姚俊;;[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吴志勇;;[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姜传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李刚;;[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黄岩;刘颖;单校强;;[A];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周小青;张冬琴;;[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黄岩;刘颖;苏俊;单校强;;[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原军义;;[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董冉;[N];健康报;2006年
上海体育学院 陈养胜;[N];中国体育报;2012年
浠水实验高中
孙莲英;[N];黄冈日报;2008年
王友;[N];人民日报;2002年
国际武联秘书长
严建昌;[N];人民日报;2002年
;[N];中国电影报;2005年
本报记者 蒋亚明;[N];中国体育报;2011年
王静;[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传银;[D];上海体育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平清;[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阮坤;[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姚俊;[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杨柳;[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余千春;[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王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王俊峰;[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徐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张永红;[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李生财;[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对腕关节实施擒拿技术的机制分析--《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硕士论文
对腕关节实施擒拿技术的机制分析
【摘要】: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又称国术,其主要内容是踢、打、摔、拿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各种攻防转换的格斗功夫,而擒拿技术更是武术其精髓所在,是无数中国武术前辈在长期的不断实践中积累的宝贵遗产,擒拿是徒手搏击实战中最重要的特殊实用技术,有很高的武术理论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并结合解剖学生理学以及生物力学有关原理,对腕关节擒拿技术动作归纳,分析其被拿时关节角度,关节及身体受力情况,被拿时身体形态,肢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擒拿动作其内在机理机制,为武术擒拿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揭示擒拿动作所包含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一般规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腕关节处于伸位擒拿有三种基本形态;一是腕关节背伸直臂典型技法“托枪打虎”。二腕关节背伸,屈肘,肘尖对地典型技法“催云卷雾”。三是腕关节背伸,肘部旋内典型技法“番天印”。因腕部的屈伸运动是由桡腕关节来完成的,其背伸最大运动幅度只有45。。所以可将桡腕关节锁定,并使腕骨间关节、掌腕关节受到反关节侧向搓压。
2腕关节处于屈位擒拿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直臂腕折屈典型技法:“霸王送客”。二是屈臂腕折屈典型技法“阳合阴会”。因腕部的屈伸运动是由桡腕关节来完成的,其折屈运动幅度只有60。-70。,所以可将腕关节锁定,挤压腕骨间关节,使腕部关节组织、神经、肌腱受到挤压与牵拉,形成难忍的剧痛,使对方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3腕关节处于旋外的擒拿基本形态只有一种直臂旋外,有三种典型技法“金鸡点头”、“龙卷云从”、“走马回头”。由于腕关节没有外旋的运动能力,腕部的外旋是前臂骨的外旋运动,实质上是桡、尺两骨的交叉旋拧运动,所以其外旋的运动幅度只有15。-25。。当腕关节外旋引起屈臂、上臂内收时,虽然其运动幅度可随屈臂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至180。,但此时肩关节会被完全锁定。
