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吗肉溜手术一定要家人写字吗

怀孕5个多月,下面长了子宫肌肉,需要做手术,对胎儿有影响吗_百度宝宝知道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广泛全子宫切除围术期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谢向红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广泛子宫全切术后病人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结论]将广泛子宫全切术后病人9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及常规膀胱功能锻炼方法;试验组在围术期的护理中,护士于术前2天开始指导病人行盆底肌肉锻炼,然后观察两组病例自行排尿情况。[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广泛子宫全切围术期病人实施盆底肌肉锻炼,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广泛全子宫切除;盆底肌锻炼;围术期;膀胱功能
  广泛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实施率为腹部手术的第3位。由于这部分病人的体质较差、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其中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9.1%~50.0%[2,3]。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还使术后的一些补充治疗不能如期完成。我科于2008年8月开始实行APN连续性排班,护士对广泛子宫切除病人在围术期间进行规律性连续性盆底肌功能锻炼,收到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住院病例92例,均是影像学诊断及病理诊断证实为癌症的病人,手术方式均为广泛子宫全切除术联合双侧盆髂淋巴结清扫术。将这些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回顾性选择2004年9月&2008年8月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病人36例,年龄30岁~74岁,平均43岁;其中子宫颈癌23例,子宫内膜癌7例,卵巢癌6例;手术前后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选取2008年9月&2011年1月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病人56例,年龄35岁~80岁,平均45岁;该组病人于围术期由责任护士指导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护理。两组病人在年龄、疾病类型、一般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尿潴留的护理方法
  1.2.1 常规方法
  用0.1%呋喃西林冲洗膀胱,苯扎氯铵冲洗会阴部,以预防膀胱感染,同时对尿潴留的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 000 mL以上,以达到冲洗膀胱及提高膀胱敏感度的作用。诱导排尿,主要采取的方法是热敷会阴部,以刺激尿道周围神经;让病人多听流水声音,利用条件反射引起尿意,促进排尿。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按尿潴留的常规护理方法,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4 d,前11 d尿管长期开放,最后3 d开始膀胱肌肉的锻炼,即定时开放与夹闭尿管,4 h或有尿意时开放尿管1次,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第14天拔除尿管,观察病人自行排尿或残余尿量情况。
  1.2.3 试验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责任护士术前2 d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即定时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分别采取站位、坐位、卧位。先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嘱病人在做肛门、阴道、尿道肌肉收缩时保持大腿及腹部肌肉的放松。病人于术后第2天开始做盆底肌肉锻炼,每次收缩维持不少于3 s,然后放松,连续做15 min~30 min,每天3次(早、中、晚各1次)[4]。第14天在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观察病人自行排尿或残余尿量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14天在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鼓励其自行排尿,观察两组病人自行排尿或残余尿量发生情况,术后第14天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大于100 mL为尿潴留,继续留置尿管至21 d,记录需要留置尿管至当天的病例数,分别计算出其占该组的百分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中的检验进行率的比较,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停留尿管时间比较
  3 讨论