4腕关节处于旋内的擒拿基本形态只有一种直臂旋内,有六种典型技法:“金丝缠腕”、“虎抱头”、“湘子挎篮”、“白袍铡草”、“凤凰束翅”、“退步牵羊”。当对方上臂外展、平屈肘时,则上肢运动链系统完全被锁定,形成擒拿。此基本状态是腕部擒拿技法中最多、最常用的,其外观最佳状况是;腕关节背伸,手掌翻向前,鱼际向上,上臂外展90。,屈肘,上臂与前臂间夹角在120。-140。之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体育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G85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伴侣(A版);2009年12期
王亮;王琛;;[J];启蒙(0-3岁);2011年01期
李堪栋,李梅;[J];菏泽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姜建业;;[J];学校体育;1984年02期
高文岳;杨勇;臧克成;宋克宁;;[J];冰雪运动;2010年06期
黄欣欣;[J];早期教育;2001年S3期
黄华;范新春;;[J];精武;2006年10期
;[J];体育世界;1996年07期
王海燕;;[J];教师;2014年18期
吴信良,余建飞;[J];中华武术;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川;李世荣;李建福;王珍祥;毋巨龙;杨东运;汪丽萍;;[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曹川;李世荣;李建福;王珍祥;毋巨龙;杨东运;汪丽萍;;[A];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陈秦;;[A];浙江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秦;;[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友林;余建明;田志梁;;[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封志鹏;徐霞;;[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吴志鹏;高伟阳;吴立军;王继松;严志汉;陈伟;;[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吴志鹏;高伟阳;吴立军;王继松;严志汉;陈伟;;[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戴东;杉原;素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红兵;;[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交流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常宾;[N];健康时报;2007年
严慧平;[N];中国医药报;2008年
蓝冰;[N];市场报;2003年
冯金;[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王增修 贾宁;[N];中国医药报;200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夏兵 宋黎胜;[N];健康报;2006年
王玉泽;[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张福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佳男;[D];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
顾晓坤;[D];南通大学;2010年
阮朝阳;[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王京怀;[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王亮;[D];吉林大学;2013年
孙雁;[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樊志强;[D];昆明医学院;2008年
姚鹏;[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熊小丽;[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王俊杰;[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林墨根先生太极拳经验谈林墨根先生太极拳经验谈武术人百家号林墨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于时在成都市逝世,享年九十岁。他是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师承李雅轩。他身为中国武术段位八段,身兼四川武协荣誉委员,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副理事长,四川武术馆太极拳总教练等职。以其太极推手功夫杨明海内外,教学几十年,数百弟子遍及国内外。1986年至2007年期间,我西赴蓉城十五趟,每趟都要在恩师林墨根先生家里住上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在林老师悉心的言传身教之下,我的太极拳技艺得以与时俱进。尽管本人资质愚钝,但对国粹的赤诚之心和学拳的专注投入,却换来了传统太极拳的玄妙。为了日后更好的体悟恩师的传授,特把他老人家面授予我的拳理、拳法和练拳要领笔录下来。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须渐修方能顿悟。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的话语,必有隔阂。为了弘扬国粹,把太极拳发扬光大,在下潜心用意的把林师传授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同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一起分享:运动要连绵贯穿,见缝就渗,钻得进,提得起。化劲在自己身上任何部位不要受到牵制;更不要这里动,那里推,从而才能把对方的劲化得干净。发劲要沉着松净,则安舒稳妥,同时要用底面反坐力打出去。但未打出去之前,事先要肌肤触角听好对方的来意。如果对方从上面来,我就从下面打出去,同时要用丹田之气打出,如同推小车一样。力点在左从右打出,力点在右从左打出。推手时,我出手快了又不行,慢了又不行;重了又不行,轻了又不行;要不轻不重,不快不慢,一个面要打中一个点,给对方恰到好处的一点就行了,对方就跌出去了。推手时手跟身不跟,虚去实回;发劲时身跟手不跟,手如陪衬。推手时,须具备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顺势接力,不丢不顶,化之于无形,发之于不觉。不管对方怎样来攻,力量多大,都要做到随心所欲,变化莫测。做到使对方东倒西歪,失去重心,惊心动魄,使对方感到满目皆兵。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上乘的功夫。必须松静研练,才能练成此功。松不是目的,松是一个手段,他的目的是要贯穿。必须心意松,才能做到形态上的松。松干净了就是松空,就是虚空粉碎,不要看得太玄了。含胸拔背,胸中要溶化,要虚心实腹。要进一步加强练拳,身体才会有适度的松柔,筋骨才能增长内在的力量,脑力才会有清醒的敏觉。而后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松沉的分量,灵敏的感应,以及柔软而又有弹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发出来的东西就是柔里含刚,用太极拳的话来讲,就是内劲的体会。“着”是外面能看得见的招数,而内劲里面的东西,从外面不能看见。这必须粘上手平常练成的灵觉来体察。懂劲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识别对方的来劲而言;另一方面,是运用自己的本身劲道而言。如何识别对方的来劲?以我识觉、听觉、触角三方面配合起来,对方的来劲是迟还是速,是刚还是柔,是沉还是浮,他的方向、企图、动机,都要把这些情况探察清楚,这就是知彼的功夫。第二方面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劲道,再运用自己的发劲。如果对方不进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吃里,于引化的同时要进攻。沾用于守,粘用于攻。推开了就是散手。棚劲由脚起。就是说,棚劲是有脚底反坐力产生的。棚劲时不要手硬,要上边松,下边用劲。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即气沉丹田)。落胯亦叫沉胯。沉胯之法在于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拳架中有弓步的拳式都要落胯,落胯能使弓步身正势稳。弓步的塌胯要放松腰背部的肌肉,胯骨自然下垂,后腿膝关节不要僵直,膝宜微屈,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式。胯跟内收就是扣胯,扣胯能使实脚更加沉稳,同时又能带动虚脚离地。胸部含化,腰亦要同时运转走化。用就是阳,不用就是阴。气沉丹田,不要故意去做;而是松胸实腹,再来意念往下想。往前推按时,不要着意去做,而是往前松出去。沾连就是不脱开又不顶你之意,你来多少,我走多少,顺着你的惯性和方向来走。所以说,沾就是走,走就是沾。粘随就是你走多少我就走多少,随着你的意思在走,我不用劲推你,跟你的意思在走。