  正常的排尿活动依赖膀胱、尿道的完整性,并受神经中枢的支配和体液的调节。子宫全切除加上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游离输尿管时将膀胱及输尿管下端的神经部分切除,或将进出膀胱及尿道的副交感、交感神经随同宫旁组织主韧带及盆腔淋巴结一并切除,使膀胱传入及传出神经纤维均受损,容易导致术后膀胱功能障碍[5]。同时由于切除子宫、主韧带、宫底韧带、膀胱子宫韧带及宫旁组织,膀胱后方空虚,失去支撑,呈后倾状态,膀胱的正常位置发生了明显改变,加之肿瘤病变使膀胱感觉降低引起膀胱过度充盈,使膀胱逼尿肌纤维过度牵拉甚至断裂,因而引起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或尿潴留发生,其发生率可达9.1%~50.0%[2,3]。这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天数,更重要的是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广泛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不容忽视,病人术后能顺利排尿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盆底肌肉锻炼(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 又称为凯格尔运动(kegel excercises)[6],1948年由美国医生Arnold Kegel提出,是指病人有意识地对以耻骨、尾骨肌肉群(即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以增强盆底支持张力,进而增加尿道的阻力,达到加强控尿能力的目的。早期实行盆底肌肉训练和腹肌训练可使盆底内中外三层肌肉明显强壮,收缩力增加,弥补手术造成的盆底薄弱,不仅能促进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还能有效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及阴道前后壁膨出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经过术前及术后病人的盆底肌锻炼,盆底肌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术后停留尿管的时间明显缩短,显著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率。
  然而,本文作者的经验也提示:常规的围术期护理不可或缺。盆底肌肉的锻炼贵在坚持,定时、定量锻炼,需要病人密切配合,因此病人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的病人绝大部是肿瘤中晚期,而且经历手术后,心理会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病人,焦虑与紧张在所难免[7],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地引导与安慰,解释病情,让其增加治疗信心,主动配合。另外,留置尿管期间保持会阴部、尿道口清洁也很重要,因为术后病人免疫力下降,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使其尽早接受肌肉锻炼[810]。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92例广泛子宫切除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并进行尿潴留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围术期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的护理模式能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  [1] Gloria A,Bachma N.Hysteretomy:A critical reriew[J].J Repiod Med,9.
  [2] 宋一一,魏旭苏,郑惠英,等.121例宫颈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分析[J].肿瘤学杂志,):9091.
  [3] 王玲珍.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820.
  [4] 袁浩斌,钱晓路,张美娟,等.盆底肌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汇总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71.
  [5] 陈贤璟,宋一一,蔡良知,等.尿动力学因素对子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677681.
  [6] 徐晓阳,姚珍薇,王焕英,等.产后性生活质量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19.
  [7] Oda Y,Todo Y,Hanley S,et al.Risk factors for persistent low bladder compliance after radical hysterectomy[J].Int J Gynecol Cancer,):16772.
  [8] 叶倩倩,潘琴,陈晓洁,等.不同护理方法预防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031.
  [9] 王爱琳.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生活质量及跟踪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 2):120121.
  [10] 孙维维,谢惠英.子宫切除病人住院期间心理反应及护理[J].护理研究,C):801802.
  (本文编辑 郭海瑞)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吓!怀二胎三个月,子宫差点掉出来!竟是没做好这一步
要说怀孕一定是一个家庭顶开心的事!
但这位妈妈的孕期却充满“惊”喜
怀二胎三个月,子宫差点掉出来!
35岁的林女士迎来了二胎,两个月的时候,林女士感到下腹有坠胀感,一块红枣大小、红红软软的球状物从阴道里掉出来,把她吓坏了。最开始,林女士还能在晚上睡觉时用手将脱垂物塞回去,但时间一久,就塞不回去了。
三个月的时候,林女士的脱垂物越来越严重,她赶紧来到广医三院妇科就诊。
妇科主任医师刘娟为她检查后判断,林女士阴道的脱垂物正是子宫。
才三个月,子宫竟然从肚子里掉出来!林女士和家人着实吓到了!
随后,刘娟主任为林女士放置了子宫托保护胎儿,加上对症治疗,情况明显改善。
这还是小编头一遭听说怀着孕才三个月,子宫就掉出来的情况!而医生却说,导致林女士子宫脱垂的原因在于,她在生完第一胎的时忘了关键的一步——盆底肌肉康复,以至引起了盆底功能障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盆底诊治中心主任 刘娟
盆底功能障碍,严重会导致流产!