拳架中的拳式下盘高一点低一点没多大问题,关键是气势要好,劲道要对。社会上的杨式太极拳动作稍有不同,但神、意、气和劲道是一样的。在练拳架时要大松大软,尽力尽意去追求虚无的气势。何为虚无?简单而通俗地讲,你说它有却没有,你说它没有却又有。文涛写的《心意歌》有这层意思,“一点四处都是空,意在虚无缥缈中;触物为实真变假,假里生真妙无穷”。起初练拳是腰胯带动四肢,然后是以内带外。推手时要练好粘的功夫,不使对方脱开,寻机把对方打出。棚要带捋意,挤要带按意,采要带靠意,挒要带肘意,不能单独使用。要一动全动,一静全静,要时刻留意,处处神机,任何时候都要知己知彼,就能得心应手。丢和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联系到自己和对方的两个方面。你丢我不丢,你顶我不顶,那就不会出现丢或顶的现象。在拳理拳法研讨中,我曾想过四两是否拨的了千斤?这个提法是否科学?经过多次实践与思考,四两拨千斤需要强调牵动二字。拳经中的牵动四两拨千斤,不宜淡化牵动。试问,不牵动对方的重心,又怎能实现四两拨千斤之妙呢?技击是太极拳之精华,亦是重要内容,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练拳者的身心健康。只要重武德,行善事,功夫才会提高。没有高尚的武德,就练不出上乘的太极功夫。击倒对方不为强,让过别人方为高。这是杨式太极拳功夫的技艺追求,也是武德的表现。如没有良好的武德,要做到舍己从人就有心理障碍;人做不到舍己从人,就练不好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如练不好四两拨千斤的技巧,发劲就做不到脱得开、放得远,干净利落。肩根管手臂,胯根管腿脚,腰跟管全身、打不对,不打也不对,要打在对方的脚跟才对。“脚跟”同虚实有密切关系。就全身而言,虚实就是重心的位置;就局部而言,虚实指力量的分布。肩是上三关之根,捋就是捋对方的肩根(腋下之处),使对方东歪西倒;腰是整体之根,推按对方的腰根(软肋之处),对方就会往后跌出去;胯是下肢之根,拍打对方的胯根(髋关节之处),对方就会向外侧跌出去。破根是牵动重心的有效手段,最好是由名师悉心指教才能熟练掌握。要学会接劲,会接劲才能有提放,不会接劲就难以施展太极拳的提放技术。接劲中,发现对方的“柄”,对方有“柄”就打,无“柄”找“柄”。“柄”就是对方的硬点、僵点、滞点。接劲要化劲,要有接劲才能引化,接不了劲就不容易引化。比如说,要把传过来的一个篮球拍起来,你不能顺力引化接球时,球就会触手弹出。所以要有接球的引化技术,才能运球、传球乃至投球。太极技术是瞬间化发连续的动作,一吸一呼之间的变化莫测,太极拳的引化远比接球引化的要求高得多。自己身体如何部位不要受到牵制,更不要这里动那里摇,相互受到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把对方来劲引化干净。如要发人干净利落,就得通过引化把对方来力卸到脚底,利用地面反坐力把失机失势的对方发出去。推手时,我的双手好像一张报纸贴在你身上,你怎么动我都跟着你,有缝就钻。推手时,在一般情况下,先用双手轻轻地放在对方的身上毫不费力,对方有什么动向我能清楚地知道,如果对方先动了,我就顺势予以打击。如果对方不动,我就设法引他动。方法是,我松一松或探一探,稍有顶抗,我就松腰落胯,把对方的劲接下来实施提放,把对方从对方来力的线路反方向打过去。实战起来千变万化,要因人而异。发放是什么东西呢?是瞬间的引化过程。引化时要用沾连粘随,运使对方最不容易察觉的微小之力,顺势牵动其根,顺其圆方向把对方接到自己的实脚底,借地面反坐力把对方发放出去。发和放是两种不同层次的功夫,放比发的难度要大,发人能使对方跌出去就行了。放人呢,是把对方发到准确的位置放在那里。“发人如挂画”就是这种收发自如的功夫。推手时,要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拿人要正确,顺着对方的来劲攻。前面的一只手要打入,后面的一只手要伸出,要前后相反方向用劲。如挤劲出去时,主要是后手发劲。没有根劲,就没有反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就难以发劲。如果对方不进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吃里。引化的同时要进攻。沉重不要怕,轻要注意;明劲不要怕,没有劲要注意;真虚不要怕,假虚要注意;喂到口才来吃,不要勉强去吃;实来才发,不实不发。含胸拔背不是凹胸,也不是驼背,而是上身松沉的自然形态。上身前面放松胸部的气沉丹田,上身后面放松腰部的气贴于背,,手臂松肩坠肘的棚出去,含胸拔背的身法内涵就自然做出来了。含胸的用法主要是为了蓄和化,而拔背的用法主要是为了卷和发。习练拳架中,比如“揽雀尾”的“推势”,是在半马步的“坐按势”向前转为弓步的“推势”,如果体现在身势松沉之下的向前弓呢?练法是由半马步的后脚向前蹬撑,接着前脚胯根内收、气沉丹田的落胯沉下。又如“揽雀尾”的“按势”,是在弓步的“挤势”向后转为半马步的“坐按势”,如果体现在身势松沉之下的向后坐呢?练法是由弓步的前脚向后蹬地而去,接着后脚、髋关节适当向前蹬撑,接住前脚之劲力,如何松腰塌胯、气沉丹田的沉下坐稳,不是硬来坐低下盘。注意的要领是:身躯不能主动后坐,必须是被前脚推动后坐的,身躯不但不主动后坐,而且后腿的胯还有维持原来位置的前撑。通过这种练习,就能体悟到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坐力;只有地面反坐力,才能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坐力而起。接劲,要引化,要接劲,才能引化;接不了劲,就不能引化。我给你一下,你不想过来而想稳定,那我就顺势送客发你出去。以柔克刚之法,得遵照师传,先把太极拳练好,特别是“揽雀尾”拳式的棚、捋、挤、按这四势要练好至精熟,练至舒展大方,大松大软。不但要筋骨松开的软,心和气还要松开放软,要把一身僵劲去掉。这样循环的不断习练,身体就有适度的松柔,筋骨就会增长内在的劲力,脑子就有清醒的灵觉,而后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松沉的分量,这样的力量发出的作用就叫柔里含刚,实际上也叫劲的体会。有了劲的体会,就能达到以柔克刚的妙用。松腰落胯,形正势稳。落胯,塌胯,人就发出去了。变化是腰腿动作,而非手动。你如果对我顶劲,你的顶劲我不要了,我就把你提起来,你的脚就失重离地了。太极拳的内涵是阴阳相济,懂劲相成,虚实相依,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方圆相生。太极拳的特性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以轻制重,以小敌大,以巧制拙。练好猫步,能以腰胯带动四肢。猫行步的练法,以右弓步为例:右脚外撇,胯内扣,左脚掌起来了。接着松左肩、垂臀,左脚离地了,左脚顺势向前一步,松胯圆裆的把重心从右脚转换到左脚而弓步。做弓步走猫步的练法同右弓步走猫步的练法是一样的,有关部位相反而已。不练桩功,懂不了虚实。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落胯要垂臀,落胯就是把人提起来,垂臀就是把人发出去。提人时要摸到对方的呼吸,对方身体下沉呼气时,帮他点忙;当他本能上升吸气时,就顺势而发。简而言之,一呼就提。推手时,对方手必伸,但是他的肩和肘已成焦点,我以气贯穿,寻其焦点而发,对方必跌无疑。透劲时肚子鼓起外凸、固气,发此劲时嘴出“嘘”、“哈”之声。推手时要千变万化,要在粘中讨消息,察知彼之动静、虚实变化。己身轻灵圆活,发挥整体的连贯功能,达到以柔克刚的用法。方法学会还不够,要练到;练到还不够,要悟到;悟到还不够,要得到;得到还不够,要把法脱掉,动皆是法。化劲要柔,发劲要顺,目标要准,乘懈而发,威力强大,无坚不摧。推手时,不可不因而动,是有因才动。必须腰胯旋转,谓之不动手,劲整而贯穿。肩为上三关之根,根不能摇动。要把两肩忘掉,将手腕、肩、肘夹背,练成一体,与腰胯相接进退走化之间,如波如浪,配合手肩不动。人不知我,如流水无隙不入,机先制人,知人之法。一柔顺为主,无论对方用什么招法攻击,我背己之处松化。太极拳的较高表现在善化善发,太极拳是一个球体力学,粘着一点走化时,要多方面的顺势走化,做到化之于无形,这谓之善化。什么叫善化?推手时不要拖泥带水,发之于不觉,要干净利落,要脱得开,放得远,这谓之善发。松则沉,沉则重,重则轻(把沉藏起来就变轻了),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化则发,发则打,打就是发。杨式太极拳走架中要求得自身的平衡,松最为重要,是每一位太极拳习练者应不断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柔才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一般说来,两肩的放松并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应略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这样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身体重心,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求得走架的自身平衡。太极推手作为一种两人搭手按照拳架中的基本招法进行对练或竞技的对抗性运动,攻防兼备,不仅可以自卫防暴,也是检验走架和对方功夫深浅的一种手段。不练好推手,就很难深入领会太极拳的各种技艺要求。棚臂滚手是推手的基本功之一,你推我就滚动,不推我就不滚动,要顺着对方来劲儿走化。推手时不要仗势欺人,亦不要执意推人,这样不好,容易被对方引化借力,对方引走你的力还不知道,即使知道要变化也迟了,迟了就挨打。推手时要善于变化,要在沾粘之中讨消息。推手时,棚捋挤按要认真,棚捋挤按要齐要整。发劲出去就是开,散发爆炸就是开,蓄劲就是合。落胯把你提起拔根,先提而后发。接劲时要气贴背,要落胯。有个发劲要领是这样的;前腿之胯内扣,后脚掌起来了;垂臀,后脚掌全起来了,接着顺势跟进半步,上下相随的把人发出去。垂臀就是发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武术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武术人,精品武术文化内容分享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攻防转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