盆底功能障碍是什么?咱先来打个比方
“一个篮子,里面放了一个大西瓜,当吊了十个月之后把西瓜放下来,篮子一般会如何呢?”篮子可能已经被大西瓜给撑大了。
“其实女性的盆底就像这个篮子,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性生活快感、排尿动作、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广医三院妇科主任医师刘娟介绍,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激素的改变,孕期站姿和坐姿不正确,分娩过程中的肌肉牵拉损伤,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有子宫脱垂、尿失禁、反复感染,严重者可致不孕、流产。”刘娟提醒,无论头胎采用何种分娩方式,怀孕和分娩过程中都会使得盆底功能受损。
二胎妈妈,孕前一定别忘盆底功能检查
经历了妇科手术、妊娠、分娩的女性,不管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会对盆底的肌肉、纤维、筋膜造成损伤。当怀二胎时,子宫再次承重,胎盘的重量压在盆底肌肉上,引起盆底肌肉松弛,难以支撑子宫时,子宫便掉了出来。“虽然子宫脱垂短期内对胎儿没有影响,但是若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流产。”
刘娟指出,生育二胎者,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若在当年生第一胎后未做盆底的评估,要想怀二胎时,首先得做好盆底功能的检查以及肌肉康复训练。
据了解,我国已婚女性中有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生活质量低下的情况,却未给予足够重视。
治疗黄金期:产后42天评估干预
林女士回忆道,早在生完第一胎时,自己就察觉小腹有下坠感,性生活时阴道变宽变短、疼痛感明显,性生活质量不如从前。但她以为只是“月子没坐好”,没有就医。
刘娟表示,如果女性产后恢复得不好,盆底功能障碍持续存在,就会引起子宫、直肠、膀胱脱垂,性生活障碍,反复泌尿感染等一系列疾病,还有可能导致将来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在咳嗽、大笑、上楼梯、抱孩子或者跳绳时“尿湿”裤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刘娟建议,多数女性的盆底肌肉在分娩后6-8周恢复正常,因此产妇应在产后的42天进行盆底肌肉肌力评估,做三维超声波,了解直肠、肛门、子宫的活动度。若发现盆底肌肉出现了病理性改变,则要及时干预,有意识地做康复训练。
肌肉训练可康复
由于林女士处于孕期,不能接受手术,刘娟安排她暂时放置子宫托,保护胎儿。待分娩后,再接受盆底重建手术与康复治疗。经放置子宫托后,林女士的脱垂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小腹坠胀感逐渐消失,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产后一年内是训练的最佳时间。”刘娟介绍,轻、中度的子宫脱垂多数能通过康复治疗恢复。通过“Kegel运动”、生物反馈辅助疗法、低频电刺激等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盆底肌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的训练。
其中,最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Kegel运动”,俗称“缩肛运动”,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加强患者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此外,康复训练还可以联合低频电刺激进行。电刺激可以对阴部神经、盆腔神经和神经肌肉进行刺激,使肌肉被动锻炼,加强肌肉强度,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尤其对绝经后的患者,电刺激与盆底肌肉联合训练效果更佳。
对于重度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还应采用微创的重建手术、抗尿失禁手术等重建盆底功能。若患者因为年龄、生育、并发症等问题无法及时进行手术,应该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使用子宫托进行治疗。
文/南方农村报
广医三院盆底诊治中心
广医三院盆底诊治中心为“国家级质控中心”,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颁发的“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质量控制中心”,具有较强的硬件技术支持和规范的疾病诊治流程,有盆底专科医生、康复师共5名,均获得国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证书,2人获得欧洲盆底技术一级证书,1人获得欧洲盆底二级证书。
我院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最早是从指导患者做盆底肌肉的主动锻炼开始,包括盆底康复操,缩肛运动等。自2007年11月开展了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2008年起开始盆底疾病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承担省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盆底肌肉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并在广州市进行推广建立局部盆底疾病防治网络,至今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万余例。随着业务需求与发展,中心规模逐渐扩大,现已划分为盆底专科诊室、盆底功能检查室、盆底治疗室等几大部分,环境优美舒适。
电话:020-(广医三院盆底诊治中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摘除盆腔肌肉松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